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李志军退伍后,去学了医,现在徐州当外科医生。

刘传计当年立了2等功,浙江省对打仗立功人员比较重视,都有不错的安排,刘传计现在是长兴公安局的领导,官比颜峰、强风民大得多,都在公安系统。

我对孟玉根的印象就深了,他在报话班,入伍前和我一样,在家乡建筑队学泥瓦匠手艺,到部队时我俩曾给连队盖了四间简易工具房,他砌墙的速度挺快。打仗时报话班3人,班长朱殿虎保障观察所,是侦察分队10成员之一。孟玉根和另一个报话员刘九斤负责保障炮阵地的无线电通讯,驻守郊址城。部队归建后,孟玉根考取了军校,后分配在61军181师任排长,在营长位置转业,现任长兴市人事局领导。



左为李志军 中为刘传计 右为报话员孟玉根



后排右一为刘传纪

楼主 红薯面窝窝头  发布于 2011-01-28 19:22:28 +0800 CST  
当年炮3班立2等功的有2人,赵铁成和刘传记。河南省某些地区对参战立功的老兵不够重视,没钱送礼或没裙带关系,能安排进破单位已算不错。如今,一些当年进了破单位的参战老兵大多下岗失业,日子过得不易。没有立功受奖的战友反而经过努力打拼,日子过得稳定些。



后排右一为刘传纪,前左为赵铁成

楼主 红薯面窝窝头  发布于 2011-01-28 19:26:39 +0800 CST  
蒋小杰是徐州兵,战时在天保农场电话唯护哨,在前线时,电话班的危险最大,我部到前线第一周就阵亡两个电话兵,天保农场又是战区遭越军炮击最多的地方,死伤很多战友,打仗时,蒋小杰也没立功,退伍后在家务农。蒋小杰这个人很实在,也很能干,种好庄稼的同时,在大庙开发区市场卖羊肉,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和那些有体面工作的战友相比,蒋小杰并不自卑,人各有各的活法,关健是幸福快乐就好。


蒋小杰和强凤民深情拥抱

楼主 红薯面窝窝头  发布于 2011-01-28 19:28:50 +0800 CST  
左一电话班长蒋计专 战时在天保农场


楼主 红薯面窝窝头  发布于 2011-01-28 19:30:41 +0800 CST  
快乐着我们的快乐,幸福着我们的幸福,人生有此经历,也不失为一桩美事。




左为本文作者,中为吴加和,右为陈以杰。

楼主 红薯面窝窝头  发布于 2011-01-28 19:32:28 +0800 CST  
图:姚万富:“记得那块上海表吗?”。

吴加和:“咋不记得。”

站在右边的陈以杰没听董我们说的是啥意思。



吴加和是城市兵,家庭条件优越,新兵连时周伟我们3个玩得很好。记得我和吴加和都睡上铺,两个床靠在一起,他习惯吃零食。我是农村兵,当兵走时,母亲只给我10元大团结,只好省着用,基本不买零食,连队的伙食感觉很好了。

还记得吴加和说起过他父亲在-家单位上班,当兵走他父亲给他70元零用钱,私下里他母亲又给他30元。大概是新兵连的第3个月,吴加和的父亲去上海出差顺事买了块上海表寄到部队,晚上就寝后,吴加和趴在被窝里-圈圈的给手表上劲,他得意的低声告诉我:“正宗上海货,19钻的,73块,还有发票”。我很羡慕,让他递过来,我也带在手碗上试试,呈亮的手表带美极了。我小声说:“等我有钱了,也托你爸帮我买-块”。吴加和:“那还不是小意思”,但没几天,吴加和悄悄告诉我,他的零花钱用光了,想把手表让给我。

连队里70多个人,除了当官的,有手表的兵没几个,我就答应了。这事,我往家里写信告诉了大哥,大哥真的给我寄了70元。这块上海牌手表买过来后,我一直带在身边,伴我度过了在云南前线的3百多个日夜,我在《永远的十/\岁》-文中的时间记录,就是看着那块表记下来的。可惜的是,1988年我不甚弄丢了这块上海表。那个年代,上海牌手表是身份的象征,很难买到,-般人能带个宝石花牌手表已经不错了。



<<永远的十八岁>>第3节中有记述:

三、战前准备

连队规定,所有参战人员必须写一封遗书或录制一盘录音带放在储藏室的个人提包内,一旦在战斗中牺牲,其亲属来队时好有个交代。虽然军长说祝愿同志们一个不少的胜利归来,但祝愿归祝愿,战争必有伤亡!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连部有台录音机,每人可留三分钟遗言,需排队。有个兵才刚说了两句话,旁边的人却先哭了。我不想等,干脆自己写吧:

妈妈、哥嫂、姐姐:

你们好!部队马上要开赴前线了。写下这封信,放进大哥给我买的这个提包里。一件棉衣给妈穿,棉裤给二哥留着,一双新的解放鞋(鞋里有25元)给大哥大嫂留着,我穿走一双旧的就中了。一件的确良军上衣给三哥留着,姐呀,你别伤心,弟没有东西给你了。我当兵时间太短,发的衣服少。另外,我在太湖边捡了一盒小石头,光溜溜的,拿回去给我两个侄女红沛、红霞抓仔玩。

当你们看到这封信时,我已经牺牲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哥嫂、姐,我走了。咱伯(爸)死的早,妈吃苦太多,千万别让她伤心,咱妈就交给你们了。

听老兵说,战士如果牺牲,国家会补给500元。这五百元钱妈留100,大哥100,二哥100,三哥100,姐100,就写这些了。

妈,昨晚我睡不着。自个到山上向着北方咱家的方向跪下给您叩了十八个头。我今年十八岁,一年磕一个头,报娘的养育之恩。

另:这块上海手表表带上有指北针,汪班长说到战场上有用,我也喜欢,俺带上走了。

儿跪,再叩头。

公元1984年6月29日,小九遗言

连队的储藏室已有不少人在往自已提包里放遗书,我把遗书放进从老家带来的提包里边的上方。假如我真的回不来,家人打开拉练,就能看到。放完这封遗书,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楼主 红薯面窝窝头  发布于 2011-01-28 19:34:24 +0800 CST  
六连小卫生员李克清这次没有到会.当年参战时就他最小,早几天他在网上看到此贴,激动得不得了.

(原)战场上的五个士兵

瞧!这几个小兵,年龄不大吧。让俺给您介绍一下:

前边第一位,名叫李克清。84年老山参战时15岁,时任陆军第一合成军炮兵第九师十六团二营六连卫生员。红扑扑的小脸蛋,长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好可爱哟。我每次见他,第一个动作就是先在他女娃娃般的小嫩脸蛋上捏几把,不过用力不大,恨他长地可爱。捏捏他的嫩肉,他也不恼,知道逗他玩地。每次我连有射击任务向敌人开炮时,他就头带钢盔,手提救护箱,蹲在离阵地不远的防炮洞口翘着屁股眼也不眨地望着,望着,望着.........那样子好象在盼着别人受伤他要去露一手似的。在前线几个月,许多连队都有伤亡,只有我们六连无一伤亡。所以他这个小卫生员也就没活干。有一次指导员看他天天闲着没事干,就让他提着连部的那一台录音机去把炮声录下来,等部队回去后好做个留念,放来听听。那天俺六连炮轰越军位于小青山的观察所,由于距离目标近,炮口就低。他按指导员的意思,举着录音机站在炮口左边很近的地方。副连长摆动小旗喊“发射”时他按下录音键,只听得“咚!........咚!........咚!........咚!..........”几声震天炮响。炮弹出膛时炮口形成一股巨大冲击波,竟把这小卫生员吹飞了二十几米远。鼻脸摔地都是血,摔地他趴在山坡上动也不会动弹了,录音机也摔坏了,八节电池散的哪都是。把我们黄指导员当时吓地脸都青了,飞也似的奔跑过去拍拍趴在地上不动的他,看还活着,让他爬起来走几步。眉头鼻尖摔破外,嘴角在流血。弓着腰走几步会喊“哎哟......哎哟.......”知无大碍,就笑骂了两句:“你小子真没用,干点活都干不好.......呵呵........下次小心点。”有意思吧,那炮声震地他耳朵聋三天呢。当兵第四年光荣入党,退伍后接他老爸的班,现在任农机公司部门经理,卖拖拉机呢,呵呵。
左一这位,名叫杨焕坡。我的同村同学,同连战友。二炮手,中共党员,和俺关系铁着呢!退伍后当过村里民兵连长,现在是出租车司机,为人正直,淡泊名利,子女已读大学。
左三这个穿白背心的,肤色黑黑,个子高高,名叫仝强。一营三连火炮装填手,夭六阵地。就是他拿着相机跑到跤趾城找老乡照的相。84年老山参战时15岁。83年全国严打,抓了不少年轻人,他爸妈怕他在家跟坏小子们学歪了,就虚报年龄开后门把他送到部队接受军队教育锻炼。他家是市民户,吃商品粮地,当兵回来能按排工作。85年3月8日战斗,对敌炮击任务重,他体力透支,累坐在地上站不起来。三连连长督战,手枪子弹上膛,用枪口顶住仝强屁股,大吼一声:“仝强装填!!!!!!”仝强从地上爬起,继续战斗,最后口吐鲜血累晕在阵地上..........野战医院女子救护队开着救护车火速赶到阵地抢救,于3月9日凌晨终于把仝强从死神手中抢回来。3月9日中午,仝强不听医生劝阻,返回阵地继续参加战斗。战后立三等功,连长道歉。退伍后,这小子艳福不浅,娶了个如花似玉的漂亮女孩做老婆,现在他在人寿保险公司当领导呢。
右一这个,炮五连二炮手,名叫郭长海。3.8战斗时,为受越南迫害的华侨妇女儿童报仇,他的战友王跃进牺牲在炮位上。他一人干俩人的活,全炮缺员操作战斗。作战勇敢,战地火线入党,立三等功。现在在一家国营单位做官,官不是很大,倒也自由自在,乐着呢。

最后一人,名叫邱喜发,六连一炮手。身强力壮,作战勇敢,战场表现极佳。我们的重型炮弹光弹丸就67斤重,弹筒98斤重,打一天炮下来累地够呛。晚上站岗,他抱着枪站着睡着了,梦中站立不稳,头往前一裁,手指一用力,不慎枪走火。一嗦子子弹哒哒哒射向天空,大家以为有敌情,惊得几个阵地士兵们进入战斗状态。指导员来哨位核实情况,他老实交代,指导员念其干活卖力,黄牌警告一次,以观后效。后期表现更好,一百多斤重炮弹泥泞中一口气能扛几十箱,将功折罪,不罚不奖。战后当炮三班班长,中共党员,现在是私营老板,生活幸福。
这张照片,拍于84年老山前线跤趾城炮阵地,120黑白海欧照相机。


16团老照片

楼主 红薯面窝窝头  发布于 2011-01-28 19:41:50 +0800 CST  
<<永远的十八岁>>第-个章节中有颜峰的介绍

一、应征入伍

短短几个月的军营生活,让我感受到部队大家庭的温暖和官兵之间的友爱。军事训练中,大家都力争上游。在班长的带动下,我发现自已在这来自五湖四海的军营里,智商竟不比任何人差,军事教材过目不忘,训练也都得心应手。在连队进行的实弹射击中,我获得总分第一名。在全师军事技术大比武中又获得侦察兵分队第一名。班里的另外两名侦察员王国良、颜峰分别获得第二和第三名。班长汪如申我们四个的照片和事迹还上了军报头版,我记得报纸上用的标题是“强将手下无弱兵”。

半年后,部队接到开赴老山前线作战的命令。炮九师配合一军指挥,开始了长达一年的老山防御作战。我和我的战友们一起战斗在老山战区那马646高地前沿观察所,接受战火的洗礼。


图中穿绿衣服者是颜峰



左数第二排高个子排头兵是颜峰,这是他唯一留下的一张战地二线照

楼主 红薯面窝窝头  发布于 2011-01-28 19:46:33 +0800 CST  
军人就是军人,在时间约定上从不马虎。9:20分,老连长说:“今天咱们战友相见很难得,我自已心情也很激动,现在大家上车,回连队宿舍看看,营房和宿舍少有改动,总体变化不大。”

大家乐了,回连队看看是这次战友相聚的重头戏,谁都有怀旧情结,在部队成长的岁月里,正是我们人生的最重要阶段,虽然时间不算长,但决定了-生的走向。我承认,是部队的三年生活锻炼了我,我从内心里感谢部队的培养。

今天指导员黄健新没有来,昨晚他和我通了电话,他生病了,正在医院打点滴,争取下午参加联欢会。





客车驶向营区

楼主 红薯面窝窝头  发布于 2011-01-28 19:48:31 +0800 CST  
如今的团部大楼是新建的,看到楼顶“胶东铁拳”四个大字,我查找了有关资料,才知道她的含义:

炮兵第十六团前身为胶东军区直属炮兵排。1945年5月扩编为胶东军区直属钢炮。1946年10月扩编为胶东军区炮兵团。1949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炮兵4团,6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16团”。1950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16团”。1952年8月转隶炮兵9师建制。1983年1月随师转隶1军建制。
该团是先期赴滇轮战部队之一。1984年7月10日,该团在未经临战训练情况下,率先接替一线防御阵地,先后担任14军炮兵群、40师炮兵群、32师炮兵群、1军炮兵群、1师炮兵群,共发射炮弹20892发,击毁(坏)敌大口径火炮60门、汽车52辆、油料存放点3个、弹药堆积所8个、引爆各类弹药1184发,歼敌324名,受到直接指挥作战的几个合成军首长和领导机关的高度价。32师还为该团写了请功书,并授予“火炮显神威,老山建功勋”锦旗l面。

昆明军区于1985年6月10日给该团记集体二等功1次。


16团司令部大楼

楼主 红薯面窝窝头  发布于 2011-01-28 19:49:53 +0800 CST  
很显然,今天回到阔别了26年的第二故乡,心情和以往有很大不同。

<<永远的十八岁>>第1章中我对部队情感的流露:

一、应征入伍

到了部队,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

部队位于江苏无锡,营区座落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高大的苏式灰墙宿舍楼和冬天也照样碧绿的冬青树。整洁的水泥路面,宽阔的练兵场,一排排昂首的大炮,还有那从小就令我向往的“嘀嘀哒哒”军号声,感觉到了幸福的乐园。
<<永远的十八岁>>第53节凯旋篇有这样的证记述:

五十三、凯旋

7月9日早晨,部队铁路输送至无锡火车东站。上午摩托化行军抵达营区,车队缓缓驶过凯旋门。

姚湾路口至团大门口,站满了欢迎的人群。有工人、农民、教师和学生。学生们都着一色的白上衣,扎红领巾,高呼:欢迎!欢迎!英雄归来!欢迎!欢迎!英雄归来!……

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阵阵,还有一班子舞狮表演。我团从离开营区到今天凯旋归建,整整一年,有四位战友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老山,留在了祖国的南疆。部队带回了四位烈士的骨灰。

我们排乘坐的指挥车,是全团最后一辆。负责收拢掉队的士兵,但一路没有人掉队。汽车驶进团大门已是下午13点多了,刚进大门口左转,就看到我母亲坐在花坛边的地上在哭,我大哥和小侄女红霞在她身边站着。我看到母亲的瞬间,泪水哗哗的淌下来。一点也没有看错,那是我白发苍苍的妈妈,我日夜思念的妈妈,你为何哭坐在地上啊?儿子从战场上凯旋归来了,儿子回来了!妈妈你为何那么伤心的哭啊?高兴才对呀!我赶快跳下车,淌着泪水,奔向妈妈。

母亲也看到我了。大哥搀起她,母亲向前踉跄几步,张开双臂把我搂在怀里。母亲满面泪水,我也满面泪水。我的泪水顺着已经成熟的脸颊滴洒在母亲的布衫上,母亲的泪淌过她那布满沧桑、刻满邹纹的脸颊滴浸进我的军装上。大哥在一旁也已经是满面泪水,四岁的小侄女红霞仰着幼稚的小脸看着我们,不停的仰着脸问:“奶,别哭。爸,别哭。小达(河南话:小叔之意)你们哭啥?别哭,都别哭……”

母亲看着我,看着我,用她那粗茧的手爱抚着为我抹去脸上的泪花。她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儿啦,你瘦了……儿啦,你瘦了……让妈看看,我儿瘦了……”

团大门内花坛旁站有很多迎接我们归来的上级首长。有几个军报记者举着相机,抢拍镜头。闪光灯不停的闪着白光,为我们母子拍下这难忘的一刻。

在走往宿舍的绿荫小道上,路两旁的冬青树还是那样深绿。平坦、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面比646高地的天梯小路,走起来舒坦许多。重要的是这里有一个安全的和平环境,不再担心越军的炮火偷袭。我挽着母亲的胳膊,不停的为母亲擦泪。能感到母亲在轻微的颤抖,母亲的心情已不象刚才那样激动,但情绪还是不能平静。

母亲说:“儿啦,你知道妈这一年是咋熬过来哩。常常梦见你受伤了,一身的血,妈醒来不知哭过多少回。大年初一,妈坐在厨房里烧火下饺子。妈还是忍不住哭,你哥看见了,说妈你咋又哭了?过年呢,不兴哭。我说,妈没哭,是烟眼了……”

我说:“妈,你刚才为啥坐在地上哭?那么多领导,人家看着你哭会笑话。”

走在一旁的大哥插话说:“上午,我和咱妈就在团门口等。军车开进来一辆,开进来一辆,看看都没有你。以为你在后边。铁成、焕坡,我们都看见了,就没有你,咱妈就哭开了,说你肯定没回来,是我哄她了,呜呜呜地哭,劝都没用……”

母亲说:“眼看着车都进来完了,只剩一个车了,妈心都碎了。你哥劝我说不碍事,可能在后边呢。我说别人都回来了,我儿肯定没回来,没回来,妈伤心那……腿软哩一点也站不着了。” 母亲说着说着,又呜呜呜的哭泣起来。我依偎着母亲,轻轻为她擦去眼泪,自已的眼里早已饱含泪水。



楼主 红薯面窝窝头  发布于 2011-01-28 19:51:48 +0800 CST  
营区的水泥路还是那么洁净,路两侧的冬青树还是那么碧绿,走在营区小道上,我的思绪又回到二十多年前的军旅生活.照片上那个圆圆的小山包,是侦察班经常训练的地方.连队经常有训练课目,炮班大多去炮场操炮,电话班就在后山顺着山路练放线,我们侦察班,通常由班长带着上山头上训练捕捉目标.

侦察班的训练器材很简单,我和王国良是方向盘手,颜峰是炮队镜手,姚志杰是测炬仪手,班里的另两位计算员党进友和强风民则和全营的计算员一同训练.



楼主 红薯面窝窝头  发布于 2011-01-28 19:52:54 +0800 CST  
营区环境优美,绿化到位.



某年某月,中国女蓝全明星队在16团进行友谊赛,16团高手如云



姚明的老婆叫什名字来着?

楼主 红薯面窝窝头  发布于 2011-01-28 20:01:21 +0800 CST  
宿舍的阶构不知在什么年代进行了大的调整,我当兵时全连是一个大宿舍,走廊两侧各两排双人木床共计70个床位。新兵连时,每当紧急集合,值班员站在走廊上哨子嘟嘟一吹,吆喝两声“紧急集合”,“紧急集合”,关闭了灯的大宿舍就会闹出很大动静,有人找不到背包带,有人穿错了鞋子,还有人从上铺踏空掉了下来摔得直叫唤。那时全团的营房连厨房都是清一色深灰苏式建筑,中苏友好时苏联专家设计的,营房的布局从空中看是俄文苏联字母的缩写。现在看来,基本改变了阶构和色调,大宿舍也分成了几格。


六连内务值勤哨兵

楼主 红薯面窝窝头  发布于 2011-01-28 20:03:30 +0800 CST  
站在走廊上,我提议各上各班,勉得拥挤,大家同意了。这样挺好,我们回侦察班。侦察班今天除了党进友、王国良没到外,其余全部到齐。王国良是因为没按规定时间上车而误了行程,相信他会后悔,象今天这样的战友聚会太难得了,今生也不一定会有第2次了。这次战友相聚,我们盼了26年,我从20岁等到了46岁,人生还有多少个26年?如果上帝大发慈悲再给次相聚的机会,那也早已物是人非,我们都将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啦。

走近靠窗囗的位置,我突然出现了幻觉,我似乎看到了一排摆放整齐的军用牙缸洁具,还有卦得整整齐齐洁白的毛巾。第2个窗台,曾是我们侦察班摆放洁具的领地。老班长说:“姚总,以前咱们班的牙缸毛巾在这个窗台摆放,还记得吗?”,老班长又在逗我,我哪是什么姚总哦,我永远是六连的-个兵。旁边传来颜峰的笑声,回头一看,大个子颜峰已经坐在了他曾经睡过的床铺位置,我说:“颜峰别激动,那个床铺是屈排长的位置,你是上铺。”。





楼主 红薯面窝窝头  发布于 2011-01-28 20:04:34 +0800 CST  
现在的宿舍以排为单位,指挥排分侦察班、电话班、报话班。26年过去了,我还能记得起当年指挥排每个战友的名字:

指挥排 排 长: 屈 健 &shy;

侦察班7人 班 长:汪如申 副班长: 姚志杰 &shy;

侦察员:姚万富 王国良 颜峰 计算员:党进友 强风民 &shy;

电话班8人 班 长:吴尚斌 &shy;

电话员:蒋计专 马开伍 蒋晓杰 严治平 仇多玉 徐志宝 陈以杰 &shy;

报话班3人 班 长:朱殿虎 &shy; 报话员: 刘九斤 孟玉根 &shy;



洁静整齐的宿舍

楼主 红薯面窝窝头  发布于 2011-01-28 20:06:10 +0800 CST  
去徐州开发区菜市场买老蒋羊肉的人无计其数,又有谁知道他的底细?唉,我们的社会,还有无数个象老蒋这样的无名英雄隐身于闹市中。他们的身份只是被人不屑的:菜贩,修鞋匠,收破烂的,卖小吃的。。。。。。。。。但他们顽强的生存着。


蒋小杰行军礼,挺标准。

楼主 红薯面窝窝头  发布于 2011-01-28 20:07:17 +0800 CST  
在连队时,我和刘九斤是业余新闻报道员,我们两个也经常往报社投稿,但从没有被报社刊登过.记得我退伍后,写过几篇稿子,被地方报刊采用过,那都是在连队长期学习锻炼的结果.

刘九斤说他好多年不写东西了,下岗后做生意,一天到晚忙得要死,也没心情写了.



我还像个兵吗?刘九斤挺着老板肚说:不像,像个老板。

楼主 红薯面窝窝头  发布于 2011-01-28 20:08:39 +0800 CST  
当年在军报上登的合影照已没下落。

当兵时,每天晚上要开班务会,由汪班长对全班每个同志一天的工作进行点评,内务,出勤,军事训练,个人表现都要进行总结.班长讲完,班里的每个同志都要发言,连队每天还有一次连点名,点到谁,要答到.声音要宏亮.

连里要是哪个同志犯了纪律,晚上就要及时召开连务会,犯了纪律的同志要上台念书面检查,各班还要轮流发言,以便帮助犯错的同志改正错误,这虽然有点象搞群众运动,但对军队而言,确是很有效.



老班长提议:侦察班照个合影相。

楼主 红薯面窝窝头  发布于 2011-01-28 20:09:52 +0800 CST  
我的战友我的兄弟


汪如申、许正楼和本文作者26年后再相聚,我们曾是在战场上生死相依的弟兄.



战斗进行时,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战场上的六连跤趾城炮阵地

楼主 红薯面窝窝头  发布于 2011-01-28 20:17:18 +0800 CST  

楼主:红薯面窝窝头

字数:251197

发表时间:2010-12-11 19:3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29 20:07:23 +0800 CST

评论数:137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