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蛮逞威----边陲小国南诏痛打大唐

@粮食供销站


-----------------------------

看看下面ysebk同学讨论历史的态度和内涵,再看看你上面那些浅薄无知,充斥着连篇人身攻击的垃圾回复。

自己不觉得羞愧么?

还是先学学做人,再读几年史书,再来和区区论唐史吧。
楼主 不容青史俱成灰  发布于 2013-01-28 15:15:52 +0800 CST  
@ysebk 59楼 2013-01-21 17:41:22
南诏在唐安史之乱后确实相对其前期,实力扩充不少,也确实对唐朝的西南边防构成了很大的压力,但这种威胁对唐朝来说并不是致命的。此时的南诏与唐的关系,非常相似于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南诏、西夏都对宋之一部边防构成巨大压力,但都没有亡国的威胁,而唐之最大威胁是吐蕃,宋之最大威胁是契丹。如果说南诏壮大是掠夺唐所得,那么也可以认为西夏之壮大也是掠夺宋之所得。至少“弱唐”没有以宗主国的身份给江湖小弟输纳贡品吧。不过有所不同的是,南诏真正强大起来的时候,历经安史之乱的唐朝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而西夏在西北闹事的时候,北宋还在号称强盛,甚至可以这么讲,西夏的强大,完全是北宋的无能造成的。


----南诏的国力并不足以令唐朝亡国,南诏也清楚这点,很自量地在攻取大渡河之内领土后就停止了进攻。

西夏和南诏是存在不同之处地,前者要强大得多,如果西夏放到唐朝,恐怕唐政权就要坍塌了。

此外,宋朝拿不下西夏,除了契丹掣肘外,更重要的是没有马场,野战奔袭不是西夏的对手,失去了战役的主动权。即使在宋朝形势最好的时候,也只能靠逐步建造堡垒,步步向前推进,在时间和成本上都无法竟全功。

但唐朝没有这种先天不足,战马比南诏人更富余得多,冶铁等技术也较高,但仍然打不胜,这就是军队战斗力的问题了。




虽然南诏连年入侵导致唐朝西南残弊,但唐朝对南诏可没有亡国的压力,不过在特定地缘上有一定被动罢了。 南诏一直对唐心存敬畏,异牟寻一直寻求与唐朝改善关系的机会,只是受制于吐蕃,不敢公开反抗吐蕃。郑回劝异牟寻弃蕃归唐,异牟寻已经动了心,只是暂时还不敢得罪吐蕃。但是,异牟寻最终还是派人向唐朝请和。南诏如果强大到对唐朝不屑一顾的程度,还会对唐朝如此恭敬?何时看到狂妄的西夏对北宋恭敬过?甚至当庭羞辱赵顼。西夏经常对北宋打出大胜仗,要不是西夏地贫人稀,经济落后,他们才不会向北宋求和。西夏对北宋有着一种骨子里的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南诏对唐朝是没有的。看看异牟寻是如何向唐朝求媚的,“异牟寻世为唐臣……子子孙孙永为唐臣。”,何时听过元昊说“世为宋臣”? 所谓南诏掠夺唐朝财货人口,是指太和三年那次南诏入侵吧?南诏杀入成都,掠数万技术工,号称与大唐相等。

----南诏后来叛离吐蕃,重新投靠唐朝,不是你说的什么因为“对唐心存敬畏”,而是被吐蕃苛待,当炮灰,并且横征暴敛,课以重赋。

南诏对唐并非不屑一顾,虽然唐军战斗力不如它,但唐朝人多国大,也能给南诏带来压力,不过说什么恭谨就过了,和战相兼才是南诏的策略,想打时就翻脸动手,痛打弱唐,想和平就口头上称几天藩,何谈什么畏惧恭顺?唐史中那种偏颇的文字游戏,是不能尽信地。
楼主 不容青史俱成灰  发布于 2013-01-28 15:36:40 +0800 CST  
@笑容永恒 60楼 2013-01-21 17:59:10
首先,不得不承认,评论的精彩度已经超出了文章本身!悲兮?喜兮?
其次,观一朝之史,需从广、从深、从全、从面、从纵、从横!若以一己之见而窥豹于管,岂非盲人摸象?摸到象牙,叹为宝,摸到象粪,乃为之掩鼻唾弃!
最后,虎落平阳依然为虎,潜龙困于滩依然为龙;对着落平阳之虎吠几声的狗,依然是狗!逆不了天!
此文不错,是我来天涯一月有余,首次回帖!当然了,回帖的原因,不是文章本身,而是精彩的评论......
-----------------------------
真相越辩越明,博采众思,方能全面。

确然
楼主 不容青史俱成灰  发布于 2013-01-28 17:23:40 +0800 CST  
@粮食供销站 71楼 2013-02-02 13:28:07
ysebk兄评论甚是精彩,只是我对lZ并未一开始喷口水,更谈不上扣帽子,之所以最终“先礼后兵”也是出于忍无可忍。事情到此,LZ的人品、水平是个什么样子,我想大家都看得到。
至于LZ将唐诏比之于宋夏,更是荒唐可笑,显而易见,宋朝长期将几十万精兵强将用来防夏,而唐呢?川剑长期守备空虚,兵微将劣,守官又多无谋贪劣之辈。所以唐朝衰败之后才会让南诏钻了一次空子,攻克了成都外城。但此后唐朝更加风雨飘摇,南......
-----------------------------
忍无可忍的原因是什么,你说得出么?我做了什么事,让你由先礼,变为后兵呢?

别装了,你就是个污言秽语,只懂人身攻击的低素质唐粉而已,在这里装憋坏了吧?不如放开污言秽语,昭显一下唐粉普遍的素质吧。

至于什么“LZ将唐诏比之于宋夏,更是荒唐可笑”,真是幼稚已极,你不仅历史差,人品差,连语文理解能力都停留在小学水平。

我说那句“西夏和南诏是存在不同之处地,前者要强大得多,如果西夏放到唐朝,恐怕唐政权就要坍塌了。”是意在否定ysebk同学拿夏宋比照唐诏的说法,你竟然连这都看不明白。

还是赶快回小学母校,补习一番,再来参与讨论吧。
楼主 不容青史俱成灰  发布于 2013-02-02 14:26:53 +0800 CST  
@ysebk 69楼 2013-02-01 13:57:34

-----------------------------
晕死,好长呀。
其实区区并非宋粉,宋朝也并非我讨论的重心,不过要是与唐朝对照,我也奉陪说说自己的看法。

北宋缺乏马场,骑兵部队差,是其受到西夏和辽欺压的两大主因之一,“购买民间之马十七万匹”,“向周边购买”等举措,都是竭力要弥补这一致命缺点之举,然而效果却不佳。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周边的马源遭到西夏和辽的严格控制,优良的马种得不到,那些驽马、残劣次品,拉车尚可,实战中根本不堪大用。第二是马需要草场,驰练不断的马才有战斗力,即使不多的购回来的中等马,在非草场放几年也就废了。因此,宋朝始终没能摆脱马匹不足的制约。

没有坦克的陆军也有取胜的时候,但很难,概率也不高,北宋有此短板,自然军事扩张上难有建树。

至于北宋缺马的原因,自然是弱唐把中国送入乱世所致,北宋起于一塌糊涂之中,虽然已经创造奇迹,为中原文明打出了一片天空,但自始至终,都处于不利的国际形势之下,没有马,就难以对外扩张,宋军步兵欺负一下同样没有马的南唐之类还行,但向西、向北都寸步难前。

与唐朝起初近百年未受强者挑战,周边均为弱国这样幸运的局势不同,北宋北方,是因为唐朝错误的东北政策,导致契丹族坐大后形成了辽帝国,幅员万里,雄踞北亚。之前的北方草原,都是突厥、匈奴这种结构松散的部落联盟,辽却是之前从未出现过的强大帝国,既有政治上的高度集权、稳定,少内乱,又兼具草原国家的擅骑射,勇悍。

北宋西部,是同样士兵勇悍,且政治稳定的西夏,而这两个帝国还经常合作钳制北宋,如此恶劣的国家环境,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手,是北宋虽然远比唐军事力量强大,却始终无法开疆扩土的原因所在。

你提到灵武马场丢失于北宋之手,首先,北宋只有这一个大马场,这本身就是很被动的局势,即使不丢,北宋仍然缺马。其次,北宋丢失该马场,也是缘于建国时就存在的先天不足,外敌强悍等环境,如果北宋周边是什么内乱的高句丽、东突厥、西突厥、薛延陀,想必不仅丢不了马场,还能再抢回来几个。
楼主 不容青史俱成灰  发布于 2013-02-02 15:01:07 +0800 CST  
“唐军战斗力不如南诏?那又如何能以万余地方兵,将吐蕃南诏的十万人打得惨败?”

----唐军也赢过,这只能说明弱唐没有差到一次都赢不了的地步。

衡量两国的军事较量,胜负高下,要看整体战绩,比起多番惨败,折兵数十万,一两场胜利不能遮掩唐军在南诏面前败多胜少这一事实。
楼主 不容青史俱成灰  发布于 2013-02-02 15:03:06 +0800 CST  
@ysebk 70楼 2013-02-01 13:59:57
诏、唐之争与夏、宋之争还有一点是不同的。西夏经常想对弱宋翻脸时就动手,痛打弱宋,想和平就口头上称几天藩。但是,西夏对北宋西北的防御体系造成的压力,是南唐给唐朝西南防御体系造成的压力远远比不了的。还有,北宋是因为打不过西夏才向西夏求和的,而西夏的国力具有先天弱势,实在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也只能收手。因为北宋更想停战,所以虽然西夏向北宋称臣,但北宋却要向西夏输送贡物,每年都要上交给西夏大量金银......
-----------------------------
弱唐虽然未向南诏纳贡输银,但对回纥极尽卑屈,而从建国伊始就对宗主国东突厥卑辞厚礼,频频输贡,唐太宗还曾“倾府库”花钱买平安,这些其实都是岁币的概念。

“吐蕃、南诏、唐朝的三角关系,非常类似于后来的契丹、西夏、北宋的三角关系”----是有点类似,但契丹比吐蕃强大的多,西夏也远非南诏所能比,西夏和吐蕃实力差不多还有可能,而且西夏比吐蕃结构稳定。

“如果西夏与南诏互换,西夏不会像鄙视北宋那样鄙视唐朝,至少唐朝没有北宋那么怯弱无能,唐朝捍卫民族利益的立场是坚定的”
----唐朝自己就是鲜卑政权,大用胡人,毫无汉、胡之别,何谈什么“捍卫民族利益”?唐朝起初的扩张和硬气,是因为外无强邻,安史之乱后,怯懦已极。

“赵匡胤习惯了欺软怕弱,对风格强硬的契丹、北汉、南诏,全部采取守势。”
----这句是不对的,赵匡胤不攻南诏,确实有南诏较难灭的因素,但也有边蛮之地不愿费劲的考量,当时他的主体思路还是要收复燕云。宋军对南诏军也有绝对优势,南诏宋朝时期乖得很,只不过路远难走,才没有出兵。

对北汉、契丹,赵匡胤一直采取攻势,根本不是什么守势,拿不下北汉一是因为契丹援救,二是因为杨业杨老令公骁勇善战,屡败宋军,绝对劣势下死守太原不破。

后来赵光义这废柴上位,丧师无数,被契丹打服了,知道收复燕云纯属痴人说梦,这才放弃北伐,对大辽采取守势。



“唐朝的天下来的具有合理性,那是唐朝自己打下来的,所以敢于对外出击,宋朝的天下来路不正”

----这句话真把我笑死了。世界上还有比唐朝得天下更不光彩,来路更不正的王朝么?一个背主卖国,勾结异族反攻祖国,在异族扶持下坐上龙庭的王朝,说什么道义真是不可思议。

楼主 不容青史俱成灰  发布于 2013-02-02 15:22:47 +0800 CST  
@ysebk 76楼 2013-02-02 17:21:50
看个文章至于笑成那样么?笑点有这么低吗?本来这楼就不是讨论北宋的,只不过顺便聊到了宋这,用宋夏与唐诏做一下类比而已。讨论历史需要的心平气和,客观谨慎,更不要对论者横加指责,乱扔帽子。对唐或宋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但还是要尊重持不同意见的朋友。好端端一个讨论唐史的帖子,瞬间就被乌七八糟成这样,真的不至于。对于挺唐派观点的驳斥,挺唐派也非常乐见,虽然挺唐的不一定都是唐粉。
-----------------------------
如果阁下觉得我“发笑”失礼,区区可以道歉,虽然我确实觉得那句说“唐朝天下具有合理性”的话很荒诞。至于什么“横加指责,乱扔帽子”,自问还没有过吧。
楼主 不容青史俱成灰  发布于 2013-02-07 09:50:25 +0800 CST  

还是忍不住笑了,但没楼主笑成那样。
这段话,怎么看都像是在说宋朝。
要说是天下来路不正,还有比赵匡胤建立的宋更合适的吗?赵匡胤的江山是怎么来的,世人皆知,忘恩负义偷来的!周世宗柴荣临死之前,拿下了立功卓著又是近亲的张永德,换上非亲非故的赵匡胤主掌兵权,看中的就是赵匡胤的忠诚。结果呢?柴荣身后仅半年,赵匡胤就禁不住利益的诱惑,捏造所谓辽人入侵的假消息,拉出军队在陈桥发动臭名昭著的兵......
-----------------------------

赵匡胤背主篡国,就此事而言,道德上绝对说不下去,北宋的建立也显然不够光彩,虽然其为汉人文明谋得了一片天空,但北周也未必不能做到这一点。

因此,我绝对不会说出什么“宋朝天下具有合理性”这样的话。

至于靠贬低宋朝,来为唐朝的丑事遮羞,也是不可取的。张三偷东西,不是李四偷的理由。

更何况,赵匡胤只是背主篡权,让帝座上换了个人,从某种意义上看是个人行为;唐朝建国时的无耻远过于宋,是有程度上的巨大不同地,混淆这一点也是不客观地。

李家父子作为抵御突厥异族的边将,竟然勾结异族,反攻自己的祖国,其行为不仅是背主,而且是卖国求荣,与勾结清军入关的吴三桂没有任何分别。

“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

“愿与可汗兵马同入京师”

李唐的这些名言,着实令人触目惊心,因为本朝的庇护,却不见于历史教材。

赵构在风雨飘摇之际讨好金人,所为尽管屈辱,却是无奈之举。但李唐和异族的关系,不仅仅是被迫取悦,还是主动勾结,合作取利,无耻的程度是不同地。


至于用后来唐灭东突厥来辩护,我也不以为然。唐能灭东突厥,是因为运气好,遇到对方内乱,否则还要受多少年凌迫欺压掠夺?又如何能够击败雄踞北亚的这个宗主国?

吴三桂当年也曾反攻满清,只不过失败收场,如果他取胜了,驱除鞑虏,是不是也将其塑造为民族英雄呢?





楼主 不容青史俱成灰  发布于 2013-02-07 10:05:01 +0800 CST  
@fcxj85 84楼 2013-02-07 10:42:43
西域,南诏,LZ接下来八一八唐是怎么被新罗,契丹撵出半岛和东北的吧
-----------------------------
写过了。下一篇是唐、蕃之战
楼主 不容青史俱成灰  发布于 2013-02-16 12:26:09 +0800 CST  
@春树秋穗 85楼 2013-02-07 17:31:08
后面没看了,前面的LZ的论点确是写得惊人,不过论证过程就不那么能精彩了。
我是刚看历史不久,喜欢看,不知道谁的对。
人们立论发言,一些人都是为正理,一些人是为哗众取宠。后一种情况其实没多大错,年轻人都有点,何况可以改过,有冲劲的人总比没冲劲的人更能出众。
有一种东西叫“怀疑主义”,还有一种叫“极端怀疑主义”,lz要想一想自己写这个的目的,还要想一想说出去的话有多少站的住脚,不能为了自己......
-----------------------------
既然你“不知道谁说得对”,又为何断言我“为了自己的想法在史实中加小说笔法”?

岂非自相矛盾?
楼主 不容青史俱成灰  发布于 2013-02-16 12:27:25 +0800 CST  
@春树秋穗 91楼 2013-02-22 17:18:23
你说他“怒不可遏”,我看没到那程度,你的文中他还“多次向唐王朝上表申诉”了,如果都怒不可遏了,还申诉个啥,还“多次”申诉个啥。
“申诉无门”也不尽然。
你的文中“唐廷后来曾遣中使去云南调查此事”起码朝廷是理他了的,那么“中官贾奇俊抑之,不得达,王复遣将军杨罗巅等连表控告,元宗仍不省。”这样的说法是不是有点矛盾啊。
-----------------------------
呵呵,如果按阁下的标准,如今大量的史论都要删除了。
楼主 不容青史俱成灰  发布于 2013-03-07 21:58:28 +0800 CST  
@春树秋穗 91楼 2013-02-22 17:18:23
你说他“怒不可遏”,我看没到那程度,你的文中他还“多次向唐王朝上表申诉”了,如果都怒不可遏了,还申诉个啥,还“多次”申诉个啥。
“申诉无门”也不尽然。
你的文中“唐廷后来曾遣中使去云南调查此事”起码朝廷是理他了的,那么“中官贾奇俊抑之,不得达,王复遣将军杨罗巅等连表控告,元宗仍不省。”这样的说法是不是有点矛盾啊。
-----------------------------
@不容青史俱成灰 92楼 2013-03-07 21:58:28
呵呵,如果按阁下的标准,如今大量的史论都要删除了。
-----------------------------
@春树秋穗 101楼 2013-03-13 18:04:00
可能看《明朝那些事儿》看多了,一事一事讲得比较清,阁下要写和大众认识想逆的东西,得有说服别人的方法啊。我随便挑两句说的,勿见怪。
-----------------------------


呵呵,我只是试图用最醒目的笔,把黑幕撕开一道缝罢了,以后的步骤,自有追求客观、厌恶意淫的其他人来做。

说起《明朝那些事儿》,要按小说的标准,确实写得好,我很爱看。若按历史解析的角度,不说通篇乱扯吧,也差不多了。
楼主 不容青史俱成灰  发布于 2013-03-15 09:42:50 +0800 CST  
唐粉除了人身攻击,还会什么?
楼主 不容青史俱成灰  发布于 2013-04-02 10:00:38 +0800 CST  
@卢布林联合 110楼 2013-05-01 12:39:43
哪怕是天宝战争,也有唐兵深入南诏,克城掠地,将南诏腹地重要经济富区彻底破坏的取胜记载。
“初,安宁城有五盐井,人得煮鬻自给。玄宗诏特进何履光以兵定南诏境,取安宁城及井,复立马援铜柱乃还”。
-----------------------------
南诏多大,唐多大,多少人,就算损失相若,唐也耻辱无比,反映出军队无能。

何况,唐朝虽然也有小胜,但整体来看,却是以惨败为主。
楼主 不容青史俱成灰  发布于 2014-01-01 07:03:37 +0800 CST  

楼主:不容青史俱成灰

字数:18729

发表时间:2012-11-19 05:3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8-30 20:33:20 +0800 CST

评论数:12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