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军第一号悍将”---刘伯承

刘伯承普通战例之十八:豫北攻势

1947年3月,国民党军统帅部调集兵力,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在晋冀鲁豫战场,国民党军正规军31个旅和地方保安团队共30万人转取守势。其中,豫北有6个整编师和1个暂编纵队约10万人担任守备。同时,国民党军在花园口堵口使黄河回归战道,构成从晋南风陵渡至山东省济南1000余公里的黄河防线,企图以此顶替40万兵力,阻止晋冀鲁豫野战军南渡支援陕北和山东战场。

晋冀鲁豫军区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歧治委员邓小平遵照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指示,为策应陕北、山东两解放区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并为自己转入战略反攻创造条件,除以第4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举行晋南攻势外,决心集中第1、第2、第3、第6纵队及冀南、太行、冀鲁豫军区部队共18个旅(师)60个团10余万人的兵力,在10万民兵配合下,组成4个作战集团,于3月下旬发动豫北攻势,重点打击王仲廉部,吸引国民党军增援豫北,打乱其战略部署。

3月22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各作战集团由山东用谷、白衣阁等地出动,至28日,解放濮阳、封丘、延津、原武、阳武(今原阳)等城及牛市屯等据点多处。29日~4月1日,一部兵力攻击郑州以北黄河铁桥守军,主力逼近新乡,包围汲县。国民党军统帅部急令原拟调往山东战场的整编第66、第9师(各欠1个旅)由郑州驰援新乡,使新乡地区的国民党军增加到5个整编师又2个旅。刘伯承、邓小平为避开优势集中之敌,决定率部北上,首先扫清平双铁路两侧据点,并相机夺取汤阴、淇县两城,诱王仲廉部北进,然后寻机在运动中歼其一部。4月3日夜,各纵队分路北进。至10日,连克淇县城及宦沟、鹤壁、楚旺等据点数十处,歼国民党军地方部队8000余人,破坏了安阳至汲县铁路,解放了卫河以西平汉铁路两侧广大地区,开辟了战场。接着,以一部兵力围攻汤阴,进逼安阳,集中主力于宜沟两侧地区待机。

此时,王仲廉率整编第66师等部4个半旅沿平汉铁路东恻北进,并以整编第32师随后跟连。10日,当其进至宜淘附近时,发现有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即仓皇退缩。刘伯承、邓小平判断,只要继续围攻汤阴,威胁安阳,敌仍可能再援,故决定仍执行围城打撮计划,并增加兵力继续围攻汤阴,同时将野战军主力编成路东、路西两个作战集团待机。13日,王仲廉在国民党军陆军总司令顾祝同严令督促下,又率3个半旅和第2快速纵队为第1梯队,分3路北援;并以整编第32师为第2梯队,在淇县及卫河西岸担任掩护。晋冀鲁豫野战军以一部兵力采取运动防御,将敌诱至宜沟以东屯子山地区后转为坚守;主力于16日夜全线出击,向国民党援军第1梯队侧后兜击,将第1、第2梯队割裂,并将第1梯队包围于卫河以西、淇河以东河套地区,战至18日晨,全歼第2快速纵队。其余援军慌忙溃退,晋冀鲁豫野战军当即乘胜追击,又歼其一部。此战,共毙伤国民党军4000余人,俘8000余人,收复淇县、滑县、浚县3城。4月下旬,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转入休整,以一部兵力夺取汤阴,扫清了外围据点。5月1日黄昏发起总攻,蹦炮兵射击、坑道爆破与步兵突击相结合,于2日上午攻克汤阴城,全歼守军暂编第3纵队近万人。7日攻克崔桥。随即乘胜扩张战果,9~25日又攻克安阳外围据点多处,毙伤俘守军整编第40师及地方保安团队6000余人。后国安阳城工事坚固,短时间难以攻克,晋冀鲁豫野战军为准备南渡黄河转入外线作战,奉命结束豫北攻势。


豫北攻势历时两个月,共毙伤俘国民党军4.5万人,解放南北长l50公里、东西宽100余公里的地区,迫使国民党军整编第26军等部退缩于安阳、汲县、新乡等少数孤立据点,打破了其联系东西两重点进攻战场枢纽地带的防御体系,有力地策应了陕北、山东两解放区部队的作战。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8-12-31 11:03:34 +0800 CST  
刘伯承普通战例之十九:北向店阻击战

1947年12月,为粉碎白崇禧33个旅加空军海军共30万人绝对优势兵力对大别山的围剿,刘邓将野战军一分为二,以2/3/6纵在邓小平率领下,坚持大别山进行内线作战,刘伯承刘伯承亲率一纵和后方总部及中原局北上淮西,12日夜在北向店与南下阻击的国军迎头相撞,北向店战斗就此打响。共军以一部打通向淮河通道,一部力阻国民党军的攻击。国军发现网中出现大鱼,白崇禧亲调三个整编师迅速赶来意图全歼中野总部。

负责阻击的第一纵队2旅仅4000余,而当面敌整编第11师3个旅3万多人,不仅人数
处于绝对劣势,装备差距更是巨大。我军别无选择,只能硬顶当面的整编第11师。一纵将士建议刘伯承先撤,刘伯承深知一旦防御垮掉,对中原局及一纵都将是灭顶之灾。刘伯承告诉杨勇“将士同命”“我绝不后撤,我相信他们能够守住”,杨勇电话2旅旅长戴润生,我就在你身后100多米,我的身后就是“老头”(刘伯承代号),“老头”说他相信你们能够守住。

刘伯承临危不退,激发广大指战员的斗志,我2旅将士在自己统帅的激励下与整编11师死磕,战斗一直从早晨8点打到晚上9点,胜利坚持到了天黑后安全转移。

此战,《第二野战军征战纪实》称我伤亡800余,毙伤敌3000余。根据戴润生的回忆,我军伤亡1900余人,毙伤敌3000余人。笔者认为戴润生的回忆更加可信,所谓“伤亡”800余应该是“阵亡”数字。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1-03 23:22:48 +0800 CST  
@怎么其名 打仗的目的看,分几种情况:
1、有的仗只有战术目标没有战略目标---比如徐向前云台山伏击战,就要是要伏击消灭敌军,这种小战斗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战略目标!
2、有的仗只有战略目标,没有战术目标---比如“我只要塔山”,就没有战术目标,只有战略目标,不管你伤亡多少,消灭敌军多少,只要保障锦州作战的战略大局就是胜利!
3、有的仗既有战术目标,又有战略目标---比如大别山北麓3打58,战术目标是消灭58师,而战略意图则是在北麓作战,吸引敌军增援,掩护我军部队在大别山南麓和皖西的展开。

回到巨野战役,作战意图就非常单纯,就是消灭敌军之一部,1-2个旅,并没有战略意图!纯粹以歼敌为目标的,以本人的胜负观是,完全实现计划则是全胜,大部实现计划是大胜,实现小部计划则是小胜,同时,损失小于对手!再说简单一点,就好比我计划打你3耳光,结果我只打了你一耳光,谁胜?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1-08 18:17:51 +0800 CST  
@怎么其名 本人一个弱弱的问题就能把你问倒,请问孟良崮战役是胜是负?呵呵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1-10 22:19:40 +0800 CST  
@怎么其名 不至于吧?连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是胜是负都不知晓?就这水平,也敢谈军史?呵呵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1-15 21:09:09 +0800 CST  
刘伯承普通战例之二十宛东战役:

1948年5月下旬,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为牵制位于豫中临颍地区的国民党军整编第18军,使其无暇东顾,以利于华东野战军第1兵团由濮阳地区南渡黄河作战,决心发起宛东战役。以所部第1、第3、第6纵队组成东集团,一部佯攻确山,主力集结于确山以西,引诱整编第18军南下,并准备迎歼由南阳(简称宛)东援的国民党军张轸兵团;以位于内乡等地的第2、第4纵队和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桐柏军区部队主力、豫西军区第7军分区部队组成西集团,准备协同东集团在赊旗、唐河以东地区台击张轸兵团;另“华东野战军第3、第8纵队和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一部组成阻击部队,在郾城、漯河地区阻击整编第18军,以保障东西两集团围歼张轸兵团。

25日,东集团一部进占驻马店,27日佯攻确山。整编第18军果然南下,阻击部队将其阻于漯河地区。张轸兵团整编第10、第20,第58师以密集队形由南阳东援。西集团第4纵队于28日夜将其阻于赊旗镇以南埠口地区。东集团主力遂兼程西进,参加围歼;西集团连续9次击退张轸兵团的进攻,西集团指挥员以为迟滞敌军目的已经达成,向后撤退,放松了对敌军的牵制,使其能自由行动。此时,张轸见势不利,佯装东进。西集团指挥员被敌军所迷惑,将西集团东调,以阻止敌军进入羊册山地(有可能运动中未接到刘邓命令北、西、南三面压迫敌军的指令和防止敌军撤回南阳的指示),西面道路敞开。张轸虚晃一枪,于31日在整编第9师接应下,突然调头向南阳撤退。西集团当即进行追击,将其整编第58师师部及第183旅大部、整编第10师一部包围在南阳以东马刘营地区。张轸兵团全力回援,遭西集团第4纵队阻击,被迫退返南阳。6月3日,西集刚对马刘营地区守军发起攻击,将其全歼。在此期间,阻击部队始终将整编第18军阻于漯河以南地区,保障了东、西集团的作战。

此役共歼国民党军1.2万余人,给了张轸兵团以沉重打击,策应了华东野战军第1兵团南渡黄河作战。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1-15 21:37:34 +0800 CST  
刘伯承普通战例之二十一:豫东战役阻击战
1948年6月中旬到7月初,刘伯承指挥中原野战军成功阻击了南线敌军,保障了华东野战军的北线作战。

第一次阻击战:6月15日至17日,刘伯承指挥第一、第三和华野第10纵队,在周口一线坚决阻击整编第18军,保障了华东野战军攻克开封的作战。

第二次阻击战:为保障华野歼击区兵团作战,6月30日至7月1日,刘伯承指挥中野第1、2、3、4纵队,在西平以西地区打击吴绍周兵团,用诱敌进攻和侧翼反击的战法,给吴绍周兵团以重大杀伤,张轸恐吴绍周被歼,急调整编18军与吴绍周兵团靠拢,迫使敌停止北援,胜利完成了第二次阻击,有利支持了华野歼击区兵团。

第三次阻击战:华野歼灭75师后,在未消灭72师的情况下,胃口膨胀,决定监视72师,先消灭来援的黄兵团后,再解决72师。7月3日接到粟裕请求阻击胡莲兵团,使其8日不越过太康地区以便7日前消灭黄伯涛的急电,但此时中野主力在西平以西的舞阳至郾城一线,根本不可能赶到瑚琏兵团前面去布放,而且,中间还隔了吴绍周兵团,因此,刘陈邓采取攻击吴绍周兵团吸引胡琏增援的策略。7月5日,中野实施对吴兵团的割裂和攻击,同时,告知粟裕“绕过周家口做正面防御已不可能”“使瑚琏7日前不超过太康,此招仍属可能”,还指出粟裕歼击黄兵团的错误“粟部已全部使用,无预备队,且颇疲劳。我们认为,须保持锐气,才可能避免在新情况下陷入被动”,看到这一点的,不仅仅只有刘陈邓,白崇禧也看到了北线共军攻击已到极限,因此,改变了前两次增援的谨慎策略,留下28师和整3师增援吴绍周兵团,令胡琏率整11师北进。由于我军对吴绍周攻击的牵制以及地方部队对胡琏的阻碍,使得胡琏主力8日未越过太康,实现了对粟裕的承诺,但粟裕仍未能完成对黄兵团的歼击。虽然,胡琏主力8日未越过太康(太康离帝丘还有90多公里),但粟裕北线已经是三面漏风了,东面的74军离帝丘不到20公里,西面邱清泉迂回部队离帝丘30多公里,西北面刘汝明离帝丘50多公里,到处漏风,除了撤退已别无选项!

刘伯承豫东战役中的三次阻击,消灭敌军7000余人,有利地保障了华东野战军的作战。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1-18 00:06:45 +0800 CST  
刘伯承平手战例之阜阳战役

1948年初,由于中原战场处于“疲惫的拉锯状态”,中央决定粟兵团于退回休整,然后渡江南进,调动敌军主力去江南,以利于我军逐鹿中原。同期,刘邓大军转出大别山,1948年3月底,刘邓大军转出大别山后汇合中11纵和华10纵,试图通过攻城打援在粟裕留下的“疲惫的拉锯状态”的中原寻求战机。刘邓决心以中1纵和11纵攻击阜阳,歼击守军58旅7000余人,同时,以中2/3/6和华10纵位于外围打援位置,伺机阻歼击国军援军。

战斗于3月战至4月3日,我一纵拿下东关,11纵拿下北关和东北关,外围战歼敌约1给团,但此时敌军出动20个旅强大兵力,意图围歼我军于阜阳地区,根据刘帅估算,拿下阜阳还需5天,而我外围部队不足以和20个旅的强大对抗,因此,我军果断收兵,转而袭取周边若干城镇。敌军失去合击目标,也各自收兵。

战后,国军大肆吹嘘“阜阳大捷”,称歼灭共军1万余人,俘虏数千。而据当时阜阳行政长官公署经济处处长季树华回忆,我军被俘实仅200余人,被编为青训大队进行“管训”。绥靖区解散的时候,根据干训班总教官陆承裕的建议,发放路费后就全部释放了。由此可见敌军整整把战果夸大了10余倍,对比我军歼敌一个团的兵力而论,我军作战并不吃亏。同时,从双方又都未实现既定意图各自收兵而论,此战当数平手战。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1-28 18:39:46 +0800 CST  
刘伯承参谋战例之一:南昌起义

刘伯承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制定南昌起义计划,得到前委的采纳和军事指挥员的认定,我军根据起义计划顺利夺取南昌城,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1-31 11:12:34 +0800 CST  
刘伯承参谋战例之二:会昌战役

南昌起义后,根据中央关于依靠海口取得国军援助,组织力量重新北伐的指示,前委决定起义军转移东江地区。

8月26日,起义军占领瑞金,在查获敌军的文件中得知敌屯重兵于会昌,参谋团开会研究对策,刘伯承提出了会昌战役计划,得到了一致通过。8月30日晨,起义军按计划展开攻击,战至下午5日,攻占会昌城,歼敌约6000人,是起义时期歼敌最多的一次作战。此战,张国焘称表现了刘伯承的“军事天才”。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2-01 10:50:52 +0800 CST  
@怎么其名:刘帅在我这只排第五第六名,还真不至于眼红。
====================================
你的排序只是一个笑话!一个百战不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元帅,居然排在陈赓之后,这只能说明你的思维错乱。

陈赓是刘帅的部下,和刘没有可比性,即便要比,那么宛东战役的策略充分证明:刘高于陈。

而南线追歼面对共同的战场,陈赓策略明显高于林彪,这又间接证明了刘伯承水平高于林彪。

鲁西南作战,中原作战以及豫东战役和淮海战役的成果和策略证明刘伯承高于粟裕。

关家垴作战证明刘伯承高于彭德怀。

徐帅在抗日战争中的作为证明水平低于刘(仅仅刘搭台搞了个响堂铺,使用同样的部队,战损比刘大得多),还有对印反击战,都是刘帅在指导,没见这个战略小组的副组长,有什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策略。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2-03 13:25:50 +0800 CST  
刘伯承参谋战例之三:第四次反围剿

1932年12月,国民党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调集近40万兵力,准备对中央苏区发动的第四次“围剿”。其部署是:以陈诚指挥蒋介石嫡系部队12个师16万余人为中路军,分3个纵队,担任主攻任务;以蔡廷锴指挥第19路军和驻闽部队为左路军,以余汉谋指挥的广东部队为右路军,负责就地“清剿”,并策应中路军行动。1933年1月底,蒋介石到南昌亲自兼任赣粤闽边区“剿匪”军总司令,指挥这次“围剿”,决定采取“分进合击”的方针,企图将红一方面军主力歼灭于黎川、建宁地区。

二月上旬,红一方面军根据中央局指示,部属先发制人,强攻南丰,12日开始攻城,敌第8师据险固守,同时,敌南面24师增援,中路各纵队兼程南下,企图围歼我军于南丰地区。鉴于此,刘总长建议改强攻南丰为佯攻,主力进行机动,伺机歼灭敌军,得到朱周的采纳,撤围南丰。

二月二十二日,以红11军伪装主力,由新丰街东渡抚河,向黎川前进,迷惑敌人,主力秘密转移到我根据地前部的东韶、洛口地区。此后,根据敌我态势,刘总长先后建议在黄陂和草台岗伏击敌军,取得歼灭敌军52师,歼灭59师和11师大部的战果,打破敌军的第四次反围剿。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2-13 11:28:30 +0800 CST  
刘伯承搭台战例之响堂铺战斗

1938年3月下旬,八路军第129师决定在邯长公路上黎城至涉县间的响堂铺地区伏击日军辎重部队,刘师长因要参加总部会议,授权徐副师长指挥。各部队于30日午夜进入阵地。31日8时许,日军第14师辎重部队2个连的汽车180辆及掩护部队170余人,由黎城经东阳关向涉县开进。9时许,日军车队进入设伏地区,预伏部队突然发起攻击,经2小时激战,日军除30余人逃窜外,余均被歼。与此同时,担负警戒任务的第772团击溃由黎城出援的日军300余人;第769团一部击退由涉县出援的日军400余人,并歼其一部,击毁汽车1辆。这次战斗,第129师以伤亡317人的代价,共歼日军400余人,烧(击)毁汽车181辆,缴获长短枪130余支、追击炮4门及大批军用物资。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2-16 14:08:09 +0800 CST  
@ 怎么其名:

近现代战法刘伯承有钳形攻势,合同战术,大纵深战略,现代集团军战役学理论,彭林徐粟有什么?

全军多兵种第一次合同作战的临淮关演习,就是刘帅亲自导演的,军委/各大军区/各军种/各军事院校都派人参观学习,也就是说现代的立体作战,刘帅不仅会,还可以教别人。彭林徐粟在这个方面做过什么?朝战是多兵种作战,但打的水平并不高(四次战役五次战役都是失败的),彭之后邓和二杨都当过司令,也没打彭四次战役五次战役那样的大败仗。林彪嘛,百万大军,装备也好,发挥的效率远不如刘伯承,粟裕本人有专门的对比贴,不再重复。徐在解放战中中,也就打打刘帅认为野战极菜的阎军。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2-17 14:30:37 +0800 CST  
刘伯承指导战例之:对印反击战

59年9月,刘帅出任军委战略小组组长,所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参与指导对印作战。中印作战是62年10月,早在5月份,刘帅就预见到中印边境的冲突,将发展成一场相当规模的战争。战略准备阶段,刘帅一是提出后勤保障,二是后方防御。作战战役指导刘帅提出“要用夜行晓袭、出敌不意战术,集中优势首先击毁敌人要害”“全部文章要做在‘速战速决’四个字上,切忌力量分散”。
第一阶段战术指导刘帅提出“山地占避免正面硬顶,一是只要有道路迂回,多走一些路也在所不惜,二是无路可行也可利用山沟插进去,一般山地沿山沟运动最终能过翻过山梁,三是顺山背夹背而行,相互策应。沿河流攻击则应由两岸并进,不要只顾一面而遇到敌人的侧击。如迫不得已必须正面攻击,就要坚持勇猛地打出去,‘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时候不能有丝毫犹豫“”
第二阶段刘帅敏锐抓住了敌军配置弱点指出“东段敌人兵力在西山口一带作了前重后轻的分段部署,形成外线较强、侧后较弱的配置。。。 。。。”战法采用“打头,击背,刨腹,切尾”,并指出“敌人左翼是他的肚子,从这里开刀”并要求部队采取迂回包围战法来加以对付。

在整个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国军队歼灭印军3个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歼灭印军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毙伤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4885人,俘印军第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2-28 11:29:30 +0800 CST  
@怎么其名 又给你上菜了,你所谓比刘伯承更“高明”的那5位,当时在干嘛?距离太远,边长莫及,观望?呵呵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2-28 11:31:04 +0800 CST  
@怎么其名 关于巨野和七里坪,本人早就给你准备了料,哪一条有可比性,请一一对应反驳:

我来巨野战役的,你对应来七里坪的:
1、作战目的:根据军委试打敌主力的指示而展开,其实也就是摸摸5大主力的底,积累和敌军主力作战的经验,没有其他的更大的战略意图,因为,此时共军的战略是不及一城一地的得失,歼灭敌军的有生力量,所以,此时的作战,只要不吃亏就是胜仗。(鲁西南不过是二级军区冀鲁豫军区的分区,根本不是我军必保之敌,所以,在鲁西南作战的目的,就是歼灭敌军有生力量。只要你损失比敌军少,打掉敌军建制多,就是胜利)
2、作战结果:我军以伤亡4300余人歼灭国军5000余人,其中建制战绩包括整11师的第一主力32团,是大决战前我军对整11师唯一的建制战绩。
3、战后态势,敌军未攻下龙崮集,未守住张凤集,5/11均向后撤退靠拢(5军撤退时还被我军缴获一大卡车军用物资),我军失去战机也退出战场,撤到郓巨公里两侧待机(接着发动了全胜的鄄城战役)。
4、作战双方的战后评论或总结,均认为共军胜。
(1)刘帅: “获小胜,打怕了敌人”“在战术上,我们遏制敌人前进已有充分的信心和经验”“在敌人炮火不能直接支援的地方,消灭其一点是有把握的,而我且能立于不败之地”“准备大踏步机动,哪里有机会就到哪里打,但重点仍是造成机会歼击五军、十一师,对其他方面的机动亦为造成其弱点与过失。”

(2)胡琏:“战术上墨守陈规,不适应解放军擅长的新战法。”“一秉旧章地对付解放军,就不能不大触霉头,被动挨揍。”

(3)杨伯涛:“这次战役,是第一次与刘伯承二野交手,第五军攻龙蝈集攻不下。整第十一师守张凤集守不住,有人称为“龙凤战役”,以相讽刺。”“经过这次检讨,我们的战术思想有所转变。在以后和刘伯承二野,陈毅三野的交锋中,谨慎以赴,减少失误,才较为活跃。”

5、接下来的行动印证:巨野战役后,双方行动印证:我军接下来进行鄄城战役,干净利落消灭了119旅及55师一个团和68师炮兵营。这一仗即印证了刘伯承的说法,也印证了杨伯涛的说法,5和11果然“谨慎以赴”,相隔不过15公里,两天中仅前进了1公里,还好是在前进,不是后退。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2-28 13:29:26 +0800 CST  
@上蹿下跳a

谢谢关注

下一步计划上没听刘伯承建议遭到失败的战例,你先可以看看我的其他贴子:http://bbs.tianya.cn/post-no05-456540-1.shtml,http://bbs.tianya.cn/post-no05-475079-1.shtml,http://bbs.tianya.cn/post-no05-476578-1.shtml,http://bbs.tianya.cn/post-no05-490331-1.shtml,http://bbs.tianya.cn/post-no05-476577-1.shtml

相信不会让你失望。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3-08 15:18:52 +0800 CST  
@怎么其名

你知道巨野和七里坪作战最根本的不同在哪里吗?636楼列的5个方面都还不是,先给你留一个疑问,回答不上来,本人再来给你解答.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3-08 15:27:18 +0800 CST  
光说好的不说失误的,也不客观,我现在来谈谈刘帅的失误。

刘伯承失误之一:巨野战役一度打成牛抵角的僵持状态。我军在阻击5军的同时,11师的前进非常谨慎,刘帅考虑2纵5000战斗人员对5军的阻击已经打了几天,没等11师暴露弱点,就发动了全面进攻,11师成功阻击了防御,战果甚微,打成了牛抵角的僵持状态。

我认为,刘帅应该再耐心等待,如果11师不暴露弱点,甚至可以取消作战,再另寻战机。

(刘帅的高明之处又在于,能迅速调整,以6纵攻击和牵制胡琏主力,集中2/7纵绝对优势,拿下张凤集之32团,迫使5/11后撤,从而夺回战场主动权,整个战役打成小胜)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3-09 19:26:34 +0800 CST  

楼主:舰船过客03

字数:39665

发表时间:2018-09-10 06:19:3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3-12 22:57:05 +0800 CST

评论数:394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