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所不知:汕尾捷胜镇六千年前的“沙坑文化”

文/陈十三


一位朋友告诉我,他说:汕尾市城区捷胜很早就发现沙坑遗址,一开始,我半信半疑,后来通过多方查证,大量出土的各式形状的“文物”让我惊讶,捷胜一小渔村发现的沙坑遗址,到“沙坑文化”的重现,原来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是新石器时代最早到达汕尾的文化,从这里也可以追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文化的起源。思索半天,已是满目眼泪。土生土长的汕尾人,竟不知这片土地藏着这一巨大的秘密,这眼泪的成分非常复杂。是憎恨,是失落,又不完全是。

从沙坑遗址的重现,活像一个残疾了的悲剧英雄。期待着发掘者来讲述其“英雄故事”,沙坑遗址昭示着沧桑,让人偷窥到古汕尾步履的蹒跚。沙坑遗址是年迈老人发出的指令,使你不能不动容。





据资料显示:沙坑北遗址位于捷胜城西南四公里处,遗址东南面约一公里是沙坑村,南面距龟龄海约二公里,逶迤的丘陵山地成为该遗址北面的天然屏障,东面有淡水山坑向南流出龟龄海。由于历年来造林砍林,该遗址受严重破坏。出土文物有磨光石器和夹砂粗陶片。

石器,只有双凸面磨光石斧,没有发现石制饰物和其他器类。

陶器,多为夹砂粗陶器,有夹砂陶罐、釜残件等。器形呈敞口、斜肩、鼓腹。器表加浅褐色陶衣,饰绳纹、刻划纹、篦点纹等。烧制火候低。

还有制作精良的泥质软陶陶器,有圈足盘、敞口罐等,并有彩绘圈足盘出现,敞口罐的颈部有较精细的刻划纹,或饰篦点纹。

这类遗址还包括捷胜东坑遗址。

沙坑北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为五千年至六千年。





从沙坑遗址的重现,谁说潮汕地区只是杂居的文化?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有很多人(其中也包括相当部分汕尾人)认为,汕尾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又是潮汕文化,又是客家文化,作为我们汕尾人也很迷惘,有一种无家可归的失落感。还有一种狭隘的观点,认为沙坑文化就是捷胜的古城文化,或者简单的认为就是那些石器、器皿和陶片,没有认识点和面的关系,没有认识其中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忽视了沙坑文化强大的扩张力和无限的包容性。

沙坑遗址重新燃起我的企盼,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层层的黄土在夕阳下站立,如果说昔日创业的祖辈成了嘲弄,那又何必寻根呢?大可把大片的遗址铺成钢筋水泥,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几千后成不也成了遗址吗?只有那不屈的灵魂在海风中声声咆哮,回望六千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聚居生息、捕鱼狩猎,在不断迁徙的过程中来到此处,定居下来,生息繁衍。





兴许夜临了,先辈们对着海上明月苦笑一下,然后躲进山洞里,成了一片阴影。他们没有太多的认知,他们只会制作简单的工具。一块粗糙石斧,稍加打磨也是锋利的刀具。但,先辈们并没有太多的思考,只有时间的力量,在这片沙坑遗址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没有沙坑遗址,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

沙坑遗址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读懂了“沙坑文化”,就读懂了五、六千年前流传至今的故事,当然,对很大部分人来说是那样的陌生,那么的神秘。





(图/源自网络)

沙坑遗址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遗址出发,走向新的遗址。营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凋零,因此遗址是归宿;更新的营造以遗址为基地,因此遗址是起点。遗址是进化的长链。

楼主 陳十三  发布于 2018-06-16 15:34:01 +0800 CST  

楼主:陳十三

字数:1284

发表时间:2018-06-16 23:34:0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17 22:11:10 +0800 CST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