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关宁防线

受到明史科普读物明朝那些事儿的影响,很多人普遍认为关宁防线很牛。大约的理由是,清军直到1644年,也没啃掉关宁防线。而现在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关宁防线是明代版的马其诺防线,非常稳固,所以清军不得不绕开关宁,从赤峰一带攻入长城,正因为清军可以绕过,所以才不费力气去攻打关宁。

两种观念都认为关宁防线很牛,不然的话清军何必绕道呢,要是能啃下来,早啃下来了。

然而在敬亭看来,关宁防线根本不是防线,而是进攻基地。哪有与敌军进攻路线重合或者平行的防线呢?

孙承宗在一开始设计关宁的时候,就不是把它当作防线来设计的,而是当作进攻基地来设计的,采用的是堡垒推进战略。如图绿色的是长城,粉红色的是关宁锦基地,方向从山海关直指沈阳。

这个战略有一个缺陷,或者说一个代价,那就是十分烧钱。各种军械、城堡、军饷、物资等等,不是一般的烧钱。

所以,在天启年间,孙承宗的战略是合适的。到了崇祯年间,齐楚浙三党被打压,东林独大,一些工商业的税收被废除,财政问题恶化,关宁就成了财政支出上最头疼的大问题,一个词总结,叫累赘。

之所以说是累赘,是因为耗费大量财政支出的堡垒推进战术,真正效果并不理想。崇祯四年的大凌河之战前夕,孙承宗把堡垒修到了三岔河的前沿,就是今天辽宁锦州东面的凌海县,距离沈阳只有四百来里的路程。明军如果出动奇兵,两天就能奔袭到沈阳城下。

面对这种咄咄逼人的局势,后金军几乎是倾巢而出,在大凌河跟明军干了一场。结果,大凌河城堡被刨成了废墟。与此同时,清军还总结之前的宁锦之战和大凌河这两次战役的经验,得出了一个对付关宁基地最有效的作战策略,那就是围点打援。

包围大凌河的过程中,明军出兵援救,就会在野战中被金军歼灭。如果不出兵援救,那么清军就可以一个堡垒一个堡垒的硬啃下去。

所以折腾了一大圈,孙承宗的战略全毁了。到这个时候,烧钱的关宁,其不堡垒推进的效果完全没有达到,反而空耗财政。不训练场出一支可以野战的部队出来,仅仅依靠堡垒,打不了野战,就掌握不了战场的主动权,单纯的堡垒推进也就会失效。

这时候,关宁没有达到战略战术的效果,并且还十分烧钱,帝国财政火上浇油,所以这才说关宁已经成了累赘。

但是到了崇祯六年之后,关宁已经不仅仅是累赘了,甚至已经成了毒瘤了。因为两件大事的发生。

第一件大事,明末开眼看世界的重量级大师——徐光启支持的登州练兵计划突遭横祸,掌握着先进的西洋火器技术的登州叛军渡海投靠后金,孔有德就是其中的一个首领。这导致后金直接掌握了当时东亚最先进的火器技术,关宁的堡垒在后金的高仿火炮面前已经彻底失效,推进就不要谈了,现在连防守都成问题了。

第二件大事,后金彻底征服了漠南蒙古,把察哈尔部的首领、蒙古名义上的共主林丹汗赶到了青海去了,后者在逃亡青海的过程中挂掉了。后金这就得到了漠南,在整个长城防线上都与明帝国接壤了,从此以后,金军就可以从山海关以西、甘肃嘉峪关以东的任何长城关口毁墙而入,打入关内,关宁已经起不到任何阻挡清军的作用。

那么这根毒瘤有什么关系呢?

还有,既然上面说后金军掌握了火炮技术,一跃成为清军,可以狂虐关宁了,为啥到了1644年,还没啃下关宁呢?

其实这算是清国一个非常阴险而又高明的战略。

正因为可以绕开关宁了,所以,啃下关宁就不是唯一的选择,那么就看哪一种选择代价最小,收获最大了。啃下关宁,清军就要分兵防守,这就会给明军集中局部的兵力优势来击败自己,比如崇祯二年皇太极曾经尝试在遵化四城占据一块地盘,结果因为分兵防守,又不占据兵力优势,被孙承宗率军打的稀里哗啦,连忙撤回关外。有了这个经验,清军知道打下关宁的时机未到。

在这种情况下,清军绕道袭击关内,掳掠人口,表面来看,代价反而小一些,收获反而大一些。

但是如果深一步发掘,会发现,收获会意想不到的更大。

正因为清军不打关宁而选择绕道袭击关内,使得明廷误以为,满清啃不下关宁,认为关宁攻则不足守则有余,所以明廷在财政危机的情况下,依然坚持维持关宁而不撤掉。这样,就把大量的财政天不到关宁这个无底洞里去了。

当时明帝国一年的中央岁入才四百多万两,而关宁十万兵,年饷五十两,光发给士兵的军饷就要五百万两。所以不啃关宁,可以让明廷继续砸钱,这是对满清的第一个好处。

第二个好处,就是满清不用花钱费力啃关宁,啃下来还要分兵防守。相反,清军还可以没事从漠南袭击关内,劫掠财富人口。从己巳之变到1642年阿巴泰率军袭击关内,一共五次,清军尽可能的破坏河北山东两地的经济,劫掠人口充实辽东。

所以这是清廷的一箭双雕之计,不是满清啃不下关宁,而是偏偏不啃,以此不断削弱明朝。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放弃关宁?

因为关宁已经形成那么大一支军队,而且形成牢固的利益集团。如果崇祯皇帝硬是要放弃关宁,如何妥善处理这支军队之前的利益损失,如何减少其因为损失利益而造成坏的影响,如何妥善安置。这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敢轻言说撤掉,弄不好,这几万兵痞不高兴了,反水了,像登州那样叛变了,这可不是好玩的事情。

而满清如果啃掉关宁,恰恰是帮助明朝切掉这个毒瘤,皇太极才不干这傻事呢。

这就是关宁进取基地的尴尬境地,这也是孙承宗的战略失败之处。然而,也不能把责任完全放在孙承宗身上。

孙承宗一开始选择这个战略时,是没有太大的问题的,或者说是一种正常的选择。那时候是天启朝,一方面漠南还是明朝的盟友、朝鲜还没有对后金称臣,毛文龙的东江镇也威胁着后金的后方,另一方面,后金还没有先进的火器技术。此外,当时明帝国内部也没有大的饥荒和流民起义。且,东林被齐楚浙党牵制,税收好歹能多收一点,财政危机没有崇祯朝那么严重。总的来说,孙承宗最初接手关宁的时候,明帝国对后金是占据绝对的战略优势的,所以选择这么一个进攻的战略态势,是理所当然的。

关宁需要较好的国内外大环境,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而一旦大环境一坏再坏,关宁也就丧失了它的战略价值。但这些不能说是孙承宗的问题。

比如为啥没保住朝鲜、漠南俩盟友,比如为啥没改革财政体系,比如为啥没平息流民起义,如此等等,这些都不是孙承宗个人所能改变的了。

楼主 松坡敬亭  发布于 2016-07-15 09:32:00 +0800 CST  
@突突扁桃体 cNm,如果把关宁防线让出来,北京直接就丢掉了。明朝也就不复存在了。因为没有了北京,南方根本就不会上缴财政!后金之所以多次入侵都无法在关内立足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成本太高!跟你这种傻逼实在是没话可说
————————
楼主曰:首先呢,骂人是不好的。
其次呢,保住北京和关宁没有关系,收缩态势更有利于加强北京周边的防务。
后金无法立足,归根结底不是因为关宁,而是因为明朝在关内还有有生力量,体量太大,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后金只能等待机会,创造机会,慢慢削弱明朝。关宁的作用,已经说的非常明确了,那是进攻的基地,适合天启朝,不适合崇祯朝
楼主 松坡敬亭  发布于 2016-07-18 06:50:29 +0800 CST  
@松坡敬亭 2016-07-18 06:50:29
@突突扁桃体 cNm,如果把关宁防线让出来,北京直接就丢掉了。明朝也就不复存在了。因为没有了北京,南方根本就不会上缴财政!后金之所以多次入侵都无法在关内立足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成本太高!跟你这种傻逼实在是没话可说
————————
楼主曰:首先呢,骂人是不好的。
其次呢,保住北京和关宁没有关系,收缩态势更有利于加强北京周边的防务。
后金无法立足,归根结底不是因为关宁,而是因为明朝在......
-----------------------------
@杏花春雨xhcy 2016-07-18 08:56:47
很无语。
不知道楼主看不看足球,我且拿足球比赛来比喻吧。足球比赛中强弱分明的情况是时常会有的,弱方常常采取收缩防守的态势来保护门前安全,但无论如何,哪怕全队都退守到禁区前,教练也必然要安排一个反击点,最经典的范例是86年巴阿之战中阿根廷的卡尼吉亚。这个反击点的意义在于利用速度威胁对手的球门,即使不能破门,也要牵制对手的中后场防守力量,不让对方毫无顾忌的全线压上围攻。那场比赛的结果,就是阿......
-----------------------------
楼主认为:你大概的观点,应该是把关宁看作一个必须保留的反击点,一来可以牵制对方,使得对方无法全力进攻,二来可以创造奇迹,绝地反击。这样考虑,出发点是没错的,但是放到晚明的蓟辽局势中,就有问题了。

考虑这个反击点,无非三点,第一,能不能牵制对方,第二,能不能绝地反击创造奇迹,第三,这个反击点的代价是多大。其实说到底就是两方面,一面是,作用有多大,一面是,代价有多大。

关宁的作用,还是分两点看。

第一点,能否牵制。崇祯朝17年时间,抛去最后两年,后金-满清五次入关劫掠,等于三年来一次。关宁并不能阻挡后金入关劫掠。

第二点,能否绝地反击。关宁军的战斗力并不是很高,至少也是无法跟清军正面野战的。在松锦大战时,关宁军被清军歼灭相当多,按照史料记载,一共是五万多。这样的反击点,质量也太差了。

关宁的代价,文章里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就不重复了。

最后还有几个问题,那就是,没有这个反击点,九边是否就完全暴露在清军面前。关于这个,我发现很多人都是对地图非常陌生。关宁仅仅只能遮盖山海关,九边九边,只有一个山海关是关宁锦基地遮挡的,其他地区,在满清征服蒙古后,一直都暴露在清军面前,何来关宁遮挡九边的说法。地图,地图很重要。

还有一个问题,是否没了关宁,就全线失守。还是得看地图,有关宁时,长城已经被突破n次了,之所以没失守,是因为北京的防守相当稳固,蓟辽宣大和内地的兵力都会汇集于京师进行防守。宁锦根本起不到战略缓冲的作用。你要说在蓟州和宣府的北面有一块基地,这才叫战略缓冲。

打个比方吧,把明朝比喻成一个人,这个人只是右边的胳膊离敌人最近,于是他花费很大的代价把胳膊武装起来,但是整个脑袋、脸、脖子、胸部、左边胳膊,都是赤裸着的。问题是,武装的胳膊还没有多大力气,挥也挥不动,又挡不住敌人来打自己赤裸的地方,还要把全身的血液营养都调过去给胳膊用,整个身体越来越虚弱,就算敌人不打,身体内各种病症都出现了。

在这种情况下,你说敌人是来打掉他的废胳膊,让他回过神来保护身体?还是留着他的废胳膊继续掏空身体,然后隔三差五过来对他的胸部跩几脚?

这只是比喻,现实的情况是,这条废胳膊还不能砍掉,因为他不是一个器官组织,而是活生生的集团势力,硬砍,造成内乱,便宜满清,造成叛变投敌,更便宜满清。所以,这个反击点就几乎是一个废的反击点,不仅仅没用,而且还是毒瘤,或者说是定时炸弹。
楼主 松坡敬亭  发布于 2016-07-18 09:50:40 +0800 CST  
@杏花春雨xhcy 如果你路遇仇人,你俩战力悬殊,好在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披件防弹衣,一个是拿一把刀,你是愿意披件防弹衣抱头任对方狂殴呢,还是愿意选一把刀和对方周旋抽冷子给他一下狠的?
华北平原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你想退守到哪里?让天下勤王兵马都退到北京城内去吗?就算北京城高濠深,当对手把外围扫荡一空,剩北京一座孤城能守多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比喻是有问题的,宁锦不是一把刀,而是一个挥不动打不灵,外带吸血功能的畸形拳头

我前面讨论说撤宁锦,不是说撤山海关。蓟州宣府境的燕山山脉配合长城,就是京师以北最好的防线,我又没说放弃蓟州宣府,哪来的华北平原一马平川,又不是北宋的开封。
楼主 松坡敬亭  发布于 2016-07-20 11:06:58 +0800 CST  
@jsfriends 关宁军的战力,后金还是不敢小視的,正因为宁锦防线的存在,后金不得不绕道,而且时刻提防关宁军,没有宁锦防线,北京早搬南京去了。这两货以为单靠个别堡垒就能防御,真好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宁军的战力就是一出城野战就被清军揍趴下,所以只能躲在城堡里采用乌龟战术,围点打援时关宁军也不敢出城援救,好不容易集合了十几万兵力去援救,还被歼灭五万多人,你说这战斗力让后金不敢小视,也太假了吧

没有宁锦,朝廷就可以省下大笔开支和人力物力,加固蓟州和宣府的防务,甚至可以有结余去训练一支机动野战兵力。北京反而更安全。

这俩货如果指的是我和朱氏的话,那么你就是曲解了我俩货的观点,我俩货并没有说单靠个别堡垒防守,蓟州宣府不是个别堡垒,而是九边之二,山海关也是属于蓟州的,这一点你要明确。
楼主 松坡敬亭  发布于 2016-07-20 11:13:17 +0800 CST  
@杏花春雨xhcy 至于某些网友设想的退守北京,“关门打狗”的战略,我只能说完全是一厢情愿的空想。要做到关门打狗,第一要点是你关不关得住门,华北平原一马平川,无须筑路而处处是路,而明军由于马匹不足机动性远比不上后金,无法做到有效的围追堵截,所谓关门完全是空想。
第二要点是打不打得过,如果来的不是狗,而是一只狼,你还敢放进来打吗?北京是大明的中枢和象征,但有疏虞就是天崩地塌之祸。设想这个策略的版友看来完全不明白战略纵深的意义

到时候恐怕打狗不成,不仅把自己家里打得稀巴烂,还把自己的老命断送在狼口。设想这个策略的版友看来完全不明白战略纵深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个帖子里好像没人说,退守北京吧,楼主一直在讨论中说的是,加固蓟州宣府,而且不想用退守这个词,因为撤关宁,守蓟州宣府,并不是退守,都是九边,转移防守侧重点而已。

所以下面的争论就不存在了,因为蓟州宣府并非一马平川。

如果不是狗,而是狼,问题也很明确。留关宁,蓟州空虚,狼来了,咬两口肉。无宁锦,蓟州充实,狼来了,咬一口肉,还被砸了几棍子。这就是区别。

京师当然重要,这谁都知道,问题是,恰恰是大量的人力物力都耗费在宁锦,所以北京地区三番五次被突破,隔三年就遭清军洗劫一次。如果蓟州宣府充实,京师地区会遭这样的罪么?

所以恰恰是你所说的所谓战略纵深的存在,才让明帝国的心脏空虚,隔三差五就被黑虎掏心。

如果经常这样被黑虎掏心,那宁锦是干什么吃的。所谓的进可攻防可守的意义在哪呢?

你一直强调战略纵深,宁锦算哪门子战略纵深。宁锦只是保护山海关的,问题是,山海关还需要它们来保护?徐达设计的山海关,如果还需要宁锦来保护,那徐达,还配得上北伐的猛帅,帝国的开国战神么?

山海关之所以称得上是天下第一关,就是因为山海关是长城的东端关口,西面是丛山峻岭,东面是大海,只有中间是狭窄的沿海平原。这种地形,和潼关那是相当的类似。徐达在这里选择建关的目的,就是看中它的地形,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如果你要说宁远可以阻挡清军,作为山海关前的战略纵深,然而清军可以绕过锦州打宁远,不可以绕过宁远打山海关?你又要说,打山海关,正好宁远的明军可以夹击清军,问题是,你见过清军打宁远时,锦州有明军来宁远夹击?

我是有点怀疑,你是不是没看过地图,怎么会认为宁锦是北京的战略纵深呢
楼主 松坡敬亭  发布于 2016-07-20 12:40:11 +0800 CST  
楼主的另一篇文章,长篇连载
罕为人知的殖民者——汉人的扩张史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30268-1.shtml
楼主 松坡敬亭  发布于 2016-07-21 08:57:15 +0800 CST  
@jsfriends 2016-07-21 17:43:43
你到是说说如何防御后金?靠山海关和蓟、宣防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一下子发了这么多与我原话题关系比较远的文字,没这个必要吧。

简单看了一下,其中有个关系比较紧密的观点,就是放弃宁锦,长城会耗费更大的人力物力,而且举了个崇祯十一年的例子,精兵云集河北,也无法围剿四处奔袭的清军。
这个说法,分成两块来反驳。

第一块,如果实行收缩战略之后,防御的重心在蓟州的话,那么清军想要突破长城就比较难。为什么,因为蓟州地区的明军可以迅速集结。你举得崇祯十一年清军第四次入寇的例子很不恰当,而且恰恰证明了宁锦的缺陷,那就是,大量的兵力远在山海关外,当清军突破喜峰口啊古北口之类的,情报传过去,宁锦的明军再跑过来,这时间耽误下来,清军早已突袭到德州甚至济南了。

假设重心放在蓟州,清军准备突破长城时,明军就近集结,根本就可以把战场堵在长城缺口上。

假设己巳之变时,袁崇焕在蓟州,明军的主力也在蓟州周边,那么皇太极根本就不可能轻易突入长城,袁崇焕也不用派赵率教奔援救而导致他全军覆没。十几万明军直接就可以把清军堵在喜峰口,不用等到关宁军抵达蓟州时,清军已经接近通州了。


第二块,你说撤掉宁锦,蓟州宣府的防务支出更大。那么我就想问你了,你是怎么打算的?
继续保持宁锦,然后继续让蓟州宣府空虚,送给清军入关打劫?

给你算个算术题。

维持现状,宣府蓟州的支出为3,宁锦的支出为7,结果就是清军没事进来抢劫,宁锦支援还是救急,都反应快不起来,因为距离太远。于是耗了十七年,明朝完蛋。

另一种情况,收缩战略,宁锦的支出为2(山海关)的,宣府蓟州的支出为8,防务更牢固了,而且兵力还可以就近随时对长城各个关口的动静做出快速反应。

你说选择哪一种?

选择维持现状等死?

已经死过了,怎么就记还不汲取教训的呢?

明朝因为你所赞同的那种战略,把自己耗死了,你没看到吗?
楼主 松坡敬亭  发布于 2016-07-21 18:08:26 +0800 CST  
@jsfriends 说到江阴,《江阴城守纪》,我比你熟多了,江阴你以为是后金攻城?根本不是,都是汉军降兵,那都是垃圾,根本没有战斗力的。屠杀老百姓可能有一手,打硬仗根本不可能。
江阴城破,城内死10万多人,城外死7.5万人,清才伤亡几千人而已。至于围困81天,江阴城本身很小,战略价值很小,清军不愿意有太多伤亡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你就错了,攻城和野战不一样,恰恰后金攻城能力很拉稀,前期靠间谍玩里应外合,搞定辽东各城,中间(努尔哈赤后期皇太极前期)间谍战玩不起来,于是攻城拉稀,锦州与宁远都打不下来,北京也打不下来。后期有了红衣大炮和汉军八旗,以及战场包衣,于是轰城墙靠大炮,进城巷战靠汉军和包衣当炮灰。
我说了这一段,你可明白是啥意思了?

在攻城上,汉军不说是行家吧,但绝不是垃圾。

在没有重型火炮的情况下,攻城是比较困难的,这句话非常重要,但这里就不说三遍了。

守城战并不能真正检验军队的战斗力,野战和攻城战才是能检验军队战斗力滴。
楼主 松坡敬亭  发布于 2016-07-21 18:19:33 +0800 CST  
@岑药师 2016-07-22 21:25:45
楼主居心险恶
否定锦宁防线是假
变相攻击我国南海填岛战略是真
-----------------------------
霍斯尼玛,脑洞水平甩我十八条大街
楼主 松坡敬亭  发布于 2016-07-22 21:51:50 +0800 CST  

楼主:松坡敬亭

字数:6848

发表时间:2016-07-15 17:3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25 14:13:07 +0800 CST

评论数:36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