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民国一百零八将


还没有等张作霖挥师入关,远在江浙的齐燮元(直系)和卢永祥(皖系)就已干起架来了,张作霖正好趁此机会再度发表檄文,谴责曹、吴攻打浙江,并以援助卢永祥为名,组成“镇威军”(看来不甘人后的张作霖对这个军队的名号情有独钟),自任总司令,亲率6个军,15万人,包括海陆空三军部队,再次挥师南下,于1924年9月15日向山海关、赤峰、承德三个方向进军。

吴佩孚总是一腔“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雄心壮志,可曹锟心中有些担忧,他就问:“这次有把握吗?能打吗?”

吴佩孚慢慢扬起头,用非常自负的口吻说:“有什么不能打的,前年要不是英美调停,我都率兵打到关外去,端了他的东北老窝,哪有他今天的耀武扬威。”

曹锟不是很放心地笑了笑,毕竟这次是自己贿选在先,在道义和法统上有些理亏,但见吴佩孚胸有成竹,便大声说:“好,子玉说能打就能打,你这次再任总司令,筹划整场战争。这回我们直接灭了他,看以后谁敢如此猖狂地反我们。”

吴佩孚自任总司令,然后命王承斌为副总司令兼直隶警备司令,彭寿莘为第一路军司令,王怀庆为第二路军司令,冯玉祥为第三路军司令,分大开三路迎战奉军,张福来为援军总司令,海陆空三军共20万人,依托长城组织防御。刚一开战,吴佩孚就想着令海军攻克葫芦岛,再进行迂回包抄,也就是故技重施对付奉军,不过这次运气不太好,除了奉系海军拼死抵抗外,一项同直系友善的英国人不知哪根脑筋出了问题,也在这关键时刻给直军掣肘,为难他们的海军。奉军慢慢占据主导权,以空军作先锋,然后陆军一直向前推进,攻占开鲁、朝阳、建平、赤峰。

陷入被动挨打局面的直军总司令吴佩孚着急了,直接到最前线指挥官兵与奉军厮杀,而且还令冯玉祥出兵古北口,从陆路上包围奉军。吴佩孚在前线与奉军打得火热,直系第三路军司令冯玉祥认为吴秀才借此机会排斥异己,有意出此难题,让自己羊入虎口,所以,这个冯大胖子一不做二不休,假意遵行吴氏的命令,暗中抽师回北京,连同第二路援军司令胡景翼和北京警备司令孙岳发动“北京政变”,扣押正在睡梦中的总统曹锟,另外,就连曹锟的弟弟曹锐因为不想被冯玉祥羞辱也服毒自杀。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1-04 23:30:04 +0800 CST  
@见红就好 2015-01-04 23:56:31
不管怎样顶你,加油。
----------------------------
多谢红哥这么执着地顶贴,我不执着地更贴也太那个了,哈哈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1-05 09:40:38 +0800 CST  
@我心永恒新家 2015-01-05 03:46:49
最佩服蔡锷
-----------------------------
我也非常佩服他,喜欢就常来啊,后面也会有让你佩服的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1-05 09:41:17 +0800 CST  
@再造文明 2014-12-26 22:18:09
第六将 财迷总统冯国璋
【祖上曾阔过】
中国人没什么信仰,或者说什么信仰都有吧。放眼中华大地,不管什么佛寺、道观、教堂或者是某某墓地、出生地都少不了善男信女虔诚地作揖跪拜,遇佛拜佛、遇道问道、遇教堂做礼拜的也有不少。但有一种信仰是大体相同的,即中国人大多敬重信奉祖宗,这可以说是几千年来的国人不变的集体崇拜意识。说得更长远一点,在几万年前的远古原始人阶段就有图腾崇拜,认为自己的祖先是某种......
-----------------------------
@xiaoyunche2012 2015-01-05 04:29:53
冯国璋要是知道孙子成了相声演员是不是要气死啊,毕竟一个总统是不希望子孙去演戏的吧?今天看老故事,说到陆小曼也曾想去电影演员,徐志摩还不愿意她去呢!不过陆小曼去当个票友唱个京剧什么的倒是还可以啊!
-----------------------------
要是搁美国,他们会说我当总统的儿子和种土豆地儿子都是伟大的,其实辛勤诚实地劳动都是好样的,冯巩家就因祖上当过北洋总统常遭红卫兵冲击,但他能在小品界脱颖而出也很不错了,比那些二代、三代养尊处优、作威作福要好得多多了。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1-05 09:43:39 +0800 CST  

“北京政变”震惊国内外,这是吴佩孚不太关心的,至少他自己还能沉得住气,他知道曹锟暂时性命无虞,但他妈的最要紧的问题是这也极大震动了前线的士气,正在火拼的两军拼到最后拼的就是士气,现在士气松懈,意志陡然垮掉,没办法,老巢被捅了,说不定随时就有粮饷被截断、军器被阻运的危险,所以直军很多官兵开始溃逃,任凭吴佩孚先前如何威名远扬,如何不可一世,但还是挽不回这兵败如山倒的颓势,崇敬关二爷的吴秀才败走山海关。

曹锟被抓住,想必心里不好受,民国堂堂大总统,居然会被自己的属下关押,估计这是有史以来最窝囊、最没面子的总统了,先前的风光扫地,先前的雄心勃勃一夜之间就被阉割了似的。悔不该当初没听吴子玉的话,要是慢慢地等候,稳稳当当地当个名正言顺的总统,说不定就不会有今日的下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现在他是欲哭无泪,有钱太任性了,偏偏搞什么贿选,搞得自己身败名裂。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朋,眼见他楼塌了,真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遥想前年刚刚大败奉军时,保定光园名流汇集、人声鼎沸,多少豪杰前来为老夫拜寿,可现在就成了阶下囚。但令曹锟感到意外的是,上台的临时执政段祺瑞并没有因为他“贿选窃位,祸国殃民”而严厉制裁他,对于先前头号政敌如此宽容,他心中有些敬佩他的气度,感激他的心地。

一时之间,北京城突然变得很拥挤很紧凑,各方势力云集于此,虎视眈眈,等到段祺瑞、张作霖与盘踞在北京的冯玉祥矛盾日益加剧,发动政变的冯大胖子反倒被撵走。曹锟见北京清静,又做起大总统的春秋大梦来,希望直系旧部再次拥戴他出山,把他送上大总统的宝座。当然,曹锟想复出,不得不问实力派吴佩孚的意思,可他派出去的亲信从汉口(吴佩孚的主力退到湖北、河南一带,并在汉口设总司令部)回来后,告诉曹锟:吴佩孚说了,而且还是很冷淡地说:“三哥这个人在前台是唱不好戏的,还是请他在后台好好呆着吧。等我把大局奠定,咱们再商量商量。”

曹锟并不甘心,多次派人去请吴佩孚帮忙,但得到的只是“好马不吃回头草”、“兵不再役”的答复,这样的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让曹锟渐渐心灰意冷,无心恋栈,只好淡出政坛。在1927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时,吴佩孚从郑州撤走,曹锟也从河南退回天津英租界当寓公去了。
(28345028 QQ群 欢迎各位前来讨论交流)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1-05 10:21:24 +0800 CST  

【保住晚节】
卸任总统后的曹锟屡屡受挫,心情不太好,身子也跟着垮下来,就连家里的财政大权都被养子曹少珊把持住,这位前任总统不得不与养子分家,同大哥曹镇商议后,搬到泉山去养病。到泉山,曹锟不改雅好,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听戏、画画、练书法,日子过的倒也很清闲,时不时还同国画大师齐白石切磋一下书画,同先前的旧部下或是老朋友靳云鹏、齐燮元、宋哲元、高凌霨等人打打麻将,吴佩孚虽然心念旧情,但发誓不进租界,当然也派子女逢年过节到曹家去探望,曹锟日子过得优哉游哉,还算惬意。

但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日本就强占了东北,还开始对华北蚕食鲸吞,并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想要请曹锟出山当傀儡。刚开始日本人到曹宅时,曹锟怕得罪日本人,便准备出门去洽谈,但曹锟的刘夫人反锁住大门,然后破口大骂,被骂得狗血淋头的日本人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事后,刘夫人历数日本近些年在东北犯的罪行,然后对曹锟说:“就算天天喝稀饭也不能去给日本人办事。”

“好,夫人都有如此高的气节,我曹三怎么能落后。”然后曹锟把他的子女召集起来,让他的孩子们坚决不为日本人办事,否则被曹家除籍。

日本人并不甘心,觉得曹锟还是会有野心的人,毕竟先前贪恋权位是众所周知的事,他们便派投靠日本的齐燮元去做说客,刘夫人硬是让门卫不开门,齐燮元自觉无趣,一溜烟走掉,再也没有去过曹家。

高凌霨也来访问曹宅,曹锟当时正在楼上阳台晒着大太阳,听着留声机,抽着大烟,悠闲着呢,他知道高凌霨已经投靠日本,见面就把烟枪朝高凌霨扔去,还放声大骂:“你给我滚,以后再也不要来!”高凌霨见曹三哥这阵势,吓得两腿直打哆嗦,还是随从将他抬回去的。

曹锟最后还是抵挡住了日本鬼子糖衣炮弹的进攻,保持住晚节,没有做汉奸。但晚年的他遇到过两件很不愉快的事,他的一个儿子曹士岳同原配夫人也就是袁世凯的女儿袁怙贞吵架,情急之下居然开枪打伤袁怙贞,结果袁家借此大闹,将曹士岳送进监狱,当时各大报纸对此进行大肆报道,搞得曹锟很没面子;还有一件事是曹锟的养子曹少珊掌控曹家财政大权,惹得曹锟亲生子女纷纷不满,经常吵架,但曹锟觉得曹少珊是弟弟曹锐的儿子,也便没有太过计较,只能经常唉声叹气,左右不讨好。

1938年5月的一天,曹锟病逝,葬礼特别隆重,吴佩孚在北京为他披麻戴孝,日本人和国民党方面派人去参加葬礼,还给曹锟遗孀抚恤金,但被拒收。6月14日,国民党政府有感于曹锟坚守民族大义,而不与日本人合作,便嘉令追封曹锟为陆军一级上将。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1-05 10:44:56 +0800 CST  

第八将 内圣外王吴佩孚

【生平概略】
他是首位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的中国人,还被美国这一家享誉世界盛名的周刊评价为中国最强者(当时周刊标题:GENERAL WU ——Biggest man in China);他22岁就考取秀才第三名,次年因得罪豪绅遭到通缉而亡命北京;穷困潦倒的他为了糊口,苦读相命书,以给人卜卦算命为生,后来因为生意不佳而投奔天津军营,走上了投笔从戎的道路。但谁也没想到,日后的秀才竟然能成为一名“常胜将军”,讨伐辫子军,进攻湖南,挑战皖系和奉系……几乎无往不胜。他的愿望是当一位尊孔读经的华盛顿,他力求以内圣外王的方式把中国改造成美国式的联邦共和国,他到底是何方“神圣”呢?山东蓬莱吴佩孚是也。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1-05 19:05:00 +0800 CST  

【吴家秀才初长成】
吴佩孚之所以叫吴佩孚、字子玉,还跟他爸的一个梦有关。在他妈怀孕的某一夜,他爸梦见戚继光来到他们家,于是等到吴佩孚出生时就有了这个日后震惊中外的名字。

等到6岁时,吴佩孚就被送到私塾,9岁的他就开始做文章,12岁时读完四书五经,可谓从小就打下较好的国文基础。16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家里的杂货铺难以经营下去,吴佩孚便在家乡蓬莱县的水师营当兵混饭吃。21岁那年,正值甲午战争打得正酣,吴佩孚路经蓬莱,适逢日本兵舰开进,日军发现岸上有不少在瞭望,误以为是清军,便开炮轰击,一炮下来,不偏不倚,恰好打在蓬莱阁“海不扬波”的匾额上,还有一个恰好就是刚好把“不”字打掉。吴佩孚认为海扬波意味着天下必将多事,但对于日军的狂轰滥炸,他非常愤慨,暗自下决心誓雪国耻,还大发文定国、武安邦的宏愿:“我吴某总有一天要提劲旅,一战收复我大好河山。”次年,胸中有些文墨的他不甘心只当个小兵,便去考秀才,结果还中了第三名。

可是吴佩孚这个秀才没当多久,就被革除功名了,原来他在23岁时的某一天,吴佩孚烟瘾发作(当地抽鸦片烟的风气太盛,那些年贩卖的鸦片已合法化,这是受官府和洋人所赐),到烟馆时发现普通座没有了,便同当地的豪绅翁氏商量,请求借他的VIP雅间,这豪绅不知怎的,居然狠狠地给吴佩孚一记漂亮的回旋踢,还叫一帮小喽啰把他赶出门外。

这样也太他妈不给面子了,吴佩孚咽不下这口恶气,便到蓬莱县城去找方圆几十里都闻名的“十虎集团”(一帮由十个落魄文人组成的具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给他出气,替他做主。中国古代就有文人相轻的臭毛病,但这帮痞子文人就不同了,还算蛮讲江湖道义,听说吴秀才受到如此奇耻大辱,二话不说便到翁府大闹一通,搞得翁氏躲在床底下不敢出声。

等十虎集团走了,最倒霉的就数吴佩孚,官府四处缉拿他,还将他的秀才功名革去。幸好吴佩孚他闪得快,不然就会有牢狱之灾。落魄潦倒的吴佩孚亡命北京后,就靠卖对联、写文章为生,但他没有后来的毛同学和萧同学那么好的运气,生意惨淡。为了混口饭吃,吴秀才不得不凭借自己所学的《易经》八卦,打起了吴半仙的算命招牌,但生意不光惨淡而且还很扯淡。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1-05 20:06:28 +0800 CST  

实在混不下去了,吴佩孚只得另觅出路,因为甲午中日战争后,清廷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急需招收水军,在这样的形势下,吴佩孚再度弃笔从戎,到北洋重镇天津应征入伍,从此踏上了军旅生涯。同曹锟一样,吴佩孚正式成为职业军人前还有一段故事:

就在吴佩孚在北京打招牌为人算命的某一天,来了一位操蓬莱口音的客人,吴便问:“老乡,你来问啥事?”来者笑着说:“老弟啊,你怎么连兄弟我都不认识了?”吴抬起头,上下打量一番,才发现是多年不见的堂兄吴亮孚。落魄江湖,他乡遇骨肉,吴佩孚情不自禁地流下心酸的英雄泪来,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当年秦琼卖马,大概也是这种境遇。

吴亮孚说:“刚好路过这里,看到你在此坐棚,真没想到你中了秀才还这等模样,哎,不说这些了,走,兄弟伙先去喝两杯吧!”于是,吴收起课棚,随着堂兄到一家杏花村的小酒馆,兄弟俩边喝酒,边诉衷肠。吴佩孚将自己在登州的事,以及到北京谋生的困难,不得已才摆地摊算命的种种悉数讲给堂兄听。

吴亮孚一边劝酒,一边叹息,最后用十分诚挚的语气说:“算命很难糊口,更是没什么前途,听兄弟我说一句,人要往高处走。你念过书,又中过秀才,做大官是很难了,依我看不如去投军,你如果投笔从戎,不是我当面奉承你,十年八载,你不出人头地才怪呢,我们吴家像你这样的人还没有出第二个。你赶紧收拾课棚,盘缠零花钱什么的我这里都有。”说着,吴亮孚从身上掏出几锭银子拿给吴,吴接到钱,感动得哭了起来。就这样,蓬莱秀才烧了课棚,投笔从戎,迈出了人生关键的一步。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1-05 20:48:46 +0800 CST  

【将星冉冉升起】

吴佩孚当兵只不过是为了混一口饭吃,对于军事训练并不那么上心,而且本来就一文弱书生,所以军训动作常常不合格而被教官惩罚示众,为了继续把这碗饭吃下去,吴佩孚全都忍住了,没有去找什么九虎、十虎的来出气,但付出的代价便是军中人称“吴傻子”。或许,早些年悲惨的境遇让他着实收敛了不少,全是忍辱负重的表现,有韩信之风。不过,这简直就是妙极了,居然这个“吴傻子”遇到后来那个“曹三傻子”,两个“傻子’还在群雄争霸的民国政坛着实风光了好多年,所以历史的经验几度告诉我们,千万别轻视“傻子”。

上司都不好意思经常责罚这“吴傻子”了,便有些恨铁不成钢地责问他:“你说你一个大老爷们,怎么在军训起来老是整不好,你说你到底会点啥?”

吴佩孚用很平静地口吻说:“写诗作赋什么的都还行。”
“那好,你就去当个传令兵吧,帮忙写写公文,干些文职工作也好。”
在帮巡警营幕僚郭绪栋送一份文件时,吴佩孚情不自禁或是出于文人的习惯性,将信纸中一个错用的典故指了出来。郭绪栋到底也是个文案师爷,便很不服气地说:“你这个丘八懂什么?”

吴佩孚仍是用很平静的口吻回答:“我这还真不是信口开河,您不愿改也就罢了。”
郭绪栋将信将疑,便问:“你倒是说说我到底错在哪里了?”
吴佩孚滔滔不绝地讲了一通,而且还运用自如地引经据典,这样的侃侃而谈让郭绪栋傻眼了,简直就是目瞪口呆啊。

郭绪栋一直不停地说:“惭愧,真是惭愧啊!”然后便问他都读了些什么书,是否中过科举。吴佩孚照实回答,使得郭绪栋自愧不如地说:“常言道秀才遇到兵,我是在兵里头遇见了秀才,我还是个不第秀才,哪还好意思叫你帮我打下手。”郭绪栋作为性情中人,便连连为吴佩孚的怀才不遇叹气,还说:“枳棘非栖凤之地,浅池非龙游之所,我还得为你想想出路。”郭绪栋说到就做到,在上司曹锟跟前好好把吴佩孚夸赞了一番,还拍着胸脯说吴佩孚是人中龙凤,前途不可限量。曹锟看见郭绪栋那种兴奋劲,便连连说好,准备将吴佩孚送进武备学堂。

1902年9月,在曹锟和郭绪栋的保荐下,吴佩孚进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在测量科学习。一年后,吴佩孚以优等成绩毕业,出任北洋督练公所参谋处中尉,正式成为北洋系的一员,然而在这之前,北洋三杰都已功成名就,而他在速成学堂的一位老师就是他日后的劲敌段祺瑞,老师与学生排兵布阵,对打一通,这在民国不算稀奇。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1-05 21:19:57 +0800 CST  

1904年2月,日俄战争却在中国东北爆发,国力孱弱的清政府不计十年前甲午惨败的旧仇,表面上宣告中立,实际上帮助日本攻打蚕食鲸吞中国国土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俄国熊。

吴佩孚作为16名中国谍报员之一,在执行任务中,按照日本人后来的记录是:“温和良顺,举动不苟;交人圆和而不露圭角;任事处变而不急近功和不邀虚名;所自信以为是者,则行之以渐……”吴佩孚沉着冷静,温顺圆和,不露锋芒,但在自己有把握时能够及时出谋划策,而且往往一出即中,因此当年的吴傻子现在被同伴称之为“总有法子先生”。在旅顺、大连刺探俄军军舰实情时,吴佩孚完成任务出色,受到守田少佐的大力赏识,赏银元500,特例批准回家探亲,而且还让他坐着守田本人的东洋大马回家,着实威风了一阵,那时被土豪赶走地吴秀才也扬眉吐气了一回。

在日俄战争之中,日军为了围歼俄军在旅顺口的军舰,便派吴佩孚等人去侦查俄军军舰的动向,吴佩孚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任务,还建议日军先做好埋伏圈,然后让一些渔船去引诱俄军军舰,最后日军采用这一建议,将俄军远东残余军舰全歼。吴佩孚又次立了大功,被升为上尉军官,但在去参加一次秘密会议时,被俄军抓获,吴佩孚死不承认自己的间谍身份,途中跳车逃脱。

日俄战争最后以日军的胜出而告终,由于吴佩孚屡次立功,日本赠其六等“单光旭日勋章”一枚,虽然获得的是东洋勋章,但吴佩孚的名声开始在北洋军中传开。

在日俄战争中建功立业的吴佩孚,回到军中后,被派到北洋陆军主力第三镇任职,从此便真正与日后的直系掌门、“贿选总统”曹锟结下了不解之缘。1906年春,吴佩孚在第三镇步队十一标第一营任督队官(营副),不久被保荐到天津讲武堂进行深造,毕业后回到原来所在的营部并升为管带(营长),三十出头的吴佩孚已经是位中级军官,但这个管带远远不能满足其胃口。

1907年,曹锟升任第三镇统制(师长),而且还被派到吉林驻防,当时吴佩孚营也跟随,曹锟要用地图时,发现整个第三镇只有吴佩孚一人有一张他自己先前手绘的东北地图,曹锟想着郭绪栋给他推荐吴佩孚时所说的话,又想想他在日俄战争中所立的军功,看着这份比较精致的地图,他真的要对吴佩孚动心了:看来是得多多关注这个平日里不怎么爱表现的吴秀才。

1908年,曹锟还真将吴佩孚调到炮兵第三标第一营任管带,也就是说把当时作战实力最强、武器装备最为先进的一支部队交给了他,足以看得出曹三哥已对他刮目相看。
作为六镇之一的管制,在雄才济济的北洋军阀中,曹锟也算得上佼佼者,对于晚清风雨飘摇的局势,只有积极秣马厉兵,随时准备在乱世争霸中分一杯羹。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1-05 21:57:00 +0800 CST  
@虎贲大将军2013 2015-01-05 22:07:49

楼主,我又来了,看贴必回,继续加油
-----------------------------
多谢多谢,把海贼王都请来了,O(∩_∩)O哈哈~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1-05 22:14:56 +0800 CST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举义旗,天下云集响应,不过袁世凯北洋军坐镇的北方还没有大乱起来,这本来让他们松了一口气,但离北京不远的山西竟然也跟着闹起革命来。清廷震惊,要知道山西离北京就在咫尺之遥。而曹锟的第三镇当时正担负着拱卫京师的重大使命,曹三哥所部即将大战一场是在所难免的。

北洋第三镇主力军在曹锟的率领下,向山西进军,就在队伍即将进入娘子关时,第三镇第三标一部在标统(团长)的带领下,准备起事,当时作为炮兵管带的吴佩孚及时向曹锟告密,使得他躲过一劫。曹锟为了感谢吴佩孚的救命之恩,直接将他提拔为第三标标统。

1912年春,清帝逊位,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辞职,北洋军阀总掌门袁世凯登上总统之位,曹锟的第三镇改为第三师,吴佩孚则为第三师炮兵团团长。次年,因宋教仁案爆发,南北双方开战,不到2个月的时间,南方革命党的“二次革命”就被镇压下去,曹锟在战役中有功便升任为长江上游警备司令,吴佩孚跟着水涨船高,被提拔为师部副官长,率兵驻防岳州(今湖南岳阳)。

当时的湖南都督是袁世凯的心腹爱将汤芗铭,有一天,这位海军出身的都督汤芗铭也想在任上风光风光,便学古人搞搞名流沙龙派对什么的,便在长沙举行全湘名流会议,当时曹锟等人也出场,而且在会场上兴致勃勃汤芗铭让曹锟上去致演讲辞。可是曹锟并不善于辞令啊,听到汤芗铭叫他上去,冷汗直冒,心里还在想:糟了,这会儿要让人看笑话了。曹锟越是这么想,就越是紧张,手都在发抖,这也来得太突然了,之前都没有准备讲稿。

一旁的吴佩孚看出曹锟的窘态,便主动请缨,然后落落大方地上台致辞,就说曹司令偶感风寒,不便于演说,才让自己出马,讲得不好的地方还请诸位见谅。客套话说完后,吴佩孚便滔滔不绝地讲起来,夸赞汤芗铭督湘有方,受到湖南千千万万父老乡亲的敬仰和爱戴;然后他又说道湖南人杰地灵,诸位将领都是能征惯战之名将,个个胸怀韬略。这番话算是把湖南上至都督将军,下至黎民百姓,甚至是飞禽走兽、山川草木方方面面都赞扬到了。

如此煽情的演说,自然引得场下经久不息的掌声雷动。散会后,汤芗铭宴请曹锟、吴佩孚等人,在宴会上,汤芗铭对吴佩孚连连称赞,说吴佩孚是难得一见的军中奇才,得知吴佩孚的任职后,汤芗铭觉得吴佩孚什么都好就是军阶太低。散席后,汤芗铭便以湖南督军府的名义向曹锟发来公函,说请借调吴佩孚来湖南主持巡警旅的军政,如果需要交换条件,一定酌情满足。

曹锟得到汤芗铭的公函后,心中很不是滋味,他不是不器重吴佩孚,而且他们二人都是一升同升,也不算亏待吴佩孚,只是他跟自己时间不长,而且自己底下本来就有很多跟随自己很长时间的兄弟、老部下,太偏心总该不好。但他又转念一想,觉得人家堂堂一省之都督,仅是见了一面便将其借走,显然是看中了吴佩孚的才干,与其楚材晋用,不如楚弓楚得,于是干脆回函:“本部已提升吴佩孚为第六旅旅长,掌管兵权,实在调动不开,万望见谅。”回函后,曹锟离开一直公文,将吴佩孚任命为少将旅长。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1-05 22:52:45 +0800 CST  
@再造文明 2015-01-05 22:52:45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举义旗,天下云集响应,不过袁世凯北洋军坐镇的北方还没有大乱起来,这本来让他们松了一口气,但离北京不远的山西竟然也跟着闹起革命来。清廷震惊,要知道山西离北京就在咫尺之遥。而曹锟的第三镇当时正担负着拱卫京师的重大使命,曹三哥所部即将大战一场是在所难免的。
北洋第三镇主力军在曹锟的率领下,向山西进军,就在队伍即将进入娘子关时,第三镇第三标一部在标统(团长)的带领下,准备......
-----------------------------
@势有必至 2015-01-07 17:40:19
好文!叹识货人不多啊
-----------------------------
多谢赏识,欢迎常来。在天涯各路高手云集,没事,希望慢慢地就会被更多人发现、喜欢。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1-08 18:03:57 +0800 CST  
@见红就好 2015-01-07 22:00:31
楼主,跑哪儿去了,回来更贴啊
-----------------------------
电脑网卡坏了,又去修了修,但愿彻底修好了,马上更起。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1-08 18:04:42 +0800 CST  
@设使国家木有孤 2015-01-08 11:37:02
又忙什么去了,先顶一个再说。
-----------------------------
修网卡去了,谢谢顶贴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1-08 18:05:10 +0800 CST  

【战无不胜】

袁世凯在平定南方革命党人后,稳坐大总统宝座,又渐次将大总统任期无限延长,后来称帝意图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锟也是迷恋权位之人,想着跟皇帝混,可出将入相什么的,博得个封妻荫子也好。吴佩孚虽然作为山东人,但没有像当年在水泊梁山打着替天行道旗号的老乡及时雨宋江先生,就想着拥戴皇帝,就等着被“招安”,于是他屡次建议曹锟,要同袁世凯划清界限。曹锟对于吴佩孚的劝告不但听不进去,反而还向袁世凯大献殷勤,请这大头出来当皇帝,只是到时候可别忘了多给兄弟一些好处。

袁世凯倒行逆施,对曹锟加官进爵,还派他当急先锋,到四川去与蔡锷的护国军对垒决战。吴佩孚虽然极力反对曹锟跟袁世凯缠缠绵绵,但真要打仗的时候,总不会不挺兄弟一把吧。在进军四川的战役中,吴佩孚打得有板有眼,一举取得泸州、纳溪的胜利,还救了被围困的曹锟一命。当了两次救命恩人,除了说缘分很深外,曹锟再怎么对他感激也说得通,事后便上报袁世凯夸赞他有功,吴佩孚很快就被授予陆军中将。

但吴佩孚仍然不满袁世凯称帝,当时全国各省风起云涌,就连段祺瑞、冯国璋都没有为虎作伥地帮助袁大头,所以吴佩孚劝曹锟要冷静,不要为了一时之虚荣而把自己搞得身败名裂。曹锟听从吴佩孚的建议,悬崖勒马,还暗中与独立各省联络,在讨伐护国军上也是敷衍了事,到最后袁世凯倒台,曹锟才没有背上帝制余孽的罪名。

1917年7月,张勋率5000辫子军,从徐州出发,潜入紫禁城,然后拥立逊帝溥仪搞复辟。段祺瑞此时为“三造共和”,立即组织讨逆军进讨张勋。这一次又是吴佩孚当先锋,在天坛、丰台等处,吴佩孚一马当先,带着西路讨逆军所部全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张勋三千主力打得屁滚尿流。就此一役,已任直隶督军的曹锟再兼省长,当然这个曹三哥也暗自对吴佩孚啧啧称奇,心想真是上天将此奇才赐予我曹某人,以后得好好对待,在打仗方面还是得多听他的。

1918年,卷土重来的孙中山在广东成立护法军政府,讨伐并不遵行《临时约法》的代理总统冯国璋和总理段祺瑞。掌控中央实权的段祺瑞兵分两路,西路则是曹锟为统帅。曹锟则任命吴佩孚为第三师代理师长兼前敌总司令,向湖南进军。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1-08 18:58:53 +0800 CST  

吴佩孚改不了一贯的打仗作风,仍然身先士卒地杀在最前线,头上还裹着青巾,手里挥舞着大刀,策马狂奔,活像他崇敬的关羽、岳飞(他经常标榜自己是“关岳吴”),也不顾人家用机枪扫射,领着第三师就杀过去。在别人看来,作为主将而不顾生命危险厮杀在最前线,万一被干掉,岂不是被人擒贼擒王,直接打掉了指挥中枢吗。可吴佩孚就觉得不能站在前线与兄弟们并肩作战的将领都不是好将领,他认为这样对于鼓舞士气很重要,至于指挥中枢,师长挂了副师长指挥,副师长挂了旅长指挥……依此类推,三军将士战至最后一人,绝不妥协。

在羊楼峒一战,异常激烈,足足打了三天两夜,而吴佩孚都没合过眼,等将士们冲破护法军阵地时,护法军士气崩塌,向南溃逃。等参谋将这一好消息告诉给吴佩孚时,他直接倒地呼呼大睡起来。在这之后,湖南北大门岳州再次成为吴佩孚部的驻防地。大门洞开,吴佩孚趁势南下,兵不血刃就将长沙及湘北纳入北洋军势力范围之内。

那时,段祺瑞主张“武力统一”,皖系一派气焰嚣张,其内部将领几乎是清一色的主战派,现在听说直系的吴佩孚占领了长沙,还是欢欣鼓舞。自古兵家认为掌控长沙就意味着扼住了南方的咽喉,右上可以出武昌,左上可以控荆门,向南则可虎视两广,向东即能据江西,往西则可下贵州,简直就直接威胁到南方的护法军政府的各省势力,正所谓:“争南方者,不得长沙,无以成席卷之势。”

长沙已是北洋军的囊中之物,荡平南方指日可待,吴佩孚势不可挡的锐气让皖系诸将都觉得“武力统一”大计已经稳操胜券,但正是这样的命运转关之际,段祺瑞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犯了一个估计能让他悔恨终生的错误。段祺瑞居然把湖南督军的位置给了一个毫无战功的皖系将军张敬尧,吴佩孚只得个“援粤军副总司令”的虚衔。吴佩孚胸怀大志,虽是封疆大吏的督军,想必也不放在心上,但段祺瑞政府赏罚不明,在前线卖命的第三师将士难免怒气冲天。

第三师的总扛把子曹锟直接负气从汉口返回北京,逢人就说:“曹某不惧辛苦,出任战事,旨在维持段内阁,是佩服段某正直,是为国家出力,谁知道现在倒成了为皖人争地位了!”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1-08 20:09:10 +0800 CST  


吴佩孚(1874——1939年)戎装照,山东蓬莱人,晚清秀才,直系首领,民国前期的常胜将军,此人也有些闷骚。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1-08 20:31:23 +0800 CST  

直系打仗,皖系做官。这怎么行?吴佩孚在前线领悟到曹锟的旨意,攻占衡阳后,就没有继续向南进攻,而且还带着第三师全体官兵一齐向中央请假。皖系诸将以为,这只不过是一个小小师长打了几次胜仗而制造的噱头,好吧,让中央给你一个“孚威将军”的荣誉军衔,你不就是要哗众取宠,暂时满足一下虚荣心么。但是吴佩孚还就是按兵不动了,这让段祺瑞慌了,情急之下,他任命曹锟为四川、湖南、广东、江西四省经略使,成为民国以来最大的地方官;此外,段祺瑞还派心腹爱将徐树铮作为自己的代表,到湖南衡阳去安抚赌气的吴佩孚。

徐树铮以为曹锟、吴佩孚都已加官进爵,现在还不继续南进可能是军饷不够,便问:“是不是军饷不够?中央可以拨付20万元给你们,但你们应当继续前进,务必底定整个西南。”
吴佩孚不置可否,只是含糊地回答:“军人以打仗为使命,作为军人,当然是要打仗,这还用说吗?”

“好,真是快人快语,痛快!”兴高采烈之下,徐树铮即兴挥毫,写了一首《衡州谣》,其中有几句是这么写的:

吴公爱民如爱军,与受赤子同殷勤。吴公治军如治民,情感信籍由天真。
在军整暇不自逸,雍容雅度尤无匹。静坐好读易,天人忧患通消息。
起居常有礼,戟门厮卒娴容止。笔千管,墨万碇;看公临池发逸兴。
香一缕,酒盈卮,时复弹瑟自咏诗。老民幼尝事书史,古今名将谁及兹。

这徐树铮也是秀才,而且还是13岁考中的,后来弃文从武,在日本士官学校留学过,他和吴佩孚都可谓秀才兵,两两相遇,所以难免会手痒露一手。对于他的夸赞,吴佩孚只是淡淡一笑,用很冷静的口吻说:“我只是一个普通军人,怎么能和历史上的名将相提并论。”

“是他们没法和你比。”徐树铮大笑道,他以为这回直系名将都肯为段祺瑞卖命,天下即将成为皖系的天下。

事情远没有徐树铮想的那样简单,直系一帮桀骜不驯的将领怎能屈从于他们皖系呢?考虑到第三师主力长久在外驻防,大本营直隶省未免有些空虚,如果一有危机,恐怕就没有退路,所以曹锟率一部人马北归保定。从此,吴佩孚与曹锟一南一北遥相呼应,他还联合北洋军将领通电南方主和,而且还率先向全国宣布他的“三大主张”和“五不主义”。

三大政治主张:一、官吏不卖国;二、武人不争地盘;三、召开国民大会。五不主义:一、不借外债;二、不住租界;三、不与外人勾结;四、不做督军;五、不抢地盘。何为内圣外王?这就是了,对外敌是王者之气,而内在却是圣人之心,在整个民国的军界政界,能这样说到做到的恐怕只有吴佩孚一人,正所谓“出淤泥而不染”也。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1-08 21:10:23 +0800 CST  

楼主:再造文明

字数:1422

发表时间:2014-11-27 07:5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30 21:32:22 +0800 CST

评论数:421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