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民国一百零八将

不好意思,上段顺序放错了,见谅啊o(∩_∩)o 哈哈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7-05-28 23:07:34 +0800 CST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7-05-28 23:12:17 +0800 CST  



全称应该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培养了很多中日名将。清政府当时大举官派留学,谁知培养出来的不少学生成了王朝的掘墓人,当然也出了不少抗日名将或国内名将,比如:蔡锷,吴禄贞,蒋百里,张孝准,徐树铮,李烈钧,许崇智,孙传芳,阎锡山,尹昌衡,刘毓祺,蒋作宾,何应钦,汤恩伯,朱绍良,程潜,张绍增,顾品珍,王陵基等。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7-05-28 23:28:44 +0800 CST  
第十九镇统制钟麟同还是知道一些风声了,他进行秘密侦查得到一些证据,准备将黄毓英等人杀掉以绝后患。唐继尧慌了,赶紧找蔡锷师兄帮忙。因为蔡师兄可是李总督身边的大红人,以前在广西任巡抚时就很欣赏他了。在蔡锷、唐继尧等人的暗中帮助下,他们为黄毓英等人做了不少保护工作,这才使得危情得以缓和。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唐继尧过的好日子让人羡慕嫉妒恨,因为他除了本职薪酬外,还有任管带的150两公费银,他虽将公费银全都花在下属官兵身上,但还是被人向上级报告,称他学的是炮兵科,不应该担任步兵管带军职。别人说的合情在理,于是,唐继尧被调到讲武堂任监督。尽管没有公费银了,但他还是胸襟坦荡,正如他在日本留学时写的日记那般:“不以富贵贫困而移心胸,利害得失而变常态。达则为万民造福,泰然不骄;穷则清白自守,亦复坦然,从大丈夫之心胸也。”此外,他还说:“天下事,有得必有失,有利必有害,能于利害得失之间,循从正道而不惑,是达人,是英雄。”

武昌起义,全国震动。云南昆明的新军同盟会也在密谋起义反正,他们连续召开四次秘密会议,分析全国形势和云南革命动态后,便决定策动云南独立,并迅速组织支持北伐军支援湖北。在第五次召开秘密会议时,大家在决定推举谁为临时革命总司令时发生分歧。李根源、罗佩金等人认为云南的事情应由云南人来办,云南的革命应由同盟会来领导。可是,唐继尧觉得同盟会组织机构涣散,没有统一的领导,规模庞大且起到重要影响的镇南关起义和黄花岗起义就是鲜活的例子,而武昌暴动虽不是同盟会直接领导的,可他们顺势而动取得了成功。所以,唐继尧和刘存厚、李鸿祥等人坚持选蔡锷为起义总司令,他们还认为无论是个人声望、军中地位以及军事素养,李、罗等同盟会员当中的任何人都不能与第三十七协协统蔡锷相提并论。在唐继尧等人的坚持下,蔡锷于第五次秘密会议中被推举为革命军临时总司令。

那时,陕西宣布独立后推举张凤翙都督,陕西独立后阎锡山被推举为都督,而李烈钧也在九江揭竿而起了,这些可都是唐继尧在日本的同学,而且都是铁血丈夫团成员,另外还有不少新军统制、协统联名电请清廷退出历史舞台。一系列有利于云南形势的情形不断发生着,让云南新军对这次的革命风暴充满期待。枕戈待旦的唐继尧全身充满着激动的能量,可是态度谨慎的蔡锷因收到钟麟同决定对革命党人下手的消息便决定延缓举行起义。可是,唐继尧坚决反对延缓起义,他认为起义计划已经通报给各方同志了,一旦更改将会导致混乱,继而泄露整个计划;既然生死搏斗的时刻已经来临,射出去的箭难道还有回头的吗?不然,处于被动的革命党人将会逃不开钟麟同的大刀。

得知唐师弟态度坚决,蔡师兄又让谢汝翼、刘存厚分别进城去劝说他,可唐师弟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反对延期。10月30日下午3点,蔡锷召集紧急会议,与唐继尧、李根源、雷飙等人进行磋商,还是决定按原定时间举行起义。晚上8点,起义开始,唐继尧率七十四标一营及所附庾恩旸的炮兵一营从小东门进攻总督署。抵达总督署后,唐继尧令炮兵先放个几十发炮弹,先从阵势上遏止住敌军。钟麟同虽然率部固守五华山高地,但还是阻挡不住革命军猛烈炮火的轰击。在大势已去的情形下,这位钟统制准备自杀以殉清朝,但被攻上去的革命军用担架抬下来,将重伤的统制大人送到医院医治。可在半路,遇到刘存厚及讲武堂一帮学生,他们知道是镇压革命得力的“钟狼”,当场将他拖下担架打死。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7-06-09 22:54:30 +0800 CST  
兵备处总办王振畿和第十九镇参谋官杨集祥都被革命军捉拿住,蔡锷原本令人备茶,让二人坐下谈话。可是谁知突然闯进来几名提着手枪的讲武堂学生,他们一边高喊着“坏人不可留”,一边提枪向王、杨二人连续射击一通。蔡锷吃惊不已,可还来不及阻止,就见那二人当场毙命。庾恩旸见王振畿在乱军中被人暴打,本来喝止住后送往蔡锷这来的,可谁料还是难逃一劫。庾恩旸将这事告诉唐继尧后,谁知唐只是淡然笑道:“这就是革命。”谁都不知道他这笑究竟是几个意思。

11月1日,掌控住昆明局势的革命军在五华山师范学堂聚合,宣布成立大中华云南军都督府,公推蔡锷为云南都督,并向全省发布声明,称云南起义“宗旨在铲除专制政体,建设善良国家,使汉、回、满、蒙、藏、夷、苗各族结合一体,维持共和,以期巩固民权,恢张国力。”同时,规定施政纲领,发布《讨满洲檄》,重申同盟会十六字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并着重声明:“有渝此盟,四万万同胞共殛之。”

云南军都督府成立,设置一院三部即参议院、参谋部、军务部和军政部,其中李根源任参议院长兼军政总长,殷承瓛为参谋总长,唐继尧和刘存厚均任参谋次长,韩建铎任军务总长。此外,唐继尧还兼任军政次长和讲武堂总办。一夜之间,云南就换了政权,逃匿许多天的前总督李经羲也被找到了,他给蔡锷和李根源写信相约三件事:一、可杀不可辱;二、保护眷属回籍;三、也愿为新政府尽力办事。蔡、李二人见到一下子沧桑了许多的前总督,心情非常复杂,要知道他们二人可算得上是李总督的得力干将。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前总督突然间就跪在他们二人面前,相见无言,惟有泪千行。蔡、李二人一时间惶恐无措,也赶忙跪了下来。就这样三人一起跪着,抱头大哭。

古有关羽华报效曹操,张飞义释严颜,此二人因为义举而被陈寿赞为“有国士之风”,现如今这样的事情就在云南昆明上演了。蔡锷、李根源先是左右挽着李经羲一起来到谘议局,后又赠送40000多两银子和5000银元,将其礼送出境。对于此事,庾恩旸又问唐继尧:“这就是革命?”唐依然只是笑笑道:“不错,这就是革命。”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7-06-09 23:39:40 +0800 CST  
◆艰难平定贵州◆
11月27、28日,湖北革命军从武昌连发两份急电,请求各省派援军支援前线,因为汉口、汉阳相继失守,作为首义之地的武昌也危在旦夕。云南军都督府接到急电后,紧急组织北伐援军开赴前线。按照蔡锷都督的判断和部署:“四川据长江上游,若使丑虏得志,挟其兵力财力,北连秦晋,东下武汉,西抚藏卫,则足以制民国于死地。故欲北伐,必先保西蜀,则靖蜀乱,实为北伐之首事。”此外,蔡锷还致电湖北都督黎元洪,云南太远,分兵到武汉助战缓不济急,只有先安定四川,再从四川东下,会师长江,则可共图北进。

当时的四川的确是够乱的,不仅成都这边成立了一个大汉军政府,不甘落后的重庆也组建蜀军军政府,二者分庭抗礼,不相上下,而且各个部队互不为统属,相互攻伐,这也不难理解唐继尧所说的同盟会革命军的混乱与组织不严了。而且,在大动乱的时代,匪患也日益严重起来。蔡锷的滇军援蜀案获得一致通过后,云南立即组织两个梯团,以军务总长韩建铎为总司令,第一梯团长为谢汝翼,顾品珍、张开儒、黄毓成为副;第二梯团长为李鸿祥,张子贞、黄毓英、杨发源为副。受蔡都督之命,两个梯团进驻叙府、泸州,协助川中军政府震慑地方,安抚人民,此外就不再前进,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猜疑和麻烦。

可是,湖北那边又传来急电,蔡锷便拟定让第一梯团从宜昌登陆,进窥襄阳,出潼关、武胜关之后,截击清军,使他们不能得志于陕西、湖北,然后在集结长江各部,直捣幽燕(北京一带)。可是,就在这关键时刻,四川的乱象丛生根本就没什么好转,甚至还有加剧的趋势,倘若滇军第一梯团走了,问题肯定会爆棚。于是,蔡锷决定另外组织北伐军第三梯团,这支梯团约3000人,分为两个支队,一为先遣支队,庾恩旸为支队长兼参谋长;二为北伐军本队,唐继尧任司令官,韩凤楼任参谋长。

唐继尧的机会来了,待先遣队出发后,他就率部向北挺进。可还在途中时,贵州那边传来消息:隔壁的哥们,我们省也很动乱,不如也来帮我们平定一下。蔡锷不干,他说一个四川就够让我们头大的了,你就别来凑热闹了。戴戡与蔡锷有旧交,凭借这层关系,他准备去昆明效法“秦庭之哭”。想到做到,他还真的雇用三班轿夫抬着他到昆明都督署找蔡锷去了,而且还真是一哭七天。蔡锷则以“四川的烂摊子都很难搞定了,而且云南反正不久,我等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来加以婉拒。好吧,既然这样,也太不给面子了吧,戴戡邀集在云南军政府任要职的刘显治、熊范舆、周沆等人一起游说蔡都督,企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是在四川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滇军本来被请去平乱,结果被人以客军不应干涉四川内政为由,想要枪杆子一齐对外将他们赶出去。思来想去,蔡都督还是不忍地拒绝了戴戡等人。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7-06-17 19:13:30 +0800 CST  


戴戡(1880年—1917年)贵州贵定县人。1904年赴日留学,被贵州学界誉为神童,与蔡锷为知己,同为梁启超弟子,进步党理事,参与护国战争。1917年反对张勋复辟,与刘存厚作战身亡。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7-06-17 19:27:06 +0800 CST  
灰不溜秋的戴戡走了之后,贵州耆老会以全贵州人民的名义、宪政派以枢密院的名义连连向蔡都督致电,请他派人过来帮忙平乱。终于没把持住,不厌其烦的蔡都督立即回电贵州方面,说准备让唐司令前去震慑帮助一两天,唯恐引起百姓惊惧,滇军只是通过而已,绝不逗留。贵州方面欢欣鼓舞,N次的请求终于让蔡都督开了金玉之口。唐继尧更是激动不已,这次又可一试牛刀,让英雄有些独当一面的用武之地了。又是写诗,没办法,诗兴来了,谁让文艺青年唐弃笔从戎但文笔又不错呢:
罗列诸峰放杏花,春光偏在野人家。
三军豪气冰应释,万姓欢迎意转嗟。
大地风云嘶甲马,胡天雪雨啸龙蛇。
澄清事业寻常举,一战功成未忍夸。

在路上,行军时,唐继尧想起家中的妻子,想起新婚几月就离别许久的妻子,想她会不会也有“悔教夫婿觅封侯”之感,她是不是也在期盼“良人罢远征”,于是诗兴大发的他又作一首:
无端花鸟又春风,天意催人演大同。
别债十年偿未得,深闺应怨海棠红。

唐继尧率部日夜兼程抵达贵州境内,途中遇到不少逃难者控诉当地匪患猖獗,一天之内送上来的呈词就有几十张。另外,贵州高层中的自治派和宪政派相互攻讦,一场战争即将爆发,这就更为加剧了当地的不稳定性。本来是受邀前来平定叛乱,可在贵州立脚未稳,蔡锷就拍来一封密电:“停止援黔,改道入蜀。”蔡锷的理由很简单但也很充分,北洋军已经向潼关进军了,就要向四川压迫,到时整个西南都将陷入危局,你们还是赶快赴川,先将四川局势稳住,至于贵州的事情,就让他们贵州人自了吧。

箭在弦上,还能收得回去吗?唐继尧则认为既然已经来了,再这么突然就走了,到时贵州弥乱之祸酿成,云南则有门户洞开的危险,于是他赶紧回电给蔡锷:“先遣各队,入黔已深,抵威、毕一路粮草未预筹,改道种种困难,谅在洞鉴。”可是,蔡锷的回复依然是强行插手贵州的事必定会生事端,发生冲突;现在陕西那边事情危急,不如合力去陕西,早成北伐功;请你们一律改道入四川,至于粮草的事就不用操心了,已经令军务部在抓紧筹备。

从主观上讲,唐继尧认为援黔是自己带兵独当一面来平定叛乱,建功立业大有可为;从客观上讲,现在滇军入黔已成既定事实,这也对贵州省的政局造成一定程度的波动,如果就此甩手不管,该省必会糜烂,到时也会对云南局势产生影响。所以,唐继尧坚决主张先平定贵州动乱。唐、蔡二人的分歧一直持续到2月12日,也就是清帝宣布退位那一天。于是,北伐一时失去目标,率军进入四川或贵州稳定当地秩序成了滇军的重要任务。唐继尧又开始分析全国乃至西南大局,他认为四川的事更为复杂更为棘手,先易后难,还不如先把贵州的事搞定再说其他,要不然两头都很难照顾到。于是,他又给蔡锷复电称:“窃查黔乱不过数日即可略定,拟先平黔乱,再由遵义出重庆。北急则联合诸军伐北,北定则全力以援川,北、川俱定,则经营西藏,做民国抷土事业,尽云南军队任务。”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7-06-17 19:27:49 +0800 CST  
唐继尧的眼光具有大局观,他是希望先把平定贵州动乱,再稳定四川,然后是将西藏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打成一片,再图全国大局。意志坚定的他继续率军向安顺前行,沿路也对百姓咬牙切齿的哥老会等匪徒进行打击、铲除,而他的部下则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他要首先将事情做出来,还要做得漂亮些,还有什么比事实更具有说服力。在此期间,唐继尧不忘向蔡锷汇报情况,陈述他们是如何剿匪,如何受到当地百姓士绅的欢迎等等。

2月27日,滇军在唐继尧的率领下,抵达贵州省会贵阳,由于都督杨荩诚无力处理贵州纷乱复杂的局面率军北伐去了,所以是代理都督赵德全热情欢迎和接待了这股滇军。但赵都督明确告诉唐继尧:你们在城外待个一两天就北伐去吧,不要在此地逗留很久,免得引起民众不安。就在这一天,唐接到蔡锷的电报:“黔事糜烂,迭经绅耆请愿,实难坐视,希即督率所部,戡定黔乱为要,勿庸改道入川也。”

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蔡师兄到底还是宽宏大量,到底还是能够审时度势的。稍后,唐继尧得知蔡锷还分别向临时政府副总统黎元洪和黔军将领刘显世(梁启超弟子,蔡锷师兄)、胡锦堂发去电报,前者称已让北伐军留在贵州震慑,与黎副总统的意思是一致的;后者则称滇黔关系密切,未能坐视其糜烂,已电饬北伐军留兵震慑。

中央有了支持,云南后方也可作后盾,贵州前方则有刘显世等人响应,唐继尧决定大干一场,先定一个小目标,那就是把代都督赵德全赶走,由他们来主持贵州大局。为什么要赶走赵这个人呢,因为他没本事,无力收拾贵州糜烂的局面,至于其他罪名了,全都由唐继尧等人列举出来了:只知拥兵自保,而对贵州各地匪乱不闻不问;唆使卫队抢劫市民,并将赃物藏在都督府;耗竭地方公款七百万;败坏军纪;营私舞弊、搞暗箱选举;任用亲信,排斥异己等等。之后,他们申明,如果赵德全能够迷途知返、知错悔改,宣布辞职,就可被礼送出境,决不加害,而且他自己的财产准许全部带走。

72小时的通牒期之后,赵德全并没有回复唐继尧,似乎已经做好开战的准备了。在3月3日凌晨5点,唐继尧排兵布阵,与刘显世、胡锦堂所部一齐向督军府进攻。经过11个小时的激战,唐继尧一方大获全胜。得胜的一派立即在贵阳实施军事戒严,宣布凡私藏军火和结党抢劫者一律就地枪决,有胆敢违抗者立即正法。此后,他们齐聚滇军司令部,商讨改组军政府事宜,有人提议推举唐继尧为都督。唐心中当然乐意,但还是进行几番客套的推辞。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7-06-17 23:17:33 +0800 CST  
唐继尧的眼光具有大局观,他是希望先把平定贵州动乱,再稳定四川,然后是将西藏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打成一片,再图全国大局。意志坚定的他继续率军向安顺前行,沿路也对百姓咬牙切齿的哥老会等匪徒进行打击、铲除,而他的部下则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他要首先将事情做出来,还要做得漂亮些,还有什么比事实更具有说服力。在此期间,唐继尧不忘向蔡锷汇报情况,陈述他们是如何剿匪,如何受到当地百姓士绅的欢迎等等。

2月27日,滇军在唐继尧的率领下,抵达贵州省会贵阳,由于都督杨荩诚无力处理贵州纷乱复杂的局面率军北伐去了,所以是代理都督赵德全热情欢迎和接待了这股滇军。但赵都督明确告诉唐继尧:你们在城外待个一两天就北伐去吧,不要在此地逗留很久,免得引起民众不安。就在这一天,唐接到蔡锷的电报:“黔事糜烂,迭经绅耆请愿,实难坐视,希即督率所部,戡定黔乱为要,勿庸改道入川也。”

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蔡师兄到底还是宽宏大量,到底还是能够审时度势的。稍后,唐继尧得知蔡锷还分别向临时政府副总统黎元洪和黔军将领刘显世(梁启超弟子,蔡锷师兄)、胡锦堂发去电报,前者称已让北伐军留在贵州震慑,与黎副总统的意思是一致的;后者则称滇黔关系密切,未能坐视其糜烂,已电饬北伐军留兵震慑。

中央有了支持,云南后方也可作后盾,贵州前方则有刘显世等人响应,唐继尧决定大干一场,先定一个小目标,那就是把代都督赵德全赶走,由他们来主持贵州大局。为什么要赶走赵这个人呢,因为他没本事,无力收拾贵州糜烂的局面,至于其他罪名了,全都由唐继尧等人列举出来了:只知拥兵自保,而对贵州各地匪乱不闻不问;唆使卫队抢劫市民,并将赃物藏在都督府;耗竭地方公款七百万;败坏军纪;营私舞弊、搞暗箱选举;任用亲信,排斥异己等等。之后,他们申明,如果赵德全能够迷途知返、知错悔改,宣布辞职,就可被礼送出境,决不加害,而且他自己的财产准许全部带走。

72小时的通牒期之后,赵德全并没有回复唐继尧,似乎已经做好开战的准备了。在3月3日凌晨5点,唐继尧排兵布阵,与刘显世、胡锦堂所部一齐向督军府进攻。经过11个小时的激战,唐继尧一方大获全胜。得胜的一派立即在贵阳实施军事戒严,宣布凡私藏军火和结党抢劫者一律就地枪决,有胆敢违抗者立即正法。此后,他们齐聚滇军司令部,商讨改组军政府事宜,有人提议推举唐继尧为都督。唐心中当然乐意,但还是进行几番客套的推辞。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7-06-17 23:20:13 +0800 CST  
3月4日,贵州省议会还是推举唐继尧为临时都督。唐立即致电蔡锷,说这是贵州人民的选择,再推辞就伤害到他们的感情了,现在在这里任职不是我的本意,等北方有事或四川告警或云南有意外事变,我立即率军启程,黔人不得阻留。三天之后,蔡锷给唐继尧回复:好好干,妥善经营,不要辜负群众的期盼。

军政府各项人事安排确定后,唐继尧向社会发布声明:“继尧滇人,身任黔事,顾不以滇人自待,而必勉为民国之人;且不欲以黔事自限,而必勉为一国之事。诸军只讲军纪、军律,不分滇军、黔军,保国安民。本司令官以滇省迤东个人资格,膺全黔地方安危重寄,尤刻刻以中国大局为念。”

好一个“刻刻以中国大局为念”,可是在那个战乱纷争的年代,地域偏见、分歧和征战在全国都形成浓郁的特色,他一个云南人在贵州担任都督职务能够长久吗?这位才29岁就任一省都督的青年在维持地方安宁上,非常果断坚决,对下面呈上来是否平定哥老会等匪患时,他的答复很干脆:“断”或“灭”,相当铁血,决不手软。乱世用重典,唐都督的出发点是好的,可就因这样被人诬陷,称他在贵州搞大屠杀,使得贵阳血流成河、尸积如山,昔日的锦绣河山现如今成了人间地狱。谣言有时比瘟疫传播得还要快,这就使得大江南北莫不震惊,更重要的是这也惊动了中央。

黎元洪致电蔡锷,请你嘱咐下属(贵州成立军政府时有意降低半级,与云南联合),注意严肃军纪,免得招致非议、诟病。一时间,各种指责的电报如雪片纷纷发来,无一不是对唐继尧及其滇军加以谴责的。唐继尧知道事态的严重,立即给北京的袁大总统致电,力陈事实,澄清是非,而且他还在电文中写下这样的话:“在尧无愧于心,何必置辩,唯众口铄金,致有心维持黔事者,亦怀观望,前途何堪设想。”

贵州议会也立即致电北京,请求中央派员实地查明情形,不要听信谗言。唐继尧还向师兄诉苦,坚称自己只是稍用重典,就被人诽谤交加,显然是逃跑的匪徒构陷。被人排挤诬陷的滋味,蔡锷早就尝过,现在他同情这位年轻有为的师弟了,立即发电支持说黔人难免排斥外人,目前只有暂时维持稳定,将来安定了,你还是率滇军回来。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7-06-30 22:53:57 +0800 CST  
唐继尧已经被流言蜚语搅得焦头烂额了,谁知士官学校的老同学四川督军尹昌衡又来个神补刀,痛斥滇军狼子野心:“滇军借名援陕,冀图经过成都乘机夺取,如占领贵阳……”唐继尧赤裸裸地躺枪了,怨自己怎么会有这种火上加油的同学。他还是咽不下这口气,发电报回呛道:我们是受贵州各界邀请来平定叛乱的,所有军械粮饷都是由云南军都督府提供的,再说了滇黔同样是中国领土,怎么能用“占领”一词,现在国家已有统一的中央政府了,各省也没有继续分立的理由,我们援助贵州,只是一种邻省通谊,如果不是处于这种通谊,我们为何要做吃亏不讨好的事。

公道自在人心,公道是非也需表达出来,不然有时就等于零。贵州绅、商、军、学等各界和议会共发出27个电函致给北京中央以及各省都督府和报馆,全力控诉杨荩诚、赵德全等人的祸黔与无能。这时,没怎么搞清状况的孙中山又来插一刀,他坚决要求唐继尧的滇军立即撤回云南。唐第一次这么怨恨孙中山,这为后来他们之间的合作波澜频起埋下伏笔。唐根本不理会孙,而是呈电大总统袁世凯,称自己公道处事却被诬陷讥馋,现在只好辞职了,贵州的动乱听之任之吧。袁的回电简单明了:稳定地方为先,待在贵州不要动。

小人颠倒豪杰,在乱世要做些好事、做些实事真是太难太难了。就在这期间,又是他士官学校的同学杨荩诚,说是“为贵州数百万百姓计”,“吾黔壮士,武力回黔,驱逐滇军。”这家伙为什么这么大的口气,原来背后有孙中山撑腰,拔给他15万元购买机关炮,从湘西打回贵州。贵州百姓不愿意唐继尧辞职离黔,贵阳数万人更是直接到都督府请愿要求唐继尧不要卸责,因守小信而忘大义,还是继续当都督吧,因为他们本不喜欢当时对贵州动乱甩手不管的杨荩诚,认为他无能又不负责,现在贵州稍微稳定些,这人又回来打秋风。之后,贵州人公推刘春霖率领民军开赴前线迎敌,以黔军对黔军。贵州统一党支部850名党员致电云南都督府蔡锷,请他出面为贵州百姓请命。

蔡锷不愿看着师弟面临两难境地,便分别致电袁世凯和黎元洪:“恳请大总统正式委任唐继尧为黔都督,并取消杨荩诚职,毋任争个人私利,蹂躏数百万生灵。”之后,蔡锷又单独致电袁世凯仍是请他早日下决定,好让滇军能够早日完成使命,让黔省不再遭受兵祸。

1912年5月6日,袁世凯以大总统名义发布委任令,正式委任唐继尧为贵州都督兼民政长,以勋功特授唐继尧勋二位,晋升其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唐继尧致电答谢袁世凯并称只要稳定贵州局势,即可解甲归田。在就职仪式上,唐继尧又致谢贵州父老,感谢他们的信任,一定不会辜负他们,愿与他们齐心协力,早日达成全省安宁幸福的目的。至于杨荩诚呢,袁世凯电令他到北京任职,可他偏不去,他的部下更是全体表示不服,硬要打回贵州去。为了避免贵州地区再次生灵涂炭,副总统黎元洪派代表与湘、鄂、黔三省四方代表在湖南洪江新安书院协商如何处置杨荩诚黔军一事,最后达成的协议是务必等唐继尧率滇军回去后,杨荩诚才能把黔军带回来。不过,唐继尧根本不会相信杨荩诚能够把贵州治理好,不然之前为什么要撂担子走人,他们回来只会增加贵州百姓的负担,所以要回来可以,必须全部解除武装。杨荩诚根本就没理会唐的建议,仍然强势表达回黔的意愿。唐只好再请蔡师兄帮忙,诉苦称自己进退两难,让杨率部回来又会使得黔省大乱,自己的任务算没有完成,若不离开,难免会有一场恶战。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7-06-30 23:11:12 +0800 CST  



借天涯宝地遥寄一下我对爱豆的怀念,听他们的歌十年了,这也是我不懈的动力之一!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7-06-30 23:58:32 +0800 CST  
蔡锷立即给袁世凯暨国务院发电,称唐军在黔,匪患才能平息,一旦离开,恐怕又会有动乱,请大总统明鉴。袁世凯不愧为袁世凯,他的处理直截了当、简洁明了:“由湘督缴枪,然后代为出资遣散安置。”可是,杨军哪里会同意,有家不能归的他们冲冠一怒攻进贵州。可是,驻黔滇军更是生猛,他们早就听闻一些诬陷他们原唐司令也就是现任都督的流言蜚语,憋了一肚子火正好没处使,所以他们与贵州当地军人联手,将杨军一阵狠揍,打得他们屁滚尿流。贵州局势这才再次稳定下来,唐继尧开始从他认为最为首要的吏治、财政和盗匪三方面入手,整顿贵州,发展贵州。

在贵州的日子逐渐顺风顺水,现在少年得志,功成名就,这时大孝子唐继尧想把母亲接来贵阳颐养天年,他知道母亲身体不太好,一直记挂着老人家。可是,等下属前去昆明接人时,才发现老夫人早在3月19日就因病去世了,临终专门嘱咐身边人:“此时吾儿正为国效命,公务繁忙,吾妇道人家,也明白‘了清静缘,做解脱计’的道理。吾儿为政,当记‘平生不做皱眉事,天下应无切齿人’……”老太太人生最后一段日子都没让儿子为她操半点心,通情达理的她知道儿子事忙,就没去打搅。

【顾盼自雄·西南称霸】
“宋教仁案”爆发,唐继尧与师兄蔡锷主张一致:法律解决。其实,他对孙大炮很不满意,在进退两难、焦头烂额时先是通电让他从贵州退回云南,又是支持杨荩诚率军与他作战,让他恨得牙咬得叮当响,这回又扬言“武力解决”,哼!虽然他早年也加入过同盟会,但对革命党人建立起来的南京临时政府很是不屑,曾公开在贵州陆军同袍社成立大会上态度激烈地说:“民国字南京政府成立以来,动用款项全无报销,发行公债一万万元,尽饱一般宵小私囊,花天酒地,任意妄为,徒增吾人民负担。章太炎为革命最有功之人物,目睹南京政府现象曾作一联云:群盗鼠窃狗偷,死者当不瞑目;此地龙盘虎踞,古人概属虚言。观此可想见当日之现象矣。……南北统一,但中央政府用款均有限制,不能任意挥霍,而此一般龌蹉小人,既不得遂其私欲,动辄借革命有功之名,党同伐异。中国革命系世界潮流所趋,非少数人之力所能致,即使真为革命首功,既以革故鼎新,反陷中国于瓜分危险之局是不为功首,反为罪魁。军人应服从命令,拥护中央为职志。”

现在国民党咄咄逼人叫嚣武力解决宋案,对袁世凯的北洋中央政府毫无让步的余地,这就让袁大总统非常恼怒,直接罢免南方数省国民党籍都督,派兵南下与之作战,待四川熊克武部宣布独立后,他更是下令云、贵等省会攻熊克武。唐继尧和蔡锷在劝阻国民党数次后,也只得遵循中央命令,率兵出征。唐继尧的出师誓词是这么写的:“今赣宁事起,以扶持正义,力护共和为宣言,本总司令远在一方,则以安境保民,沉几观变为先决。乃有熊逆克武阻兵川中,假托义举,作负隅之困斗,效小丑之跳梁。……本总司令官年滇黔川势同唇齿,理无坐视,特与我将校士卒,奋其武力,剪此奸凶。”

在所谓的“二次革命”中,国民党的政治生命几乎被革得没有了,可作为“站队”站对了的蔡锷日子却很不好过,作为云南都督,他又被人排挤。在被推举为昆明重九起义(辛亥革命时,昆明恰好在九月初九重阳节举行起义)临时总司令时,就被人排斥,还是唐继尧等人力推才当上总司令的,现在排挤他的势力又渐渐兴起,而拥护他的唐继尧已经在贵阳站稳了脚。滇军第一师师长李鸿祥个性强硬,经常不服蔡锷,暗中与这位都督较劲,在公开场合也是态度嚣张;第二师师长谢汝翼表面虽恭敬,背地却鬼话连篇中伤蔡锷;民政长罗佩金更是与都督不搭。蔡都督性情中人,之前在广西担任陆军学堂督办被广西人排挤,现在在云南又有这一遭,便萌生去意,称病请辞。蔡锷请求离滇之意正中袁世凯下怀,袁顺水推舟把他调到北京去,企图在各省打造清一色北洋系。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7-07-01 00:02:47 +0800 CST  
蔡锷在赴京时,特意向中央政府推荐唐继尧主持云南大局。蔡、唐与大总统袁世凯一直都有很好的合作与互动,现在袁也乐意听取他的意见,便下令称:云南都督蔡锷因病请假,着给假三个月来京调养;任命唐继尧署理云南都督,未到任黔由谢汝翼代理;任命刘显世为贵州护军使(相当于都督,只是级别略低)、戴戡为贵州民政长。两个师长李鸿祥和谢汝翼就很不服了,认为蔡锷偏心。李甚至直接找蔡锷表明了自己的看法,称唐继尧在贵州很有发展前途,带兵回滇必然会给云南财政增加困难。蔡知道他的用意,当场严词批评李。李不服,当场发生言语冲突,指责蔡是一计害三贤,导致蔡都督拍案大怒,激动得眼泪都快流出来,直接把都督印章摔了,还要以言语冒犯长官的罪状来处罚李。经过谢汝翼的多方斡旋,才让蔡锷放李一马,但力荐唐继尧任云南都督的信你那更加坚定。

在离开昆明之前,蔡锷召集滇军营长及以上军官训话,讲明自己推荐唐继尧回来任都督的原因:“唐继尧活泼勇敢,名利心比较淡泊,他在贵州,还有成绩,为中央所信赖。如前清总督丁振铎在滇不得清廷信任,就一事不能办。锡良到滇为中央所信任,所以向德国购械,成立第十九镇,得到中央指定专款,措置裕如。此次唐继尧回滇,对云南的前途是有好处的。”

1913年11月3日,唐继尧结束在贵州1年零八个月的都督生涯,回到家乡云南任都督。听闻蔡师兄非常看好他,他也非常努力,期间积极发展本地实业、教育、内务,还积极筹备创立一所公立大学。云南越是发展得好,袁世凯越是存有戒心,毕竟就滇、桂两省人马不是他北洋系的。

1914年,中央政府给云南的军费预算达36万元,但日后又缩减为24万元。在年初,唐继尧秘密在德国订购了200多万元的枪械,但在运输途中被袁世凯的密探侦查到了并全部予以扣留。唐非常生气,但又不能与中央硬碰硬,只好以创办军官模范团的借口向参谋部交涉回一部分。袁世凯对云南方面的戒心被唐继尧觉察到,再反观袁世凯自平定“二次革命”,当选为正式大总统后,越来越集权,独夫之心日见。在与亲信们谈及袁总统时,唐继尧愤然道:“观袁氏近日所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设有违背约法,变更国体,当与国人共除之。”

云南省政府秘书长周钟岳受蔡锷之邀赴北京治疗,唐继尧就托他给自己一贯信任亲近的蔡师兄带去一段话:“袁氏自平宁、赣后,予智自雄,蹂躏国会,蔑弃约法,停止自治,扑灭民党。窥其举动,将不安于大总统,必有盗国之日。”而且唐也非常担心师兄的安危,他还有周转告蔡锷:“有如将来为袁所忌……遭危险,不如脱身南下,共图大事。”如此一来,唐继尧真有先见之明,他以为未来可能发生的护国战争作了初步的规划。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7-07-07 23:14:08 +0800 CST  
1915年,中国遭遇到了一次巨大的民族危机,那就是日本向中国政府递交“二十一条”。在袁世凯政府与日本交涉之初,冯国璋曾联合十九省将军(各省军事长官,先改都督为督军,后又改为将军)发出通电,声称日本胆敢强干,中国将不惜与之一战。而当袁总统问陆军总长段祺瑞:若中日全面开战,中国军队能够抵抗多久?段总长回答:48小时。袁又问:那48小时之后呢?段回答:“听凭总统调遣。”云南将军唐继尧则在致西南各省的《中日交涉建议西南整军备战互相提携密电》中讲到:“欧战发生,倭奴狡启,攻陷青岛以来,野心几不可遏。始则暗助逆谋,坐收渔利,计不得逞,又复提出种种条件,妄肆要挟,虽未经宣布内容,然视我为第二 ,更无疑义。”此外,唐还建议西南各省务必厉兵秣马,准备对日作战。

就在国家面临大敌之际,黄兴、陈炯明、柏文蔚、你已经、蔡元培还有自己最好的士官学校同窗李烈钧,联名致电国内各报馆,阐述对时局的看法和主张,表明自己深明国家大义,绝不会用外力去搞革命(暗指孙中山一派准备以比“二十一条”更优越的条件来换取日本支持一事),并一致认为那是尤为荒诞,还称:“兴等固不肖,然亦安至国家大义蒙无所知?”唐继尧虽然不知其中一些细节,但对黄派人物在国难当头表现出来的不计前嫌和高风亮节表示赞叹,便派人与他们联系。

与日本交涉得差不多,袁世凯就让人搞什么筹安会、请愿团,为他的称帝作舆论和“民意”上的准备。9月11日,蔡锷也在滇军中高级将领中试探“军意”,问大家对帝制有什么看法,希望他们能发表真是的想法,最后少数服从多数。可是大家一再表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一切听从长官意见。问了几次,军官们都是那句老话,唐继尧便直接让大家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来决定。投票结果是全体一致反对帝制。现在心中有数,可以大干一场了,唐继尧对大家说:“既是全体真意如此,则有福同享,有祸同当,无论成败利钝,皆无后悔。”之后,唐又公开自己的意见:“袁氏不安总统之位早已见诸行迹。今杨度等公然设筹安会,大倡君宪救国之论,顾吾军以无量恒河沙数、黑铁赤血换来之民国,兹一旦为彼独夫夺而私之,是可忍孰不可忍?愿与天下英雄共图之,诸君其有意乎?”

唐将军发话后,在座诸将皆慷慨允诺。见氛围如此热烈、情绪如此高涨,唐继尧接着与大家约法三章:
一、积极提倡部下之爱国精神;
二、整理武装,准备战斗;
三、严守秘密。

得知蔡锷在公开场合多次发表“始终保定君主立宪主义”之类的讲话,唐继尧也常表现出对帝制的全面拥护和积极配合。到10月7日,滇军中的中高级将领又召集秘密会议,为首的唐继尧与到会者确定了具体的讨袁时机:
一、中原各省中有一省可望响应时;
二、黔、桂、川三省中有一省可望响应时;
三、海外华侨或国民党接济饷械时;
四、则以上三项时机均归无效,则本省为争国民人格计亦孤注一掷,宣告独立。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7-07-07 23:15:15 +0800 CST  
今天是抗战全面爆发80周年,谨在此缅怀所有抗战先烈!(`・ω・´)ゞ敬礼っ珍惜和平,自强不息!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7-07-07 23:21:19 +0800 CST  
明知不可而为之,这要么是最大的糊涂虫,要么是为正义真理不惜舍身一试的英雄。很明显,唐继尧唐将军怎么可能会是大糊涂虫呢,不然他怎么能当上都督、督军和将军呢?此时滇军的实力大增,已由原来两师一混成旅近10个团扩充到26个团,而滇军的整体实力也不容小觑,其中的高级将领大多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全在讲武堂任过教官,而滇军的中下级校尉几乎都是讲武堂毕业的,他们之间多存在同窗、师生、同僚之谊,有什么事都好商量,整个军队非常团结。至于基层士兵,几乎全是云南子弟兵,遵守纪律、服从上级,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经过多年援黔、援川、援藏战役,他们的作战经验丰富。在枪械弹药方面,云南这几年从德国和日本购进不少先进武器,包括近9万支快枪、160多挺机关枪,一百多门重炮,各种弹药储备也非常充足。

国内外不少倒袁势力开始把目光投向云南,在海外逃亡的李烈钧更是叹息同志凋零,大多人为了功名利禄,早就没有真正的革命精神了,而他觉得以后可以信赖的人“唯同学唐蓂赓一人。”李烈钧与唐继尧前后相处7年,他充分相信这位务实、理性、富有正义感而又雄心勃勃的老同学。在离开云南时,老同学赠他四首七绝,其中有两首一直让他刻骨铭心,现在他又打开来看:
盖世雄才谁与俦?只应砥柱作中流。
登高一笑昆明水,江海蛟龙贮得不。

苍生涂炭最堪怜,泪洒天涯又七年。
宝剑同磨江户水,联床夜夜话中原。

李烈钧看完诗后,想起少年时代与老同学在一起的种种慷慨激昂,便义无反顾地走向云南,踏上反袁护国的道路。而在北京用生命和威信演戏的蔡锷在八大胡同与小凤仙传出绯闻后,成功地麻痹了袁世凯一次,悄悄的他潜回云南,准备举事。在云南,居然还有人想把蔡锷拒之门外,当他们知道蔡锷已达到海防时,师长张子贞在军官会议上颇为顾虑地说道:“这件事要特别慎重,他如果来,对云南不利啊。”

唐继尧听后立即脸色大变,呵斥道:“你这说的什么话?”
刘祖武见势不妙,赶紧出来打圆场,而唐继尧厉声对众人说:“事情只问应该做和不应该做。蔡老前辈既来云南,我们当然应该欢迎他,成败利钝,在所不计。”

蔡锷达到海防的消息被袁世凯的密探侦知,袁密电唐继尧:“刻据外人确报,该逆已到海防。除与法所交涉外,仰即设法向越引渡,或请之入境,即行就地正法。”好狠的心,这回唐继尧不仅把袁世凯看透,也把他恨死了,他紧急致电请法国驻越南总督加意保护蔡锷;另外令守候在中越边境的堂弟唐继禹与政务厅长陈廷策等人星夜率兵进入越南保护蔡锷。经过一路严密戒备和周全保护,唐、陈等人挫败蒙自道周沆和阿迷知事张一鲲企图加害蔡锷的阴谋。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7-07-22 22:26:50 +0800 CST  
云南巡按使(相当于省长)任可澄是袁世凯派来制衡监视唐继尧的,他发觉云南境内反袁气氛浓烈,但又担心过分明显地向着袁会使自己陷入千夫所指的地步,便只好旁敲侧击电告中央云南方面的情况。不过唐继尧管不了那么多了,也等不了很久了,他于12月19日在巫家坝军营举行了有3000官兵参加的誓师讨袁大会。在誓师会上,唐继尧向部队激奋昂扬地训话:“现在袁世凯要称帝了,我们滇军参加辛亥革命,费尽心血,从千辛万苦中推翻了满清,换来民主共和。如今袁世凯又要帝制自为,取消共和,云南军民的公意是在所必争的。”

当夜,蔡锷回到昆明,同来的还有戴戡等人,而李烈钧已在两天前到达。蔡锷见到唐继尧的第一句话是:“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你们已经样样都准备好了。”

来不及叙旧情谊,唐继尧和蔡锷以及李烈钧、戴戡、熊克武(这哥们也来了)、方声涛、黄毓成、张子贞、庾恩旸、顾品珍、唐继禹等人秘密召开反袁会议。在会上,唐继尧又是一番慷慨陈词:袁世凯置四万万同胞于不顾,又怎么对得起在辛亥革命中死去的诸多英烈,天理何在,人格何存。如果没有一人对抗他的逆行,则中国真没有存在世界上的资格了,亡国亡种,万劫不复了。所幸还有四方豪杰翩然相助,来拥护残存的民国,在我们这里群策群力。现在时机稍纵即逝,接到梁任公的电报,说外交紧急,刻不容缓,不能不早日宣布独立。

蔡锷则在会上陈述了自己与梁启超在京津时组织的反袁活动,还说进步党已经与冯国璋、陆荣廷等进行了联系,分析了袁世凯与段祺瑞、冯国璋等人的矛盾,以及各国对袁世凯称帝的态度,袁世凯在全国兵力分布的情况和可能调动多少兵力到西南的概数,并对可能响应云南独立的省份作出了估计。之后,与会人员议定举义的的步骤:第一步,由唐继尧电劝袁世凯请其取消帝制;第二步,若无完满答复,由唐继尧领衔通电全国,出师讨袁。议定的军事组织编制如下:
第一军由蔡锷统率入川;
第二军由李烈钧统率经桂赴粤;
第三军由唐继尧兼领,先以一部经黔赴湘,余部坐镇昆明。

在会上,有人提议云南起义宣布独立后设临时元帅府,希望唐继尧出任元帅,以省议会 为临时政府,借此与袁氏的北京政府分庭抗礼。但唐继尧对此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他说:我们此举,在实力讨袁,不在以空名吓袁,对于各省以大义激发他们独立,不在以尊崇相号召。我一再声明,我们此举是为国民争人格,没有为自己争权利的意思。现如今突然就设立临时元帅名号,无论袁贼老猾不为所动摇。如果其他各省觉得我们此举是为争权夺利,恐怕即使想对我们表示同情,也会因心存疑忌而对举义之事灰心,任由我辈孤军奋战,而致大事败坏。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7-07-22 22:32:20 +0800 CST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正所谓功成不必在我,如此高风亮节、入情入理的话,唐继尧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在决定谁为云南都督时,唐继尧与蔡锷师兄弟二人一再推让,但蔡师兄力辞不就,这位极其爱惜羽毛的将军赤手空拳故地重游,只是为了助云南护国讨袁一臂之力。最后,还是由唐继尧为都督,领衔云南护国起义。

这时他们捍卫保护的就是中华民国,是一个讲究民主宪政的国家,是一个民主共和深入人心的国家,是一个具有与时俱进体制理念蓝图的国家。不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武圣关羽和岳飞,护国军同样敬重并在他们画像前祈祷盟誓,期望他们在天有灵,能护佑四万万同胞的幸福安康、护佑这样原本该欣欣向荣的国家。大家歃血为盟,以最古老的仪式对护国举义致以崇高神圣的敬意,喝完血酒,唐继尧带着众人大声宣誓:

拥护共和,我辈之责;兴师起义,誓灭国贼。
成败利钝,与同休戚;万苦千难,舍命不渝。
凡我同人,坚持定力;有逾此盟,神明必殛!

众人热火朝天谋划着倒袁护国,而唐继尧的父亲唐老爷子自始自终都认为儿子在玩火自焚,都已经可封为一等毅勇侯了,唐家已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境地,以后荣华富贵享不尽,光宗耀祖了啊,还奢求什么?再说了,你这小子拉着一伙逃亡海内外的“乱党”瞎折腾什么啊?人家袁项城的北洋军纵横几十年了,你们这几个滇军能够与他们较劲吗?以卵击石真的好么?

唐学曾问儿子:“你祖母已经八十岁了,打败了怎么办?”
唐继尧:“举家迁往缅甸避难。”
“那你们又怎么收场?”
“到处流浪,打流浪战(也就是后来所谓的游击战)。”
“全国都在拥护袁世凯做皇帝,这是大势所趋,你必须顺应时势,不要节外生枝,主意一旦拿错,或者轻举妄动,会使我们家遭灭门大祸,还会连累全省人民。”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7-07-22 23:15:37 +0800 CST  

楼主:再造文明

字数:1422

发表时间:2014-11-27 07:5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30 21:32:22 +0800 CST

评论数:421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