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帝陵志(修改版)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08-10 22:56:02 +0800 CST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08-10 22:57:19 +0800 CST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08-10 23:05:34 +0800 CST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08-10 23:05:50 +0800 CST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08-10 23:06:03 +0800 CST  
@南方孤驴 2018-08-11 08:59:16
欢迎开新贴,你2009年的旧贴也全拜读了,请继续。
--------------------------谢谢。这个整理版的更加简约,直观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08-11 23:25:47 +0800 CST  
三十三、唐高祖李渊献陵
传说,唐高祖李渊被儿子逼迫让位,做了几年的太上皇,郁郁寡欢,闷闷不乐,贞观九年病逝。四个月后,葬于献陵,献陵四周都是砂砾土,颗粒大,硬度高,献陵起土为冢,最早的封土高大,可当安葬完没多久,唐太宗就接到守陵人的报告说,秋冬季节风大,空气干燥,献陵的砂砾土被风卷走,一路朝东而去,堆积到东面,这些砂砾土第二天落地后,就好比活了一样,越来越大,最终形成一个巨大的黄土塬。李世民听了报告后,就让守陵人想办法,可是在秋冬季节,天干物燥,想要给陵种树也种不成,指望人工加土又太费人力物力,守陵人只好祈求上天,希望不要再刮大风,说来也怪,一天夜里,守陵人梦见了李渊对他说,让他转告李世民,这陵上的土,就是大唐的江山,陵有多大,江山就有多大,要是哪天被风吹光了,那么大唐的江山也就完了。守陵人吓的不轻,就连忙禀报给李世民,李世民大怒,说守陵人实在妖言惑众,便将他给杀了。谁知就在当天夜里,起了很大的西北风,将献陵上的土都给卷了起来,漫天的砂砾土滚滚向东。李世民一看着了慌,连忙召见大臣们想办法,魏征谏言说,那是先皇心中有怨气,臣有一计,可将陵东万亩良田划给先皇,让先皇钟爱的臣子们百年之后前去陪伴,方可消除先皇的怨气。李世民听后以计行事,设祭坛,身着孝衣向李渊的灵魂承诺。说来也怪,从那后,献陵就很少再刮大风,东侧的大塬上被划为献陵的陪葬墓。次年开春后,李世民命人在献陵封土上广植松柏,并下令,不论王子还是平民,谁都不可破坏献陵上的松柏,违者诛三族,从此后,献陵便葱葱郁郁,再也没发生过陵上之土被风吹跑的事情。
献陵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东北部的徐木乡永合村,为大唐建国后的第一座帝陵,也是陕西唐十八帝陵中四座封土陵其中之一,地跨三原富平两县,距离三原县城大约25公里,徐木塬为三原的三大塬之一,地势开阔,为渭河平原的第二阶台地,站与塬上,南可以眺望秦岭,北可以望见北山山脉,历来便是风水宝地,有卧虎藏龙之气。
献陵的修建仅仅用了四个月,李渊去世后,李世民效仿东汉光武帝原陵修建献陵,又按照南北朝惯例在陵前修建神道,并置石刻。献陵由陵园、下宫、陪葬墓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达20平方公里,陵园以封土为中心,封土呈覆斗形,底部边长约500米,高约20米,顶部平坦,周长约80米,勘探得知,献陵拥有两条平行墓道,位于封土南侧,地面部分长约60米,两条墓道的间距约10米,宽约5米。陵园四周修筑有围墙,总长约1800米,围墙四方正中开四门,门址外置有石虎一对,门阙一对,现西门外存石虎一对,北侧的埋于地下,南侧有残,风格粗犷。北门存西侧石虎,四腿均残,东侧的石虎仅剩底座,形制与西门相同,东门两只石虎均埋入地下,位于一个养牛场附近的田地之中。南侧为献陵的神道,从封土一直延伸到塬畔,封土之下为清毕沅手书的碑石一通,碑石已不稳,背后用砖石支撑固定,四周散布有石刻残件。石虎位于南门门阙外约130米处,现地面仅存东侧石虎,石虎体形巨大,体态丰腴,为四门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胸口刻有小字一行,已漫漶不清,无法辨认。西侧石虎已经运往西安市碑林博物馆,从南门到塬畔总长约420米,最南端建有华表两座,现仅存东侧华表,高约8米,为巨大的六棱柱,柱体刻满花纹,顶部为一个蹲状的狻猊,腿部均残,西侧华表已经破坏殆尽,仅留底座,距离华表北30米左右置有石犀一对,一只埋与地下,另一只存于碑林博物馆,石犀高大威猛,身披铠甲,保存基本完好,是初唐石刻中的代表作品。
在陵园的东北侧,发现一个建筑遗迹,推测为献陵的早期寝宫,在建筑遗址旁,现存有一个石佛龛,位于封土东北侧的农田之中,高约两米,上部为一个掏空的佛殿造型,浮雕有一佛二菩萨与二侍立菩萨,面部大部分已经风化不清,四周线刻有众弟子、飞天、罗汉等雕像,底部有力士图案,石佛龛的底部为基座,其中底座西侧刻有文字,记录了贞观十三年左监门中郎将延陵齐士员为李渊修建佛龛的经过,字体大部分已经很难辨认,这件石佛龛雕刻精美,形制复杂,是诸唐陵中唯一的一件,代表了初唐最高的佛教石刻艺术。
献陵的下宫位于陵园东南大约两公里处,仅勘探而知。陪葬墓群位于陵园的东南部,富平县吕村乡的荆山塬上,总面积达十平方公里,总共发现各类墓葬289座,其中93座按照形制规模断定为献陵陪葬墓,大多为圆丘形或者圆锥形,有土洞墓,也有砖石墓,规模较大的也有小型陵园,记载陪葬献陵的有虢王李元凤、徐王李元礼等人,考古挖掘曾对部分陪葬墓进行挖掘,能够确认身份的有李元凤、藏怀洛、李神通等人,并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
李渊为唐代的开国皇帝,北周安州总管李昺的第四子,生于公元566年的12月21日,射手座,字叔德,但是人家干的事可不是仅仅射手,李渊出自著名的陇西李氏,李广、李暠等人都是他的祖上,他爷爷李虎被封为唐国公,在西魏北周两朝,李家可谓是风光无限,到李渊七岁的时候,父亲李昺去世,李渊便世袭了唐国公,他的母亲是独孤信的女儿,所以李渊把隋文帝杨坚叫做姨夫,出身高贵又是皇亲国戚,李渊是典型的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官二代富二代军二代和红二代。
公元581年,李渊的姨夫杨坚建立了隋朝,十六岁的李渊被任命为千牛备身,也就是皇帝的贴身侍卫,在这个职位上李渊一干就是很多年,深得杨坚的信任,后来年龄大了点,便派到地方上去锻炼,先后当过岐州、陇州刺史,在地方上,李渊一心为民,深得百姓爱戴,同时也锻炼了自己,开阔了眼界。杨广即位后,李渊已经是个快四十岁的中年人了,先后又在荥阳等地去任郡守之类的官职,总体来说,他从十几岁到四十岁前后,几乎就没怎么升官,等过了四十岁,杨广这才将他调入长安,任他为殿内少监,后又任卫尉少卿,李渊努力了大半辈子,最终算是回到了京城,但是很快就被调出长安去了。
隋炀帝好四方征讨,大业九年,李渊已经四十八岁了,在古代这算是个老头了,隋炀帝征讨高句丽,李渊被派往塞北督运粮草,后来杨玄感叛变,李渊继续跟着隋炀帝平叛,疲于奔命,还遭到杨广的猜忌,两年后五十岁的李渊被调往河东担任宣慰大使,从此后,河东变成了他的发家之地,因当时天下很多人不满隋炀帝的统治,各种叛乱随时发生,河东之地更为严重,李渊趁着平叛的机会,不断的壮大自己的军马,两年后他被任命为太原留守,而这时隋朝已经岌岌可危,李渊隐约感觉到时机即将到来,暗中与儿子李世民等人扩充军马,笼络人才。
同年的四月,李密率领瓦岗寨起义军围困洛阳,并向各州县发布檄文,历数杨广的百十条罪状,从此掀起了隋末农民大爆发的运动。而此时的太原,李渊手下的鹰扬校尉刘武周发动兵变,勾结突厥,并自立为天子,隋炀帝得知后大怒,要治李渊的罪,李渊见时机已经成熟,在李世民、刘文静、裴寂、长孙顺德等人的拥护下,举起了反隋的大旗,很快便募了几万精兵,一路向着长安进发。
杨广被困在江都,王世充在中原与瓦岗寨激战正酣,长安空虚,李渊一路势如破竹,杀宋老生,围屈突通,当年十一月便攻入长安,拥立杨广的孙子杨侑为隋恭帝,改元义宁,发布檄文,斥责隋炀帝穷兵黩武、杀害忠良,很快便得到长安百姓的拥护,杨侑不过是李渊所立的傀儡而已,事事听从于李渊,封李渊为唐王、尚书令,几个儿子都封为国公,李建成为唐王世子,李世民为秦国公,李元吉为齐国公。
次年的农历三月,杨广在江都被叛军所杀,李渊得知后,便迅速的加快了登基的计划,两个月后,他逼迫杨侑禅位给自己,登基为帝,国号为唐,改元武德,定都长安,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其他诸子均封王,并大赦天下。
李渊从起兵到登基,先后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但此时的大唐,所控制的地方仅限于关中一带,李渊派李建成等人出征,征讨天下各路割据势力,同年十一月,李世民灭占据河西的薛氏父子,次年,李世民又收复山西,刘武周、宋金刚逃往突厥被杀,此时天下形成了李唐和割据中原的王世充的郑政权,以及河北窦建德的夏政权三足鼎立的局面。武德四年,李世民在虎牢关俘获窦建德,迫使王世充投降,窦建德的部将刘黑闼率领残部继续与李唐为敌人,两年后,李建成灭刘黑闼,此时,天下大部已经被大唐所控制。武德七年,割据江南的辅公祏被李孝恭所灭,至此,大唐终于完成了统一天下的伟业。
在征战四方的过程中,李世民功劳最大,引来了太子李建成的猜忌,李建成与李元吉结成一党,处处与李世民为敌,而太原起兵时,李渊曾许诺李世民为太子,李世民心中多有不满,兄弟几人斗来斗去,李渊优柔寡断,难以决策,最终引发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渊只好立李世民为太子,几个月后,让位给李世民,自己做起了太上皇,居住到太极宫,从此不问政事。
李渊为太上皇后,诸子相残的事情让他很痛心,太极宫地势较低,潮湿阴暗,李渊在里面一住就是三年,几乎从不见人,后有迁居到大安宫,除了逢年过节的庆典上,偶尔露面之外,从不外出大安宫一步,长安夏天酷热难耐,李世民去九成宫避暑,想带上父亲,李渊却摆摆手,不愿与他同行,搞的唐太宗很尴尬,其实李渊的心里一直怪罪李世民杀害亲兄弟一事,久而久之,郁闷的心情加上他的高龄,终于在贞观八年的冬天病倒,几个月后,撒手人寰,终年69岁,庙号高祖,谥号太武皇帝,高宗时改谥为神尧皇帝,玄宗时又加谥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与皇后窦氏合葬献陵。
李渊出身贵族,眼光敏锐,胸有大志,于乱世中匡扶社稷,开大唐三百年盛世,功比天齐,历来对其评价甚高。《新唐书》里称赞他:自古受命之君,非有德不王。自夏后氏以来,始传以世,而有贤有不肖,故其为世,数亦或短或长。论者乃谓周自后稷至于文、武,积功累仁,其来也远,故其为世尤长。唐在周、隋之际,世虽贵矣,然乌有所谓积功累仁之渐,而高祖之兴,亦何异因时而特起者欤?虽其有治有乱,或绝或微,然其有天下年几三百,可谓盛哉!岂非人厌隋乱而蒙德泽,继以太宗之治,制度纪纲之法,后世有以凭藉扶持,而能永其天命欤。
小资料:
名称:唐高祖李渊献陵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徐木乡永合村
周边交通:G65包茂高速、S107、S105省道
公交:西安市城北客运站乘坐三原班车,到站后换乘去徐木班车下车后向东步行一公里左右即到。
是否为开放景区:否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08-27 00:08:11 +0800 CST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08-27 00:08:48 +0800 CST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08-27 00:09:05 +0800 CST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08-27 00:09:20 +0800 CST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08-27 00:14:51 +0800 CST  
三十四、唐太宗李世民昭陵(上)
大唐仪凤二年,公元678年的一天,大理寺接到一份棘手的案子,昭陵陵区内有几棵柏树被砍,于是命人火速查办,很快事情便水落石出,砍伐柏树的是两位高官,左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和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事情经过是为一日范怀义率军在昭陵值宿,一名士兵犯法,范怀义就惩罚了他,这名军士觉得委屈,便状告范怀义曾和权善才砍伐过昭陵的两棵小柏树,就这么点小事情,最终的结果是差点送上了自己的项上人头,大理寺审查清楚后,觉得案情太过重大,于是就奏报给高宗,高宗听后雷霆大怒,当场失声痛哭,要求将二人斩杀,以儆效尤,但二人身居高位,是大唐的功臣,众臣无不为二人求情,高宗却丝毫不开恩。时任大理丞的狄仁杰据理力争,说此二人对社稷有功,罪不至死。高宗对狄仁杰说:这俩人砍了先皇陵上的柏树,我不杀则是不孝。狄仁杰据理力争,冒死进谏,说社稷事大,又将古代那些先贤的故事们拿出来一套一套的讲给高宗听,最终高宗软了下来,饶了两人的性命,将斩首改为削除官名,流放岭南,此事才算告一段落,可见当时的昭陵不仅仅是座帝陵,同事还是大唐的精神支柱。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的九嵕山上,是我国历史上占地面积最大的帝陵,也是陪葬墓最多的帝陵,气势恢宏,颇为壮观。嵕的意思是山梁,九嵕山便是九道山梁,其山势突兀,北邻泾河,南依渭河,登顶可遥望秦岭,关中平原丰野千里,位于山脚下。东西两侧是延绵不断的北山山脉,层峦叠嶂,绵延起伏,主峰高高隆起,海拔约1120米,四周九道山梁拱卫。据记载,李世民年轻时候经常在九嵕山打猎,观此山有龙腾之势,于是便对左右说:吾千秋之后,可选此地也。这也是唐代第一座被皇帝生前所选的风水宝地,开唐代以山为陵制度,是唐十八陵中最宏伟的一座,被誉为天下名陵。
昭陵主要由陵区、陪葬墓区两大部分组成,由阎立本阎立德兄弟按照大唐长安城形制设计,陵墙周长约60公里,沿着山势修筑,四面开四门,以四神命名,玄宫是安葬棺椁的墓室,位于主峰之下,据记载,玄宫深入山体75丈,在山体中开凿出巨大的空间用来安放棺椁和随葬品,又有传说,九嵕山山体为空,太宗与文德皇后的棺椁被巨大的铁链悬于山体之中。五代的温韬曾盗掘昭陵,说昭陵深五十丈,有五道石门,金银珠宝数不胜数。总之,玄宫的内部情况只是部分记载和猜测。在玄宫的顶上,也就是陵山山顶之上,修筑有游殿,供死者灵魂游玩,旁边建有房舍,供负责侍奉死者灵魂的人员居住。沿着陵山南侧的险峻小道,可以抵达一个大石窑,位于南侧的悬崖之上,登到此处,异常艰难,险象环生,大石窑保存完好,墙壁隐约有壁画痕迹,内部空间较大,有一个平台和简单的台阶,推测,大石窑极有可能是游殿的部分建筑。在昭陵陵山的东侧,又有石砌成的窑洞几孔,历来一直被认为是贴身宫女死后所葬,但其宫女身份地下,不可能陪葬与昭陵陵山山体之上,此石窑可能是当时陵山之上建筑的部分遗迹,或者是堆放部分随葬品,类似于汉陵的陪葬坑功能。
昭陵因地势所限,南侧为悬崖深沟,北侧则是平缓地势,因此主要的建筑大部分都在北侧朱雀门内的陵山脚下,被称为北司马门,考古机构曾对北司马门进行了全面考古挖掘,地面遗迹大部分为明清两代的祭祀遗迹,为三阶台地,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最南端临近山体为最高处,正中间为一个大型建筑遗迹,两侧为十四国蕃酋像石刻和昭陵六骏石刻的陈列长廊,第二阶和第一阶台地都为东西对列的建筑遗迹,从南到北逐渐缩窄。现如今,到达昭陵陵山后,是一个巨大的停车场,购票进入后,首先是李世民的巨大石雕像和毕沅手书的碑石,左右两侧则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刻碑,碑文简单的描述来了二十四功臣的生平,功臣像的南端便开始登上三层建筑遗迹,有出土整理的大量明清时代的祭祀碑刻陈列在此,继续向南登高,便可看到昭陵六骏的复制品以及蕃酋像的残件,最上面有十分陡峭的羊肠小道可以一直登到山顶,山顶较为平缓,可遥望秦岭,俯视关中,在东侧一道险峻山梁之上,有唐太宗最宠爱的徐惠妃雕像,南面地势较低的山谷中有道山梁是魏征墓,更远处两座山顶的两座陪葬墓分别是阿史那社尔和李思摩,东南侧的山梁之上是长乐公主与城阳公主墓,再往北的山梁上是韦贵妃墓,遥望东侧,沿着山体一直到山下平原地带,遍布几百座大大小小的陪葬墓来拱卫着昭陵。
因昭陵修筑难度大,文德皇后去世后,开始修建,到李世民去世安葬,前后总共历时十年,在山南原本铺设有栈道,至今仍留有很多栈道孔,可见当时工程量巨大。昭陵的寝宫遗址位于陵山西南的皇城村,挖掘证实遗址为大量的宫殿建筑群。唐德宗时期原寝宫起火被烧毁,于是唐德宗任崔损修建宫殿房屋380间,至今地面残存大量建筑材料残件,因德宗时期,唐陵的下宫形制已经形成,此处便为昭陵的下宫遗址所在地。
昭陵石刻位于北司马门内,主要有唐代时期的蕃酋像和昭陵六骏,以及后世的各种祭祀碑刻,蕃酋像记载有十四件,现清理出来十三个底座和九个躯体,都已经残缺不全,石像大小比例与真人相同,为效仿真人比例而制,部分底座上刻有姓名和爵位,其中有“突厥突利可汗”、“新罗乐浪郡王”、“吐谷浑河延郡王”、“林邑王”等。其残缺的身躯上有少数民族特征的衣着等纹饰,昭陵的蕃酋像为后唐陵制度的完善起到了开头作用,至此后,大部分唐陵的北门都有蕃酋像的石刻,或多或少,从另一面展现出大唐的盛世荣耀。
昭陵六骏是驰名世界的唐代石刻,长孙皇后去世入葬后,李世明命阎立本阎立德将自己过去征战四方的六匹骏马绘制成图,雕刻到石屏之上,陈列到北司马门内,被称之为昭陵六骏,名字分别是:什伐赤、飒露紫、青骓、特勒骠、拳毛騧和白蹄乌。1914年,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被文物贩子卢芹斋以12.5万美金贩卖到美国,现藏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时隔四年后,卢芹斋再次将剩余的四骏打碎装箱,欲贩卖到国外,遭遇到当地百姓拦截,后民国政府介入,才将其拦截下来,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昭陵的六骏为复制品,六骏中,唯独飒露紫有人物为马拔箭,此人名叫丘行恭,为唐初名将,官累左武侯大将军。昭陵六骏造型优美,线条自然,为我国古代石雕艺术中的代表作,只可惜都被砸碎,流落美国的两尊经多方商谈,始终无法运回国内,成为华夏民族的遗憾。
昭陵历代祭祀碑刻,最早保存的为北宋开宝六年的大宋新修唐太宗庙碑,以及历代纪念祭祀碑石,部分陪葬墓亦有其宗族后人立碑等,其中陵山北司马门内存有一部分,陪葬墓的大部分都已经移至昭陵博物馆保存。
另据记载,在昭陵下宫遗址还有两尊小石狮和训狮人,但无缘相见。除此之外,昭陵庞大的陪葬墓群也有数不清的石刻,主要有墓碑,其中有长乐公主墓碑、徐茂功墓碑等,另部分陪葬墓前有石狮、石羊、石虎等石雕,大部分也都移到昭陵博物馆,田野之中仍存有少部分随葬墓石刻。出土的墓志和棺椁也是陪葬墓石刻中精品,大部分陈列于昭陵博物馆,因而被誉为中国的第三大碑林,仅次于西安碑林与山东曲阜孔庙碑林。
昭陵的陪葬墓群是截至目前中国历史上最多的,现已经确定有190座之多,陪葬时间自从贞观十一年,太宗下令允许陪葬,一直持续到开元二十九年,时间长达一百多年,陪葬区域主要在山上和山下两部分,大部集中在东侧,今烟霞镇的周围,其中山上距离太宗最近的大多为宗室后宫,山下则为功臣名将等,其中山上主要有长乐公主、城阳公主、韦贵妃、燕妃、新城公主、韦妃等。占地面积从山上一直延伸到山下,山下的陪葬墓从东到西约15公里,从南到北约10公里,主要是功臣名将,其中有温彦博、程咬金、尉迟恭、李靖、李福、秦琼等初唐名将名相。按照形制则分为山墓、起土为山墓、覆斗形墓、圆丘形墓、圆锥形墓等,其中长乐公主、韦贵妃、魏征等均为山墓,李靖、徐茂功为起土为山墓,用来纪念其不朽的功绩,众多陪葬墓中,唯魏征墓在南侧山谷之中,距离其他随葬墓较远,据说,魏征墓地,抬头可望见昭陵陵山,是为君臣对话之意。如今对部分陪葬墓进行挖掘,出土了大量文物,大多都陈列于博物馆之中,另长乐公主墓与韦贵妃墓对外开放,这两座墓都为山墓,墓道之上绘有壁画,可对唐代的艺术进行近距离的了解。另外从山上下山,半路途中左侧的山梁之上有一挖掘过但没回填的陪葬墓可以参观,但墓室较深,无法进入,只能从开挖部分去看,封土内的天井两侧只有尺许宽,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入深几丈的墓室之中,胆小者切勿冒险,参观者须千万小心。
参观昭陵,首先进入烟霞镇后,可以参观博物馆,从博物馆侧的公路上山,第一座右侧的陪葬墓为周护,沿着公路,两侧田地之中布满各种墓葬,右边的有李靖,左边有李福,山脚下有温彦博,上山后路旁会不断的出现墓葬,有燕妃墓等,等邻近山顶与昭陵隔沟相望,路边右手边为韦贵妃,左手边下坡为长乐公主,两座墓均可进入墓室参观,再往坡下走,最后一个是城阳公主,地面存有一个巨大封土,南侧还有被建窑洞痕迹。到达北司马门后购票进入,可参观新修的二十四功臣相与李世民雕像,继续向南可以参观历代碑石和复制昭陵六骏,然后可以沿羊肠小道上到山顶,山顶视野开阔,气势不凡,但从山顶悬崖无法下到南侧的大石窑,切不可冒险行之。只有从原路返回到半山腰,折向东侧有小路一直走,途中荆棘密布,异常难行,一直走到南侧后徒手从石头缝中爬山去,才可以到达,如遇下雨天或者雨后路滑,切不可冒然行事,参观完后无捷径返回,必须按照原路走,一直到北司马门。
总之参观昭陵,花费时间较长,路途较为坎坷,一定要提前安排,合理计划,关注天气,方可能够深刻体会到昭陵所带来的魅力,参观各种陪葬墓,请备好证件,切记不可破坏文物,听从文物勘察巡逻人员的指挥,路途较远的陪葬墓要提前安排,准备好车辆和食物,以防万一。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09-09 13:21:46 +0800 CST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09-09 13:22:38 +0800 CST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09-09 13:28:16 +0800 CST  
三十四、唐太宗李世民昭陵(下)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
公元599年,即隋开皇十九年的元月二十八日出生于陕西武功,水瓶座,时父亲李渊在隋朝为官,全家人都居住在武功的家里,李世民是李渊与窦皇后的第二个儿子,李渊身为贵戚,公务繁忙,李世民的出生也就仅仅高兴了一阵子而已,一直到四年后,一个游方老道路过李家,见到正在大门外玩耍的李世民,大吃一惊,非要见李渊,门卫只好禀报,恰巧他当天心情也好,就见了游方老道,老道对他说:你这个娃,不得了啊,有龙凤之姿,等长大到二十岁的时候,必定能够济世安民。李渊听后非常高兴,赏赐了老道一笔钱,就为这个儿子取名世民。
李氏家族出自陇西,祖上功德显赫,注重教育,李世民很早就接受了儒家思想的熏陶,精通诗词,武功也很了得,因李氏家族有鲜卑血统,骑马射箭的功课不能缺失,十几岁的时候李世民便练就一身高强武功,尤其是箭术,堪比祖上飞将军李广,他做事决断,目光远大,李渊很喜欢这个儿子,早早就将其带到身边。公元613年,十五岁的李世民结了婚,娶的媳妇是隋治礼郎高士廉的外甥女长孙氏,长孙氏父母早亡,由高士廉从小抚养,高士廉出自渤海高氏,是北齐皇族后裔,长孙氏的骨子里也同样流淌着高贵的血液,小夫妻二人甚是恩爱,相敬如宾,以至于后来长孙氏先李世民去世,时为大唐皇帝的他忍不住痛哭失声,可见这门婚事也是成就李世民伟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婚成家后的李世民在隋朝做官,十六岁的时候,隋炀帝被突厥人围困在雁门关,他曾参加过营救隋炀帝的战争,后来又多次在边关作战,屡立战功。几年的军旅生涯锻炼了他,让他增长见识,精通兵法。公元616年,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李世民随父亲去太原任职,一年后,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隋炀帝为权臣宇文化及软禁在江都,李世民见时机来临,便多次劝说父亲起兵,可李渊却一直苦于找不到机会扩充实力,恰在这时,鹰扬校尉刘武周却反了,李世民一看时机来临,于是便建议父亲借平叛为名,四处募兵,很快就扩大了自己的实力,李世民见隋朝大势已去,天下有待定夺,进一步劝说李渊西取关中,李渊却犹豫不决,李世民与裴寂、刘文静、长孙顺德等人一起轮番劝解李渊不能失去机会,最终李渊终于同意,召回李建成和李元吉,这哥俩就在这时候却做了一件很不人道的事情,被一同召回的还有个弟弟李智云,李建成和李元吉匆忙离去,就没告知这个可怜的娃娃,以至李智云被杀,年仅十七岁。李渊领三路大军,李建成率左路,李世民率右路,李元吉率中路留守,带着在太原的亲信裴寂、刘弘基、长孙顺德、刘政会、刘文静等人浩浩荡荡的向关中挺进,时驻扎中原的王世充被瓦岗军牵制,江南被宇文化及控制,长安空虚,一路上又破宋老生、围屈突通,从六月起兵,十一月便攻下长安,进入长安后,李渊遥尊杨广为太上皇,立驻守长安的杨广之孙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杨侑年幼,但自知为傀儡,便封李渊为唐王、尚书令,李建成为唐王世子,其余诸子皆为国公,其中李世民为秦国公,任京兆尹,这一年,李世民年仅十八岁,比起来那些十八岁还在打吃鸡的,玩CS的,面无表情或者娘炮的,真的是一点可比性都没有了。
公元618年,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所杀,李渊得知后,废杨侑,自立为帝,国号唐,都长安,改元武德,立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其余诸子均封王。唐朝建立初,领土不过关中及周边巴掌大的地方,天下分裂,根基不稳,李世民便随军四处征战,首先击败陇西的薛举父子,安定唐朝西部,紧接着又北上击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山西、河北一代,然后又在虎牢关大战中,击败王世充和窦建德,从此华北之地被平定,后又灭窦建德部将刘黑闼和盘踞山东的徐圆朗,从武德元年至武德四年,李世民征战四方,并趁机笼络了一大批文人武将,声望和功劳都在太子之上,李渊见此便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位列太子之下,诸王之上,并允许李世民置天策府,自行设官署,李世民便趁机开弘文馆,招揽了一大帮天下豪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股政治势力。
太原起兵时,李渊曾许诺如成功则立李世民为太子,可如今却立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战功赫赫,功名日盛,李建成感觉到了自己的太子位置不稳,于是便开始排挤李世民,李渊又优柔寡断,处置不当,最终太子之争影响到了政令,朝中大臣都分成了三派,其中宰相裴寂、谋士王珪、魏征以及薛万彻等人支持李建成,而支持李世民的大多为他多年招募的谋士与将领,其中有杜如晦、房玄龄、段志玄、侯君集、高士廉、尉迟恭、陈叔达、长孙无忌等。其余的其他朝臣和将领则保持中立,有李靖、徐茂功、宇文士及等人,李渊作为皇帝摇摆不定,眼看着儿子们即将兵戎相见却不知所措。公元626年7月的一天,最终爆发了玄武门之变,几个月前,李建成与李元吉密谋陷害李世民,却不曾想在太子府已经有了眼线,很快李世民便得知李建成要下手,索性就先下手为强,他先是向李渊诉冤,要与两位兄弟一起当朝对质,李渊答应,于是李世民便事先率领将士埋伏在玄武门,李建成与李元吉也一并骑马朝玄武门而去,快临近时,发现不妙,想返回东宫与齐王府,这时李世民站了出来叫李元吉,李元吉心虚,在马上弯弓搭箭射李世民,却因紧张,射了三次都因弓未拉满,李世民见状也弯弓搭箭,他本来就是神射手,只一箭就命中了李建成的心窝,李建成中箭倒地,气绝身亡,这时,尉迟恭带人赶来支援,一箭射中李元吉的坐骑,李元吉跌下马来,就在这时,李世民的马受到惊吓,驮着他钻进旁边的小树林,李世民被树枝挂住,跌下马来,摔的不轻,一时竟然站不起来,李元吉见状,心中暗喜,赶来用弓勒住李世民的脖子,就在千钧一发的时候,尉迟恭赶来呵住李元吉,李元吉拔腿便跑,尉迟恭一箭射中他的后心,李世民命人割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捉拿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部下。此时李渊却还在朝堂等着三个儿子来对质,结果看到的确实两个儿子的人头,忍不住的大哭,但事已至此,李渊也无计可施。李世民却一刻也没停,他命尉迟恭等人血洗了东宫和齐王府,李建成的五个儿子全部被李世民残忍的所杀,年龄最小的不过襁褓之中,后又从宗籍中将其除名。李元吉的五个儿子也一并被杀,或斩首或摔死,手段残忍,同样被从宗籍中除名,李元吉的后妃杨氏为隋皇族后裔,因长的漂亮才被免去一死,李世民将其纳入后宫,后为李世民生下一个皇子李明,封为曹王,后又封为巢王,高宗时期因与李贤交好而被陷害,被将为零陵郡王,带着母亲在封地黔州生活,后被当地都督谢佑逼迫自尽,谢佑又被李明儿子派杀手暗杀,高宗李治思念弟弟,一怒之下,曾将黔州所有官员全部罢免。李世民虽然文治武功,但却诛杀亲侄十余人,手段残忍,霸占弟媳,有违人伦,因此在史书上留下不光彩的一笔。
传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夜夜噩梦,梦见哥哥弟弟的鬼魂找自己索命,吓的经常睡不着,为此便让尉迟恭和秦叔宝站到门口为自己守门,后来俩人老了站不动了,就将二人画成画像贴到门上,这便是我国民俗门神的来历。
玄武门之变因李世民胜利而告终,三天后,李渊便宣布立李世民为太子,一个月后,心灰意冷的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为帝,尊李渊为太上皇,父子二人也因此而心生隔阂,除了在重大节日之上外,时下里均不见面,可见李渊心中是非常怨恨李世民的。李世民登基的第二年改元贞观,从此拉开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可以说是大唐的改革开放,从民生到军事,从政治到经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以后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定基础。李世民鉴于隋朝灭亡的原因,深知民为本的道理,唐朝初年,全国只有二百万户人口,到处都是人烟稀少,土地荒芜,首先的便是增加人口鼓励生产,李世民下令取消部分税负,分配给农民更多的土地,鼓励增加人口,对全国百姓展开一个包容的姿态。
政治结构上,李世民从隋朝的基础上创立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官员们可以相互协助和监督,并实现了君臣分权,有效的遏制了贪污腐败问题,他唯才适用,不计前嫌,最著名的重臣魏征,当过道士,参加过瓦岗寨起义,又是李建成的心腹,还多次密谋杀李世民,但李世民却心胸开阔,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名将尉迟恭铁匠出身,原为刘武周部将,曾杀过不少李世民的手下,但李世民也是一笑了之,仍对其委以重任,在他的这种感怀下,这些重臣忠心耿耿,尽力辅佐。
贞观时期从谏如流,李世民又能够虚心听取,其中最著名的谏臣当属魏征,一生谏言多达200多条,几十万字,洋洋洒洒无不为江山社稷,传说有一次,李世民在后宫玩自己所养的一只珍贵小鸟,恰巧魏征有事求见,李世民害怕魏征说自己玩物,顺手将鸟藏于衣袖之中,但已经被魏征窥得,魏征故意在他面前说个没完没了,等他走了,那只可怜的小鸟已经被捂死了,李世民也仅仅是生了一会气,并没惩罚魏征,而魏征为了进谏,也多次被李世民恨得咬牙切齿,但魏征却忠心耿耿,从不畏惧,这也是李世民非常敬佩魏征的地方,魏征死后,唯独葬于李世民的对面,意为二人即使到了地下,也要君臣对话。
平定四方中,李世民命李靖、薛仁贵、屈突通等人为将,征讨四方,使唐朝疆域不断扩大,他臣服突厥,并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和好吐蕃,平定吐谷浑,降服回鹘,并亲征高丽,四海小国无不遣使来唐称臣,对于人才,不管是何民族肤色,李世民都一视同仁,阿史那社尔、李思摩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在唐朝为官的外国人,而李世民也被尊称为天可汗。
贞观时期,法令政明,司法公平公正,贞观三年,全国被判处死刑的只有29人,创封建社会历史之最,贞观六年,全国被判处死刑的有二百九十人,到了年底,太宗下令,让他们回家和亲人们团聚,准备后事,来年后在来受刑,次年,被放走的死刑犯一个不少的全部归京引颈受戮,可见当时政治修明,百姓生活安定,心中毫无不满和怨气,此类事件,也是我国历史上仅有的一次。
太宗好修儒学,多次名人编著典籍,自己又很钟爱书法和诗歌,文化修养很高,他曾多次将自己的书法作品拿来与朝臣对比,并虚心请教,在诗作上,太宗留有诗歌一百多首,其中著名的有《饮马长城窟行》、《赠房玄龄》等作品,作品大多为抒发豪情,却有大度明朗,在诗坛上,同样也享有较高的声誉。
李世民一世明君,但是却在继承人问题上处置不当,长子李承乾为长孙皇后所生,幼年聪明可爱,被立为太子,李承乾脚有毛病,走路有点瘸,太宗并未嫌弃,对其疼爱有加,太宗命于志宁、孔颖达等十余人监督李承乾学习政令,李承乾被人管着,心生不爽,和这些老臣玩起了躲猫猫,这些老臣将其的一言一行都举报给太宗,太宗听后很不高兴,责备了李承乾,后来李承乾宠爱一名男宠,李世民得知后大怒,将男宠给杀了,李承乾便在宫中为男宠立牌位祭奠,惹的太宗非常不快,但是也没动要废掉他的心思。太宗的另一个儿子李泰,文武双全,组织编写了《括地志》,太宗非常高兴,这便惹来李承乾的不满,因为李泰要夺取太子之位,密谋与侯君集等人杀害李泰,结果事情败露,太宗非常伤心,这问题推给群臣去处置,最终侯君集等人被杀,李承乾被废为庶人,将其迁往黔州,贞观十八年,李承乾死于黔州,太宗异常痛心,并为此罢朝,以国公之礼葬之。
太宗四子李泰,为李承乾同母弟,李泰聪明绝伦,文韬武略,一岁时候便被封为卫王,九岁又徙为越王,封地达16个州,而另一个皇子李恪的封地却不过8个州,李泰成人后博学多才,尤善书法和绘画,是当时非常著名的书画家,贞观十二年,十九岁的李泰主编大型地理丛书《括地志》,三年后编撰成功,呈给父亲,太宗非常高兴,对其大为赞扬,这便引来太子李承乾的妒忌,后李承乾被废,李泰便借机向父亲暗示立自己为太子,结果遭到重臣褚遂良的揭穿,太宗冷静思考,鉴于自己为夺取太子之位的血腥事件,为了保住儿子们的性命,便很快打消念头,忍痛将李泰改封为顺阳王,贞观二十一年又徙为濮王,从此后李泰便一直活到唐高宗永徽三年在封地去世。
吴王李恪也是太宗的另一个爱子,但其母亲为杨广之女,虽然疼爱,但却并未将其立为太子的想法,最终太子之位落在了九子李治的身上,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
太宗后妃有记载总共十五人,其中皇后为长孙氏,生三子四女,徐贤妃、韦贵妃、燕妃等人多见记载。太宗共生子十四人,其中废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吴王李恪、越王李贞、赵王李福、曹王李明多见于史册。生女二十一人,其中长乐公主、清河公主、城阳公主、高阳公主、新城公主等多见史册,诸女中,陪葬昭陵的多达14人。
贞观二十二年,五十岁的李世民亲自写了十二篇《帝范》,交给太子李治,在里面承认自己为政不足的地方,告诫李治要做一名明君。第二年正月,太宗因服用从天竺进贡的丹药而中毒,太医们尽力医治却收效甚微,于是太宗便前往终南山的翠微宫中养病,留李治监国,几个月后,太宗驾崩在翠微宫,年仅51岁,谥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唐高宗上元元年,加谥文武圣皇帝,唐玄宗天宝八年,又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唐玄宗天宝十三年,再次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唐太宗在我国历史上知名度极高,自唐以后,历来被人称颂,他所执政的时代对我国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德配天地,功盖宇宙,是后世为君的典范。台湾著名历史学家柏杨称赞他:李世民大帝是中国最杰出的英明君主之一,他用他高度的智慧,殷勤而小心地治理他的帝国,不久就为中国开创了一百三十年之久的第二个黄金时代。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李世民大帝是中国帝王中最初一个被中国人真心称颂崇拜的人物,固由于他的勋业,也由于他本身的美德。他治理国家的一言一行,成为以后所有帝王的规范。
小资料:
名称:唐太宗李世民昭陵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
周边交通:G70福银高速、S107县道
公交:西安城西客运站乘坐去烟霞赵镇的班车,到达昭陵博物馆下车即到。
是否为开放景区:是
票价:1.博物馆30/20元
2.陵山40/25元
3.韦贵妃墓 20元
4.长乐公主墓 20元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10-01 18:08:50 +0800 CST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10-01 18:10:17 +0800 CST  

三十五、唐高宗李治乾陵
传说唐高宗李治去世后,皇后武则天派二人为其选择陵寝,此二人为善于观星的星象大师袁天罡和精通阴阳历法堪舆的李淳风,话说这袁李二人原本为师兄弟,道法高深,接到命令后,袁天罡沿着黄河入陕,多日奔波仍未遇见理想之地,便夜观天象,窥得西部有紫薇之气冲天,与北斗相映,次日赶往后大吃一惊,急忙布阵下罗盘,找到龙穴之地,可就在这时,去发现身无标记之物,伸手摸遍全身,唯有一枚开元通宝,于是就以此币为记,埋入地下,回京复命去了。
再说那李淳风,从东都洛阳出发,西入潼关,沿着渭河一路向西,一日正当午时,艳阳高照,李淳风举目四望,见一山峦,横亘于秦川大地,恰似一妇人横卧于此,北为头部,五官清晰轮廓明显,往南一对小山头,恰似隆起双乳,最南侧两道山坡如双股,股间有清泉潺潺而出,李淳风见此情景,急忙上山,布八卦阵,探的龙穴,却苦于身无标记之物,情急之下,拔出头上发簪,插入龙穴入口处,便回京复命。
二人在回京路上相遇,都言称寻得宝地,却丝毫不向对方透漏半分,在朝堂之上,二人将情形禀报于武则天,女皇忙派人查验,发现李淳风的发簪刚好插如袁天罡的铜钱穿中,女皇大喜,于是也断了将高宗葬于洛阳之意,火速派人营建陵墓,因此陵位于洛阳长安之西,为乾位,后得名乾陵,而在乾陵所在周围的百姓,一直将女皇称之为姑姑,乾陵又被叫做姑姑陵。
传说终究是传说,其实事实并非如此,袁天罡贞观八年,即公元634年就去世了,李淳风活的时间长一些,活到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去世,此二人均死于高宗之前,怎么还能够替高宗寻墓地呢?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他们都成仙了,从仙班请假回来为旧主帮忙建房。
公元684年,高宗李治下葬,相隔22年后,武则天病逝,与高宗合葬在乾陵,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里,乾陵多次侥幸躲开盗墓贼的盗掘,是迄今为止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未被盗掘帝陵之一。唐朝末年,黄巢攻入长安后,亲率四十万大军盗掘乾陵,在陵山西侧上挖了整整四十天,挖出来一个长40米的大豁口,却仍旧没找到墓道口,挖出的土堆积成一个小山丘,被称为黄巢山,而西侧也被称为黄巢谷。五代时期,时任崇州节度使的温韬率军盗掘关中诸陵,唐十八陵中明确记载的唯独乾陵幸免于难,每当温韬要盗掘时,乾陵就风雨大作,只要一停止盗掘,就天气晴朗,后军中又有士兵离奇死亡,于是便传开是武则天鬼魂作怪之说,温韬为了安定军心,只好就此罢休。民国时期,西北军将领孙连仲率军驻扎于此,以练兵为借口,动用炸药仍没找到墓道口。经过此三次的大规模的盗掘,乾陵仍旧完好无损,于是便流传开有武则天的阴魂护佑,后来就再没发生过大规模的盗掘事件。
解放后的1958年,为了修建从乾陵东侧经过的312国道,当地农民上山炸石,无意中发现炸出的石块上有雕凿痕迹,于是连忙报告政府,后来经过专家勘察,终于弄清楚了乾陵的墓道口位置。在陵山东侧有村名叫太平岭,312国道从太平岭到乾县是个很平缓的下坡路,但是就是这段路,多年来事故频发,伤亡多人,民间又传说这是因为用了乾陵墓石铺路的结果,为此,在乾陵周边,至今仍旧流行祭奠姑姑武则天,来祈求平安的风俗。
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城北的梁山上,为关中北山山脉中的一个山岭,公元684年初建,至公元705年武则天入葬,前后历时22年,是关中唐十八陵中营建时间最长,文物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因武则天葬于此地,因而乾陵也是唐代诸帝陵中名声最大的一座,主要由陵园、陪葬墓等组成。
乾陵为唐代丧葬制度的首创者,从南往北,首先是距离陵三公里左右的鹊台一对,沿着鹊台北上,三公里左右到达乳台,从乳台继续往北到朱雀门阙台,中间为神道,左右两侧位列石刻,分别是华表一对、翼马一对、鸵鸟一对、仗马五对、石人十对,石人北侧便是阙台,阙台前有石狮一对,阙台后左右两侧有蕃酋像总共61尊,穿过朱雀门便是陵山,墓道口位于朱雀门正北偏东侧位置。朱雀门为陵山南门,陵山有围墙环绕,围墙大致为四方形,依山势而建,东门为青龙门,置石狮一对,西为白虎门,置石狮一对,北为玄武门,置石狮一对、石虎一对、仗马四对。至乾陵开始,唐代帝陵基本都沿用此规制,在后世葬制中变化很小。
乾陵山峦起伏,地势险要,东称豹谷,西称漠谷,又名黄巢谷,山峰从北往南总共有三个山峰,北峰最高,为玄宫所在,南为东西对称有两山峰,酷似人乳,为乳台遗址。自从1958年开始至今,乾陵就进行过无数次的考古活动,出土了数不胜数的文物。
围绕北峰的是一周陵墙,总长大约5.8公里,陵墙四角建有角楼,至今仍存部分夯基遗址,陵墙将陵山围绕,四方开四门,门址考古发现有建筑遗迹的基座,现四门中,南侧朱雀门外置石狮一对,造型威猛,门内为61尊蕃酋石刻像。东青龙门位于陵山东侧环陵路旁,现存门阙遗址一对,石狮一对,石狮与朱雀门石狮相仿,西白虎门位于环陵路西段西皇门村的一个废弃的打谷场上,仅存一门阙与一石狮,石狮高大雄浑,略有小残。从西门沿着山梁有一道在山体上凿出的小道可以直达陵山,据村民说,此小道为西皇门村的一位进士出资所建,此人为晚清进士,因参与戊戌变法而被杀。北玄武门位于环陵路北,乾陵陵山的正北侧的寨子窑村南的土坡之上,考古发现总共有六对石刻,现地面仅存石虎一尊,以及仗马的部分残件,石狮也仅剩肢体残件,破坏非常严重。
乾陵的石刻主要集中在南朱雀门内外,从乳台至朱雀门,首先是华表一对,八棱柱身,高约八米,柱身有草叶纹线刻,华表北为翼马一对,通高约3.5米,马身肥硕,姿态昂扬,翼马北为鸵鸟一对,为高浮雕,造型逼真,据记载,鸵鸟原产于非洲和西亚,唐高宗永徽年间,吐火罗的使者向大唐进献鸵鸟,因其体形高大,一时被称为神鸟,高宗将其献于昭陵,也因此,从乾陵开始,鸵鸟便成为唐帝陵石刻形制中从南往北的第三对石雕。鸵鸟北为仗马五对,现存中缺失一匹,其中两匹完整,其余七匹均有残,每只仗马旁还置有牵马人,现存八尊,头部全部缺失。仗马北为石人十对,东西对称,造型相铜,身着官衣,双手拄剑,传说石人的原型为秦的大将阮翁仲,因其长相威猛,忠心不二,始皇帝死后置其像守陵。至乾陵始,朱雀门的石刻便成为定制,此后略有变化,但数目位置几乎没变。
朱雀门后左右为61蕃酋像,其中西侧32尊,东侧29尊,高低不一,与真人比例几乎相同,全部无头,蕃酋像身着少数民族装束,在其背后都刻有文字,能辨认的有:“木俱罕国王斯陀勒”、“盛于阗王尉迟璥”、“吐火罗王子持羯达犍”等,这些石刻说明,在乾陵朱雀门内曾仿照昭陵,置蕃酋像来彰显唐朝国力,至此后,大部分唐帝陵都建有蕃酋殿和蕃酋像。乾陵蕃酋像全部无头,关于原因,传说众多,其中有八国联军觉得又辱祖先,下令砸掉,也有说当地农民听信传说,认为这些蕃酋晚上出来祸害人,将其头部砸掉,还有说安史之乱后,这些蕃酋的后人归国,不愿留下祖上相貌将其砸掉,但是经过专家们分析,乾陵无头蕃酋像可能是毁于明代的陕西华县大地震,具体原因一直迷雾重重,至今尚无定论,而按照推测,蕃酋像应该为64尊,左右各四行八人排列,按照此推测,蕃酋像有三尊下落不明。
乾陵最雄伟的石刻当属朱雀门外东西两侧的两尊高大石碑,其中西侧为述圣记碑,高约6.85米,边长约1.85米,由七节堆叠而成,顶部为庑殿,七层代表天地五行,碑身刻有文字,记载为武则天所撰写,主要记述了高宗的生平以及功绩,字迹刻好后填充有金粉,每当阳光照射时,金光四射,因此被称为金字碑,并建有碑亭,今碑亭已毁没,金粉也早已不见,所存文字大部分都漫漶不清,仅有少量可以勉强辨认。
无字碑位于朱雀门外东侧,碑体高大,通高8米,宽2.1米,厚1.5米,碑身为一块天然巨石雕刻而成,高6.65米,碑身两侧雕刻有飞龙,碑头圆形,四角有四龙下垂,总重达90多吨,碑身还有花草动物等线刻。无字碑缘何无字,至今仍是一个谜,武则天既为高宗立碑述圣,为何自己的碑却空无一字,但碑却比高宗的高大?各种民间的官家的说法铺天盖地,有说武则天自知自己功过天地,无法用文字表达。也有说武则天深感罪孽深重,不敢用文字述说,还有说武则天没来得及想好写什么。一直到金元后,无字碑上才出现了字,这些文字大多是一些文人墨客、皇族贵胄所提,其中保存完好的仅有公元1135年的《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此文用女真文书写,旁边有汉文译文。除此外,其他的刻文模糊不清,甚至有的都叠压在一起,早已难以辨认。

乾陵陪葬墓主要分布在陵山的东南侧,史书记载陪葬的有十六人,其中有懿德太子李重润、章怀太子李贤、永泰公主、泽王李上金、许王李素节、杨再思、薛元超、豆卢钦望等,其中懿德太子、永泰公主、李贤、李素节、李上金等都死于武则天之手,不知道死后陪葬在此,在地下该如何团结和睦?陪葬墓群地面存封土十五座,但是墓碑都遗失,后在唐僖宗的靖陵中发现了豆卢钦望和杨再思墓碑,可见唐朝还没结束,这些墓碑就被破坏掉了。
1960年至1972年,考古工作者前后挖掘清理了懿德太子、章怀太子、永泰公主、薛元超和李谨行的墓,根据出土的墓志确定了墓主人的身份,其中永泰公主、懿德太子和章怀太子墓现对外开放。
懿德太子墓位于乾陵山下的韩家堡村,1971年对其进行考古挖掘,现地面仅存封土与部分石刻,出土文物已陈列,该墓为双室墓,墓道总长100.08米,宽约4米,是迄今为止发现最长的墓道的唐墓,墓道为斜坡,两侧绘有壁画,总共有七个天井,八个壁龛,虽多次被盗,但仍旧出土大量文物,前墓室较小,四壁绘制有壁画,后墓室较大,四周和顶部都绘制壁画,并出土了一具石椁和部分人骨,经过鉴定,可以确定人骨为李重润本人。懿德太子李重润,是中宗李显的长子,因与妹妹永泰公主夫妇议论武则天男宠二张遭遇陷害,被亲奶奶武则天杖杀,年仅十九岁,中宗即位后追封为懿德太子,陪葬昭陵。
永泰公主墓位于懿德太子墓东侧,二者仅隔一条公路,乾隆博物馆紧邻该墓,1960-1962年考古工作者对该墓进行考古挖掘,现地面存封土一个和部分石刻,该墓比懿德太子小,墓道总长87.5米,宽约2米,有六个天井、六个壁龛,墓道内绘制有壁画,墓道底部出土墓志铭一方,字迹清楚,为唐太常少卿徐彦伯所撰,内容丰富,修辞精炼,是研究唐史的重要资料,后墓室有石椁一个,全身布满精美线刻,是永泰公主李仙蕙与丈夫武延基的长眠之处。在第六个天井下发现一具人骨,位于盗洞下方,身边有一把铁斧,四周散布一些金玉等随葬品,推断此人可能为盗墓贼,因分赃不均被同伙残忍砍死后塞入盗洞。永泰公主墓虽然多次被盗,但仍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在地面展厅展出。公主名叫李仙蕙,是中宗李显的女儿,懿德太子的妹妹,成年后下嫁武延基,因与丈夫和哥哥李重润非议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和张易之而被二张恶意陷害,武则天将其三人杖杀,中宗即位后,追封为永泰公主陪葬乾陵。
章怀太子墓位于乾陵东南,永泰公主墓北,地面仅存一封土和部分石刻,对其进行考古挖掘后对外开放,该墓墓道总长71米,有四个天井六个壁龛,墓道中的壁画保存较好,其中出行图、客使图等为唐墓壁画的精品,前墓室较小,为随葬品陈列室,后墓室有石椁一个,石椁旁有少量人骨残片,该墓多次被盗,出土文物较少,大多都陈列于乾陵博物馆。章怀太子李贤,是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次子,生于公元652年,李贤好诗书,智慧过人,很有才华,成年后组织人校注《后汉书》,因书中提到吕后,武则天便因儿子含沙射影来污蔑自己,多次加以陷害,李贤迫不得已,在家中暗藏兵刃以防不测,后被搜出,武则天将其贬为庶人,流放到巴州,两年后,武则天派酷吏丘神勣前往巴州勘验李贤住所,丘神勣逼迫李贤自尽,年仅31岁,中宗即位后将其灵柩迁回乾陵陪葬,睿宗即位后追封为章怀太子。
乾陵为唐十八陵最西边的一座,气势磅礴,声名远播,开唐帝陵规制,此后,所有唐帝陵都沿用乾陵制度,其在我国历史上意义重大。乾陵保存完整,一千多年来无盗掘事件得逞,地下文物据推测,为历代中国帝陵之冠,这也让本来就谜团重重的帝陵显得更加神秘,历来一直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拜谒。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10-08 15:06:40 +0800 CST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10-08 15:09:15 +0800 CST  
三十五:唐高宗李治乾陵(下)
唐高宗李治,又名李为善,唐太宗的第九子,嫡三子,生母为长孙皇后,李治这个孩子,其实也就是命好,有很牛逼的舅爷支持,最终才坐上了龙椅,其实他的历史功绩很高,但是光芒却被小老婆武则天给盖住了。
李治出生于公元628年,太宗贞观二年,当时太宗刚刚血洗了两个兄弟全家,所以对于孩子们还是很疼爱的,在他出生之前,上面就有了两个同母哥哥,大哥李承乾,二哥李泰,所以说李治和皇位真的是八竿子都打不着,但是很幸运的是,就是这俩兄长确实是太聪明了,这才给了李治机会。出生三年后,按照惯例,李治被封为晋王,为了教导他,李世民请来当时的大文化人萧德言教授李治,萧德言也算是个好老师,对李治的要求比较严格,李治也很刻苦,七八岁就能文能武,太宗非常疼爱这个娃,多次夸奖他。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李治九岁,亲娘长孙皇后就去世了,他很伤心,在灵柩前长跪不起,日夜哭泣,当时传为佳话,满朝文武特别的感动,太宗见这个孩子孝德至纯,又加封为右武侯大将军,不过这些都是虚衔,一个九岁的小孩当然是不可能带兵打仗的。
李治也明白自己和皇位没啥关系,但就在此后,太子李承乾多次做出有违道德伦常的事情,太宗虽然多次加以劝解,李承乾却阳奉阴违,根本不当回事,据说有一次,太宗气的要在朝堂上自杀,多亏群臣阻拦,才没闹出个乱子来,但是这些都无法阻挡李承乾的劣性,太宗最终忍无可忍,只好废掉他,谁知道李承乾反咬一口,说自己的亲弟弟魏王李泰诬陷他,原因是李泰对太子之位觊觎已久,而李泰本人又博学多才,为著名的地理学家,组织人编写了《括地志》,太宗对其非常赞扬,李泰也有些得意洋洋,被李承乾抓住了小辫子,太宗多次召群臣商议,他深深的感觉到,立李承乾,李泰不保,立李泰,则李承乾不保,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不想让玄武门之变的血腥事情再次发生,权衡左右难以下结论,甚至有要立庶子吴王李恪的想法,李治的亲舅舅长孙无忌见状连忙拉拢朝中重臣,极力劝说太宗立李治为太子,并一语说中太宗的要害,只要立了李治,则李承乾和李泰都可保,可李治年幼,太宗很犹豫,长孙无忌、褚遂良等拍着胸口信誓旦旦的打包票,一定尽力辅佐太子,太宗最终才下决心,立李治为太子,这一年,李治十六岁。
李治为太子后,太宗就带他熟悉朝政,李治本人也对父亲言听计从,太宗亲征高句丽,李治就日夜担心思念流泪,太宗就只好命人三日一报,李治这才放心父亲,后来李治又随父亲出征,太宗生了个毒疮,李治就亲自吮吸毒汁,每天扶着父亲的车辇步行几十里,随时听候父亲的吩咐,总之,李治的太子当的相当的合格,只是有一件事,有点有违人伦,具体时间已经无考,据推测,应该发生在贞观二十一年前后,这一年李治已经二十岁了,是个精力旺盛的帅哥,太宗后宫里的才人武氏,有一次为太宗侍疾,李治也来伺候父亲,两人不知道咋的就对上眼了,行了男女之事,武氏大李治四岁,经验丰富,李治非常的喜欢,此后两人总是找机会云雨一番。
两年后,太宗病逝,李治登基为帝,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为辅佐大臣,次年改元永徽,即位后的李治励精图治,沿用太宗时期的政策,重用贞观能臣,史称永徽之治,封原嫡夫人王氏为皇后,王氏不孕,李治将庶长子李忠过继给王氏为子,李忠被封为陈王兼雍州牧,不久后,就被立为太子。朝中大臣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大家各司其职,天下一片祥和,当时唐朝的大将高侃、梁建方等人击败突厥,唐朝在西域又设单于都护府和瀚海都护府,扩大了唐朝的版图。
永徽四年,发生了一次政变未遂,太宗的女儿高阳公主欲掌控婆家房氏,陷害丈夫的哥哥房遗直,后事情败露,牵扯出来一大堆的事件,高阳公主招供说高宗的哥哥吴王李恪和蜀王李愔,勾结大臣薛万彻等人密谋要立李治的叔叔荆州王李元景为帝,高宗大怒,下令长孙无忌等人彻查,长孙无忌为了巩固李治的位置,就索性将事情闹大,房遗爱、薛万彻等人被杀,吴王李恪、蜀王李愔、江夏王李道宗、荆州王李元景等人被赐死,被牵扯出来的很多重臣或死或贬,此次事件,为李治扫平了那些来自莫须有的宗室威胁。
武则天原本是太宗的后宫才人,太宗驾崩后,其无子,按照惯例,到长安城北的感业寺出家为尼,但武则天与李治早就有私情,李治被其迷恋的神魂颠倒,日子一长,思念剧烈,李治干脆跑到感业寺里私会武则天,据说有一次的男女之欢发生在感业寺的厕所里,可见这二人真的是做到了真正意义和行为上的灵肉相结合了。永徽二年,李治为父亲服丧限期已满,便迫不及待的将武则天召入后宫,日夜宠幸,一年后,武则天就一跃而上被封为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和贵妃,武则天入宫后,行事果断,皇后王氏和贵妃萧氏对其都很忌惮,还经常在李治的耳边说武则天的好话。永徽五年,武则天曾为李治诞下一女,交给王皇后抚养,武则天却借着探望女儿的机会将亲生女儿掐死,然后诬陷王皇后,李治也决定要换皇后,因王皇后无子,本身就地位不稳,可废除皇后是很大的政治事件,李治遭到了长孙无忌等人的激烈反对,李治挨个登门拜访说服长孙无忌等元老,可收效甚微,最终李治还是决心要改立皇后,褚遂良死谏,把脑袋都磕出血了,李治心意已定,对他们不再理会,终于在永徽六年,改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此人虽为女性,但是行事毒辣果断,亲生女儿都能掐死,还管你大臣,褚遂良和长孙无忌被贬官,褚遂良被贬到越南,不久就死在那里,长孙无忌被贬到黔州,几年后被迫自杀。
经过这两次事件,朝中大臣和宗室的力量被削弱,李治终于大权独揽,可没想到的是,他身边那个他爱的死去活来的女人,不久将一步步的从他手中夺取权力。公元660年,高宗显庆五年,三十三岁的李治得了病,经常头昏脑胀,现在医学家研究表明,李治可能是患了高血压,只可惜当时没有马来酸,也没有硝苯地平,高宗难受的时候就让武后帮他处理点政务,没想到武后却非常有政治才华,处理的相当好,随着李治病情的加重,武后的权力越来越大,朝中大臣多有怨言,将武后告到李治那里,李治大怒,怨恨武后趁机架空自己,曾经想废掉武则天,武后得知后,向李治辩解,说到动情处声泪俱下,李治心又软了下来,只好暂时作罢,谁知道武后一转身,就将支持李治的大臣上官仪诛杀,李治受到惊吓病情就更加厉害了,也难以再去管武后。
一年后,李治病的眼睛都看不清东西了,武则天就趁机向李治建议,让他自称天皇,自己自称天后,两人一起主持政务,李治烧坏了脑子,答应了武则天,从此朝堂上便出现了两个皇帝,被称为二圣临朝,武则天颇有手段,很快笼络了一大帮朝臣为己所用,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李治的高血压日渐严重,病的起不来,武后趁机说让自己摄政,但是却遭到大臣们的极力反对,李治这次没有答应武则天。
公元683年,高宗永淳二年,李治病的就剩一口气,整天瘫在病床上哼哼哼,连大臣们都很难接见,他感觉自己快不行了,趁着病情稍微好点的时候,连忙下诏太子李显监国,裴炎等人辅佐,过了几个月,李治又将永淳二年改为弘道元年,并大赦天下,希望苍天可以让自己多活几年,在宣布诏书的时候,李治想登上洛阳的则天楼,但是气喘的走不动,只好在大殿前宣布了诏书,可他这一招没啥用,老天爷太忙,顾不了他,没多久,李治就病死在东都洛阳的贞观殿,终年57岁,太子李显登基,为唐中宗,次年将灵柩运回到长安,安葬在乾陵,群臣上谥为天皇大帝,庙号高宗,唐玄宗天宝十三年,追谥为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高宗李治所生八子,次子李孝早亡,长子李忠、三子李上金、四子李素节、五子李弘、六子李贤均死于武则天之手,李弘与李贤为武则天亲生,七子中宗李显死于皇后韦氏之手,只有睿宗李旦一人得以善终。
中宗即位后没多久,就被母亲废黜,立李旦为帝,后李旦又被废黜,武则天亲自登基为帝,为我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位女皇帝,死后合葬于乾陵。
高宗一朝,虽然朝中斗争不断,尤其武后临朝后,更是血雨腥风,诸多大臣宗室血流成河,但有太宗留下的家底,总算没引起太大内乱,保住了大唐的江山。高宗前期,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仅次于开元朝,疆域最大,为唐之最。其为帝一朝,有功有过,功在打压权力集团,平衡政治力量,开拓国家版图,增加百姓收入,创造和平时代。过在杀伐过重,屠戮宗亲,宠幸武后,置江山社稷于危难之中,见亲子于死地而不顾,为后人所诟病也。《旧唐书》中对其评价为:大帝往在籓储,见称长者;暨升旒扆,顿异明哉。虚襟似纳于触鳞,下诏无殊于扇暍。既荡情于帷薄,遂忽怠于基扃。惑麦斛之佞言,中宫被毒;听赵师之诬说,元舅衔冤。忠良自是胁肩,奸佞于焉得志。卒致盘维尽戮,宗社为墟。古所谓一国为一人兴,前贤为后愚废,信矣哉! 赞曰:藉文鸿业,仅保余位。封岱礼天,其德不类。伏戎于寝,构堂终坠。自蕴祸胎,邦家殄瘁。
小资料:
名称:唐高宗李治乾陵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城北梁山
周边交通:G70福银高速、G312国道、环陵路
公交:西安火车站西线旅游班车每天一趟,上午发车,下午返回。
西安城西客运站乘坐去乾县班车
是否为开放景区:是
票价:通票旺季121元,淡季81元。(含陵山、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乾陵博物馆)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10-12 18:24:50 +0800 CST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10-12 18:26:20 +0800 CST  

楼主:孤清霜

字数:140623

发表时间:2018-03-28 07:25:2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3-12 17:33:59 +0800 CST

评论数:29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