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帝陵志(修改版)

写在前面
2002年,一路颠沛流离的楼主来到打工之城东莞,在一家工厂里面做工,工厂外面有家小书店,下班后,楼主总是回去书店免费找书看,而且对地图情有独钟,偶尔一次,在陕西的地图上发现了标注的唐十八陵,那时楼主只听过陕西有个乾陵和秦始皇陵,其他的一概不知,于是楼主便想,如果有一天,能够都到这些地方去看看那该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楼主出生在西北高原,自幼家贫,几代人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勉强进入初中一年后,就因客观原因而不得不退学回家,耕种着纵横在沟壑之间的薄田,几年后,打工热潮席卷到西北,楼主便告别父母,独身来到陌生的城市,多年以来,一直游荡在温饱线上,因而,楼主自觉自己才疏学浅,但在楼主十岁的时候,偶尔从邻村一个老头那里得到一本书,至今仍然记得,那本书叫做《薛仁贵征东》,是本被撕的首尾均已不见的文言文小说,楼主在昏暗的油灯下苦读了一夜,从那时候起才知道,有种过往的岁月叫做历史。
2006年,楼主终于回到了北方,苟活于长安街巷之中,于是又想起了四年前的夙愿,用了半年的时间,终于攒够了钱,购得了一部当时比较流行的卡片式数码相机,于是背着相机,向着未知而出发,那时候的陕西帝陵,大部分散落于荒郊野外,无人看守无人管理,荆棘丛生道路曲折,每次总是从长安坐长途班车出发,到了地方以后再换地方中巴车,然后在乡镇上再雇佣摩托车,实在太偏僻的地方,就干脆徒步,其中几次,都是参观完唐陵后,已经伸手不见五指,楼主只能在野外生一堆火,与石刻相伴到天亮,每当看到这些历史的瑰宝被无情的抛弃在山野之间,心中总是有一丝说不完的痛楚,可楼主作为一名草根中的草民,奔走呼号会被人看作是画蛇添足。
乡下情况多变,有时会遭遇天气突变,风霜雨雪说来就来,有时则会遭到野犬疯狗的尾随,总之来说,每次去探寻帝陵,总得做足各种准备,其中最重要的打狗棍必不可少,依稀记得有次,掉入到一个荆棘坑中,全身被酸枣刺扎的疼痛难忍,还得咬着牙关拽着刺从中爬起来,在探访惠陵的时候,楼主被锁入到地宫里面,地宫里又断电,黑咕隆咚,阴风阵阵,一个多小时后看门的大爷才来开门,但是这些都没有阻挡住楼主继续探寻的脚步,反而觉得这件事情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后来,便开始在天涯上发了一篇帖子,叫做《陕西帝陵志》,受到了来自全国很多爱好者的厚爱,也结交了不少来自这方面的朋友,有的至今仍未谋面,有的则不远万里奔赴长安,与楼主一起,去探寻这些历史的瑰宝。
此后,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楼主每年都会腾出时间来去探寻帝陵,为此,曾遭遇过别人的误解,被跟踪调查,甚至遭遇到破坏陵墓的非法分子的要挟等等,但随着相关机构对历史遗迹的重视,这十多年来,楼主亲自见证了这些帝陵的变化,石刻被修复保护,有的还安装了相关的监控系统。这一座座的帝陵,他们在楼主的眼里都是可以对话的,每当站到神道之上,耳畔总会想起金戈铁马钟鼎鼓乐之声,墓主人的一生,总会在眼前不断的重复演绎,楼主在想,这也许是了解历史最直观的方式之一了吧,我们十次的埋头攻读与史书之中,远不如亲自去身临其境一次。
由于楼主文化低,水平差,文笔烂,所以上一篇帖子写的很仓促,天涯上高人云集,楼主思来想去,将陕西的帝陵再次统计起来,重新开帖,恰逢盛世,教化清沐,都在倡导复兴文化,楼主在想,作为一名最低阶层的草民,也许只能用这种方式,才能够为这个伟大的举措而尽到应尽的绵薄之力。

为了更加客观的了解这些帝陵,楼主将在本帖开帖之前,做以下几点说明:
1.本帖是楼主十年来多次走陵而写,从一个草根的眼中去看这些帝陵,不代表权威的考古或者学术意见。
2.因客观原因,楼主笔下的帝陵也许与大部分书本中的帝陵有着千差万别,但是楼主保证,楼主所写下的就是楼主所看到的和听到的。
3.个别帝陵在专家们的努力之下,已经有了新的墓主人,这一类的帝陵将不在本帖中收录,比如周成王陵,周康王陵等。
4.有记载,但是却没有任何遗迹的陕西帝陵,本帖也不收录,比如姚苌陵、王莽陵等。
5.有考古挖掘,但是没有确定墓主人,却认为是帝陵的本帖也不收录,比如神禾塬大墓之类。
6.本帖既然称之为帝陵,那么就只是帝的陵,不包括那些诸侯的,但是由于特殊情况,本帖将收录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但是墓主人身份达不到帝或者天子级别的陵墓,比如秦景公陵,秦穆公陵等。
7.为了更完善对陕西帝陵的阐述,本帖中还收录了几名拥有陵号,但是墓主人本人是被追封的帝陵,如唐 永康陵、唐让帝惠陵等。
8.本帖所讲述的帝陵按照历史顺序排列,而不按照地域进行排序。
9.本帖原则上不引用除了史书之外的别家言论,若做引用,必会标出引用出处。
10.本帖为原创贴,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如要转发,请联系楼主。
11.天涯论坛是本帖的首发媒体。
12.本帖中所引用的照片,全部来自于群主自己拍摄,如需要引用别家照片,将会标明出处。
13.欢迎各位朋友跟帖讨论,如有必要,将建QQ群微信群等大家一起讨论。
14.本帖的版权归楼主所有,任何人不得剽窃。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03-27 23:25:28 +0800 CST  
@桃源居士311 2018-03-28 10:33:26
支持
-----------------------------
柔软舒适的大沙发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03-28 10:34:24 +0800 CST  
目录:
一、黄帝黄帝陵
二、周文王陵
三、周武王陵
四、周穆王陵
五、周幽王陵
六、秦穆公陵
七、秦公一号大墓秦景公陵
八、秦东陵
九、秦庄襄王陵
十、秦始皇陵
十一、秦二世陵
十二、汉太上皇万年陵
十三、汉高祖长陵
十四、汉惠帝安陵
十五、汉文帝霸陵
十六、汉景帝阳陵
十七、汉武帝茂陵
十八、汉昭帝平陵
十九、汉宣帝杜陵
二十、汉元帝渭陵
二十一、汉成帝延陵
二十二、汉哀帝义陵
二十三、汉平帝康陵
二十四、前秦世祖苻坚陵
二十五、大夏世祖嘉平陵
二十六、西魏文帝永陵
二十七、北周文帝成陵
二十八、北周武帝孝陵
二十九、隋文帝太陵
三十、 隋恭帝陵
三十一、唐 永康陵
三十二、唐世祖兴宁陵
三十三、唐高祖献陵
三十四、唐太宗昭陵
三十五、唐高宗乾陵
三十六、唐中宗定陵
三十七、唐睿宗桥陵
三十八、唐玄宗泰陵
三十九、唐肃宗建陵
四十、 唐代宗元陵
四十一、唐德宗崇陵
四十二、唐顺宗丰陵
四十三、唐宪宗景陵
四十四、唐穆宗光陵
四十五、唐敬宗庄陵
四十六、唐文宗章陵
四十七、唐武宗端陵
四十八、唐宣宗贞陵
四十九、唐懿宗简陵
五十、 唐僖宗靖陵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03-28 18:41:07 +0800 CST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03-28 18:45:56 +0800 CST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03-28 18:46:10 +0800 CST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03-28 18:46:24 +0800 CST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03-28 18:46:36 +0800 CST  



唐十八陵分布图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03-28 18:47:52 +0800 CST  


西汉九陵分布图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03-28 18:48:13 +0800 CST  
欢迎顶帖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03-29 10:36:37 +0800 CST  
综合概述:
有句俗话,不得不再次提起: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哪为啥陕西的黄土就埋皇上了,是因为陕西的黄土厚?还是因为陕西的黄土好?都不是,是因为在历史的长河中,曾在陕西建都的王朝多达十四个,其中十三个在西安,一个在陕北,这其中还不算那些走马灯一样的小朝廷,比如更始朝、建始朝等,而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汉唐都建都于西安,西安也被称之为十三朝古都,在中国古都的排行榜中名列榜首,既然是都城,那就是天子脚下,天子虽然不想死,可结果是都得死,死了就得葬,而关中是个大平原,在平原的北边,有自然行成的两阶大台地,背靠大山,面临渭水,坐北向南,非常符合堪舆学里对墓葬的基本要求,就连樗里疾也对陕西这边黄土都赞叹不已,不论是从客观上还是主管上,陕西都成了当时建都在此的帝王们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唯一一扇大门。
陕西的帝陵主要分布在关中平原北部的两阶台地之上,第一阶是渭北的咸阳土塬,从宝鸡东部一直到渭南西部,绵延几十公里,另一阶更靠北,分布在关中与陕北交界的山脉南麓,东起蒲城,西至乾县,呈扇形分部,东西绵延约约150公里,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在我国仅此一处。
按照历史的发展,陕西的帝陵兴建始于先秦,没落于唐,唐代以后,政治中心逐渐东移,西安的地位也一降再降,由一个繁华的世界大都市最终演变成西北重镇,再也没有机会成为首都,大部分时间都是藩王封地,帝陵的营建也就戛然而止。
据本人走陵十多年,统计得知,现存的陕西帝陵总共五十座,但在当今的考古事业蓬勃发展之时,这个数字也许还会发生变化,那些没有明确确定墓主人的帝陵也会有一天被学者专家们证实,本文的帝陵按照历史顺序,分为几大部分。
一、 先秦时代:
先秦部分首先是黄帝陵,虽然黄帝陵在全国多达五处,而黄帝本人也扑朔迷离,但自古以来,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自从秦灵公时代便开始祭祀,因而影响更加深远,几乎是全球华人公认的祖陵,故而收录在本文之中。
宝鸡的炎帝陵被考古证实其实就是个土台,因为本文不再收录。
除此外,先秦时代在陕西建都的有西周与秦,西周自周文王将都城从豳迁至于丰京,至周幽王被杀于骊山,共历13王275年,西周是个等级制度极其森严的时代,社会各个阶层的生产生活都有严格的规定,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平民百姓,吃喝拉撒婚丧嫁娶都必须遵循所谓的礼,按照《周礼》所载,西周薄葬,周王死后,不封不树,就是在地面上不起封土,不植松柏,因而历代周王的陵墓都成了一个谜,历代周王中,出周昭王死于汉水之外,其他周王都应葬于长安周围,在旧时,咸阳塬上以周陵镇为中心有周文王陵、周武王陵、周成王陵、周康王陵、周共王陵。长安区郭杜有周穆王陵,临潼区有周幽王陵,其他周王葬地不详,后经过考古学家考证得出结论,周文王、周武王陵疑似秦惠王与王后合葬墓、秦悼武王与王后合葬墓、或是二王与王后同穴合葬墓,就墓主人身份争论不休,至今未有定论,但周成王、周康王与周共王的都已证实为西汉帝陵陪葬墓。周穆王陵至今无明确定论,周幽王陵也无明确定论,其中十三任周王中,唯周文王为追封,但文王历史威望极高,因而也收录在本文之中因此本文总收录周文王、周武王与周穆王和周幽王四座西周帝陵。
秦人自从甘肃崛起,虽为诸侯,但在中国历史上意义重大,而且根据考古挖掘,秦国其实早就已经僭越,秦人崇尚厚葬,所营建的陵墓规模宏大,从挖掘的秦公一号大墓便可看出,其陵墓的修建远远的超出人们的想象。因而几座陕西的先秦部分国君墓葬也收录在本文之中。
秦人自一路东迁,秦德公元年迁都到雍城,即宝鸡市凤翔县境内,至秦献公迁都于栎阳,历经294年,20任国君,在凤翔县城内有秦穆公墓一座,具体情况待考,另在雍城考古勘探出二十座秦公大墓,疑为历代秦公墓葬,并对其中一座进行考古挖掘,最终证实,此墓为秦景公墓。
秦献公迁都栎阳,其子秦孝公又迁都至咸阳,至秦始皇统一六国,历经162年,8任秦君,其中咸阳市周陵镇的周文王陵、周武王陵疑似为秦王墓,另外两座西汉陪葬墓也疑似为秦王墓之外,在临潼区还有秦东陵,考古挖掘确认该陵为秦始皇前的两任秦王,即秦昭襄王、秦孝文王与秦庄襄王其中二人,而在西安市东郊的公园北路,又有秦庄襄王陵一座,该陵历来众说纷纭,但始终难下结论,故秦东陵与秦庄襄王陵也收录在本文之中。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03-29 21:59:26 +0800 CST  
2.秦汉时代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至公元207年子婴出降,共历15年3帝,秦始皇自认功高过于三皇五帝,于是称为皇帝,从此,天子改为皇帝称号,三任国君中,秦始皇葬于临潼,秦二世被迫自杀,葬于西安南郊,秦三世子婴在位仅仅46天,死后葬处不详,几年前,在秦始皇陵园挖掘了一个陪葬墓,疑似为秦三世子婴,本文共收录秦朝两座帝陵。
汉承秦制,自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国,至公元8年王莽篡汉,共历210年11帝,其中不包括短命少帝如刘恭,以及傀儡皇帝如刘玄、刘盆子等人,西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繁荣时代,崇尚厚葬之风,自皇帝即位第二年起,便会开始修建帝陵,每年所耗费的钱财达到全国财政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所修建的帝陵规模宏大,随葬品异常丰厚,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本文中收录了西汉十一帝陵,以及太上皇万年陵,其中九座葬于咸阳塬,两座葬于西安周边,万年陵位于富平县境内,自西汉起,开始使用陵号,最初的陵号来自于地名,如汉高祖长陵因葬于长坂塬而得名,汉武帝茂陵因葬于茂县而得名,后陵号演变成类似谥号功能一般的墓主人号之一。
新朝历1帝15年,王莽据记载葬于渭南市华州区,但具体位置无考,故而未收录于本文。
东汉迁都至洛阳,末年曾短暂的以西安为都,帝陵大多葬于洛阳周边。
3.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时期,陕西未有王朝建都,因而无三国帝陵,西晋末年,晋愍帝曾以长安为都,后长安被刘聪攻破,晋愍帝被押送至平阳后被刘聪毒死,因而陕西也未有晋帝陵,晋室南迁后,北方开始了长达一百多年的混战,史称五胡乱华,这段时间在陕西建都的有前赵、前秦、后秦与大夏,其中前赵、前秦、后秦建都于长安,大夏建都于陕北靖边县。
公元319年,汉主匈奴人刘曜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至329年,石勒攻陷长安,历11年2帝,昭文帝刘曜死于军阵之中,葬处不详,末主刘熙逃至上邽,即甘肃天水后被石勒追杀于此,葬处不详。
氐人苻洪于公元350年趁乱占据长安,其子苻健351年称大秦王,至苻崇于公元394年被杀,历44年6帝,其中景明帝苻健病死与长安,留有陵号原陵,葬处不详,厉王苻生被苻坚所杀,葬处不详,宣昭帝苻坚被姚苌所杀,葬于彬县,无陵号,哀平帝苻丕被东晋冯该斩杀于河东,葬处不详,高帝苻登被姚兴斩杀与平凉马毛山,葬处不详,宣文帝苻崇被西秦杀于陇西,葬处不详,因而,前秦在陕西只有苻坚墓一座,本文收录其中。
公元384年,羌人姚苌叛秦,建立后秦,后建都长安,公元417年,东晋大将刘裕攻克长安,姚泓举家投降,后秦灭亡,共历34年3帝,其中昭武帝姚苌葬于西安市高陵县通远乡灰堆坡村附近,陵号原陵,但具体位置不详,文桓帝姚兴葬于西安市高陵县东药惠乡麦张村附近,陵号偶陵,具体位置不详,末帝姚泓被刘裕押解于健康,杀于闹市之中,葬处不详。
公元407年,匈奴人赫连勃勃称帝,在陕北靖边县筑统万城为国都,后又攻陷长安为陪都,至公元431年赫连定被吐谷浑所擒,共历24年3帝,其中武烈帝赫连勃勃据载葬于延川县,陵号嘉平陵,德武帝赫连昌被北魏生擒,后叛逃被杀于途中,葬处不详,平武帝赫连定被吐谷浑所擒,送往北魏后被斩首,葬处不详,本文只收录嘉平陵一座帝陵。
公元535年,宇文泰拥立元宝炬为帝,北魏分裂成东西魏,西魏建都长安,公元557年,宇文护逼迫元廓退位,宇文觉即位为帝,西魏灭亡,共历22年3帝,其中西魏文昭帝元宝炬葬富平留古乡,陵号永陵,废帝元钦被宇文泰毒死,葬处不详,恭帝元廓被宇文护所杀,葬处不详,另北魏孝武帝投奔宇文泰,被宇文泰毒杀,葬处不明,留有陵号云陵。
公元557年,宇文护拥立宇文觉为帝,国号周,史称北周,至公元581年,宇文阐让帝位于杨坚,北周共历24年5帝,其中宇文泰被追封为北周文帝,葬于富平县宫里乡,陵号成陵,孝闵帝宇文觉被宇文护所杀,葬处不详,陵号静陵,明帝宇文毓被宇文护所杀,葬处不详,陵号昭陵,武帝宇文邕病死,葬于咸阳市渭城区底张镇陈马村,陵号孝陵,地面遗迹已经无存,但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宣帝宇文赟病死,葬处不详,陵号定陵,静帝宇文阐被杨坚所杀,葬处不明,陵号恭陵。
北周伐北齐,北齐后主高纬携幼主高恒投奔陈朝,被北周截获带往长安后斩首,史载葬于长安区,但具体位置不详。
故本文收录成陵、孝陵二帝陵。
4.隋唐时期
公元581年,杨坚称帝,国号隋,建都大兴城,即今天西安市,至公元618年李渊称帝,隋朝共历37年3帝。隋文帝杨坚葬于杨陵区,陵号太陵,隋炀帝杨广自缢于扬州,葬扬州,隋恭帝杨侑被李渊所杀,据记载葬于乾县乳台底村,本文收录隋帝陵两座。
公元618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至公元907年,朱温逼迫李柷退位,共历290年20帝,其中李渊追封祖父李虎为唐 ,陵号永康陵,葬于三原县陵前镇,父亲李昺为唐世祖,陵号兴宁陵,葬于咸阳市渭城区三义村,其余的十八位皇帝均葬于关中与陕北连接处的群山之南麓,号称唐十八陵,自东往西分别是唐玄宗泰陵、唐穆宗光陵、唐宪宗景陵、唐睿宗桥陵、唐顺宗丰陵、唐中宗定陵、唐文宗章陵、唐代宗元陵、唐懿宗简陵、唐高祖献陵、唐武宗端陵、唐敬宗庄陵、唐德宗崇陵、唐宣宗贞陵、唐太宗昭陵、唐肃宗建陵、唐僖宗靖陵、唐高宗乾陵。唐昭宗被朱温所杀,葬于河南洛阳,陵号和陵,唐哀帝李柷被朱温毒杀,葬于山东菏泽定陶县,陵号温陵。
本文将收录唐十八陵以及追封的二帝陵,共计二十座。
明时,朱元璋封次子朱樉为秦王镇守西安,一直到明末李自成攻破西安,最后一任秦王出降,结束了明的统治,明藩王在今西安市长安区一代建有十三座秦王陵,号称明十三陵,与北京的十三陵齐名,但这些陵墓大多都规模较小,远达不到天子帝王的级别,故而本文未能收录。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03-29 22:00:38 +0800 CST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03-29 22:08:53 +0800 CST  
正文:
一、黄帝黄帝陵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为了彰显自己的文治武功,率十万大军北上朔方巡边,冬天返回长安,路过黄陵时,专程前往黄帝陵祭拜,他登上桥山,随手将自己的盔甲挂在一棵柏树上,从此这棵柏树便全身呈现出密密麻麻的钉状,似乎有数不清的铁钉深入树身,黄帝陵封土位于桥山之巅,汉武帝在十万将士的簇拥之下,亲自前往封土祭拜祖先,并令十万将士在封土南侧筑一高台,亲自登台,向黄帝禀告天下状况,祈求长生不老,至今高台仍在,被称为汉武仙台,早在汉武帝之前,历代君主就有祭祀黄帝的习俗,最早的一次记载是比汉武帝早三百年的秦灵公,由汉武帝后,祭祀黄帝变成了一个延续几千年的盛大典礼一直至今。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东的桥山上,为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中,编号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华夏第一陵、中华第一陵,桥山原名叫做蟜山,因远古一个叫做有蟜氏在此繁衍居住而得名,有蟜氏为黄帝所生的部族,据推测,黄帝生于公元前2717年,综上所述,黄帝的时代应是母系社会发达的时期。蟜山后来被称之为桥山,沮水从山下蜿蜒而过,沮水古称为姬水,黄帝为姬姓,得名于姬水,而姬姓是中国大部分姓氏的源头,姬水因此也被称之为中华祖河。
沮河在桥山脚下形成一个小湖泊,称为印池,传说黄帝曾在此池中清洗玉玺而得名,过了沮河上的轩辕桥,沿着台阶便登到轩辕广场,在广场上的轩辕庙西侧,有一棵巨大的柏树,枝叶繁茂,苍翠古朴,传说为黄帝亲手所栽种,名曰:黄帝手植柏,民间曾说树粗有七搂八拃半,疙里疙瘩还不算,经测量,柏树胸径为11米,高达20米左右,被誉为中华第一柏。
1956年在黄帝陵西侧三公里的郭家洼村出土了一块石头,上面有两个巨大的脚印,经考古学家鉴定,脚印石为西汉时期文物,9年后,脚印石被移到轩辕庙,该石头上刻有长约半米的一对脚印,相传为黄帝足下所踩踏而成,脚印石旁便是汉武帝挂甲柏。
轩辕庙旁还修筑有诚心亭和碑亭等建筑,其中碑亭内有著名石碑四通,分别为毛泽东、邓小平、孙中山和蒋介石手书的大字石碑,沿着轩辕庙到山门又有东西两条碑廊,西侧的为自宋至清末的56通祭祀记事碑,东侧是近现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名人雅士等所书写的纪念碑,其中西侧碑石中最早的石碑为北宋嘉佑年间所制,内容为宋仁宗为了保护黄帝陵而下令百姓植树,除此之外,在碑亭外,还有四通来自于港澳台的纪念碑,这些石碑共同构成了一个很完整的历代黄帝陵祭祀文化群。
此外,还有初祖大殿、轩辕殿、龙魂大钟、龙威大鼓等人文景观,在轩辕广场上,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民间祭祀黄帝的日子,四县八乡的民众都会在当天带上祭品前来祭祀,而景区也会在当天免票,为民众提供方便。每年的清明节,则举行更加盛大的祭祀典礼,海内外华人华侨代表,以及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都会在轩辕广场汇聚一堂,共同祭祀全天下华人的祖先黄帝。
从轩辕广场的西侧上山,一路上古柏苍翠,景色秀丽,沿着新修的陵路信步而上,整个桥山布满柏树,据统计总共约80000多株,总面积达到89公顷,其中千年以上的有3万多株,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古柏林,上陵的路称之为陵路,半路上还有一个石雕大鼋,传说为黄帝陵的守护神,过了大鼋,抬眼便可望见一个高台,高台为夯土台,记载建于汉武帝元封年间,高约25米,台下有一石碑,为明代嘉靖年间一名叫做唐琦的人所书,在高台东侧,建有棂星门,穿过棂星门便可以望见黄帝陵的封土,在封土一侧建有祭祀大殿。
黄帝陵的封土据传说为黄帝升天时,百姓不忍离去,将其所穿的衣服,佩戴的宝剑一起埋在这里而成的衣冠冢,为圆丘形,四周用青砖砌高约一米五的方形保护矮墙,封土之上青草茵茵,残高约3.5米,周长约50米,暗合天圆地方之理。穿过封土继续朝上,还有两株被拧成麻花状的古柏并列,称之为龙角柏,再往上还建有龙驭阁,内绘制有黄帝生平画廊,登上龙驭阁,举目四望,子午岭绵延百里,整个黄陵县城尽收眼底,沮河如玉带一般飘过。
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共主,传说他生于公元前2717年三月初三日,父亲为少典,母亲为附宝,燧人氏娶华胥而生少典,少典与附宝同为有蟜氏,蟜为一种上古传说的毒虫,很有可能便是这个部族的图腾,因附宝容貌美丽,族人称为美姬,她经常去一条河边洗衣裳,这条河便后来被成为姬水,即现在黄陵县的沮河。传说黄帝生下来就聪慧过人,没多久便张嘴说话,二十岁的成为有熊国的首领,他教化万民,娶妻子嫘祖,嫘祖被成为蚕神,后来黄帝发明了轩冕,轩冕为车马与官服,为此为了纪念他,又称他为轩辕氏。
即位后的黄帝驯化猛兽,时中原的部落为三大部落联盟,除了黄帝、还有黄帝哥哥炎帝的部落,以及蚩尤部落,时炎帝部落较弱,黄帝与炎帝大战与阪泉,据推辞阪泉之战发生在今天的山西省运城市,三战降服炎帝,吞并炎帝部落后,对蚩尤部落发起了猛攻,两军在逐鹿展开生死一搏,最后黄帝和炎帝打败了蚩尤,并擒杀了他,统一华夏后,黄帝又制定国家官职,仓颉造字,嫘祖养蚕,国家一派繁荣,人民生活太平幸福,他有制定历法、教化百姓,是中华文明的鼻祖。
传说中黄帝一直活了118岁,等他老年的时候,预感到自己要离开百姓,便回到沮水河畔的桥山,在桥山上乘龙而去,百姓不忍心黄帝离去,就去拉他,将他的两只鞋拽了下来,以及搜集来他平日的生活用品,一并葬于桥山,形成现在的黄帝陵。
按照五行排序,黄帝有土德,土为黄色,因而被称为黄帝,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奠基者,司马迁曾说: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小资料:
名称:黄帝陵
地址: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轩辕大道桥山
周边交通:G65包茂高速、G210国道、轩辕大道
是否为开放景区:是
公交线路:西安城北客运站、延安南站均有发往黄陵县的大巴,西安火车站、高铁站、延安火车站也有发往黄陵的火车与高铁。
票价:旺季91元,淡季51元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04-01 10:59:42 +0800 CST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04-01 11:28:12 +0800 CST  
不急 后面出镜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04-01 11:51:47 +0800 CST  
必须继续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04-01 18:48:44 +0800 CST  
二、周文王陵
1934年,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来到西安,由当地军政大员杨虎城、邵力子、杨永泰等人陪同,前去周陵祭拜周文王、武王陵,一行人到达后,在当地一名姬姓后人的陪伴下来到周陵,这名后人从陵上摘下几株蒿草递给蒋介石,对他说这种草叫做文王蒿,也叫蓍草,全国只有河南的伏羲陵与咸阳的周文王陵上的才是作为八卦占卜的专用草,蒋介石听后很高兴,从口袋里摸出十个银元给了此人,此事成为了当时的一个佳话,那时的周陵碑石林立,祭祀不断。
文革后,全国掀起了破除封建迷信的活动,在文王陵的前面曾建有一个坊,红卫兵带人二话不说就要去砸,关键时候,还是姬姓族人出面呵斥,说坊上书写有:毛主席万岁几个大字,砸这个仿就是砸毛主席,红卫兵这才罢手,而这个坊现在被称之为文王坊,得以保存了下来。
每年的正月初一与清明节都是祭祀周陵的日子,周围的百姓还延续着千百年来的风俗,带着祭品,从四面八方赶来,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祈求幸福安康。
周文王陵位于咸阳市渭城区的周陵镇,距离咸阳市区不过十多公里而已,文王陵和武王陵一起位于镇小学院内,学校的大门便是进入陵园的大门,进入大门后,首先是两行柏树,将这里装扮的葱葱郁郁,正面对的是祭祀场所,有文王坊以及其他的附属建筑,两侧则是两条长长的碑廊,里面所保存的是历代以来祭祀周陵的碑记,其中最早的一通为明洪武年间的碑石,另外在咸阳市博物馆内,还有一通从周陵移去的北宋年间的碑石。
穿过碑廊,从侧门出去,迎面而来的便是文王陵的封土,正面有清毕沅所书的陵碑,保存完整,整个封土呈覆斗形,周长约300米,沿着碑后的青砖台阶可以直接登顶,顶部平坦,封土上植满松柏,高约14米,登上封土顶部,不远处便是周武王陵,远眺关中平原,沃野千里,生机盎然。
2002年前后,考古研究人员对文王陵进行为时三年的大规模考古钻探,最终得出结论,该陵疑为秦惠王公陵或者秦悼武王永陵,或者是二秦王其中一任与夫人合葬墓,但却一直未能够确定墓主人的真实身份。
周文王姬姓,名昌,为季厉之子,传说生于公元前1152年,记载中,周人的祖先为后稷,是黄帝的玄孙,尧舜时期,后稷为主管农业的官员,到了季历的父亲周太王时期,从豳州迁到岐山的周原,季历继承了父亲的遗愿,与周边的犬戎等部落进行了战争,扩展了周人的领地,他的兄长太伯和虞仲为季历让贤,不远万里跑到太湖流域,成了后来吴国的祖先。季历的威望让商王文丁忌惮,他先是封季历为西方诸侯之长,然后又将其欺骗到都城软禁而死。
季历死后,姬昌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成为周人的首领,他礼贤下士,勤政爱民,招纳了一批名臣,自己生活简朴,甚至每年和百姓一样进行农耕生产,很快便得到人民的爱戴,就连四周的诸侯都对文王很尊重,传说虞国和芮国两个诸侯国闹矛盾,不去找商王调解,而是去找姬昌,当他们走到周的领地后,看到当地的人民长幼有序、待人重礼、谦让互助,两位国君不由的心中惭愧,直接扭头回到自己的封国之中,仿效周人,很快两国便也繁荣昌盛起来。
周文王将都城迁都到丰京,即今天的西安市鄠邑区一带,四周的诸侯都对他臣服,这引起了商纣王的不安,将姬昌囚禁到羑里城长达七年之久,为了印证文王的忠心,商纣王还将文王的长子伯夷考杀害,并做成肉饼让姬昌去吃,在狱中的姬昌受尽屈辱,但是他也没闲着,而是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演算出来文王八卦,这边是我国最著名的《周易》的成书核心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行成了周礼,为后来的孔子开创儒家学说而打下基础。
后来纣王觉得文王对自己很忠心,周地的大臣们也给商纣王送去美女珠宝,商纣王看到美女喜笑颜看,便释放周文王回到丰京,并赐给他弓箭斧钺,让姬昌号令诸侯,回到丰京后,姬昌又在渭水之滨拜72岁的姜子牙为太师,为了得到姜子牙的辅佐,姬昌不惜身份,亲自为姜子牙拉车,有了姜子牙的辅佐,周日益强大,公元前1056年,姬昌病逝,享年97岁,在位50年,去世后弟弟姬发即位。
周文王姬昌是我国历史上威望很高的君王,他所创的周易,对后世影响极大,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根源,曹操曾说:若天命在吾,吾当为周文王矣。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04-02 20:10:59 +0800 CST  
小资料:
名称:周陵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周陵小学院内
周边交通:G70福银高速、机场高速、S208省道、迎宾大道、X323县道、天工二路。
公交:咸阳市区10路、15路到周陵镇下车
是否为开放景区:是
票价:15元(与周武王陵一起)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04-02 20:11:30 +0800 CST  


楼主 孤清霜  发布于 2018-04-02 20:18:31 +0800 CST  

楼主:孤清霜

字数:140623

发表时间:2018-03-28 07:25:2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3-12 17:33:59 +0800 CST

评论数:29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