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少年天子(出生-亲政) 预定7-8万字

第一章童年
第一节神奇出生
几乎所有的皇帝都一个奇怪的出生,不是香气满屋,就是他们家的屋顶有神鸟唱歌,要不就是神龙盘体,再不就是梦日入怀。
我们这位少年皇帝玄烨也在其列,她的生母佟妃分娩当天,景仁宫里异香扑鼻,同时又是流光溢彩。
当时看到的人,都觉得很神奇,很壮观。
更为可贵的是,这一次的出生传奇还有另一个人为其佐证,为其造势。
这个人就是孝庄文皇后。
《清圣祖实录》中记载孝庄文皇后在佟妃怀上玄烨的时候,就曾经对身旁的侍女预言:“当年我怀顺治皇帝的时候,身边的人经常就能看到我的周身有龙盘旋,红光熠熠,后来就诞下了皇子,如今我看佟妃身上也有这样的吉兆。”
果然,小玄烨出生的时候就出现了上述的神奇事件。
现在看来,这些记载当然都属虚言,不是孝庄在撒谎,就是史官在撒谎。
但是为什么他们要撒谎呢?
——因为政治需要。
所谓皇权天授,谁都知道常人是不会有这样的出生的,所以你就只能是常人啊。
而我,从出生开始就和你不一样。
这就向世人宣告了自己皇位的合法性了——天生的。
而且,历代皇帝都这么干,如果我不这么干,那是不是又给有心人留点什么想法呢?
三人成虎,大概就是这么来的。
那孝庄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呢?
原因只有一个——因为玄烨是她一手扶起来的皇帝,她必须要向世人证明,经她手选出的皇子那绝不是一个孬种。
虽然在此前她一直在宫中培植自己的家族(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的势力,但是,到她说这句话的时候,她已别无选择了。
而这话若真有的话,也多半是后来玄烨继承大统之后说的,因为此前玄烨并没有入得了孝庄的法眼。
楼主 城南猎马  发布于 2018-04-06 12:37:43 +0800 CST  
第二节 汉族血脉
在我们这个国家里,每当一个人发达了,我们就会问这个人是不是有什么家族背景呢?
康熙确实有。
他的生母是少保固山额真(官名。固山,满语,汉语译为旗。额真,亦满语,为一旗长官,管理全旗户口、生产、教养、训练等事)佟图赖的女儿。
这位佟妃确是一名汉家女子。
祖上住在佟佳,世代从商,因为做生意而奔波,最终在抚顺定居,而抚顺恰是后金(后来的清)的大本营,这应当是佟家的第一个际遇。
一个世代从商的家族,大概家国观念也会稍弱一点,他们更多的也许只是考虑利弊。
这是商人的处事和成功之道。
于是,在天命元年发生了佟家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清史稿》记载:养性潜输款,为明边吏所察,置之狱,脱出,归。
养性就是佟养性,是佟妃的叔祖父。
这句话的意思大概就是佟养性私自转移资产,后来被明朝政府发觉了,就逮捕了他。
因为是明政府抓捕了他,所以,我们差不多就能推测佟养性是把资产转移到了后金。
不过身为商人的他确实机智,很快就越了狱,索性就投靠了努尔哈赤。
史书并未记载他是如何越狱的,堂堂一个大明连一个囚犯也看不住,确实不得不令人质疑当时明军的战斗力。
而现在想来,当时明政府给佟养性定的罪名大概也就是“国有资产流失罪”或是“叛国投敌罪”。
但是没关系,因为佟家很快就迎来了第二个历史际遇——努尔哈赤将自己的宗女嫁给了他,并授了他三等副将的职务。(所谓宗女就是家族中的一个小格格。)
当然,努尔哈赤也不是做亏本买卖,他大概也看出这个叫做佟养性的年轻人绝不是一个庸才。
另外,是一个更重要的政治原因,佟佳氏是汉人,若有汉人愿意为后金效力,那正是求之不得的事。
而他的到来,也确实在当时就起到了一个最直接的作用——佟养真的投降。
佟养真正是佟图赖的父亲。
而佟图赖是佟妃的父亲,康熙的外祖父。
佟养真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他曾经担任过明朝的副总兵。
后来的故事是:清努尔哈赤攻陷了抚顺,养真因为弟弟养性反了,而且发现弟弟反了之后,待遇还不错(高官得做,美人得抱),于是不仅自己反了,还带着一族的人都反了。
这一家姓佟的确实能打,屡立战功之后,养性被提拔为总兵,养真以以军功授游击世职。
自此,养性、养真两兄弟的仕途达到了一个顶峰,但是悲剧也往往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在养真被授予世职的同一年秋天,明朝游击大将毛文龙率197人奇袭并擒获佟养真等人,押送京师,后被处决。
这对佟家来说确实是一个悲剧。
但一件事的发生,就像硬币有两个面一样,总有它利弊的两个方面。
父亲佟养真的死,却成就了儿子佟图赖的事业。
佟图赖接替了父亲的职位后,在“从龙入关”的征途上更是战功赫赫。
于是,在崇德七年,皇太极分封八旗的时候,将汉军划分成了正黄旗,并将军队的统治权交给了他。
这该是佟家的第三个际遇。
再后来,顺治八年,年仅十二岁的佟氏就被选进了宫中。
而佟氏一门是与爱新觉罗皇室渊源最深的外戚,当时就有佟半朝之称。
这为后来小玄烨的登基打下了非常重要的根基。
而佟家的三个际遇也正是玄烨的三个际遇,因为没有后来佟妃的入宫,也就不会有后来的玄烨,更不会有千古一帝康熙的诞生。
但是玄烨的登基之路就真的那么顺利吗?
其实不然,他是历经了重重磨难,甚至折磨之后才得以实现的。
楼主 城南猎马  发布于 2018-04-06 12:38:36 +0800 CST  
第三节 后宫的斗争
上文提到孝庄文皇后在宫中培养自己家族的势力,但是她用的手段无非就是当年吕后所用的手段——搞“刘吕配”。
孝庄搞得是挑皇后,所以说孝庄在玄烨的登基之初所起到的作用差不多就是阻碍和捣乱。
因为她所挑选的那几位皇后,只要有一位得宠了,那么这位得宠皇后所生的嫡子,多半就会成为储君的人选。
而身为汉女的佟佳氏,只怕从未进入她的考虑之列。
十二岁嫁给皇太极,多年身在权力中枢的孝庄,已经不能允许任何人撼动她的地位。
所以她必须让自己的家族在帝国里长久不衰。
她所挑选的第一任皇后是博尔济吉特·孟古青。
这位孟古青皇后大概长得还是很有些好看的。
百度上搜索到的她的相貌,还是十分端庄的。
而《清史稿》对她模样的记载是:后丽而慧。
但是她的问题不出在相貌上,而是出在后面一句:睿亲王多尔衮摄政,为世祖聘焉。
这位孟古青是多尔衮为顺治拉的红线,那么问题就大了。
顺治的父亲皇太极驾崩之后,当时有望问鼎王位的还有顺治的哥哥豪格和叔父多尔衮,而这两个人都不是什么善茬,常常剑拔弩张。
当时的局势非常严峻。
于是这两个野心家找到了一个折衷的方法——拥立当时年仅六岁的顺治。
很自然的是:顺治成傀儡,大权旁落。
在那个多尔衮摄政的八年里,顺治唯唯诺诺,每日都如鲠在喉,想杀掉他这个叔父为快。
终于在沉寂了多年后,顺治等到了机会。
顺治七年冬,多尔衮居然死于塞北狩猎的途中。
虽说史书并未过多记载多尔衮的死因,但这背后是否有顺治的部署,我觉得这是很难说的。
因为多尔衮死的时候才39岁,正值一个男人的壮年,而且清朝历代皇帝多半长寿,更何况一个常年在外征战的将军?
虽说《清史稿》中提到他身体确有不快,但是应当还不到那样的严重程度,否则他也就不会去塞外打猎了。
所以多尔衮的死非常可疑。
但是不管怎么讲,他还是死了。
而顺治对他的恨,却在其死后爆发出来了。
《清史稿》记载:诏削爵,撤庙享,并罢孝烈武皇后谥号庙享,黜宗室。
也就是说将多尔衮母子都赶出了祭祀的庙堂,也就是说清代后世子孙都不许再认这位祖宗了。
这是发生在顺治八年的事。
到了顺治十二年,时隔四年,大臣们以为顺治已经不生气了,就提出来要回复多尔衮的爵位,而且他们称颂多尔衮功绩的话几乎句句在理。
可是结果怎么样呢?
几位大臣被流放到了宁古塔。
一个人对于一个人的恨居然能持续这么久,你可想而知,这个恨是有多深。
于是这么深的恨就发生了转移,因为我恨你,所以你赐予我的东西,我一概不要,包括女人!
于是悲剧降临到了我们的孟古青姑娘身上,她是政治的牺牲品。
《清史稿》中也有另外的记载称:上好简朴,后则嗜奢侈,又积与上忤。
意思是,顺治喜欢简朴,但是孟古青却非常喜欢奢侈,久而久之后,两个人的矛盾就深了。
其实,这可能是顺治不宠爱孟古青的原因之一,但绝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而且请想,一个人奢侈又能奢侈到哪里去呢?吃能吃多少?穿能穿多少?
我们可不要忘了,他们家可是富有天下哇。
就算这个理由成立的话,也只能说明顺治这个人太抠了。
结果当然是博尔济吉特·孟古青被废。
从此之后,史书再不见这位姑娘的记载——王朝下女人的结局竟是如此悲惨。
而顺治的第二任皇后也正是孝庄给安排的。
她的名字已经不详了,史称孝惠章皇后。
这位姑娘很长寿,并创了一个记录:成为中国历史上身居后位(包含皇后、皇太后)时间最长的人,长达64年。
现在想来,这位姑娘的心态应该是非常好的。——14岁入宫,在深似海的侯门中还能活这么久,不能不佩服她的心态。
而有趣的是,这位姑娘居然是上一任废后孟古青的侄女,不知道这两人见面后该以怎样的称呼才对。
而更有趣的是,当年孝庄也是以侄女的身份嫁给皇太极的。
所以,我只能说贵圈真乱!
历史又一次重演,孝庄对顺治的期望还是很大的,希望年轻的皇帝能够幡然醒悟,成就过去清太宗的事业。
可是她的良苦用心,却并不能得到顺治的理解。
而这位新皇后也和她的姑姑孟古青一样,不得顺治的宠爱。
《清史稿》记载的很简略:后又不当上恉……上责后礼节疏阙……
看来这位孝惠章皇后很不懂顺治的心思。
不喜欢归不喜欢,顺治还是没能下令废除了这位皇后,因为有孝庄的袒护。
至此,后宫中出身于博尔济吉特家族的除了孝惠章皇后,还有恭靖妃、端顺妃、淑惠妃、赠悼妃。
但是这对顺治来说,已经没关系了。
一切都没有关系了。
因为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另一个女人,而这个女人曾经让他动过放弃皇位,落发为僧的念头!
这个女人本来无意于政治,但政局却差点因为她产生了不可挽回的势头。
这个女人的名字叫做董鄂·乌云珠。
楼主 城南猎马  发布于 2018-04-06 12:38:54 +0800 CST  
第四节 董鄂其人
乌云珠姑娘终于走上了历史舞台,那么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呢?
《清史稿》中只记载了她的出身:孝献皇后,栋鄂氏,内大臣鄂硕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宠冠后宫。
她是内大臣鄂硕的女儿,18岁嫁入宫中。
一个18岁的姑娘,搁现在叫做刚成年,在那个年代只怕是老女人了。
所以后世就有人怀疑这位董鄂妃在先前是结过婚的。
《汤若望传》中记载:“顺治皇帝对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一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他竟被对于他这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掴。这位军人于是乃因怨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底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这位贵妃于一六六零年(有误,应为一六五七年,即顺治十四年)产生一子,是皇帝要规定他为将来的皇太子的,但是数星期之后,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于其后不久亦然薨逝。”
因为年龄问题,这一段记载我觉得可信。
至少我觉得她是结过婚的。
18岁的董鄂妃与19岁的顺治终于在一起了。
女性的实际成熟年龄多少要比男人早一些,
另外,一个有过婚姻经历的人大概多少也会懂得如何去经营一段新的婚姻。
所以董鄂妃区别于先前的所有嫔妃。
史书中虽没有对董鄂妃的性格有直接叙述,但是看后来顺治给她写的祭文,我们会发现董鄂妃得宠主要有四点:
第一、孝顺。
后兒静循礼,事皇太后,奉养甚至,左右趋走,皇太后安之。(清史稿)
孝庄、顺治母子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在多尔衮摄政的那八年岁月里,母子两个每日战战兢兢,相互鼓励,相互照顾,其感情已超出了寻常母子的情感。
因此顺治非常看重后妃们对其母亲的孝敬。
第二、贴心。
事朕,晨夕候兴居,视饮食服御,曲体罔不悉。(清史稿)
每当顺治下朝后,她总是亲自安排饮食,侍奉顺治吃饭。
朕返跸晏,必迎问寒暑,或意少乱,则曰:‘陛下归晚,体得毋倦耶?’(清史稿)
每次回到宫中,董鄂氏都会问寒问暖,并且让顺治不要太操劳了。
朕值庆典,举数觞,必诫侍者。(清史稿)
遇到庆典,顺治喝多了,董鄂氏就会告诫顺治身边的侍臣,下次不能再这样了。
室无过燠,中夜罝罝起视。(清史稿)
半夜的时候,害怕宫室中的炭火灭了,又亲自起夜去添加炭火。
朕省封事,夜分,未尝不侍侧。(清史稿)
每当顺治批阅奏章至夜分,她总是毫无例外地为其展卷研磨,侍奉汤茶。
其实这样的女人又怎么能让人不动心呢?
我每读到此,都感叹:人之一生得此妻,夫复何求?
第三、懂事。
趣具餐,躬进之,命共餐,则辞。(清史稿)
顺治让董鄂氏坐到一起吃法时,董鄂氏总是不愿越礼。
古代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皇后为妻,其余为妾,而妾是没有资格与夫君坐到一起吃饭的。
诸曹循例章报,朕辄置之,后曰:‘此虽奉行成法,安知无当更张,或有他故?奈何忽之!’令同阅,起谢:‘不敢干政。’(清史稿)
顺治看奏折时,有时草草看过,就搁置在一边,董鄂妃于是劝他仔细看,不能忽视;顺治要她一起阅奏章时,她又连忙拜谢,并解释说:后宫不能干政。
览廷谳疏,握笔未忍下,后问是疏安所云,朕谕之,则泣曰:‘诸辟皆愚无知,岂尽无冤?宜求可矜宥者全活之!’大臣偶得罪,朕或不乐,后辄请霁威详察。(清史稿)
每次顺治批阅审批处斩犯人的奏章时,董鄂妃都会劝他仔细得去查看,以免造成冤假错案,有时大臣们有了过失,董鄂妃也会请求顺治宽宥他们。
朕偶免朝,则谏毋倦勤。蒐狩,亲骑射,则谏:‘毋以万邦仰庇之身,轻于驰骤。’。(清史稿)
有时候顺治偷懒不上朝,董鄂妃也会加以劝说;顺治出猎时,董鄂妃也会劝说他要谨慎些。
第四、兴趣相投。
后至节俭,不用金玉。诵四书及易已卒业;习书,未久即精。朕喻以禅学,参究若有所省。(清史稿)
董鄂妃非常的节俭,这一点倒是和顺治一样,而且很聪明,很会读书,顺治每次跟她聊禅宗的时候,她都能有所领悟。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顺治本人就对佛学情有独钟,后来他甚至动过出家的念头,而董鄂妃恰好与他兴趣相投。
其实,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能够相处的很融洽,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共同话题。
我想以上四点,不仅作为先前已经入宫的出生在深宫大院,于娇生惯养中成长起来的嫔妃们做不到,而且就算是寻常的人家的女子也未必能做到。
董鄂妃与他们相比至少有两大优势:第一,年龄,或者是经历。第二,学识,或者说智慧。
这是那些仅有十二、三岁的姑娘们所不能企及的。
于是作为好儿媳、贤内助的董鄂妃于顺治十三年入宫,在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就被册封为贤妃。
又过了一个多月,顺治又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
她的升迁速度非常之快,这时的董鄂氏离皇后之位只差半步之遥。
而她本人有没有意愿上位呢?
答案是:没有。
《清史稿》中记载当顺治下令准备废掉皇后,册立董鄂氏的时候,董鄂氏跪在地上,请求不要废黜皇后。
而且话说的很重:陛下若遽废皇后,妾必不敢生。
这样的女子确实不得不令人疼爱。
终于董鄂妃在盛宠之下,一年后诞下了一位龙子。
悲剧也就开始了。
这个孩子在出生106天之后,居然夭折了。
《清史稿》中对这位皇子的叙述极其简单,只有一句话:荣亲王,世祖第四子。生二岁,未命名,薨。追封。
而"皇清和硕荣亲王圹志"中留了顺治给这位皇子写下的“制”。
在“制”中,顺治称这位皇子是“朕第一子也”。
也就是说,等将来这位王子长大之后,朕就要将皇位传给他。
这一句话,我相信绝不是顺治在这个孩子死后才有的,很可能在这个孩子还活着的时候,顺治就说过类似的话。
而可能恰是这一句话,害死了还在襁褓中的“第一子”。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会是谁下的手呢?
孝庄文皇后?
有可能,她先前为了巩固博尔济吉特氏家族的地位,不断的往宫中送妃子,又怎么能允许一个外姓女子来捣乱呢?
孝惠章皇后?
有可能,因为顺治已经放出话来了,要废掉皇后,让董鄂氏来干,现在董鄂氏生出了储君,未来母以子贵,皇后之位已董鄂妃的囊中之物。
又或者是孝庄与孝惠章皇后联手干的。
以上都是我的推测,但是后宫斗争之黑暗,毒辣,不能不令我们产生这样的联想。
后人还有一说,这个孩子是得天花死的。
很有可能,因为当时宫中确实盛行天花。
因为后来顺治也得了天花,年幼的玄烨也患了天花,也有传言认为董鄂妃也是死于天花。
不管怎么样,这个只有三个月生命的孩子还是去世了。
而他在玄烨登基的道路上差点造成了不可挽回的阻力。
他的爵位乃是和硕荣亲王,在清朝宗室十二等封爵中为头等爵位。
两年后,原本就体弱多病的董鄂妃,终于无法忍受丧子之痛,在抑郁中一病不起,终于在承乾宫里香消玉殒了。
正是应了金庸先生在《书剑恩仇录》中的那句话:少年爱侣,情深爱极,每遭鬼神之忌,是以才子佳人多无美满下场,反不如凡夫俗子常能白头偕老。情不可极,刚刚易折。
而在董鄂妃死后,顺治却违背了她“谨以妃礼”的遗言,为她举行了极为盛大的葬礼,其规格、规模要远远超过一个皇后的丧礼。
董鄂妃的死,却将另一个人拉入了深渊之中,从此再也无法回头。
这个人就是顺治帝,此刻的他性情居然变得让人有些陌生,他的行为甚至近乎疯狂。
楼主 城南猎马  发布于 2018-04-06 12:51:18 +0800 CST  

楼主:城南猎马

字数:6426

发表时间:2018-04-06 20:37:4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06 14:43:06 +0800 CST

评论数: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