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战国时期那些感人的故事

春秋战国末年,七国之乱,诸侯纷争,狼烟四起。百姓生灵涂炭,背井离乡,纷纷逃避战乱。
公元前249年,楚考烈王熊元在位时,刚被楚国并吞的鲁国境内,礼崩乐坏,田野荒芜,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离乡逃难者众,人命如草更如蚁……
一群穿戴破烂不堪的逃荒民夫,步履是那样的沉重,令人似乎可以听到压抑低沉的喘息声。在通向远方荒无人烟的小道上,这群人不停地奔走,不停地寻找出路。这一路上,每个人跋山涉水穿丛林,风餐露宿历艰辛,实在无路可奔,茫然的只得往越国方向逃离。
在逃亡的人群中,形容枯槁的颜凤带着妻子季氏、幼儿颜乌,一家三口人是出故城,离曲阜,过泰山,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受尽了负重奔波辗转之苦,感叹天地之宽却没自己的一寸立足之地,最后只得跟随逃荒人群一路南下、南下、南下……
自古饥肠,逃荒就是为了活命,它是最后之活路。
一路上,颜凤亲眼目睹有多少人在中途卖掉了妻子、儿女,走上了永无尽头的不归路,也亲眼看到有的善良难民见到路边死人旁边遗弃的婴儿,怕让凶残的豺狼虎豹给刁走吃了,连忙拣起来放在担子上,舍不得扔掉,继续逃荒。
沿路难民们又冷又饥,焦虑不已,一边抱怨着老天爷瞎了狗眼,一边诅咒着满目的战乱。在这样的窘迫下,特别扣动颜凤心弦的是,有的同年娘见到别的妇女怀里孩子因饿得呱呱呱大哭,声声凄惨,仿佛在呼唤着自己的爹娘,令人万分难过痛心。
楼主 逆境磨砺  发布于 2016-07-06 12:34:00 +0800 CST  
啥时候快新,我心里也没啥底啊,只不过是黄鼠狼娶媳妇——小心翼翼啦,要是读者喜欢,快更也不难哦!
楼主 逆境磨砺  发布于 2016-07-06 12:39:10 +0800 CST  
@潇纵 2016-07-06 14:36:58
@逆境磨砺 :本土豪赏1根 鹅毛 (1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我也要打赏 】
-----------------------------
万分感谢,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楼主 逆境磨砺  发布于 2016-07-06 15:26:30 +0800 CST  
因为在这逃难路上,大伙都穷得没有饭吃,当娘的身体又瘦弱,奶儿也不充足,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一个字:饿!可怜手里抱着的那些孩子个个饿得大哭不止。看着饿得面黄肌瘦的孩子,为娘的也是泪流不止。
楼主 逆境磨砺  发布于 2016-07-06 15:48:16 +0800 CST  
一些好心的同年娘见别的孩子饿得要命,全身软绵绵的一点力气都没有,又孤零零的,难受得没法诉说。便顾不上自己刚刚被病魔夺走孩子的悲痛,强忍着泪水,慷慨地为那些饿得发慌的别家孩子喂奶。
楼主 逆境磨砺  发布于 2016-07-06 18:44:44 +0800 CST  
谢谢大神
楼主 逆境磨砺  发布于 2016-07-06 19:20:45 +0800 CST  
战国时期的感人事一桩桩,一件件,多如牛毛,而这一件却刻骨铭心,谁都需要啊,丢了它,也就丢了做人之根本!
楼主 逆境磨砺  发布于 2016-07-07 06:02:50 +0800 CST  
而那些已经卖光自己孩子的父母,只能将一把辛酸的泪水直往肚里咽,那滋味就像是将鱼虾抛入热锅上一般深受煎熬,因此,颜凤时时祈祷着卖妻卖儿的悲惨命运千万别落到自己一家人的头上。
逃荒路上,到处都是戒备森严的关口,每过一个关口,只见城墙上的墙垛在星光照耀下,像在咬夜空的星星。为了堵住人口流失,白天一般紧闭城门,不许出城,只有夜间这些难民才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地闯关,才有可能找到饿不死的地方生存下去。
难民们要过桥了,江边的木板桥就像浮在水面上一样,大风刮得白浪滔天,沾满青胎的浮桥滑得连下足的地方都没有,只要一跌倒,就会滑入万丈深渊。
这时,结伴过桥的难民们在桥上小心翼翼地互相搀扶,相互支撑,一步一惊魂地缓慢前行。过了桥后,他们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各自歇脚在古道里。遇见逃荒的老乡,男人们互相打招呼,倾诉一家人逃荒的苦难和悲惨的身世,女人们则唠叨娘家三姑六婆亲戚的闲闻逸事,仿佛只有这时,他们才忘了暂时的愁与苦。
楼主 逆境磨砺  发布于 2016-07-07 06:04:55 +0800 CST  
与别的难民不同,颜凤一家三口总是蜷缩在一个角落里,显得很不合群。黑暗里,颜凤给幼儿颜乌讲山河破碎的悲愤,讲祖先厚道以及孝义的故事;抑或是一个人乡愁汹涌,遥望故乡,潸然泪下。
——从鲁国到越国,万里之遥,途中要横渡巨龙般滚滚东去的淮河、长江和钱塘江,每跨一条江河,闯一道关隘,都是天险,都是死里逃生。
走了七七四十九天,每一天都在旅途中过得百般窝囊。
这一天,颜凤一家三口人来到了淮河之畔,淮河介于长江和黄河之间,是长江汇入东海之前的最后一条支流,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和济水并称“四渎”。干流落差大,以废黄河为界,整个流域分成淮河和沂沭泗河两大水系,乃是地标河流,是条重要的水道。
淮河渡口是通往古越的必经之地,逃难的人们只有过了淮河,才能继续向南而行,去寻找他们能够生存下来的栖息之地。
难民们一边逃荒、避乱,一边沿路乞讨,男人无奈地看着自己的女人和孩子,心里无边的苦无法诉说,为了保命,女人们也只能倒霉地认命,屁股后头跟着的一大群孩子也只能随父母一同受苦,这也许就是老天早已安排的苦命,仿佛天下所有逃难的生命已然成为草芥。
楼主 逆境磨砺  发布于 2016-07-07 10:58:27 +0800 CST  
刚刚得到一个重磅炸弹:颜乌的孝义故事要搬上国家大舞台啦,颜乌孝名的影响力也很快就要翻倍啦,请大家稍安勿躁!
楼主 逆境磨砺  发布于 2016-07-07 12:21:36 +0800 CST  
【喜讯】义乌新编婺剧《乌孝词》首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2016-07-06 文化义乌
昨日,国家艺术基金公布了2016年度资助项目立项公示名单,其中义乌市婺剧保护传承中心的婺剧《乌孝词》入选,成为公示名单中146个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之一。浙江地方戏共两台入选,婺剧和越剧各一台入选,这是我市首次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国家艺术基金是中央财政拨款,同时依法接受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捐赠的一项公益性基金,于2013年12月30日正式成立,旨在繁荣艺术创作,培养艺术人才,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助推我国优秀艺术项目的创作和发展。
2016年度基金资助总额将达到7.3亿元,在2016年度基金申报受理期内,共有6493个机构和个人作为申报主体,申报了7248个项目。经审核,共有6685个通过审核的项目进入初试,进行了为期17天的初评,接受1306位初评专家的评审。结果共有2155个项目进入复评,初评通过率约为32.2%。到了复评阶段,作为大型舞台剧和作品类别,需要由申报主体代表到现场进行答辩。评审专家坚持选优拔萃、宁缺毋滥的较高标准。最终,仅有966个项目被确定为资助项目,而包括市婺剧保护传承中心的婺剧《乌孝词》的大型舞台剧和作品立项量146项,立项率仅为13.2%。
新编婺剧《乌孝词》以流传在江浙一带坊间颜乌葬父、纯孝格天的千古传奇故事为原型,以乌鸦作为贯穿全剧的意蕴链及外化形象,通过护救伤乌、颜家风骨、相濡以沫、父贤子孝、刨土筑坟、群乌助葬、万民感叹等事件写出了颜家家风清廉,夫妇和睦、父慈子孝动天地的故事,歌颂其“以孝传家,仁爱待人”的美好品德,展现“百善孝为先的最美精神”。
该剧预计到明年6月底完成排练,陆续登陆上海、义乌及周边县市进行40场巡回演出,让“孝义”成为中国一张更加响亮的文化名片,让更多的人到孝义故里——义乌寻孝问义。






楼主 逆境磨砺  发布于 2016-07-07 12:33:46 +0800 CST  
尤其是那些孩子,都穿得破破烂烂,有的还光着屁股,肚子饿得咕咕叫,死亡随时笼罩在他们头上,连自己的父母都无法充当他们的守护神。这些人活下去的是幸运,还能有一口气,死去的也是幸运,起码不用吃更多的苦头了。
背井离乡寻找求生之路,每一个逃难人都生活在生与死的边缘,难民们在路上已死去大半,可尽管如此,他们还是要拼着命去逃荒。不逃就没有出路,即便逃出去是一条死路,那也别无选择。
怀里抱着幼儿,一手牵着娇妻,面对浩浩荡荡东流的河水,颜凤一脸愁苦,紧蹙眉宇,一路上他嘴角抽动着,像在诉说着什么?哀怨?离愁?愤怒?饥饿?恐怕这一切都有。他面对苍天发出内心深处的一声呐喊:“滚滚洪涛,我这一渡河南下,我——颜凤何日才能携妻带儿回归故里了啊!”
这样想着,便不由得更加悲凄万分,悲怆流涕,悲伤成河。
楼主 逆境磨砺  发布于 2016-07-07 12:54:15 +0800 CST  
颜凤一家三口已经在淮河渡口苦苦等了三天两宿,每日看着如蚁的人群都不断挤压着渡口,一张张焦急、愁苦、忧虑的脸面对着江面,盼着渡船赶快到来。
突然,一位老船工见颜凤携妻带儿,步履蹒跚,便问他道:“这位客官,你是否想过江啊?”
苦着脸,都要掉一层皮了,颜凤不无忧虑地说:“是急着过江赶路啊,叹,可我身上所有盘缠一路上遇抢匪几被抢光,所剩无几,还不够支付过江的船费,正苦着不知如何是好呢?”
想着什么,老船工眉头一皱,说:“今日到越国的船只马上就要开走了,错过了这一程,就没有下一趟了,你赶快先上了船再说吧。”于是,在老船工好心催促下,颜凤一家人登上了渡船。
当渡船划到江心处,在激流中打起转来,左右摇晃,河水随同翻起的浪花卷进舱来,打湿了衣裳,众人都吓得面如土色,吓得哭爹喊娘。
人群中的颜凤,摇晃着身子,哀叹声声:“苍天无眼,我颜氏这一家三口的性命难道就这么葬身河海?”随着哀叹声落地,一阵酸醋和悲苦从心底涌到胸口,泪水如泉止不住地往下淌……
眼看要葬身江底,想求生的难民心里都在滴血,不停朝天愤怒又无助呐喊:“老天啊,快来帮帮救救我们吧,让我们早日脱离苦海。”
楼主 逆境磨砺  发布于 2016-07-07 15:01:20 +0800 CST  
突然间,仿佛上苍显灵了似的,风不再怒吼,雨也止住了,天空中那片浓厚的乌云也渐渐散去了,江面变得风平浪静,船只也不再打转,船上的难民恢复了平静,老船工撑着已失控的船,拨调船头全力向对岸划去,难民悬在半空中的心终于落地……
到达对岸后,颜凤一下船就对老船工感激不尽,他说:“多蒙船工相助,颜凤日后如有出头之日,定再回来奉上欠下的盘缠。”说完便拱手谢过船工。
老船工摆摆手说:“不用客气,出门在外,谁没有个落难的时候,快上路吧,祝你们一路顺风!”
过了淮河,颜凤一家三口人跟随逃难人群继续向南前行。
就这样忍饥挨饿,一天又一天,难民日行夜宿,漫无目的地走着,每天都有支撑不住,因过度疲劳而倒下的,只要倒下的人,再也不能爬起,只有悲惨地死去。有亲人的,则沿路埋在了荒郊野岭,没亲人的,则抛尸荒野。
楼主 逆境磨砺  发布于 2016-07-07 16:18:05 +0800 CST  
又走了个把月,前方又忽然有一条掀起潮峰、气势恢宏的长江挡住了去路。长江江水浩浩荡荡,是国内最长的河流,和黄河并称“母亲河”,自西向东注入东海。
长江昼夜不舍,奔流不息,流水奔腾向东去,波涛逐浪浪追涛;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后方浪更高。江面上时而白浪滔天,时而碧波荡漾,几乎没有平静的时候。
千里行路千般苦,在遇到如此艰难困苦的紧要关头,颜凤一家正在堪忧之际,又路遇救星,在古码头上竟遇到了一位好心肠的船工。
他见颜凤干瘪的口袋里空空如也,身无分文,便乐善好施,用船儿载着这一家苦命的逃难人渡过了潮急浪高的滔滔长江。过江之后,颜凤十分欣喜,便再次拜谢了船工。
颜凤一家人一路上走走停停,马不停蹄,又走了三七二十一里地,最终还是没能到达目的地。颜凤一家三口历经长途颠簸,早已是人困马乏,身心俱疲。
楼主 逆境磨砺  发布于 2016-07-07 19:25:25 +0800 CST  
这个故事是流传于江浙一带的千古传奇故事:先秦诸侯割据,狼烟四起。颜凤携幼子颜乌,从鲁避乱南下,一路乞讨来到古越。栖身岩洞,颜家风骨,颜乌一日清晨救受伤乌鸦。因遭财主孟富盘剥欺压,颜凤身染重疾命殒。家贫如洗,颜乌悲痛愧疚,赤手刨土筑坟葬父,孝行催天泪下,乌鸦惊动,衔泥助葬,血染土塚……
楼主 逆境磨砺  发布于 2016-07-07 19:51:41 +0800 CST  
@潇纵 2016-07-07 23:07:36
@逆境磨砺
再支持
-----------------------------
再感谢!
楼主 逆境磨砺  发布于 2016-07-08 06:10:55 +0800 CST  
连续多日的长途奔波,这一家子一路上只能靠乞讨度日,饱受家破人亡、颠沛流离之苦,受尽世态炎凉,历经多月的跋涉劳累,终于到达了古越的会稽之境。
这一下颜凤心里总以为苦日子该熬到头了,没想到还是空等一场。等他们踏上越国之境还没走了几步路,面前又横亘着一条风高浪急的钱塘江。
这老天爷不是明摆着专门故意来捉弄这些逃难人的吗?怎么总喜欢跟苦难人作对呢?它到底想要玩弄到几时?以至于让每一个奔波在长途上的难民们都永无安宁之日,居然落得如此狼狈不堪。
所有的憧憬都在残酷的现实中灰飞烟灭,仅剩下这行尸走肉的空灵,游荡在无边无际的荒野,在蓬草丛生的角落里瑟瑟发抖,蝼蚁般的生命长河里,却再也泛不起半丝涟漪。
这时已是八月中秋,这钱塘江是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有诗云:“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海水受巨大的引潮力影响,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涌。
潮头初临时,江面闪现出一条白线,伴之而来的是隆隆的轰鸣声和巨响,潮头由远及近,飞驰而来,潮头推涌,鸣声如雷,顷刻间,潮峰便耸起一面三四丈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喷珠溅玉,声似雷霆万钧,势如万马奔腾。
楼主 逆境磨砺  发布于 2016-07-08 08:01:31 +0800 CST  
江浪向江岸猛烈地进攻着,江面上霎时变成了无边无垠的战场,发出隆隆的吼声。岸上千斤重的巨石,只要被潮水轻轻一拂,就仿佛一下子沉到江底去了。一排排浪撞在巨石上,浪花四溅。
若遇年头潮大,一旦排浪滔天,怒潮涌上江岸,无数的潮水便立刻会沿着伤痕累累的江堤,残害沿江数不清无辜百姓的生命。
要过江时,所有逃难的难民都必须坐船才能驶向对岸,渡口顿时就热闹起来了。该上船了,颜凤好不容易凑足沿路乞讨而得的一点路费,顺利挤上了船。
船上人挤人,背靠背,没有一个空位,五大三粗的单身汉身上汗臭淋漓,力气小一点的残弱儿童和妇女只得躲在船的一角,连移一小步也非常的困难。本来一趟船只能渡十几个人,但由于船只实在太少,船上竟挤满了三十多人,这船就像一锅将要烧糊的烂稀粥,这哪里是人待的地方。
那些挤不上船或没有轮到的难民就只好三五成群靠边站,无可奈何地等待着远方的船只打回马枪。
在摆渡过程中,由于船小人多,以前经常有人坠入钱塘江中喂鱼,遇上船上有水性强的,也偶尔会被人及时救起。一旦落入水中无人相救,那小命也只能尸沉江底。
船很快驶入江中心,船只逆流而上,左摇右摆,船体就在江中晃动起来,吓得小娘们紧 紧抓着船沿,高声尖叫,生怕一不小心就落入水中。
这时,船工便出来喊话了:“大家不要怕,也不要惊慌,这点激流对俺船家来说只不过是小儿科,根本算不了啥,俺很快就会撑过去的。”这时,船上的赶路客们听了,才稍微心宽了些,但都坐着不敢乱动,生怕稍微动一动,跌入江中性命难保。
楼主 逆境磨砺  发布于 2016-07-08 09:33:58 +0800 CST  
船在行驶途中,为了消除赶路客的疲劳,苦水里泡大的老船工热情地给大伙讲起了钱王的故事,大家都听得分外入神入迷……
原先钱塘江的潮来时,跟其他各地的江潮一样,既没有潮头,也没有声音。有一年,钱塘江边来了一个巨人,这个巨人真高大,一迈步就从江这边跨到江那边去了。他住在萧山境内的蜀山上,引火烧盐。
人们不晓得他叫什么名字,因为他住在钱塘江边,就叫他钱大王。这钱大王力大无穷,搬得动金山,也扛得起银山,他打着自己的那条铁扁担,常常挑些大石块来放在江边,过了不多久,就堆起了一座座的小山。
一天,钱大王去挑自己在蜀山上烧了三年零三个月的盐。可是,这些盐只够他装一头,因此他在扁担的另一头系上块大石,放上肩试试正好,就挑起来,跨到江北岸来了。
这时候天气热,钱大王因为才吃过午饭,有些累了,便放下担子歇歇脚,没想到竟打起瞌睡来。正巧,东海龙王这时出来巡江,潮水涨起来了。涨呀涨的,竟涨到岸上来,把钱大王这头盐慢慢都溶化了。
东海龙王闻讯,水里哪来这股咸味呀,而且愈来愈咸。他受不了,返身就逃,没想逃到海洋里,把海洋的水都弄咸了。
这位钱大王呢,睡了一觉,两眼一睁,看见扁担一头的石头还放在硖石,而另一头的盐却没有了!钱大王找来找去,找不着盐,一低头,闻到江里有咸味,他想:“哦,怪不得盐没有了,原来被东海龙王偷去了。”
于是他举起扁担就打海水。一扁担打得大小鱼儿都震死;两扁担打得江底翻了身;三扁担打得东海龙王冒出水面求饶命。
楼主 逆境磨砺  发布于 2016-07-08 12:24:24 +0800 CST  

楼主:逆境磨砺

字数:68944

发表时间:2016-07-06 20:3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8-06 19:01:23 +0800 CST

评论数:19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