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的原型:能否敲响传统红学的丧钟?

可卿死后,贾珍哭得像泪人一般,荣府中除宝玉与凤姐之外,看不出一点悲伤。贾母虽说伤感,可她甚至不让宝玉尽快去现场。这也许能说明荣府在北明灭亡之后,是最大的利益获得者,当然忠于明室的人不会没,但也是像看待历史一样看待这件事。前面说过,贾母是一个贼祖宗,贾赦是流寇余部,而贾政是郑氏家族,这些人虽然归入朱明名下,可心里各打各的算盘。宝玉代表大明玉玺,凤姐代表明朝基本军队,反映自是不会一样的。
但在宁府,对可卿的死除了贾珍外,还有两个婢女反映非常激烈,一个宝珠,一个瑞珠。一个触死在可卿灵前,一个出家守灵。
按照一些说法,说是宝珠与瑞珠撞破贾珍与可卿的奸情,逼不得已这么选择。这种猜想似乎不那么可靠。贾珍进去办事,婢女进得去吗?贾珍还没有那么迷糊吧?《金瓶梅》出现这种情节那是理所当然的,可在红楼一书中似不太可能。
其实,宝珠与瑞珠代表的明亡后士大夫的两种还算有代表情的选择,一类人出家当道士和尚,另一对人引颈就戮,或反抗被杀,或果决自尽。而像贾蓉这种人,最后娶一个姓胡的,跟胡人妥协了。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8-01-19 10:22:19 +0800 CST  
宝玉进入太仙幻境,警幻将一个妹子给他享用,这女子叫可卿,字兼美。就是梦中的秦可卿。脂评称她是兼有宝钗与宝玉之美。
照前面的解读,进入南明之前,黛玉象征北明,宝钗象征南明;进入南明之后,黛玉象征朱明,宝钗象征藩镇。就她们象征北明与南明这个层面来说,象征崇祯政权与朱术桂政权的两个末世政权,不正好兼有黛玉与宝钗之美吗?
可惜,宝玉只能与梦中的这个兼美有夫妻之实,而在现实中,宝钗与他是“空对着”,有名无实。而黛玉更是还没有名份就逝去,成为海外仙姝了(死在台湾岛了),而各种抗清势力在宝钗死后又争斗了好久,他们只能在山中做寨王,作者说宝钗是“山中高士晶莹雪”,也就是这个意思。那些人往往拿朱三太子、朱五太子说事,可毕竟没有推出一个姓朱的皇帝。也就是没有嫁给宝玉。
因此,我非常相信红楼梦从原创到最后定稿,经历很长时间。我甚至一直都在怀疑,这部书最后就是由朱弘桓或者朱怡镐后人修改完成,也就是那个曹雪芹。现在有史料可以证实,朱弘桓住在开封,康熙给他爵位,可以过上安稳的日子,然而国恨家仇,哪是一代两代就可以忘却的!这部作品完全有可能从1683年前后开始原创,一直到乾隆时期最后完稿。这也是为什么书中雪景都是后面才写得生动的原因了。他们少不更事时是在江南度过的,可到了北方后,才真正知道雪景。而八十回之后的内容,应该是可以明显揭出真相的,作者却不敢让它面世。这么一部奇书,参与者视若珍宝,怎么可能就丢掉一部分?清皇室那些抄书者,很可能知道真相,可谁敢出来?
有意思的是,曹、朱同宗,都是出自于春秋一个叫邾国的后裔。作者冒用曹姓也就不足怪了。中国姓氏,改朝换代,逃避仇家之际那是再寻常不过的事。刘伯温的后人改姓朱,朱聿键旁支改皇后姓曾,作者改姓朱为曹不是更顺吗?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8-01-19 10:54:12 +0800 CST  
贾巧儿的奸兄狠舅显然指是郑经和郑克爽父子。宝玉原型的另一个角色指朱弘桓,他娶的是郑成功的女儿,他的儿子,当然要称呼郑经为舅舅,郑克爽为表兄。从这个关系看,贾琏就是大观园之外的贾宝玉,一个实,生活在台湾这个现实世界,一个虚,生活在大观园这个虚拟世界。他们都指朱弘桓。而凤姐的原型当然就是指郑成功的女儿了。这也是为什么贾宝玉和贾琏在书中都被称作二哥。从这个层面上看,贾赦的另一个身份就是南明的诸监国,既假摄,假的摄政王。
台湾降清后,朱弘桓被安插在河南汴梁开封府许州五女店,钦赐皇田五十四顷(一顷一百亩),生子振烈、振熙、振熏、振照等人。被刘姥姥收容的就是这些人。刘姥姥代表努儿哈赤与施琅当然也没有问题了。
从贾巧儿身上,与历史对照,高度一致。就没有什么疑问了。她的生活原型就是指在台湾出生的明代王子王孙,后来随着台湾降清被迁入内地,他们比之前在大陆的那些王子王孙幸运多了,没有像他们那样逮住就宰杀,而是被妥善安置,还有一块汤沐邑让保证他们衣食无忧。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8-01-20 08:52:08 +0800 CST  
红楼梦中用一个男子与他的妻妾来象征一个政治集团。男子在这个集团中处于君王或主子地位,女子则是这个集团的臣僚或仆从。用夫妻之间的关系来象征这个集团君臣或主仆的关系。
像贾敬那样的人,就是失去政权的孤家寡人,如被清人俘获的弘光光帝,又如后来自自己取消监国的鲁王朱以海。像贾母那样的人,就是虽然政权仍在,但没有君王,例如隆武帝,永历帝,在他们死后好久,仍然有人奉他们的年号,承认他们的政权。
像贾琏那样被凤姐所左右的人,他们象征的集团则是君王孱弱、权臣在朝的政权。
贾宝玉与宝、黛的关系,则是君王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政权的问题,是偏安一隅的藩王政权,还是朱明政权的问题。
最明显的就是薛蟠和他妻妾的象征。他们组成以三藩为代表的先降清后又反清的藩镇这个集团,除了三藩外,还有李成栋、金声桓、吴兆胜等人(在贾府则用尤氏来影射这些人)。这个集团又分成三种情形:一种是反清后血拼到底最后成仁的,一种是反清后再次降清的,再一种就是反清后自己称帝。
吴三桂属于最后一种情形,反清后在衡阳称帝。书中用夏金桂来影射她。薛蟠的另一个妾宝蟾,则像征尚可喜、孔四贞等家族。而李成栋、金声桓、吴兆胜和耿精忠等藩镇则由香菱来影射,以耿家军为代表(在贾府则以尤二姐和尤三姐来影射),他们反清后或再次成为明臣,或没有成为明臣,但恢复汉人衣冠旗号,兵败成仁。
这些人跟薛蟠一样脾气爆粗,不明事理,喜则跃,怒则吼,杀人只当玩儿,但又有天真烂漫的一面,评书人口声声称他为呆兄。香菱最早加入这个集团,说明这些人降清不久,就有不少人反正这个史实。而三藩中,耿家军1650年移镇福建,当时就有人对他们进行策反,从这一点说香菱也是最早归入这个集团的。
香菱的判词和判曲,以及和尚对他说的偈语都指向这一点。和尚说她“有命无运、累及爹娘”,评书人称“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也就是说凭这些人要三分天下也或南北对峙,谈何容易。三藩起事时原来变议定事成之后三分天下。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评书人称“前后一样,不言前而言后,是讳知者”,也就是说怕人知道。这事指是耿精忠的死法(香菱指的是耿家军,而非单指耿精忠一个人,但他的死表明耿家军的完结),耿精忠最后又降清,元宵时被凌迟处死,凌迟必须割完三千余多,三天方许他死,所以说前后都是一样的,从元宵前开割,元宵后死去。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还故乡”,跟随吴三桂起事,耿家军换成人明人服饰,蓄发,恢复祖先模样,也算是香魂回故乡了。
作者对耿家军是有深厚感情的,也许对他们起事前后都了解得比较清楚,所以又在贾府中弄一个尤二姐来象征这支军队,并对尤二姐的死痛惜不已,评书人更是用难得一见的口气对弄死尤二姐的凤姐痛加鞭挞,而尤二姐腹中的胎儿,自然意味着一个即将成形的政权。这事影射着郑经不但不配合耿精忠起事,反而背后一刀,抢了他不少地盘,失去一次大好机会。郑经先哄耿精忠起事,就是凤姐将尤二娘赚入贾府,暗中搞鬼将她弄死,就是郑经背后一刀,致耿家军于死地。而尤三姐托梦给二姐,明确说她们前世犯奸淫,也就是有降清前科。
如果以这个角度来解读香菱和尤氏姐妹的故事,再与历史对照,一切都显得那么顺了。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8-01-22 19:59:28 +0800 CST  
贾琏与凤姐、平儿、尤二姐、秋桐四人,影射的是南明混乱之中,各地忠于明朝的反清势力,而且这些势力大都有宗室子弟参与,这些宗室子弟在这些集团中发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但大都处在配角地位。
北明灭后,宗室子弟参与抗清的不在少数,史料记载虽然简略,可有名字存世的也不算少了。比较出名的有江西的益王府参与南昌保卫战,隆武灭后,他的弟弟在广东与明将王兴建立文村政权,坚持抗清十余年。再就是宁静王朱术桂了,他在郑鸿逵与郑成功军中任监军。贾琏就是影射这些抗清的宗室子弟。贾琏没有爵位,后来也没有继承爵位,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宗室成员,也许是一个王子,但没有称帝,也没有称监国。但在当时各地反清活动中,虽说处在配角地位,可也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甚至比那些称帝的宗室更大。
他的一妻三妾,其实就是当时三种主要抗清力量。
凤姐——明朝原有的部队。
平儿——应是流寇余部,与湘去相对应。
尤二姐——降清又反清的那些人。
秋桐——民间自发组成的反清民团,与邢夫人相对应。
把这个关系理清了,再去读他们各种活动与矛盾,再参照史料,也就好解释了。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8-01-25 20:48:47 +0800 CST  
贾赦夫妻指南明诸王这个集团,这些人在北明灭亡之际,有的与城邑共存亡,有的弃封地南逃。南逃后依南明几个小政权过着无兵无勇、没有封地的穷王爷日子,有的则被军阀、民团推为监国,参与抗清活动。他们养尊处优过惯日子,一旦流离失所,不要说懂不懂得恢复旧江山这样的大事,就连日常生活都过不好,被推到监国位置上,多半也只能是个傀儡。但只要有条件,他们最关心的还是个人享用。以潞王朱常芳为代表。此人南逃后,差点让南京官员(特别是东林党人)推上帝位。弘光朝灭后,他还在杭州当了一天监国,随即降清,后与五王在北京同日被杀。在南京时,他只热衷于古玩,留着近尺长的指甲,用竹筒套着。贾赦指的就是这些可怜蛋。
他的老婆邢氏,即“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家邦”之意,要先给妻子做一个好榜样,然后及于兄弟,最后才可以治理好邦国。这些王爷们自身都乱七八糟,甚至五毒具全,不能正已,何以正人,治理邦国决非所能,更别说匡复大业了。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8-01-27 19:46:12 +0800 CST  
贾家四姐妹的婢女,抱琴、司棋、侍书和入画,意为琴棋书画,宝玉身边的秋纹、袭人、茜雪和麝月,则为风花雪月之喻。琴棋书画为士人雅玩,风花雪月是骚客襟怀。鼎革之际,膻腥席卷,斯文扫地,虽大人君子,不免披发左衽,沦为异类。
黛玉婢女紫鹃、雪雁,当隐意秋雁南徒,望帝啼血,兆离乱之苦,失国之惨。
宝玉婢女小燕,宝钗婢女莺儿,意为莺歌燕舞。可惜三春过后,尽成画饼。
而晴霁指大明宫灯,则湘云婢女隐喻大明战旗吗?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8-02-03 11:15:52 +0800 CST  
既然说贾母是一个有政权而没有君主,而贾敬是一个有君主而没有政权的人,参照明末历史,那就显而易见了。
贾母指的是隆武政权,这个政权在隆武帝1646年8月殉国后,仍被郑成功所承认,后来虽然出自于对抗鲁王而不得不尊永历为帝,可他内心仍只有隆武这个君主,他临去世时说无颜见先帝于地下,指的也是隆武帝,而决非永历帝,那么他始终忠于隆武帝也就不言而喻。贾母既影射隆武这个政权,她在明郑时期自然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这个政权是由反贼(包括郑氏政权)余部支撑,这也是史实,所以贾母也就姓史了。
而贾敬自然而然就是指鲁王朱以海了。他将自己的爵位让给儿子贾珍,跟历史上鲁王自去监国名号,尊称晚于他称帝且晚他一辈的永历帝为君,如出一辙。隆武去世后,鲁王这个监国是可以名正言顺称帝的,也可以说再也没有人跟他争,可他的臣下担心称帝后,清人势必大军压境,所以永历在隆武去世两个月后在广东称监国,接着又称帝,他也不称帝,1651年他的行宫舟山失去后,他到福建依靠郑成功,就取消监国称号,将位子公开让给了永历帝,他的部下仍是一支重要的抗清力量,可他在金门当起寓公来了。在第五回中,对贾敬的评价,“箕裘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之句,但也有版本不是这么说的。可不管怎么说,贾敬影射的鲁王朱以海在当时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至于他跟隆武帝的地盘之争,以及后来自削监称号,对后代子孙的影响有多大,这也许是他后人的看法,并不一定被我们所认可。这就是小说。但他的后人很可能对他当时为什么不及时称帝号召天下,以致于他的子孙在台湾过着寄人篱下的苦日子而不无怨恨,也是说得通的。因为帝王兴起,面临的困难比他大、处境比他尴尬的,也不是没有,汉高祖、光武落魄时的景况比他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他们百折不挠,终成大业。
鲁王自去监国称号,尊永历为帝,也就是红楼梦中贾敬让官给贾珍这个史实。那么,贾珍自然就是永历帝了。贾珍是族长,虽然上面还有长辈,可不要忘了,他是族长。这跟当时的情形一样,大家只是尊他这个名而已,他要号令,也就是在他宫门内那点事。既不可能号令郑成功,也不可能可号令鲁王,甚至他手下的那些大臣,听他号令的也不是很多。当然,他影射的是一个集团,不光是永历帝,还有弘光帝,崇祯帝这几个木家辈的皇帝。
长他一辈的,都是水字辈的,贾敬指的不仅是朱以海,还有光宗朱常洛;贾赦指的以朱常芳(加三点水)为代表的南明诸监国,贾政影射的郑成功是名义上隆武的女婿,也是水字辈的。跟贾珍同是木字辈的是贾琏等人,既朱术桂、朱弘桓等人。贾琏与宝玉一正一虚指的就是朱术桂和朱弘桓等人,不过,宝玉还指朱怡镐,这跟贾母是一个辈份的,所以才有梦中跟可卿乱伦一事。
他的老婆尤氏,连个名都没有留下,指的就是忠于大明的文大臣们。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8-02-05 22:31:08 +0800 CST  
贾家四姐妹,迎春指弘光与隆武,惜春指永历与鲁监,这在以前多有论述,不多说。探春指明郑时代,以前也说过。而元春指的是除明郑时期的南明,也说过。但以四姐妹的归宿来影射她们的政权最终结果,还有一点说不明白,那就是为什么元春嫁入皇家。
按照传统说法,曹雪芹家有人嫁入皇家了,并拿出证据来说,但即使言之凿凿,仍不免被诟病。
真正的意思,元春嫁入的这个皇家,既不是明朝的皇家,也不是清朝的皇家,而是天意,既皇权天授这个意思。因此,她来到贾府,就是至高无上的。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8-02-05 22:58:51 +0800 CST  
从另一个角度说,可能会更有助于理解红楼梦是南明痛史这个无可辩驳的结论,那就是,元春指的是南明,而迎春等三姐妹指的是明郑时期四个有名无实的空政权。
南明从弘光到永历,永历殉国后,既为台湾时期,也既明郑时期。明郑时期,南明的四个小政权都灭亡了,可除了弘光外,隆武、永历和鲁王这三个政权灭亡之后,仍然很长时间在郑氏政权中留着个空号。隆武帝1646年八月殉国,可郑成功一直到1649年前还在使用隆武年号,此外,隆武帝的弟弟朱聿锷在广东一个叫文村的地方跟明将王兴组织政权抗清,一直到1659年才灭亡,也可以说隆武政权一直持续到这一年。永历帝在1662年4月25日被吴三桂绞杀于昆明,可台湾的郑氏政权仍一直用他的年号,一直到1683年台湾降清。鲁王虽然在1652年自已取消监国身份,可他的部下仍一直忠于他,承认永历帝为君仅是权宜之计,而他的部下张煌言坚持到1664年主动解散队伍,鲁监国这个政权可以说在取消监国不在,也可以说仍在,而且鲁世子朱弘桓后来也进入台湾。此外,还有一个随郑经入台的宁静王政权。可宁静王在台湾也是个傀儡政权。
所以说这四个政权在郑氏这里都曾长期有名无实地存在着。
迎春、探春和惜春指的就是在郑氏政权里存在的这几个空政权。
迎春指隆武政权。探春指宁静王政权,既明郑时期的朱明政权,是元春的延续。惜春指鲁王政权和永历政权。再结合第五回中她们的判词和判曲,可以说跟历史如出一辙。
比如说元春,后人一直到鲁王朱以海墓志铭出土后才知道永历殉国后,台湾这里一年后才得知这个消息,因为朱以海在永历帝被杀半年后病逝,可他的墓志铭仍提到要等永历帝批准才重新安排葬礼规格。可影射南明的元春的判曲已经提示台湾很迟才知道永历死讯这个事实: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她只能将自己的死讯托梦给爹娘!如果她是清朝的一个什么妃子,当然是说不通的。
还有那句“虎兕相逢大梦归“,说的正是永历帝死于虎年四月。有的说是虎兔,也说得通,因为1662年是虎年,而1663年是兔年,兔年这一年,大陆地盘尽失,郑氏入台,复明大梦成泡影了。
再比如探春影射的宁静王政权,这个政权入台,不正是探春坐船远嫁吗?且判词前还有一幅两人放风筝的图,不正是说在台湾的政权姓朱还是姓郑有争议吗?
而影射鲁王的惜春从小寄居在荣府,这跟鲁王朱以海一直在闽南依靠郑氏一个样,处于客位。且后来惜春杜绝宁国府,也可以看作是鲁王自削监国称号。当然最明显的还是贾敬将爵位让给贾珍,说明鲁王不称帝,让给永历这件事。因为贾敬指的是泰昌帝朱常洛和鲁王朱以海,而贾珍指的是崇祯、弘光和永历三帝。
迎春影射隆武的判词说得就更明显了。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三春过后诸芳尽,各人自扫门前雪。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8-02-28 20:57:41 +0800 CST  

楼主:我是麦可

字数:1376

发表时间:2017-04-09 20:2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13 19:08:43 +0800 CST

评论数:17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