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朝说起,到清朝结束

另外这个乌氏倮是赚取的国外人的钱,属于赚取外汇。
即便秦始皇知道了应该也会鼓励的。
于是秦始皇就非常看重这个人。
后来,他干脆把乌氏倮请到朝内与大臣们并列,并按时和大臣一样过来朝拜,受到极大的礼遇和荣耀。
好了,这个故事就算说完了。
那我们再继续说说另外一个故事,就是“誉清”。
“清”也是一个人名字,不过是个女人的名字。
这个女人可了不起了,非常传奇,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首富。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7-16 13:39:45 +0800 CST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7-16 14:09:16 +0800 CST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7-16 16:53:26 +0800 CST  
她很早死了老公,无儿无女,人称寡妇清,生活在巴郡枳县,也就是现在重庆市武隆县土坎镇。
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但是寡妇清却很守妇道。
她既没有改嫁,也没有和野男人眉来眼去偷偷摸摸,而是通过自己家祖传的丹砂冶炼技术发家致富。
丹砂冶炼技术当时属于高端制造业,一般人玩不了。
当时秦始皇修建的骊山陵墓里需要大量水银,就是丹砂里提炼出来的。
寡妇清家的丹砂那是主要供应给政府的,想想这得多赚钱。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7-16 16:58:18 +0800 CST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7-16 19:16:22 +0800 CST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关闭
《从秦朝说起,到清朝结束》之秦朝 (30)封倮誉清
2016-04-14 历史不是僵尸
秦始皇对读书人不待见,已经是家喻户晓。
其实普通老百姓当时过的也不是很舒坦。
一方面,秦法严酷,这个众所周知。
另一方面,秦朝徭役繁重,前面说过筑长城,修道路,建宫殿,造陵墓可以说都是开天辟地的大工程,徭役可想而知。



但是,当时有两个老百姓的日子过的特别舒服,而且都非常被秦始皇赏识,并立为大家学习的楷模。
司马迁《史记》中的《货殖列传》对这两个人给了较为浓重的笔墨进行书写,这在《史记》中是非常少见的。
所以我也把这两个人的故事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以便对秦始皇以及秦朝有个更全面的认识。
后人把这两个人的故事概括为“封倮誉清”。



先说说什么是封倮。
倮是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生活在秦朝时候的领地乌氏县。
这个地方主要生活了一些游牧民族,现在应该位于甘肃省泾川县境内。
为了便于述说,我姑且称这个人叫乌氏倮吧。
乌氏倮擅长家庭养殖,平时家里养了很多牛啊,羊啊的。
其实这在游牧民族家庭不算什么稀奇事。
不过这个乌氏倮却不是一个普通的养殖户。



我们都知道,一般搞家庭养殖肯定是把牛羊卖掉换点钱。
最多搞点副产品,卖点牛奶,牛肉干什么的就很了不起了。
这充其量是个辛苦钱,想发财很难。
但乌氏倮没有只是这样干,而是搞起了进出口贸易的生意。
你可能会奇怪,这是现代人的玩法,那个时候怎么会玩这一套啊?
他究竟是怎么搞得呢?
其实乌氏倮的套路也很简单。
他先把家里的牛羊卖掉换取很多丝绸锦缎,然后再将这些丝绸锦缎拿到国外,卖给当地的游牧民族。
大家都知道,这种丝绸锦缎是汉民族的特产,游牧民族的人特别稀罕这玩意儿。



有一次,他把这些丝绸锦缎拉到附近的游牧民族国家西戎去卖。
这里人平常穿的都是牛皮大衣,羊皮大衣的皮毛制品,
当然现在皮毛制品是非常昂贵的,更是女人的最爱。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说的就是让大家少消费毛皮,因为野生动物越来越少。
不过在秦朝那会儿对于这些游牧民族来说就稀松平常了,因为到处都是牛羊。
他们看到乌氏倮的丝绸锦缎花花绿绿,柔软细腻非常稀罕。
见到这么稀罕的东西当然要先给大王说一声了,看看这到哪里都是老大最金贵。



戎王知道后就让人把乌氏倮叫过来。
戎王虽然贵为大王,但是他也很少见过这玩意儿,只知道这是汉族达官贵人最喜欢用的。
他拿在手里反复摩挲,爱不释手,估计心里在想着拿这么好的丝绸锦缎去讨好哪个女人呢。
乌氏倮也非常灵光,看透了戎王的心思,心想在人家一亩三分地还不得讨好一下人家老大啊,以后生意也好做么。



于是他就主动在货堆里挑出一些上等的丝绸双手捧给戎王说:
“大王,您是高贵之人,只有您才能配的上拥有这些绫罗绸缎。这些上等制品是小人送给您的。”
戎王一听非常高兴,但自己是大王么,总不能占人家小老百姓的便宜啊。
于是就不好意思的说:
“你一个做小买卖的,长途跋涉,很不容易,我岂能占你便宜。不过我们这里不像你们秦朝那样流行金银财宝。这样好了,我拿牛羊换你的丝绸,你看如何?”
乌氏倮本来也是放牛羊的出身,就欣然答应了。



当然,戎王也不知道这些丝绸锦缎到底值多少钱,给少了也怕丢份。
于是他就用十倍于这些丝绸锦缎价值的牛羊和乌氏倮进行交换。
乌氏倮喜出望外,心想这次老子要发财了,“钱就是王八蛋,有钱不赚是混蛋”,就爽快答应。
就这样,买卖成交,乌氏倮赶着这些牛羊回了国。
以后如法炮制,反复搞了几次,乌氏倮就赚取了第一桶金,很快就富甲一方。
家庭养殖已经无法满足他现在的产能了,牛羊实在太多了。
于是,他就承包了几座山,在山上面搞养殖。
白天把牛羊赶到山谷里放养,晚上再赶进圈里,既能解决养殖的规模问题,也能防盗。
人家的牛羊是按头计算,乌氏倮家的牛羊多的不计其数,只好按山头计算。
你想想这该多大规模。



在当时这么大规模的养殖业肯定是要名扬全国了。
这事就传到秦始皇那里。
秦始皇认为这是劳动致富,靠辛苦养殖合法赚钱,要作为典型树立起来,以鼓励全国人民靠劳动致富。
你可能会问,这不是靠做生意做买卖富起来的么?这在秦朝应该属于低贱行业啊?
是啊,不过谁又知道他是靠这个赚取的第一桶金呢?
那个时候消息闭塞,大部分人只知道他是个养殖户。
又加上地方官也希望在自己的管辖地域内树立个典型啊,所以层层上报就变成了劳动致富。



另外这个乌氏倮是赚取的国外人的钱,属于赚取外汇。
即便秦始皇知道了应该也会鼓励的。
于是秦始皇就非常看重这个人。
后来,他干脆把乌氏倮请到朝内与大臣们并列,并按时和大臣一样过来朝拜,受到极大的礼遇和荣耀。
好了,这个故事就算说完了。
那我们再继续说说另外一个故事,就是“誉清”。
“清”也是一个人名字,不过是个女人的名字。
这个女人可了不起了,非常传奇,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首富。


她很早死了老公,无儿无女,人称寡妇清,生活在巴郡枳县,也就是现在重庆市武隆县土坎镇。
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但是寡妇清却很守妇道。
她既没有改嫁,也没有和野男人眉来眼去偷偷摸摸,而是通过自己家祖传的丹砂冶炼技术发家致富。
丹砂冶炼技术当时属于高端制造业,一般人玩不了。
当时秦始皇修建的骊山陵墓里需要大量水银,就是丹砂里提炼出来的。
寡妇清家的丹砂那是主要供应给政府的,想想这得多赚钱。



家里有钱了就难免有盗贼惦记,寡妇清就和当地政府搞好关系,花重金请政府派官兵看家护院。
对于当地官员来说,这样既保证了丹砂对骊山陵墓的供应,也能从中捞到不少好处,一举两得。
他们拿到了好处,自然就到处为寡妇清做宣传报道。
寡妇清为人大方,本来人缘也不错,又经常为长城、直道这些国家大型基建重点工程捐钱捐物。
这样她的大名也很快传到秦始皇耳朵中。
秦始皇就很好奇,这么一个寡妇怎么那么大能耐呢?
不但能为政府供应水银原材料,还口碑那么好。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7-16 20:06:44 +0800 CST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7-16 20:23:24 +0800 CST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7-16 21:27:07 +0800 CST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7-16 21:50:38 +0800 CST  
都顶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7-17 04:26:24 +0800 CST  
家里有钱了就难免有盗贼惦记,寡妇清就和当地政府搞好关系,花重金请政府派官兵看家护院。
对于当地官员来说,这样既保证了丹砂对骊山陵墓的供应,也能从中捞到不少好处,一举两得。
他们拿到了好处,自然就到处为寡妇清做宣传报道。
寡妇清为人大方,本来人缘也不错,又经常为长城、直道这些国家大型基建重点工程捐钱捐物。
这样她的大名也很快传到秦始皇耳朵中。
秦始皇就很好奇,这么一个寡妇怎么那么大能耐呢?
不但能为政府供应水银原材料,还口碑那么好。



于是宣诏让寡妇清来都城咸阳,他要接见一下,看看究竟是什么样一个女人。
寡妇清虽然是一女流之辈,却很有胆识。
他接到圣旨后也不害怕,而是马上收拾包袱直奔咸阳。
皇帝请的客人,一路上地方官当然会好吃好喝招待了。
寡妇清不愧为女首富,出手非常阔绰。
一路上无论遇见什么级别的官员她都大笔银两相送。
有钱能使鬼推磨么!
这些官员拿了人家好处,自然也会传授一些朝廷内的“潜规则”。
比如,秦始皇的爱好啊,与秦始皇相见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什么的。
寡妇清很有心都一一记下。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7-17 09:39:13 +0800 CST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7-17 11:45:35 +0800 CST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7-17 11:47:13 +0800 CST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关闭
《从秦朝说起,到清朝结束》之秦朝 (30)封倮誉清
2016-04-14 历史不是僵尸
秦始皇对读书人不待见,已经是家喻户晓。
其实普通老百姓当时过的也不是很舒坦。
一方面,秦法严酷,这个众所周知。
另一方面,秦朝徭役繁重,前面说过筑长城,修道路,建宫殿,造陵墓可以说都是开天辟地的大工程,徭役可想而知。



但是,当时有两个老百姓的日子过的特别舒服,而且都非常被秦始皇赏识,并立为大家学习的楷模。
司马迁《史记》中的《货殖列传》对这两个人给了较为浓重的笔墨进行书写,这在《史记》中是非常少见的。
所以我也把这两个人的故事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以便对秦始皇以及秦朝有个更全面的认识。
后人把这两个人的故事概括为“封倮誉清”。



先说说什么是封倮。
倮是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生活在秦朝时候的领地乌氏县。
这个地方主要生活了一些游牧民族,现在应该位于甘肃省泾川县境内。
为了便于述说,我姑且称这个人叫乌氏倮吧。
乌氏倮擅长家庭养殖,平时家里养了很多牛啊,羊啊的。
其实这在游牧民族家庭不算什么稀奇事。
不过这个乌氏倮却不是一个普通的养殖户。



我们都知道,一般搞家庭养殖肯定是把牛羊卖掉换点钱。
最多搞点副产品,卖点牛奶,牛肉干什么的就很了不起了。
这充其量是个辛苦钱,想发财很难。
但乌氏倮没有只是这样干,而是搞起了进出口贸易的生意。
你可能会奇怪,这是现代人的玩法,那个时候怎么会玩这一套啊?
他究竟是怎么搞得呢?
其实乌氏倮的套路也很简单。
他先把家里的牛羊卖掉换取很多丝绸锦缎,然后再将这些丝绸锦缎拿到国外,卖给当地的游牧民族。
大家都知道,这种丝绸锦缎是汉民族的特产,游牧民族的人特别稀罕这玩意儿。



有一次,他把这些丝绸锦缎拉到附近的游牧民族国家西戎去卖。
这里人平常穿的都是牛皮大衣,羊皮大衣的皮毛制品,
当然现在皮毛制品是非常昂贵的,更是女人的最爱。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说的就是让大家少消费毛皮,因为野生动物越来越少。
不过在秦朝那会儿对于这些游牧民族来说就稀松平常了,因为到处都是牛羊。
他们看到乌氏倮的丝绸锦缎花花绿绿,柔软细腻非常稀罕。
见到这么稀罕的东西当然要先给大王说一声了,看看这到哪里都是老大最金贵。



戎王知道后就让人把乌氏倮叫过来。
戎王虽然贵为大王,但是他也很少见过这玩意儿,只知道这是汉族达官贵人最喜欢用的。
他拿在手里反复摩挲,爱不释手,估计心里在想着拿这么好的丝绸锦缎去讨好哪个女人呢。
乌氏倮也非常灵光,看透了戎王的心思,心想在人家一亩三分地还不得讨好一下人家老大啊,以后生意也好做么。



于是他就主动在货堆里挑出一些上等的丝绸双手捧给戎王说:
“大王,您是高贵之人,只有您才能配的上拥有这些绫罗绸缎。这些上等制品是小人送给您的。”
戎王一听非常高兴,但自己是大王么,总不能占人家小老百姓的便宜啊。
于是就不好意思的说:
“你一个做小买卖的,长途跋涉,很不容易,我岂能占你便宜。不过我们这里不像你们秦朝那样流行金银财宝。这样好了,我拿牛羊换你的丝绸,你看如何?”
乌氏倮本来也是放牛羊的出身,就欣然答应了。



当然,戎王也不知道这些丝绸锦缎到底值多少钱,给少了也怕丢份。
于是他就用十倍于这些丝绸锦缎价值的牛羊和乌氏倮进行交换。
乌氏倮喜出望外,心想这次老子要发财了,“钱就是王八蛋,有钱不赚是混蛋”,就爽快答应。
就这样,买卖成交,乌氏倮赶着这些牛羊回了国。
以后如法炮制,反复搞了几次,乌氏倮就赚取了第一桶金,很快就富甲一方。
家庭养殖已经无法满足他现在的产能了,牛羊实在太多了。
于是,他就承包了几座山,在山上面搞养殖。
白天把牛羊赶到山谷里放养,晚上再赶进圈里,既能解决养殖的规模问题,也能防盗。
人家的牛羊是按头计算,乌氏倮家的牛羊多的不计其数,只好按山头计算。
你想想这该多大规模。



在当时这么大规模的养殖业肯定是要名扬全国了。
这事就传到秦始皇那里。
秦始皇认为这是劳动致富,靠辛苦养殖合法赚钱,要作为典型树立起来,以鼓励全国人民靠劳动致富。
你可能会问,这不是靠做生意做买卖富起来的么?这在秦朝应该属于低贱行业啊?
是啊,不过谁又知道他是靠这个赚取的第一桶金呢?
那个时候消息闭塞,大部分人只知道他是个养殖户。
又加上地方官也希望在自己的管辖地域内树立个典型啊,所以层层上报就变成了劳动致富。



另外这个乌氏倮是赚取的国外人的钱,属于赚取外汇。
即便秦始皇知道了应该也会鼓励的。
于是秦始皇就非常看重这个人。
后来,他干脆把乌氏倮请到朝内与大臣们并列,并按时和大臣一样过来朝拜,受到极大的礼遇和荣耀。
好了,这个故事就算说完了。
那我们再继续说说另外一个故事,就是“誉清”。
“清”也是一个人名字,不过是个女人的名字。
这个女人可了不起了,非常传奇,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首富。


她很早死了老公,无儿无女,人称寡妇清,生活在巴郡枳县,也就是现在重庆市武隆县土坎镇。
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但是寡妇清却很守妇道。
她既没有改嫁,也没有和野男人眉来眼去偷偷摸摸,而是通过自己家祖传的丹砂冶炼技术发家致富。
丹砂冶炼技术当时属于高端制造业,一般人玩不了。
当时秦始皇修建的骊山陵墓里需要大量水银,就是丹砂里提炼出来的。
寡妇清家的丹砂那是主要供应给政府的,想想这得多赚钱。



家里有钱了就难免有盗贼惦记,寡妇清就和当地政府搞好关系,花重金请政府派官兵看家护院。
对于当地官员来说,这样既保证了丹砂对骊山陵墓的供应,也能从中捞到不少好处,一举两得。
他们拿到了好处,自然就到处为寡妇清做宣传报道。
寡妇清为人大方,本来人缘也不错,又经常为长城、直道这些国家大型基建重点工程捐钱捐物。
这样她的大名也很快传到秦始皇耳朵中。
秦始皇就很好奇,这么一个寡妇怎么那么大能耐呢?
不但能为政府供应水银原材料,还口碑那么好。



于是宣诏让寡妇清来都城咸阳,他要接见一下,看看究竟是什么样一个女人。
寡妇清虽然是一女流之辈,却很有胆识。
他接到圣旨后也不害怕,而是马上收拾包袱直奔咸阳。
皇帝请的客人,一路上地方官当然会好吃好喝招待了。
寡妇清不愧为女首富,出手非常阔绰。
一路上无论遇见什么级别的官员她都大笔银两相送。
有钱能使鬼推磨么!
这些官员拿了人家好处,自然也会传授一些朝廷内的“潜规则”。
比如,秦始皇的爱好啊,与秦始皇相见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什么的。
寡妇清很有心都一一记下。



不久便到了咸阳城,寡妇清照旧对咸阳城里一些官员赠送金银,以获得好的口碑。
这天,寡妇清就接到通知说,秦始皇要亲自接见她。
于是,她就按照那些官员们传授的经验把自己非常精心的打扮了一下,然后非常得体的就进了宫。
在宫里的朝堂上已经整整齐齐站了两排文武百官。
寡妇清虽然内心有点紧张,但表现的非常镇定,毕竟在家按照各路官员的指点排练N遍了。
她缓步来到朝堂上,不慌不忙行过繁琐的跪拜大礼,非常从容,不卑不亢。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7-17 13:28:48 +0800 CST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7-17 13:39:09 +0800 CST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7-17 13:46:35 +0800 CST  
秦始皇就非常惊奇,心想一荒郊野岭、穷乡僻壤来的寡妇竟然如此淡定,知书达礼。
于是就命人给寡妇清安排座位坐下。
这下子可把周围的大臣惊呆了,心想我们丞相李斯在朝堂上都从没有过这待遇啊,大家都刮目相看。
秦始皇与寡妇清聊了一会,发现她总能对答如流。
秦始皇非常高兴,当即就对寡妇清大加赞赏,并进行了封赏。
在咸阳城住了几天后,寡妇清就回老家了。
秦始皇认为像寡妇清这样的女人非常难得。
不但有贞操,而且有真本领,还能为政府做事,应该大加鼓励。
于是,秦始皇便下了一道圣旨,称赞寡妇清不但守妇道,而且又爱国,忠心可鉴,特封她为“贞妇”。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7-17 16:54:52 +0800 CST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7-17 18:00:55 +0800 CST  
后来寡妇清年老多病,秦始皇又请她入宫居住,颐养天年。
寡妇清进宫后,秦始皇赐她一座壮观的宅院,安排侍女仆人近百人照顾。
寡妇清最后病重死了,秦始皇就按她的遗愿将其灵柩运回老家,厚葬于长寿龙山寨。
并命巴郡郡守在寡妇清下葬地修筑了一座高大的纪念碑——怀清台,并亲自题写了碑名。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7-17 20:39:39 +0800 CST  
好了,这个故事也说完了。
关于这两个故事,我也不想做过多评价。
因为立场不同,每个人的评价也会不同。
希望这两个故事能让你能够对秦始皇有个崭新的认识,体会到他治国理政的思想脉络。

下面我们继续来说秦始皇。
始皇三十六年,也就是秦始皇大概快五十岁的样子。
在东郡,也就是现在河南省和山东省交界的地方,从天上掉下来了一块石头。
现在我们知道这就是一块普通陨石,但是当时却炒作成了一块“疯狂的石头”,由此引起了一场血案。



这究竟又是怎么回事呢?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7-17 20:40:28 +0800 CST  

楼主:历史不是僵尸

字数:1263

发表时间:2016-06-27 00:5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12 19:32:29 +0800 CST

评论数:497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