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品西游 —— 吴闲云再探西游记


作者:wuxinjie 回复日期:2009-05-15 21:07:35
为什么劝唐僧吃荤?
----------------------------------------------------

(15)借宿 * 和尚版变色龙

僧官道:“老爷是上国钦差,小和尚有失迎接。动问老爷,一路上是吃素?是吃荤?我们好去办饭。”
三藏道:“吃素。”
僧官道:“徒弟,这个爷爷好的吃荤。”


注:
这些和尚们平时都不吃素,只吃荤。庙里肯定没有准备什么素菜。
因为荤菜多嘛,当然就好准备些。所以说,“这个爷爷好的吃荤”。

如果要素菜,一下子就不好准备了,所以就都慌了。


楼主 吴闲云  发布于 2009-05-18 01:39:34 +0800 CST  
(16) 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很神吗?

上面的序号打错了,应该是(16)
楼主 吴闲云  发布于 2009-05-18 01:41:42 +0800 CST  


漫品西游——吴闲云再探西游记(17)







孙悟空是怎样识别妖怪的?




上回说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没那么神,这很正常。其实就是二郎神的三只眼也没那么神。神仙们识别真伪的方法和凡人差不多的,主要是靠逻辑推理,而不是什么特异神通。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孙悟空与二郎神比变化的一段:
孙悟空变成一个鱼儿,藏入水里。二郎神赶过来时,寻不到了,于是暗想猜测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作鱼虾之类。等我再变变拿他。”他就变作一个鱼鹰儿,飘荡在水面上来回侦察。
孙悟空变作鱼儿正游着,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于是,根据这三个破绽,孙悟空推测道:“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
如果孙悟空没有以上推理能力,那他根本就发现不了鱼鹰是二郎神变的。不能发现,也就不会急转头逃跑了,多数会被二郎神捉住。
正因为他发现了,才“急转头,打个花就走。”但这一走,又被二郎神看到了。二郎神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鳃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赶上来,刷的啄一嘴。
二郎神是根据鱼儿身上的四个破绽和行为的反常推理出来的,否则,他不会赶上来啄一嘴。
孙悟空又变成一座土地庙,口变做庙门,牙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户。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
二郎神赶过来,急睁凤眼,仔细看之,发现了一处破绽。笑道:“是这猢狲了!哪有旗竿竖在庙宇后面的。他想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
大圣听得,心惊道:“好狠,好狠!门扇是我牙齿,窗棂是我眼睛。若打了牙,捣了眼,却怎么是好?”扑的一个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见了。
从孙悟空与二郎神斗法来看,神仙们识别真伪的方法主要是靠逻辑推理的。总的来说,本事大的,识别能力就强,露出的破绽就少,本事小的,识别能力就弱,露出的破绽就多。
注意:这个时候的孙悟空还没有火眼金睛,他是能够识破二郎变化的。可见这和火眼金睛的关系不大。

通观《西游记》全书,发现孙悟空有时候能够识破妖怪,有时候则不能,这要看具体是在什么情况下,总结有三:
1. 在一般正常的情况下,多数不能识别。(上回说过)
2. 在战斗中,一般都能够识别。
当孙悟空与敌人交手的时候,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基本上都能够认得出。
比如与二郎神斗法,与牛魔王斗法时,孙悟空是识别出来了的。识别的方法当然是寻找破绽,捕捉蛛丝马迹。而不是靠“火眼金睛”。
如果敌人没有露出破绽,则认不出。比如青狮精变成假唐僧,一模一样,孙悟空就认不出了。有火眼金睛也不起作用。
3. 在危险地带,一般都能够识别。
比如在荒山野岭等特殊的地理位置,又遇到了一个奇奇怪怪的人时,孙悟空就会特别留神。基本上是认出来了的。也不能说是认出来了,只能说是怀疑到了,否则,他也就不会到处去查妖怪的底细了。
这只能说孙悟空的警惕性相当高,观察力相当强,很善于推理。但绝不是火眼金睛起的作用。简言之,有准备时,一般错不了;无准备时,就很容易中招。

下面试举几例:

第二十七回:荒山野岭,白骨精变做一个女子。悟空举棒就打,道:“她是个妖精,要来骗你哩。”这一次是连看带诈。
白骨精又变做一个老太婆来寻女儿,被孙悟空看出了破绽:“那女子十八岁,这老妇有八十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断乎是个假的。”照头便打。白骨精又变个老公公来寻老伴,依然被打。

凡是在没人的地方,孙悟空都会格外小心。第四十回,在荒山野岭遇到红孩儿,红说,家有巨资,强盗将父亲杀了,将母亲抢了,又将财产全部劫掳走了。若肯救我一命回家,当酬谢师父。
唐僧就相信了。孙悟空一听,就故意诈喝道:既然你的家私被劫,父亲被杀,母亲被抢,我把你救去交给谁?你又拿什么来谢我?你怎么撒谎撒脱节了耶!
红孩儿一听,心中害怕,就知大圣是个能人。孙悟空又把他扯起来试了一试,只有三斤十来两重,就确认了他是个妖怪。

再看第四十三回,到了黑水河,唐僧过不去,正在发愁时,来了个妖怪,驾着个小船。
沙僧厉声高叫道:“棹船的,来渡人,来渡人!”那妖怪就故意说:“我不是渡船,如何渡人?”沙僧就强要他带唐僧过河。那妖怪又说,我这船小,你们人多,怎么渡啊?
沙僧说,是这样啊,那你就做两趟渡吧,一次带两个人过去。八戒就说,悟净,你与大哥在这边看着行李马匹,我保师父先过去。
因为这个妖怪表演的很自然,没有露出什么破绽,也不像别的妖怪那样单单就冲着唐僧来的。所以孙悟空的警惕性就放松了,“火眼金睛”不起作用。妖怪就站在面前,他居然看不出来!
不仅没发现是个妖怪,而且那行者还点头道:“你说的是。”你看,你看,孙悟空就这样眼睁睁的把师父送上了贼船。
那呆子扶着唐僧,那梢公撑开船,行到中间,只听得一声响亮,卷浪翻波,把唐僧与猪八戒,连船儿淬在水里,无影无形,不知摄了那方去也。

这岸上,沙僧与行者慌了。
沙僧道:“莫是翻了船?”行者道:“不是翻船。若翻船,八戒会水,他必然保师父负水而出。我刚才就看那个划船的气色有些不对,想必就是这厮弄风,把师父拖下水去了。”
沙僧闻言道:“哥哥何不早说呢,……”











楼主 吴闲云  发布于 2009-05-19 01:48:36 +0800 CST  

漫品西游——吴闲云再探西游记(18)





猪八戒能变大不能变小吗?





《西游记》中的许多神仙都具有变化功能,但“变化”的水平却有高低之别,有的极精通,有的则仅知粗略。大概神仙们的系统配置都不尽相同吧。
孙悟空的系统文件里安装的是:DS72版的。
猪八戒的系统文件里安装的是:TG36版的。
注意,仅仅只是版本不同,并不一定地煞七十二变就比天罡三十六变强。
第二回,祖师说:“也罢,你要学那一般?有一般天罡数,该三十六般变化;有一般地煞数,该七十二般变化。”悟空道:“弟子愿多里捞摸,学一个地煞变化罢。”
可见,在祖师眼里,天罡数与地煞数是“并列关系”。所以在程序上应该是差不多的,至于在操作上有高低之别,可能是各人的运用水平不同吧。
孙悟空的运用水平很高,这是公认的。而猪八戒就不好说了,因为在小说《西游记》中,猪八戒变化的次数实在太少。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猪八戒的变化水平究竟如何。


第四十七回,通天河的金鱼精要吃陈家庄的娃娃,要一男一女。孙悟空变成男孩,还有一个女孩怎么办呢?孙悟空就叫猪八戒变做女孩。
八戒大惊道:“哥哥,你要弄精神,不管我死活,就要攀扯我。”行者道:“贤弟,常言道,鸡儿不吃无工之食。你我进门,感承盛斋,你还嚷吃不饱哩,怎么就不与人家救些患难?”
八戒道:“哥啊,你便会变化,我却不会哩。”行者道:“你也有三十六般变化,怎么不会?”
唐僧叫:“悟能,你师兄说得最是,处得甚当。常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一则感谢厚情,二来当积阴德,况凉夜无事,你兄弟耍耍去来。”
八戒道:“你看师父说的话!我只会变山变树,变石头变癞象,变水牛变大胖汉还可,若变小女儿,有几分难哩。”
孙悟空叫老陈抱出女儿来,对猪八戒说:“八戒,这就是女孩儿,你快变的象她,我们祭赛去。”
八戒道:“哥呀,似这般小巧俊秀,怎变?”行者叫:“快些!莫讨打!”八戒谎了道:“哥哥不要打,等我变了看。”这呆子念动咒语,把头摇了几摇,叫:“变!”真个变过头来,就也象女孩儿面目,只是肚子胖大,郎伉不象。
行者笑道:“再变变!”八戒道:“凭你打了罢!变不过来,奈何?”孙悟空就吹他一口仙气,果然即时把身子变过,与那孩儿一般。

这一段,许多人都认为是猪八戒学艺不精,只会变大的,不会变小的。要变个小女孩还得孙悟空帮忙才行。
其实不是的。他在撒谎,猪八戒是能够变的,只是他不愿意变。试想,无缘无故的变个小女孩去送给妖精吃,这还符合猪八戒的性格吗?猪八戒又凭什么要做这样的事呢?
仔细分析猪八戒说的话,全部都是推脱之词:
1. 他最先说的是:他不会变。(这个谎就撒大了。)
2. 然后又说的是:只会变大的,若变小的,就难。
3. 然后又说的是:似这般小巧俊秀,怎变?
4. 然后又说的是:身子变不过来了,奈何?
从猪八戒的话中,能够感受得到,他不愿意做这样的费力不讨好的亏本买卖。凭什么要强迫我啊,所以才会能躲就躲!


但是,有的朋友要问了,也许,猪八戒真的是不会变小呢?我说,他真的是能够变小。
第六十一回,讲牛魔王时说过,“好魔王,他也有七十二变,武艺也与大圣一般,只是身子狼剁些,欠钻疾,不活达些。”
可见,个子越大的神仙妖怪,变化时难度越大。不管你是七十二变还是三十六变。猪八戒的个子大,变小有难度是真的,但并不代表他就不能变小。看第七十二回就知道了:
七个蜘蛛精在河里洗澡,孙悟空把她们的衣服偷走。八戒来了。
八戒抖擞精神,欢天喜地举着钉钯,径直跑到那里,只见那七个女子,蹲在水里,口中乱骂。八戒忍不住笑道:“女菩萨,在这里洗澡哩,也携带我和尚洗洗何如?”
那怪见了作怒道:“你这和尚,十分无礼!我们是在家的女流,你是个出家的男子。古书云:七年男女不同席,你好和我们同塘洗澡?”
呆子不容说,丢了钉钯,脱了皂锦直裰,扑的跳下水来,那怪心中烦恼,一齐上前要打。不知八戒水势极熟,到水里摇身一变,变做一个鲇鱼精。那怪就都摸鱼,赶上拿他不住。东边摸,忽的又渍了西去;西边摸,忽的又渍了东去;滑傣蜱的,只在那腿裆里乱钻。原来那水有搀胸之深,水上盘了一会,又盘在水底,都盘倒了,喘嘘嘘的,精神倦怠。

猪八戒可以变成一条鱼,而且还相当灵活,这比牛魔王要强。可见,猪八戒说他不能变小是假!一条鱼总不会比小女孩还大吧。










楼主 吴闲云  发布于 2009-05-20 08:59:09 +0800 CST  

漫品西游——吴闲云再探西游记(19)





龙生九子





在小说《西游记》中,经常会有龙出来客串一下。龙,是一种神圣、吉庆的动物,许多人都会说自己是“龙的传人”。

相传,龙生有九子。
老大叫囚牛,脸型最似龙形,有鳞角,其身为黄色小龙。生平好乐,不务正业,喜欢吹拉弹唱,浪漫逍遥,所以把他的像刻在琴头上。
老二叫睚眦(音:牙字),相貌不似龙,而似豺狼,其形瞪眼发怒,生平好杀,又易为小事记仇。喜欢血腥暴力,所以把他的像刻在刀环、刀柄上。
老三叫嘲凤,脸形似兽,生平好冒险,喜欢眺望遐想,又极不安分,时思远奔,所以把他的像刻在殿角边沿上。
老四叫蒲牢,形似盘曲之龙,但比龙小,最怕鲸鱼,生平好鸣,不喜安静,受到攻击时,只会大吼大叫,所以把他的像刻在钟上,又把敲钟的木杵作成鲸状。敲之“响入云霄”。
老五叫狻猊(音:酸泥),脸形似狮子,威严而静,生平好坐,性格内向,喜静不喜动,气宇轩昂,又有耐心,所以把他的像刻在佛像的座子上。
老六叫负屃,脸似龙形,长相秀气,生平好文,喜欢舞文弄墨,像个书呆子。所以把他的像刻在碑文的两边。
老七叫狴犴(音:必暗),脸形似虎,面孔狰狞,威猛有力,生平好讼,喜欢争论,喋喋不休,且能明辨是非,急公好义, 所以把他的像刻在衙门、狱门之上。令人望而生畏。
老八叫霸下,又名赑屃(音:毕戏),形似大龟,龙头龟背。庞而善忍,力大无穷,生平好负重,不喜表现,寡言少语,所以老是把他压在巨碑之下当碑座。
老九叫鸱吻(音:吃稳),长相似野兽,身材为鱼形之龙。整体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生平好高,喜欢在高位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所以把他的像刻在屋顶殿脊之上。
龙生九子的说法,各处不一,并没有一个标准的体系,大体如上所述。
但是,意义却是一致的。即:龙生九子,各各不同。
同样一个龙爹、龙妈生的,他们的儿子,个个都不像龙,没有一个成器的。所以老龙王多是一副昏眼愁相。


在小说《西游记》中,也有龙生九子的说法,与民间传说的差别较大。
见《西游记》第四十三回:
孙悟空来到西海龙宫,西海龙王敖顺领众水族出宫迎接道:“大圣,请入小宫少座,献茶。”
攀谈中,孙悟空问敖顺:“你令妹共有几个贤郎?都在那里作怪?”
龙王道:“舍妹有九个儿子。那八个都是好的……”
从西海龙王敖顺的口中得知,“龙生九子”的说法为:
第一个小黄龙,现居淮渎;
第二个小骊龙,现住济渎;
第三个青背龙,占了江渎;
第四个赤髯龙,镇守河渎;
第五个徒劳龙,与佛祖司钟;
第六个稳兽龙,与神宫镇脊;
第七个敬仲龙,与玉帝守擎天华表;
第八个蜃龙,在大家兄处砥据太岳。
第九个鼍龙,……

行者闻言笑道:“你妹妹有几个妹丈?”
敖顺道:“只嫁得一个妹丈,乃泾河龙王。向年已此被斩,舍妹孀居于此,前年疾故了。”
行者道:“一夫一妻,如何生这几个杂种?”
敖顺道:“此正谓龙生九种,九种各别。”

《西游记》与民间传说的差别,不仅仅只是在序号、名称等等上有不同。关键是他的内在含义。
按民间传说,龙王生的九个儿子,个个都不得成器,也没有一个像龙的。
而按《西游记》,龙王生的九个儿子,个个都是龙,连名字中都带有龙。敖顺说“那八个都是好的”,仅仅只有一个龙不得成器。
所以,《西游记》作者对民间传说最大的改动就在这里,为什么要这样改呢?看原文:
敖顺解释那个不得成器的龙时,是这样说的:“此乃第九个鼍龙,因年幼无甚执事,自旧年才着他居黑水河养性,待成名,别迁调用,谁知他不遵吾旨,冲撞大圣也。”

前面“那八个都是好的”,为什么是好的?因为说的很清楚:那八个都是安排了工作的。
为什么这个鼍龙不得成器?要当妖怪?因为老龙王没给他找到正式的工作呗!










楼主 吴闲云  发布于 2009-05-21 10:45:33 +0800 CST  
作者:961739 回复日期:2009-05-21 19:44:51
-----------------------------
以什么标准来鉴定对错呢?
愿听教诲


楼主 吴闲云  发布于 2009-05-21 20:45:05 +0800 CST  
漫品西游——吴闲云再探西游记(20)






龙之家族






孙悟空喝问龙王:“我把你这个带角的蚯蚓,有鳞的泥鳅!你怎么助道士冷龙护住锅底,教他显圣赢我!”唬得那龙王喏喏连声。
龙王,是水族的最大势力,但在孙悟空的眼里,仅仅只是个“带角的蚯蚓,有鳞的泥鳅”。
再看孙悟空找东海龙王借雨:
那龙王道:“大圣差了,若要求取雨水,不该来问我。”行者道:“你是四海龙王,主司雨泽,不来问你,却去问谁?”龙王道:“我虽司雨,不敢擅专,须得玉帝旨意,吩咐在那地方,要几尺几寸,甚么时辰起住,还要三官举笔,太乙移文,会令了雷公电母,风伯云童。俗语云,龙无云而不行哩。”
从这番话看来,龙王“司雨”,并不能自己做主,得玉皇大帝说了算。龙王只是个跑腿的苦力脚色。
龙,在天庭的地位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是最低,因为龙不过是神仙界的一种动物而已。和人相比,龙还是神仙,但和高级神仙相比,他就只是动物了。
玉皇大帝请如来吃过“龙肝”,孙悟空在天庭上班时,也吃过“龙肝”,可能有一种龙专门充当“肉龙”的脚色以供神仙们食用吧。

在水界,毫无疑问,龙是最大的旺族。
龙的生育力很强,几乎遍布各处水域都有。海里有海龙王,江里有江龙王,河里有河龙王,潭里有潭龙王,就连井里也有井龙王。
总的来说,势力范围越大的龙,待遇越好,势力范围越小的龙,待遇越差。
第三十八回,有个井龙王:
八戒大惊:“罢了,罢了!错走了路了!下海来也!海内有个水晶宫,井里如何有之?”原来八戒不知此是井龙王的水晶宫。
井龙王说:“可怜,我这里怎么得个宝贝?比不得那江河淮济的龙王,飞腾变化,便有宝贝。我久困于此,日月且不能长见,宝贝果何自而来也?”
这个龙王很穷。久困也算安分。
第六十三回,有个潭龙王:
碧波潭的潭龙王,肯定要比井龙王强,当他伙同牛魔王、九头虫等强势妖怪后,胆子就变大了,开始干些偷盗的勾当。
第九回,有个河龙王:
泾河的河龙王,中了圈套,成为权利斗争场上的牺牲品。为了争一口闲气,降雨时私改了玉帝的圣旨,结果就是送到剐龙台,“难免一刀”。
泾河龙王死后,没有超生,还可以到阳间去逼人,把唐太宗也逼到地府里来。崔判官说,龙王要和你“三曹对案”,但还没有碰到面,阎王就又把泾河龙王“送入藏轮,转生去了。”
泾河龙王是最冤的一个,一切都是不明不白。作者写到:“宁输一子,不失一先。与其恋子以求生,不若弃之而取胜。”泾河龙王成为观音菩萨的一颗“弃子”。
还有一个江龙王:
洪江的江龙王,居然可以被渔人捉到后拿上街去卖,获救后,还可以私扣陈光蕊的魂魄,又给陈光蕊封了个水府的都领。

最大的龙王,应该是海龙王了。海龙王一般是不会犯什么事的。
海,又分东南西北四海,所以有东海龙王、南海龙王、西海龙王、北海龙王,这四个龙王是龙中之最。
关于他们四个的姓名,作者经常把后两个搞搅。
按辈分,东海龙王是老大,若按势力论,估计就应该是那个西海龙王了。
西海龙王虽然是排行老三,但这个人不能小看。
在孙悟空得了金箍棒又要盔甲时,四个龙王都发表了意见:
东海龙王主张:“送他。”
南海龙王主张:“拿他!”
北海龙王几乎没有主张:“说的是。”
只有西海龙王最有主张:“二哥不可与他动手,且只凑副披挂与他,打发他出了门,启表奏上上天,天自诛也。”
先送他,后拿他。大家一致通过。
后来西海龙王的侄子犯了事,栽在孙悟空手里,西海龙王几句话就解决妥当了。后来又见面时,西海龙王第一句就说“那厮还锁在海中,未敢擅便,正欲请大圣发落。”行者道:“凭你怎么处治了罢,如今且助我一功。”可见西海龙王是相当会拉关系的。
第九十二回,天兵追捕如来手下的三个犀牛精时,犀牛精居然跑到西海里去避难。而西海龙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居然知道是谁,“想是犀牛精辟寒、辟暑、辟尘儿三个惹了孙行者。”
西海,是妖怪最后的避难所吧。这西海龙王是既占玉帝的面子,又占如来的面子,左右逢源。关键时刻,又出手帮忙捉住了妖怪,还白得犀牛肉吃,还是左右逢源。












楼主 吴闲云  发布于 2009-05-22 11:08:48 +0800 CST  
作者:polyyyy152188 回复日期:2009-05-22 11:03:25
第四十回,在荒山野岭遇到红孩儿,红说,家有巨资,强盗将父亲杀了,将母亲抢了,又将财产全部劫掳走了。若肯救我一命回家,当酬谢师父。 一般来说,即使说谎,也不会这样诅咒自己父母的,莫非红孩儿的父母的遭遇真是这样?请吴大师指教。
======================================================
这个,是说谎骗唐僧的。不至于真有这样的遭遇吧
楼主 吴闲云  发布于 2009-05-22 11:12:09 +0800 CST  

漫品西游——吴闲云再探西游记(21)





《西游记》的均衡之美






小说《西游记》的结构,从表面上看其实非常简单,可以大略的看做是“三大块”构成的:
1. 大闹天宫。
2. 取经缘由。
3. 西天取经。
“大闹天宫”部分,从第一回到第七回,讲孙悟空出生、学艺、闹天宫、直至镇压。故事精彩纷呈,脍炙人口。
“取经缘由”部分,从第八回到第十二回,讲如来造经、观音选定取经人、唐僧出生、唐太宗入地府、做法会、派唐僧去西天。
从第十三回起,唐僧踏上西行之路,开始了取经的长途跋涉,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妖怪,受到了各种各样的考验,直至结束,取回真经,终成正果。

“西天取经”部分,占到了全文87%的篇幅。
其中讲述了约有数十个历险的故事,叙事结构,从表面上看,都是以某一终极目的为指归的单线结构,一难接着一难,重复演变。
基本上是容易让人产生“雷同”感的。

大体而言,西游记的故事,有个固定的模式,每一回历险,都有一个惯用的套路格式:
1. 时间:又值什么什么天气(春夏秋冬)。
2. 地点:好一座恶山,或是好一条恶水。
3. 人物:出场一位希奇古怪的妖怪,阻碍取经,或是要吃唐僧。
4. 故事初:孙悟空老是叫道:“快送我师父出来,否则踏为平地。”
5. 故事中:孙悟空费尽周折,老是搞不定妖怪,请大神仙帮忙。
6. 故事末:妖怪被收走,或是被消灭,唐僧脱险,重新上路。
7. 结尾老是写:正是“……”几句诗,再配上“且听下回分解”。

基本上都是“遇险——排难——再遇险”,单线索的链状结构。这种结构,理论上可以无休止的循环反复下去。总是老套套。
所以,读者在读《西游记》时,会有强烈的重复感,甚至会读的很累、很烦。

那么,表面的重复之中,有没有变化呢?这一点,作者其实是相当讲究的,里面隐伏着一条暗线——将西游记分为前后(或上下)两个部分。
小说以“通天河”(或通天河附近)为“中”,为“界”,一分为二。前(上)半部与后(下)半部,基本上成“对称”之状。从这个角度来看,西游记就极有变化,又前后呼应,读起来不觉得累了。
下面,我们就试论一下西游记结构上的对称性。
说对称,其实也不是完全绝对的对称,而是大体对称,否则会呆板。所以我们称之为“均衡”。

1. 唐僧的“难”,始于“洪”,而终于“洪”。
怎么讲呢?
唐僧取经,遭受了大大小小、许许多多的“灾难”。是从“刘洪”开始,又到“寇洪”结束。“刘洪”在前半部的“起头处”出场;而“寇洪”则是在后半部的“收尾处”出场。前后呼应,呈对称型。
作者有意把唐僧在凡尘中遇到的一头一尾这两个人都取名为“洪”,恐怕不是信手随意而写的。
刘洪是个强盗;寇洪是个员外。
刘洪干杀人越货的勾当;寇洪做斋僧礼佛的善事。
刘洪的恶事一做完,就升官;寇洪的善事一做完,就丧命。
刘洪残忍,杀了别人;寇洪仁慈,被别人杀了。
刘洪是在外面僻静处杀的人;寇洪是在家里公然被别人打死的。
刘洪该死罪,却不死,最终还是被处死了;寇洪不该死,却死了,最终还是又复活了。
在刘洪事件中,唐僧是率领众官兵,杀进私衙,捉了贼人,报仇雪恨;在寇洪事件中,唐僧是被众官兵捉住,一拥上前,当贼人捆了,有口莫辩。
刘洪为贼害人;寇洪为贼人所害。
唐僧之难,所谓“贼始贼终”。

2. 始于“绣球”,而终于“绣球”。 呈对称型。
前半部:唐僧之父陈光蕊,骑着马,带着“一”个“家童”,在大街上走,小姐的绣球打过去,“恰打着光蕊的乌纱帽”。
后半部:唐僧本人,骑着马,带着“三”个“徒弟”, 在大街上走,公主的绣球打过去,“把个毗卢帽子打歪”。
前面打的是“状元”,后面打的是“和尚”;前面是“乌纱帽”,后面是“毗卢帽”;前面是“真小姐”,后面是“假公主”。
球者,圆,缘,缘起缘落。

另外,唐僧的第一难,是如来强加给他的,贬他往东土,因“取经”;而倒数第一难,则是观音强加给他的,在往东土的途中,因“送经”。
唐僧的第二难,是“出胎”; 而倒数第二难,则是“脱胎”。 亦呈对称型。



(待续)










楼主 吴闲云  发布于 2009-05-25 00:44:05 +0800 CST  
漫品西游——吴闲云再探西游记(22)





前后对照读西游






上回说了,《西游记》可以看做前后(或上下)两个部分,在结构上,前半场与后半场大体均衡对称。相互照应,又极富变化。
将西游记的故事前后对照来看,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比如:

1. 前半场最初时,唐僧收“三妖”;后半场末尾时,唐僧拜“三佛”。
前面是猴、猪、沙“三个”妖怪保护唐僧;后面是寒、暑、尘“三个”佛捉了唐僧。
前面三个是“吸收”,后面三个是“铲除”。

2. 紧接着,前半场演到了“盗宝”;而后半场所对应的,也恰恰是“盗宝”。
前面是师父的宝贝袈裟被盗;后面是徒弟的宝贝兵器被盗。
前面的妖怪,盗得宝贝后请客开“佛衣会”;后面的妖怪,盗得宝贝后请客开“钉钯宴”。

3. 前半场有一群女仙(四圣);后半场有一群女妖(七蜘蛛)。
前面是一群女仙“戏”猪八戒一个人;后面是猪八戒一个人“戏” 一群女妖。
前面的一群女仙要招猪八戒成婚;后面的一群女妖则是赶猪八戒滚蛋。
前面是猪八戒和女仙捉迷藏,八戒蒙着头看不见别人;后面是猪八戒和女妖洗澡,八戒藏在水里,别人看不见他。
前面猪八戒没占到便宜,被网住后掉在树上;后面猪八戒把她们“都盘倒了,喘嘘嘘的,精神倦怠。”

4. 和尚与道士的正面冲突。
前半场有车迟国的道士(虎鹿羊)与取经的和尚展开较量;后半场有黄花观的道士(蜈蚣精)与取经的和尚展开较量。
前面是公开竞赛;后面是暗施毒手。
前面是和尚“偷窃”道士的东西吃;后面是道士“白送”东西给和尚吃。
前面是“三对一”,三个道士对付孙悟空一个和尚,到末尾才将三个道士干死;后面是“一挑三”,蜈蚣精一个道士对付三个和尚,一上场就将三个和尚放倒,昏迷不醒!

5. 前半场以“道”派的妖怪为主;后半场以“佛”派的妖怪为主。
前面道派的妖怪中,夹杂有两处“佛”派的妖怪;后面佛派的妖怪中,夹杂有两处“道”派的妖怪。
前半场夹杂一处“佛”派的“狮子精”;后半场亦夹杂一处“道”派的“狮子精”。
前面的狮子精是佛派文殊菩萨的坐骑;后面的狮子精是道派太乙天尊的坐骑。
前面的狮子精是“一个”;后面的狮子精是“一群”。
前面的狮子精是骟了的,下面少了一个东西;后面的狮子精是九灵元圣,上面多了八个东西。

6. 前半场又夹杂一处“佛”派的“金鱼精”,观音的宠物;后半场又夹杂一处“道”派的“玉兔精”,嫦娥的宠物。

7. 前半场的“重头戏”,是在平顶山;后半场的“重头戏”,是在狮驼岭。
前面的妖怪两弟兄(金角、银角大王);后面的妖怪三结义(狮、象、鹏)。
前面的妖怪是太上道祖的童子;后面的妖怪是如来佛祖的护法。
前面的妖怪,引出太上道祖亲临现场;后面的妖怪引出如来佛祖亲临现场。
前面是道祖孤身过来的,没带一个人;后面是佛祖把所有的手下都叫来了,只留了一个人。

这种“对称”式,《西游记》中相当多,仔细看,并不难发现。下面,我们再从全局整体的角度来看看妖怪的“出场”次序:
前半场中,我们按唐僧遇到妖怪的顺序依次排列,简述如下,共计有14处:
寅将军、孙悟空、黑熊精、猪八戒、黄风怪、沙和尚、白骨精、黄袍怪、金角银角大王、青毛狮、红孩儿、鼍龙怪、虎鹿羊力大仙、金鱼精。
我们再看后半场的妖怪,按顺序排列,简述如下,共计也有14处:
九头虫、杏仙等树精、黄眉童子、大蟒、金毛犼、蜘蛛精、蜈蚣精、大鹏精、白鹿精、老鼠精、金钱豹、狮精九灵元圣、三个犀牛精、玉兔精。

前半场,一十四处妖怪;后半场,也是一十四处妖怪。
一十四,很重要的一个数字。
第八十八回,唐僧说:“贫僧在路,已经过一十四遍寒暑矣。”第九十六回,唐僧说:“万苦千辛……共计一十四遍寒暑。”第一百回,唐僧说:“只知经过了一十四遍寒暑。”反复突出这一概念。
可见,“一十四”这个数,和修行、历练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愿是个代表熬出头的成功数吧。













楼主 吴闲云  发布于 2009-05-26 01:21:25 +0800 CST  
漫品西游——吴闲云再探西游记(23)





《西游记》之“中”






《西游记》在结构上,前半场与后半场大体均衡对称。
前半场,以“道”派的妖怪居多;后半场,以“佛” 派的妖怪居多。小说中多有体现结构上的对称叙事。

从前半场中,唐僧遇到的第一个妖怪寅将军算起:一直数到第十四个妖怪是金鱼精。
金鱼精的后面,紧接着的,是“青牛精”。
从后半场中,最后的一个妖怪玉兔精算起:一直倒数到第十四个妖怪是九头虫。
九头虫的前面,紧挨着的,是“牛魔王”。
从前面向后推,同时,从后面向前推,前半场与后半场,各有“一十四”处妖怪。他们的交汇之处,我们称之为:“中”。
因此,“中”的范围是指:从“青牛精”到“牛魔王”的这一部分内容,为《西游记》的“正中间”。
《西游记》 “正中间” 的故事,起于“青牛精”,止于“牛魔王”。简称为“两头牛”。
青牛精是道派的牛;牛魔王是佛派的牛。
青牛精是太上老君的坐骑,牛魔王是如来佛祖多次通牒的对象。
青牛精最后被太上老君带走了,牛魔王最后被牵到了如来佛祖处。
这两头“牛”,都是西游记中数一数二的厉害妖怪。

一、大战青牛精
在大战青牛精的故事中,参战的人员相当多。有道派的神仙,有佛派的罗汉,更有玉皇大帝派来的李天王哪吒父子,都来助孙悟空一臂之力。
这一回故事,暗喻了道祖与佛祖之间的“竞争”。
最后,是佛祖以“失”而告终。

二、大战牛魔王
在大战牛魔王的故事中,参战的人员也相当多。有道派的土地,有佛派的金刚,也同样有玉皇大帝派来的李天王哪吒父子,都来助孙悟空一臂之力。
这一回故事,暗喻了道祖与佛祖之间的“合作”。
最后,是佛祖以“得”而告终。

这两大战,为《西游记》“正中间”的故事,表面上看,都是讲孙悟空与妖怪的斗争,而实际上,却是讲的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如来佛祖这三个人的权利调整、利益分配的问题。
最后形成了佛道平衡并重的格局。所以,这里可以看做是“神仙界”的正中。

三、“妖”的正中
在“两头牛”的范围之内,还有两位“女怪”。
一个是罗刹女,一个是琵琶精。
罗刹女的扇子的来历,是太上老君地盘上的宝物,从而使她与道祖产生了相关联的作用。而琵琶精是唯一打伤如来的人,也从而使她与佛祖产生了相关联的作用。
继续往里面推,所有妖怪的最中间的一个妖怪,就是孙悟空本人——六耳猕猴!
这是西游记中最奇特的一个妖怪,是西游记上半场与下半场转型的重要所在。
他代表“心”的转折。

四、“人” 的正中
而凡间,则是写到了女儿国,这是西游记中最奇特的一个地方,没有一个男人,纯阳之体遇纯阴之境,受到极大的诱惑与考验,也是西游记上半场与下半场转型的重要所在。
他代表“物”的转折。

五、“地” 的正中
这一段故事,唐僧西行是在通天河一带。
书中说唐僧走了五万四千里路,而到西天的总路程是十万八千里。十万八千里的“中”数,正是五万四千里。

明白了西游记的“中”,可以便于推理书中有些隐晦难懂的部分内容,因为前后均衡对称,是可以对比参照的。










楼主 吴闲云  发布于 2009-05-27 10:58:31 +0800 CST  
漫品西游——吴闲云再探西游记(24)





“六耳猕猴”案中的猪八戒






在“六耳猕猴”一案中,猪八戒是非常清醒的,他知道没有什么妖精六耳猕猴,那个妖精,就是孙悟空。
怎么说猪八戒知道呢?
当“六耳猕猴”打了唐僧之后,抢走了行李及通关文牒,唐僧要沙和尚去讨回文牒,他们三人去取经,“定不要”那孙悟空了。
八戒道:“我前年因师父赶他回去,我曾寻他一次,认得他花果山水帘洞,等我去,等我去!”唐僧说:“你去不得。那猢狲原与你不和,你又说话粗鲁,或一言两句之间,有些差池,他就要打你。着悟净去罢。”
结果,沙和尚去花果山,没有讨回行李、文牒。
还是猪八戒说:“我去。”
沙和尚就交代道:“二哥,他那洞前有千数小猴,你一人恐弄他不过,反为不美。”
八戒笑着说,没事!“不怕,不怕!”
他来到花果山水帘洞,很容易,没有任何悬念,就把行李、文牒顺利的带回来了。

在《真假美猴王》这一回故事中,读者的视线一直是被“假悟空究竟是什么妖怪”所吸引着。所以,很难会想到“就是孙悟空本人”这个问题上去。
旧式小说,有个通用的行文模式,就是在一大段故事之前,先讲一个小小的“引子”故事。比如《拍案惊奇》里面,要讲一个发财的大故事,开头先讲一个无关但类似的小故事。要讲一个凶杀的大故事,开头也会先讲一个无关但类似的小故事。
几百字的小故事先讲完,再切入正题。这种手法,旧式小说中,比比皆是。

在西游记的《真假美猴王》故事中,前面也插了一个与主题无关但类似的小故事:猪八戒化斋。
当“六耳猕猴”殴打唐僧的同一时刻,猪八戒正在外面化斋。注意:这两件事,是在同一时间,并列发生的。
却说八戒托着钵盂,只奔山南坡下,忽见山凹之间,有一座草舍人家。呆子暗想道:“我若是这等丑嘴脸,决然怕我,枉劳神思,断然化不得斋饭。须是变好,须是变好!”
好呆子,捻着诀,念个咒,把身摇了七八摇,变作一个食痨病黄胖和尚,口里哼哼的,挨近门前,叫道:“施主,厨中有剩饭,路上有饥人。贫僧是东土来往西天取经的,我师父在路饥渴了,家中有锅巴冷饭,千万化些儿救口。”
有两个女人在家,正才煮了午饭,锅里还有些饭与锅巴。就将些剩饭锅巴,满满的与了一钵。呆子拿转来,现了本象,径回旧路。
猪八戒一般是不主动变化的,这次居然就变了个模样去化斋。
变了之后,事情很容易就办成了。并且没有一个人知道。
这一段故事,联系上下文,似乎显得有点多余,那么,作者这样安排情节,究竟有何用意呢?
接着往下看,猪八戒陪着唐僧、沙僧继续往前走,又来到了刚才化斋的那家门口。那老婆子忽见他们,慌忙躲过。沙僧道:“我等是东土唐朝差往西天去者,……”
那妈妈道:“刚才有个食痨病和尚,也说是东土差来的,已化斋去了,怎么又有一起?”
八戒忍不住笑道:“就是我。因我生得嘴长耳大,恐你家害怕,不肯与斋,故变作那等模样。你不信,我兄弟衣兜里不是你家锅巴饭?”
变的那个人,就是我。

后来, 沙僧到花果山讨要行李,没要着,回来后,把前事对唐僧说了一遍,他看到了一真一假两个孙悟空。
唐僧悔恨道:“当时只说是孙悟空打我一棍,抢去包袱,岂知却是妖精假变的行者!”
沙僧又告道:“这妖又假变一个长老,一匹白马,又有一个八戒挑着我们包袱,又有一个变作是我。我忍不住恼怒,一杖打死,原是一个猴精。因此惊散,又到菩萨处诉苦。菩萨着我与师兄又同去识认,那妖果与师兄一般模样。我难助力,故先来回复师父。”
三藏闻言,大惊失色。
八戒的表现,却是与众不同,他哈哈大笑道:“好,好,好!正应了这施主家婆婆之言了!她说有几起取经的,这却不又是一起?”
有两起取经的队伍。
有两个人看到了“两起取经的队伍”。一个是那婆婆,另一个是沙和尚。
沙和尚当然不知道那假的是谁。
猪八戒却是知道的。因为变化了的那个人,原来“就是我”!
所以,当两个孙悟空打过来时,猪八戒就说“等我去认认看。”他认了之后,就怪沙僧了:“你怎么不把行李带过来”。接着,他就又一阵风来到花果山,把行李拿回来了。










楼主 吴闲云  发布于 2009-06-01 06:51:52 +0800 CST  
作者:有点长的黄瓜 回复日期:2009-06-04 21:59:09
-------------------------------------------------
谢谢支持!
最近忙不过来了,过几天要出门。时间上实在是太少了。
楼主 吴闲云  发布于 2009-06-07 08:02:22 +0800 CST  

楼主:吴闲云

字数:41878

发表时间:2009-04-26 07:2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8-09 09:45:10 +0800 CST

评论数:33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