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极河山集:《千秋万代功与名》之浴血陇右

书写有温度的人文历史 描摹有情感的地理山河
宝极河山集:《千秋万代功与名·汉匈河西之战》

策划:刘恩华 王 皓 马昱东
执笔:马昱东(相关漫画及动漫作品敬请期待)

1

按照原有写作计划,由宕昌县哈达铺镇玉岗头村的李晟庙开篇,写完李晟奇袭定秦堡、哥舒翰决战石堡城以及张议潮收复河西走廊这些章节以后,很自然导入对持续侵袭中原政权大约三百年的吐蕃人来源的猎奇探寻,再由此非常顺畅地展开《羌族源流——牧羊人传奇》的写作,引出宕昌羌的历史渊源以及对宕昌地区地理山河的描写,之后隆重展开《故国背影——宕昌羌人的历史奋争》这个重点章节......

这是个相对完美的构架,既大致交代了相应的历史背景,也不至于过于枯燥和乏味,因为单纯书写宕昌国的历史实在是显得过于单薄,我们有必要将宕昌国放置于一个宏大历史背景下才能更加凸显出它的独特魅力。

可是写完张议潮收复河西走廊以后刘恩华、王皓两位年轻人提出了意见,他们认为原来写作计划中如果不加入汉代历史内容,就全局而言似乎宕昌国的历史背景交代的不够充分和厚重,即使在描写宕昌国历史时再加入汉代的相关内容,无论如何也略显局促。

这是个宏观问题,我考虑了两天,最终同意了年轻人们的意见,他们是正确的,要描写宕昌国的前世今生如果不对汉代历史进行相对充分的叙述,的确有多少点无本之木、空穴来风的感觉。

强盛的大汉王朝始终是学人和历史爱好者聚焦的热点,两千多年来,历代学人所撰写的与汉代历史相关的文章汗牛充栋,我们从何写起?这是技术问题,也需要解决。

有问题就开会,展开讨论,整理思路,寻找方向,这真的是个法宝,人多力量大,终究有办法,屡试不爽。

刘恩华和王皓提议,既然上一章节写到了张议潮收复河西走廊,那就从汉匈河西之战作为切入点,由此展开,我表示同意,但前提条件是单元构架以及节奏掌控由他们负责,我负责码字,也就是他们派工我干活。

说干就干,就这么定了,明天的派工单尚未下达,今天就写到这里,算是个引子。
楼主 秦阳草堂  发布于 2017-11-10 23:44:26 +0800 CST  
书写有温度的人文历史 描摹有情感的地理山河
宝极河山集:《千秋万代功与名·汉匈河西之战》

策划:刘恩华 王 皓 马昱东
执笔:马昱东(相关漫画及动漫作品敬请期待)

2
驱车在京港澳高速行进,邢台以北路段有一个“隆尧 柏仁”出口的路标指示牌让我记忆深刻,隆尧是邢台市属县,柏仁是老地名,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柏仁城在隆尧县城以西三十华里的亦城村。

这么没有名气的一个小地方为啥让我记忆深刻?

因为一个人,一个名气很大的人,一个彪炳史册的人,一个炎黄子孙应该铭记的人。

这个人叫李牧,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赵国柏仁人。

古往今来,但凡武将,大致可以划分为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外战内行内战外行、外战内行内战内行这三类,当然还有内、外战都怂包的,咱就别辱没武将这个称呼了,不算进去。

李牧不管外战还是内战都是超一流选手,战国四大名将绝不是浪得虚名。

战国四大名将中白起、廉颇、王翦都是打内战(华夏部族内部战争)的高手,他们三位基本没有打过外战,而且白起、王翦为了秦帝国的建立杀人太多,没积什么阴德,廉颇因为一时不得志就投奔魏国和楚国,道德上多少有点瑕疵。

李牧很不一样,一生忠于赵国,从来没有跳槽换过老板,而且两次统军击败秦国虎狼之师,在不可一世横扫天下的秦军面前能够破军杀将,那战力要说是超一流绝无虚夸成份,因为在战国末期能够击败秦军的将领你找不出三个。

公元前229年,秦王嬴政派遣王翦统军发起灭赵最后一战,王翦面对李牧在河北井陉的严密防守始终无法取得突破,不得已只能玩阴的,以离间计借赵王之手诱杀李牧,才得以在前228年消灭赵国。

这些对于李牧来讲都不是最重要的,毕竟是发生于华夏部族七国之间的内战,真正让我们敬仰他是因为他在抗击匈奴侵略战争中所建立的不朽功勋,因为敬仰,李牧可能与匈奴人浴血奋战过的大同、左云、右玉、宁武、朔州、代县、岚县、方山、岢岚、集宁、鄂尔多斯、呼和浩特等地我都走了一遍,有些地方走了两三遍,往事越千年,不对,是越两千多年,我走一百遍也仅仅就是个缅怀。

匈奴特别烦人,自这个民族诞生之日起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抢劫杀人,没完没了,防不胜防,也烦不胜烦,而且他们一抢就前前后后抢了四百年,偶尔也抢别人,但抢劫的主要对象是中原华夏部族,想一想这个,头疼欲裂,你那么能抢你咋不上天呢。

在李牧之前,匈奴人已经嘚瑟很长时间了,杀人放火、烧杀抢掠的工作干的非常熟练,业务流程不断优化,相互配合分外默契,抢劫掳掠的能力和技巧基本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并且从未得到过一次有效的教训,一次以血还血的教训。

直到李牧的出现情况才发生了改变,没过多久,他以斩杀数万人的战果给不可一世的匈奴人讲授了什么叫诱敌深入、什么叫聚而歼之理论结合实际的军事课。
楼主 秦阳草堂  发布于 2017-11-11 22:54:02 +0800 CST  
书写有温度的人文历史 描摹有情感的地理山河
宝极河山集:《千秋万代功与名·汉匈河西之战》

策划:刘恩华 王 皓 马昱东
执笔:马昱东(相关漫画及动漫作品敬请期待)

3

战国中后期,仅就军队战力而言,赵国与秦国基本相当,无论将帅运筹帷幄、统军作战的指挥能力,还是士卒基本军事素养以及作战士气都是差不多的,区别在于两国国君的差距,秦国几百年无数代国君基本没有败家的,奋发图强的居多,而赵国除赵武灵王之外,没有过于优秀的领导人,相反昏聩无能的比比皆是,即使赵武灵王晚年也糊涂的厉害,结果落得个活活被饿死的悲惨结局,所以历史最终选择秦国一统天下有其偶然性,主要还是必然性。

秦、赵两国的军队怎么就那么能打呢?很多时候国家是不发军饷的,将士经常需要自带干粮,如果作战时间比较长可能要越冬,家里还得给他快递棉衣,这样的军队为啥打仗就不要命,我深刻思考过这个问题,找到了三个原因:

第一,血性与传统,秦赵同源异流,嬴姓和赵姓本是一家子,基因基本相同,有玩命的基因,此外秦人与西戎血战数百年才站稳了脚跟,赵人也一样,同样是在与北方游牧部族不断血战中逐渐获得了生存的空间,这种持续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对外战争给秦赵两国的军队都留下了狭路相逢勇者胜血战到底的优良传统。

第二,军队作战战果KPI考核指标制定的非常科学合理,只要你能战场杀敌,只要你能从战场活着回来,奖励军功那是百分之百给你兑现,不打折扣,不怕给你分田分地,不怕给你晋升爵位,就怕你不玩命,这一点秦国做的比较系统,而赵国做的非常高效,李牧守边抗击匈奴时,战区的税收是不进国库的,直接由李牧奖励分配给有功将士,扁平化管理,只要有功,战后马上兑现。一千多年后袁崇焕镇守辽东时也用了大致相同的考核激励办法,同样有效,打的皇太极干瞪眼丝毫占不到便宜的辽东铁骑就是这么激励出来的,要不是吴三桂投降,大明江山最后姓谁还不知道呢。

第三,秦、赵边境与匈奴地盘接壤,有干不完的硬仗,战国后期匈奴已经坐大,号称控弦铁骑已达十万,而且匈奴人隔三差五的来抢掠,你就得隔三差五的跟他干,没办法,想消停几天都没可能,人家是专职抢劫世家,但有一个好处,这硬仗、恶仗干多了,只要没有被彻底打趴下,战斗力自然比一般军队强,用流行语言表述就是战力爆棚或者力MAX。

所以不要因为后来赵国也灭亡了就小瞧李牧率领的赵国军队,那是和秦国军队一样强悍的虎狼之师,李牧坐镇代地、雁门掌控精兵十余万,就等匈奴你丫来了,就不信治不了你。

匈奴人可不是你想象中那么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抢劫嘛就得突出一个快字,来的快、抢的快、跑的也得快,像狼一样非常的警觉和狡诈,所以你想集中兵力找他决战消灭抢劫团伙的主要成员是非常困难的,一般情况下你找不到他,传说在大草原上来去迅疾如风形容的就是这个抢劫团伙。

李牧有办法,因为他找准了匈奴人的弱点:贪婪和欺软怕硬。
楼主 秦阳草堂  发布于 2017-11-13 10:13:04 +0800 CST  
书写有温度的人文历史 描摹有情感的地理山河
宝极河山集:《千秋万代功与名·汉匈河西之战》

策划:刘恩华 王 皓 马昱东
执笔:马昱东(相关漫画及动漫作品敬请期待)

4

你可能要问明明说要写汉匈河西之战怎么就扯到战国的李牧上去了?这得解释一下以免误解。

首先是领导安排,刘恩华、王 皓两位领导对我写作的基本要求是:坚决避免平铺直叙,尽量前后呼应迂回穿插,既要引人入胜,还得主线明确,最重要的是要努力争取最好的阅读感受。

没办法,要领会领导意图、贯彻领导意图、实现领导意图、还要有意思,我只能挖空心思,汉匈河西之战是中原人与匈奴人几百年战争的分水岭,用什么词语形容它的重要意义都不为过,如果直接去描写就失去了历史深度,很难体现河西之战的真正意义。

既然是中原人与匈奴人之间的战争我们向上延伸至李牧时期也是可行的,更容易让读者理解河西之战的历史渊源与背景,况且李牧是秦国横扫六合一统天下之前华夏部族对外战争中唯一取得辉煌战绩的伟大军事统帅,不写都对不住。

李牧抗击匈奴时期与霍去病针对匈奴发起的河西之战从时间上看也就间隔一百多年,跨度不是很大,而且都是针对匈奴的战役,这本来就是很明确的是写作主线,并不跑题。

最后一点,汉武帝针对匈奴精心策划的首场反击战——马邑之战(史称马邑之谋)虽然最终流产,但其作战思想与李牧对付匈奴的策略和思路如出一辙,你了解了李牧抗击匈奴的过程,就更能体会马邑之谋失败后汉武大帝是多么的沮丧和丢人现眼,也就更能体会霍去病两次河西之战对于大汉帝国是何等的弥足珍贵,河西之战大获全胜后汉武帝又该是多么的欣喜若狂。

以上就是我必须写李牧的缘由,废话少说我们直奔主题。

李牧准确把握匈奴人贪婪和欺软怕硬的本性后,精心设计了一个圈套,一个耗时很长的圈套,总之,战役爆发前一切都是表演,李牧需要匈奴人跟随他设计好的剧本慢慢入戏。

起初匈奴人嗷嗷叫着来抢东西时,李牧命令所有将士立即退守包括长城在内的军事据点,田野和村庄里能带回来的东西尽量帮助老百姓带回来,然后坚守不战。

当然还得多多少少也给匈奴人留点甜头,否则他空跑几趟啥也捞不着就不会再来了,有些史家为了突出李牧高大上的形象,竟然说李牧在镇守代地、雁门的头几年坚壁清野让匈奴人一无所获,这纯粹是瞎说,这些史家根本就没有读懂李牧的剧本,你不让匈奴人每次都整点战利品回去他怎么会入戏?

就这样匈奴人来抢赵军就和老百姓就一起逃回据点、要塞,咋弄也不和你开战,匈奴人很轻松很爽快的赶着些许牛羊潇洒离开,如此这般周而复始,匈奴人一遍又一遍的抢,赵国军队和老百姓一遍又一遍的跑,同样的戏码至少表演了三年,表演太逼真,但过程太简单,无数次重复就让人麻木。

匈奴人入戏了,不得不入戏,再能装谁能装三年呐!还的搭不少东西,他们坚信李牧和他率领的赵军就是缩头乌龟王八蛋,狡猾的匈奴人也明白柿子要拣软的捏,所以来李牧战区抢劫的团伙成员逐次增多,估计匈奴单于心里也痒痒的都想亲自下手来抢了,因为来这里抢劫的感觉爽歪歪。

公元前244年的某一天,匈奴人挥舞着战刀嗷嗷叫着又来了,这一天有点不一样,赵军咋不逃跑呢?不但不跑还在集结增兵?你这是几个意思?匈奴人没想明白有点发懵,看着逐渐集结增多的赵军,匈奴人感觉好像不占什么优势,狼的本性马上体现,迅速撤退,今天不抢了。

次日,超过万人以上的匈奴大队人马杀到,李牧派出数千士兵迎战,很快溃败,两三千士兵被俘,坚守在长城关隘要塞的赵军眼睁睁看着战友被匈奴人带走,群情激愤,强烈要求与匈奴人血战到底,李牧根本不予理睬,严令不许出战。

匈奴单于了解当日战况后得出一个结论:李牧驻守的战区犹如一个大西瓜,一捣就碎,如果撕开李牧防线,可以千里挺进中原,得抢回多少财富和奴隶啊!这次咱玩个大的,干他一票。想到这里,匈奴单于心潮澎湃,激动不已,难以入眠,只恨长夜漫漫。

很多天以后,匈奴人集结了全部的战士,他们无需战前动员,这种军事化抢劫行动整了很多回了,目标简单明确,跟着单于走就行。

晨曦中,十万匈奴铁骑兵临城下,李牧望着匈奴黑压压的庞大队伍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你终于来了,等你好辛苦。

开战,赵军稍作抵抗,十万匈奴大军迅速突破李牧第一道防线,之后马不停蹄地极速向南挺近,单于不知道,等待他的将是一个冰冷的怀抱。

李牧选择了一个极为适意的歼敌战场,一千三百辆战车、五万步卒、十万弓弩手选择有利地形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赵军以逸待劳,我家大门常打开张开怀抱等你,静静等待单于和他的小伙伴们愉快的到来,就怕你不来,而这还不是李牧准备的全部。

战争的开局片段印证了单于最初的判断,李牧就是不堪一击嘛,哪里是我的对手?兴高采烈的匈奴单于率领十万大军一路狂奔,然后就撞上了一个坚兵重甲热情洋溢的大怀抱,迎接他们的首先是遮天蔽日、密密麻麻、宛如千万只蝗虫一样飞来的箭雨,很飘逸帅气冲在前头的或者运气不好的瞬间就变成刺猬和血葫芦的结合体。

赵军十万弓弩手如果每人射箭十支,那就是一百万支,如果命中率百分之一,一万匈奴战士就会立即惨死箭雨之下,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同时就会有一万匈奴勇士表演结束,只是他们退场的方式不像真人CS那么潇洒,他们将以被战马踩成肉酱的方式光荣谢幕。

经过最初的慌乱,匈奴人稳住阵脚全军组织起多波次集团冲锋,希望能够杀出重围,而等待他们的除了漫天箭雨还有赵军五万劲卒和一千三百辆重甲战车构成的无懈可击的战阵,李牧准备的这个热情洋溢的怀抱极为结实也很有力。

到了两军短兵相接,基本属于抡刀胡砍阶段,早已埋伏在战场两侧的两万赵军精锐骑兵突然杀出,以钳形态势最后封锁包围圈,然后是早已演练无数次、非常娴熟的穿插、分割和收割,收割的不是小麦,而是一颗颗匈奴勇士的人头,匈奴人第一次接受中原人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教训正式开始......

战役结束,除匈奴单于及少数亲随突出重围得以逃生外,十万匈奴士卒全部被予以无情、彻底的歼灭。

这是中原华夏部族针对匈奴作战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战役指挥者,赵国大将李牧,他理应得到炎黄子孙的敬仰与纪念,不管往事越了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该记住的我们都不应该随意忘记。
楼主 秦阳草堂  发布于 2017-11-16 07:50:50 +0800 CST  
书写有温度的人文历史 描摹有情感的地理山河

宝极河山集:《千秋万代功与名·汉匈河西之战》

策划:刘恩华 王 皓 马昱东

执笔:马昱东

(相关漫画及动漫作品敬请期待)

5

每每看到手撕鬼子、裤裆藏雷一类的神剧,真想替抗日战争中死伤的同胞们给那些所谓的导演、演员3500万个大嘴巴子,人可以无耻,但不能像他们这么无耻。

上个世纪持续十四年的全民抗战,中国军民死伤3500万人,我们竭尽全民族之力在国际盟友的帮助下真正击毙的日军仅有53万人左右,你没有看错,事实的真相就是如此残酷。

从更加广泛的历史视野来看,我们这么民族并不擅长于对外战争,自公元前244年李牧一战歼灭匈奴10万之后,历朝历代直至今日,在一场战役中能够消灭外敌10万人以上的并不多见,即使一代战神霍去病数次与匈奴大战,每次直接歼灭的敌军数量也没有一次超过10万。

我不是战争狂人,也不是杀人狂魔的鼓吹者,和平是珍贵的,但很多和平是通过残酷战争的方式获得的。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公元前244年李牧基本上消灭了匈奴帝国前期的主要作战力量,所以无论秦国还是赵国与匈奴接壤的边境线都消停了许多年。

十多年后,又一批精壮的匈奴人在北方草原上长大成人,他们终于强壮到可以跨上战马挥舞战刀、在头曼单于的指挥下进行军事抢劫的程度。

历史给这一代匈奴人创造了崛起的黄金时期,虽然大秦帝国建立之后,嬴政派遣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收复河南之地(黄河以南之河套地区),但没有伤及匈奴元气,仅仅也就是驱离而已,统一的匈奴帝国正在大草原上茁壮成长、呼之欲出,此外,一个匈奴人的出现加速了这个进程。

这个匈奴人叫冒顿,我叫他孙子,是骂人的话,骂他并是不是因为他是匈奴人,中华民族本就是无数民族融合而成没有骂他的必要,骂他也不是因为他率领的军队杀死了很多中原人、包围过刘邦、调戏过吕后,这些历史烟云离我们太远不至于为此生气骂人。

骂他是孙子是因为这家伙以极其残酷的手段杀死了他爹,古往今来,但凡弑父者无论他是什么民族的,都不是什么好玩意,没有人性,所以骂他孙子都是轻的。

冒顿本来是他爹头曼单于的太子,是法定接班人,是他爹喜欢的小老婆生了个更让单于喜欢的儿子这件事打乱了一切。

和中原政权无数次上演的宫斗戏一样,为了立小的就得把大的废了,有各种废黜太子的方法,头曼单于选择了非常特别的方式,他把冒顿送到了月氏,临走前语重心长的对儿子冒顿说:

只有你才能代表我前往月氏做人质,没有办法,国家战略需要,我这位置永远都是你的,放心去吧,为了我大匈奴的崛起你就先忍几年,建立点功勋,不然以后你当老大怎么服众?到了那里你要快乐哦!

反正一番甜言蜜语之后,傻帽冒顿就上道了,既走上了前往月氏的道路,也着了他爹想要弄死他的道,俩都不是什么好玩意。

月氏人此时尚在河西走廊的祁连山下愉快的生活,冒顿很快就赶到了月氏,还没有开始玩耍他爹也来了。

他爹是带着匈奴战士来的,为了借月氏人之刀杀掉已是人质的太子冒顿,头曼单于不惜挑起战争,总之他爹带兵一到月氏的地盘,两国的战火算是成功点燃了。

刚到月氏的冒顿一脸茫然,想不明白他爹整的哪一出,但有一点是明白的,抓紧逃命。这孙子还是很厉害的,竟然逃回了匈奴,安然无恙,当然也弄明白了这一切的前因后果。

看到活着回来的冒顿他爹非常惊讶,咋就没死呢?这小子厉害了,莫非有天神保佑?那就活着吧,既然这么厉害,就帮我带兵打仗,太子的事以后慢慢再说。

从整明白这件事开始,复仇的火焰在冒顿心里一刻不停的熊熊燃烧。冒顿发明了一种响箭,就是射出去带响的箭,文雅的词叫鸣镝,他要求部下,只要他的鸣镝射向哪里所有人的箭就必须射向那里,不从的用刀剁碎了喂狼。

刚开始练习很顺利,你射一棵树我就射那棵树,你射一只狼我就射那只狼,很简单啊,没难度,没过多久有难度的来了。

某天训练中,冒顿用鸣镝射向了自己的坐骑,有人毫不犹豫的也射向了冒顿的战马,但有一些人犹豫了,心想他的战马能射吗,是不是老大失手了呀,考虑考虑,还是别射了,万一是他失手了回头还不剁死我。

很多事情坏就坏在了考虑再三、犹豫不决、患得患失,所以遇事总爱三思而后行的别觉得那是你的优点,孔子也没有让你三思而后行,对照上下文你就知道,孔夫子的意思是说遇事最多考虑两次就必须要决断,而冒顿要的是你连考虑都不用考虑,无条件追随,也叫条件反射。

那天没有射马的统统被剁成肉酱喂狼。

又过了几天,难度系数继续提高,冒顿将鸣镝射向了他心爱的妻子,又有一些人犯了喜欢思考的错误,同样成了肉酱。

又又过了些日子,冒顿的鸣镝射向了他爹头曼单于的坐骑,好爽,没有一个犯错的,所有的箭头整齐划一的射向了那匹无辜的战马。

于是,在公元前209年某一天的一个合适的时机,冒顿的鸣镝瞄准了他爹头曼单于,刹那间他爹头曼单于被万箭穿心,这就是冒顿这孙子“鸣镝弑父”的故事。
楼主 秦阳草堂  发布于 2017-11-17 18:44:25 +0800 CST  
书写有温度的人文历史 描摹有情感的地理山河

宝极河山集:《千秋万代功与名·汉匈河西之战》

策划:刘恩华 王 皓 马昱东

执笔:马昱东

6

冒顿于公元前209年成功射杀其父头曼单于后匈奴帝国进入快速扩张时期,不到十年时间匈奴兼并征服东胡、浑庚、屈射、丁零、鬲昆、薪犁、楼兰、乌孙、呼揭等数十个国家和部族,占据南起阴山、北抵贝加尔湖、东达辽河、西逾葱岭的广大地区,拥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成为北方最为强大的民族。

最为重要的是匈奴重新占领了河套平原,匈奴有多强大汉高祖刘邦未必完全清楚,但马上天子刘邦很清楚匈奴人重新占领河套地区的厉害关系,他知道如不解决这个问题,总有一把利剑随时都有可能刺向刚刚建立的大汉王朝。

于是公元前200年就发生了著名的白登之围,那地方我在冬天去过一次,两千多年过去了,依然是极其酷寒之地,我无法想象被匈奴数十万大军围困七天七夜的刘邦是怎么熬过来的。

熬是熬过来了,魂魄丢在了白登山,所以皇帝也得认怂,认怂的方式就是送闺女,史称“和亲”,这是遮羞布,自刘邦开始直至汉武帝真正意义上发起对匈奴的反击之战前,大汉王朝给匈奴送了多少闺女呢?

公元前200年西汉高祖七年汉宗室女嫁冒顿单于(匈奴);

公元前192年西汉惠帝三年汉宗室女嫁冒顿单于(匈奴);

公元前176年西汉文帝前元四年汉宗室女嫁冒顿单于(匈奴);

公元前174年西汉文帝前元六年汉宗室女嫁老上单于(匈奴);

公元前162年西汉文帝后元二年汉诸侯王女嫁老上单于(匈奴);

公元前160年西汉文帝后元四年汉宗室女嫁老上单于(匈奴);

公元前156年西汉景帝前元元年汉宗室女嫁军臣单于(匈奴);

公元前155年西汉景帝前元二年 汉宗室女嫁军臣单于(匈奴);

公元前152年西汉景帝前元五年汉景帝女嫁军臣单于(匈奴);

公元前140年西汉武帝建元元年汉武帝女嫁军臣单于(匈奴)。

送一个闺女对于维持汉匈和平的平均有效期是6年,没办法,打不过就只能这样,谁家养个闺女都不容易,都是心头肉掌中宝,皇室也一样,无论公主下嫁多么痛苦,总体来说还可以用“和亲”来遮羞,说得过去,也谈不上国耻不国耻的,但刘邦逝后冒顿写给守寡吕后的那封信,便是十足的羞辱,可能理解有差异,也许是人家热情洋溢的求爱信呢。

冒顿来信的意思是你看你老公也死了,一个人守寡不容易,我在这大草原上也很寂寞,最好咱俩两好合一好,一起过日子算了,我是真心的哦!么么哒!

吕后的回信更绝,大意是尊敬的冒顿单于陛下,你看我年老色衰,要是我出现在你眼前,那简直就是玷污你的慧眼,你要是寂寞呢,我们大汉接着给您送年轻漂亮的闺女,两国还是好亲戚,和平最重要。

我相信吕后写这封回信时毛笔上滴的是墨,心里滴的是血,什么是政治家?我不知道准确的定义,但知道一点,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屈辱是政治家必须具备的素养。

就这样不断的送,不断的讨好,依然解决不了问题,匈奴人该抢还是抢,抢牛、抢马、抢羊、抢人,无所不抢。

年轻的汉武帝不想忍了,也忍无可忍了,凡事都有度,过了这个度必有变数,古往今来大多如此。

就在汉武帝咬牙切齿的时候,有一个在大汉帝国北部边疆城市马邑(今山西朔州)从事国际贸易的生意人闪亮登场,这个人叫聂壹,你要是不知道这个人情有可原,原本就是个买卖人,知名度怎么可能太高,但是三百年后他有一个后人名震华夏,那就是三国曹魏政权五子良将之首张辽,老祖宗姓聂,子孙怎么姓张?

我们得从马邑之谋说起。
楼主 秦阳草堂  发布于 2017-11-25 10:09:44 +0800 CST  
书写有温度的人文历史 描摹有情感的地理山河

宝极河山集:《千秋万代功与名·汉匈河西之战》

策划:刘恩华 王 皓 马昱东

执笔:马昱东

7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商人是不太受欢迎的,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做生意的人最好别染指政治,心里痒痒非要尝试一下,我估计大多数没有好下场,吕不韦、胡雪岩是典型案例,当然也有特殊一点的,比如春秋时期的范蠡,政商两界都能做到长袖善舞,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三散家财,名动天下,他这个标准至今无人可以超越,所以你就专心挣你钱,军国大事那不是你该操心的,当然假如国家有难,你能捐个导弹什么的,也算是忠义之士。

事情往往不是这样,总有蠢蠢欲动的,两千二百多年前,从事国际贸易的马邑人聂壹就动起了军国大事的心思。

聂壹从事的国际贸易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把中原的盐、铁等生活、生产物资贩运到匈奴人生活的大草原,再将匈奴人吃不完的牛肉干、羊皮什么的贩运回中原,往来奔波,挣点辛苦钱,获取点利益,后世把行当这叫走西口。

挺好的呀,倒爷两头赚多滋润呐!

一点也不好,不是一般的不好,弄不好小命就丢了。

匈奴人是不怎么讲契约精神的,心情好、手里有余货可能就和你交易,心情不好、手里没有货他就抢你货,被抢了东西那是小事,因为他们往往杀人后才越货,因为这个原因,马邑城里的聂壹先生精心设计了一个自认为绝妙的计谋。

前面几节我们在写李牧时早就交代过了,匈奴人不好打,他们是草原上像狼一样警觉、像风一样轻盈的人,要想寻机包围他们的主力并且一战而聚歼那是很困难的,但是李牧做到了,他用的策略是诱敌深入、聚而歼之。

我估计聂壹听说过李牧大战匈奴的故事,因为间隔一个世纪多一点的时间,即使没有史书可读,通过口口相传获知李牧用兵之道也是有可能的,但是聂壹知道的一定不是全部,似是而非害死人,从来都是如此。

聂壹生活的马邑就是现在的山西朔州,龙城太原北部的重要屏障,由朔州北上不远就到了大草原,由朔州南下不足200公里就可直抵太原城下,那战略地位也是相当的重要。

因为奔波谋生的缘故,表里山河的山西我几乎走遍全境,山川形胜还算了解,就军事而言,朔州算是山西的一个软肋,因为东部、南部的太行山区防御难度不是很大,守住太行八陉基本上就没有大的问题,西部有黄河天险,即使穷凶极恶的日寇在占领山西数年间为了进攻延安,多次强渡黄河作战也仅有一次侥幸成功,但很快就被反击消灭。

山西的主要防御压力在北部,自古如此,上世纪的日寇也主要从北部入侵,需要说明一点,朔州的背后就是忻口战役发生地。

来自东洋弹丸岛国的日寇是这样进攻山西的,那生活在北部草原的匈奴人自然更喜欢由此狂啸而来,烧杀抢掠,所以聂壹生活的马邑是战乱频仍的边疆城市,备受匈奴进攻的压力。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既然马邑这个地方匈奴人喜欢来抢,那就有可能像李牧一样做到诱敌深入,如果能够聚歼匈奴主力那是多大的功劳啊,张良、陈平也就如此嘛!想到这一层聂壹先生在睡梦中笑醒了。

然而你一个小商人,纵使你有多么精妙的计谋,怎样才能让大汉皇帝刘彻知道并采纳呢?这可是很大的难题,一般人想一想可能就放弃了,聂壹先生特别执着,一定要实现愿望,一定要把这事办成了。

还真的办成了,而且一点也不费劲。
楼主 秦阳草堂  发布于 2017-11-27 00:30:08 +0800 CST  
书写有温度的人文历史 描摹有情感的地理山河

宝极河山集:《千秋万代功与名·汉匈河西之战》

策划:刘恩华 王 皓 马昱东

执笔:马昱东

8
对于雄心勃勃一心想做一笔大买卖的马邑商人聂壹来说机会来的很是时候。
公元前134年,当匈奴军臣单于派出的使者向汉武帝再次提出“和亲”要求的时候,刘彻发飙了,不彪都没有道理,要是换了你你也一样彪。
公元前156年西汉景帝前元元年汉宗室女嫁军臣单于、公元前155年西汉景帝前元二年汉宗室女嫁军臣单于、公元前152年西汉景帝前元五年汉景帝女嫁军臣单于、公元前140年西汉武帝建元元年汉武帝女嫁军臣单于。
***都给你送了四位公主了,其中包括汉武帝的一位姐姐和一个亲生女儿,***的有完没完?一万个神兽从刘彻的心中狂奔而过。
军臣单于太欺负人了,兔子急了还咬人,更何况那是汉武大帝。
鸽派韩安国提议接受匈奴和亲的要求,委曲求全,再忍一忍,待国力强大以后再做打算,很多大臣表示赞同,毕竟打仗要死人,最好别打。
鹰派大行令王恢不同意,他认为实在受不了屈辱必须要反击,必须要给匈奴人点颜色看看,还让我们大汉王朝给你老不死的送闺女,送***个蛋!
我相信王恢站在大殿上慷慨陈词时一定是情绪激动异常,嘴角挂着白沫,然而即使如此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没有人同意他的观点。
汉武帝没有表态,因为没法表态,战争事关国家生死,没有充足的把握哪能随便开练?
纠结,纠结,纠结......
马邑商人找到了鹰派王恢,如此这般的一番密语,王恢欣喜若狂,第一时间求见皇帝。
......
皇帝同意了商人聂壹和王恢的建议,秘密着手准备马邑之战,力求聚歼匈奴于马邑城下,出一口恶气。
每每看到这里我常常觉得不可思议,一个是商人,一个是掌管民族事务的文职官员,他们制定的军事计划竟然也被采纳,你可以想象刘彻该是多么的愤怒和狂躁。
在一个恰当的时机,肩负重大使命的聂壹再次带领商队前往匈奴,这次和以往绝对不一样,这是一笔事关家国、惊天动地的大买卖。
聂壹非常顺利的见到了君臣单于,两人谈话大致如下:
君臣单于:哥们来啦?
聂壹:万分尊敬的单于陛下,因为您的召唤我又滚来了(谄媚的笑)。
君臣单于:上次我让你给我找的那个镶金边的马桶带了吗?
聂壹:当然带来了,包修包换,质量终身负责,再送您二十年的手纸,可以吗?够哥们吧!
军臣单于:那你得要我几张羊皮?
聂壹:不要您的羊皮。
军臣单于:那你想要啥?想要我匈奴娘们?
聂壹:不要。
军臣单于:那***的想要啥?吞吞吐吐、腻腻歪歪,就烦你们汉人这毛病,有屁快放,有话快说。
聂壹:我想要一座城
军臣单于:什么?再说一遍!
聂壹:我想要马邑城。
军臣单于缓缓放下手中的酒杯,鹰一样的眼神死盯着聂壹足有三分钟,随后问道:怎么交易。
聂壹:很简单,我带领家丁杀了马邑县令,控制城防,您带领大军兵临城下,内外呼应,大局可定。
军臣单于:我有啥好处?
聂壹:您要住得惯马邑归您,我要一半的财富,您要住不惯,马邑归我,您带走全部财富,但您得为我提供保护,二选一,您有优先选择权。
军臣单于:怎么信你?
聂壹:信我,咱们就干,不信我,随便拉倒。
数天后,军臣单于再次约见聂壹,两人喝了血酒,击掌成交。
就在聂壹返回马邑的途中,汉武帝派遣精兵30万,命护军将军韩安国、骁骑将军李广、轻车将军公孙贺率主力部队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中。将屯将军王恢与材官将军李息率3万多人出代郡(今河北省蔚县东北),准备从侧翼袭击匈奴的辎重并断其退路,一举全歼匈奴主力。
口袋已经布好,就等你来,一百多年前也许李牧也在同样的地方等待匈奴人的出现。
匈奴人很守约,说来就来,但这次和一百多年前不一样,因为戏演砸了。
李牧这个导演很敬业,群众演员也很敬业,当年匈奴人来的时候,田野村庄里到处是人和马、牛、羊,鸡鸣狗叫,很有生活气息。
公元前133年农历六月军臣单于快要到达马邑的时候,发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啥也没有,太不正常了,正是农忙季节,怎么会没有人活动活动呢?莫非中原皇帝给他的子民们放了个长假?不应该啊!
军臣单于一肚子的狐疑,他勒住马头,命令大军停止前进,并派出轻骑兵攻陷一个大汉帝国的边防小亭,竟然俘获了汉雁门尉史,估计这个汉奸还没有挨几下马鞭就全盘告诉了事实的真相:
亲爱的君臣单于陛下,我愿做您的子民,您再也不能前进了,他们在山谷里埋伏了三十多万大军准备对尊贵的您和您的部下下手,马邑城楼上悬挂的不是县令的人头,那是一个顶包的死囚犯,您上了聂壹的当了......
军臣单于大惊失色,迅速调转马头,一刻不停的逃出包围圈。
汉武帝劳师动众反击匈奴的第一战——马邑之战就此流产,前面说的这些事史称“马邑之谋”。
丢了大脸的汉武帝勃然大怒,力主对匈反击作战的王恢自杀谢罪,而“马邑之谋”的始作俑者聂壹没有被追究任何责任,但也只好改了姓氏,隐姓埋名,谁成想三百年后他的后人张辽竟然威震华夏,也算为老祖宗圆了千秋家国梦。
楼主 秦阳草堂  发布于 2017-11-27 21:39:12 +0800 CST  
书写有温度的人文历史 描摹有情感的地理山河

宝极河山集:《千秋万代功与名·汉匈河西之战》

策划:刘恩华 王 皓 马昱东

执笔:马昱东

9
因为家乡陇南毗邻汉中,所以经常去溜溜达达,对略阳、留坝、勉县、南郑、宁强、洋县、城固等汉中属县都还算多少有一些了解,也路过了很多次(特别推荐,那里的米皮是绝妙的美味小吃)。
汉中、汉江、汉语、汉字、汉服、汉族、汉子......
但凡汉族人到了汉中都应该有很亲切的感觉,我每次由西安穿越秦岭前往汉中路过城固地界时喜欢在服务站停车驻足片刻,除了亲切的感受以外,还有一份景仰,对两千多年前城固人张骞的景仰。
两千多年前人们将张骞出使西域的壮举称其为“凿空西域”,“凿空”,多么精美形象的词语,同时又充满了悲情和力量,如果你对这个词语的意义不是十分了解,我建议你驾车走一次太行腹地的郭亮悬壁公路吧,只需一次。
而“凿空”的真正含义并非让你拿着锤子、凿子去凿岩石,其本意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言其为凿,实为比喻。
张骞从长安出发之前,河西走廊对于大汉帝国而言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未知领域,朝野上下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河西走廊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帝国的统治尚不足以到达乌鞘岭以西,然而匈奴人早已到达。
河西走廊地区原本属于大月氏人所有,因为千里祁连山下的牧场水草丰美,从头曼单于时期匈奴人就不停的侵扰,大月氏人实在受不了,举族西迁,除一小部分留居敦煌以外,绝大部分继续向西迁移,匈奴人自然成为河西走廊的主人,祁连山中的祁连是古匈奴语,含义为天,祁连山就是天之山之意。
张骞干嘛非要穿过匈奴人控制的河西走廊出使西域?
不去都不成了,匈奴人为大汉帝国精心打造的包围圈已经成型,自帝国东北部(今北京地区)开始一路向西,经今日大同、朔州、鄂尔多斯、银川直至武威,在这个长达数千公里的弧线以外全部是匈奴人的势力范围,而且包围圈还在不断向南推进,如果任由这个趋势形成并不断发展,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大汉帝国将彻底丧失战略纵深和发展空间。
必须要打破这种趋势,必须要扭转被动防御的态势,必须要竭尽全力的做出改变,年轻的汉武帝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西域。
西域这个地理名称在不同时期含义有所不同,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汉代的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即今日新疆地区,这个地区在汉代散布着数十个国家,主要有乌孙、龟兹、焉耆、若羌、楼兰、且末、小宛、戎卢、渠勒、皮山、莎车、疏勒、车师前国、车师后国、车师尉都国、车师后城国、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国等。
张骞的目标是大月氏,理由非常简单,大月氏与匈奴是世仇,匈奴人将大月氏国王杀死后,用他的头骨做了酒器抑或夜壶,总之那仇可结大了,比山高、比海深,这是汉武帝和他的大臣们的判断,所以派出张骞凿空西域,主要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共同行动,东西联合夹击,争取击败盘踞河西走廊的匈奴人,彻底扭转极为不利的战略态势,共同获取意义重大的战略利益。
公元前138年,年轻的汉中城固人张骞接过皇帝授予的节杖,走出帝都向一无所知的西域出发,他留给帝国的除了背影还有滚烫的热望。
公元1993年的一个夏夜,我和一位故人乘坐开往玉门的夜班车,也前往一无所知的河西,班长焦庆华为我们送行,残阳如血,大河滔滔,这位故人已经离世,为逝者讳,我就留下这行文字也算是个纪念吧。
张骞出使西域时年仅26岁,与其相比,我生如蝼蚁。
楼主 秦阳草堂  发布于 2017-11-28 21:49:20 +0800 CST  
书写有温度的人文历史 描摹有情感的地理山河

宝极河山集:《千秋万代功与名·汉匈河西之战》

策划:刘恩华 王 皓 马昱东

执笔:马昱东

10
汉武帝在组织发起马邑之战时,已经出发五年的张骞杳无音信。

倒霉蛋张骞刚刚进入匈奴人的地盘立即就被捕获,匈奴人将他带到了王庭,大约在今日呼和浩特附近。军臣单于在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问了一个还算有水平的问题:

你小子想越过我的地盘去勾搭大月氏,那我能不能派出使者穿过你们的地界去勾搭南越国啊?跟我玩阴的,老老实实给我待着吧。
张骞这一待就是十年之久,匈奴人还算仗义,给他弄了个匈奴媳妇,于是娶妻生子、吃牛肉干、喝西北风,过匈奴人的日子。

如果换了我,也就这么着了吧,小命要紧,什么家国情怀,还是小日子要紧,踏踏实实过日子吧!还能怎么样?

如果换了你,我估计可能会比我强点,但不会强太多,因为我们都是生如蝼蚁的平凡人。
张骞不一样,他从未忘记自己肩负的使命,同样是人,差距就是我们天天为了奔波糊口、为了那点现实的小利益与别人争的死去活来,而伟大的人为了某种几乎无法完成的使命锲而不舍、舍身忘死,所以他们伟大,我们渺小,这就是我们天天挂在嘴边所谓格局的差异吧!

寻机逃出匈奴后,张骞开始漫长的苦难行军(原谅我借用这个词语,没有讽刺讥笑的意思,只是觉得非常妥帖),因为本质上与逃窜无异,张骞只能躲着匈奴人向西前进,所以等待他的更多的是戈壁和沙漠,而不是绿洲。

大约25岁左右的某一天,我和几个小伙伴心血来潮,想整一次戈壁徒步越野,约好了不走公路,就走戈壁滩,从玉门市区出发,目标是市区西北侧的赤金镇(王进喜老家),距离不足30公里。

准备工作非常到位,男男女女的大呼小叫,士气爆棚,三个小时后真的全爆了,花花绿绿、横七竖八的躺倒一大片,崴脚的、起血泡的、软无力的、相互埋怨的......而行程尚不足10公里,徒步越野计划就此夭折。

回忆这些是想说明在没有道路的戈壁和沙漠中行进,其中的艰难只有走过的人才能知道,而这些并不算啥。

折磨你最多的可能是孤独和寂寞。

如果你有幸一个人站在阳关或玉门关外,面对茫茫大漠,夕阳西下,天地之间,唯你一人,那种天涯孤旅的感觉其实并无美好诗意,更多的可能是孤寂引起的恐惧,这个可以摧毁你所有的信念和意志。

意志和信念比钢还强比铁还硬的张骞在历经千难万险后,最终到达大月氏(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地)。

然而,使命并没有完成,在新土地上已经安居乐业的大月氏愿意保持与大汉王朝的友好往来,对于缔结军事同盟共同打击匈奴的计划毫无兴趣。

公元前126年,再次从匈奴逃出破衣烂衫的张骞重返长安,出使西域过程历时十三年,行程一万余里。没有完成使命的张骞回来了,胡萝卜、西红柿、胡椒、蚕豆、苜蓿、石榴、葡萄、核桃们却紧跟着进来了。

后世之人将张骞走出来的这条路称之为“丝绸之路”,那是因为中华文明经由此路传向世界。

咱们吃水不忘挖井人,走路也别忘开路人,凿空西域的张骞实为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第一人,值得每一代华夏子孙的纪念和景仰。
楼主 秦阳草堂  发布于 2017-11-30 10:00:39 +0800 CST  

书写有温度的人文历史 描摹有情感的地理山河

宝极河山集:《千秋万代功与名·汉匈河西之战》

策划:刘恩华 王 皓 马昱东

执笔:马昱东

11
汉武帝原本打算等到张骞出使西域回来后再研究制定针对匈奴的反击作战计划,事实上没办法再等了,张骞杳无音信,面对匈奴肆无忌惮的骚扰和入侵,要么反击,要么屈辱的继续“和亲”,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选择。

所以他们谁也没等谁,各干各的,基本上就是你走你的路,我干我的仗。

虽然公元前133年劳师动众的马邑之战最终流产,没有取得任何战果,但事实上这次流产的战役结束了汉匈之间延续数十年的“和亲”政策,大汉帝国对于匈奴的全面反击在有点滑稽的尴尬中拉开序幕。

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大举入侵上谷(今河北省宣化、怀来、北京延庆地区),汉武帝果断任命自己的小舅子卫青统兵正面迎击匈奴,将军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各统军一万分别从代郡、云中、雁门出兵策应,此三路兵马中的一路压根没找到匈奴人,两路败绩,最倒霉的是李广,战败被俘,最终寻机逃脱跑回。

出人意料的是第一次统军作战的卫青竟然一口气杀到了匈奴人祭天圣地龙城,俘获匈奴贵族一千余人,史称“龙城大捷”,要知道在此之前但凡汉匈交锋,汉王朝只有吃亏的份。

我常常想,统军作战是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即使汉武帝再喜欢自己的小舅子,但卫青毫无统兵作战的阅历和经验,首次真正意义上对匈奴的反击战却派出毫无经验的卫青担任主力,真的很想问问汉武大帝理由在哪里?

而事后证明汉武帝的这个决定又是无比正确,不得不让人佩服雄主就是雄主,也许他有他的理由我们不得而知吧!象我等平凡人,派人买个馒头还得叮嘱好几遍,恨不得自己跟着去。

龙城究竟在哪里?有很多的争论,我们倾向于龙城应在今日呼和浩特附近这个观点,在那个时间段里,匈奴人的龙城不大可能也没有必要在漠北,不管龙城在哪里,龙城大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打破了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也让所有大汉将士认识到匈奴人也是爹生娘养的血肉之躯。

有了这样的认识就会产生自信,有了足够的自信一切皆有可能,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实就是这么朴素的道理。

属于卫青的光辉时代已经开启,光荣和胜利不断继续,无论他的出身多么卑贱,没有人能够否认他是改变历史的人。
楼主 秦阳草堂  发布于 2017-12-01 11:16:41 +0800 CST  
书写有温度的人文历史 描摹有情感的地理山河

宝极河山集:《千秋万代功与名·汉匈河西之战》

策划:刘恩华 王 皓 马昱东

执笔:马昱东

12
有人问我:没事干瞎琢磨历史上那点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有意思吗?有空有闲干点兼职多赚些钱不是更好吗?我也经常问自己和历史上那些不相干的人和事较真很有意义吗?
有时候很有意思,有时候很没意思,这应该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的看法。
不管有意思还是没意思,历史都改变不了我的生活与未来,不要轻易相信“以史为鉴”这样的警句,作为平凡的我们该怎么生活还怎么生活,柴米粮油酱醋茶是不需要以史为鉴的,生气吵架也不需要以史为鉴的,小人物的一切光辉与龌龊其实与历史真的没有什么太大关系。
之所以很多人很多时候还觉得很有意思,那是因为大多数的人生甜少苦多,确已困苦,历史是上上品的麻醉剂,可以中和许多现实的烦恼与不如意。
如果你自认为是和我一样不太幸运的人,建议你有空翻翻历史书籍,有助于你心理的调整,当你看到史书中那么多不幸甚至被冤屈致死的人,或者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无论在现实中你遭受了怎样的屈辱和不公,起码在心理上你都会平衡许多。
当然历史也暗合了很多我们日常的心理需要,比如我是做小买卖的,即使再给我八辈子时间也赶不上李超人,比如你是走仕途的,四十岁了仍是个员级我估计退休前你要熬一个副局级退休那是很难的,但是当我们结伴走进历史的画卷,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你可以不限次数随便扮演,如果我愿意演范蠡或者吕不韦、沈万三、胡雪岩什么的,那不是随我挑么?
我们可以在想象的世界中无数次演绎已经被时间湮灭的历史,只为满足我们内心深处从未泯灭的家国情怀,所谓“位卑未敢忘忧国”表达的应该也是这层意思。
中国历史最让人血脉贲张的年代,当之无愧的应属秦汉,即使盛唐也有所不及,原因非常简单,秦汉两代是我们这个民族最有血性、最有阳刚之气、也最让人荡气回肠的一段时期,尤其汉武帝至汉宣帝三朝,国势如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冉冉东升,即使往事已逾两千多年,其万丈光芒仍然熠熠生辉。
我断断续续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大致将北中国走了一遍,从辽宁的葫芦岛开始,山海关、秦皇岛、承德、赤峰、锡林浩特、张家口、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大同、朔州、巴彦淖尔、银川、中卫、延安、庆阳、平凉、兰州、西宁、武威、张掖、酒泉......
没有任何显摆我见多识广的意思,只是想说当你很多次真切的走过这些地方以后,你就会非常清醒的认识到,当年的匈奴人就像一个超级强壮的巨人用左右双臂紧紧捆住了初生的帝国,更为重要的是他站在一个台阶上,一点也不用费劲,他稍微用力一压,你就得断了颈椎什么的。
如果这个你还理解不了,那你回忆一下当年在学校门被比你大很多的孩子用胳膊勒住挣脱不了任人欺负的那种滋味吧。
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传承至今从未断流,关键在于秦汉时期与匈奴人的殊死一搏。
而在这场事关民族存亡、旷日持久的较量中,卫青一生七战七捷,自龙城之战后,卫青又分别于公元前128年、前127年、前124年连续统军北击匈奴,并取得收复河朔、奇袭高阙击败匈奴右贤王的辉煌战绩。
非常重要的公元前123年即将来到,因为汉匈河西之战的统帅、一代战神霍去病即将闪亮登场。
楼主 秦阳草堂  发布于 2017-12-03 23:13:16 +0800 CST  
书写有温度的人文历史 描摹有情感的地理山河

宝极河山集:《千秋万代功与名·汉匈河西之战》

策划:刘恩华 王 皓 马昱东

执笔:马昱东

13
从北京开车出发经石家庄、太原、临汾、运城、韩城、富平、西安、宝鸡、天水、礼县,再经岷县闾井翻越八马梁,继续行进四十公里后到达家乡宕昌县城关,总计行程1740公里,有超过这个公里数的,说明你的技术比我要差一些,平凡的我们可以比一比这个,还是有点乐趣。
这条路走了多少次我已经记不清了,但在西安和临汾的一些事记忆还是比较清晰,这是因为经常在这里投宿的缘故。
如果精神尚可不觉得特别累我基本上一口气干到西安,如果觉得犯困,车到临汾地界就下了大运高速拐个弯前往临汾市区住宿。
喜欢在临汾住宿是因为一条河和两个人,河是汾河,人是霍去病和霍光。
霍去病人人皆知,霍光很多人也知道,他俩的关系有些人可能未必知道,他们是一个爹两个娘的兄弟,霍去病是哥哥,霍光是弟弟。
古往今来人类繁衍生息,一代又一代的男人从小男孩开始慢慢长大成人,然后娶妻生子成为父亲,除了极个别的,绝大多数平凡的父亲莫不望子成龙。
数千年来儿子最终成为真龙天子的那是屈指可数(爹是皇帝儿子顺位接班的不算),即使成为封疆大吏、国家干城的也毕竟还是少数,况且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要想儿子全部能够成就一番功业的更是难上加难。
山西临汾人霍仲孺做到了,他与两个不同的女人生育了两个彪炳史册的儿子,在此意义上讲他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为成功的平凡的父亲。
汉语中有一个“伊霍之事”的说法,我不知道这个词算是典故还是成语,抑或是形容,如果你知道可以告诉我,如果都不知道就算了,但是意思我们得明白。
对于我等经商务农之人,伊霍之事与我们非常遥远,因为遥远的几乎不沾边,但这个词语对于从政的人来说十分敏感,尤其对于进入国家政治层面的人而言,伊霍之事那可具有雷霆万钧的力道。
伊霍之事源于两个人,源于两个权势大到可以自行废立皇帝的人臣,一个是伊尹,另一个就是霍光。
霍光十岁时让他哥哥霍去病带到长安,虽然哥哥英年早逝,也许爱屋及乌的道理吧,霍光深得汉武帝的赏识与信任,伴随汉武大帝将近三十年左右。
公元前87年3月29日,一代雄主汉武帝刘彻辞世,霍光正式接受汉武帝遗诏封大司马大将军,受命成为汉昭帝辅命大臣,“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自此霍光掌握了大汉帝国的最高权力,权倾朝野。
公元前74年,昭帝病逝,因其无子,霍光拥立武帝之孙刘贺即位,发现刘贺荒淫无道后,霍光立即将其废黜,又选立武帝之曾孙刘询(原名刘病已)即位,就是一代明君汉宣帝。
所谓 伊霍之事,一半就来自于霍光的上述故事,在封建社会,一个人臣能牛到可以随意扒拉皇帝的地步,他和他的家族也就基本走到了尽头,至于霍光身后之事,惨不忍书,愿意的可以去问度娘。
弟弟都是这等可以翻转乾坤的人物,作为哥哥霍去病那必然是神一样的盖世英雄,五千年来,能与霍去病相提并论的至今尚无一人。
楼主 秦阳草堂  发布于 2017-12-04 23:56:31 +0800 CST  
书写有温度的人文历史 描摹有情感的地理山河

宝极河山集:《千秋万代功与名·汉匈河西之战》

策划:刘恩华 王 皓 马昱东

执笔:马昱东

14
霍去病的母亲卫少儿与汉武帝刘彻的皇后卫子夫是亲姐妹,卫青是卫少儿和卫子夫同母异父的弟弟,所以汉武帝是霍去病的姨父,卫青是他的舅舅,当然卫青也是汉武帝的小舅子,这就是他们一家子的亲戚关系。

因为这层关系,霍去病很小时就被带到皇宫里养育,也算荣华富贵中长大的孩子,他的童年与他舅舅苦难的童年完全不同,也许是这个原因,霍去病和卫青的性格完全不一样,最大的区别在于很多事卫青可以忍,霍去病根本不可能忍。

汉武帝也应该算是霍去病的军事开蒙老师,在霍去病成长期间他亲自给这个既是外甥也是爱徒教授军事,只是这个学生太有个性,对于传统军事教科书不大感兴趣,认为死读兵法毫无用处,战场上随机应变的临场指挥才是王道。

你要知道这小子第一次出征才十七岁,小小年纪就有这般见识,那可不是一般的优秀,难怪刘彻那么喜欢他呢。

我经常回忆我的十七岁,那年考上了大学,这不算啥,我们武都一中89届一百七十多毕业生考上大学的一百五十多人,还有中专二十来人,升学率接近百分百,考个大学算啥呀?

所以我经常回忆十七岁那年比较特别的事情,因为事隔三十年了,回忆起来很费劲,但总算想起了一件自认为可以值得一说的事:

1989年高考结束后,我和韩浩、陈洮明、闫峻全、周全勇、马云(不是马云爸爸,同名同姓而已)乘车离开武都返回家乡宕昌,因为爆发泥石流车到沙湾镇就无法通行,我们六个人两两一组,抬着行李一直步行到宕昌县官亭镇投宿,行程约30公里,总计耗时8个小时。

之所以觉得特殊,是因为这是我年近半百徒步走过的最远的路,更重要的是那年我17岁。

霍去病也有17岁,只是他的17岁跟我不太一样,非要比较的话可以这么形容,他是风儿我是沙,他是光、他是电、他是无人可以复制的神话。

生子当如孙仲谋算个啥,依赖父兄积累割据江东,仅此而已。生子当如霍去病,尽管他的生命是那么的短暂,但他仿佛一颗光芒万丈的流星,璀璨绚丽的划过历史的天空。

与其相比,我连蝼蚁都算不上,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他的崇拜,崇拜他不仅因为他辉煌的战绩,更重要的是他的勇气、他的胆略、他的豪情、他的家国情怀值得我们虔诚的崇拜。

公元前123年(元朔六年)春,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跟随卫青北击匈奴于漠南,世界闪电战鼻祖就这样闪亮登场。

卫青命令霍去病率领800轻骑远离主力打击匈奴人后勤补给基地,霍去病没有给培养他的舅舅们丢脸,也没有给大汉帝国抹黑,率军长途奔袭数百里后霍去病与800汉家将士趁夜杀进匈奴营帐,在斩杀包括单于祖父在内2028名敌人并俘虏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后全军而退,接近于零伤亡。

此战,一代战神霍去病勇冠三军,因功受封冠军侯。

年轻的人呐,出名要趁早,立功要趁早,好好学学霍去病,但我估计,就是有人天天这样叮嘱你你也做不到,既然做不到,那么人在年轻的时候就少一些狂妄,多一些谦虚,少一些游手好闲,多一些踏实、刻苦、认真的学习。
楼主 秦阳草堂  发布于 2017-12-11 22:40:22 +0800 CST  
书写有温度的人文历史 描摹有情感的地理山河

宝极河山集:《千秋万代功与名·汉匈河西之战》

策划:刘恩华 王 皓 马昱东

执笔:马昱东

15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非常单纯,就是联络大月氏共同行动打击盘踞河西走廊地区的匈奴人。

公元前126年张骞已经回国,虽然没有完成使命,但对于河西走廊及西域地区应有了详实的了解,然而直至公元前121年以前大汉帝国反击匈奴的主要用兵方向仍在北部。

其实这一点并不费解,自战国秦、赵抗击匈奴以来,匈奴对于中原地区的威胁和压力主要在今日河北、山西、陕西北部以及陇东高原、宁夏银川、灵武、中卫等地区。
最严重、最直接的威胁来自于河南之地(河套地区),这是心腹之患,匈奴人由此可以直插关中长安。

而匈奴人由河西走廊向东入侵中原的史料极为罕见,反正我从未读到过此类记载,但这并不能说占据河西走廊的匈奴人对于中原王朝就没有威胁,实际上这个威胁也不小,就像一个强壮的人用极其粗壮的胳膊勒住了你的脖子。

不管怎么说相对于帝国北部的边患而言这只能是肘腋之患。

如果不能对北部随时可以侵略中原的匈奴部族构成实质性的军事打击,而首先忙于解决河西走廊地区的问题,显然是错误的战略选择,汉武大帝作为一代雄主断不可能出现这种低级错误。

因此,大汉帝国以卫青作为全军统帅,在公元前129年至前123年间针对北部地区的匈奴连续六次发动反击之战,并取得巨大战果,很大程度上打击和削弱了北部地区匈奴部族的军事力量。

解决河西地区问题的时机和条件逐渐成熟,不解决它大汉帝国就被死死地捆住了手脚,匈奴人构筑的自北向西的弧形包围态势就无法打破,这是汉武帝刘彻、卫青、霍去病都无法忍受的。

公元前121年春,霍去病率领一万将士主动发起第一次汉匈河西之战,我个人认为这是一次带有试探性质的进攻,因为无论从兵力、攻击距离和实际战果任何一个方面分析,这次战役都不具备战略决战的特质。

重要的是霍去病首次以统帅身份率领一万将士向河西地区的匈奴发起摧枯拉朽一般的进攻,时年,霍去病年仅20岁,我们这一代人在20岁时还在舞厅里蹦嚓嚓呢。

有史以来,以这个年纪以统帅身份率军作战于河西地区的除霍去病以外另有一人,这个人将在两千多年后出场,我们会在民国往事章节中重点讲述。
楼主 秦阳草堂  发布于 2017-12-17 00:55:47 +0800 CST  

楼主:秦阳草堂

字数:48320

发表时间:2017-10-25 01:07:2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2-17 21:20:15 +0800 CST

评论数:38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