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明末清初那些趣事(连载)

去而复返
朱由检得到袁崇焕的手谕以后,马上命令辽东将领马世龙携带手谕马不停蹄、星夜兼程地去追赶祖大寿。
祖大寿这个家伙实在跑得太快了,等马世龙追上祖大寿的时候,祖大寿已经率领关宁铁骑抵达锦州城附近了。
祖大寿下马捧读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和赏识提拔之恩的领导袁崇焕书信,再联想到今日袁崇焕的凄惨下场以后,悲由心生,顿时嚎啕大哭、泪流满面。
关宁铁骑大多也受到了袁崇焕的恩惠和好处,在统帅祖大寿的感染下,也跟着嚎啕大哭,场面极其悲壮。
祖大寿的母亲是一个很不简单的女人,她对祖大寿苦口婆心地说:“孩儿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都是因为袁督师的缘故。幸运的是,袁督师现在还没有被处死,只要袁督师还活着,事情就还有转机。孩儿何不立功为袁督师赎罪,再乞求圣上赦免袁督师呢?”
祖大寿觉得老母亲说得很有道理,于是率领关宁铁骑马不停蹄、星夜兼程地赶往北京城。
真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不得不佩服!
可是就在祖大寿率领关宁铁骑离开的这一段时间里,北京城却又出幺蛾子了。

各地勤王之师的内乱与满桂之死
事情是这样的!
朱由检是个生性多疑的君主,是绝对不会把赌注全部放在召回祖大寿这件事情上的。
就在马世龙前往辽东召回祖大寿的同时,明朝当局就向各地发布了诏令,抽调各地驻军赶往京师勤王。
朱由检的运气比周幽王好,各地官员在接到诏令后,都召集军队朝京师赶来,其中包括:山西总兵张鸿功的五千晋军,山西巡抚耿如杞的三千多抚标营、太原营将士,延绥巡抚张梦鲸、总兵官吴自勉的五千延绥军,宁夏总兵尤世禄的一千彝族军队,陕西总兵杨麒的三千二百二十五名秦军,临洮总兵王承恩的一千五百临洮军,甘肃巡抚梅之焕、总兵杨嘉谟的三千多陇军以及河南巡抚范景文、江西巡抚魏照乘、郧阳巡抚梁应梁等人统率的明军。
这些军队行军是迅速的,声势是浩大的,让朱由检意想不到的是,自己千算万算,漏了一算,这些军队中大部分士兵不但没有对入京勤王的行动有所帮助,反而牵制了入京勤王的军队。事情是这样的:
张鸿功率领的五千晋军到达京畿地区,还没有来得及休息一下,就被兵部叫去驻守顺天府的通州城,张鸿功还算得上是一个恪尽职守、忠君爱国的将领,接到命令后,二话没说,就率领队伍奔向通州城。
张鸿功运气实在不咋的,刚刚赶到通州城,兵部又叫他前去防守昌平城。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去昌平!
可兵部朝令夕改的本事实在太强了,张鸿功刚跑到昌平,兵部又叫他前去驻守良乡,真不明白兵部这些人是不是吃饱了没有事情做,拿张鸿功寻开心。
按照明朝规章制度,军队到达驻地以后,当天是没有粮食发放的,只有等到第二天才会发放粮食。
张鸿功统率的军队三天换了三个地方,每个地方都没有能够待够一天,驻地官员自然不会开粮仓给他们粮食。
泥人还有三分火呢,何况这些本就桀骜不驯、刀口上舔血的士兵?
士兵们一听不发粮食,一咬牙,一跺脚,就开始在驻地附近劫掠粮食。
这就坏菜了!
这是要集体暴动兵变的节奏啊!
一个愚蠢低能的领导,永远都只会将失败的过错全部推到下属身上。
朱由检认为,这五千晋军之所以会四处劫掠,完全是因为张鸿功和耿如杞没有约束好士兵。
朱由检立即命令锦衣卫缇骑将张鸿功与耿如杞逮到了北镇抚司诏狱。
统帅都被抓了,还入京勤个屁的王啊!这五千晋军听到这个消息,就好像一群老鼠听见了猫叫一样,霎时间惊慌失措,一哄而散,逃回了山西。
朱由检得知这个消息以后,立刻下令处死了张鸿功和耿如杞。
领导的印象分在任何时候都是无比重要的,入京勤王,谁先赶到,就能给领导留下更多的好印象,将来就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在这一思想的鼓舞下,梅之焕和杨嘉谟不顾士兵们携带着超重的盔甲与火炮,驱赶着士兵加速前进,几天就行军六千多里。
更加可气的是,明朝当局居然不发军粮。
大哥,不带这么玩的啊!这不跟着捣乱吗?
这些又疲又累、又饥又渴的士兵在王进才、殷登科、吴天印等人的领导下,奋起反抗。
参将孙怀忠,把总周道昌、连登魁对朱由检还是挺忠心的,不顾自身安危,出面阻拦,被叛军斩杀。叛军一不做二不休,斩杀孙怀忠、周道昌、连登魁后,又夺取了军中的军饷,开始返回甘肃。
梅之焕实在是个聪明人,深知“蛇无头不走,人无头不立”,他在叛军中安插间谍,当叛军抵达兰州的时候,间谍将王进才、殷登科、吴天印等叛军首脑人物全部杀害。
随后,梅之焕出现了,对叛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许之以利,胡萝卜加大棒,终于征服了叛军。
尽管如此,还是有部分士兵坚决不愿意入京勤王,梅之焕没有办法,只有将他们遣还甘肃驻地,率领愿意前往京师的军队继续前进。
吴自勉可真是个贪污的好手,贪污不仅不分时间,而且不分场合,连在入京勤王的途中,都敢敲诈勒索士兵,克扣粮食,盗卖军马。遇到这样的领导,不管是哪个部属都不会有好脾气,吴自勉统率的军队开始大批大批地逃亡,照这样发展下去,等到京畿地区的时候,恐怕也剩不了几个士兵了,延绥巡抚张梦鲸忧愤而死。
就在这个时候,皇太极忍不住动手了。
十二月十七日,皇太极率领十几万满蒙联军卷土重来,在卢沟桥打败副总兵申甫的车营后,就直扑永定门。
满桂亲率四万明军迎敌。
事实证明,少数民族在打架和砍人方面的确比汉族要有天赋一些,明军被满蒙联军打得落花流水、抱头鼠窜,就连麻登云、黑云龙也被生擒活捉,满桂、孙祖寿也被满蒙联军乱刀砍死,剁成了肉酱,走在了战友与同僚袁崇焕的前面,可是明军也凭借着精忠报国、视死如归的信念和精神重创满蒙联军,使皇太极攻占北京城的计划成为了南柯一梦。
其实这次惨祸都是祖大寿惹出来的,如果不是祖大寿那个不顾大局的家伙把明军中的精锐部队关宁铁骑带走,皇太极那个胆小如鼠、贪生怕死的家伙也没有胆量和勇气率领自己的残兵败将、散兵游勇再次进犯北京城,满桂、孙祖寿也不会马革裹尸、战死疆场。
朱由检对祖大寿很失望,祖大寿的下场将会很凄惨。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5-16 08:07:24 +0800 CST  
孙承宗是个好领导
幸运的,在这个危急关头,对祖大寿这个臭小子有知遇之恩的老领导孙承宗看不下去了,他决定帮助自己曾经的部属祖大寿度过难关。
孙承宗这个过了垂暮之年的老头子在一个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悄悄去拜访了祖大寿。
孙大人,您这是路过呢?还是特意跑一趟啊!
祖大寿的领导袁崇焕是猛人中的猛人,当然作为袁崇焕部属的祖大寿也差不到哪里去,至少应该可以称得上是个猛人。
还有一点,祖大寿这个臭小子的脾气跟袁崇焕的脾气一样大,除了袁崇焕的话之外,谁的话他都不听,不然他也没有胆子冒着杀头的危险,私自将关宁铁骑带回辽东!
当然孙承宗的话祖大寿还是要听的。
孙承宗也是猛人中的猛人啊,孙承宗既是袁崇焕的领导,也是祖大寿的上级,孙承宗的话连袁崇焕都不敢不听,祖大寿自然没有胆子不听。
孙承宗说:“你的领导袁崇焕已经蹲号子了,你更要精忠报国,多立战功,争取将你的领导袁崇焕救出来。”
祖大寿说:“从我的领导袁督师蹲号子这件事情,我已经彻底领悟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这八个字的真谛,说不定哪一天我也惹得皇帝不高兴了,他一气之下把我也关进了监狱,这样的领袖,我还为他效个屁的忠啊!”
孙承宗并没有因为祖大寿语言粗俗,态度坚决而放弃拯救这个误入歧途的中年人。
孙承宗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地说:“大寿啊,就是因为你的领导袁崇焕已经蹲号子了,所以你才更不能够在外面闹事啊!你还是马上给圣上写个检讨书,主动承认一下错误,争取圣上的宽大处理啊。这既是为了你的领导袁崇焕,也是为了你自己啊!”
听人劝,吃饱饭!
孙承宗跟祖大寿老母亲说的话如出一辙,祖大寿自然是深以为然、言听计从,马上就决定写一封奏疏给朱由检。
当然由于祖大寿没有读过什么书,也没有自学过,写的奏疏免不了出现一些语句不通顺,有错别字的问题。
可是朱由检也不能够对祖大寿求全责备啊!毕竟写不写得好,是能力问题;愿不愿意写,是态度问题嘛!
当然孙承宗除了说服祖大寿之外,还要去说服朱由检。
孙承宗拿出帝国二级泥瓦匠证书,开始和稀泥:祖大寿这次私自率领关宁铁骑返回辽东完全是年少无知,现在他已经知道错了,还希望朱由检能够给他一个机会,他一定会还你一个奇迹。
孙承宗刚刚把话说完,祖大寿承认错误的检讨书就被呈到了朱由检的手上。
朱由检自然是高兴得手舞足蹈、上窜下跳,并且当即向孙承宗表示:对于祖大寿同志过去所犯的错误,一概不予追究,希望祖大寿从今以后能够鞠躬尽瘁、精忠报国,自己一定全力支持他。
祖大寿率领关宁铁骑出走的事情就在孙承宗“和稀泥”的战略战术下,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孙承宗真实一个厚道人啊!
朱由检剩下的事情,就是如何处理关在镇抚司监狱里的袁崇焕了!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5-17 07:15:43 +0800 CST  
百官的弹劾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有所恶,下必有人落井下石。
看到朱由检对袁崇焕的态度,自然就有人添油加醋、火上浇油。
十二月七日,江西道御史高捷上疏弹劾袁崇焕和钱龙锡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当然高捷也不是光喊喊口号,还一本正经地找到了证据。
这个证据还得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七月十四日那天说起:
那一天朱由检在平台召见袁崇焕以后,钱龙锡虚心地向要袁崇焕请教五年复辽策略的时候,袁崇焕毫不避讳地说道:“收复辽东的失地必须从东江开始,毛文龙如果可以使用就使用,不能够使用就杀掉算了。”
钱龙锡还是挺给高捷面子的,看了他弹劾自己的奏疏以后,连反驳都没有反驳一下,就收拾包袱回松江华亭( 海)老家了,给朝中的文武大臣留下了一个最高权力机关内阁的职务。
看来钱龙锡的确是个好人啊,做任何事情都要“救人救到底,摆渡摆到岸”啊!
弹劾一张嘴,基本零成本!
在此后的数个月的时间里,大明的绝大部分文武大臣都纷纷给朱由检呈上了奏疏,揭发袁崇焕卖主求荣、通敌叛国、收受贿赂、结党营私等一系列罪行。
这些奏疏中犯罪事实是一封比一封多,犯罪程度是一封比一封狠,可是最狠的奏疏还在后头。
不久,山东御史史范又爆出了猛料。
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八月初六,史范上疏揭发弹劾已经辞官归隐的钱龙锡支持袁崇焕私自诛杀毛文龙,并且后来还默许袁崇焕与皇太极谈判议和。
不仅如此,史范还非常慷慨大方地给钱龙锡和袁崇焕两个人扣了一顶大帽子,称他俩“卖国欺君,秦桧莫过”。
史范还指出,钱龙锡接受了袁崇焕十几万两白银的贿赂,并交代了白银窝藏的地点,那就是钱龙锡将十几万两白银存放在了姻亲徐本高(已故内阁首辅徐阶的长孙)家里。
史范说得绘声绘色,犹如身临其境,本人真怀疑,钱龙锡搬银子的时候,史范是不是就在现场,不然他怎么这么清楚呢?
这就有点诛心了!
大家不要认为在大明晚期收点贿赂,捞点黑钱,挣点外快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就自以为是地认为这封奏疏中弹劾的都是一些小罪。这就大错特错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送钱的袁崇焕是蓟辽总督,也就是边疆手握重兵的大臣,而收钱的钱龙锡是内阁大学士,那么袁崇焕送钱给钱龙锡就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那就是想造反。这可是满门抄斩、诛灭九族的大罪啊!
凡事只要打着这个旗号,基本上是无往而不利!
从这儿我们也可以看出大明的言官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魔鬼,他们说一套,做一套,对己宽,对人严,勇于对任何人批判,且批判时不管时间、场合、身份、地点,比起王振、汪直、魏忠贤这些把持朝政、胡作非为的宦官来,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朱由检看了史范的奏疏以后,非常愤怒,大声地对朝中的文武大臣说:“袁崇焕私自处死毛文龙还嫌不够,又与皇太极谈判议和,最终导致皇太极率领十多万满蒙联军越过坚固的长城防线,进犯京师,这是欺藐君父、贻误封疆的大罪,朕限刑部在五天之内必须将袁崇焕的案子审理完毕,并且上报审理结果!”
晕,他们不会连我也整吧,还有没有天理了!这顶帽子实在是太大了,实在消受不起啊!
已经辞官归隐的钱龙锡听说此事后,非常恐惧害怕,与其受小鬼欺负,不如直接面对阎王。
钱龙锡赶到了北京城,面见朱由检,向朱由检保证,史范奏疏中所揭发的罪行纯属睁眼说瞎话,连标点符号都是假的。
朱由检虽然有时脑袋瓜子不太灵光,但是并不表示他蠢得可笑,疯得可怜,因此他也坚信史范奏疏中关于钱龙锡收受袁崇焕十几万两白银贿赂的事情纯属胡说。
朱由检安慰了钱龙锡几句,就将他打发回家了。
钱龙锡这才放下心来!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5-20 06:24:15 +0800 CST  
袁氏奇冤
好吧,别管这个了!
八月十六日,朱由检在乾清宫东暖阁召见了内阁重臣,与他们共同商议了如何处理袁崇焕的事情。
当然朱由检此举不过是将自己的态度泄露给内阁重臣,让他们在随后的全民公会中配合自己。
看来朱由检丝毫不逊于皇太极啊,都是一个很会拍戏的大导演啊!
随后,朱由检在平台召见了内阁、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翰林院、六科以及锦衣卫等部门的官员。
一般开会,当然领导先讲话表态,这次会议自然也不例外。
朱由检说:“袁崇焕那个家伙辜负了朕的期望与重托,一味欺骗隐瞒,为了能够与皇太极谈判议和,居然处死了毛文龙,后又纵使皇太极率领十几万满蒙联军长驱直入、直逼京师,而袁崇焕不但屯兵不战,而且还遣散各路勤王援军。种种罪行,不胜枚举,三法司,你们认为该如何处理袁崇焕啊?”
朱由检,您果真是个人才,明明心目中就已经有了怎么处理袁崇焕的结论,还在那里装模作样、假仁假义地询问我们怎么处理,您硬是把我们当猴子耍啊。
三法司的官员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糊涂,意思就是您想怎么处理袁崇焕就怎么处理吧。
最爱你的,却伤你最深!
之前朱由检对袁崇焕看得有多重,现在他对袁崇焕的惩罚就有多重。
朱由检说出了自己的处理决定:
袁崇焕,凌迟处死。按照大明律例,原本袁崇焕的家属十六岁以上的都要处死,十五岁以下的都要到功臣家为奴,现在朕从宽处理,妻、妾、子女以及兄弟流放两千里,其余人等不加追究!
这不是商量,而是命令!
对不起,我没有想到惩罚比大家想象的还要残酷。
当然朱由检在做出决定以后,免不了要装腔作势、装模作样地征求一下朝中文武大臣的意见,于是朱由检问道:“各位爱卿,还有什么话讲?”
这问题是多余的!
你是魔鬼吗?
满朝文武大臣早就被朱由检心狠手辣、六亲不认的强硬手段吓得汗流浃背,双腿发软,哪里还敢提出异议。
没意见,您都这么愉快的决定了,我们还能有什么意见?我们在旁吃瓜看热闹就行了。
朱由检一看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自己的决定,就认为自己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于是就迫不及待地命令刑部侍郎涂国鼎前往监督行刑。
袁崇焕的命运就这样被朱由检决定了。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5-21 06:28:18 +0800 CST  
四十七岁的袁崇焕被锦衣卫押护到北京城西市,接受凌迟。
细想一下,袁崇焕的悲剧是有原因的。
本人猜测,直到袁崇焕将要被砍掉脑袋的那一刹那,他都没有弄明白朱由检为什么要这样对他,将他送上断头台。
也许袁崇焕永远都不会明白,在这个社会里,有许许多多看得见看不见的潜规则,比如说大象和蚂蚁不能结婚,乌龟不能和兔子赛跑,姐夫不能抱小姨子睡觉。
而官场也有官场的潜规则,只要是为官之人,都应该遵循这个潜规则。为了这个潜规则,人们必须泯灭天性,抛弃良知,背离信仰,舍弃原则,否则,无论你有多么远大的理想,有多么美好的梦想,都不过是镜花水月、梦幻泡影。
读者朋友们,你们拿出小本子记一下,这都是知识点!
袁崇焕却是一个不爱遵守官场潜规则的人,在大明的文武大臣中,袁崇焕就是一个另类。
袁崇焕之所以为官,就是想施展才能,实现抱负,真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他也就问心无愧了!
古往今来,国内国外,奸臣逆党、贪官污吏、汉奸走狗这类人,都是老百姓最愿意痛骂唾弃的。
袁崇焕被锦衣卫拖出北镇抚司监狱,押往菜市口的途中,围观的百姓都对袁崇焕骂声不断,更有甚者,将烂菜叶、臭鸡蛋、脏鞋子朝袁崇焕的囚车抛来。
没天理呀没天理!
虎落平阳被犬欺,落毛的凤凰不如鸡啊!太残忍了,要不要这样过分啊!连我都快看不下去了!
老百姓骂的每一句话,都像刀子在撕割着袁崇焕身上的每一寸肌肉;老百姓做出的每一个举动,都似断肠草一样在毒蚀着袁崇焕肠胃里的每一个细胞。
本人不知道,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袁崇焕心里在想些什么。
清正廉明、家徒四壁,为百姓同胞谋福利、求发展,换来的却是同胞百姓不绝于耳的诅咒声;呕心沥血、兢兢业业地同后金作斗争,誓死保卫大明的每一寸土地,得到的居然是大明百姓的埋怨声;为了政府,为了君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换来的却是政府与君主的背信弃义、恩将仇报!
按道理说,袁崇焕应该对百姓很失望,也应该对政府很绝望,因为他兢兢业业、废寝忘食,为之奋斗一生的对象却毫无顾忌地抛弃了他,使他蒙受了千古奇冤,使他遗臭万年,他的遭遇甚至比战国时期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之一的李牧与宋高宗赵构时期的抗金名将岳飞都还要凄惨。
你们说气人不气人!
然而本人错了,本人彻彻底底地误解了袁崇焕,我们可以怀疑他的能力,但不能怀疑他的忠诚。
袁崇焕跪在刑场上即将被砍下头颅前的那一刹那,高亢激昂地念出了他一生为之追求的誓言:
一生事业总成空,
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
忠魂依旧守辽东。
这是被政府误解,被百姓冤枉,被朱由检抛弃的袁崇焕即将被刽子手千刀万剐、碎尸万段的时候,留下的遗言。
名将,都是孤独的!事实如何,你知我知大家都知道!
看看!人家袁崇焕一生正直,深明大义,一颗红心向太阳,做事有始有终,这本身就是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情,此处应该有掌声!
往事不堪回首,我心涛声依旧!这是一种什么境界?!这一点上,明末谁比得过袁崇焕?
是的,政府是误解了袁崇焕,百姓是冤枉了袁崇焕,朱由检更是抛弃了袁崇焕,可是本人坚信,时间会冲刷掉掩盖在真相身上的尘埃,还历史人物袁崇焕一个公道。
袁崇焕,你看着吧!历史会还你清白,后世会给你公正的评价,世人将永远保留你在他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想必九泉之下,袁崇焕会得到一点安慰!
当然,可气的,还不止这些!
据说袁崇焕行刑的时候,刽子手每从袁崇焕身上割下一块肉,围观的百姓都会马上出钱购买,得到肉的人,一边喝着烧酒,一边将肉生吞下肚,面颊上沾满了鲜血,还在不停地唾骂。
刽子手将袁崇焕身上的肉割完以后,又将袁崇焕开膛破肚,取出里面的肠胃,围观的百姓有如见到了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一样,一拥而上,抢夺一空,没有抢到肠胃的人也没有气馁,居然捡起袁崇焕的几块骨头,用斧头狠狠地敲打着。
晕,我想骂人啊!这得有多大的仇啊?
这样血腥残忍的场面举不胜举,我就不举了!
袁崇焕的故事读来让人同情!
最后袁崇焕的脑袋瓜子还被送到了长城防线附近的九十几个军事重镇,用以警示那些将领。
如果作战不力,如果丢失国土,如果卖主求荣,如果通敌叛国,如果工作不认真,袁崇焕就是榜样。
历史证明,朱由检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次,就会有以后的无数次!
在朱由检在位的短短十七年时间里,换了50位内阁大臣,14位兵部尚书,直接诛杀和被逼自杀的督师、总督、巡抚多达23人,被他打进牢笼关押、殴打、判刑……的官员更是数不胜数,仅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蹲在号子里的大臣就多达145人。
看来,人发起狠来真是会上瘾的!
当然,不管怎么样,袁崇焕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一生,至此落下了帷幕!
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大明再无袁崇焕!
袁崇焕,太有魅力,他的故事,真不想就这样结束!
(第二卷 完)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5-22 06:28:00 +0800 CST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将第二卷写完,需要休息一段时间,好好享受下生活,暂时停止更新,希望大家理解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5-23 06:29:49 +0800 CST  
我们知道,大明时期,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广这五个地区沿袭的是元朝的政策和制度,实行的是土司制度。
其实土司制度理解起来,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
说得复杂些,土司制度就是大明政府用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和头目来统治和管理自己部落的子民,以减少大明政府与各少数民族的矛盾和冲突;
说得简单些,土司制度就是大明政府让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
老实说,土司制度确实缓解了大明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减少了大明与各少数民族的冲突。
可是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有好处,就必然有坏处,有优点,就必然有缺点,土司制度自然也不会例外。
大明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广这五个地区让少数民族首领和头目来管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事宜,的确有利于缓解大明与各少数民族的矛盾,减轻了少数民族对大明统治者的敌视态度。
可是这样一来,也使大明难以节制少数民族自己统治的地区。善良大方、心怀感激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头目来统治少数民族,大明还可以和这些少数民族和平相处、友好相处;可是如果遇到得了雨衣还要伞——贪得无厌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头目来统治少数民族,恐怕大明和这些少数民族之间就要连连征战、战火纷飞了,毕竟普天之下,有几个人能够抵挡住那翻云覆雨、叱咤风云的权力诱惑啊!
本人这么说,绝对不是胡说八道、信口开河,而是在整个大明时期,这样的事情简直是层出不穷、此起彼伏,如果读者诸君还有怀疑的话,那么本人也只好给读者诸君举一些例子:
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贵州思南地区三宣慰使联合发动叛乱,公开与大明作对;
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云南麓江(今怒江附近)宣慰使发动叛乱,揭下了与大明和平相处,友好往来的假面具;
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播州土司杨应龙起兵反明,向皇帝的宝座迈开了步子;
可是这些少数民族地区首领发动叛乱,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大明作对,简直是“鸡蛋碰石头”,明军三下五去二、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这些少数民族首领和头目发动的叛乱给平定了。唉,这些少数民族首领不但没有当成皇帝,而且还赔上了性命,真的称得上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大明历代统治者都将“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如果有人敢背叛大明的话,大明统治者是绝对不会对这些人心慈手软、手下留情的。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6-17 07:02:21 +0800 CST  
局部地区的改土归流
永乐十一年(公元1411年),明成祖朱棣平定贵州思南地区三宣慰使联合发动的叛乱以后,就将这一地区划分为思南、思州、司仁、石陀、黎平等府,并且在这一地区设立贵州布政使司,从此,贵州省大部分地区结束了土司统治,直接纳入了大明的管辖范围,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改土归流”政策!
万历皇帝朱翊钧平定播州土司杨应龙发动的叛乱以后,又将播州地区划分为平越、遵义二府,由大明政府派遣流官管理,播州地区也纳入了大明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中。
大明推行的“改土归流”政策,建立了大明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直接统治,从而使大量的汉人迁移到了这些地区,打破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封闭落后的状况。与此同时,这些汉人在迁移的过程中,也将大量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带到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加速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封建化过程。
可是同样地,“改土归流”政策既有好处也有坏处,既有益处也有弊端。
“改土归流”政策使大量的汉族官员和军队进入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于这些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真可谓是“天高皇帝远”,这些汉族官员和军队敲诈勒索、横征暴敛起来更是有恃无恐、肆无忌惮。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本就贫穷落后,经过汉族官员和军队这么一闹,这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人民就变得更加贫穷落后,连吃饭都成问题了。
这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人民也不是那种坐以待毙、束手就擒的主,既然大明对他们不仁,他们也会对大明不义,作为对汉族官员和军队敲诈勒索、横征暴敛的回报,他们发动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正统十四年(公元1499年),由于汉族官员的敲诈勒索、横征暴敛,再加上大明连年出征鹿川,明军更是在沿途向各少数民族抓捕役卒,征收役银,使得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苗族人民首先在邛水(三穗境内)发动了武装起义。
驻守该地区的明军猝不及防、仓促应战,被苗族起义军打得落花流水、抱头鼠窜。
苗族起义军经过这次胜利,更是变得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先后攻入了思州、思南各府。
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农民起义军的队伍就发展到了二十多万人。
朱祁镇虽然心慈手软、善良大方,但是那也是相对的,他绝对不可能对威胁自己地位,动摇大明江山的人心慈手软、手下留情的。
朱祁镇得知此事后,从全国各地调集军队镇压叛乱,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朱祁镇和朱祁钰两代皇帝的努力,最终平定了叛乱。
朱祁镇、朱祁钰、朱见深统治时期,广西大藤峡的僮族和瑶族人民为了反对汉族地主和卫所军队的“衣食租税”,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农民起义军攻破明军驻守的城池,诛杀大明政府任命的汉族官员,劫掠县衙府库里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打开监狱,释放囚徒,声势日益壮大,先后攻破了两广地区的许多州郡,大明从各地调集军队多次围剿农民起义军,终于平定了叛乱。
当然大明政府和少数民族也并非形同水火,势不两立,比如说明太祖朱元璋统治时期,在彝族女土司奢香的号召下,彝、汉各族人民聚集在一起,重新修建了四川通向云南、贵州等地区的山路。
这一措施促进了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区的商业贸易往来,加速了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奢香也因此赢得了汉族和彝族等少数民族的爱戴和尊敬,奢香的名字和英雄事迹也得以载入史册,流传后世,彪炳千秋。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6-18 06:45:19 +0800 CST  
西南烽烟
努尔哈赤入侵辽东后,明军屡战屡败,大明迫不得已,只好征调西南各地土司的军队奔赴辽东。
大明不知道,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已经徐徐展开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为解决辽东的燃眉之急,大明征调四川永宁(今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北)宣抚使奢崇明前往辽东救援。
奢崇明祖辈本是四川永宁蔺地的苗族首领,在明太祖朱元璋时归附了朝廷,受封赠,世袭永宁宣抚使,手中掌握着骁勇无敌、能征善战的彝族、苗族士兵。
奢崇明的出生就注定他啥也不用干,什么好事都会有他一份,至少能够吃喝不愁、衣食无忧!
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奢崇明继承了四川永宁宣抚使的职务。
这对奢崇明来说,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成,即为一国之君;败,不过身首异处。
奢崇明与儿子奢寅、女婿樊龙、樊龙之弟樊虎、部将张彤等人密谋后,准备发动叛乱,割据一方。
不管任何事情,第一次都是要做好充足准备的!
为了麻痹大明,凡有征调、从不应命的奢崇明一反常态,主动上疏大明朝廷,表示自己愿意出兵三万,前往辽东帮助明军,抗击努尔哈赤。
朱由校不疑有假,欣然同意。
奢崇明派遣樊龙、樊虎、张彤率领两万大军打着“救援辽东”的旗号,浩浩荡荡地来到了重庆。
一切准备就绪,他们开始摊牌了!
樊龙、樊虎、张彤抵达重庆后,立马向四川巡抚徐可求索要军饷。
樊龙、樊虎、张彤他们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呢?
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九月十七日,樊龙、樊虎、张彤派人邀请徐可求前往校场观看演武。
徐可求接到邀请后,喜出望外,根本没有派人核查,立刻带着副使骆日升、李继周、重庆知府章文炳、巴县知县段高选等军政要员二十多人前往赴会。
徐可求、骆日升、李继周等人到达校场之后,迎接他们的不是掌声和笑脸,而是威逼和恐吓。
樊龙将早已经准备好的军队花名册递给徐可求看,要求按花名册给每名士兵十七钱的军饷。
徐可求看了看这些士兵,认为老弱太多,应该从队伍里踢出。
第一个被徐可求要求裁掉的是一个衣衫褴褛的瘦小老头。
樊虎二话不说,就拉出那老头,朝脖子就是一刀,老头瞬间就尸首分离。
樊虎挑衅道:你嫌弱小,那就杀掉好了!
徐可求大声指责道:朝廷自有朝廷的法度,你为何肆意杀人,你反了不成?
开什么玩笑,这对执意要造反的人来说,有什么威慑力吗?
樊虎回应道:我就是要反!
此时不反,更待何时?
偷偷摸摸谋划这么久,等的就是现在!
众人听到樊虎的号令,立刻如猛虎下山,直冲点将台。
就这样,徐可求、骆日升、李继周他们全部被乱刀砍死,身首异处。
听到城内的喊杀声,早已埋伏在下半城江边的奢崇明立刻率领大军杀进城来,重庆沦陷了!
事情发展到这里,傻子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一团反叛的烈火在西南地区熊熊燃烧。
开疆拓土,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奢崇明高举反叛大旗,在几个月时间里,如风卷残云般连克合江、泸州、遵义。
这下奢崇明气势更盛。
奢崇明正式建立政权,国号“大梁”,自称大梁王,年号瑞应,定都重庆,称东京,设丞相,置五府,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然而,大梁的地盘实在太小了,奢崇明急需占领新的城市,扩张势力范围。
奢崇明站在地图前,思索良久,缓缓抬起头来,用手直指四川盆地西部方向——成都。
成都,位于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拜两千多年前秦国蜀郡太守李冰所赐,开辟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沃野千里的富饶之地,称得上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
奢崇明兵分四路,水陆并进,连克富顺、内江、资阳、简州(今四川省简阳市)、新都、龙泉(今四川省成都市东南附近),兵峰直逼成都。
在这里,他将遇到真正的劲敌。
得知消息的蜀王朱至澍,惊慌失措,急得有如热锅上的蚂蚁。
当时成都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守军也只有两千人,而叛军多达数万人,由不得朱至澍不慌张。
坚守成都,抵御叛军这样的重任,交给谁来合适呢?
功夫不负有心人!
朱至澍思索良久,终于想到了一个人,即将入朝觐见的四川左布政使朱燮元。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6-19 06:23:44 +0800 CST  
朱燮元
朱燮元,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官员。
朱燮元,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在家里排行老幺。
朱燮元所在的家族可了不得,先祖朱琛,明初世袭寿州卫千户,封武略将军;高祖朱导在明孝宗朱佑樘时期,中过举人,做过内江知县;曾祖父朱箎明武宗朱厚照时期中过进士,官至都察院监察御史……称得上是名门望族,用周星驰《唐伯虎点秋香》里的话来说,就是:家里有屋又有田,生活乐无边。
朱燮元从小机敏多智,博闻强记,四书五经那是背得滚瓜烂熟,八股文章那是写得妙笔生花,天生的读书种子选手。
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十九岁的朱燮元前往绍兴府参加乡试,不费吹灰之力就考中了举人。
明清时期,考中举人有多难,大家看看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就知道了。
绍兴知府萧良千看了朱燮元的文章后,如获至宝,这是难得一见的人才,更是自己的好运,他当即拍板,邀请朱燮元入官署教授大家四书五经。
很快,朱燮元就得到了一个展示自身才华的机会。
万历年间,山阴江北四都频繁遭受水患侵袭,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朱燮元亲临沿海查勘后,建议萧良干,在白洋山右岸建立山西闸,不但可以延缓西小江上游的水势,又可以弥补三江水的不足。
萧良干采纳了朱燮元的建议,逐条实施,从此沿海数十万居民转危为安。
年轻的朱燮元很快便声名鹊起,成为大家一致看好的潜力股。
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朱燮元进士及第,被授予大理评事(正七品),正式步入仕途。
朱燮元又抓住了一展抱负的机会。
当时山西豪绅刘申等人横行乡里,受欺凌而死的百姓数都数不过来。
百姓们都被吓出了“恐刘症”,见到刘申等人,就好像看见了地狱来的吃人恶魔。
如果谁在大街上大喊一声“刘申来了”,百姓们无不惊慌失措,关门的关门,关窗户的关窗户,不到一分钟,就只剩下满天的灰尘,跟电视剧里恶霸来了的场景一模一样。
你能想象吗?就算这样,刘申等人仍然能够平安无事,逍遥自在。
这些人太嚣张了,必须打压!
朱燮元受理此案后,不畏权贵所请,详细调查后,按照刑法处罚了刘申等人,为受冤屈的三百多人平反。
朱燮元不畏强权,秉公执法,赢得了朝野上下一致赞赏,在自己的人生履历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朱燮元出任苏州知府。
苏州可是个好地方,位于江南省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农业、商业发达,是大明重要的税收来源地,堪称“苏州财赋甲天下”。
赋税多了,就难免不被有些贪便宜的官吏抓住一些漏洞,谋取私利。
这歪风邪气不可涨!
那该怎么办呢?这可难不倒朱燮元。
朱燮元在府库中给各县划分小仓库,由乡邑的县官亲自将赋税送入仓库,然后密封,等到押解到京师后,再由户部官员亲自开封,全程不让府吏插手。
朱燮元这操作,真是厉害啊!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苏州数万织工因不堪忍受矿税使孙隆的欺压,在葛成的带领下,群起反抗。
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处理起来相当困难。
苏州的官员惊慌失措,慌忙派人请求朱燮元出兵平叛。
按理说,当时朱燮元已经升为四川按察司副使,都开始收拾行囊准备出发了,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但谁叫他是个热心肠的人呢?
朱燮元坚持以安抚为主的方针,亲自前往安抚,宣布所有参与者,一律既往不咎,赦免不杀。
面对通情达理、苦口婆心的朱大人,反抗的数万织工终于被打动了,个个感激涕零,就地解散,就连发动者葛成也投案自首了。
朱燮元此举,保住了苏州这一地区的安宁。
实事求是的说,朱燮元非常有才,也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后来的日子里,朱燮元继续在官场摸爬滚打,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
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八月,朱燮元升任四川左布政使。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6-20 06:41:37 +0800 CST  
成都保卫战
朱至澍派人邀请朱燮元留下治军,抵御叛军。
朱燮元没有推辞,也无法推辞,坦然接受了朱至澍的邀请。
此时成都指挥周邦太投降,雷安世、瞿英皆战死,情况万分危急。
朱燮元宣布成都进入了紧张的一级战备状态,一边与巡按御史薛敷政、右布政使周著、按察使林宰等人分门固守,一边调遣石柱宣抚使秦良玉、龙安府等地军队驰援,一边将成都周围两百里的粮食运入城内,忙得团团转。
关键时刻,思路还能如此清晰,朱燮元后来成为一代名臣绝非偶然。
此时,叛乱的消息传到了京师。
这还了得?是可忍,孰不可忍!
朱由校任命朱燮元为四川巡抚,并且调派杨愈演茂为四川总兵,率领大军入川平叛。
此时的奢崇明,正率领叛军日夜攻城,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来临。
奢崇明做事向来喜欢投机取巧,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喜欢用蛮力。
成都城不是城池高吗?我偏要比你建得更高!
奢崇明命令士兵四处挖土建造土山,以便从高处攻击城内。
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这次奢崇明失算了,成都城内的守军压根不害怕。
因为朱燮元对此早有应对的办法。
朱燮元派人挖开都江堰,水势顺流而下,势不可挡,瞬间就将土山化为了泥海。
花了这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建造了这么久的工程,结果全都做了无用功,奢崇明很郁闷。
奢崇明不服,他要报复!
奢崇明派人潜入城中,重金收买内应,打算里应外合,一举拿下成都城。
朱燮元对奢崇明的动向了如指掌,对此他早有预案,他派人四处捉拿叛徒,这不抓不要紧,一抓一大把,居然抓了两百多人。
一下子抓了这么多叛徒,这么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呢?
非常时期,非常手段,对待叛徒,自然不能心慈手软、妇人之仁。
一时之间,菜市口人头滚滚落,血流成河,就是那么简单粗暴,干净利索。
成都城内的叛徒被清除得一干二净,干净得仿佛暴风雨洗礼过的天空,一尘不染,明亮异常。
奢崇明的如意算盘又一次落空了。
奢崇明并不担心,条条大路通罗马,此路不通,那就再找一条。
奢崇明的脑子真好使,他急中生智,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妙招。
既然造山和里应外合都没有用,那就造楼。
于是奢崇明命令士兵加班加点在成都城周围建造高楼,建造得都快与成都城一样高了。
朱燮元一眼就看出了奢崇明的用意。
这样下去,叛军迟早会跃入成都城内,真是那样,后果不堪设想。
但他很快就想到了应对办法,朱燮元趁叛军放松警惕之际,立刻派遣死士冲出城去一顿猛攻,不但将高楼付之一炬,还斩杀了三名叛军首领。
奢崇明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
以静制动,后发制人,这就是朱燮元的策略。
尽管暂时还没有攻下成都城,但是奢崇明认为,只要再努力,再坚持,一定能拿下。
然而明军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秦良玉可不是吃素的
这位宣慰使大人,一听说奢崇明叛乱的消息后,立刻派遣弟弟秦民屏、侄儿秦翼明等人率领四千大军驻守南坪关,切断了叛军的归路。
秦良玉自己则率领六千精兵沿江西上,与贵州总兵张彦芳、都司许成名、黄运清等人率领的明军汇合。
叛军实在太不经打了,也就几个月时间,明军就收复了遵义、绥阳、湄潭、桐梓、乌江等地。
没办法,第一次叛乱,业务不精,可以理解。
不久,秦良玉、登莱副使杨述程、安锦副使刘芬谦等各路援军抵达牛头镇,遭遇了叛军。
得了,那就招呼吧!
在明军的猛烈进攻下,叛军难以力敌,渐渐不支,只得撤退。
明军声势大振,一路畅通无阻,轻而易举收复了新都。
恰好此时,有个被叛军抓住的书生,派人送信给朱燮元,表示叛军将领罗乾象有意向朝廷投诚,甘做内应。
朱燮元喜出望外,要求书生和罗乾象来城内相商。
朱燮元并没有要罗乾象等人解下随身携带的佩刀,而是在戌楼设宴,隆重款待了他们。
席间,双方纵论天下大势,畅聊风流人物,交流吃喝玩乐,细数各族美女,是的,整个过程气氛极为融洽愉快。
酒宴后,朱燮元又与罗乾象同塌而眠,毫无提防之心。
罗乾象感受到了朱燮元的诚意,对其感激涕零,成了他的铁杆。
随后罗乾象返回了叛军军营中,将叛军的一举一动,事无巨细,全部传递给了朱燮元。
说完朱燮元这边,让我们再说说奢崇明。
战事的不顺,让奢崇明的心情无比低落。
但奢崇明却依然不愿收手。他早已经下定决心,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获成功不放弃!
就在这时,朱燮元手下将领求见,表示愿意投诚,主动担任带路党,带领奢崇明的军队攻入成都。
这真是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想吃饭就有人请客,真是天助我也!
这一刻,奢崇明的心情自然是大好的,自然是舒服得不行的。
这到嘴的鸭子可不能让他飞了!
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正月二十九日,奢崇明率领叛军,在带路党的指引下,抵达了成都城下。
突然几声鼓响,刹那间伏兵四起,将叛军团团围住。
不好,有埋伏!
结局还有悬念吗?完全没有了!在明军的重兵围剿下,奢崇明只得撤围而去,退守老巢永宁。
成都保卫战的胜利,是奢崇明叛乱以来,明军取得的最大胜利,朝野上下一片欢腾。
巨大的胜利,带来的自然是巨大的封赏。从京师传来的嘉奖令,将事情推向了高潮。
升朱燮元为兵部侍郎,总督四川、湖广、陕西军务。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6-21 06:45:02 +0800 CST  
战场形势开始逆转!叛军转入了防守,能够保住占领区就算难能可贵了!
明军乘胜追击,先后收复资阳、内江、简州等四十余州县。
五月二十三日,明军兵分三路,进逼山城重庆。
叛军没有料到明军三路进军,顿时谎了神,不知道如何是好?
秦良玉、秦民屏率领白杆兵一举攻破二郎关,赢得了开门红。
总兵杜文焕率领明军佛图关,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
奢寅得知消息后,大惊失色,立刻派遣周鼎率领数万叛军前往救援,结果遭遇了等候多时的川东兵备副使徐如珂。
明军士气高涨,兵峰甚锐,一击破敌,叛军逃回永宁。
重庆,已经成为明军的囊中之物。
五月二十八日,明军发动了冲锋,斩杀樊龙、张彤,收复重庆。
夺取重庆后,明军又多次出击,在建武、长宁、珙县、宜宾、遵义一带与叛军展开了激战。
奢崇明疲于应对,焦头烂额。
他忍不住问苍天,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头?
很快就到头了!
与其这样磨下去,不如奋力一搏!
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春,朱燮元吸取“我以分,贼以合”的教训,决定集中优势兵力,直捣黄龙,攻击奢崇明的老巢永宁。
朱燮元抽调明军在纳溪集结,摆出一副进攻的样子,虚张声势。
与此同时,朱燮元抽调明军精锐,不断向长宁集结。
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朱燮元开始行动了。
四月十四日,明军在四川总兵李维新的率领下,向奢崇明的老巢永宁发动了猛攻,生擒叛军将领周邦泰,叛军两万多人投降。
面对蜂拥而来的明军,奢崇明自知不是对手,于是果断后撤,退守水西龙场。
就算注定结局是失败,但过程也必须轰轰烈烈。
奢崇明将城外的村庄全部烧毁,村民全部迁入城内,坚壁清野,打算在水西龙场负隅顽抗。
既然已经做好了准备,接下来就是真刀真枪开干。
很快,李维新、监军副使李仙品、佥事监军刘可训等人就率领五路明军抵达了水西龙场。
明军随即对水西龙场发动了总攻。
李维新、李仙品、刘可训等人个个身先士卒,奋勇当先,冲在最前面。在他们的带动下,明军将士士气大振,很快就攻进了水西龙场,斩杀叛军一千多人。
奢崇明、奢寅父子带着数百亲信狼狈出城逃窜。
其他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包括奢崇明的妻子安氏、弟弟奢崇辉以及大梁丞相、大学士、总督等多人,被明军生擒活捉,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
不甘心失败的奢崇明,打算为自己找一个志同道合的盟友。
这个时候,安邦彦进入了奢崇明的视线。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6-24 06:28:19 +0800 CST  
安邦彦叛乱
安邦彦是贵州织金那威(今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官寨乡)人,是贵州水西宣慰使安尧臣同族兄弟之子。
安尧臣病逝后,由于安尧臣的儿子安位年幼,难以担当大任,最终由安位的母亲、奢崇明的妹妹奢社辉代领其事。
奢社辉掌权了,安邦彦不开心了。
安邦彦是水西宣慰司里非常强势的人物,水西宣慰使的位置他一直日思夜想地想得到。
在安邦彦看来,安位不过是乳臭未干的小儿,吃喝拉撒都要人照料;奢社辉也不过是一介女流,没有什么见识,而水西宣慰使这个位置位高权重、责任重大,只有自己坐才最合适不过,这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嘛。
孤儿寡母的,又孤立无援,是最好欺负不过了!
安邦彦越想越愤怒,越想越憋屈,一咬牙,一跺脚,窃取了水西宣慰司的军权。
努尔哈赤起兵反明以后,大明屡战屡败,大明朝廷急征各地明军前往辽东救援,西南地区自然也在应征之列。
不敢寂寞的安邦彦觉得起事的时机已经到来,特意到贵州巡抚官邸拜见李橒,请求出兵援辽。
安邦彦的狼子野心,那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李橒断然拒绝了他。
尽管安邦彦做梦都想割据一方,做土皇帝,可此时他还是没有足够胆量和勇气这么做,只有暂时忍耐,继续等待时机。
奢崇明起兵造反以后,安邦彦不禁大喜,认为自己雄霸一方的机会终于到来了。
安邦彦再次拜见李橒,声称自己心忧社稷,情系黎民,愿意出兵帮助大明,镇压奢崇明的叛乱。
李橒认为安邦彦此举不过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再次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
安邦彦返回水西后,琢磨来,琢磨去,最终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决心不惜一切代价起兵造反。
既然已经下定决心了,那就付诸实践吧!
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二月,安邦彦以援川为名,率领两万大军,发动叛乱,在乌撒(今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土知府安效良的帮助下,攻占了毕节。
安邦彦的反叛,瞬间点燃了西南地区土司们不甘雌伏的野心,四川东川(今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云南沾益(今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县)、贵州洪边(今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境内)等地的土司纷纷起兵响应。
一时间,西南同叛,四海鼎沸。
事实证明,反叛的人,往往是不容小觑的!
叛军倾巢而出,四处出击,一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攻破了安顺、平坝、沾益、龙里、瓮安(今贵州省)、偏桥(今贵州省施秉县)、沅州(今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普安(今贵州省盘县)、安南(今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等地。
贵阳,是贵州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被安邦彦视为必取之地。
二月初九,安邦彦率领叛军抵达贵阳,派出攻城车、投石器等器械,轮番攻击。
李橒、贵州巡按御史史永安一面率领军民坚守,一面派人四处求援。
在贵阳军民的顽强抵抗下,叛军不但没有取得任何成绩,反而损兵折将。
与此同时,大明也作出了反应。
驻守铜仁的总兵张彦芳得知消息后,立马率领两万明军火速驰援。
安邦彦愤怒了,贵阳必须是孤城,既然暂时攻不进去,那就困死它,如果有了外援,那还怎么围困?
于是,安邦彦在张彦芳行军的必经之路龙里埋下了伏兵。
张彦芳就这样冲进了安邦彦的伏击圈,结果毫无悬念,明军全军覆没。
三月,安邦彦叛乱的消息传到了京师,朱由校终于生气了。
朱由校任命王三善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兼贵州巡抚,抽调湖广、云南、广西三省共计四万明军,外加贵州附近各镇驻军驰援贵阳。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6-25 06:20:35 +0800 CST  
王三善
要说一下王三善。
王三善这个人,喜欢戏剧的朋友应该不会陌生,他就是戏剧《玉堂春》里的男主角。
王三善,字彭伯,河南永城人,祖籍江苏岳西县。
王三善家世极其显赫,是永城方圆几百里有名的富商,家有良田千顷,王三善因在家里排行第三,大家都称呼他为三公子。
王三善从小就聪明好学,读书过目不忘,是大家公认的品学兼优的好苗子。
别看王三善年纪轻轻,做起事来那是一点也不含糊,不但轻财好义,刚正方直,而且喜欢四处结交朋友。
大家对王三善的事迹,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学习成绩好,又善于交际,朋友多,王三善在读书人中鹤立鸡群,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万历二十年(公元1593年),二十八岁的王三善终于等到一个机会,被省学政相中,将他送到了国子监读书,成为了贡生。
王三善在国子监一待,就是四年。
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7年),王三善参加乡试,考中了举人。
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王三善经过四年一次的会试,考中进士,完成了科举考试的三级跳,正式走上了仕途之路。
王三善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留在南宫修校诗文。
这样下来,也就惹怒了翰林院许多官员。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按照规定,考中进士的人,进入翰林院后,应该被授予庶吉士,称之为见习期,三年见习期结束后,经考试合格后,才能成为编修。
而王三善呢,居然连见习都没有见习,就直接转正了,这还了得?
好戏就此开始。
礼部官员以王三善修校诗文遗漏韵脚为由,将其踢出了京师,调到荆州当推官。
就在王三善前往荆州前,荆州却爆发了一场不小的骚乱。
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荆州彝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地区出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骄阳似火,江河枯竭,禾苗干死,百姓颗粒无收,食不果腹。
彝陵知县的心态颇为奇怪,他不但看不到民生的疲敝,百姓的艰辛,没有减免赋税,反而把老百姓当作自己的钱袋子,增加了不少苛捐杂税。
老百姓连生存都成问题,哪里还有多余的钱粮纳税。
彝陵知县的做法非常简单粗暴,不交钱粮,就抓人,大批交不起钱粮的百姓遭到逮捕,被扔进了大牢。
这一举动,瞬间点燃了无数挣扎在死亡线上贫苦大众愤怒的火苗,他们在孙振兴、万自力等生员的带领下,前往县衙要求减免赋税,释放被关押的无辜百姓。
彝陵知县不乐意了,一怒之下,下令逮捕了以孙振兴、万自力为代表的八个生员。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彝陵知县给孙振兴、万自力等人安上了“攻击朝政”的罪名,上报荆州府。
荆州推官不分青红皂白,就将孙振兴、万自力等八人全部判了死刑,打入了死牢。
荆州推官贪赃枉法的行径,大臣们早有耳闻,对此深恶痛绝,纷纷上疏弹劾这个祸国殃民的家伙。
朱翊钧勃然大怒,下令罢了他的官。
可见,公道自在人心!
王三善刚上任,百姓们就情愿,希望能还孙振兴、万自力等生员的清白。
王三善亲自调查,多方取证,发现实属冤案,于是据实上报刑部,请求将孙振兴、万自力等人无罪释放。
此事被内阁大臣沈鲤知道后,拍板定案,下令将孙振兴、万自力等八人全部无罪释放。
消息传到荆州,犹如平地惊雷,百姓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这事,干得实在是漂亮。
朱翊钧很满意。
不久,朱翊钧下旨,王三善奉调入京,担任吏部主事。
就在此时,朝堂上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内阁首辅沈一贯指使齐、楚、浙三党的官员,上疏弹劾淮南巡抚李三才干预朝政,图谋不轨。
堂堂内阁首辅为什么要跟一个远离京师的封疆大吏过不去?这其中有什么隐情,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十月八日,在家养病的内阁首辅赵志皋病逝。
一个萝卜一个坑,职位出现空缺,自然得有人顶上去。
十一月,沈一贯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为了内阁首辅,独掌朝政。
沈一贯这人,整天琢磨着皇帝的心思,溜须拍马,见风使舵,一心想着往上爬,政治野心非常大。
看起来,似乎一切都在朝着沈一贯预想的方向发展。
然而没过多久,朱翊钧就召集朝臣廷议,诏令已经年过七旬的沈鲤为礼部尚书兼任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办公。
沈一贯敏锐第察觉到,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很可能是朱翊钧看不惯自己,打算用沈鲤取代自己。
于是沈一贯立刻出手,给李三才送信,让他想尽一切办法阻止沈鲤取代自己。
可惜,沈一贯找错了人!
李三才是一个一身正气的官员。
李三才回信:沈阁老为人忠厚老实,处处与人为善,您俩应该和平相处,精诚合作,一起为朝廷效力。
然而,社会是残酷的!
无论李三才怎么据理力争,怎么苦口婆心,沈一贯不但不听劝,反而记恨上了李三才。
是可忍,孰不可忍!
收到李三才回信的沈一贯,又气又怒,下定决心收拾李三才这个吃里扒外的家伙。
这就有了众人弹劾李三才那一幕。
这时,时任吏部铨司的王三善挺身而出,上疏朱翊钧,请求准许只取淮南调查李三才的事情。
王三善经过一番仔细深入的调查后,上奏朝廷,称李三才是难得的忠臣,绝对不可能攻击朝政,图谋不轨。
于是朱翊钧撤销了对李三才的审查,李三才逃过一劫。
此举受到朝野上下一致赞誉。
王三善,在朱翊钧心中,赢得了一个精彩的亮相,获得了一个美好的印象。
不过得罪了内阁首辅,自然没有好果子吃。
没多久,王三善就遭到了二十多名言官的弹劾。
王三善心灰意冷,主动辞官归隐,过起了读书会友、灌园除草的田园生活。
没过多长时间,朱翊钧又想起来为官刚正、直言敢谏的王三善,立刻召回他,出任吏部考功清吏司主事(正六品),负责考察京城以外的官员。
明代吏部下设文选清吏司、验封清吏司、考功清吏司、稽勋清吏司,其中又以文选清吏司、验封清吏司最为重要,可见朱翊钧对王三善的重视程度。
来而不往非礼也,王三善知恩图报,上任后斗志昂扬、火力全开,开始大刀阔斧地整顿吏治。
不过此时的大明官场相互倾轧、恶意中伤,王三善独木难支,处处受到排挤。
就在这个时候,王三善的母亲病逝,于是他果断回家为母亲守孝。
三年守孝期满,朱翊钧又强行召回了王三善,任命他为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
文选清吏司专门负责选授、审核、调动、晋升、提拔有功官员,可谓是重中之重。
得到重用的王三善,深感皇恩浩荡,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繁忙的工作之中。
王三善再次对官场失望了!这些官员不但不帮忙,还处处拉后腿,自己做事处处受限。
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王三善的妻子病逝。
王三善打着回老家奔丧的理由,再次离开了京师。
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王三善受到明光宗朱常洛的重用,被提拔为太常寺少卿(正四品)。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6-26 06:41:05 +0800 CST  

王三善平叛
六月,王三善率领一万明军抵达平越(今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县),距离贵阳仅有一百八十里。
贵阳城军民有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王三善却稳坐钓鱼台,仿佛忘记了自己的使命,除了派遣贵阳知府朱家民前往四川求援之外,就没有其他举动,一直待在平越城,按兵不动。
王三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这不难理解,王三善此人的性格就是认准了就绝不动摇,他打算稳扎稳打,不求赢得漂亮,但求赢得稳当。
狡猾的安邦彦采取围点打援的策略,将目光瞄向了驰援贵阳的各路援军。
这时候进兵不叫救援,而是往虎口里钻,主动送死!
很快,就有鱼上钩了!
副总兵徐时逢、参将范仲仁率领三万明军驰援贵阳。
安邦彦得到消息喜出望外: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让我等到机会了!
最终结果毫无悬念:明军在新添(今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西部)瓮城河遭到叛军伏击,全军覆没。
贵阳外援断绝,城内粮草用尽,草根、树皮这些能够充饥的东西也全部吃光了,只能靠抓捕罗雀挖掘老鼠艰难度日,形势万分危急!
消息传开后,王三善气得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
愤怒过后,王三善随即下令,兵分三路:右路明军由副使何天麟等人率领,从清水江出发;左路明军由佥事杨世赏等人统领,从都匀出发;中路两万明军由王三善本人、参议向日升、副总兵刘超、参将杨明楷、刘志敏、孙元谟、王建中等人统帅。
不成功,便成仁!
王三善等人出其不意,经新添,至龙里,长驱直入,连战连捷,斩杀叛军一万多人。
叛军没有料到,明军主力来的这么快,顿时军心大乱,再也无心恋战,很快他们就溃不成军,夺路而逃。
眼见明军来势汹汹,安邦彦不敢硬嗑,决定避开明军兵峰,于是解除对贵阳的包围,退守陆广河。
与此同时,云南的明军也是遍地开花,战果丰硕,收复了平夷(今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沾益二城。

尽管损失惨重,但倔强的安邦彦还是不打算认输,因为他知道,自己不做土皇帝,就做不了人了!
就在此时,奢崇明派人费安邦彦送信,希望能够强强联合,共谋大事。
尽管损失惨重,但倔强的安邦彦还是不打算认输。
就在此时,奢崇明派人给安邦彦送信,希望能够强强联合,共谋大事。
通过与奢崇明的结盟,安邦彦实力大增,很快缓过劲来。
有了点资本的安邦彦,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正月,安邦彦联合奢崇明、安效良等人,继续发动叛乱,叛军个个义愤填膺,誓死拼杀,在陆广河大败总兵刘超率领的明军,斩杀姚旺等明将二十六人。
叛军随后继续前进,攻破鸭池,守将覃弘化率先逃跑,明军一看守将都跑了,斗志全无,纷纷逃窜。
与此同时,叛军将领何仲蔚也击败了龙里一带的明军,重新占领了这一地区。
贵州一带,再次被安邦彦折腾得昏天黑地。
四月,安邦彦命令李阿二率领一支叛军前去攻打青岩,切断定番明军粮道,主力部队则兵分三路,宋万化为左路,吴楚汉为右路,安邦彦亲率中路,气势汹汹直奔贵阳而来。
王三善得知消息后,非常震惊,做梦也没有想到,安邦彦经历了大败,还能如此猖狂?
面对这个祸害,王三善终于下定决心,调遣大军征缴叛军。
王三善命令游击祁继祖夺取龙里,参将王建中、刘志敏救援青岩。
祁继祖、王建中、刘志敏没有辜负王三善的信任,战事进展得非常顺利,先后在龙里、青岩大败叛军,生擒叛将多人。
五月,明军再次进军,直抵乌撒,面对蜂拥而来的明军,安效良想都没想,立刻选择了投降。
六月,总兵张彦芳趁势扩大战果,在羊耳大败叛军。
九月,云南明军不甘落后,兵分两路,驰援贵州,围困安南的叛军节节败退,撤围而去。
十月,明军收复普安、新兴(今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打通了贵州上六卫的通道。
随后,王三善亲率六万明军,渡过陆广河,一路士气高涨,兵锋甚锐,一击破敌,斩杀叛乱一万八千多人。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于是王三善趁热打铁,率领大军直逼大方(今属贵州)。
惹不起,逃!
重压之下,水西宣慰使安位、安邦彦等人弃城而逃。安位带着母亲奢社辉窜入火灼堡(今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西北),安邦彦责逃窜到织金。
短短几个月时间,明军就收复了叛军占据的绝大部分地区,战果不可谓不辉煌。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6-27 06:23:30 +0800 CST  
这以后,王三善却一直待在大方,按兵不动。
这是什么情况?
原来,安位派遣使者前来求见王三善,表示愿意将奢崇明、奢寅父子交给大明,以示投降诚意。
王三善觉得自己掌握了谈判的主动权,自然不会同意安位的条件,要求必须将奢崇明、奢寅父子,外加安邦彦一起交给大明,否则大明誓不罢休!
到目前为止,一切顺利,王三善认为叛乱已经平定,可以在这些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将土司世袭改为郡县。
此举,最终将保持中立的一些土司推向了安邦彦一边。
王三善期待的和平,并没有到来!
王三善几十天的按兵不动,让安邦彦赢得了难得的喘息之机。
在大方待了四十多天的王三善,突然发现了一个非常窘迫的问题:没有余粮了!
迫不得已,王三善决定放弃大方,撤往贵阳。
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正月,王三善命令明军焚毁大方的所有房屋,开始撤退。
蛰伏这么久,等的就是这一刻!可以开始办事了!
安邦彦侦察到明军动向后,立刻做了军事部署,率领叛军主力追击明军,很快就追上了明军。
决定命运的战斗,就这样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在安邦彦的指挥下,叛军如潮水般向明军涌来,仿佛随时都能将明军淹没。
明军在参将王建中、副总兵秦民屏的带领下,抵御了叛军一次又一次进攻,最终因为寡不敌众,明军死伤无数,王建中、秦民屏死于乱军之中。
明军后路逃到内庄的时候,被赶到的叛军团团围住。
王三善得知消息后,大惊失色,再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必须立刻调转马头,率领明军回师救援。
后路、中路明军战败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万,很快在军中传开,明军乱作一团,无精打采,哪里还有斗志,一路都有逃窜的士兵。
王三善就这样陷入了安邦彦给他挖好的泥潭
王三善还没有赶到内庄,就遇到了戒备森严、严阵以待的叛军。
王三善一下子就懵了,也一下子就谎了!
战场瞬息万变,总有些奇怪的事情在不经意间发生。
距离王三善近在咫尺的陈其愚居然放马撞向了王三善的坐骑,王三善猝不及防,摔下马来。
陈其愚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原来陈其愚以前是叛军将领,投降王三善,根本就是诈降。
当然按照陈其愚此人的城府,表面上肯定是看不出来任何异样!
王三善没有识人之明,将他当成亲信,经常与他探讨军情,拜王三善所赐,陈其愚对明军的状况那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王三善做梦也没有想到,陈其愚表面对自己毕恭毕敬,但一转身就将明军情报一股脑传递给了安邦彦。
为了表示对老朋友久别重逢的重视,陈其愚决定给安邦彦送点见面礼,就有了前面的一幕。
直到此时,王三善才如梦方醒,急忙将印绶解下,交给家人让其带走,随后拨出佩剑,想要自刎,但哪里还来得急!
叛军蜂拥而上,将王三善扑倒在地,将其生擒活捉。
王三善被俘后,非常硬气,他不但没有乞求投降,反而破口大骂,这份硬气,普天之下,有多少文臣武将能够做到?
王三善从容就戮,死时刚好六十岁。
王三善一生,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却从来没有胆怯和背叛。
放在任何一个时代,他都无愧于天地!
接下来的日子里,心狠手辣的安邦彦,又连续诛杀了同知梁思泰、主事田景猷等四十多明军将领。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6-28 06:45:25 +0800 CST  
尾声
明军战败,王三善战死的消息,仿佛在沸腾的油锅里注入了一滴冷水,瞬间炸开了锅!
接下来,大明自然是要着手平叛了。
四月,在新任兵部右侍郎兼贵州巡抚蔡复一的安排下,川、贵、湖广总理鲁钦、参将尹伸、副使杨世赏等人开始率领明军,四处围剿叛军。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的,就是后来被崇祯皇帝朱由检追赠为少保、左都督,世荫指挥佥事,并为其建“旌忠祠”的鲁钦。
鲁钦出生于济南长清的一个武将家庭,从小就把习武当成了一种习惯,骑马射箭,刀枪棍棒,那是无所不精,无所不会。
父亲死后,鲁钦继承了父亲的官职,正式迈入了仕途。
此时的鲁钦并不高兴,他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双手,去闯出一番事业。
怀着这样的想法,鲁钦以府军卫的身份报名参加了全国武举会试,以优异的成绩考中了进士。
出生武将世家,又武功超群,罕有敌手,鲁钦的仕途之路自然特别顺畅。早在万历年间,他就受到了朝廷的赏识和重用,被提拔为山西副总兵。
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鲁钦先后做过神机营副将,都督佥事,最后总算做到了保定总兵。
不过,鲁钦虽然身居高位,却从来没有失去建功立业的志向。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安邦彦、奢崇明叛乱以后,总理川、贵、湖广军务的杜文焕害怕难以平定各地叛乱,将受到惩罚,便称病辞职。
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朝廷命令鲁钦接替杜文焕,总理川、贵、湖广军务,南下平叛。
明军一路攻无不克,势如破竹,鲁钦在凯里击败叛军,斩杀五百多人,尹伸、杨世赏也不甘人后,在普定(今贵州省安顺市)大胜叛军,击杀一千二百多人。
得知明军卷土重来的消息,安邦彦坐不住了。
十月,安邦彦亲率三万多叛军,渡过三岔河,打算重新占据普定。
叛军的一举一动,尽在蔡复的视线范围内。
蔡复命令鲁钦、总兵黄钺再次出击,攻打叛军。
从古至今,激情永远都是人生第一要素,
鲁钦、黄钺不负众望,率领明军在汪家冲、蒋义寨大败叛军,斩杀两千两百人。
这种情况下,想脱离危险,只有片刻不停、全速逃跑,才有一线生机,但想逃就能逃得掉吗?
鲁钦、黄钺率领明军,渡过三岔河,继续追击,直逼安邦彦老巢织金。
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正月,鲁钦、黄钺打算率领明军返回。
窝囊了这么久,终于可以一洗前耻了。
此时,安邦彦已经在鲁钦回师的必经之地三岔河设下了重兵。
等明军正在陆陆续续渡过三岔河的时候,叛军立刻发动了突然袭击。
渡河未半而击之,教科书一样的伏击战略,明军猝不及防,乱作一团,人马相互践踏而死的,跌落河中淹死的,多达两千人。
鲁钦、黄钺在亲兵的拼死保护下,边打边退,狼狈逃了回去。
战败的消息传到京师,朱由校勃然大怒,立刻剥夺了蔡复一的一切官职,连个闲职都没有给他留。
这是应有之义,战败必罚!
蔡复一没有任何解释,也没有任何推脱,而是坦然接受了朝廷的处罚。
就在安邦彦为战胜明军洋洋得意的时候,大明预料之中的报复行动,随之而来。
三月,大明朝廷任命王瑊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兼贵州巡抚,主持围剿安邦彦事宜。
王瑊的履历表非常粉嫩苍白,名不见经传,找不出什么光辉业绩来,因此凡事王瑊都要与蔡复一、巡按御史傅宗龙等人商议。
王瑊听取了蔡复一、傅宗龙的建议,决定吸取以往教训,改变作战策略,以军事进攻为辅,经济封锁为主。
有了方案,那就开始实施,说干就干。
明军开始在有河流的渡口开工,没完没了地修建城寨,一座座城寨有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城寨修好后,明军又开始在城寨周围屯田,颇有点赖着不走,居家过日子的感觉。
安邦彦彻底被激怒了,这是想困死我啊!
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三月,安邦彦决定干一票大的,亲率数万叛军渡江威海(今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威胁贵阳。
王瑊得知情报后,立刻行动,抢先一步,派重兵扼守在了叛军的必经之地。
安邦彦没有料到,明军反应居然这么快,不禁大吃一惊,不过出都出来了,也不能空手而归,只有硬着头皮迎战。
在明军的猛烈冲击下,叛军军心大乱,再也无心恋战,纷纷夺路而逃。
安邦彦在亲兵的护卫下,侥幸逃脱,跑回了水西。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7-01 06:41:24 +0800 CST  
安邦彦再次开始了煎熬的等待!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六月,大明启用朱燮元为兵部尚书兼贵州巡抚,总督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西五省军务。
朱燮元一上任就将办公场所移到了贵竹司(今贵州省贵阳市),开始一边召集流民,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一边在险要地段建立营寨,训练军队,开始为彻底解决安邦彦做准备。
对付安邦彦、奢崇明等人为首的叛军,首战必须大胜!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四月,朱燮元任命贵州总兵许成名为统帅,率领明军从永宁出发,围剿叛军。
明军此次出征,一路摧城拔寨,如入无人之境,迅速收复了赤水卫(今四川省赤水河)。
叛军战败的消息传来,安邦彦有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八月,安邦彦命令歹费防守陆广( 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六广镇),乌迷防守遵义,阿蚱怯防守鸭池、三岔。
安邦彦自号“四裔大长老”,奢崇明称“大梁王”,率领十万叛军,进犯赤水卫。
朱燮元一边命令总兵林兆鼎牵制阿蚱怯,副将王国祯牵制歹费,副将刘养鲲牵制乌迷;一边让许成名率领明军前去迎战安邦彦、奢崇明的大军,只许败不许胜。
安邦彦、奢崇明等人不知是计,胜了之后,不禁生出了轻敌之心,自认为明军不过如此,根本不堪一击。
在许成名的忽悠下,安邦彦、奢崇明等人瞬间感觉自己战神附体,战斗力爆棚,率领叛军一路追到了五峰山桃红坝。
就在这时,四川总兵侯良柱、兵备副使刘可训率领明军出现在了安邦彦、奢崇明的眼前。

这是一场你死我活、不留余地的战斗,只有胜利才能平安走下战场,双方将士,不管是勇敢的,还是怯弱的,都爆发出了惊人的勇气。
明军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对叛军发动了数十回合的猛烈冲击,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叛军全军溃败,一发不可收拾,这些人想要活命只有片刻不停,全速逃跑,将领们扔下部队独自逃生,士兵们丢盔弃甲,怎么方便怎么逃。
侯良柱、刘可训等人都疯了,玩了命地追着叛军的屁股狂砍,一路追到了红土川,斩杀叛军数万人。
八月十七日,安邦彦、奢崇明率领残兵穿越大雾,逃到红土川的时候,早已等候多时的明军将领李仕奇如同神兵天降,率领明军直扑过来。
这下好了,前有拦截,后有追兵,神仙也救不了他们了!
这一刻,叛军如遭雷击,慌作一团,混战之中,包括安邦彦、奢崇明、奢寅、莫德在内的叛军头目一百四十三人被击杀。
此战,明军完胜。
安邦彦、奢崇明等人被杀后,安位率领叛军残部继续与明军缠斗。
趁你病,要你命,此时不出手,更待何时?
朱燮元调集重兵,驻守险要地段,四面合围,逐步压缩叛军的生存空间,经过一百多天的围剿,击杀叛军一万多人。
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春,安位已经无力挣扎,于是派遣使者,求见朱燮元,正式宣布投降。
轰轰烈烈的奢安之乱,历时十年,终于结束了!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7-02 06:48:35 +0800 CST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十二月十七日,皇太极率领十几万满蒙联军在北京城永定门外遭到满桂的重创之后,就率领满蒙联军携带着俘获来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人口牲畜,迅速撤离了北京城,返回关外,并于次年三月初二抵达盛京。
可是皇太极并没有完全放弃关外,他命令阿敏、阿巴泰、济尔哈朗等人率领八旗军队中的部分兵力驻守在关内的滦州、迁安、永平、遵化四座军事重镇。
当然皇太极这么做并不是脑袋瓜子进水了,而是将滦州、迁安、永平、遵化四座城池作为后金进攻大明的前沿哨所,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下次八旗军队进入关内的阻力。
皇太极的如意算盘是打得很响,只可惜用错了对象。
八旗军队驻扎在滦州、迁安、永平、遵化这四座军事重镇,对朱由检来说就是眼中钉,肉中刺,如果不设法拨出,每天都会茶饭不思、寝食难安,毕竟这四座军事重镇就有如四座巨大的火药仓库,它随时都可以让大明王朝从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彻底消失!

准备
现在孙承宗手上虽然有祖大寿的关宁铁骑这支精锐部队,但是跟驻守在滦州、迁安、永平、遵化这四座军事重镇的八旗军队比起来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
孙承宗决定拉拢辽东另一将领马世龙。
孙承宗派人找了几天也没有找到马世龙,原来孙承宗和祖大寿的关宁铁骑与马世龙的辽军被皇太极的满蒙联军隔离了。
孙承宗派去的人就只敢在孙承宗这边寻找,而不敢到皇太极那边找,毕竟“人生不可修改,生命不可重来”啊!
然而这个问题到了孙承宗这个猛人这里就不再是问题,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孙承宗拿出了几百两银子,终于组成了一支敢死队,他们冲过了敌军的封锁线,将孙承宗需要马世龙的消息转告给了马世龙。
袁崇焕和祖大寿这样的猛人都要听我们孙承宗的话,更不用说只能够算是半个猛人的马世龙了。
马世龙二话不说,就表示愿意誓死追随孙承宗!
这就是老领导与老上级的人格魅力啊!只要他们一句话,作为下级和部属的都一定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在这件事情上,作为boss的朱由检积极配合,从大明各地调集军队,昌平尤世威、蓟镇杨肇基、保定曹鸣雷、山海宋伟、山西杨麒、延绥吴自勉、临姚王承恩、宁夏尤世禄、甘肃杨嘉谟等边疆将领都率领所部人马赶来会师,内地的山东、河南、南都、湖广、浙江、江西、福建、四川等省也都派出了军队赶往蓟门会师。
可是这些地区的明军长期养尊处优,疏于训练,哪里还有驰骋疆场、南征北战的雄心壮志,都在蓟门犹豫不决,观望不前。
不久,礼科给事中张第元就上书朱由检,反对提拔马世龙。
朱由检这次脑袋瓜子并没有发热,完全没有将张第元的话当回事,仍然重用了马世龙!
看来大明的言官,就是烦人,无论哪里都能够看见他们的身影,如果说大明的太监都是流氓,那么大明的言官就是文化流氓。
文化流氓往往比流氓更具有破坏力与杀伤力,所以说大明亡于言官之手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7-12 06:25:06 +0800 CST  
连战连捷
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五月十日,祖大寿率领关宁铁骑马不停蹄、星夜兼程地赶到滦州。
祖大寿并没有立刻发动进攻,而是将滦州城团团围住,等待后续部队的到来。
五月十一日,马世龙率领所部人马抵达滦州城外。
奇怪的是,祖大寿和马世龙还是没有下令明军猛攻,而是安营扎寨,准备休息一天。
当然祖大寿和马世龙在休息的时候也没有忘记此行的任务,还是在滦州城外布置了红衣大炮以及三眼火铳等火器,为明天攻城略地做好充分的准备。
大炮在手,天下我有!
五月十二日,祖大寿和马世龙一声令下,万炮齐鸣,震耳欲聋,硝烟弥漫,不一会儿,滦州城就被轰得千疮百孔、满目疮痍,就连城门也被轰飞了半边。
驻守永平城的阿敏、硕托听说滦州被围的消息以后,慌忙命令巴笃礼率领数百铁骑前往救援,结果遭到明军拦截,死伤惨重。
驻守在滦州城的纳穆泰、图尔格、汤古岱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吓得面色苍白,双腿发软,有如惊弓之鸟,哪里还有决心和勇气迎战。
八旗军队不愧是八旗军队,在逃跑的时候都没有忘记伟大领袖努尔哈赤时期的政策,对滦州城内手无寸铁的百姓展开了血腥屠杀,然后携带着财物逃往迁安、永平、遵化三座军事重镇。
明军有了红衣大炮、三眼火铳这些威力巨大的火器,攻打城池已经不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第二天,参将羁国臣就率领明军攻陷了迁安这座军事重镇。
八旗军队怂了!
第三天,迁安城内的八旗军队再次选择了跑路,不仅跑得快,而且还跑得远。
五月十四日,副将何可纲率领辽东的明军攻打永平城。
一听说这个消息,阿敏、硕托坐不住了,立马带着五千镶蓝旗军队赶来永平城救场。
阿敏和硕托不愧是见过大世面的,一见到永平城周围整整齐齐排列着的红衣大炮、三眼火铳,就知道它们的厉害程度,顿时吓得屁滚尿流、魂飞魄散,连象征性的进攻都没有进行一下,像一群兔子似的一溜烟往回逃,逃得那叫一个胆小迅速。
阿敏阿敏和硕托不傻,永平城的驻军也不笨!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不是挑战,而是愚蠢!
永平城的驻军一看救援部队见死不救,不战而逃,顿时就吓得悲悲戚戚哭哭啼啼,简直到了害怕得逆流成河的程度,哪里还是守城的心思,都携带值钱的东西弃城而逃。
明军轻而易举收复了永平城,明军决定一鼓作气,再接再厉,收复八旗军队占据关内的最后一个据点遵化城。
阿敏、硕托还是非常识时务的人,他俩知道以他俩现在的兵力和武器是无论如何都守不住遵化城的,开始对遵化城内的百姓实行了血腥屠杀,并将从城内劫掠来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牲畜粮食等装了几十辆大车,迅速撤离了遵化城。
五月十五日,明军进入遵化城,至此滦州、迁安、永平、遵化四座军事重镇全部光复,大明境内一片欢呼。
大明的文武大臣非常高兴,朱由检也非常愉快,马上对这次军事行动的有功之臣进行了奖励:
特等功:锦州总兵祖大寿。
一等功:宁夏总兵尤世禄。
二等功:马世龙,加太子少保,封平户侯。
世界就是这样,有人欢喜,就有人忧愁;有人快乐,就有人痛苦。
当大明的臣民在欢歌载舞,喜迎胜利的时候,后金境内却是一片萧瑟。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7-15 07:04:50 +0800 CST  

楼主:hjzhou62

字数:477189

发表时间:2017-12-07 18:07:14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9-22 23:49:08 +0800 CST

评论数:1726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