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明末清初那些趣事(连载)

遵化城的激战
十月三十日,皇太极率领满蒙联军抵达遵化城。
皇太极命令满蒙联军停止前进,然后派遣使臣前往遵化城劝降。
大概是皇太极这个人不劳而获,免费的午餐吃多了,又想像攻占汉尔庄城那样,不损失一兵一卒,不耗费一枪一箭就得到遵化城。
皇太极的如意算盘是打得比较响,只可惜用错了对象。
此时驻守遵化城的是遵化巡抚兼都察院右佥都御使王元维和蓟镇中协总兵官朱国彦。
男子汉大丈夫,自当顶天立地,有所为有所不为!
这是做人的尊严!
这两个都是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的人,他们早已下定决心,要战斗到最后一刻,宁可战死,也绝不会投降的。
既然如此,那大家就手底下见真章吧!
见劝降没有任何效果,皇太极也就不再废话了,准备硬攻遵化城。
接下来硬攻遵化城,就费老鼻子事了!
因为关键时刻,一支生力军突然加入了!
十一月初一,赵率教在三名副将的陪同下,率领四千明军抵达遵化城。
遵化城的防御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强。
直到此时,皇太极才明白,招降遵化城已经是没有任何可能的事情了,如今要想占领遵化城,就只有采取暴力手段这一条路可以走了。
谁都不能阻止我!
十一月初四,皇太极命令满蒙联军强攻遵化城。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敌军多,偏要向前迎。
与其等死,不如拼死!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就在这里决战吧!
赵率教亲自率领四千明军出城,与满蒙联军展开了面对面的较量。
多兵之旅必获胜!
满蒙联军多达十万人,而明军仅仅只有四千人,满蒙联军是明军的二十五倍,战役的结局早就已经注定。
赵率教率领的四千明军全部阵亡,赵率教也被乱箭射成了刺猬。
对于这件事情,本人对这些阵亡的明军将士只有八个字:生得光荣,死得伟大!
虽然赵率教率领的四千明军全军覆没、无一生还,但是他们也将十万满蒙联军折腾得够呛,想在当天强攻下遵化城是没有什么希望了。
皇太极是个猛人也是个聪明人,自然不会让自己的将士做无谓的牺牲,皇太极作出了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今天到此为止,明天接着再来!
剩下的就看王元维和朱国彦他们了!
十一月初五,遵化城内突然发生了大火,当然这场大火不会是什么自然灾害,也不可能是什么意外事故,而是有人纵火。
皇太极没有忘记当年他的父汗努尔哈赤是怎么不费吹灰之力攻下辽东军事重镇抚顺城和广宁城的,皇太极毫不客气地继承了他父汗努尔哈赤的这个优点。
在进攻遵化城的前几天,皇太极就往遵化城内派遣了大量间谍与奸细。
防不胜防!防不胜防啊!
如今他们正好发挥了他们应有的作用,也就是造成了这场大火。
这样一来,遵化城中再也没人能控制住局面,实在是凶多吉少啊!
驻守遵化城的明军顿时惊慌失措、乱作一团,都纷纷提着水桶、木盆去救火,皇太极乘机率领满蒙联军向遵化城发动了猛烈的进攻,遵化城沦陷。
就算做不成大丈夫,也绝不能做个懦夫!
王元维选择了上吊自杀,朱国彦和他的妻子张氏也双双上吊自杀,在危急关头,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的民族气节与爱国情操。
虽然他们离开了人世,但是他们的伟大身影和英雄事迹,横亘在无垠的空间,绵延在滔滔的历史海洋里,鼓荡在华夏儿女的心胸中。
我这个有良心的,默默给他们点了个赞!
相比之下,遵化副总兵朱来就没有那么崇高伟大了,他选择了逃跑。
朱来这么做虽然不算什么男子汉大丈夫,但是比起李永芳、孙得功这类汉奸走狗来,已经算好的了!
就在遵化城沦陷的同一天,袁崇焕率领五千关宁铁骑马不停蹄、星夜兼程赶往关内。
与此同时,袁崇焕还命令总兵朱梅、副总兵徐敷教驻守“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参将杨春驻守永平城,游击满库驻守迁安城,都司刘振华把守建昌城,参将邹宗式防守丰润,游击蔡裕防守玉田,昌平总兵尤世威率领所部人马保护北京城附近的帝王陵寝,宣府总兵侯世禄驻守三河,宁远总兵祖大寿驻守蓟州城。
大家不要瞧不起祖大寿,其实祖大寿不是普通人,你们知道他平凡的外表下,掩盖这怎样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不知道是吧?那就让我来慢慢告诉你们。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4-16 06:55:16 +0800 CST  
祖大寿
祖大寿,字夏宇,辽东宁远人,他出生在宁远,生活在宁远,工作也在宁远,好像祖大寿这个人从一生下来开始就跟宁远城有一种说不明道不清的神秘关系。
祖大寿不是喜欢读书学习的人,四书五经对祖大寿来说,内容简直就是狗屁不通,如同放屁,平时他就抽个烟装个X早个恋打个架啥的。
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
也许是祖大寿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他臂力惊人,无论是单挑还是打群架,祖大寿都能够将对方打得屁滚尿流、满地找牙,祖大寿在打架这方面从来就没有吃过亏。
估计祖大寿要是出去收保护费,肯定能够很快发家致富来着。
这可把祖大寿的父亲祖承训害惨了,为了祖大寿的暴力倾向,祖承训没有少赔医疗费、营养费。
为此祖承训也没少扇祖大寿的耳刮子,可是祖大寿挨了打以后,不但没有悔改,反而变本加厉地将自己在他父亲那里挨的打加倍还给自己的对手。
以前祖大寿也不过是用拳脚教训人,现在发展到了用菜刀追着别人屁股砍,简直是凶残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由于祖大寿实在太凶残了,当地人对这位爷都是惹不起躲得起,谁要在大街上喊一嗓子“祖大寿来了”,那效果绝对比城管来了还好使。
祖承训突然觉得这画面有点看不下去,他认为这个儿子迟早要出大事,有可能会被官差拉到菜市口把脑袋瓜子给砍了。
以祖大寿的性格和脾气,这种可能性发生的几率相当大!
为了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祖承训只有把祖大寿送到了军营里。
既然你这么喜欢打架砍人,那就让你去当兵砍过够,反正当兵砍人又不偿命。
祖大寿那身憨力气,也就适合干这种体力活,他很快在军队中找到了用武之地。
一遇到战事,人家都着急得不得了,生怕再也看不见父母、老婆、孩子了,可是祖大寿不但不害怕着急,反而很高兴,二话不说,就提着刀冲在了队伍的最前面,每仗下来,都杀了好多人,多得连他自己都数不明白到底杀过多少人。
祖大寿因为骁勇善战、屡立战功,被领导破格提拔为靖东营游击。
本人之所以说是破格,是因为祖大寿根本就没有参加武举人考试。
熊廷弼经略辽东的时候,非常赏识祖大寿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大魔头,经常在下属面前夸奖祖大寿。
可是祖大寿听了熊廷弼的夸奖,不但不高兴,反而很郁闷,因为熊廷弼除了口头表扬一下祖大寿,并没有给祖大寿什么物质奖励。
反而是广宁巡抚王化贞对祖大寿够意思,提拔祖大寿做了中军游击。
祖大寿运气实在太他妈霉了,刚刚当上中军游击,板凳都还没有坐热,叛徒孙得功就把广宁城打开,将八旗军队放进来了,祖大寿的领导王化贞骑着骆驼带着几个随从,逃离了广宁城。
祖大寿也不傻,既然领导都跑了,我还留在广宁城做什么啊?等努尔哈赤来砍自己的脑袋瓜子啊?
祖大寿比谁都明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理所当然不会留在广宁城等死,祖大寿也带着部下逃离了广宁城,跑到了觉华岛躲了起来,还美其名曰在觉华岛孤军奋战,继续抗击八旗军队。
祖大寿认为这样既保住了性命,又坚持了原则,没有什么不好的。这就是祖大寿个人的处事原则,并且从来都没有改变过,努尔哈赤的时候是这样,皇太极的时候还是这样。那就是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够让自己吃亏!
后来孙承宗又来到了辽东,孙承宗看到祖大寿手中有兵又有粮,是一支抵挡努尔哈赤的重要力量,就顺水推舟地任命他为参将,让其继续驻守觉华岛,反正大明王朝的官职这么多,多封他一个不多,少封他一个也不少,不如给他个面子,让他对自己感恩戴德,用心为自己办事。
袁崇焕修筑宁远城的时候,孙承宗又任命祖大寿为监工,也不知道祖大寿在监工的时候去睡觉了还是逛妓院去了,居然把宁远城修得一团糟,袁崇焕来视察工作的时候,很生气,后果自然很严重。
袁崇焕也不是有什么好脾气的人,二话不说,就是对祖大寿一顿臭骂。
祖大寿没有读什么书,是个典型的粗人,一听到有人骂自己,也不管这个人是袁崇焕还是朱由检,也回骂起来,张口一个“给老子的”,闭口一个“你个孙子”。
袁崇焕顿时就傻眼了,这也不能够怪袁崇焕没有见过什么大世面,毕竟做错了事还这么恬不知耻、理直气壮的人,袁崇焕还是第一次见到,气得袁崇焕当时差点内分泌失调,大小便失禁,恨不得拉一堆屎在祖大寿的头上,但是祖大寿又是个地痞流氓,满口都是粗话脏话,进士出身的袁崇焕自然不是祖大寿的对手。
袁崇焕只好使出了贴身法宝,只要使出这个法宝,强敌都会灰飞烟灭。袁崇焕制止了还在破口大骂的祖大寿,只问了一句话:“这里到底是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到底是你官级大还是我官级大啊?你在叽叽歪歪,我弄死你你信吗?”
正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祖大寿顿时就没有了话。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4-17 06:38:36 +0800 CST  
袁崇焕的军事部署
没过几天,袁崇焕就率领五千关宁铁骑赶到了蓟州城,另外还有一万五千步兵也在火速朝蓟州城扑来,估计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能够到达蓟州城。
皇太极经过宁远战役和宁锦战役以后,认为袁崇焕是个超级可怕的对手,能够不同他正面交锋,就尽量不和他正面交锋,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满蒙联军的损失,保存有生力量。
皇太极避开了蓟州城率领满蒙联军横穿三河,直逼北京!
人这一生,都会做出许许多多的选择。如果你选择了正确的道路,并且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走下去,那么你的未来就是一片光明,出人头地,辉煌腾达,指日可待;如果你选择了错误的道路,无论你是多么地坚定不移,多么地吃苦耐劳,最终的结局就是虎落平阳,龙陷浅滩,寸步难行。
此时的袁崇焕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做这样的选择题。
袁崇焕的第一个选择就是,率领明军赶在皇太极的满蒙联军到达北京城之前到达北京城,然后破釜沉舟地与满蒙联军展开面对面地撕杀,当着朱由检的面打败敌军,赢得朱由检的赏识与重用。
这是一招险棋!
这个选择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如果袁崇焕没有击败皇太极,那么北京城的处境就危险了。
袁崇焕第二个选择就是,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避免与满蒙联军发生大规模的战役,而是寻找实力比较弱或者掉队的满蒙联军将其歼灭,消耗皇太极的有生力量,等待明军的大部队到达以后再与满蒙联军展开决战。
这种战略战术在中国历史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唐朝末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就是运用这种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转战大半个中国,最后攻入大唐王朝都城长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解放军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运用这种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打败国民党的数百万大军的。
袁崇焕陷入了沉思。
急功近利、求胜心切的袁崇焕最终选择了第一个方案。
在袁崇焕选择这个方案的时候,袁崇焕的悲惨命运就已经注定,这是任何人,任何事,任何东西都改变不了的!
十一月初十,刚刚进入内阁成为内阁大学士的成基命,就向朱由检推荐了朱由校的老师,也是袁崇焕老师的孙承宗。
朱由检自然也知道孙承宗是一个智勇双全、能文善武的猛人,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就欣然接受了成基命的建议,任命孙承宗为兵部尚书兼中极殿大学士,管理军事重镇通州的兵马钱粮,保卫京师的安全。
消失在人们视野多年的孙承宗再次站在了大明历史舞台的最中央,让璀璨夺目的闪光灯照耀笼罩着他,只照耀笼罩着他。
我不在朝堂很多年,我要对得起我的传说!
作为当时的风云人物,孙承宗轻易不出场,一出场那就是扭转乾坤、力挽狂澜啊!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与洪亮的欢呼声欢迎孙承宗的复出!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4-18 06:39:39 +0800 CST  
一意孤行
十一月十五日,袁崇焕率领五千大明当时最精锐的部队关宁铁骑赶到了河西务(今河南省京杭运河南岸)。
袁崇焕不愧是猛人中的猛人,赶了这么多天的路,还是面不红,气不喘,马上召集大小将领开会,并且将自己的作战方案告诉了这些将领。
让袁崇焕没有想到的是,一向对袁崇焕这个猛人唯唯诺诺、毕恭毕敬的将领中居然有人破天荒地站了出来,反对袁崇焕的作战方案。
袁崇焕还想火几年,重塑当年的辉煌,哪里会拿这些萌新当回事,决定一条道走到黑,不追上皇太极誓不罢休,继续率领明军赶往京师。
袁崇焕这样做,就导致京师的外围屏障三河、香河、顺义等城镇的防守力量相对薄弱。
袁崇焕这么慷慨大方,皇太极自然也不可能推辞,只能够欣然接受了。
皇太极率领满蒙联军以推枯拉朽,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三河、香河、顺义等城镇,一路烧杀抢掠,秋毫必犯,童叟必欺。
皇太极并没有感到满足,他们还要向更远大的目标推进。
快马加鞭,北京城就在前方!
十一月十七日傍晚,经过几天的长途奔袭,袁崇焕率领五千关宁铁骑抵达北京城广渠门外围。
可是对袁崇焕不利的第二个因素又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了。
袁崇焕率领五千关宁铁骑刚刚抵达广渠门外围的时候,满蒙联军的先锋部队也紧跟着抵达了广渠门外围。
这两件事情根本没有什么关系,可是即使是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在想象能力丰富的中国人眼中,也变得有了关联。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4-19 06:44:41 +0800 CST  
谣言
袁崇焕带领满蒙联军抵达北京城下的谣言就如同瘟疫与雪花一样迅速,传遍了整个北京城。
袁崇焕一下子由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变成了通敌叛国的汉奸、卖国贼,人们对他的辱骂声不绝于耳,当然人们在辱骂袁崇焕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将袁崇焕的祖宗十八代顺便招呼一遍。
看来中国人还是很热情大方的嘛。
我觉得吧,老少爷们们,你们的思想很要不得啊!
朱由检虽然整天待在密不透风,有如铁桶一般的紫禁城里,对外界的情况一无所知,但是关于袁崇焕通敌叛国的谣言还是或多或少地传进了他的耳朵中,可见“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这两个成语并非空穴来风、无风起浪!
朱由检本来就是一个多疑的君主,听到了这样的传言,对袁崇焕的信任程度自然大打折扣。
可是现在是危急时刻,如果处理袁崇焕这样的猛人,那么又该拿谁来代替袁崇焕指挥明军对付皇太极的十几万满蒙联军呢?恐怕现在还没有在大明发现这样的人才。
朱由检不傻也不笨,自然不可能愚蠢得现在就收拾袁崇焕!朱由检现在对袁崇焕叛国通敌的谣言是置之不理。
前方,就是北京城!
十一月二十日,皇太极率领满蒙联军抵达北京城下,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等人率领明军抵达德胜门外。
令人压抑的时刻!
正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既然是敌人,那么就什么话也不要说了,开打吧!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4-22 06:40:40 +0800 CST  
北京保卫战
皇太极命令大贝勒代善,贝勒济尔哈朗、岳托、萨哈廉、杜度等人率领白甲护军以及蒙古铁骑攻打满桂、侯世禄率领的明军。
满桂与侯世禄所统率的明军都是从顺义、三河、香河等城镇败退下来的散兵游勇、残兵败将,早已经被满蒙联军打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现在哪里还有勇气和胆量与满蒙联军展开决战。
没有用多长时间,满桂、侯世禄率领的明军就被满蒙联军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就连满桂本人也差点被满蒙联军射成刺猬,多亏了他的数百名亲兵,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他救出去,狼狈逃回了瓮城。
与此同时,皇太极命令三贝勒莽古尔泰,贝勒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豪格等人率领正蓝旗、正白旗、镶白旗等旗的八旗军队去对付袁崇焕和祖大寿率领的五千关宁铁骑。
皇太极作为后金至高无上、无人可及的汗王,自然不可能亲自驰骋疆场、冲锋陷阵。
皇太极骑着战马矗立在德胜门外的高地上,观察整个战场的情况。
现在也就是明军都在忙着抵挡满蒙联军的疯狂进攻,如果哪个明军忙里抽闲发现了皇太极,恐怕皇太极就要被射成刺猬了。
由于在宁远战役和宁锦战役中,一向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的八旗军队居然被袁崇焕打得丢盔弃甲、抱头鼠窜,使得八旗将士都认为袁崇焕是个猛人中的猛人,光听到他的大名就吓得面无人色、双脚发软,更不用说壮着胆子与袁崇焕决一死战、一决雌雄了!
对手可是猛人中的猛人袁崇焕啊!冲上去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全军覆没、有去无回,这样的代价有几个人能够承担得起啊?
莽古尔泰、阿济格、多尔衮几人可都是旗主,但是如果连他们旗的军队都全军覆没了,他们还当个屁的旗主啊!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莽古尔泰与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所率领的正蓝旗、正白旗、镶白旗的人马都避实就虚,不敢与关宁铁骑正面交锋,正白旗固山额真康古礼和甲喇章京朗球更是胆小怕事、贪生怕死,居然率领所部人马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绝不靠近,大有“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意味。
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率领两黄旗的人马驰骋疆场、冲锋陷阵,与袁崇焕和祖大寿率领的五千关宁铁骑展开了血腥厮杀,真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男子汉大丈夫气概。
当然豪格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豪格作为皇太极的长子,按照“父死子继,立嫡以长”的皇位继承制度,豪格是将来最有资格继承后金汗位的人。如果现在不驰骋疆场、冲锋陷阵,多立点战功,在他父亲皇太极那里多挣点表现,将来拿什么来争后金的汗位啊?
豪格毕竟是孤军奋战,再怎么厉害,也不过是独木难支、难堪大任。
战役从辰时打到申时,数万八旗军队被袁崇焕和祖大寿率领的五千关宁铁骑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皇太极知道再这样打下去,莽古尔泰、阿济格、多尔衮、豪格等人率领的八旗军队不全军覆没,也会溃不成军。
正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 皇太极下令鸣金收兵。
八旗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秋风扫落叶的速度撤出了让他们闻风丧胆、胆战心惊的战场!
十一月二十一日,袁崇焕和祖大寿在北京城外东南地区安营扎寨,而此时,大明各地的勤王之师也陆续赶到北京城外。
此时此刻,皇太极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袁崇焕这个猛人中的猛人身上,自己绝对占不到一丝便宜。
皇太极作出了一个大胆而又明智的选择,将满蒙联军全部撤离到离北京城永定门二十里的南海子修整。
这对已经被明军打得精疲力尽、心力交瘁的满蒙联军来说,无疑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好消息,他们高兴得学着波斯猫眯着他们的双眼就连声“妙妙”地吼起,就差没有将他们的领导皇太极抱起来一阵狂吻了!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4-23 06:36:00 +0800 CST  
奖赏
当然比满蒙联军更高兴与快乐的自然是朱由检与大明文武大臣了。
自从朱由检和大明文武大臣在得知皇太极率领十几万满蒙联军直逼京师的消息以后,他们就提心吊胆,生怕明天起来就不知道自己的脑袋瓜子到哪里去了,真的是到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地步。
如今皇太极终于率领满蒙联军撤离了北京城,北京城暂时安全了,朱由检和大明文武大臣悬着的心也放下了。
朱由检是个恩怨分明、赏罚分明的君主,他自然不会忘记这次解除北京城危机的大功臣。
朱由检决定好好赏赐与奖赏这些大臣,顺便也是为了塑造几个爱国爱民、忠君报国的良好典型,让臣民都学习他们高尚的民族气节与崇高的爱国情操,以后更加兢兢业业、死心塌地地效忠自己。
十一月二十一日,朱由检在紫禁城的平台召见了袁崇焕、满桂、祖大寿以及新任兵部尚书申用憨等人。
朱由检用大量的时间和口舌详细描述了明军取得北京保卫战胜利的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然后用许多华美、优秀的语句表扬了袁崇焕、满桂、祖大寿等人在北京保卫战中起的巨大作用,以及做出的突出贡献。
当然光用口头表扬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物质奖励。朱由检赏赐了袁崇焕、满桂、祖大寿这些人大量的金银财帛。
从这点不难看出,身为天子之尊,万乘之上的朱由检很清楚,物质财富是普通人的财富,对帝王而言,它们只是冰冷的数字,没有丝毫实际意义。
满桂、祖大寿这些人在北京保卫战中不但保住了身家性命与官职,而且还获得了大量的金银财帛,自然是非常高兴。
可是袁崇焕却没有这么高兴。这是因为袁崇焕是一个不光为自己着想,而且还为他人着想的人。
袁崇焕作为关宁铁骑的领导,他有责任也有义务使他们过上好日子。
如今袁崇焕是获得了大量的金银财帛,可是关宁铁骑仍然是风餐露宿,过着天为被,地为床的艰苦生活。一想到这里,袁崇焕心里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痛楚。
袁崇焕壮着胆子向朱由检提出了一个要求,让关宁铁骑进入北京城整顿。
袁崇焕的这个要求,使朱由检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最近北京城内关于袁崇焕吃香蕉剥皮——吃里爬外的谣言,正所谓“无风不起浪,空穴不来风”啊!如果这个谣言不是谣言,而是事实,那么批准袁崇焕统率的关宁铁骑进入北京城整顿,不就是开门揖盗、引狼入室吗?
朱由检不敢赌也不能够赌,朱由检找了许多理由,寻了很多借口来拒绝袁崇焕。什么北京城已经是人满为患,再也容不下多余的人了啊!什么关宁铁骑都穷怕了,如今一下子让他们住进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北京城,谁知道他们会惹出什么乱子啊……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4-24 06:43:44 +0800 CST  
反间计的实施
接下来,让我们把视线转向后金军营。
后金安插在北京城内的奸细与间谍认为这是一条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和情报,他们为了得到皇太极的赏识与重用,就迫不及待地逃出了北京城,跑到满蒙联军的营寨,将这条情报报告了皇太极。
愁眉苦脸、抓耳挠腮的皇太极在听了间谍滔滔不绝的叙述以后,得意地笑了,既然心浮气躁、生性多疑的朱由检已经对袁崇焕产生了怀疑,而北京城内的百姓也对这个有着崇高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的民族英雄恶言相向、口唇相讥,看来袁崇焕这个猛人中的猛人的好日子也过到头了。
既然大明无论是君主还是臣民都这么喜欢自掘坟墓、自寻死路,为什么后金就不能够助人为乐、乐善好施一回,帮帮大明呢?
一场由皇太极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影视剧在夜幕降临后隆重上映了。
这场大戏丝毫不逊于我们今天中国著名的大导演吴宇森、张艺谋、冯小刚、王晶导演的影视剧,已经精彩到了戏中的演员都不知道这是在演戏,甚至影视剧结束以后,戏中的演员在将这个故事告诉其他人的时候,其他人都以为是真的,真的达到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最高境界。
南海子满蒙联军营寨
夜幕降临,月明星稀,满蒙联军的营寨里燃烧着堆堆篝火,满蒙联军将士三三两两地围坐在篝火四周,烤着火、喝着酒、吃着肉、说着笑。当然满蒙联军将士这么高兴快乐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虽然满蒙联军在北京城下被袁崇焕和祖大寿率领的五千关宁铁骑打得落花流水、抱头鼠窜,但是现在待在营寨里的将士还是幸运的,他们不但保住了身家性命,而且还在这场战役中发了横财,捞了好处,尝了甜头,他们可以快快乐乐、高兴兴兴与父母、妻子、儿女过一年好日子了。
这个世界毕竟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平等的,有人高兴,就有人痛苦;有人欢喜,就有人忧愁。就连在南海子这小小的营寨里也不能够例外。
此时满蒙联军的营寨里有许许多多被满蒙联军俘虏的大明百姓以及大明将士,他们是既伤心又忧愁。他们不知道当明天的太阳从东方升起的那一刹那,他们是在人间还是在天堂,他们更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逃出这座名副其实的人间地狱,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也许不是生与死,而是对明天或者是未来感到前所未有的疑惑与茫然。
这些对明天或者是未来感到前所未有疑惑与茫然的人,除了被满蒙联军俘虏的大明百姓与明军将士之外,还有两个人。他俩是朱由检身边的太监,他俩是在牧马场被满蒙联军俘虏的。
我不知道这两个太监为什么北京城里养尊处优、衣食无忧的好日子不过,偏偏要跑到牧马场这个荒郊野外来遭罪。当然绝对不可能是跑到这里来幽会情人,就算他俩有这个想法,也没有这个能力,毕竟他俩是不完整的男人。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两名太监被大导演皇太极相中,成为了皇太极自编自导自演影视剧里的一员,而且还不是跑龙套的,而是主演。
这时两个喝得东倒西歪、烂醉如泥的八旗将士跌跌撞撞地走进了那两名太监所在的篝火旁。
本人在这里有必要像影视剧那样介绍一下出场人物的姓名和身份。
这两个人一个名叫高鸿中,可是名副其实的副将,另一个名叫鲍承先,官职比高鸿中低多了,可是好歹也是一个参将。
本人刚才不是说,高鸿中和鲍承先这两个家伙不是喝得东倒西歪、烂醉如泥嘛,这里就涉及到一个社会常识问题。
人一旦喝多了,就会讲许多话,尤其是真心话,不然怎么会有“酒后吐真言”这样的至理名言呢?
高鸿中和鲍承先喝醉了,他们自然也会滔滔不绝地讲许多话,可是不幸的是,他俩讲的这些话,都清清楚楚,一字不差地传进了那两名太监的耳朵中。
“汗王为什么突然鸣金收兵呢?我们昨天是败在了袁崇焕那个猛人的手里,可是那并不代表我们今天打不赢袁崇焕啊?”其中一个好像是一个虚心学习,不懂就问的好孩子,毫不犹豫地说出了他对这两天皇太极反常举动的疑惑。当然这到底反不反常,也只有他们两个和皇太极本人心里最清楚了!
“嘿嘿,这就是老兄您孤陋寡闻了吧!今天我们鸣金收兵并不是因为我们打不赢袁崇焕,而是我们汗王的计谋。我刚才尿急去小解的时候,看见汗王孤身一人,马不停蹄地冲进了袁崇焕的营寨。老兄您想啊,如果汗王跟袁崇焕那个家伙没有密约,汗王敢单枪匹马、孤身一人前往袁崇焕军营吗?兄弟,你懂的?”另一个人好像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孔明,居然还能够解除他战友心中的疑惑与困扰。
晕,说出来谁信啊!
当真?
当真!
晕,这样也行?
理解了,完全理解了!
那两名太监震惊了,一向精忠报国,深受大明百姓爱戴与拥护的民族英雄原来是一个通敌叛国的大汉奸、走狗。
如果能够将这个重要的情报报告给朱由检,那么自己不就是救国救民、忠君爱国的大英雄吗?到那时还不是要身份有身份,要地位有地位,要金钱有金钱,要豪宅有豪宅。
于是,意料之中的意外发生了!
这两名太监其中一名聪明伶俐的家伙趁着看守熟睡的时候,挣脱了身上的绳索,悄悄地溜出了满蒙联军的营寨。
看来这名太监还真的是自私自利,逃走的时候,都不叫上自己的同伴,真的是将“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啊!
就在这名太监离开满蒙联军营寨的时候,高鸿中和鲍承先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嘿嘿,剧情有点往套路上走了哈。
他俩终于完成了皇太极布置给他们的任务,他俩现在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他俩的领导,好邀功请赏,他俩快步走进了皇太极的营帐。
天地良心,不得不承认,皇太极这一手实在是太漂亮了!
那名逃走的太监姓杨,他可真的称得上是猛人中的猛人,居然能够通过满蒙联军一次又一次的盘问,穿过满蒙联军一道又一道关卡。
这种情况只有两个解释,不是杨太监太聪明,满蒙将士太笨就是满蒙联军是故意的。
不管是哪一个,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杨太监脱离了虎口、狼穴。
杨太监已经犯下了大错,悄然改变了历史。
十一月二十三日清晨,杨太监拖着疲惫的身体抵达了北京城下,用他柔弱无力的手敲开了北京城的大门,也敲响了大明王朝的丧钟。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举世皆惊!
一夜之间,大家心目中的英雄,就此跌落神坛啦,袁崇焕成为了千夫所指万人唾弃的汉奸!
果然,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离间计初见成效,朱由检和袁崇焕的关系出现了难以磨灭的裂痕。
朱由检震惊了,被自己视为股肱之臣的袁崇焕居然是一个通敌叛国的民族败类。
尽管朱由检自从皇太极率领满蒙联军包围北京城以后,就对袁崇焕这个说大话,吹牛皮的人极为愤怒;尽管朱由检对于袁崇焕这个违抗圣旨,拒绝乘胜追击皇太极满蒙联军的事情大动肝火;尽管朱由检听说了北京城内关于袁崇焕通敌叛国的谣言以后,对他已经没有从前那么信任了。可是朱由检绝对不相信自己一向信任,一向重用的袁崇焕会是那种通敌叛国的民族败类,即使朱由检听了杨太监的回报,他也不能够完全地相信袁崇焕就是那样的人!
可是礼部尚书温体仁的一封奏疏,使朱由检彻底地相信了袁崇焕就是那种通敌叛国的民族败类。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4-25 06:27:46 +0800 CST  
我们来看看温体仁的奋斗史吧。
温体仁,字长卿,号园峤,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温体仁跟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读书人没有什么两样,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每天都陶醉在四书五经这些科举考试的专业教科书中,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刻苦学习,有一天能够实现“学而优则仕”的梦想。
上天还是挺照顾温体仁这个刻苦学习、勤奋努力的读书人的。
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温体仁不远万里从乌程来到了北京城,参加了当年大明政府举办的全国统一考试,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考中了进士。
朱翊钧时期的内阁官员虽然一天不务正业,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但是他们还是比较重视与怜惜读书人的,连眉头都没有皱下,就给了温体仁一个翰林院编修的官职。
这对那时一贫如洗、身无分文的温体仁来说,已经很不错了,至少有一个固定的职业,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不但能够养活自己,而且还能够养活老婆孩子。
再说了,翰林院编修好歹也是政府公务员,温体仁跟我们今天许多一毕业,就失业的大学生比起来已经很不错了。
温体仁是典型的内柔外刚,心机很重的人,再加上他特别擅长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这些讨好领导的功夫,没用几年时间,温体仁就由翰林院编修升为了礼部侍郎。
这个官职说白了,就是主要管理和指点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排场。
虽然温体仁这个家伙是一个标准的国家干部,做什么都以上级的意志为准绳,但是温体仁还是一个有原则的人,违法的事情他是坚决不做的。就算有人将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他也坚决不做,这还真有点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
在以魏忠贤和客氏为首的阉党把持朝政,权倾朝野的时候,满朝文武大臣大多抵挡不住压力或者诱惑,纷纷调转枪口,遮遮掩掩投到了阉党的阵营。
朝堂险恶,站队需谨慎!
温体仁没有去巴结阉党,可是他也没有去讨伐阉党。
魏忠贤和客氏等人也懒得理会这种毫不起眼的小角色,温体仁也得以苟全性命、明哲保身。
朱由校病逝以后,朱由检继位,以魏忠贤和客氏为首的阉党遭到了血腥的清洗,但凡跟阉党分子有关系的,拍马屁的,站过队的,统统滚他娘的,大明政府的官员为之一空。
跟阉党分子没有关联的温体仁,自然是备受领导朱由检的赏识与重用。
到了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温体仁已经被领导朱由检提拔为礼部的正部长,成为了礼部尚书。
可是温体仁并不满足,他这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内阁首辅。
为了这个梦想,温体仁可以出卖一切,包括自己的人格与良知。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4-26 06:45:15 +0800 CST  
选举内阁成员与温体仁的弹劾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十一月,内阁大学士刘鸿训因为得罪了朱由检,朱由检毫不客气地罢了他的官,让他收拾包袱滚回长山老家去了。
大明政府最高权力机关内阁出现了职务空缺。
朱由检可不像他的爷爷朱翊钧当政期间那样,职务出现空缺就让他空缺吧,反正自己是眼不见心不烦,朱由检是一个勤政爱民、辛勤工作的好君主,他自然不会容许职务空缺的事情发生。
朱由检命令满朝文武大臣马上推荐政绩突出,业务能力强的大臣进入内阁。
朱由检当政初期,朝中的文武大臣也确实忠君爱国、踏实肯干,干起事情来一点儿也不拖泥带水,没用多长时间,就从数百名官员中挑选出了十一个优秀的人才。
这十一个人分别是:成基命、钱谦益、郑以传、李腾芳、孙慎行、薛三省、盛以鸿、罗喻义、曹于汴、王永光、何如宠。
至于这些内阁候选人除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政绩突出,业务能力强之外,隔三岔五有没有与满朝文武大臣吃吃喝喝、称兄道弟培养感情,逢年过节有没有给满朝文武大臣送点盖中盖、脑白金之类的礼物拉拢关系,本人就不得而知了!
这份内阁候选人名单上没有温体仁,也没有深受朱由检赏识与重用的礼部侍郎周延儒。
内阁候选人名单上有没有周延儒,对大明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毕竟周延儒是个好欺负的人,打掉了他的牙齿,他也只会往肚子里咽,可内阁候选人名单没有温体仁,这对大明的影响就大了。
看破世事惊破胆,宁愿毁却百年身,温体仁从最厚黑的政治漩涡里爬出来,为了前程地位权力改变了初衷,变成了一个宁负天下人,不负好前程的坏人。
如今温体仁多少年朝思暮想期盼的职务,居然被突如其来地抢走,自然是又惊又怒,又恼又恨。
然而温体仁并未丧失信心。
温体仁拿出了那份内阁候选人名单,以前所未有的专业精神和饱满的热情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研究了一遍,
“皇天不负有心”,很快,他就找到了!
温体仁发现内阁候选人名单上有个人曾经犯过严重的政治错误和思想错误。
事态紧急,刻不容缓,十万火急!
在昏黄如豆的灯光下,温体仁的灵感像潮水一样涌上了笔尖,片刻之间,一份洋洋洒洒的奏章就完成了。
这就是著名的《直发盖世神奸疏》,而《直发盖世神奸疏》中的神奸就是时任礼部侍郎的钱谦益。
温体仁直言不讳地揭发了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钱谦益以翰林院编修的身份主持浙江会考的时候,明目张胆地接受考生的贿赂,证据确凿,这种知法犯法的典型,就不要拿来凑数了吧?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4-29 07:05:07 +0800 CST  
钱谦益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苏州府常熟县鹿苑奚浦(今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镇鹿苑奚浦)人。
钱谦益也是一个勤奋努力、刻苦学习的读书人中的典型代表。
这样懂事听话,热爱学习的孩子,老天自然不可能抛弃他,钱谦益在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的全国统一考试中崭露头角,取得了一甲三名的好成绩,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进士。
内阁官员对钱谦益没有什么印象,更没有什么交情,可是作为国家的上层管理人员,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有能力,能够在大明王朝举办的全国统一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就是测试你有没有能力的方法与标准。
幸运的是,钱谦益通过了这个测试,内阁官员授予了钱谦益翰林院编修的职务,跟温体仁也没有什么两样,其实内阁官员也没有给与钱谦益特殊照顾,毕竟只要是考中进士的读书人,一般最先授予的都是翰林院编修的职务。
钱谦益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这样的人才自然不会被埋没太久,没过多久,钱谦益就受到了当时大明最大政党东林党的青睐,成为了东林党的骨干成员。
有了强大的东林党在背后支持与帮助,钱谦益自然是吃香的,喝辣的,官运亨通,负责《神宗实录》的编撰工作!
这就很舒服了!
然而这样的好日子,钱谦益并没有享受太久。
朱常洛病逝以后,他的儿子朱由校继位,魏忠贤和客氏这对奸夫淫妇、狗男女受到了朱由校格外的赏识和重用,魏忠贤被朱由校封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总督。
魏忠贤有了朱由校在背后撑腰,胆子确实大了不少,迅速组建了以自己为领导人的政治党派阉党,而且还联合楚党、浙党、齐党等众多党派,对一家独大的东林党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东林党在以阉党为首的政党联盟的强大攻势下,迅速衰落下去,即使没有灭亡,也转为了地下活动。
常言道“覆巢之下,岂有完卵”,钱谦益作为东林党的核心成员,自然也受到了猛烈的攻击。
都察院御史崔呈秀、陈以瑞在主子魏忠贤的指示下,上书弹劾钱谦益。
朱由校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就让钱谦益收拾包袱滚人了!
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是人才,就不会被永久的掩埋。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七月,朱由检再次起用钱谦益。
钱谦益凭借自己高深的学识,隆重的品德,丰富的履历赢得了新老板朱由检的赏识和重用。
没有用几个月时间,钱谦益就坐上了礼部右侍郎的位置。
到了这一步,钱谦益总算是混出了名堂,虽然没有入阁,但也是六部的二三把手,皇帝做个报告开个会啥的,他也能发发言提提建议。
人能够走到这一步,也就应该知足了。
而温体仁在《直发盖世神奸疏》中所说的浙江会考作弊案的确确有其事,并不是温体仁虚构的!
大家听我跟跟你们往下编,不对,往下说!事情是这样的。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4-30 06:24:32 +0800 CST  
浙江会考作弊案
让我们把镜头拉回六年前。
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时任翰林院编修的钱谦益奉老板朱由校的命令前往浙江主持会考,说白了,也就是到浙江考场去当监考老师。
同为监考老师的韩敬、沈德符八辈子都没有遇到监考这样的好事情,如今既然遇到了,当然要好好地利用一下,收点黑钱,发点横财,捞点好处,尝点甜头了。既然收了黑钱,帮考生递个小抄,传个答案这类坏事自然是免不了要做的。
韩敬、沈德符这两个人贪生怕死、胆小如鼠,还没有作贪赃枉法的事情之前,就在想他俩赃枉法被捉到以后的事情了。
韩敬和沈德符都是聪明人,他俩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让钱谦益来帮他俩背黑锅。
钱谦益大哥,我们只有对不起你了!可是这也不能够怪我们啊,谁叫你得罪谁不好,偏偏要得罪我们这些有仇报仇、有冤报冤的卑鄙小人呢?我们和你本来就只是有福我们享,有难你去解决的关系!
当然韩敬和沈德符都是聪明的读书人,帮助考生作弊自然不可能是帮他们递递答案,传传小抄,做做试卷,这类作弊的方法也只有被猪油蒙了心或者是三鹿假奶粉吃多了,伤了脑子的人才会用。
递答案,传小抄,帮考生答试卷这类作弊方法被活捉的机率特别高,韩敬和沈德符使用的舞弊方法是以在考试试卷中预埋字眼的形势未出了钱的考生打通关节,博取功名,说白了,也就是在考试试卷中作记号。
至此,一场科考舞弊的犯罪链形成了!
钱千秋是一个高明得不能够再高明的作弊考生了,他居然有本事将“一朝平步上青天”这么有诗情画意的诗句巧妙地放在了他文章每段的末尾,而“一朝平步上青天”这七个字就是韩敬、沈德符与出了钱的考生约定好的记号。
韩敬和沈德符好歹也是国家公务员,自然不会笨到连“一朝平步上青天”这样浅显易懂的暗号都找不到!
浙江会考的结果已经毫无悬念,不用去看榜单,也知道钱千秋这个家伙金榜题名、平步青云了!
红了,就要红了!
接下来,就到了兑现承诺的时刻了!
那么,问题来了。
事情是这样的。
收受贿赂,捞点金钱是好,但这种好通常是不能一个人独自享受的,那么最后自然就是分赃了。
问题就出在这了。
常言道“槽里无食猪拱猪,分赃不均狗咬狗”,有的考官自持在舞弊过程中出力最多,功劳最大,理所当然应该多拿一份。可是又有人不干了,我跟你一样,都是放着前程,提着脑袋瓜子跟你徇私舞弊、贪赃枉法、作奸犯科,凭什么你要多拿一份,你还真以为你是后妈生的啊?
结果这些考官争过来,争过去,也没有争出一个所以然来,就在这危急的情况下,不知道是哪个缺心眼的考官居然将浙江会考舞弊的消息泄露出去了。
咋的,这里面还有黑幕?果然,事情早晚有败露的一天!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这真是一条爆炸性新闻,要说有多震撼就有多震撼,要说有多轰动就有多轰动,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是浙江省官员百姓们茶余饭后打发时间的笑料谈资。
礼科给事中顾其仁是个拿了国家工资,就为国家办事的好官,他听说此事后,二话不说,就调出了钱千秋的试卷,经过认真察看,仔细研究,很快就找到了浙江会考舞弊案中的相关证据。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顾其仁跟韩敬、沈德符这些舞弊的官员既没有什么交情,也没有收受韩敬和沈德符的好处费,干起事情来自然没有什么顾虑,顾其仁立刻上书朱由校,揭发了浙江会考舞弊的官员。
当时的处境,真的很危险啊!
你说我冤不冤?
钱谦益得知后,当时想掐死韩敬、沈德符的心都有了。
钱谦益知道,自己作为浙江会考的主考官,自然也脱不了干系,如果现在再不站出来揭发,恐怕自己下辈子就只有在监狱里度过了。
箭在弦上,势在必行!
钱谦益深知拖得越久,变数就会越大,箭在弦上,势在必行!
钱谦益立刻上书朱由校,检举揭发了参与浙江会考舞弊案的考官。
这件案子影响太恶劣了!
影响帝国选拔人才的公平公正,就是会皇家赤果果的挑衅。
朱由校大发雷霆,龙颜大怒,要求各司,一定严办此事,务必要把浙江会考舞弊案的参与者,绳之以法,千刀万剐。
钱千秋这个作弊的考生被革去了功名,这个惩罚已经很轻的了!虽然失去了功名,但是好歹也保住了身家性命,就当是花了一次冤枉钱吧!其实客观地说,这钱花得一点也不冤枉,而且还很值得,这点钱使钱千秋这个名不见经传、默默无闻的家伙在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占据了冰山一角,虽然不能够流芳百世,但是也能够遗臭万年了!不然我又怎么知道,在大明历史中,有钱千秋这号人物呢?
相比之下,那些拿国家工资的国家公务员,参与浙江会考舞弊案的官员就没有钱千秋那个臭小子那么幸运了!
朱由校二话不说,就将他们全部打进了监狱,这辈子的前程那是毁了,能不能够保住他们的脑袋瓜子,就要看他们的造化了,对此本人只能够送这些人八个字:罪有应得,死有余辜。
虽然钱谦益检举揭发了参与浙江会考舞弊案的官员,但是他作为浙江会考的主考官,也有失察之罪,功过不能够相抵,钱谦益最后还是被罚了三个月工资。
可是这对钱谦益来说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起码朱由校并没有让钱谦益收拾包袱滚回老家,起码钱谦益还有一份固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
钱谦益,你就偷着乐吧!
这事也就这么过去了!
嗯,事呢,就是这么个事了!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5-05 06:27:11 +0800 CST  
温体仁的阴谋
朱由检看了温体仁的《直发盖世神奸疏》以后,对满朝文武大臣推荐的内阁候选人成员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话题被满朝文武瞬间刷爆,这事儿闹的有点大!
第二天,朱由检就召集内阁、六部以及六科等部门的文武大臣到文华殿议事,当然其中也少不了原告温体仁和被告钱谦益。
一场精彩绝伦、空前绝后的辩论大赛即将拉开序幕。
钱谦益出场,基本上挺窝囊!
钱谦益对温体仁弹劾自己的事情不以为然,认为这不过是一些陈年旧事,再说了,当年自己并没有参加浙江会考舞弊案,自己作为主考官的确有失察之罪,可是当时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这也只能说钱谦益太单纯善良了,江湖经验比起他的领导温体仁来,差远了!
温体仁可没有钱谦益那么单纯善良,他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将钱谦益置于死地,铲除阻碍自己进入内阁的巨大障碍!
温体仁抢先发言说:“微臣的职务并不是言官,原本不应该弹劾钱谦益,可是推荐既有才能又有品质的优秀官员进入内阁,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情啊!钱谦益这种结党营私、贪赃枉法的官员即将进入内阁,满朝文武大臣竟然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检举揭发他!微臣不忍心见圣上受他人蒙蔽却不自知,因此冒死进谏!”
朱由检听了温体仁慷慨激昂、义正词严的发言以后,那颗孤独的心灵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可是身在现场的满朝文武大臣的看法却与领导朱由检的看法正好相反,他们都认为温体仁说的比唱的都好听。
做人做到这份儿,温体仁好像有点失败。
以吏科给事中章允儒表现得最为积极,他大声地质问温体仁:“既然您这么关心国家大事,心系黎民百姓,如果钱谦益真的结党营私、贪赃枉法,为什么您直到今天才说呢?”
如何在危急关头漂亮地应对,换回颓势,赢得胜利,这是门很高深的学问,一般只有官场骨灰级人物才能做到。
章允儒质问的是温体仁这个老奸巨滑、阴险狡诈的官场老流氓,温体仁自然能够回答!
只听温体仁回答说:“以前,钱谦益不过是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无论是他结党营私,还是贪赃枉法,都不会对大明造成太大的影响!如今钱谦益即将进入大明的最高权力机关内阁,如果还不检举揭发,那么他对大明造成的影响可就大了。今天本人检举揭发钱谦益,就是为了提醒朝廷要谨慎用人啊!章允儒您这么积极地为钱谦益开脱,恐怕您也是钱谦益的党羽吧!”
温体仁使用的就是传说中官场上最无奈最凶残的顶人招数——疯狗咬人,使出这一招的人,根本无视人间的一切行为规范与道德约束,只要你做了一点针对他的事情,他就会扑上来将你死死咬住。
这人怎么那么讨厌啊!太不要脸了!
我就是我,自己看着都上火!
千万别跟温体仁吵,认怂就对了,切记,切记!
朱由检生平最恨的就是朝中的文武大臣拉帮结派、结党营私,谁与这个沾上边,谁就是自绝于人类社会,如今听了温体仁这么一说,当时脸就像变色龙,红一阵绿一阵黄一阵黑一阵,要不是顾及皇帝的身份,恐怕朱由检早就扑上去将钱谦益那个老不死的推倒在地,再一顿拳打脚踢了!
朱由检马上命令礼科的官员将钱千秋的试卷从档案室调出来,看来大明政府对考生的试卷保存的确实好啊!
朱由检也是个勤奋努力、热爱学习的读书人,他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钱千秋考试试卷中的问题。
朱由检也不是那种有好脾气和好习惯的人,也顾不上皇上的身份了,当场就对钱谦益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甚至连钱谦益的祖宗十八代也顺道招呼了一遍。
混迹朝堂,资历虽然很重要,但是不足以成事。没有智力、能力和胆力,再高的资历,也是白给。
“老子不是吓大的,是被吓死的”,钱谦益长这么大,在官场混了这么多年,哪里见过这么大的阵势,当时就吓得一颗心像是被抽尽了空气一样,刹那间头晕目眩,双腿发软,哪里还敢隐瞒半句,马上主动承认了自己所犯的错误!
这么,这么诚实的吗?
温体仁知道,自己赌赢了!
俗话说“不怕背靠背,就怕站错队”,一个人一旦在官场上站错了队,迎接他的一定是接二连三的政治打压与迫害。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又有人出幺蛾子了!
这只幺蛾子不是别人,正是投机专业户周延儒。
只有事情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才是他应该表态的时候,才可以一锤定音!
周延儒一看朱由检对温体仁的话深信不疑,就知道自己到底应该站在哪一边了。
周延儒义正词严地说:“推荐官员进入内阁本来就是满朝文武大臣的事情,可是最终作决定的人,却只有圣上一人,其他人都无权作出决定。他们作出了决定,不过是给自己惹祸罢了。这种事情百年之后自有公论,圣上不必太在乎别人的感受与看法,自己作出决定就可以了!”
说得好有道理,竟然没办法反驳。
朱由检一想也是这个道理,偶是你们的老板,你们只是给偶打工的,凭什么所有的事情都要与你们商议讨论才能够作出决定啊!
朱由检马上就让钱谦益收拾包袱滚回老家,提前养老去了。
朱由检对帮钱谦益说话的章允儒就没有这么好了,当时就命令锦衣卫将章允儒抓进了监狱。
同为内阁候选人成员的房可壮、瞿式铝也受到了牵连,由中央各部的部长降为了地方官员。
不过这对他们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毕竟“天高皇帝远”嘛!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5-06 06:28:54 +0800 CST  
温体仁入阁之路
当然由于温体仁和周延儒在弹劾钱谦益的事情中表现积极,行动迅速,深受领导朱由检的赏识与青睐。
这一刻,温体仁似乎感觉到内阁首辅的座位,在向自己招手!
温体仁,您不要高兴得太早了,还是做好充足的准备,去对付即将扑向您的狂风暴雨吧!
温体仁弹劾钱谦益这么一折腾,自然引发了朝中的非议,得罪了一帮大臣。
这些大臣一致决定一定要温体仁这个卑鄙无耻、阴险狡诈的混蛋付出惨重的代价。
温体仁,您不是翻钱谦益的陈年旧账吗?那我们就奉陪到底,翻您的陈年旧账,我们倒要看一看,到底谁能够笑到最后,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温体仁本身的屁股就不干净,之前干过不少不法勾当。
没有过多久,都察院御史毛九华就上书朱由检,检举揭发温体仁。
温体仁待在家乡乌程的时候,利用手中的权力强迫当地商人用最低廉的价格将商品卖给自己。
这些商人也不是打掉牙齿往肚子里咽的人,他们都是“无利不起早”的人,把金钱和利益看得比他们的身家性命还要重要,他们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于是联名上书检举揭发温体仁。
温体仁也不是那种坐以待毙、束手就擒的人,他马上用大量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贿赂阉党核心成员兵部尚书崔呈秀。
这件事情就在崔呈秀的周旋包庇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毛九华还弹劾在魏忠贤权倾朝野、只手遮天的时候,温体仁为了讨好和巴结魏忠贤,以求自己能够加官进爵、升官发财,居然在浙江著名的旅游胜地杭州为魏忠贤建造生祠,并且还恬不知耻、奴颜婢膝地给魏忠贤写了许多歌功颂德的文章。
这些事情我们都不知道是确有其事,还是纯属虚构,其实朱由检跟我们也有一样的困惑。
朱由检让浙江巡抚彻底调查此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贵州道监察御史任赞化上书弹劾温体仁,检举揭发温体仁作为政府公务员,竟然不顾国家荣誉,迎娶花街柳巷、秦楼楚馆的风尘女子作妾。
另外任赞化还检举揭发了温体仁贪污受贿,强占他人家产等罪行。
温体仁知道自己现在不站出来有所表示是不行的了,温体仁于是向朱由检递交了辞职报告。
温体仁在辞职报告中大气秉然地表示:“微臣由于上书弹劾钱谦益的缘故,遭到了满朝文武大臣数百人的围攻、讨伐,却没有一个大臣站出来帮助微臣。微臣独木难支、孤掌难鸣,只好辞职!”
朱由检一看温体仁满脸泪水,一脸委屈的模样,着时心痛不已,于是马上召集内阁九卿与温体仁当面对质。
仇人见面自然是分外眼红,温体仁和毛九文、任赞化一见面就针尖对麦芒,大吵大闹,争得脸红脖子粗,要不是有领导朱由检在场,恐怕他们三人早就指爹骂娘,往对方的祖宗十八代身上招呼了。
朱由检从温体仁和毛九文、任赞化这些人身上也得不到什么答案,自然不会将时间浪费在他们身上,于是朱由检将韩爌等内阁大臣召到了内殿。
奇怪的是,朱由检并没有向韩爌等人询问温体仁和毛九文以及任赞化三人谁对谁错,谁是谁非,而是大发了一番感慨:“朝中的文武大臣一天不知道操心国家大事,只知道拉帮结派,党同伐异,你争我斗,相互攻击,都应该受到惩罚啊!”
朱由检这番话其实说得非常有道理,党派之争,会让国家的官僚机构垮台,官员们陷在派系争端的泥潭里,一天到晚谋划着暗算别人,也时时刻刻提防着别人的暗算,根本就没有心思与精力去干本职工作,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出人头地的,都是些害人整人顶人的高手,搞事闹事没事找事的精英,哪里还会有正经工作者立足的余地。事后历史也证明了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就是无休无止的党争。
当权者喜欢什么,厌恶什么,绝对不能够表现在脸上,更不能够说出来,不可以让任何人知道。知道了,就会有人来恭维与迎合,在政治上会欺上瞒下,投机取巧;在经济上,会剥削下属,搜刮百姓;在文化上,会讨好卖乖,阿谀奉承,国家就会陷入动乱。
如今朱由检不仅将自己的好恶表现在了脸上,而且还毫不掩饰地说了出来,投机取巧,善于钻营的人如果不利用利用这千载难逢的机会迎合迎合朱由检,那就实在对不起自己了。
温体仁不愧是官场老油条,一听朱由检这么说,再次提出了辞官归隐的事情。
凭借这一举动,温体仁又赢得了朱由检的不少好感,赚了不少印象分。
结果就是朱由检不但没有批准温体仁辞官归隐的请求,而且还好言安慰了温体仁一番。
温体仁当时的高兴心情就跟今天我们在热带阳光下游泳看美女差不多,可是事实证明,温体仁还是高兴得太早了。
没过多久,刑科给事中祖重晔、南京兵科给事中钱允鲸、南道御史沈希诏都相继上书弹劾温体仁,可是朱由检却认为他们三人和钱谦益是一丘之貉,不但没有惩罚温体仁,反而下令召开全民公会,公开审理钱谦益徇私舞弊的案子,还称之为“千秋狱”,温体仁又躲过了一劫。
可是审理的结果仍然是:原礼部侍郎钱谦益自己承认错误在前,我们发现错误在后,钱谦益不应该受到惩罚!
朱由检一看钱谦益那个贪赃枉法、祸国殃民的家伙居然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胸中的怒火便像被泼了汽油般猛一下狂飙起来,立马下令重新审理。
温体仁本来就对钱谦益那个家伙没有什么好感,他趁机上书朱由检,诬告“千秋狱”的状词全部都是钱谦益写的。
温体仁又将满朝文武大臣给得罪了,刑部尚书乔允升,都察院左都御史曹于汴,大理寺卿康新民,太仆寺卿蒋允仪,府丞魏光绪,给事中陶崇道,都察院御史吴甡、樊尚璟、刘廷佐也不是那种打掉牙齿往肚子里咽的人,马上上书反驳温体仁说:“微臣等人一起审理千秋狱,观听者多达数千人,这样的事情岂是一只手,一张口能够掩饰的,温体仁的弹劾不过是胡说八道、信口开河。”
温体仁虽然那张嘴不简单,舌头上长着一朵朵莲花,能够说得石头为之点头,江河为之倒流,但是也找不到理由来反驳乔允升、曹于汴、康新民、蒋允仪等人,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周延儒被朱由检任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进入文渊阁,处理大明的军政大事。
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六月,朱由检任命温体仁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正式进入大明最高权力机关内阁。
温体仁终于实现了入阁的夙愿。
温体仁开始了他荣耀的内阁生涯,他将以其标志性的借时造势、欺上瞒下、无而生有、以虚为实、由逛而真的风格来左右崇祯大半个时期的官场。
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还是先把镜头对准袁崇焕吧。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5-07 06:45:53 +0800 CST  
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转回袁崇焕的事上。
温体仁在给朱由检的奏疏中详细地列举了袁崇焕的几大罪状,那就是“朋比为奸”、“大权旁落”、“贻误封疆”、“图谋不轨”。
这四条罪状,无论是哪一条,都足以让袁崇焕被朱由检凌迟处死、诛灭九族,永世不得翻身,更何况袁崇焕这四条罪状都“犯”了,那更是只有死无葬身之地了!
看来这个姓温的,是一门心思的要置袁崇焕于死地啊!
温体仁不要乱带节奏,这可是人命关天,非同小可啊!
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显了,朱由检不处理处理袁崇焕的问题是不行的了。
袁崇焕的厄运到了!
当然处理袁崇焕的问题是不能够像我们今天逮捕犯罪分子那样,先去申请一张逮捕令,然后二话不说,就带着十几名警察冲进犯罪分子的窝藏地点,将其捉拿归案。
袁崇焕手里可掌握着数万披坚执锐、所向披靡的精锐部队啊!如果一个处理不当,袁崇焕率领他这一干兄弟闯进北京城了,恐怕朱由检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马龙•白兰度曾经在电影《教父》里以一个资深西西里领袖维托•柯里昂的身份说道“只有女人和小孩可以大意,男人不可以。”
朱由检在处理袁崇焕卖主求荣、通敌叛国的问题之前,还要做精密的部署!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十二月初一,朱由检命令司礼监太监沈良佐、内官监太监吕直负责北京城九个城门以及皇城的防务,司礼监太监李凤翔负责忠勇营、京营的军队。
这是武装到牙齿的节奏吗?
至此,北京城内的军政大权全部处于朱由检的掌控之中。
当然,仅仅只准备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毕竟朱由检仅仅只掌握了北京城内的军队,并没有掌控北京城外的军队,要想抓住袁崇焕还是挺困难的,除非朱由检能够让北京城外的明军听从自己的指挥。
这个想法是好的,却是不可行的,辽东明军跟随袁崇焕出生入死、南征北战多年了,没有感情也有交情,没有交情也混了个脸熟,而朱由检呢?虽然是辽东明军的最高领导,但是辽东明军连朱由检到底是长得帅还是长得丑都不知道,他们凭什么听朱由检的命令啊?
为了防患于未然,现在朱由检唯一能够采用的办法就是将袁崇焕骗入紫禁城,再慢慢收拾他。
用今天比较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
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就差袁崇焕了!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5-08 06:43:30 +0800 CST  
跳入火坑
十二月初一,袁崇焕和祖大寿得到了朱由检的指示:叫他们两个立刻进宫面圣。
袁崇焕并不知道,一场灾难正悄悄向他靠近!
当然领导召见部属都有理由与原因,朱由检召见袁崇焕和祖大寿自然也不能够例外。
朱由检召见袁崇焕和祖大寿的理由和原因很简单也很实在,就两个字,发饷。用今天比较通俗的说话,就是领工资或者是发薪水。
朱由检如此解释,似乎也没有什么毛病。
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只要脑袋瓜子不像旧电脑那样死机了,遇到领工资,发薪水的事情,通常都只有一个反应,那就是屁颠屁颠地跑到财务,等待出纳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薪酬交到自己的手中。
袁崇焕和祖大寿听说要发军饷的消息以后,二话不说,就朝紫禁城内屁颠屁颠地跑去了。
袁崇焕和祖大寿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朱由检早不发工资,晚不发工资,为什么偏偏在今天这个不该发工资的时候发工资。
如果袁崇焕和祖大寿中有一个人想到了这一点,就不会这么兴奋高兴了!所以说胜利容易冲昏人的头脑啊!
等袁崇焕和祖大寿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北京城下的时候,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那就是北京城下不但没有人夹道欢迎,迎接击退十多万满蒙联军的民族大英雄袁崇焕的到来,而且北京城下的九个城门都关得死死的。
袁崇焕和祖大寿对此都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袁崇焕和祖大寿都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难道是太监送错了信,老板朱由检压根就没有今天发军饷的想法。
袁崇焕和祖大寿并没有死心,还是朝北京城城楼上喊了几声,袁崇焕和祖大寿喊了大半天,城楼上的明军才将一个破竹篮子甩了下来。
对于这个竹篮子袁崇焕和祖大寿这两个人自然不会陌生,宁远战役和宁锦战役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后,袁崇焕和祖大寿就是用破竹篮子将明军将士放下城去,跑到北京城去报捷的。
袁崇焕和祖大寿还没有等明军告诉他们使用方法,就迫不及待地跳进了破竹篮子。
事出反常必有妖!
袁崇焕和祖大寿也不花时间仔细地想一想,皇太极率领的满蒙联军早在十一月二十一日就全部撤到南海子去了,北京城现在戒备还这么森严,到底是在防备谁啊?
如果袁崇焕和祖大寿仔细思考一下这个事情,也许他俩就会意识到自己不是跳进的破竹篮子,而是跳进了一个大火坑。
进入北京城以后,城内的明军还是挺热情的,非常礼貌地将袁崇焕和祖大寿带到了平台,这就好像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的志愿者一样,非常热情地给他人带路提供帮助,这大概就是中华民族秉承数千年的优良传统吧!
在平台,袁崇焕遇到了自己的老熟人满桂、黑云龙以及朱由检等人。
好熟悉的地方,好熟悉的场景!
在这个地方,袁崇焕已经见过了大明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朱由检两次。
第一次是在崇祯元年七月十四日,这一次身为老板的朱由检对袁崇焕很照顾,无论袁崇焕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和条件,朱由检都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对此袁崇焕很感动,发誓从今以后一定要持续不断地燃烧小宇宙,终身为大明注射激素,收复辽东失地,以报答老板朱由检的知遇之恩。
第二次是在崇祯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这个月份在中国已经是浓冬季节了,北京地处北方地区,自然是天寒地冻,寒风袭袭,朱由检对袁崇焕很够意思,毫不犹豫地将身上的披风解了下来,披在了袁崇焕的肩上。袁崇焕顿时就感动得泪流满面,佩服得五体投地,下定决心要彻底打败皇太极率领的十多万满蒙联军,解除北京城的危机。
袁崇焕也许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这次来到这里,就再也回不去了!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5-09 07:32:17 +0800 CST  
袁崇焕入狱
朱由检一看袁崇焕孤身一人来到平台很高兴也很欣慰,朱由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地问了袁崇焕三个问题:
1,为什么要砍掉皮岛总兵毛文龙的脑袋瓜子?
2,为什么皇太极的十几万满蒙联军能够越过长城防线,进犯北京城?
3,为什么大同总兵满桂会被砍伤?
等等,到底是,到底是怎么回事?
陛下,我缕缕,您这弯拐得有点急,我的脑回路有点跟不上节拍。
如果给袁崇焕一点时间的话,他还是能够回答前两个问题的!
为什么要砍掉毛文龙的脑袋瓜子?理由就简单多了,往公了说,那就是毛文龙不听指挥,影响袁崇焕五年复辽的既定方针。往私了说,就是毛文龙不听袁崇焕的话,袁崇焕叫他往东,他偏要往西;袁崇焕让他站起,他偏要坐到。再加上袁崇焕也看毛文龙不顺眼。
当然袁崇焕也是聪明人,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项上人头,他也只会往公里说,不可能往私里说,这点我们勿需担心!
为什么皇太极的十几万满蒙联军能够越过坚固的长城防线,进犯北京城,这就说来话长了!其实这个问题最好还是问皇太极好了,毕竟没有人比皇太极更合适回答这个问题了!
至于为什么满桂会被满蒙联军砍伤这个问题,袁崇焕真的是九窍通了八窍,一窍不通了!
十一月二十一日,满桂在德胜门外作战,而袁崇焕和祖大寿在广渠门外作战,两个人又不在同一地点,你问袁崇焕,满桂为什么会被满蒙联军砍伤?这不是对牛弹琴吗?
我怎么可能会知道?
太难了,这问题太难了,太难了,宝宝不会做呀!
当然你让袁崇焕假设推理一下还是可以的,可能是满桂穿的军装太显眼,被满蒙联军当成了活靶子,又可能是满桂的祖坟葬错了地方!
朱由检一看袁崇焕那个家伙一脸疑惑,生怕袁崇焕不相信满桂被满蒙联军砍伤了,马上命令满桂脱掉了上衣。
虽然赤身裸体影响不好,但是不听从顶头上司的话,下场时很凄惨的,往轻了说,是丢工作;往重了说,是掉脑袋瓜子。
满桂还没有这么大的胆子和脾气,只有乖乖地脱掉了上衣,露出了自己结实的胸膛!
这位的戏好足哦,不会是个戏精吧!
你要说话就好好说话嘛,你亮胸膛干什么啊?你以为你胸膛很好看啊?毛茸茸的胸膛上外加几个伤疤,看了就恶心。
你该不会是想让俺给你付医疗费吧?实话跟你说,俺虽然老实善良,但是并不愚蠢,你身上的伤疤又不是俺造成的?关俺屁事,凭什么让俺付医疗费。
再说了,就算你身上的伤疤是俺造成的,俺也不会给你医疗费的,谁不知道俺两袖清风、家徒四壁,一天连吃饭都成问题,哪里还有多余的钱赔偿你啊!
好吧,以上纯属胡扯!
朱由检可不管袁崇焕心里现在在想什么,他一看袁崇焕半天没有吭声,就认为袁崇焕在沉默,沉默就是默认。
很好,事情清楚了!
既然是这样,朱由检也没有跟袁崇焕客气,马上命令锦衣卫将袁崇焕逮捕了!
袁崇焕满脸灰暗的低着头,只觉得心中的美好世界在一瞬间崩溃了。
锦衣卫铁面无私的庄严外表下,却是一颗颗丑陋肮脏的灵魂,他们打仗是不怎么样,审案也不咋的,可是逮人却是相当在行。
锦衣卫二话不说,就一拥而上,将袁崇焕这个上了年纪的老头子按倒在地,摘帽子的摘帽子,扒衣服的扒衣服,绑手的绑手,然后就将其拖往镇抚司诏狱。
整个过程都是一气呵成,毫不拖泥带水!
放开我,让我自由!
晕,这么直接的吗?
这一刻,全场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无语的抬头望天,只觉得头顶上有数百道天雷轰落!
其实满朝文武大臣都知道朱由检今天要处罚袁崇焕,不过大家都一致认为朱由检最多骂袁崇焕几句,再罚几个月的工资就够意思了,谁又能够想到朱由检的胆子居然这么大,皇太极的十几万满蒙联军还驻扎在南海子呢?你现在就把袁崇焕投进北镇抚司诏狱了,如果皇太极又率领十几万满蒙联军杀回来了怎么办?你不想活不要紧,可是我们还没有活够呢?
内阁大学士成基命、户部尚书毕自严马上提出了反对意见,请求朱由检慎重,慎重再慎重,要考虑一下皇太极的十几万满蒙联军还驻扎在南海子的实际情况,逮捕了军事最高指挥官,容易引起士兵的哗变,希望朱由检不要冲动,要知道冲动是魔鬼,冲动的人迟早要受到惩罚的!
其他内阁大臣也极力劝诫朱由检,并且还说了一大堆理由,不过综合分析了一下,说来说去,其实就只有八个字,那就是:临敌易将,兵家所忌。
这些文武大臣不是在关心袁崇焕,而是在为他们自己着想,这些文武大臣的理由翻译解释一下,就变成了现在逮捕袁崇焕实在太危险,还是等皇太极率领十几万满蒙联军返回盛京再说吧!
朱由检是那种“不进棺材不掉泪,不到黄河不死心”的人,你要他将袁崇焕放了那简直比登天还难。
当然朱由检还是挺聪明的,仅仅用了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就将那些反对他的文武大臣给打发了。
这八个字就是:事已至此,不得不为。
朱由检为了避免满朝文武大臣担心的事情发生,还是做了相应的部署安排,明军总指挥由满桂担任,节制各路“勤王”之师,关宁铁骑和辽东的明军由祖大寿指挥。
事实证明,满桂是绝对靠得住的,可是却不是皇太极的对手,祖大寿勉强还可以应付皇太极,可是却是纸糊的墙,绝对靠不住的!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5-10 08:10:28 +0800 CST  
余大成的预言
悲愤,真的很悲愤啊!
袁崇焕在被锦衣卫逮捕,拖进北镇抚司诏狱的时候,祖大寿这个“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武将当时就吓得浑身发抖、举止失措,看来领导袁崇焕被捕的事情对祖大寿的打击很大。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祖大寿对袁崇焕这么关心在乎,为什么不大声抗议,为袁崇焕据理力争呢?祖大寿大声抗议,据理力争有用吗?本人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一点用处也没有,那就像个不会游泳的人被丢进了大海里挣扎一样,无用!
对于祖大寿浑身发抖、举止失措的事情,满朝文武大臣都认为这很正常,自己的领导都被抓了,如果连一点反应都没有,那还是人吗?可是有一个人却不这么认为,这个人认为祖大寿浑身发抖、举止失措另有深意。
这个人就是兵部职方清吏司郎中(正五品)余大成,看来余大成哲学知识的确到位,连“凡事都不能够只看表面,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么高深的哲学知识都能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实在让人佩服!
十二月初二,余大成找到了领导兵部尚书梁廷栋,提醒他说:“现在敌人的势力还很强大,辽东军队却没有主帅,必有大乱。为今之计,只有释放袁崇焕,让他来稳定辽东军队的情绪,这样袁崇焕不但可以戴罪立功,而且还能够牵制敌军,保全辽东的劲旅。”
梁廷栋具有一般武将的典型特征,那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他根本就对余大成的担忧不以为然:“辽东军队有锦州总兵祖大寿统率,不可能出现什么大乱子。”
余大成反驳说:“俗语有云‘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祖大寿不过是一介武夫,他绝对不能够接受领导袁崇焕被逮捕这一事实的!”
梁廷栋一开始还以为余大成是在说笑,现在终于知道余大成的担忧确实有道理,梁廷栋虽然贵为中央正部级的官员,但是大明的军政大事还是轮不到他说了算的。
梁廷栋和余大成马上跑到了内阁,找到了内阁大学士周延儒,梁廷栋将整个事情的大致经过向周延儒详细讲述了一遍。
周延儒问余大成:“你担心祖大寿会反叛?”
余大成没有回答,只是点了点头,这也算是表明了态度,那就是祖大寿必反。
“几天之内?”周延儒继续追问。
“不出三天!”余大成斩钉截铁地回答。
周延儒意识到了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马上吩咐梁廷栋密切监视辽东明军的动向,毕竟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5-13 07:09:24 +0800 CST  
祖大寿的出走风波
事实证明,余大成的判断是正确的!
初二,辽东明军的驻地风平浪静。
初三,辽东明军的辖区平安无事。
初四,辽东明军营地出事了。
巅峰诞生了一群虚伪的拥趸,黄昏见证了一群真正的信徒!
祖大寿是个重感情的人,也是个感情用事的人,他在副将何可纲的陪同下,率领辽东的一万五千明军全部撤出了北京城近郊,踏上了返回辽东的归途。
这个时候,我挺袁崇焕!
让人意外的是,祖大寿在临走的时候还表明了态度,声称自己是返回辽东而不是去投降后金,看来祖大寿还是很害怕被扣上汉奸和卖国贼的头衔的!
这可是个大事情,梁廷栋不敢隐瞒,马上领着余大成去见老板朱由检。
余大成还是挺善良的,并没有火上浇油、落井下石,致祖大寿于死地,而且还非常卖力地替祖大寿解释:“祖大寿并没有背叛大明的意思,他之所以率领关宁铁骑返回辽东,是害怕袁崇焕的事情会牵连到他!”
朱由检现在可没有闲功夫来听余大成谈祖大寿出走的原因,他现在最想知道的是有没有方法能够让祖大寿乖乖地率领军队返回北京城下,毕竟皇太极率领的十几万满蒙联军还没有走远,如果他们突然又杀了回马枪,朱由检真不知道拿什么来抵抗啊!朱由检迫不及待地追问道:“有什么方法能够召回祖大寿呢?”
余大成不愧是大明政府的好员工,为老板分忧解难,出点子的功夫无人能及,他说:“要想召回祖大寿,必须要有袁崇焕的手谕!”
朱由检一听还有办法召回祖大寿,马上斥责梁廷栋:“你一遇到事情就惊慌失措、六神无主,怎么能够担当大任呢?既然这个办法可行,你还站在这里干什么,还不赶紧去办!”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5-14 07:34:56 +0800 CST  
说服
情况紧急,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梁廷栋马上召集内阁、六部、六科的官员赶往北镇抚司诏狱说服袁崇焕。
不过,发布命令是简单的,但真要实施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袁崇焕是那种一旦脾气犯了,十六头牛都拉不回来的人,不管内阁、六部、六科的大臣怎么说,袁崇焕就是不同意。
袁崇焕拒绝的理由很简单也很明显:“祖大寿以前之所以听我的话,因为我是督师。如今我是囚徒,哪里还能够得到他的信任。”
袁崇焕又是唉声又是叹气,表演很做作。
这些拿去哄内阁、六部、六科这些读死书,死读书的书呆子还可以,要想哄余大成这个知业务、懂行情的专家连门都没有。
余大成一眼就看出了袁崇焕肚子里的花花肠子,不过是想让朱由检放了他。
当然余大成也不能够当面揭穿他,毕竟袁崇焕也是个要面子,有自尊心的人嘛。余大成换了一个说法:“你去辽东担任督师的时候,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天下没有人不佩服你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天下也没有人不体谅你精忠报国、爱国爱民的心情,作为臣子,只要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百姓,有利于君主的事情,我们都不惜牺牲性命去完成,死于敌人和死于法律,哪一个更值得呢?”
咋样,朋友们,是不是已经被余大成的口才所折服了?
余大成说得大气凛然、理直气壮,连袁崇焕这个猛人中的猛人也找不到理由来拒绝,只有乖乖地写手谕了。
袁崇焕并没有应付了事,写得慷慨激昂、抑扬顿挫,要祖大寿顾全大局!
楼主 hjzhou62  发布于 2019-05-15 07:18:55 +0800 CST  

楼主:hjzhou62

字数:477189

发表时间:2017-12-07 18:07:14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9-22 23:49:08 +0800 CST

评论数:1726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