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师手记

小伙伴小伟找到我说,溧水,都说河上有金鸭子,啥时候咱哥们也去碰碰运气,指不定给咱撞见,咱俩可发大发啦!我说,中,那咱俩要不要整个夜行衣什么的?

夜行衣倒免啦!小伟说,我准备了个撒网,看到它出来啦,一把撒过去,网住它!

于是在一个月晕之夜,我和小伟拿着网,金鸭潭岸边的草丛中,屏住呼吸,静候奇迹出现。
楼主 溧水之子  发布于 2016-12-26 21:19:00 +0800 CST  
夜风掠过草尖,瑟瑟作响,耳边不时传来几声虫鸣。我二人像邱少云一样,伏在那里一动不动。突然,潭边出现一个灰黑色的小动物,看不清是什么东东,一下子没入了水中。我二人霎时心中充满了小激动,蹑手蹑脚向出现情况的地方潜过去。这时,水面上翻起一阵水泡,一个灰黑脑袋露出来,小伟不负众望,身手敏捷,一记海底捞月把网劈头盖将过去。我帮住把网拉上来,网中动物吱吱乱叫,待我们看清啦,尼玛,是一只捕鱼的水獭。

水獭也行,老子用它皮做个毛领子,冬天可暖和啦!小伟说着,抖开网伸手去捉水獭,那狡猾的水獭将身一扭,转身钻进了潭里。

后来,我们守到天亮,无功而返。
楼主 溧水之子  发布于 2016-12-27 09:47:00 +0800 CST  
那时农闲,还不兴进城打工,我和小伙伴们每逢星期天,拿个网兜在河边走来走去,逮些小鱼小虾,也好饱饱口福。这天我们正在河上转悠,看到一个身材高大的人,身背灰色背包,手拿一柄木杆小铁叉,在岸边游弋。此人相貌奇特,方面阔口,鼻子高耸,双目有神,好像发出幽幽绿光,看了使人头皮发紧,头发自然卷曲,不像我们随近村庄人氏。
楼主 溧水之子  发布于 2016-12-27 12:00:00 +0800 CST  
那人转悠了一会,来到我们面前,说,小朋友吃糖吗?说着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糖粒,那时候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啊,我们没多想接过糖就吃。这时他就向我们打听,小朋友,听人家说这河道上有只金鸭子,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你们能说一说吗?于是小伙伴们争先恐后地把有关金鸭子的传说,讲给那人听。那人听完很是高兴,做为犒赏,又发了几把糖,然后沿着河道,向石桥方向而去。
楼主 溧水之子  发布于 2016-12-27 12:33:00 +0800 CST  
我把糖粒留了两颗,傍晚送去给英师吃,让他也甜甜嘴(八十年代,大家真的不富裕啊),顺便讲了今天下午的事,最后不忘夸奖那人说,好人,真好人呐!

英师却没有我想像的兴奋,而是陷入了沉思。最后,自言自语地说,鳖宝蛮子。我一听,真新鲜,鳖宝蛮子是个神马东东?英师说,也罢,我就给你讲讲吧!
楼主 溧水之子  发布于 2016-12-27 13:02:00 +0800 CST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山川毓秀,多藏宝物。英师打开了话匣子,因此江湖上有一类人以寻天地至宝为生,这类人叫鳖宝蛮子。既然寻宝,必然要有过人的手段不是,就是到那大山或河流,能看到宝的存在。开神马玩笑,肉眼能看到藏于山川中的至宝。人家真能看到啊,这不带骗的,人家有绝学啊!
楼主 溧水之子  发布于 2016-12-27 13:52:00 +0800 CST  
他们先捉一只老鳖,养在一只瓦缸中。人家师门有绝秘配方,配几十种珍稀中药,用以喂养老鳖,每每月圆之夜,移瓦缸于室外,让其吸收月之精华,直到所养之鳖两眼放出绿光,方始有成。这一过程,往往要数年之久。待鳖眼放绿光之后,择定吉时,把习术之人左右腿腿肚子用利刃到开,分别把左右鳖眼植入,而后缝合。待鳖眼渐渐与人体融而为一,习术之人眼睛也渐露幽幽绿光时,才算大成。这习术之人,便称鳖宝蛮子。他们的双眼对深藏的宝物有超常的感知力,甚而能看到宝物。
楼主 溧水之子  发布于 2016-12-27 14:23:00 +0800 CST  
听完英师的故事,我惊得久久回不过神来,尼玛,世上还有这种存在。

这个,溧水啊,今晚你还要去办件事。英师说着,从案板上取下他的赶面杖,交到我手中,嘱咐我,今晚人脚方定,你站在石桥之上,用赶面杖敲击石板,嘴里高唱如此如此,击打敲唱三遍,方始回来。

得令!我爽快应道。
楼主 溧水之子  发布于 2016-12-27 16:00:00 +0800 CST  
是夜,时已三更,明月在天,夜凉如水,我站在石板桥上,清风徐来,手持木杖,击石而歌:流水泱泱兮云雾苍苍,刀刃加被兮怀璧其殃,其来何处兮还归彼处,闲云野鹤兮地久天长。三唱而过,击石以遍,其时,桥下流水淙淙,桥上清辉泻玉。完毕,我回家休息不提。
楼主 溧水之子  发布于 2016-12-27 17:50:00 +0800 CST  
第二天,村前奔来一辆马车,马车由马夫驾驶,车上坐着一人,哎,这不是昨天那方面阔口给我们糖粒之人么?车上还放着一大块七八尺长的青石板呢!马车停稳,那鳖宝~~下车问我们村长家在哪,我们引导他走向村支书家。其在村长家呆了许久,后来,村长和他一起出来,带他们到村西北角石桥而去。

待赶到石桥,河边已跟了不少看热闹的村民。这时,村长吭吭两声,清了清嗓子,说,各位乡亲,这位外乡人爱好书法,看中我村石板桥上的一块石碑,打算拉回去慢慢研究,这不,人家给我们换了一块不大不小的青石板,而且,重要的是人家不白换,给我们三仟块钱。这三仟钱呢,我也不要,村小学不是有两回危房么!刚好用这笔钱修一下!
楼主 溧水之子  发布于 2016-12-27 20:03:00 +0800 CST  
村长讲完,吩咐一些身强力壮的村民帮助鳖宝蛮子,把那块龙兴寺碑换下来,又把大青石板给补上。并说,凡是帮忙的,今天中午到他家免费吃顿蒸肉,算村里管饭,于是村民格外卖力。鳖宝蛮子放龙兴寺碑于马车上,与我们打个招呼算是告别,坐上马车慢慢离去。

青石板桥担在河中,桥位较低,河两岸比较高,要出河道必须上个坡,而后再下个坡才能连通到村里的大路上。马车上去坡,在下坡时,由于坡较陡,那马儿一个马失前蹄,跪倒在地,马车一颠箥,就把大石碑和鳖宝蛮子摔了下来。还好,鳖宝蛮子摔在一个土堆上,身体并无大碍,那龙兴寺碑可就惨啦,碑身正好撞上路边一块大石,给跌成两半。
楼主 溧水之子  发布于 2016-12-27 21:08:00 +0800 CST  
村民忙上前扶鳖宝蛮子,鳖宝蛮子推开村民的手,不顾身体疼痛,跑到石碑跟前。只见石碑裂开的两半中间一边,各有一个空洞,好似中间镂空的模具。而中间的模具空间,那头、那翅、那尾,那足像极了一只鸭子。而地上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说白啦,那龙兴寺碑中间只是一只鸭子的空模具而已。

这就怪啦,那东西昨天明明还在,怎么现在成个空壳子啦!鳖宝~~喃喃地说,这次看走眼啦,特么地亏大发啦。他站起身对那两砄断碑,不管不顾,坐上马车,悻悻而去。
楼主 溧水之子  发布于 2016-12-27 22:21:00 +0800 CST  
村民们这才明白,这鳖宝蛮子并不是冲着这神马书法来的,敢情是人家找到了金鸭子的藏身之处,必得之而后快,高人呐。难道这河道上有关金鸭子的传说,是真的?若说是真的,怎么这金鸭子的藏身之处却空空如也!金鸭子又到哪里去啦?

这时村西边几个村民说,难道说是昨天晚上金鸭子搬家啦?几个村民说,昨晚后半夜,他们起来解手,看到河道上空金光闪烁,一只金色的鸟儿翩翩飞向天际,其情其景颇为壮观!

于是村民们得出结论,传说中的金鸭子真的存在,当它预知到有贪心之人来捉它时,便提前飞走啦,而后便是一陈唏嘘!

有的说,这金鸭子藏身石碑这么多年,怎么他就没发现泥,若是捉到,倒是一笔大财!接着,大家又是一阵感概!
楼主 溧水之子  发布于 2016-12-27 23:39:00 +0800 CST  
村人散后,我马上跑去问英师,难道金鸭子真的存在?那么,我昨晚在石桥上击石唱歌,是在通知金鸭子搬家吗?

英师笑笑没有多讲,只说,算你有悟性!人家已存在多少年啦,凭什么这些贪心之人说把人家捉走,就要把人家捉走?这天地宝物儿生成不易,没由儿就这样被人毁了吧?
楼主 溧水之子  发布于 2016-12-28 08:18:00 +0800 CST  
后来,我总在想,英师心性淡泊,所以得享高寿,无病而终。不过,中间有个问题我有些想不明白,要说金鸭子毕竟是金属之类,怎么会跑呢?
楼主 溧水之子  发布于 2016-12-28 10:07:00 +0800 CST  
英师是这样理解的:但凡器物,亦或宝物,年深日久,必有灵儿,甚至幻化,能自遁形,到出世之日,自有有德有缘之人得之。我们那老一辈人也这样认为。

我村有对种菜老夫妻,每晚把菜整理好,第二天起五更用两轮拉车拉菜到集镇上卖。这天早晨天还没亮,二人又拉菜前去赶集。走到村南坡地,见路边地里有光一闪一闪,丈夫马上让老妻跑过去,对着闪亮处脱裤撒尿,据说放光的金银之类,用尿或潲水一浇,就不能幻化,逃不走啦。然后二人手持菜铲在尿浇处挖将起来,或许放光的是荧火虫也未可知,那次夫妻二人一无所获。后来提起来这事,村人皆传为笑谈。但这事从另一方面说明,老一辈人对金银宝物,能放光幻化遁形还是深信不疑的
楼主 溧水之子  发布于 2016-12-28 10:50:00 +0800 CST  
关于器物幻化,清代才子袁枚《子不语》上讲有一个石墩怪,属这一类。说他院子里,下人常常能看到一个人身穿白衣,在那里出现。一天,那白衣青年又出现,其以物击之,那白衣人应声而没。后在那人消失之处,挖地数尺,见有一石墩,毁之,不复出焉。看来,器物年深日久,或粘血液等有灵之物,或能幻成人形,信不诬也!
楼主 溧水之子  发布于 2016-12-28 12:31:00 +0800 CST  
咱们今天说一说吐纳,又称吐故纳新,吐纳术。读过武侠小说的对吐纳术并不陌生,某些武林高手受伤之后,便盘腿而坐,吐纳运气疗伤。吐纳术之秘之高者,往往被视为神仙之术。

今天楼主在这全方位地讲一下吐纳术,咱们不讲则已,一讲便想讲透,顺便传一个吐纳秘术,发个福利。其实在行文中,处处有惊喜。
楼主 溧水之子  发布于 2016-12-28 13:11:00 +0800 CST  
先讲两个关于吐纳术的故事。话说古代在一座大山上,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掉进了一个山洞中,山洞的另一端通山谷,能透光。

这男孩在山洞中,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折腾够啦,也累啦,饿啦!也不期望有白胡子老爷爷来搭救他!于是审视着山洞,看到山洞另一端有几条蛇,几只龟,趴在地上,引颈吸气。这小孩实在饿得没办法,就学着龟蛇的样子,面向龟蛇的朝向,也去吸气而食。反正山洞中没事做,一饿就去吸气。

如此,过了许久,这男孩没被饿死,反倒健健康康,瘦是瘦了点,但行动更觉轻灵敏捷。几年后,男孩凭着轻灵身手,攀上峭壁,返回家中,但每天早晚仍保留着吸气的习惯,后来,无病无灾,活了很大寿限。
楼主 溧水之子  发布于 2016-12-28 13:44:00 +0800 CST  
还有个类似版本是一个笔记小记中记载的,说是战乱年代,一对父母把六七岁的女儿放入古墓中,伪装好洞中,离开啦。等到几年之后和平啦,打算给女儿安葬一下,打开古墓,见女儿仍在活着,就问女儿怎么回事,女儿说学墓中龟蛇吸气,情节与上边相同。

楼主觉得这个故事太不靠谱,一是古墓中黑,二是古墓中空气不流通。故觉得上边那个故事靠实些。
楼主 溧水之子  发布于 2016-12-28 22:38:00 +0800 CST  

楼主:溧水之子

字数:453

发表时间:2016-12-11 07:19:5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7-29 10:45:07 +0800 CST

评论数:243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