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儒释道书籍笔记之三(连载)

2、 《略论中国医药学术与道家之关系》序:吾闻论中国医药者,皆云渊源与道家;而言道家之学术,则云综罗百代、博大精微。然则医药所宗之道家者,为方伎神仙之道?抑为形而上太极玄微之道?则似儱侗未定其界说,固有扑朔迷离之惑;如折衷其旨,宣归于方伎神仙家之道较为互同。方伎神仙家之为道术也,以养生为宗,以修炼内外金丹为用;但言其术者、动辄推尊黄老,而黄帝之学、世谓其书大都出于后人之伪托,老子之学已明白具于五千言、其间显见为医药之文者、未之间也。有之,唯黄帝《灵枢》《素问》世并称之为《内经》,以及道家之《黄庭》内外景经与丹书杂学,确为养生医药渊源之新本;姑不论其问世时代之远近,信为秦汉间之著述、当无疑义,由此可见中国医药之源流其由来久远、而昌明与周秦之际。
实则无论有无文化之民族,其生老病死之过程,莫不殊途同归;有生老病死之人生现实存在,亦必有医药随之俱来,唯其学其术有精微粗率之别、而无有或无之分也。中国医药既云渊源于道家,而道家又以精微博大著称,其学术自当别具高明;奈何近世以来,一遇西洋医药输入,举国之人几视其为陈腐朽败不经之学、将欲尽弃而勿论之耶?吾甚疑之,故喜涉猎其中探寻其迹;乃知古之习医学者,必以《灵枢》《素问》、《内》《难》二经为其初基,再次而研习《伤寒》《金匮》《本草》《脉诀》,然后博通群籍、融会诸学,方可以言医。
至若粗知《本草》、略记药性,读《汤头》《脉诀》或专于科方针砭者,即骤自行医;实为医家之左道,人群之危人也。晚近有研求金元四大家之学,或探《医宗金鉴》之集,已可称为此中国巨擎;既谓五运六气之说徒有虚名、概无实义,观摩止此,其他何足论哉!
夫《灵枢》《素问》、《内》《难》之旨,先须详知人身气化之本,经脉血气与天地阴阳盈虚消长之理;然后效法以养生,应用以医世,神仙方伎故奉之为修炼之宝典。但研读之者荀未识小学训诂,不知天文物理,且乏文学之修养;则往往被其阴阳名目之谜、而益滋烦惑,反视为虚玄谬说矣。至若《难经》之五行六运之说,辄取《周易》八卦之理则;智者知其为人生物理学术之最高原则,浅者反视为一派胡言乱统而已。何况《黄庭》内外景与丹书所言,龙虎水火、婴儿姹女、尤迹近神妙;荀不好学而深思之,必不易知其设喻所指之真谛也。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3-29 06:46:31 +0800 CST  
须知《内》《难》二经所言生老病死之变迁,并天地间物理与人生之关系,统纳法则于《易经》;而易学之理则本于天文地理人事物理之自然规则,其学术 秉承、渊源有本,确非空言妄构、徒为虚玄也。老子有言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盖谓人之生存于天地之间,其生命本能现象与天地自然规律之气化,固有息息相关者存焉;识知天地生物盈虚消长变通之理,然后方可以言养生与医药,中国医药之学术、其根本基础实秉此而来,则较之西方医学徒以人身为本位、以卫生医疗药物理论等为专科,大有不同者在焉。
人生天地之间,生活起居不离地域、日月运行、寒暑迁改,皆与人有俯仰往来密切之影响;穷探此自然规律之来源,则须以本系星球中心之太阳为准则,古称五行以日元为主,即此意也。而所谓五行者,谓太阳辐射能之及于地球,互为吸引、排荡而生变化,其间并感受其他四大行星互相放射之作用;地球上生物与人即受行星间各种辐射能而生存,复皆籍地气之中和而受其变化之妙用。行者即为旋转运行不息之意,强名谓金木水火土,亦为代表显示其现象之名词,并非谓金即为金铁、木即林木也;如食古不化、死守成文,则剑过已远、刻舟何用?
至于九宫八卦、六壬推步,乃效法天地生物演变之一种固定法则,以卦显其演变之现象、以宫定其变迁之部位;六壬记其次序、推步述其过程,详知四时寒暑代谢之间、生物之成坏有序,昼夜阴暗之际、精神之衰旺不同。例如七日来复、为天地气化同人身气血盈亏之规律,春生冬藏、为热胀冷缩心身互用之情形;良知疾病之由来、非但为外界传染与饮食起居之所至,即太阳系内各星球之影响人类生存者、随时空而互变、更有大且甚者。医药所以为养生,养之、医之而不穷究起本元在此;徒为术耳,未足以言学也。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3-29 16:41:24 +0800 CST  
由此研究人身之本能,法则天地造化之奥妙,其微密精细如出一辙;古称人身为一小天地,亦绝非夸张其辞。丹书所谓“日出没、比精神之衰旺,月盈昃、喻气血之盛衰”,则知精神与气血、并为生命之中心,五脏之互相关系、有同于五行之运转,六腑之流通、有同于天地气机之往来,血管神经、同于江河之流注,情意畅抑、同于气象之阴晴,奇经八脉、为本能活动气化之径道,丹田命门、为能量储藏之机枢;此皆为生之学,从生命存在而可验其状况,并非有固定之质、不能于死后解剖可知其究竟。
余如认窍穴以针灸、为佛道两家之特长,炼神气以长生、乃神仙方伎之专业;秉其学而致用为医药之术,则有一针二灸三砭四汤、医之分,辅之以精神治疗、如祝由符咒之神异,见之以本能力量、有推拿气功之妙用。其他如,辨药性须知地理、地质、气象性能之互变,须知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妙用;总此方得言医,岂非综罗百代、集学术精微之大成者耶!
中国医药之所长既在此,而近世不知而辟之者、亦正以此;每况愈下,乃不能会中西医药之精华、而发扬光大,而蒙文化之羞,不亦事有必致、理所固然者乎?须知中国医药、其源流由来虽久,而于东汉南北朝间、已随时代文化而一变,其间吸收古印度与西藏诸国之所长、至盛唐而别具其光芒;历宋金元明,虽间有小变,但秉此余绪、出入乘除。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3-29 16:41:53 +0800 CST  
现代一切文明,既与西洋文物接触,其交光回互、发扬精辟,正为此一时代、有心者之职责;应当急起直追、融会而贯通之,实无瑕闭户称尊、彼此拒纳也。西洋医药寄精细于解剖,穷详证于物理,假手机械之神明,试临床之实验,其小心仔细、确非泛知虚玄理论之空言也;但其囿于生物之理、而昧于宇宙大化之机,视人如物、而忽视其气化之精神,此则较之中国医药、似有逊色。若能截长补短,互相融化于一炉,苟日新而日日新之;岂仅为民族之光、进而可为人群世界造大幸福,则所谓自亲亲、自仁民而及于爱物,直致于大同之世者、实有厚望焉。
吾愧才疏学浅、有志于医药而限于智力所未能,今因此书编者坐索为言、乃不辞謭陋,略抒鄙见所及之处为论其概要;并引大医孙思邈真人之言、以证吾知。如云“凡欲为大医。。。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法相,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陨。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典》,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运体真,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需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苟医能若此,则其为儒为道、实不得而分,直为圣人之智;吾不得,而识其精微博大之涯际矣。是为序;时岁在庚子,月在太簇。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3-29 16:42:32 +0800 CST  
3、 《历史的经验》前言:历史本来就是人和事经验的记录,换言之、把历代人和事的经验记录下来就是成为历史。读历史有两个方向:一是站在后世-另一个时代、另一种社会型态、另一种生活方式,从自我的主观习惯出发、而又自称是客观的观点去看历史;然后再整理那一个历史时代的人事、政治、经济、社会、教育、军事、文学、艺术等等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评论、歌颂或讥刺。这种研究尽管说是客观的批判,其实始终是有主观的成见,但不能说不是历史。
二是从历史的人事活动中,撷取教训、学习古人做人做事的经验,作为自己的参考,甚之籍以效法、模仿。中国自宋代开始,极有名的一部历史巨著、就是司马光先生的《资治通鉴》;顾名思义,司马先生重辑编著这一部历史的方向,其重点是正面针对皇帝们-即领导人和领导班子们的政治教育必修的参考书。所谓资治的涵义,是比较谦虚客气的用词;资就是资助、帮助的意思,治便是政治,合起来讲就是拿古代的历史盛衰成败的资料、帮助你走上贤良政治、清明政治的一部历史经验。因此,平常对朋友们谈笑,你最喜欢读《资治通鉴》、意欲为何?你想做一个好皇帝,或是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臣或名臣吗?笑话归笑话,《资治通鉴》就是这样一部历史的书。
我讲《历史的经验》,时在1975年春夏之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一时兴之所至;信口开河、毫无目的,也无次序地信手拈来,随便和“恒庐”的一班有兴趣的朋友谈谈,既不从学术立场来讨论历史、更无所谓学问。等于古老农业社会三家村里的落第秀才、潦倒穷酸的老学究,在瓜棚豆架下,开讲《三国演义》、《封神榜》等小说,赢得大众化的会心思忖而已;不料因此而引起许多读者的兴趣,促成老古文化出版公司搜集已经发表过的一部分讲稿、排编付印,反而觉得有欺世盗名的罪过。因此,联想到顾祖禹的一首诗说“重瞳帐下已知名,隆准军中亦漫行;半世行藏都是错,如何坛上会谈兵”,我当忏悔。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3-29 16:42:55 +0800 CST  
4、 《历史的经验》前记:吾国学术,自汉武帝罢黜百家、一尊儒术,千载以还;致使百家之文多流散佚,诸子之说视若异端,此风至宋、明尤炽。然纵观两千余年史迹,时有否泰、势有合分;其间拨乱反正之士、盛平拱默之时,固未特以儒术鸣也。明陈恭尹读《秦记》有言“谤声易弭怨难消,秦法虽严亦甚疏;夜半桥边呼儒子,人间犹有未烧书”;盖指张良受太公兵法于圯下,佐高祖一统天下也。近世梁启超先生治学有宗,亦以忧世感时,愤儒家之说难济艰危,曾赋言以寄;“六鳌摇动海山倾,谁人沧溟斩巨鲸;括地无书思补著,倚天有剑欲长征;抗章北阙知无用,纳履南山恐不成;我欲青溪寻鬼谷,不论礼乐但论兵”。目今世局纷纷,人心糜诈,动关诡谲,道德夷凌;故谋略一词不仅风行域外,即国内亦萍末飓风、先萌朕兆,波澜既起、防或未迟,故有不得已于言者。
史迁尝论子贡曰: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贡请行,孔子许之。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彊(通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曾子亦有云“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夫二子者孔门高弟、儒林称贤;审曾子之言、析子贡之术,皆钩距之宗纲、长短术之时用也。故时有常变、势有顺逆、事有经权,若谓儒学皆经、是乃书生之管见、自期期以为不可,此其一。
谋略之术与人俱来,其学无所不包,要在人、事两端;稽诸历史,亦人也、亦事也,入世之学有出于人、事者乎?其用在因势利导、顺以推移,故又名长短术或钩距术、纵横术,皆阴谋也;阴者暗也、险也、柔也,故为道之所忌、不得已而用之。“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伤命”,若无深厚之道德以为基,苟用之、未有不自损者也,故苏秦殒身、陈平绝后;史迹昭昭,因果不昧,可不慎哉?此其二。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4-01 10:51:02 +0800 CST  
近世教育方针受西风影响至巨,启蒙既乏应对之宜,罔知立己修身之术;深研复无经济之学,昧于应世济人之方。无情岁月、数纸文凭,有限年华、几场考试,嗟呼!一士难求,才岂易得;故大风思猛士、大厦求良材,此千古一调、百世同所浩叹也。或云时代之风流,岂非人谋之不臧。二十世纪末世界文化趋向、起复于东方,历史循环往复、殆无疑义;既光固有文化,岂限一尊?欲建非常功事,何妨并臻!此其三。
老子有言“以正理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际此太白经天、兵氛摇曳,爰检《素书》、《太公兵法》(俗称《三略》,古名《玉钤》)详为阐述;或旁征采博、用明其体,或记事论人、欲征其用。总君、臣、师三道之菁英,概三千年来历史人事,或奇或正、亦经亦权,非为自诩知见、但祈逗诱来机;只眼既具,或可直探骊珠、会之于心。倘能以德为基,具出尘之胸襟而致力乎入世之事业;因时顺易,功德岂可限量哉!
是书讲述之时,有客闻见之而谓曰“三略之书,虽云太公、黄石所传,亦有谓宋相张商英所撰,考之皆系伪托;子以盲接引,穷极神思,得毋空劳乎?”师笑曰:子之论似是而非。昔者林子超先生喜藏字画,然多赝品、人莫能辨,有识者诘之,则答曰“书画用娱心目、广胸次、消块垒,虽赝品、其艺足以匹真;余玩之、心胸既畅,虽然赝、庸何伤哉?”余爱其言也。客称善焉。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4-01 10:51:25 +0800 CST  
5、 《正统谋略学汇编初辑》前言:谋略之学,道家所长,儒者所忌;道家喜谈兵而言谋略,儒者揭仁义而力治平。道家如良医诊疾,谈兵与谋略、亦其处方去病之药剂;故世当衰变,拨乱反正,舍之不为功。儒者如农之种植、春耕秋割,时播百谷而务期滋养生息;故止戈而后修齐、以致治平,舍此而莫由。
若时势疾病,不事药剂之疗治,则病将何瘳?如药到病除,则此牛溲马勃皆可藏之他山、封之后世;但知而不用,唯事修养生息而已矣。然则,儒道虽异其治,而其致同归也。今者老古出版社有鉴于侈言谋略之多歧也,思从传统文化儒道两家之古籍中,择其有益于拨乱反正之思维者而为书、嘱为拣选;乃就今古简册,随手成编,作此初辑,或有匡于思益,并以就正于方家云尔。是为之言。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4-01 10:51:44 +0800 CST  
6、 《毛宗岗批三国演义》前介:昔人云: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而孔子则自言: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作《春秋》而何罪之有?此为千古一大疑情,一大话头!吾人幼时读《春秋》《左传》,而耆年硕学者则告诫曰“少年不宜读《左传》,恐因此而误入歧途”;吾辈后世小子,则相讥谓“然则,何以关云长读《春秋》,俗世反称为武圣,美髯公真为《春秋》所误耶?”此亦一大疑情,一大话头,大可一参。
先民遗产古籍中有《春秋》《左传》《战国策》等著作,诚皆为可读而不可读之书;可读者,以其叙述历史人与事之险阻艰难,情伪得失,波诡云幻、变幻莫测,实为壮观;其不可读者,人能观今鉴古、而克己为圣为贤为善者难。人因读书而有知识,学足杂济其奸,文足掩饰其过,反而资助于为非为恶者易;由此而知孔子自谈“罪我者《春秋》”之言,则爽然而尽释疑情矣。
泛观秦汉以后,历经魏晋南北朝之历史人物,慧黠者口说《春秋》大义、而阴用《左传》《战国策》之权谋者、代不乏人,尤其以魏蜀吴之三国局势、最为显著。于是初唐之际,而有赵蕤著《长短经》之作,评议古今、昭示正反之旨;其于三国权谋,尤所议论。自此以后,宋、元则误于理学之清谈,以积弱为能事而已。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4-01 10:52:06 +0800 CST  
顺沿而至明末,则有李卓吾辈之崛起,攻奸历史、揭橥用经用权之谈,骚然于学术之林;一变再变,复有冯梦龙等《古今谭概》《智囊补》等之作,杨慎修《廿五史弹词》,以及明末清初金圣叹评论说部之谈,言赅意长、借词比事,往往深含夫子微言大义之旨,以示权谋韬略之可用与不可用,以彰显善恶之分齐,必须慎思明辨、方能得其圜中。
至若清初毛宗岗批《三国演义》之词,据称为金圣叹同意之作,事实为何、不得而考;但其批语虽为说部小品,而涵义深远,足发《左传》《战国策》谋略之旨要,诚为三百年来不可多得之慧解。惜乎历来被埋没于《三国演义》本事之外,而为明眼者所忽略,殊为可惜;今由老古文化出版公司特为汇集成为专书,俾世之讲谋略者,籍此可发深省、则为幸甚。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4-01 10:52:31 +0800 CST  
7、 陈著《孙子兵法白话解》序:人类世间,既有名器,即起争心;虽曰天人、犹难免与阿修罗战斗,况世运衰降、人心非古,欲弭灾劫、战防岂能免乎!故《易经-系传》曰“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侯”,《阴符经》曰“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虽皆为警世之言,实示唯止戈为武、乃得成武德而全武道也。
故吾国先民文化,言武德者皆不离于道;周秦以还,兵家谋略、政法刑名,莫不祖述道德,散为外用。道家者流,阐阴阳而统兵机,老庄已启其契;汉魏以后,凡神仙家言,靡不谈兵。《鸿烈》《抱朴》阐其玄奥,孙武孙膑亦皆道术之分化,岂能舍道而独言兵事哉?!然道也者,广漠无联、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欲循而无迹、欲盖而弥彰;唯智者神而明之、应用无方,是得自然之智,而知离有、离无之用。兵机道术、其揆一也,故今昔名将虽曰不学、而皆暗合兵法;兵事随时变、随势易,岂固有不变之定法耶?而云暗合者,非法之法,徒以文字言语示之,如斯而已矣。
但自战国孙子有兵经之始、十三篇之说,为世圭臬、历久常新,木立而影见、径辟而途从;后之论兵事者、舍之而无足以立言,犹六经之后、违之而不称为学也。故历代之作荦荦可名,如《孙子兵法十家注》;以及李筌兵书、岂固墨守成规、方得以言兵学,盖亦借石他山、眩目攻错,托古之名而扬新说耳。今者,四明陈君行夫,汇其昔日在美国曾作讲学之《孙子兵法白话解》一书、刊而出之;迨亦寓意笔说、籍露心言,然后乃以知命余年、伏枥而学《易经》矣。故乐其请,而为之序。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4-01 10:52:55 +0800 CST  
五、佛家之部:
1、 《楞严大义今释》叙言:在这个大时代里,一切都在变、变动之中,自然乱象纷陈,变乱使凡百俱废;因之,事事都需从头整理。专就文化而言,整理固有文化以配合新时代的要求,实在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是任重而道远的,要能耐得凄凉、甘于寂寞,在默默无闻中散播无形的种子,耕耘不问收获、成功不必在我,必须要有香香渡河、截流而过的精神,不辞艰苦地做去。
历史文化是我们最好的宝镜,观今鉴古,可以使我们在艰苦的岁月中、增加坚毅的信心;试追溯我们的历史、就可以发现,每次大变乱中都吸收了外来的文化,融合之后又有一种新的光芒产生。我们如果将历史变乱时代加以划分,共有春秋战国、南北朝、五代、金元、清朝等几次文化政治上的大变动;其间如南北朝,为佛教文化输入的阶段,在我们文化思想上经过一段较长时期的融化以后,便产生盛唐一代的灿烂光明。五代与金元时期,在文化上虽然没有南北朝时代那样大的变动,但欧亚文化交流的迹象却历历可寻;而且中国文化传播给西方者,较西方影响及于中国者为多。
自清末至今百余年间,西洋文化随武力而东来;激起我们文化政治上的一连串变革,启发我们实验实践的欲望。科学一马当先,几乎有一种将使宗教与哲学、文学与艺术都称为其附庸的趋势,这乃是必然的现象。我们的固有文化在和西洋文化互相冲突后,由冲突而交流,由交流而互相融化;继之而来的,一定是另一番照耀世界的新气象。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4-01 10:53:36 +0800 CST  
目前的一切现象,乃是变化中的过程,而不是定居;但是在这股冲荡的急流中,我们既不应随波逐流、更不要畏惧趑趄,必须认清方向、把稳船舵。此时此地,应该各安本位,无论在边缘或在核心,只有勤慎明敏地各尽所能、做些整理介绍的工作。这本书的译述,便是本着这个愿望开始,希望人们明了佛法既不是宗教的迷信、也不是哲学的思想、更不是科学囿于现实的有限知识;但是,却可因之而对于宗教、哲学、科学获得较为深刻的认知,由此也许可以得到一些较大的启示。
依据西洋文化史的看法,人类由原始思想而形成宗教文化;复由于对宗教的反动,而有哲学思想和科学实验的产生。哲学是依据思想理论、来推断人生和宇宙,科学则系从研究实验、来证明宇宙和人生;所以希腊和罗马文明,都有他划时代的千秋价值。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后,科学支配着这个世界,形成以工商业为重心的物质文明;一般从表面看来,科学领导文明的进步、唯我独尊,宗教和哲学将无存在的价值。事实上,科学并非万能,物质文明的进步并不就是文化的升华;于是,在这科学飞跃进步的世界中,哲学和宗教仍有其不容忽视的价值。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4-01 10:54:09 +0800 CST  
佛教虽然也是宗教,但、是一种具有高深的哲学理论和科学实验的宗教,其哲学理论常常超出宗教的范畴以外,所以也有人说佛教是一种哲学思想、而不是宗教。佛教具有科学的实证方法,但是因为其是从人生本位去证验宇宙;所以人们会忽略其科学基础,而仍然将其归之于宗教。可是事实上,佛教确实有科学的证验及哲学的论据;其哲学是以科学为基础、去否定狭义的宗教,其科学是用哲学的论据、去为宗教作证明,《楞严经》为其最显著者。研究《楞严经》后,对于宗教、哲学和科学,都将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世间一切学问,大至宇宙、细至无间,都是为了解决身心性命的问题,也就是说、都是为了研究人生;离开人生身心性命的研讨,便不会有其他学问的存在。《楞严经》的开始,就是讲身心性命的问题,从现实人生基本的身心说起;等于是一部从心理、生理的实际体验 ,进而达致哲学最高原理的纲要。本经虽然建立了一个真心自性的假设本体,用来别于一般现实应用的妄心,但却非一般哲学所说的纯粹唯心论;因为佛家所说的真心、包括了形而上和万有世间的一切认识与本体论,可以从人人身心性命上去实验证得、并且可以拿得出证据,不只是一种思想论辩。举凡一切宗教、哲学、心理学、生理学的矛盾隔阂,都可以自其中得到解答。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4-01 10:55:30 +0800 CST  
人生离不开现实世间,现实世间形形色色的物质形器,究竟从何而来?这是古今中外人人所要追寻的问题。彻底相信唯心论者,事实上并不能摆脱物质世间的束缚;相信唯物论者,事实上随时随地应用的仍然是心的作用。哲学把理念世界与物理世界勉强分作两个,科学却认为主管的世界以外、另有一个客观世界的存在;这些理论总是相互矛盾,不能统一。
早在两千多年前,《楞严经》便很有条理、有系统地讲明了心物一元的统一原理;而且不仅是一种思想理论,乃是基于我们的实际心理、生理情形加以实验证明。说明物理世界的形成,是由于本体功能动力所产生;因为能与量的互变、构成形器世间的客观存在,但是真如本体也仍然是个假名。从身心的实验去证明物理世界的原理,又从物理的范围指出身心解脱的理论和方法;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大体都与其所说的吻合。若干年后,如果科学与哲学能够再进步;对于《楞严经》所说的理论,将会获得更多的了解。
《楞严经》讲到宇宙的现象,指出时间有三位,空间有十位、普通应用空间只取四位;三四四三乘除变化、纵横交织,说明上下古今成为宇宙万有现象变化程序的中心。五十五位和六十六位的圣位建立的程序,虽然只代表身心修养的过程;事实上三位时间和四位空间的数理演变,也说明了宇宙万有只是一个完整的数理世界。一点动,随万变,相对基于绝对而来,矛盾基于统一而生;重重叠叠,所以有物理世界和人事世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存在。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4-02 16:07:37 +0800 CST  
数理是自然科学的钥匙,从数理之中发心很多基本原则;如果要了解宇宙,从数理中可以得到惊人的指示。目前许多自然科学不能解释、证实的问题,如果肯用科学家的态度、就《楞严经》中提出的要点,加以深思研究必定会有所得;若是只是把本经看做宗教的教义,或是一种哲学理论而加以轻视,便是学术文化界的一个很大不幸了。
从佛教立场来讨论《楞严经》:很久以前就有一个预言流传,预言《楞严经》在所有佛经中是最后流传道中国的一部经;当佛法衰微时,此经又将是最先失传的。这是预言或神话,姑且不管;但是在西风东渐以后,学术界的一股疑古风气、恰与外国人处心积虑来破坏中国文化的意向相呼应。《楞严经》、《圆觉经》、《大乘起信论》等等著名佛经便最先受到怀疑;民国初年有人指出《楞严经》是一部伪托佛说的伪经、对于其经中真理内容却没有轻议,近年有些新时代的佛学研究者、竟然干脆认为《楞严经》是一种真常唯心论的学说,是和印度一种外道的学理相同的。讲学论道一定会有争端,固然人能修养到圆融无碍、无学无诤是一种很大的解脱;但是,为了本经的伟大价值,使人有不能已于言者。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4-02 16:07:59 +0800 CST  
近代是由梁启超提出说《楞严经》是伪经,他认为:第一,本经译文体裁美妙、说理透辟,都不同于其他佛经,所以可能是后世禅师们所伪造的;因为武则天好佛、曾经有伪造《大云经》的事例,本经执笔的房融是武则天当政时遭贬的宰相、可能他是为了讨好武则天才奉上翻译了《楞严经》,此经呈上武则天之后一直被收藏在内廷、民间当时并未流通,所以所伪造的可能性很大。第二,《楞严经》谈到的人天境界之中说到的十种仙,梁启超认为根本就是有意驳斥道教的神仙,因为经文里所说的仙道内容,与道教的神仙非常相像。
梁启超当时是权威学者,他此举此说、随声附和者大有人在;固然,反对此说者也很多,但是不过都是一鳞半爪的片段意见。1953年《学术》季刊第五卷第一期,载有罗香林先生著的《唐相房融在粤笔首楞严经翻译考》一文,例举考证资料很多,态度与论证都很平实,足可以为这一种学案的辩证资料。我认为梁启超的说法过于臆测与武断,因为梁启超对于佛法的研究为时较晚、且无深刻的工夫和造诣;试读《谭嗣同全集》中所载的,任公对谭公诗词关于佛学的注释便知。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4-02 16:08:36 +0800 CST  
房融是唐初开过宰相房玄龄的族系,房氏族对于佛法素有研究;玄奘法师回国后的译经事业,唐太宗都交与房玄龄去办理。房融对于佛法的造诣和文学修养、家学渊源,其所译经文自然较他经更为优美;倘若因此而指斥他是为了阿谀奉承武则天而伪造《楞严经》,未免轻率、无凭无据就入人于罪,这是万万不可的。与其说《楞严经》辞句太美,为伪造的嫌疑;毋宁说是译者太过重于文学修辞,不免有些地方过于古奥。
藏文的佛经在初唐时代也是直接由梵文翻译而成的,并非取材于内地的中文佛经;且藏文佛经里,却有《楞严经》的译本,西藏密宗所传的“大白伞盖咒”也就是“楞严咒”的一部分。这对于梁启超所说的第一点,可以说是很有力的解答。至于梁启超所说《楞严经》中十种仙相同与道教的神仙,那是因为梁启超没有研究过印度婆罗门和瑜伽术的修炼方法;中国的神仙方士之术,一部分与印度婆罗门和瑜伽术方法和目的也是完全相同,至于是否是殊途同归、那是学术上的大问题、暂且不讨论。但是现任的名称和事实,和罗汉这个名词一样,并不是释迦摩尼佛所创立的;在佛教之先,印度婆罗门的沙门和瑜伽士们已经早就有了阿罗汉、仙人等名称存在。译者就我们的传统文化、即以仙人名之,犹如唐人译称佛为大觉金仙一样;绝不可以将一切具有神仙之名实者,都攫为是我们文化的特产,这对于梁启超所提出的第二点也是很有力的驳斥!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4-02 16:08:43 +0800 CST  
就治学方法来说,疑古自然必须考据;但是,偏重或迷信考据,则有时会发生很大的错误和过失。考据是一种死的方法,依赖于或然性的陈年往迹,且又根据变动无常的人心、思想来推断;人们日常言行和亲历的事物,因时空世事的变迁还会随时随地就走了阳,更何况是要远追昔人的陈迹、以当下时代的观念来判断之前不同环境中的古人呢?人们可以从考据方法中求得某一种知识,但是智慧并不必从考据中得来、而是靠理论和实践去证得的;如果拼命去钻研考据的牛角尖,很可能流于矫枉过正之弊。
近二三十年中新佛学研究派的论调说《楞严经》是真常唯心论的外道理论,持此论者仅仅是研究佛学、而非是实验修持佛法者;他们把佛学当做了学术思想来研究,忽略了有如科学实验的修证精神。且,这些理论大多是根据日本式的佛学思想路线而来,在日本真正佛法的精神造就已经变质了;学佛之人为了避重就轻、曲学取巧,竟然自舍本逐末,实在是不智之甚。其中有些甚之说禅宗也是根据真常唯心论,同样属于神我外道的见解;实际上,禅宗重在征悟自性,并不是证得神我。这些不值一辩,明眼人自知审择。
《楞严经》的确说出一个常住真心,但是其中也明白解说了那是为了有别于妄心、而勉强假设的一个名词,随着假设立刻就点醒点破了;只要仔细去研究了,就可以明白经中真义。举一个扼要例子来说,如经文说的偈子“言妄显诸真,真妄同二妄”,岂非就已经很明显说明了本经并不是真常唯心论吗?痴、慢、疑也正是佛说的大智慧解脱所积重难返的障碍,如果纯粹只是站在哲学研究的立场,自有其辩证、怀疑、批判的看法;如果是站在佛法的立场就有些不同了,学佛之人若是不首先虚心辨别、更不肯力行证验,只是人云亦云、实在是很危险的偏差。佛说,在我法中出家,却来毁我正法,那样的人才是最可怕的!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4-02 16:09:18 +0800 CST  
生在这个时代里,个人的遭遇和世事的动乱,真实瞬息万变,往往使人茫然不知所之;整个世界和全体人类,都在惶惶不可终日的夹缝离生活着。无论是科学、哲学、宗教,都在寻求人生的真理;使这个颠倒梦幻似的人生世界,能升华道恬静安乐的真善美之领域,就是我所馨香祷祝的了。
公元一九七八年正月,岁次戊午;适余掩室已过一年,老古出版社亦已成立一年,乃发起重印《楞严大义》第五版;决心增排原经文相互对照,便利读者之研究查证。当经编辑部同仁李淑君、张明真、戴玉娟校定,原文采用慧因法师所编《楞严经易读简注》之版本为准;校以台湾印经处历年影印昔日上海佛学书局版本、互相资证,然后统由戴玉娟悉心校排,费时三月余,方蒇其事。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4-02 16:09:43 +0800 CST  

楼主:妙化2020

字数:187477

发表时间:2020-12-31 02:09:2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08 01:14:34 +0800 CST

评论数:33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