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珍真解《推背图》之(北宋)

【原创】 释珍真解《推背图》之(北宋 )



(第十五象 戊寅 丰 )





谶曰:
天有日月,地有山川。
海内纷纷,父后子前。

颂曰:
战事中原迄未休,
几人高枕卧金戈。
寰中自有真天子,
扫尽群妖见日头。



圣叹曰:此象主五代末造,割据者星罗棋布,惟吴越钱氏(钱鏐四世)稍图治安,南唐李氏(李昇三世)略知文物,余悉淫乱昏虐。太祖崛起,拯民水火。太祖小名香孩儿,手持帚者,扫除群雄也。

笔者按:此象言民国国、共对峙与毛泽东立国,金圣叹误解于此。苗元一先生在《推背学概论》书中曾疑是,而又以“京房八宫卦序”为据断非。然事有常有变,推背图卦序亦如此,前面乾宫八卦剥与晋之间,就插一无妄卦进去,越到后来越乱。何至于此?是因卦序亦随人类社会的发展状态而变化,上古之民淳朴、秩序,行先天八卦序,至周时已多不验,文王演后天八卦而实行之,盛唐以后,人类社会逐步走入末法,人心不古,社会逐渐变得复杂,象序离八宫卦序亦越来越远,至今日,已完全找不到京房八宫卦序。





第十五象 戊寅 明夷 (金本第十六象)




谶曰:
天一生水,姿禀圣武
顺天应人,无今无古


颂曰:
纳土姓钱并姓李
其余相次朝天子
天将一统付真人
不杀人民更全嗣

谶解:
“天一生水,姿禀圣武” 此二句内涵深,解释出来审查不能通过。

“顺天应人,无今无古” 赵匡胤既为真命天子,皇袍加身,顺天应人,这样事自古没有,今后也没有。

颂解:
“纳土姓钱并姓李” 吴越王钱俶与南唐王李煜纳土称臣。
“其余相次朝天子” 南平王高继冲、后蜀孟昶、南汉王刘继兴先后降唐。
“天将一统付真人” 原始天尊为道家创始人,宋太祖是他的分身,当然不乏道性,故言付真人。
“不杀人民更全嗣” 不杀人民是指太祖性仁厚,兵征辄劝降而不滥杀,如吴越王钱俶在纳土十几年前即已称臣于宋,一日来朝,自宰相以下咸请留俶而取其地,帝不听,遣俶归,取群臣“留俶疏”数十轴封识遗俶,戒以途中密观,俶途启视,感惧,遂乞纳土。“更全嗣”则指以“金书铁券”等保护柴氏子孙。

此象 地火明夷 内明外柔之象,太祖之征也,观太祖之行止如是;互解,征太祖杯酒释兵权,自是武官练兵、文官带兵,无割据隐患。变讼,太祖架崩之夜见“烛光红影”,成当朝难断疑案。又,宋朝多奇讼,以《包公案》和《大宋提刑官》证之。

图中五人朝天子,为太祖收降之五王。





第十六象 己卯 师 (金本第十七象)




谶曰:
声赫赫,干戈息。
扫边氛,奠邦邑。

颂曰:
天子亲征乍渡河,
欢声百里起讴歌。
运筹幸有完全女,
奏得奇功在议和。

详解:
此象谶、颂皆指澶渊之役。颂三句“完全女”是指寇准的“寇”字由完女两部分组成,寇字宝盖下的右边浑作“女”字观,故称完全女。
公元1004年九月,契丹帝与母萧太后帅大军犯边,宋军先胜后败,北军围澶州,宋大震,参知政事王钦若等请帝牵都,三司使寇准力劝真宗钦征,真宗从寇准议,抵澶州;准再请真宗登北城门楼以示督战,诸军远近望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军大惊,更兼威虏军头张环射杀辽军主帅萧挞凛,萧太后闻讯痛哭,辍朝五日,随有议和意。十二月议和成,辽宋结为兄弟之国,还遂城及瀛、莫二州,宋向辽年供助军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设榷场(商场)互市贸易,史称“澶渊之盟”,自是两国一百余年几无战事。宋以极小代价换得百年和平,致有经济文化繁荣,意义非凡。此寇准奇功也。


此象 地水师 师有大将帅师之象,其意应寇准之用事;互复,为战而复和;变同人,征两皇结为兄弟,共同享有天下。


图中河边二人相礼,为南北二圣,象征澶渊之盟。





第十七象 庚辰 艮 (金本第十八象)




谶曰:
天下之母,金刀伏兔。
三八之年,治安巩固。

颂曰:
水旱频仍不是灾,
力扶幼主镇埏垓。
朝中又见钗光照,
宇内承平气象开。

谶解:
“天下之母,金刀伏兔” 公元1022年,宋乾兴元年二月,宋真宗崩,遗诏十三岁太子赵受益于柩前继皇帝位,是为仁宗,尊养母劉皇后为皇太后,权处军国事,自此劉太后临朝主政。劉太后之劉字由“卯”、“金”、“立刀”组成,故为“天下之母,金刀伏兔”。
“三八之年,治安巩固” 三八为十一,言刘太后临朝十一年之数;仁宗继位年少,太后称制,虽政出宫闱,然号令严明,恩威加于天下,致天下太平。

颂解:
“水旱频仍不是灾” 太后临朝二年起,连续六年,多地发生旱、涝、虫等天灾,然太后诏令实施开仓赈济与蠲免租赋等,使灾区灾而不灾。
“力扶幼主镇埏垓” 劉太后临朝听政,力扶幼主,并无凌于幼主之上,史载:太后、帝将同幸慈孝寺,太后欲以大安辇先帝行,仁宗道曰,“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太后遽命辇后乘舆。太后主政,身边亦不乏谄佞,“先是,小臣方仲弓上书,请依武后故事立刘氏庙,而程琳亦献《武后临朝图》,后掷其书于地曰:'吾不作此负祖宗事' ”。因此,太后之名威震边疆,使四方安定。埏垓,边界意。
“朝中又见钗光照” “又”字是继唐武后而言,刘太后临朝即为钗光再现。
“宇内承平气象开” 仁宗承刘太后临朝主政太平之基,具恻怛之心,行忠厚之政,史称仁宗盛世,有言比“周之成康,汉之文景有过之者”,此言虽过,然仁宗一朝即聚有大宋三百二十年最重要文化代表如欧阳修、三苏、柳永、蔡襄、王安石、司马光以及名臣范中淹、包拯等,使宋文化迅速进入自先秦诸子百家以来第二个文化繁荣时期。


此象 艮 艮止也,应太后当止能止,止其妄念妄行,不然即为武后之第二;互解,解又主捕获狱讼,显于当朝包拯;变兑,兑主口舌,亦主戏说,应后来关于仁宗身世《李卯换太子》之演义。

图宫闱中一女一犬,象征太后女权且忠,非武后之能事。图中之犬有以仁宗属相言喻仁宗者,然以仁宗比太后顺犬,于理不通。




第十八象 辛巳 贲 (金本第十九象)




谶曰:
众人嚚嚚,尽入其室。
百万雄师,头上一石。

颂曰:
朝用奇谋夕丧师,
人民西北尽流离。
韶华虽好春光老,
悔不深居坐殿墀。

谶解:
“众人嚚嚚,尽入其室” 嚚,音银,意愚蠢,又言:“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此言王安石变法,排除异己,召揽嚚嚚同党入室。
“百万雄师,头上一石” 公元1068年,宋熙宁元年,进士王韶上《平戎策》书,提出收复河湟,招抚诸羌,孤立西夏的主张,王安石以为奇谋,极力推崇,神宗遂发兵西向,令王韶负责对蕃、羌之招讨。此句言王韶《平戎策》之实施与王安石极力推崇有直接关系。

颂解:
“朝用奇谋夕丧师” 熙宁六年,安抚使王韶击吐蕃,取宕、岷、叠、洮四州,招抚羌民三十余万,辟地两千余里;然于宋元丰四、五两年,进攻西夏与镇守永乐城两次重大失败,先后丧师四十余万,《平戎策》失败。
“人民西北尽流离” 平戎策失败,夏人拥入虏略,西北民众流离失所。
“韶华虽好春光老”韶华本指青春年华,在这里指事情之初始阶段,春光老则喻指随时间延深而显露弊端。此言王安石之变法和《平戎策》实施结果一样,亦是初有成效,如国库收入显著增加等,然随时间延续,各种弊症相继暴露,最终因触及各方利益,招至上下怨恨而失败。
“悔不深居坐殿墀” 王安石罢相归乡,一路所闻皆怨其变法之害,悔不当初,如勿兴变法何致于此,最后于家中忧郁而死。

此象 山火贲 贲为装饰,非实用之质,征王韶之《平戎策》与王安石之新法看似完美而不能实际操作;互解,变法期间,若干庭官因反对变法被解职;变困,《平戎策》与《变法》失败,使朝庭陷入困境。


图一亭坐于石台之上,前有半围之网。亭上部象“安”字之宝盖;亭中无物为虚,离象,暗含“女”字,与上之宝盖成“安”字;安下为石,即指王安石也。半围之网应朝庭官员近半数入王安石一党。



第十九象 壬午 同人 (金本第二十象)




谶曰:
朝无光,日月盲。
莫与京,终旁皇。

颂曰:
父子同心并同道,
中天日月手中物。
奇云翻过北海头,
凤阙龙廷生怛恻。

谶解:
“朝无光,日月盲” 指承相司马光死后,朝庭党争纷乱,蔡京父子专权乱国,朝庭暗而不明,有日月晦盲之象。
“莫与京,终旁皇” 宋徽宗一向知蔡京之奸,继位后立夺其尚书职。昔年哲宗亲政之初,复行真宗新法,改元绍圣,,称作“绍述”(继承)。蔡京于苏州通过南方公干之童贯等,行贿于京官与后宫,人多于圣前美言蔡京。时徽宗意向新法,起居舍人邓洵武上《爱莫助之图》助蔡京,此图对宋徽宗下决心重新起用蔡京起到关键性作用,此即“莫与京”意;蔡京复职,以绍圣、绍述名义设讲议司把持朝政,钳制天子,为祸百姓,多遭弹劾,兼有彗星两见,蔡京数次罢相又复相。亦即说,宋徽宗在用不用蔡京一事上始终徬徨不定,此为“终旁皇”意。旁皇通徬徨。


颂解:
“父子同心并同道,中天日月手中物” 蔡京、蔡攸父子同心又同道,共同纵皇上挥霍以邀宠,遂后与奸人勾结把持朝政,玩朝纲于掌股,任意攸为,致朝纲大乱,民怨沸腾。
“奇云翻过北海头”奇云指金人致胜之师;北海头则指现锦州湾至辽河口以北海域。此句指金人于公元1125年灭辽,其势力扩展到辽属东北广大地区以后,遂调兵翻回,以宋营藏匿辽国降将为由大举略宋。
“凤阙龙廷生怛恻” 凤阙龙廷指皇宫与朝庭;怛恻,意为忧伤、悲苦。此句言宋庭皇族贵胄闻北金强势来袭,河北、山西两面守军连连败北,大军逼近黄河,恐本朝不保,富贵不再,固生忧伤悲苦。


此象 天火同人 应蔡京父子同心同道,祸乱朝庭;互姤,应宋徽宗与李师师事;变师,主战事,北金大举侵宋,是宋、金联手灭辽之变也。

图中两草围水,水势滔滔。象征:两草为蔡京父子,围喻意“为”(音同),水多为祸,称祸水。图解为:蔡京父子为祸不浅。




第二十象 癸未 损 (金本第二十一象)




谶曰:
空厥宫中,雪深三尺。
吁嗟元[首首],南辕北辙。

颂曰:
妖氛未靖不康宁,
北扫风烟望帝京。
异姓立朝终国位,
卜世三六又南行。

谶解:
“空厥宫中,雪深三尺” 公元1125年,宋宣和七年,金兵抵黄河,徽宗急禅位于钦宗而出京南行避难。靖康元年十一月,金兵渡黄河,闰十一月汴京陷,宋钦宗乞降。翌年正月,钦宗二次赴青城金营为人质,是时汴京自去年闰十一月以来连降大雪,故言空其宫中,雪深三尺。厥,意其。
“吁嗟元(首首),南辕北辙” 吁嗟意为叹息;(首首)双首即二圣。句意为:可叹二皇遭此大难,双双被掳去了北方。


颂解:
“妖氛未靖不康宁” 此句翻钦宗靖康年序词意。妖氛喻金人略宋、凌宋之行。
“北扫烽烟望帝京” 北扫烽烟本指宋、金联合灭辽之军事行动,不想宣抚使童贯率十五万军攻辽燕京惨败,与金约定归还燕云十七州不能得,金见宋军涣溃无战力,反以藏匿辽国降将为由大举略宋,战火迅速逼近汴京。
“异姓立朝终国位” 靖康二年二、三月间,金废宋钦宗与太上皇宋徽宗为庶人,立一向主和之张邦昌为帝,掳二帝与庭官、宫人三千余北去,北宋亡。
“卜世三六又南行” 三、六为九之数,自太祖至钦宗凡九帝;康王赵构于南京(今河南商丘)继皇帝位,随后展转南逃,都临安(今杭州),称临安府行在。


此象 山泽损 宣和、靖康之损,损主,损兵、损财,损去半壁江山,其损也大矣哉;互复,应康王于临安复宋室;变咸,咸为感,应徽、钦及众人于他国异乡(金之会宁府与五国城,于今之哈尔滨附近)倍受欺凌,悲苦与思乡悽凉之感至深,录徽宗于五国城题壁作证:“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无南雁飞。”

楼主 东方释珍  发布于 2018-08-09 08:32:42 +0800 CST  

楼主:东方释珍

字数:4424

发表时间:2018-08-09 16:32:4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9-03 23:08:55 +0800 CST

评论数:3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