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游记】在金色秋天里,偶遇暖调甘肃

变形金刚系列。

楼主 豆小蔻  发布于 2018-10-31 14:16:13 +0800 CST  


楼主 豆小蔻  发布于 2018-10-31 14:22:19 +0800 CST  


楼主 豆小蔻  发布于 2018-10-31 14:22:45 +0800 CST  
逛完沙漠公园还觉得不过瘾,又开着车,跑到城外的沙丘里。


楼主 豆小蔻  发布于 2018-10-31 20:17:17 +0800 CST  
不知名的沙生植物,再也想不到居然是这样娇嗲的粉红色。

楼主 豆小蔻  发布于 2018-10-31 20:29:02 +0800 CST  
路边是沙丘。以为是土山,谁知道爬上去,真的全是沙!一脚下去,陷到脚脖子!

楼主 豆小蔻  发布于 2018-10-31 21:00:08 +0800 CST  
夕阳开始沉落。

楼主 豆小蔻  发布于 2018-10-31 21:10:41 +0800 CST  
天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城南50公里处的中路乡灯山村,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约有1600年历史。天梯山石窟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也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在我国石窟造像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有“石窟鼻祖”的美称。

天梯山石窟依着黄羊河水库,站在堤岸上,身边碧波万顷,天高云阔,远处的雪山隐隐可见,正是金秋十月,白杨树青黄相间,越显灿烂华美,让人忍不住赞叹,在荒凉干旱的大西北,居然能有这样的美景。

楼主 豆小蔻  发布于 2018-11-01 10:37:37 +0800 CST  
据史料记载,439 年,北魏灭北凉,从姑臧(即今天的武威)迁宗族吏民3万户到平城(即今天的大同),其中有僧侣 3000 多人。这是个非常大的数字,既反映了凉州人口之众多,也说明了当时凉州佛教的兴盛。这 3000 僧人实际上就是“凉州模式”的创造者,推动了北魏崇尚佛教的风气,也把石窟造像的技术,带到了平城一带。负责开凿云冈石窟高僧昙曜, 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楼主 豆小蔻  发布于 2018-11-01 10:39:09 +0800 CST  
1958年4月,为了解决黄羊河下游8万农业人口的生活用水和耕地用水,武威市决定在天梯山石窟右侧不远处兴修黄羊河水库,而天梯山窟址恰好地处水库淹没区。为了保护古迹,天梯山石窟中大量的塑像和壁画被拆了下来,搬运到甘肃省博物馆。

所以踏进天梯山石窟的范围,触目就是碧波荡漾的黄羊河水库,通往石窟的栈道,就修在水上。

楼主 豆小蔻  发布于 2018-11-01 10:40:35 +0800 CST  
大佛寺是目前唯一对游客开放的洞窟。

乾隆《武威县志》:“大佛寺,城东南一百里,有石佛像,高九丈,贯楼九层,又名广善寺。”释迦摩尼佛祖身高28米,宽10米,面带微笑,雍容典雅,线条清丽丰满。据有关史料记载,此石窟是北凉王沮渠蒙逊于公元412年至439年之间开凿的。

楼主 豆小蔻  发布于 2018-11-01 10:42:10 +0800 CST  
这样一窟七佛的造像模式,在国内是很少见的。

释迦摩尼佛祖的两旁还有文殊、普贤菩萨,广目、多闻天王、迦叶、阿难等6尊造像,造型生动,各不相同:迦叶是个苦行僧,所以显得比较苍老干瘦;而阿难则传说是佛祖出家前的小侄子,活泼俊美,在佛祖面前的姿态也比较放松自在。

窟内南北两壁绘有大幅壁画。南壁上部为云纹青龙;中部为大象梅花鹿,大象背部驮有烟焰发光的经卷,下部是猛虎和树木花卉。北壁上部绘有青龙双虎,中部绘有白马、墨虎、菩提树,马背上经卷闪光;下部绘有牡丹花卉。

楼主 豆小蔻  发布于 2018-11-01 10:43:16 +0800 CST  
综合以上所述,中国石窟影响过程应当是:天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所以,有学者称天梯山石窟为中国“石窟鼻祖”。我想这是当之无愧的。

楼主 豆小蔻  发布于 2018-11-01 10:44:23 +0800 CST  
大佛窟的地势较低,在水位线以下,为了保护文物,建造了围堰,所以当我们欣赏佛像的时候,其实是站在水底的哟!

要沿着高而陡峭的梯子,才能下到石窟的底部。

楼主 豆小蔻  发布于 2018-11-01 10:45:26 +0800 CST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就能清晰地发现,水库的水位线,高过了佛像。

楼主 豆小蔻  发布于 2018-11-01 10:47:28 +0800 CST  
沿着山壁,还有很多大小不一的洞窟,但目前都是封闭的,不对外开放。不过,能看到大佛寺,也很满足了。

楼主 豆小蔻  发布于 2018-11-01 10:48:32 +0800 CST  
凉州宝卷是武威地区特有的一种民俗说唱文化。

听说我们要来,当地旅游局特地安排了宝卷艺人在水库边唱了一场小型演出。

凉州宝卷产生于唐代,成熟于宋代,盛行于明清,是流传在凉州地区由佛教经变文而演变成的民间通俗宗教文学,主要分布在天梯山石窟所在的张义山区及周边地区,2006年被国家收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凉州宝卷的内容主要是劝人为善,规劝孝道,遣责忤逆,扬善惩恶,有明显的说教意义。它既包罗了佛教文化、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地方方言,又综合了古代小说、戏曲、民间小调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如今的凉州宝卷濒临灭绝,但仍有一部分传承者们,在坚持着,支撑着。

楼主 豆小蔻  发布于 2018-11-01 12:00:49 +0800 CST  
这个怀抱里的小娃娃,等她长大了,会成为宝卷的继承人吗?

楼主 豆小蔻  发布于 2018-11-01 12:01:52 +0800 CST  
天梯山石窟陈列馆。大都是一些照片,大部分文物,都被保存在甘肃省博物馆里。

不过,从这些照片里,我们也可以窥斑见豹,了解到当时的石窟内容,有多么丰富珍贵。



楼主 豆小蔻  发布于 2018-11-01 12:02:51 +0800 CST  
离开时,遥看天梯山石窟。

楼主 豆小蔻  发布于 2018-11-01 12:03:41 +0800 CST  

楼主:豆小蔻

字数:22915

发表时间:2018-10-30 23:59:4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07 07:25:48 +0800 CST

评论数:92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