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江,流了七千年

整个夏天,我都和一条江在较劲。
我怀疑自己是中毒了,并且病得不轻。
当你身中此毒时候,会坐卧不安,甚至念念不忘。
唯有去行走,才会缓解这种不适。
这种现象,没有中过此毒的人,很难理解。

是什么样的一条江呢,能够让我如此着迷。
其实,这是一条少有知名度的河流。
它同黄河长江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随便找出一张中国地图,都很难找见它的名字。

起因在于,我有天不小心追溯了一下中华民族的最初形成。
翻开中国的传统史学,华夏民族起源于一元文化。
所谓的一元文化,就是说黄河流域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发祥地。西安的半坡遗址是它的代表。
除黄河流域以外的地域,比如长江流域以及东南一带的文明,都是北方人南迁而形成的群系。

记得读小学时,从未走出过宁绍平原的应姓老师讲课说,我们这些人都是炎黄子孙,中华远古的文明发祥地在黄河流域,那里才是民族文化的摇篮。
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上的事,是和我们生活着的古越大地(江南)无关。
老师的话和这个结论我相信了,并且一直占据了我整个少年时代。
直到上了中学,那个瘦弱如同猴子,能够把整本历史书倒背如流的革老师,有一堂文明起源的课里,引申了河姆渡遗址。
他说,七年前(实际是1973年),在一条江边上发掘的河姆渡文化遗址,有4个文化层证明,它是新石器时代古江南村落遗址。
这就是说,它灿烂的史前文化,相比黄河流域刀耕火种文明,整整早了二千年。


我清楚的记得,就为了这段话,我喜欢上了他的课,做了二年的历史课代表。
河姆渡遗址,就在这条江边上。
这条河,叫余姚江。简称姚江,或舜江。

是的,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中国的文明史才从此被重新改写。
一元文化失却了其论断的正确性。
因为,河姆渡遗址,确证为距今已经有七千年的历史。这比半坡遗址要早出来一到二千年。

历史学者开始纠正,中国民族的发源至少是二元的。
河姆渡文化,是民族的另一个源头。
从二元文化开始,河姆渡遗址就代表了长江流域的古文明。

对于这样的一种说法,从地域意义上来说,几乎没什么不妥。
但实际上,姚江是一条独立的河流。
从余姚四明山的大岚冈起源,流经整个余姚境内,在镇海注入东海。
它与长江水系没有根本上的交流,并不是长江的支流。
从这个意义上来言,虽然不算长也不算大的姚江流域,才是中华民族的真正发祥地。

这是一条不长的河流。
从它的源头到入海口,其干流总长不过一百零六公里。
这又是一条很长很长的河流。
从母系氏族开始,它就一直在流。至今已经流了七千年,却从未干凅。

如此灿烂的文明,就在我的家门口,我常常觉得口干。
这个夏天,特别热。
不知是臊热后遗症,还是脑缺水,居然在大热天骚动着,想把整条姚江,从头到尾的走一遍。

楼主 村夫216  发布于 2020-10-05 17:19:27 +0800 CST  
(探寻一条七千年的江,正文开始)

我这厮,的确病了,自以为病得不轻。
常常会半夜里醒来,坐在阳台上,泡壶茶,对着南边的夜空发呆。
南边直线距离50公里,向上海拔500米,有一个点。
那点是一条江的源头点。
我想去那里。

想得狠了,在周末的一大早,终于下定决心的奔了去。
车过四明山的牌门,才算开始入山。

无数次的经过这个山门。
奇怪,每次经过时总是会把身子在驾驶座上往前正了正。
心里也总会叽咕2字:雄起。
老觉得这山门呵,挺男人。

四明山,浙中部的一座山。
我吹个小牛,它的每条道我都熟悉。
我几乎把这十几年来的休闲时光都给了它。
呵呵,比爱人还要亲。

我要去的是姚江源头。
想用这个夏天,把整个的姚江从头到尾的走一遍。


从我居住的余姚小城,向南上山得走58公里。
中间的山梁都这样的好看。
但不作重点的陈述,因为我的主题是去姚江的源头。

所以放上这些图片,就像是一场电影的序幕。
大幕拉开前的一些预热。


楼主 村夫216  发布于 2020-10-05 21:25:14 +0800 CST  
由于起了个早,沿着四明山的盘山公路而上,山道基本无人。
9点不到就到达了源头。

姚江源头,在四明山腹地。
海拔550米,起始于大岚眠岗。


源头由一前一后2井泉组成。
神奇的是,无论干旱或地冻,泉眼常年没断过流。


其实这地,我来过许多次了。
而这么一本正经地,借了个以探寻为名,也就这次啦。
记得第一次来,大概有二十几年了吧,反正那时意气风发的样子。
一同行的兄弟说都到源头了,得,留下点纪念。
于是极其不要脸的撒了泡尿,说是让全小城人民都享受到他的特殊津贴。

楼主 村夫216  发布于 2020-10-06 09:38:32 +0800 CST  
为了更好的,直观的读清楚点这个江,我用手工画了整条江的走势。
我坐的地方就是源头的起始点。
姚江源头。

楼主 村夫216  发布于 2020-10-06 09:52:38 +0800 CST  

沿源头的小道下来不到一公里,有一小山村,名后朱。

记得第一次见它是一个大雾天,车在山道上遇一小寺庙,红色墙壁。
以为是一处孤寺,实在是到了村子口。
雾中的村子,像仙境。
后来就一直喊它为,云上的村庄。

这样的小山村,的确适合生长在云上。
宁静,淳朴而干净。
干净一词,在现在这个社会,你懂的。

楼主 村夫216  发布于 2020-10-06 10:07:48 +0800 CST  
几次来都有人问,在这样的小山村老死如何?
我会想十秒钟,然后坚定不移,不行。
一二天可以,一二个月呢。
我觉得我会疯。

我过不了那种清心寡欲的日子,因我的六根尚没清净。
我承认自己绝非那种根正苗红的好公民。
记得小时候,常常把大我几岁的人都打得哇哇哭。
外公说,我这小厮,是十一分的顽劣。

曾经有半熟的主说,你这厮,适合灯红酒绿下的花花世界。
呵呵,我不怎么同意。
我热爱自然,热爱这大好河山,有时甚至迷恋。
但我不好酒,反感那种钢架水泥下,人山人海一般的嘈杂。

我喜欢村后500岁的老杉树。
据说有小村时,就有了它们。
我向村里的老人打听,如此悠久的地方,是否有故事。
比如苏大人来过,或许徐游客住过。
老人说,没听说过。
然后是一脸不好意思的笑。好像没先人来是他的错似的。

像是怕我失望,老人说如果一定要历史点什么,倒有2件事可以上得了台面。
一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浙东三五支队的陈布衣曾领导人们,在这个村子里长期游击过。
二是朱氏祖先有一个人做了铜关总兵,在村子里建了座五板桥。这桥有来头,得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不久留。
我没去看五板桥。
总觉得这样的村子,可路过,可远见,但不一定得近身。
比如某些人,某些事。

楼主 村夫216  发布于 2020-10-06 10:17:22 +0800 CST  
出源头,过小村。
水系是根据地表经流渐渐成溪。

溪边开有一道,羊额古道。
开凿于南宋,有800年历史。
因其陡峭,故有云梯之称。
在盘山公路没有修建前,古道是山里人家出入外面的主要通道。

如果要顺走溪流走向去感受姚江上游的脉络,势必沿古道而下。
那样才同步。
这样,出现了一个问题。
因为一早,我是开着车直接到达源头的。这个计划必须得弃车而走。
一分钟的决定,二分钟的整理奘束。
五分钟后,我的左脚已经踏上古道的第一块石头。

楼主 村夫216  发布于 2020-10-06 10:21:54 +0800 CST  
姚江上游,不能叫江,是溪。
过让贤村后,稍微开阔点,但还是溪。


人在溪边走,格外清新,比鸟儿惬意。
沿古道而下多时,遇不上一山民,好像整个空间就剩下我一人。
好像人在云中行走。
好像天地都是我的,我是王。
这种感觉很奇妙。

楼主 村夫216  发布于 2020-10-06 10:38:45 +0800 CST  


在许多年的行走中,与朋友一起的少,大都只身。
我这厮随性,往往从不设定目标,漫无目的。
有人说,我这叫游荡。
而这次例外,我设定了一条主线,姚江,沿着它走。


楼主 村夫216  发布于 2020-10-06 10:43:30 +0800 CST  
古道全长五公里。
在它的出口处建有一坝,拦溪成小型的水库,无名。


坝下始入北斗湾,名字好听。
传说有仙人丹丘子在这一带修过道。
平添了古道的几分神秘。

每次说修道,我都一脸懵逼。
老使我想起秦朝时的徐福大人和八仙过海。
真假不作评述,各人各信。
楼主 村夫216  发布于 2020-10-06 13:09:37 +0800 CST  

出古道后,回到老问题上,如何去拿车?
求搭车,这是个好玩的事情。
一直觉得,求搭车这样的事,只是小青年才能干的勾当。
一脸的风尘样,站在路旁,将臂前伸,大拇指高高竖起。

若要再逆古道而上,重新走5公里,我得崩溃。
实在不容易。
一跺脚,一咬牙。干脆学小青年一脸风尘状。

一辆,十辆。
老司机都漠视我大拇指的存在。
想,可能是戴着宽大深度墨镜的缘故,一看就不像好人。
现如今,人们都被教育成不和陌生人说话了。
赶忙摘下墨镜,换上包里的聚氨脂透明的近视眼镜,起码看上去像个有那么点文化的好同志。
果然,几分钟后,一杭州牌照的福特在我面前停了下来。

福特主是一北京人,工作在杭州,一家三口自驾四明山玩。
说是去森林公园,教孩子认识大自然的秘密。
呵呵,我心里小人样的想,能拉上我大概也是在教育孩子要有爱心,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这种教育是书本上没有的。
孩子八九岁模样,一上车就一口一个大爷的,喊得我冷。
再呵呵,我有那么老嘛。
楼主 村夫216  发布于 2020-10-06 13:15:48 +0800 CST  

关于墨镜,也作一下说明。
装酷是一个原因,挡阳光也是一个原因。
此镜,是根据我原眼镜度数,到厂家定制的带色近视眼镜。
它也跟着我出来混了多年,看过不少世面的呵。
楼主 村夫216  发布于 2020-10-06 16:07:00 +0800 CST  

咱们回到正题,走姚江。
应该说姚溪,过白水冲后,奔梁弄去。

梁弄,曾是中国十九块抗日根据的之一。
红色得相当有历史,红得很光明正大。


它属于新四军一个部分。
新四军这个名词,在我很少时候就听外公讲过。
或许因为外公原是国民政府的保长,曾和新四军有过节,言谈之间少了公正。
他老人家说,所谓抗日没多少新四军的事,他们一直生活在山沟沟里。
抗日主要是由蒋委y长领导下的国民d军。
这事敏感,故且听之,不作评论。
这个也不影响这片土地的红色。
毕竟我们伟大的人民,在二战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

楼主 村夫216  发布于 2020-10-06 16:21:52 +0800 CST  
对那段历史,我曾细细的嚼过。
所以,每次站在这样的历史面前,看到鲜红的字体,总会心生感动。
总是觉得那时一段辉煌灿烂的中国现代的历史进程。


墙上有标语。
又有老同志的题字。
这次换成了省委书记的了。
薛驹的。
记忆最离谱的,小时候我常常把驹字,错读成狗。
后来一看见驹字就发笑。
发笑之余,还是打心里不喜欢那些行政长官给各地方的题字,总觉得有点沽名钓誉之嫌。
当然,这也不影响这面墙壁上的红色思想。


楼主 村夫216  发布于 2020-10-06 16:33:21 +0800 CST  
老实说,我还是十分敬佩这些革命先烈的。
换成我处在80年前的那场革命中,会不会一样和先人们把这副清瘦的身体,给了这片土地,难说呵。


我想,或许我成了浦志高第二。一汉奸,或一叛徒。
据说我的头发,老是长得像这样的人。

楼主 村夫216  发布于 2020-10-06 16:37:07 +0800 CST  

楼主:村夫216

字数:3829

发表时间:2020-10-06 01:19:2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0-06 22:55:09 +0800 CST

评论数:2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