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老人13天环英伦自驾和伦敦4天的公交巴士游

在国会街(白厅街)上,


找个地方歇歇脚,这个地方是旅游热点,公共汽车站有12条线路停靠


虽然是一条路,但这里是国会街和白厅的交点,大伦敦是由很多卫星城组成的,这里是威斯敏斯特市。


白厅街上的和平纪念碑

和平纪念碑也被称之为“战争纪念碑”,最早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胜利阅兵时竖立的木结构石膏质临时纪念碑。后在1920年改为永久性的建筑,并成为英国的主要国家级和平纪念碑。纪念碑高11米,重120吨。

唐宁街10号,英国首相府,国际新闻报道中经常提到的地名之一,就在眼前,现在整条街都不能进入,有铁门和全副武装的警卫把手着。


和警卫打了招呼后我们每个人都留了个影。


英国二战妇女纪念碑。该作品是为纪念那些在二次世界大战的“如此多难境遇中仍能从容应对”的英国妇女们而建的。


道格拉斯·黑格陆军元帅雕像,一战中在法国的英军总司令。其历史地位颇有争议,但还是在白厅街上竖立了他的雕像

楼主 dssz  发布于 2018-01-23 19:21:13 +0800 CST  
白厅的皇家骑兵卫队总部大门口,有武警和骑兵共同守卫


游人争相和骑兵合影,咱也不能脱俗


皇家骑兵卫队总部

走进去看了看



时间已是下午2点多,该回去吃午饭了。我们在伦敦的时间里,基本上是自己开伙。超市有很多半成品肉食品和蔬菜。三文鱼,鳕鱼,牛排等加工过的食品只有国内的一半价格,居处煤气灶、煤气烤箱、微波炉又一应齐全,回到居处可以迅速方便整出一顿很合我们口味、又好又便宜的的饭菜,而在人工费用昂贵的英国,如上餐馆用餐,则费用要比自己开伙高出好多。我们都是退休的工薪者,穷游是我们的首选。这次英国行,由于自己动手,餐饮费用开销很低廉,是我们原先没估算到的。这也使我们总的旅行开支节约了很多。
路旁正好有88路巴士,一部车子半个小时到咱们住处,很方便。
坐在88路巴士上层的前窗前

车前方的风景


车行至泰晤士河上的沃克斯霍尔桥前面,泰晤士河边高层住宅

在汽车群中穿行的伦敦街头的马车


伦敦的天真是多变,下了巴士,天又变成这样了。


回到住处,做午餐吃饭,饭后大家休息了一会。

楼主 dssz  发布于 2018-01-23 20:33:48 +0800 CST  
休息一会后,我们去伦敦塔桥。按照google地图的建议,在住处旁乘333或N155路到象堡 Elephant & Castle站,然后换乘188路到伦敦塔桥。


伦敦有很多交通集散中心,这类地方有地铁、火车站,很多线路的公共巴士停靠,互相换乘非常当便,此外这类中心都附有商业设施。在伦敦的几天,我们经常经过或换乘的这类中心有沃克斯霍尔Vauxhall,象堡Elephant & Castl。到了这类集散中心,一般都有方便的交通工具到伦敦的各类景点或重要的集散中心。
沃克斯霍尔Vauxhall集散中心,在这里两个方向进站的车是用同样的一个站点,乘客必须注意在车的正面车顶显示牌上显示的此车的终点站,才不会乘反方向。


这次旅行在伦敦最好的感觉之一,就是坐在双层公共巴士的上层前面,欣赏两边富有特色的各类建筑,观看伦敦小街中的居民住宅,看看道路上的形形色色的车辆和路边的各色人等的活动,我在车上录了不少录像,回国后看看很是有趣。伦敦巴士车是混和动力,启动变速车子很平稳,车内基本没有发动机噪声,不是高峰期间一般都有座位。第一天赏到了坐巴士的甜头,后几天只要不赶时间或要去得地方有巴士到达,我们基本使用这个交通工具。
这次我们在伦敦碰到了在公共汽车上查票的情况。从路上站点上来的查票员使用手持终端刷卡逐一检查乘客的牡蛎卡。反倒现在国内公交车车上查票的现象已经是基本看不到了,好像这还是改革开放以前的事。
333路行驶在clapham 路上,巴士在很多路段都走专用通道,所以速度并不慢


乘333路到了象堡,下了车发现188路和它不是一个站点,问了路人才找到了188路站点。
188路到站下车后,到塔桥还得走一段路

楼主 dssz  发布于 2018-01-24 12:53:54 +0800 CST  
来到了伦敦塔桥上。



伦敦塔桥(Tower Bridge),是一座上开悬索桥,横跨伦敦泰晤士河,因在伦敦塔(Tower of London)附近而得名,也是伦敦的象征。该桥始建于1886年,1894年6月30日对公众开放,将伦敦南北区连接成整体。
实际上在文艺作品中经常提到的伦敦桥就是这座伦敦塔桥,在伦敦泰晤士河上伦敦塔桥隔壁的那座桥才真的叫伦敦桥。
从桥上的这扇门通过楼梯走下去,去河岸边看伦敦塔桥


下到泰晤士河岸边,在河边步道看蓝天白云下的塔桥,


这段泰晤士河边的人行步道非常热闹,我们沿着步道向前边的伦敦桥走去,河对岸左边是伦敦塔,右侧有不少高层建筑,尤其是那个对讲机大楼特别显眼。



步道旁边是办公楼,商业设施,左边是伦敦市政厅,远处高塔式样的就是大名鼎鼎的伦敦碎片大楼


河中停泊的是贝尔法斯特号巡洋舰,曾在二战中服役,现在停泊在伦敦的泰晤士河上塔桥附近作为博物馆供人参观,属帝国战争博物馆管辖。



来到步道旁轮渡码头的栈桥上看塔桥和军舰


走的累了,到步道旁边这个地方坐坐


走到伦敦桥边上了,这个水泥桥才是真正的伦敦桥

楼主 dssz  发布于 2018-01-24 20:51:23 +0800 CST  
离开了伦敦桥,准备回住处,看旁边站点只有RV1路巴士,正好此时开来了一辆车,司机说可以到伦敦眼,反正交通卡已到限值,乘上去再说吧。结果,车子开到滑铁卢桥旁,司机说到终点了。这里离伦敦眼还有一些路。此时很累不想再走了,但一看旁边没车可换乘,只能还是走着去寻找另外的巴士站再换乘别的车回去。
在泰晤士河南岸找到了168路站,为了少走路,先乘到北岸,到马路对面换再乘176路回南岸的象堡,那里可换333或155路回到住处。
一上车,上层前排有空,坐在那里看风景了。巴士开过滑铁卢桥,此时的泰晤士河上的暮色。


车到了象堡,176路下车后绕过一个大环岛,找到333路乘车回家。一天下来走的路挺多,累。
楼主 dssz  发布于 2018-01-25 12:07:01 +0800 CST  
6月26日 在英国的第15天

继续漫步伦敦 走威斯敏斯特桥,上伦敦眼 、乘泰晤士河游船看伦敦,逛特拉法加广场、牛津街

本来计划这天去牛津,早晨起床一看天气真好,蓝天白云,于是把去牛津的计划推迟一天。还是利用眼前天气好的有利条件,先登上伦敦眼鸟瞰伦敦吧。事后看来是十分英明的决定,
早餐后出门,还是乘上88路巴士,车空的很,我坐在上层第一排,看景拍照。
车行至沃克斯霍尔桥上

巴士经过住宅区,安静整洁,伦敦的公寓基本都是路旁这种两、三层的楼房



看伦敦人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也很有趣,骑车者基本上都是一身运动打扮,而且骑行速度飞快,似乎是在互相进行比赛。骑行者在自行车道上又不时超越旁边汽车道上行驶的汽车。估计很多人是用这交通工具上下班,既可健身、又可避免乘车堵车。


在白厅街的国会广场站下车,准备走过威斯敏斯特桥去伦敦眼。
过桥前先去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前,人太多且要排队购票,大家都不愿不进了,只在外面看看就行了。




英国高等法院


马路上的骑行者


来到了西岸的威斯敏斯特桥畔,这栋很有特色的楼房叫保得利大厦,是国会议员及其工作人员的办公场所


伦敦的两个标志性事物组合,大本钟和红色双层巴士


伦敦眼在向我们招手


大本钟,国会大厦,红色巴士


桥上漂亮的灯柱


面对蓝天白云下的华美建筑,太太拍个不停

楼主 dssz  发布于 2018-01-25 13:45:11 +0800 CST  
过了威斯敏斯特桥


来到伦敦眼下

伦敦眼(The London Eye)为伦敦的地标和著名旅游观光点之一。
伦敦眼于1999年年底开幕,当时赞助商还是英国航空公司,因此又称千禧之轮,它的高度达到135米(443英尺)。
真是一个伦敦热门景点,现场游客多的不得了,买票要排很长的队,幸好在国内携程网已经买好了伦敦眼和晤士河游船的票,只要拿着打印好的取票单前去取票就行了,取票窗口倒人不多。
取好了票,登舱也要排很长的队,


登舱排队人虽多,但排队时间不长,大约十分钟后,轮到我们登上乘坐舱了。
伦敦眼共有32个乘坐舱(由序号1排列到33。因为宗教忌讳,没有13号),舱内外用钢化玻璃打造,所以有空调系统。每个乘坐舱可载客约25名,回转速度约为每秒0.26米,转一圈需时30分钟。乘坐舱很大,但进仓后感觉空调很给力,太阳下丝毫不觉得热。舱里有座位,但大部分游客都不坐,都在舱里移动着欣赏舱外各个方向的景色或在摄影。


随着乘坐舱的升高,视野渐渐拓展。
http://img3.laibafile.cn/p/m/289680202.jp

亨格福德金禧桥和后面的滑铁卢桥


太空舱内鸟瞰伦敦








楼主 dssz  发布于 2018-01-25 16:01:37 +0800 CST  
伦敦眼约半小时旋转一圈,体验结束后,接下来是泰晤士河的巡游city cruises,我们买的是伦敦眼经营的航线,上船点就在伦敦眼下面,由于也是在携程预定,所以也是用打印好的取票单换票。这个泰晤士河巡游的游客要比上伦敦眼的人少,所以船的班次也不是很密集。我们在码头上排队等了一段时间,才上了游船。
游船离开船码头时,旁边的巡逻警艇疾驶而过,


游船在泰晤士河的巡游路线有几种,我们选的是时间最短的蓝线,路线是从威斯敏斯特桥到过伦敦塔桥的那一河段。
船先从伦敦眼驶到议会大厦,再掉头开始朝下游行驶,我们船前面的是游红线的游船

在议会大厦前



伦敦水族馆


河中看伦敦眼


滑铁卢桥前


千禧桥 南端Millennium Bridge


河旁的建筑。游船上的广播在介绍河两岸的建筑和典故,老外不时发出笑声,但我们听力不行,只能自己欣赏琢磨。





船行期间,高达309.6米碎片大厦一直在我们眼前晃悠,这是正对着大楼的位置


楼主 dssz  发布于 2018-01-25 16:49:03 +0800 CST  
船开过贝尔法斯特号巡洋舰,船上的大炮

在伦敦塔桥下


船行过了伦敦塔桥,掉头返航了


泰晤士河旁的伦敦塔


黑衣修士桥 Blackfriars Bridge 北端


北岸维多利亚堤岸上的建筑,这也是伦敦的一大看点,但我们后来没去。


河中的古董游艇


巡游结束上岸后,还是走到北岸,这个地方游人多热闹。
红狮子酒吧前


熟门熟路了,仍旧在国会广场站乘88路回住处午餐。


楼主 dssz  发布于 2018-01-25 20:33:37 +0800 CST  
下午去特拉法加广场和牛津街,还是乘88路前往。
攻略:88路和2路巴士太有用了,下面是一张88路和2路的行驶路线图,我们在伦敦定的住处位于两条线路在下面的分叉点上面一点(蓝色圈出处)。这两条线路沿线周围包括了伦敦大部分的热门游览点。如自己去伦敦自由行的,预订住处时可尽量考虑在这两条线路重叠的路段附近。


在特拉法加广场站下车,走几步路就看到了广场。
特拉法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是大伦敦西敏市的著名广场,也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建于1805年。



广场中最高最显著的标志是南端的高53米的纳尔逊纪念柱。此纪念柱是纪念拿破仑战争中特拉法加海战牺牲的海军上将,英国民族英雄霍雷肖·纳尔逊。柱顶是将军的铜像,柱底四周是四只巨型铜狮。柱基四周是纪念拿破仑战争各次战役的浮雕。整个台座是用缴获的法国军舰的大炮铸成的。正面那幅雕塑,表现的就是1805年的特拉法加海战。
二百多年来这个广场一直是伦敦乃至全英国人民聚集庆祝除夕夜、圣诞节及其他节日,和举行政治示威的场地。


广场中部是两个花形喷水池,北部有国家美术馆。众多的游客在此休息游玩。

国家美术馆正门和它的台阶


花形喷水池前留影,后面远处的白色尖塔是圣马丁教堂


广场四角上有四个雕塑基座,国家美术馆前另有两个。这六个基座中有五个现有铜像,这个是英王乔治四世。


广场周围也是伦敦重要的商业街区


广场旁的加拿大,南非和马来西亚等英联邦国的高级专员署(英联邦国家互派的大使级代表处)


回到刚才下车的88路站点,继续乘88路前行去牛津街。本来还有走摄政街的计划,后来得知88路就在这条街驶过,那就不走了,坐在车上看摄政街街景更省力。
乘上88路,闹市区车上乘客较多,但还是坐到了上层的前排
市中心,人多车多店多


车行驶在摄政街上,一直往前,由于是伦敦最繁华热闹的马路之一。人多车堵





楼主 dssz  发布于 2018-01-26 13:54:26 +0800 CST  
乘着88路从头到尾穿越了摄政街、朗豪坊。来到这波特兰街,街旁的中国大使馆


在波特兰街上的波特兰区站下车,马路对面往回再乘一站路车,去牛津街。路旁别致的用花卉装饰的外墙


下车后,旁边看到一家房产中介,驻足看了一看,号称世界最贵的伦敦房价和上海差不多。


牛津街摄政街口的地铁站,不知什么原因临时关闭,人挤了一大堆。


走到牛津街,往西朝大理石拱门的方向逛去,我们也不准备买什么东西,仅仅是“见见”市面而。盘算一下,在我们有生之年,纽约第五大道,巴黎香舍丽榭大道,东京银座,再加上今天的牛津街,总算世界几大著名街道都走过了。
牛津街和上海的南京西路,淮海路一样,机动车辆可以行驶。但由于在一区,一般车辆进去要付拥堵费,所以街上基本只有公共巴士。





牛津街旁的小步行街 Molton St,


在牛津街上走了一会,累了,看看时间也不早了,于是就往前乘了一站路的巴士到大理石拱门看看,然后在那里再换2路车回住处去。
大理石拱门Marble Arch是一个建于19世纪的白大理石拱门,作为伦敦的凯旋门,拱门的对面就是海德公园那个著名的“演讲者之角”。它刚建的时候本来不在这里,在白金汉宫入口之处,后来被搬了过来,它在这里已经矗立了160年。现在它也是伦敦的地标之一。



去2路站台,路旁的告示牌,在周一到周五上午七点到下午六点过此线就要付拥堵费。


乘上2路巴士回住处,同样时间,出了要收费的中央区,路上交通就不一样了,有点堵。

楼主 dssz  发布于 2018-01-26 17:20:21 +0800 CST  
6月27日
当天行程 伦敦--牛津--伦敦
本来在自驾的行程里有牛津这一站的,后来想体验一下在英国坐火车的感觉,结果就在自驾行程取出了这一目的地,而是把牛津作为从伦敦出发一天来回的目的地。
为了方便,没有事先从网上买火车票。这样想什么时候去,到车站买票即金额已走。但这样票价比应先购买要贵了一些。
我们是在伦敦帕丁顿火车站乘火车去牛津的。
从住处乘地铁去伦敦帕丁顿火车站。牡蛎卡用了3天,里面钱不多了,顺便在地铁站给牡蛎卡充一点值。自助充值还是比较方便的,3天用下来,原来充的20鎊还剩7鎊多,由于还要用3天,所以每人又充了10鎊。
来到了帕丁顿火车站,先买票。买票时工作人员告诉我,列车停靠哪个站台,只要注意看站台里的大屏幕显示。看我听不明白,他又用手机把他的话用谷歌翻译给我看,翻译得牛头不对马嘴,我给搞的一头雾水,后来再问检票闸口的工作人员才搞清楚。
帕丁顿火车站候车室


到了指定开车时间,显示屏上还未出现我们车次的信息,此时有些焦急,去问工作人员,原来车晚点了。几分钟后显示此次列车在4号站台上车。过检票闸口,看到列车已停在了4号站台。


五十几分钟、不到一百公里的车程,一人16.95鎊的票价,有点贵。
我们乘的那班火车是从伦敦开往格洛斯特。牛津不是终点站,我怕乘过站,在行程中时时看着谷歌地图上的坐标,判断火车是否到站。上午9.22分开的车,误点晚开了10分钟,到牛津10点20分。虽然乘了不到1个小时的火车,但总算有过英国乘火车的体验了。

到站后,跟着人流出了站。

楼主 dssz  发布于 2018-01-26 17:57:45 +0800 CST  
到牛津当然是来看牛津大学的。牛津大学有38个学院,时间有限,只能挑几个知名些的学院去看看。牛津城不大,我们决定全程步行。在牛津火车站旅游服务中心拿了一张游览图,看见图上有建议游览路线,于是开始时照着路线图走。
出牛津火车站不远,路旁的牛津城堡。没有进去,仅仅在外面看看。



过了牛津城堡,街两旁在大兴土木,按照图上标识的路走不通了,街旁边的英国工人示意我们往城中心走。
走到皇后街


位于皇后街(Queen St.)和玉米市场街(Cornmarket St.)口的卡法斯塔(Carfax Tower),是原来的牛津圣马丁教堂目前仅存的遗迹。圣马丁教堂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11世纪,因位于城镇中央,几世纪以来是牛津重要的宗教中心,英格兰皇室如伊莉莎白一世等都曾亲临此地举行宗教仪式。19世纪以来,圣马丁教堂因建筑结构安全,以及位居交通要冲道路拓宽工程等因素日益式微,到1896年卡法斯塔为圣马丁教堂留下的唯一见证。


玉米市场街是一个步行街

楼主 dssz  发布于 2018-01-27 20:43:52 +0800 CST  
从玉米市场街右拐到市场街走不多了就来到了林肯学院




林肯学院((Lincoln Colleg,中世纪学院保存最好的一所。校舍仍然保留早期屋顶,包括用来散烟的裂口。学院关闭,只能看看庭院。

林肯学园旁的耶稣学院,也关闭


耶稣学院的中庭


慢慢逛到宽街,


著名的三一学院在这里,也关闭。还好,所幸看过了剑桥的一些学院。


牛津常见的这种四合院就是一所学院,由于在当时学术是教会的专利,因此学院都以修道院式建筑来设计,不过四周往往围绕着美丽的庭园。尽管大多数的学院这些年来多有改变,但是依然融合许多原有特色。



在宽街上看到了这个科学史博物馆。这是一座完工于1683年的古老建筑,是阿什莫尔博物馆的旧址。


博物馆始建于1924年。收藏有从古代到20世纪初的上万件藏品,几乎包括了科学史的所有方面,尤其是天文学仪器如星盘、日晷、象限仪的收藏以及早期的数学工具、光学仪器,与化学、自然哲学和医学相关的装置的收藏非常可观。



看完博物馆,发现对面一个书店,牛津的书店几乎与图书馆一样多,大大小小也有100多个。这个书店是世界最大的学术性书店--布莱克韦尔书店(Blackwel),进去看了看,书店很大有三层楼面,楼上还有咖啡吧。


宽街旁的大学建筑


没看到剑桥的叹息桥,在牛津总算看到牛津的叹息桥了。叹息桥(The Bridge of Sighs)这座优美的地标建于1914年,是威尼斯那座叹息桥的复制品,它连接了赫特福德新老学院(Hertford College)。


找到了博德利图书馆,牛津大学总图书馆,是英国第二大图书馆。



谢尔登剧院sheldonian Theatre,建于1664年到1668年,现在用于音乐会,讲座和大学内部的仪式。


走到这条古老的小巷-皇后巷



墙那边就是万灵学院


继续行走在皇后巷,



来到高街上,



看到街旁这块牌子介绍后,才知道来牛津后一定要来这条小巷看看,它是全欧洲最美丽的小巷之一。


时间不早了,走的很累了,本来想着怎么去火车站坐火车回伦敦。忽然看到街旁边的公共汽车站牌有直接去伦敦的X90巴士,四人大喜,决定乘巴士回去。
等了不多会,车来了。上车直接向司机买票,60岁以上14鎊一人,车上连我们四人只有五名乘客。路上停了两站,也没人上下车。这个大巴士变成了我们的包车。
老天还算帮忙,在回去路上下起了瓢泼大雨。巴士在伦敦停好几个站,我们选择在大理石拱门下车,换乘2路巴士回住处了。
楼主 dssz  发布于 2018-01-28 18:25:17 +0800 CST  
6月28日
上午去大英博物馆,下午去伦敦塔、博罗市场

到了伦敦,无论如何也要安排一些时间去一下大英博物馆,否则的话,伦敦行就似乎缺少了什么。
从我们住处到大英博物馆最方便的是走几分钟路到Brixton Rd乘59路,一部车到Southampton Row Theobalds Road 下车,然后再走一点路就到了。
来到门口,观众还是很多,很多儿童来这里受教育,入口处似乎不是正门。

英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它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图书珍品,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藏品主要是英国于18世纪至19世纪发起的战争中掠夺得来。主要受害国家包括希腊、埃及及中国等。
进了博物馆,首先来到这个大中庭。




由福斯特伙伴公司(Foster and Partners)设计的伊丽莎白二世大中庭将博物馆的内庭转换成了欧洲最大的有顶广场。广场占地两英亩,顶部由玻璃制成,十分壮观,中央是举世闻名的阅览室。由于博物馆是免费参观,国内的旅行团都把这个作为伦敦必去景点,在馆里国人特别多。
中庭里的雕塑


我们去过很多世界上有名的博物馆了,再加上时间也有限,大家商量就冲上面提到的那些受害国的著名展品而去吧,看看中国的瓷器,埃及,古希腊三个展馆的一些展品。
来到中国瓷器馆看中国瓷器,上自汉唐,下至明清,青花、钧瓷、唐三彩、景泰蓝按年代与产地排列,应有尽有,这个馆是中国以外最大的中国陶瓷馆。






走埃及馆,我们去过开罗的埃及博物馆,所以在埃及馆参观就有些似乎相识的感觉。




拉美西斯二世头像(Ramesses)(1818年由英国驻埃及总领事捐献,是割地赔款时拿的)是这里最珍贵的馆藏品之一

楼主 dssz  发布于 2018-01-28 20:02:34 +0800 CST  
古希腊馆的几张展品照






古希腊馆中的宝贝:雅典帕特农神庙的大理石雕刻,希腊人一直在要求还给他们。





不知不觉,时间已过中午,朋友和我们夫妇下午分头活动。我们回住处午餐休息。为省路上时间,去Goodge Street Station乘地铁回住处。
路旁理发9英镑,兜售牡蛎卡的广告


典型的伦敦出租车倩影




进了Goodge Street Station地铁站乘Northern 线,伦敦地铁还是蛮深的,在自动扶梯上


Northern 线可以直接到stockwell,奇了怪了,怎么未到目的地车厢内就我们两人?原来这条地铁线到了Kenningto站要下车换去反方向的车,听到车厢外的工作人员大声叫喊,我们才知道,赶快下车。外地人进城啊,呵呵。


这栋房就是我们在伦敦临时的家。回家吃饭,饭后小睡了一会,这就是自由行的好处。



楼主 dssz  发布于 2018-01-28 20:25:44 +0800 CST  
下午去伦敦塔。天阴沉沉的,当天行程的大部分在室内,所以这个天气对我们影响还不算大。
我们从住处坐上333路巴士换133路到伦敦大火纪念碑下车。
惬意的坐在巴士的上层,和对面开来的观光巴士享受一样待遇,但价格大不相同


133路巴士行驶在伦敦桥上,这是我们第一次通过这座桥


从车站下车后,走了不多远就来到了伦敦大火纪念碑。

伦敦大火纪念碑高61.5公尺,碑柱为圆柱形带凹槽的古罗马多立克式(Doric)风格,如果纪念碑向东边倒,那么碑顶就正好落在当年起火的面包店。纪念碑柱内中空,有311级旋转楼梯直通碑顶,顶端为火焰饰围绕的圆球,代表着伦敦大火,在顶端可远眺伦敦金融城风光。眺望台的铁栏杆,都是用当年烧熔的铁器重新铸成的。碑是英国天文学家和建筑师克里斯多佛·雷恩(Sir Christopher Wren)所设计。


纪念碑底座的三面都刻有拉丁文,北面描述了当时大火造成的影响,南面讲述了查理二世在大火后的所作所为,东面记录了纪念碑的历史,而西面的雕像雕刻的正是当时被摧毁的伦敦以及查理二世和他弟弟詹姆斯二世(James II)。1666年9月2日星期日凌晨1点左右,在这里普丁巷(Pudding Lane),有一间面包铺失火。一阵大风将火焰很快吹过几条全是木屋的狭窄街道,然后又进入了泰晤士河北岸的一些仓库里。大火曼延到了整个城市,连续烧了4天,包括87间教堂、44家公司以及13000间民房,欧洲最大城市伦敦的大约六分之一的建筑被烧毁。但不幸中的大幸是在大火中只有5个人丧生,大多数市民有充裕的时间逃离火灾区域。伦敦大火彻底切断了自1665年以来伦敦的鼠疫问题,原因是这场大火烧死了数量庞大的老鼠。

从伦敦大火纪念碑去伦敦塔两个地方相距不远,而且乘车不方便,我俩慢慢地走着去伦敦塔。
伦敦塔的官方名称是“女王陛下的宫殿和城堡,伦敦塔”( Her Majesty's Palaceand Fortress,The Tower of London),虽然将其作为宫殿居住的最后一位统治者已是几世纪前的詹姆士一世(1566年至1625年)。伦敦塔是由威廉一世为镇压当地人和保卫伦敦城,于一〇八七年开始动工兴建的,历时二十年,堪称英国中世纪的经典城堡。十三世纪时,后人在其外围增建了十三座塔楼,形成一圈环拱的卫城,使伦敦塔既是一座坚固的兵营城堡,又是富丽堂皇的宫殿。伦敦塔曾作为堡垒、军械库、国库、铸币厂、宫殿、天文台、避难所和监狱使用。特别用于关押上层阶级的囚犯的这一用途产生了英语中的一条短语"sent to the Tower”,意思是“入狱”。伊丽莎白一世在她姐姐玛丽一世统治时曾在此入狱一段时间。伦敦塔最后一次作为监狱使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关押希特勒的副手鲁道夫•赫斯。伦敦塔是伦敦最受欢迎的历史景点之一, 198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伦敦塔在英国王宫中的意义非常重大,作为一个防卫森严的堡垒和宫殿,英国数代国王都在此居住,国王加冕前住伦敦塔便成了一种惯例。
伦敦塔的售票亭离入口很远,先去买了票慢慢走向入口
修剪整齐的绿地原来是伦敦塔的护城河,照片右面西南角上的建筑是中塔,也是目前参观伦敦塔的游客主入口。

城堡的外观


这里竖立着一些野兽的雕像,提示原来在这里游荡着国王豢养的野兽,在公元1834年野兽们被送到新建的伦敦动物园去了。

楼主 dssz  发布于 2018-01-29 17:14:02 +0800 CST  
从入口通过中塔大门,穿过铺在排干的护城河上的另一条小堤道,直达场边塔


从场边塔进入,马上看到的是中世纪宫殿和碉堡碟楼



穿过围城门,马上可以看见这块叫(Tower Green)的绿地,绿地旁的建筑是伦敦塔卫士和工作人员的住处,这片空旷的绿色庭院乍看之下犹如宫殿中美丽的庭院,但实际上却是伦敦塔内一个最血腥的地方,绿地的北边就是伦敦塔里著名的断头台遗址。


塔内绿地中站立着那只鸟是有名的伦敦塔黑乌鸦。

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伦敦塔被视为英国王室数百年兴衰的见证时至今日,乌鸦仍被当作关乎国运的“神鸟”,地位之重超乎想象。为了确保这些乌鸦不会全都离开伦敦塔,它们的羽翼被部分剪除而失去飞行能力,但相对也受到非常细心的照料与关注。现在塔里还有7只乌鸦,是很受游客欢迎的吉祥动物。


绿地旁的解说牌提示着这片绿地上发生过的血腥处决场景


在绿地里原来断头台遗址上竖立的现代雕塑,周边用直径约3米的不锈钢管围护,中间一个1米直径的断头台。那些觊觎王位的最高层人物在这被斩首。两个圆形玻璃盘的周边刻着在此遇难者的名字。


雕塑是英国雕塑家、诗人Brian Catling 的作品,这里是他的赋诗:文雅访客稍留步
-死亡在此了断多少光阴-珠嵌美名英年早逝-愿他们安息-而生者在世代不息的天空下与勇武相伴

楼主 dssz  发布于 2018-01-29 17:52:02 +0800 CST  
太太和伦敦塔的女御用侍从卫士合影。

这些穿特殊制服的人是伦敦塔的御用侍从卫士(英语专称为Yeoman warder,又常被称为Beefeater,意指"食牛肉者"),自从15世纪末以来,他们一直忠诚地守卫着伦敦塔,卫士的人数最多时达到40人,目前为37人。据介绍,为了获得这份神圣的工作,他们必须先在英国军队服役至少22年,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吃牛肉的人”,因为在那个牛肉是奢侈食物的年代,只有这些伦敦塔内的卫士才可以吃上配给的大份牛肉。
现在37名伦敦塔卫士中只有一名女士,她叫莫伊拉·卡梅伦,是在2007年获得有史
以来第一位伦敦塔卫士的女性。

看看时间不早,先去看珍宝馆。珍宝馆的游客最多,此时还在排着长队。

进珍宝馆后不可以拍照和摄像。伦敦塔最值得一看的除了白塔外,就要算是这珍宝馆(The Crown Jewels)了。珍宝馆内,灯光昏暗,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里面展示了英国王室的珠宝、有加冕王冠、权杖、宝剑等珍宝,相当精美漂亮,其中权杖上镶嵌着的530.2克拉的钻石“非洲之星”是世界之最。但是,我们参观者是站在自动人行通道上从摆放展品的展柜前缓缓通过,没有驻足停留的机会,因此仅仅是让你一瞥而已。

白塔,是伦敦塔中最重要、最古老的建筑,如果说画龙点睛的话,这里就是点睛之笔。白塔位于伦敦塔要塞中心位置,建筑风格为诺曼底塔楼,因其是用乳白色的石块建成,史称白塔。白塔系主人居住与守备部队进驻之所,最为坚固,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征服者日益巩固和扩大的权力。


进入白塔参观是先到它的上层然后再往下走。这里是伦敦塔的制高点,


白塔曾作为皇家军械库。塔里保藏的各种武器,盔甲和战袍,现在向游人展示。
有骑兵作战用的包括人和马用的全套盔甲


楼主 dssz  发布于 2018-01-30 10:57:05 +0800 CST  
中世纪的盔甲和武器,里面有亨利八世巨大的盔甲


王后们用的盔甲


古代用的枪炮



近代作战装备


白塔里还陈列着现代作战用的装备和武器


走出白塔,看到珍宝馆门口已不能进去参观,门口排队的通道显示了在参观人流高峰时的盛况。


古代中世纪的巨炮

楼主 dssz  发布于 2018-01-30 18:06:57 +0800 CST  

楼主:dssz

字数:62072

发表时间:2018-01-08 21:47:1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2-24 16:19:09 +0800 CST

评论数:25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