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经历的生活

秋天的街道

秋天的街道被雨淋湿了。

我刚刚经过那里,很多的人行走在街道上,很多的车辆来往,很多的雨伞簇拥着。我是不想在办公室呆坐,才来到街道上,百无聊赖着。看见路口的烧饼摊,经常路过那里,也有想买的心却还没有行动过,今天看烧饼还没有出炉,就等在旁边,新出炉的烧饼是很美味的。然后,拿着烧饼继续走在街道上。

我是去超市买咖啡,因为最近精神不亢奋,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喝咖啡的好时间,一直到冬天走完。特别是冬日午后,窗外的阳光温暖明亮,冲一杯咖啡慢慢喝着,是一种享受。我有过很多这样的时间,有时一个办公室的人一起喝咖啡,也是很欢乐的时光。

很多女人行走在街道上,脸上洋溢着笑容,秋装在身,风衣短裙丝袜,走动中风情万种,偶见一女子在店铺门口伫立,像是在避雨,短发,短裙,青春的气息在秋天的街道上像一幅油画,能凝固时间,我仿佛也走进了那样的情境中。

仿佛一夜之间就下了雨,然后淋湿了街道。我记得前些日子阳光一直都明媚着,天空也是淡蓝的,有流云,还有鸽群盘旋着,我在江边看见过这样的风景,水面平静地流淌着,三三两两的行人,安静的垂钓者。黄昏要来的时候,我带着儿子徒步穿过河流上的四座桥。蝙蝠在飞的时候,儿子说,坐下休息会儿吧。

我依然每天骑着摩托车穿行在街道上,上班下班,有时去江边的面馆,有时去街道边的超市。有梧桐树的街道最好,树叶已染上了秋色,然后看见叶子一片一片的落下,安静地躺在路面上,中午的阳光洒在路面上,也照在叶子上。街道上的天空也渐渐开阔了,老人就坐在路边的石凳上,面容平静,二十年后,我也和他们一样,不变的光阴或许是老去的时光。

北方已经下雪了,南方的秋天才刚刚好。北方的槐树早就落光了叶子,南方的樟树依然枝繁叶茂,这样的时空我都经历过,而现在又都感觉到了陌生。按部就班,亦步亦趋的生活;一成不变,一眼看到老的工作。有时厌倦,有时也热爱着。

十年前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小城,天还没有亮,从老火车站拉着行李箱走了几条街,在桃花源吃了早餐。在完全的陌生中心怀着好奇,在情愿或不情愿中继续着生活,在无奈或窘迫中完成了宿命。相亲结婚生子工作,现在,我身份证上的地址属于这个城市的某条街道,也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和很多人走在街道上,也有一份平常人所拥有的喜怒哀乐,像蚂蚁一样,习惯了生活。

早晨送儿子上学,穿过拥挤的街道,每次送到校门口,都要伫立一会儿,看着儿子的身影走进教学楼才会离开,内心会有一点点莫名的感动。十年前没有去想,十年后多了希望。

楼主 又到花季  发布于 2015-10-29 17:56:00 +0800 CST  
这篇文章今天在我们当地的日报副刊上发表了。有点意外,也有点欣喜。
楼主 又到花季  发布于 2015-11-04 23:48:55 +0800 CST  
被遗忘的生活

15年的冬天要过完了,日子在恍惚中走远,很多生活变成了回忆,然后就这样被遗忘了。
我坚持了5年的冬泳这个冬天没有继续,我只是记起了这件事,也没有失落或是遗憾,只是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常去三都的那个水库,每天都会遇见熟悉的面孔,互相打个招呼,说一下水的温度,也听他们讨论股票,仿佛成了习惯。而现在,他们应该还在继续着,而我却迈不出前往的脚步了。仿佛有很多的理由,比如儿子上一年级了,我要辅导他功课;比如工作忙了。但仿佛也没有理由,儿子的学习我现在很少过问,他不喜欢我让他做练习,只听他妈妈的,我每天只要陪他下一盘围棋就可以了;而工作,我还和过去一样,偶尔也会有情绪左右。
周末一个人开车漫无目的地上了高速,然后想去一个叫永康的城市,因为几年前我每个月总要去一两次,不是为了工作,只是单纯地去那个地方,吃一碗面条、或是一份小龙虾,当做生活中偶尔的放纵。以前多是骑摩托车,走盘山路,有一次还和一辆汽车相撞,我腾空而起,在空中转了一圈然后坐在了地上,起来没有事,就骑上摩托走了。后来去那里也成了习惯,一段时间后我总要说,我要去永康了,沿途会经过石壁水库、永康的唐先有很多的葡萄园,东阳的横店到南马一代都是红木家具厂。到后来新修的一条路,路边的一片小树林,路边的西瓜摊、小吃店,我都很熟悉,每次的前往都要驻足,在烈日炎炎下吃一块西瓜,或是在小店要一碗西红柿鸡蛋藤羹。当时满足了味觉,现在丰富了回忆。
但我最终也没有去往永康,而是在东阳时拐向了义乌,然后再回到我在的城市。义乌我是熟悉的,因为一到冬天我差不多每周都要去那里看CBA的比赛,返回已经是深夜了,然后在那个叫大陈镇的地方有一个黄牛馆,我一般要去那里吃碗牛杂汤,然后再打包一份牛肉带回家。牛杂汤的味道很正,牛肉也受到老婆和儿子的赞赏,于是这又成了下次前往的动力或理由。
时间再回溯一些,年轻时经历的很多生活,很多也被遗忘了,比如失恋的痛苦,考研的挫败,吃不饱饭的日子。当时都是让我痛不欲生甚至绝望的那些日子,现在无论我怎样努力地回忆,都找不到了,反而学会了欣赏,继而拥有了感恩的心,再形而上一点来说,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苦难是笔财富。25岁的那场失恋带来的痛苦,是第一次,也是人生的最后一次,现在,什么样的女人也不可能让我再拥有那样丰富的痛苦了。而吃不饱饭的日子对现在的人来说简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我甚至以拥有这样的经历而傲娇着,那是我人生进步的阶梯。经历过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磨砺后,那些被遗忘的生活才给了人到四十的我一份云淡风轻的领悟。
而故乡呢?也好像正在被我遗忘。那个曾被我日夜想念的地方,那个曾让在外流浪的我遭遇挫折后唯一能回到的地方,今天我在异乡过上安稳的日子后,我仿佛对它少了思念。那片贫穷又质朴的土地,那个在冬天有着一望无际碧绿麦田的土地,那个被白杨树包围了的村庄,那个以宽广胸怀包容我、接受我的地方,那个铭刻着我青春梦想的地方……
刚来异乡工作的时候,每年五月我都要回到故乡看麦田,有一年母亲也来到了异乡,我依然执意要回故乡,母亲很不理解,说,我都在这里了,你还回去干什么?匆匆十年,我在异乡的城市有了家,有了孩子,而故乡就这样被我遗忘了。一个多月前父亲生病要手术,我请假连夜回到了故乡的城市,陪了父亲一天,父母近几年都生活在城市,我也有几年没有回到村子里了,也没有了看麦田的心境。时间在悄悄变化着,生活亦在变化着。
那些被遗忘的生活还在生活中,只是很少去触及了。也许是已经经历了,也许是又有了新的生活。
活在当下,顺其自然。
楼主 又到花季  发布于 2015-12-22 12:38:20 +0800 CST  
老坑

老坑在我们村子的中间,有时候人们也叫它老沟,但住在北边的人家常被叫做“坑北的”,可见叫老坑更合理一些。
小时候老坑就是童年的整个世界,很大很大,甚至一眼望不到边。夏天我不敢去那里游泳,因为太大了,大人也不让去,怕在那里有危险。我常常站在坑边看在里面游泳的人,特别羡慕,因为他们还有汽车轮胎,可以躺在上面然后漂浮在水面上,我想象着一定很舒服。长大后我应该也在老坑里游过泳,只是次数不多,然后又离开了故乡,对老坑的记忆多是在童年时的丰富。
老坑是热闹的,平时岸边都有洗衣的村民,农忙时也在坑边打场,淘洗麦子晾干后去磨面,洗红薯、萝卜青菜等,夏天的傍晚人们也在岸边乘凉,我晚上也在那里看过月亮,乡村的夜是安静的,微风过后,水面上波光闪闪,月光也被揉碎了,在水面上舞动,那时的夜晚多么静谧啊。
每逢过年,老沟是最热闹的。因为要捕鱼了,每年春节前老坑都要捕鱼,然后把逮上来的鱼分到每家每户,是老坑对村人的惠赠。我记得捕鱼那天,岸边站满了人,人声鼎沸,附近几个村子里会捕鱼的好手都会来这里,用木板做成筏子,人可以站在上面在水面上自由移动,真的是千帆竞发的场面。把撒网撒在水面上,捞上来就是满满的收获,每当逮到大鱼时,岸上水里都是一阵阵惊呼,冬日的暖阳在天空中,老坑里洋溢着丰收的欢乐,所有的人都参与到其中,老人孩子,家家户户的狗也来凑热闹,一年一年这样重复着欢乐。分鱼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先是把鱼分成几大堆,然后每个生产组再分成几堆,然后按人数自动结成小组,再分到每家每户。这个过程从来不用称,都是按鱼的数量和个头大小分下去,大家都不会有意见,也不会感觉到吃亏,若谁家的人不在,也会把鱼送到他家厨房里,往往还会多给一条。反正每家都会分到很多鱼,过年待客少不了老坑的大鱼。我每每想起故乡,就会想起老坑,就会想起老坑捕鱼的场景。
我故乡的村子在中国的版图上是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连沧海一粟都算不上,但老坑却见证了时代的变迁,给村庄的历史写上过厚重沧桑的一笔。八十年代末远去台湾的大陆人可以回乡探亲时,老坑就成了时代的见证者。我们村子就有去台湾的,走时新婚不久,一晃四十年过去了,沧海桑田,物是人非。虽然有通信,但当他下车儿子去接他时,他不敢认,而是快步走了两公里来到村子,来到老坑,说,没有变,还是那个老坑,然后亲人才再次团聚,在老坑边相拥而泣。老坑,承载着游子的乡愁。
邻居大伯家的儿子考上了医科大学,这是我们村里第一位大学生,连续考了6年,这是八十年代末的事情。大伯喜极而泣,在老坑边烧了香,还放了一大挂鞭炮。也有夫妻吵架,然后女人跑出了家门。男人只要去老坑边寻找,一定能找得到。也有想不开的,就跳进了老坑,然后再也没有回来。老坑,也承载着村人的喜怒哀乐。
我离开故乡后,几年才回村子一次,往往待不上半天,所以对老坑很少亲近了。也许是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发现老坑是那么的小,甚至没有我在异乡游泳的水库大,岸边也没有茂盛的芦苇了,因为村人随意取土,老坑也面目全非了,尽显荒凉颓败。以前满满的一坑水,现在几乎接近干涸了。但小时候就听过老坑神秘的传说,老人说老坑从来都没有干涸过,有一年人们想把老坑的水抽干,但到最后的时候看见一个大王八一翻身,老天就下起了瓢泼大雨,两天后,又是满满一坑水。
时代在变化,村子里的人多数去了异乡求生活,留在村子里多是老人和孩子,也没有人打理老坑了,最近几年再也没有听说老坑打鱼的事了,童年逝去了,那些关于老坑的美好画面也走进记忆中了。爷爷奶奶都离开了人世,我回村子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村子里的很多人我都不认识了,我回到老家,小孩子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我仿佛也多了些不自在。
我想,哪天我再回到村子,见到老坑,它见我应该不会陌生吧。
楼主 又到花季  发布于 2015-12-24 15:15:43 +0800 CST  
回家过年
今年要回家过年。往返的车票和机票都已买好,就等着单位放假,然后就回到故乡,年初二返回。
离开故乡,回家过年仿佛成了一种奢侈。特别是在异乡成家后,老婆春节期间要上班,回不去;前些年儿子小,不方便带回,而今年,儿子上一年级了,虽然他没有故乡的概念,但说到回奶奶家过年,加上飞机的诱惑,也说好呀。于是,就决定带着儿子回家过年了。
因为比较仓促,买不到直达的车票了,坐高铁可以到合肥,然后再转车回故乡。我对儿子说,我带你去爸爸读大学的地方看看吧,儿子也说好。于是就计划在合肥留宿一晚,好在时间充分,我也想回合肥看看,毕竟在那里待过四年,不堪回首的四年,多年以后,还是很想念,毕竟青春在那里停留过,虽然有点黯淡,但也是真实的存在。三孝口、四牌楼、金寨路、环城公园,省教院、科大西区、合工大,都留下过我为梦想努力的脚步。
父母也不在乡下的村子住了,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过年也在城里了,儿时那种过年的景象是再也寻不到了。小时候的春节,年前准备年货,割几斤肉,炸鱼、炸粉鸡、炸丸子、炸馓子、炸麻叶,蒸过年用的馒头,贴春联,到处都是过年的气息,父亲总会从集上买一挂鞭炮,春节那天要迎接新年的。只是很希望父亲能买大一点,因为村里人谁家的鞭炮大总是让人很羡慕的,但生活的拮据总是让父亲大方不起来,这也成了我儿时的一个梦想。近几年在工作的城市,每逢春节,我都会买一挂鞭炮,在楼下的空地上,一个人落寞地在边上看它绽放,好像这样才叫过年,虽然这里的人都是放烟花。
儿时的春节是要走亲戚的,年初一给村里的长辈拜年,说一些祝福的话。我记得爷爷的小屋里总会挤满了人,我去给爷爷奶奶拜年,总会去厨房里吃奶奶特意留下的饺子,因为奶奶的饺子是肉馅的,那是过年无比的美味。而现在,爷爷奶奶都去世几年了,那时的欢乐的场景再也寻觅不到了。
年初二去舅舅家拜年,表兄弟来了一大桌子,先去外公外婆的坟地祭拜,然后回到舅舅家吃饭喝酒,之间总要相互开玩笑,有时也动手推搡一番,最后每个人脸上都是红红的,然后在院子里大声的说话,冬天阳光也洒满院子,那场面也很让人怀念。然后初三去阿姨家,初四去姑姑家,每年都是这样。只是这次过年初二我就要返回,也无法再去走亲戚了。
有时过年遇到大风雪,一路上都是厚厚的积雪,也看不清路,就横穿麦田奔着亲戚家的方向走去,去大姨家要沿着小河的堤坝,上面全是冰,还有一年下了一场冻雨,白杨树枝条上全是亮晶晶的冰条,美极了,只是化冻的时候冰条掉在路面上,人走在下面都是胆战心惊的。
很多人走在拜年的路上,步行的,骑自行车的。而现在,估计电瓶车和汽车很多了吧。时间在流逝,生活在改变,虽然人们的物质上比过去好了很多,但很多的画面却出现了苍老。首先是村子衰落了,虽然路修好了,楼房也多了起来,但过去那种欢快的热闹的过年场景没有了,很多人都外出打工,过年匆匆返回然后再外出,故乡仿佛成了一个驿站,亲戚在一年年的春节后也显得苍老了,破旧的房屋,苍老的面容,总让人感觉到一丝沉重,再看故乡和亲人的时候,他们看我也是这样,人胖了,和建红(表哥)一样大,40岁了。
尽管今年不回村子,在城里也要和爸妈把过年的流程走一遍,炸鱼、炸丸子、炸粉鸡,蒸馒头,准备年货,还要买一大挂鞭炮,小时候爸妈会给压岁钱,这次回家也要给父母一个大红包,以报答养育之恩。儿子还是第一次回老家过年,母亲肯定会很高兴的。
这次回去还要还一个心愿,去年冬天我回故乡经过村子后面的一个涵闸那里,有个小庙,那是故乡人朝拜的地方,因为有神秘的东西存在,而且很灵验。我当时也停下了脚步,说下次回来要来烧香还愿,希望这一年自己生活得好。后来就时常想起这件事情,我也不知道这一年自己过得如何,但说过的话总要去兑现吧,那也是对自己说的。也算是一种信仰,人总要有一点精神寄托,所以这次回乡我想去那里还愿,买一大盘香,买一挂鞭炮,然后噼里啪啦,对自己许一个虔诚的心愿。因为那里是故乡,也是一种情结。
我还想约几个同学或是儿时的小伙伴,一起坐下来吃饭喝酒聊天,在匆忙的生活里见面不多,但一见面总会感觉又回到从前。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同,但对生活的这份心情大底是差不多的。也都是过四十的人了,对生活总会有感慨,一起喝喝酒,说的话也都是真诚的,抛弃社会交往中的浮华,回到生活最初的状态,也是难得的际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好在,春节我要带儿子回家过年。
楼主 又到花季  发布于 2016-01-30 10:38:31 +0800 CST  
厦门印象

年初四去了厦门,和亲戚一行十几人,我是去陪儿子的,所以顺便看了厦门。

厦门是个美丽的地方,经常听人提起,而且单位以前组织旅游也有厦门的线路,但我没有前往;也有同事自驾游去了厦门,据说也是轻松的行程。但我还是没有去过厦门,而且感觉它是一个遥远的地方。但我知道鼓浪屿在那里,也知道厦门大学,有学生在那里读书,据说是中国最美的大学,而且校园外有沙滩、海浪。

但我到底是去了厦门,双飞的行程。一上飞机就给我惊喜了,因为是个雨天,淋着雨上了飞机,起飞后穿过云层,然后阳光明媚,然后下面就是洁白的云层,漂亮极了,让人尖叫的美。我坐过几次飞机,就这一次的云层最美,飞机在飞行,云层就一直存在着,静静的,像白雪覆盖的大地,又像起伏的雪山,美得超出想象,阳光就肆无忌惮地明亮,然后是湛蓝湛蓝的天空,没有想到下雨的云上这么美。

当飞机停在厦门的土地,那种在飞机上美得窒息的情绪消失了,因为是阴雨的天气,灰蒙蒙一片,也看不多远,好在有人接机,两辆车直接拉到宾馆,宾馆是不对外开放的,海军里面的招待所,很多大的榕树在宾馆的周围,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这么大的榕树,让人惊奇,而且宾馆是在一个小山上,山下就是大海了,对面就是鼓浪屿,虽然在雨中,也是能看见鼓浪屿上的建筑。我想象中鼓浪屿应该离厦门很远,要坐很长时间的船,但鼓浪屿离我住的地方也就2000米左右吧。

来厦门前也在网上搜了一些旅游的常识,比如鼓浪屿的玩法,厦门的小吃,去之前我对沙茶面很感兴趣,还有各种美食街,还有一个叫曾厝垵的地方,当然也有厦门大学。只是有人带队,什么都安排好的,一点也不用操心,我也没有去做太多的了解。还有一事我了解不少,就是厦门的青盲很好吃,很多人买,而且也会邮寄到家里,但很多人会因此受骗,无良商贩的承诺是不讲诚信的。我决定要尝尝青盲的味道,但不打算邮寄到家里。

同行的表妹安排行程,去哪里吃饭都事先有安排,表妹刚工作不久,对厦门有很多的幻想,比如芙蓉隧道里的涂鸦,火车遗址文化公园,鼓浪屿的海边漫步,这样小资的场景的确是厦门吸引人的地方,我也看到很多这样的游记和相片,只是我们这个亲戚团一行十几人,小朋友就有四个,他们只关心玩具、饮料、沙滩,其他再无风景。大人们连路也不要走,而且还是个下雨的天气,雾蒙蒙一片,也没有什么风景。我也带着这样的心情跟着瞎转,时不时看着不听管教的儿子,也偶有感叹,厦门真的没有什么可看之处处,还没有在飞机上看云精彩。

行程是紧凑的,住的环境是清幽的,吃的大餐是享受的。安顿好后就直接步行海边,撑着雨伞,因为要去小眼镜吃海鲜,一大桌子人,一大桌子菜,只是我对海鲜不感兴趣,但也吃得幸福满满。晚上去吃了大丰收鱼庄,两大盆鱼然后加火锅,又是一大桌子人,一大桌子菜,小朋友们吃好去玩了,大人们继续吃。我每次都吃到撑,好像去厦门就是为了吃。

第二天早餐和晚餐都是军队餐厅定做的,无比的丰盛,还是一大桌子人,一大桌子菜。午饭是在鼓浪屿解决的,当地的海鲜大排档,也是比较奢侈的一顿大餐。

因为都是集体行动,很多地方嫌累就不去了,比如曾厝垵的美食街。吃饭都是在一起的大餐,小吃倒是难有机会接触,而且是住在部队,个人出门很不方便,但我还是在早晨去了附近的小吃店品尝了沙茶面,把我对沙茶面的美好想象全抹平了,绝对没有方便面好吃。而且也在晚上溜出去到水果店里买了一个大青盲,带回去小朋友们都说好吃,只是有点贵,一个大青盲要三四十块钱。

厦门市内的景点去了南普陀寺,给我很好的印象,因为文明,没有被商业运作,尽管游人很多,但依然让人感觉很美好。寺庙免费赠香,每人一支,不让多点,既有利于环境,也体现出文明,也不让点蜡烛,而且香不让带进寺庙里,在外面拜拜然后插进香炉就可以了。这是我去过的最文明的寺庙。寺庙对面有两幢很高的大楼,像是厦门的地标建筑,看上去既像帆船,也像两把立起的大刀,我当时还想到一层寓意,佛门圣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厦门大学就在南普陀寺附近,很多游人进去,熙熙攘攘像集市一样,真的煞了风景。我随着人流,一点也感觉不到美。当然,里面的建筑、大榕树、棕榈树也是有特色的。然后穿过校园到了海边。尽管海水没有想象的蓝,但小朋友开心极了,脱掉鞋就跑向了海边,儿子说海水很凉,是咸的。

鼓浪屿是个美丽的地方,知道它是因为大诗人舒婷住在那里,一上岛大雨就来了,厦门的天气就是这样,雨来的很意外,但也不留恋,一会儿就放晴了。照例,很多的人来到岛上,让本来就不大的小岛上挤满了人,也是美感顿无,沿着海边一直走到商业街和小吃街,鼓浪屿的建筑很别致,有历史的沧桑,又有海岛的小巧;有岁月遗留的安详,又有时代赋予的喧闹。我想,如果是在早晨或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在鼓浪屿漫步应该是别有一番享受的,就像去感受乌镇一样。只是网上叫嚣着的张三疯奶茶真的很是一般。

尽管有很多的限制,我还是在晚上去了海边,已经退潮了,有人在海边放孔明灯,我踩着潮汐去追随海浪的声音,很享受那样的宁静,我还给儿子捡了一些很小的贝壳。早晨,我也无意中走进了厦门人自己的街市,那里没有游客光顾,只属于厦门人的生活,有着时光痕迹的老房子,路边的菜摊,很多的海鲜,还有卖水果的,我就是在那里发现了便宜的青盲,然后一行人买了一些带走,只是时间太短促了,如果还有剩余的时间,我很想一直走到那条街道的尽头。

三天的时间对厦门只能是走马观花,连浮在表面的风景都看不完,况且天气也不给力,留有遗憾,好在以后还有期待。

从鼓浪屿返回码头的时候船行了很长时间,几乎是在船上又把厦门看了一遍,两边都是林立的高楼,原来厦门是一个完整的岛屿,还和其他几个半岛相呼应,比如集美。

回程的飞机上又看到了美丽的云海,洁白的一片,高高低低,湛蓝的天空,明媚的阳光,算是给厦门之行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楼主 又到花季  发布于 2016-02-16 18:40:35 +0800 CST  
年后的记忆

明天就是十五了,十五一过年也就过去了。今天从家里出来已经是中午了,天空中是淡淡的阳光,看什么都有点惨淡,沿着河边走,遇见的多是老人,生命仿佛一下子恍惚了很多,加上自己颓废过度,神情也是恍惚的。

然后想起了很多这样时间的记忆。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年年初一我就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回到了北师大的学校里,校园里空荡荡的,火车上也是空荡荡的,我记得一节车厢就我一个人,也没有暖气,很冷。在学校逛了几圈也少见人,宿舍里有同学老徐的侄子,然后我开始了找工作,还好,找了几个,开始了人生第一次挣钱的日子。

离开家是因为母亲身体不好,连饭也不能做,我自己也帮不上忙,感觉很难受,这么大了,还要母亲照顾,还不能帮助家里。然后我就决定提前去学校了。那年春节很惨淡,也让我感觉到生活的艰难,但一切都会过去的。今年我回到了老家过年,年初二又离开,回到我在异乡的家,和儿子一起,是坐飞机回来的。哥哥开着车,和父母一起把我送到机场。生活还是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我在家里虽然帮不上什么忙,但能给父母一些钱了,而且儿子会和爷爷一起打牌,也有一种享受天伦之乐的氛围。还带着母亲去吃了火锅,还看了电影。想想这些都是快乐的。

还有一年,我在年后去了宁波,母亲也不知道,我在情感的漩涡里挣扎着,决定逃避一段时间生活,于是去了宁波郊外一个叫龙山镇的一所私立高中里做了代课教师,尽管我还没有毕业,尽管我很想在五月份参加毕业论文答辩,但青春苦痛中的我还是不顾一切地坐上了去宁波的火车。

那里是在海边,站在山上能看见一片苍茫浑浊的海面。在那的日子并不快乐,内心依然郁积着痛苦,因为感情,那个叫菲儿的女人让我痛苦极了,我在宁波也倍感孤独,吃饭也是一个人坐在角落,然后看苍茫的天空和浑浊的海面,学校在一座山下,那座山在冬天经历了一场山火,半面山只剩下灰烬,我在灰烬中找到了稔熟,因为感觉那就是自己,我常在下午放学后去那满是灰烬的山,一直到山顶,然后看远去苍茫的海面。那样的日子里,我独自一个人承受着,不知道何时才是一个尽头。只知道很冷,湿冷湿冷的,半夜里常被冻醒,然后情感还在折磨着自己,就那样苦苦忍受,一直到春天的来临,然后看见山上有了绿意,油菜花也将要开放,季节也温暖了一点,我的内心才好受了一点。

只是没有想到,那样匆匆两个月的时间却让我每年都会想起,然后会用文字书写,然后会感觉到很有价值。还庆幸有过那样一段经历。

我上班后也是一年年后,我相亲认识了一女人,感觉能走近却又有距离,我在不能自已中看见操场上的草坪,在春天最初的日子里,草色遥看近却无,像极了那女人给我的感觉,然后就决定放弃,后来就遇见了现在的老婆,我还记得稍后的时间里老婆给我送过油焖笋和饺子,然后就在一起了,直到今天,平淡的生活却也是一份实在。

没有离开故乡时,这样的时间多是在村子前后的麦田里游荡,看麻雀在麦田里飞舞又落下,叽叽喳喳的,看乌鸦一群群地飞过,落在远处的白杨树林里。阳光好的时候,麦田里也变得温馨,现在回想那样的画面还觉得是一种感动。可惜,我现在很难再有空闲的时间走近。

春节回故乡,我做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家人都不知道,我早晨四点起来,到街上拦了辆出租车,然后买了鞭炮和一大盘香,去了老家村子后面的涵洞那里去还了愿。把香火点燃,鞭炮噼里啪啦在夜色中响起,然后又匆忙离去,算是对故乡的一次祭拜,游子的乡愁啊,有时是需要一种仪式来呈现的。

时间在一年一年流逝着,年复一年,有时是单调的重复,但岁月终又老了一岁,在苍老中,总会有一丝温暖的记忆伴随着时间流远,我在这样的回首中,会有一丝的感动,在满意或不如意的生活中留一份真实的纪念,让平淡永恒,让曾有的痛苦用另一种方式呈现,巫山云雨,沧海桑田。
楼主 又到花季  发布于 2016-02-21 15:12:40 +0800 CST  
冬天的海

那一年,我正年轻,在冬天去了青岛的海边,一个人在寂寞冷清的沙滩看了两周的大海。那一年,是我青春最好的时光,我从北京的学校去了青岛,同学在那里工作,我处在感情的低谷中,不想回家,然后就去了青岛。

朋友是在青岛的开发区黄岛工作,那里刚进行开发,有很纯净的海水和开阔的沙滩,冬天,游人不多,我常坐公交车去海边,那里有号称亚洲第一的大沙滩,由于心情的寥落,我不知道那些日子有没有晴天,因为感觉那些日子都是阴沉的。我就在海边的沙滩上,看海水一浪一浪地翻过来,海水是湛蓝的,沙滩是金黄的,很美得风景,而且还没有人来吵闹,但我却感觉不到它的美好。一种只属于青春的忧郁在心中郁积着,来到冬天的海边,在孤独寂寞的沙滩上仿佛更浓烈了。

一个人在沙滩上,慢慢地踯躅着,仿佛世界上所有的悲伤都在自己身上,然后回首,看孤独的两行脚印,海边的风很大,风中有着北方冬天特有的寒冷,浪花也很喧哗,而我悲伤得不能自已。沙滩上有很多的海星,退潮后留在沙滩上,我捡起几个然后扔向大海,有时也会对着海面大声地喊叫,附近有几座光秃秃的山,我在一天午后还爬上了一座,只是眼前的海面依然苍茫。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忘了春天的花开,夏日的湖水,秋天的黄叶,曾有的种种美好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更深的伤痛,我甚至遗忘了故乡,因为之前痛苦时,我都会逃回故乡,在麦田里一个人安静,而这次,我不愿回到故乡,我来到了陌生的海边,然后就遗忘了故乡。

夜晚来临的时候,我也来到海边。在月光下看深邃的大海,我记得月光照在沙滩上,浪花在月光下是银白色的,汹涌着、翻滚着,就在我的脚边,我仿佛有一丝的触动,感觉到了美好。这是我第二次来到海边,第一次是在深圳的大梅沙,十月的海边是热闹的,很多人在游泳,我也跳进了那样的海中,而此时冬天,我只能站在沙滩上无助地看着苍茫的海面,心中很多的苦涩。

最后,我还是回到了故乡,因为母亲的召唤,我终于不在虚无缥缈中了,想象中的大海也没有给我慰藉,那时还在读书中,物质的贫瘠让我潇洒不起来,感情世界的迷茫让自己受尽了伤害,就那样,我带着迷茫的心情来到海边,又带着更迷茫的心情离开。

工作后,我去过海南,见到了更加纯粹的大海,只是以一个游客的身份去了一些地方,也在大海中畅游过,也晒黑了皮肤。但并没有多少记忆在心中。今年春节,又和亲戚一起去了厦门,也看到了算不上蓝的海水,带着儿子,快乐都是属于他的,他是第一次看见大海,虽还没有见过更蓝的海面,但却高兴地很,一小片沙滩都能让他忘乎所以,一个很小的贝壳都能让他欢呼雀跃,我只是在他身边,提醒他小心海浪,别弄湿了衣裳,也顺便让他品尝了海水的味道,儿子说海水很凉,海水是咸的。我想起了青春的记忆,里面有很多的苦涩。

再看到大海没有了什么触动,因为自然中它没有湛蓝的海面,心情上也没有了刻骨铭心的苦涩,仿佛曾经沧海的感觉。但我又为年轻的自己遗憾着。那样的冬天,那样的海面,那样的沙滩,只有我一个人独享,没有人头攒动的拥挤和喧嚣,那样纯美甚至原始的风景我却没有在意,反而浸淫在自己的痛苦中走不出来,而今天,想觅一片那样的海面和沙滩已几乎不可能。而当自己认为最痛苦的时候它却就在身边,所以我们痛苦的时候,最美的风景或许就在身边。

我还是向往着大海,想在某天带着父母去看看大海,哪怕海面是苍茫的,因为年过70的他们还没有见过大海。

楼主 又到花季  发布于 2016-02-24 09:05:13 +0800 CST  
和春天有关

春天来了,河边的柳枝在风中拂动,晃动着朦胧的春色。枝头的花也在绽放,红色的、白色的,清晨起来,能听见婉转的鸟鸣,往日凛冽的风也柔和了很多。我仿佛有很多的欣喜,像在不经意间遇见了故人。

我高兴地去办了一张自行车卡,每天的上下班,喜欢上了骑车的感觉。时间紧就使劲地蹬车,身边的电瓶车还是一个又一个地窜到前面,想起了我骑摩托车拉风的日子。时间多的时候,我就故意把路走远,本来直线的距离我会走一个圆圈或是一条长长的抛物线。我会骑着自行车去江边吃碗面条,也会去南门头吃碗大馄钝,荠菜馅的,昨天还买了一包核桃味的瓜子,骑到西施故里小吃一会儿,那时,黄昏也来到了身边,等着华灯初上,等着一份归家的闲情。

天气阴沉的时候,风也有点大,我吃力地蹬车,仿佛感觉到了很多的凄凉,一种屌丝的况味萦绕在心头,远没有步行来得悠闲和从容。只有阳光晴好的时候,如果天空也有点蓝,骑车穿过城市的街道,穿过河流,在开阔的桥面上,看着流逝的江水,看着在城市上空盘旋的鸽群,看着小孩子欢快的身影,看着女人穿着艳丽的衣裳从身边走过,一种二逼文艺男中年的心理油然而生,顿时诗意了很多,原来,生活中还有这么多美好。

风筝是春天的宠儿,儿时关于风筝的记忆是贫瘠的,只记得我用一张白纸,用两根麦秸秆固定着,用母亲做草帽的线放飞到了空中,在村前的麦地里,那时有很多的喜悦,现在回忆中又感觉到了一些孤独。

也许是因为这样的记忆。近几年我都拉着儿子去放风筝,去年在公园里成功放飞一次,一直飞到河的对岸,我和儿子就站在河岸上看着风筝飞,安静又美好,一直到黄昏,风小了后才结束。前天,我又和儿子去了熟悉的地方,可怎么努力都没有成功,即使飞到空中又会落下来,我开始怨自己的技术不行,儿子也有点失望地看着我,我开始躁动起来。

第二天,我一个人去了郊外,穿过岳父的菜地,又穿过一个村庄,在一片收割后的稻田里,我轻而易举地把风筝放到了空中,因为风一直在吹。才想起公园的四周新建了很多高楼,挡住了二月的风,和放风筝的技术有关。看着风中飞翔的风筝,我又感觉到了欣喜和满足,像年轻时对爱情的渴望一样,还记得那句陪伴过自己整个青春的诗句,“在多少二月的阳光里,我渴望看见一双灰色的眼睛。”我又回去把儿子带到郊外,看在空中飞翔的风筝。午后的阳光明媚,春天的风温暖,我和儿子徜徉其中,又自由。

春天和故乡也有关系,春节我回到了那里,然后就没有了思念。母亲打来了电话,说怎么离开后就没有了音信,我说一切都好的,然后想起了母亲,想起了那个贫瘠的村庄,想起了村前村后的麦田,想起了路边的白杨树,心中又不免多了几分情愫。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海子的诗。我很喜欢,没看见大海前一直是憧憬着的梦想,而今天,多是在回忆中温存了。关于大海的记忆并不美好,多和青春里的苦涩有关系,但现在我却禁不住的想起。那年冬天,一个人在青岛呆了两周,天天在海边,在冷风和孤独中感受着纯粹的青春,沙滩上寂寞的脚印,夜晚月光下海浪的翻滚,那些苍茫而迷惘的青春啊,只在自己狭隘的情绪中禁锢着,竟忘了身边的海是清澈湛蓝、甚至是原始的,一个人的长长的沙滩是丰富的。尤其是年后去厦门,看着浑浊的海面和拥挤的人群,才想起那年我拥有过最美的大海,才恍然醒悟,在我最痛苦的时候,最美的事物也在身边伴随,只是那时没有觉得。但在今天的回忆中,美好依然。

风吹过窗前,山里的映山红在等着开放,河边的竹林里春笋萌动,茶园也将是一片新绿,自然如此,心情亦如此。
楼主 又到花季  发布于 2016-03-01 08:36:19 +0800 CST  
父亲

和母亲通电话,很想问一声父亲在做什么,但最终也没有说出。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给家里打电话,只和母亲聊,很少和父亲说。

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我也遗传了这样的性格,所以我和父亲很像,包括长相,母亲常说都长着一张长驴脸。但在情感上,我和父亲很深,虽然没有发生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生活的点滴中,对父亲的认识和理解也渐渐深刻,然后变成了习惯。

父亲很少向我讲他的人生,他经历过的事情。我不记事前的事情多是从母亲那里得知的。父亲当过兵,那个年代很多人家不愿意孩子去当兵,因为可能有战事。母亲说父亲当兵走的那天是抹着眼泪走的,还说就多我一个,母亲也是听邻居四奶奶说的。奶奶有四个儿子,家境及其贫穷,父亲排行老二,父亲去当兵,生产队里给奶奶家盖了新房,优待军属,然后父亲兄弟就找到了老婆。母亲常说,父亲一家是赶上了好时代,那时贫下中农光荣,地富右要挨批斗,外婆家是地主,就这样嫁给了贫农家庭的父亲。母亲现在有时也在抱怨着。

我很好奇父亲的部队生活,但父亲从来不对我讲,只是在他留下的少数部队相片中去寻一点蛛丝马迹,父亲年轻时很帅,穿着军装,带着军帽,有一张相片上有吉林江城的字样,我后来问过父亲,父亲说在松花江畔。小时候那些相片都是夹在几本红色封皮的《毛泽东选集》里,现在很多都找不到了。我曾经有个愿望,想带父亲去他过去当兵的地方走走看看,我想父亲一定会愿意的,因为那是他的青春,他应该也会回忆和想念,但父亲说太花钱了,也未成行。

父亲也说过部队生活很艰苦,好像去过甘肃的大山里挖山洞。年前父亲生病住院,需要手术,我回到故乡的城市去陪了父亲一天,手术前我问父亲紧张不紧张,父亲很从容,说部队里就做过阑尾炎手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还是第一次听说。父亲的手术顺利,恢复得也很好。

父亲部队回来后就和母亲成亲了,然后因为当兵的经历,又是共产党员,在大队里做了民兵营长,后来也做过大队干部。我还记得小时候家里有很多长枪。父亲性格耿直,说话直接,因计划生育得罪了村里人,然后他们就联合起来到我家闹事,母亲拉着我和别人吵架的情景是我童年的记忆,母亲也因此很受伤害,一直到今天,母亲还会提及那时的事情,依然会伤心落泪,也因为父亲的性格,母亲执意不让父亲再做村干部,然后种地,偶尔做点手工,把我们兄妹三人拉扯大。现在我们长大了,父母也都是70多的人了,回忆起往事,总会让人感慨。

父亲不会说话,和母亲的生活总会有很多的矛盾,很多年下来,也就养成了习惯,隔不几天总要吵一架,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父亲不愿意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来洗,母亲嫌父亲懒,做事情慢等。但母亲是爱父亲的,虽然他们从来都不会说爱对方。母亲常讲起结婚后因为穷,常从外婆家带吃的回来,父亲去外地做工,母亲很是牵挂。我读初中的时候,父亲在县城里做小工,有一次手受伤了,因为和母亲吵架,也不愿意回家里来,母亲让我去县城看父亲。我骑着自行车去的,工地极其简陋,父亲头发都花白了,脸上皱纹很多,饱经风霜。手上缠着纱布,看着父亲苍老麻木的神情,我把头转过去,禁不住落泪,更加体会到了生活的艰难。而这些生活中的苦难父亲从来不对我说,他在默默地承受着一切,也从来不会抱怨生活,尽管他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小时候经常挨父亲的打,初中以后就没有了。但父亲对我发过脾气。一次父亲喝了酒,我坐在堂屋里,父亲开始数落我,说我要读书就要好好读,言语中透露出生活的不易,挣钱的辛苦。初中毕业我考上师范了,本是一件开心的事,但要自费去读,5000元的学费,这在二十年前是一笔巨款。暑假的中午,父亲知道消息后就一个人去了地里除草,脸上没有喜悦,但他是支持我去读的,对我们兄妹三人的读书父亲都是支持的,同时也在默默承受着生活的压力。

家里的事情都是母亲做主,父亲就默默做着自己该做或是能做的事情。父亲做过很多小工,去过建筑工地,后来体力不行了又去收购废品,一天挣个几十块钱,他说他不靠我们养着,除非自己不能动了。我工作后家里的情况比过去好了一些,我和哥哥每个月都会给家里钱,也劝说父亲不要再去辛苦劳动了,但父亲依然停不下来。有一年我回到老家的城市,在一条小巷子里看见父亲骑着三轮车收废品的身影,当时很心酸,觉得愧对父亲。但父亲对生活很知足,他觉得自己每天蹬着三轮车在城市里逛个半天,既锻炼了身体,又有几十块钱收入,挺好的。父亲挣的钱都交给母亲,我有时回家会偷偷给父亲两百块钱让他零花,后来他又交给了母亲。

父亲没有宠爱过我,也没有给我讲过人生的道理,只读过小学的他也没有在知识上熏陶过我,他只是在默默地承受着生活,以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父爱如山,也在无形中影响着我。父亲和母亲有矛盾时,我有时会向着父亲说话,让母亲理解父亲,这样往往又会让母亲不高兴,说我和父亲一样犟,不会说话,父亲是因为没有文化,我读过大学的人怎么也和父亲一样。父亲喜欢抽烟,也喜欢喝酒,但不过量。我工作后回老家会给他带几包好烟,也带过两瓶五粮液,他自己是无论如何都舍不得买的。只是因为咳嗽他戒了烟,上次手术后酒也喝得少了。

父亲无意中提及很想去北京看看,想看看长城、故宫还有毛主席。一年暑假我带着父亲去了北京,去了我曾经读书的学校,也去了长城、故宫,最后一天离开前去参观了毛主席纪念堂。从纪念堂出来父亲表情凝重,走好远才长出一口气,说终于见到毛主席了。父亲当过兵,对毛主席有着特别的时代感情,这也是一向节俭的父亲愿意来北京的原因。父亲在长城上比我走得都要快。父亲应该还有很多的愿望,只是不愿意说出来,因为儿子也是个普通的上班族,他不愿意增加孩子的负担。

现在,我自己也成了父亲,我会对读一年级的儿子讲很多我小时候的故事,也会在休息的时间和儿子一起到处玩,也带着儿子去我读大学的校园参观过,这些都是记忆中父亲未曾给予我的。我生活的时代和父亲不一样,我比父亲幸运得多,因为去读了一所好的大学,也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也走过很多的山水,也品尝过各种各样的佳肴,但我也知道,这一切的拥有都是父亲在默默承受生活的结果。
楼主 又到花季  发布于 2016-03-09 15:31:17 +0800 CST  
母亲

母亲今年70了,母亲对这个年龄有点期盼,因为到了这个年龄,坐公交车可以免费,母亲也如愿以偿地办理了老龄卡。

时间飞快,我也是年过四十的人了,回忆起母亲,最初的年龄是读小学前,夏天很热,我已经光着身子了,还对在厨房忙着做午饭的母亲说:“妈,天太热了,怎么办?”母亲骂了我一句,“扒皮啊。”再后来时间就跨到了我的青春,刚上班在镇上的学校,那一年考研我成绩不错,我在黄昏的时候回到村子,见到了在麦田里劳作的母亲,我告诉了母亲这个消息,母亲很高兴,然后我和母亲一起回家,黄昏的乡村,天边有一层淡淡的彩霞,我和母亲仿佛都很高兴。可惜几天后得知消息,我离复试线差一分,后来又调剂到四川,最终的结果是失望,母亲也陪着我叹息,没有想到,那样的压抑持续了三年的时间。

我历经坎坷终于去了北师大读研,离开家的那天,母亲很高兴,一定要亲自送我上火车,让父亲一个人在家里。整个过程母亲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我自己没有太多喜欢,因为经历了太多的痛苦,虽然母亲也经历过同样的心理体验,但这一刻,她很开心。想起最初考研的动力也是为了满足母亲的心愿。母亲早就把学费给我筹备好,她等这一刻等了几年。

03年暑假我去了南昌勤工俭学,因为住的条件还不错,我想让母亲来南昌一趟。母亲犹豫了很久还是决定来了。我去车站接母亲,这是她第一次出远门,在这之前她还没有见过山,一下车母亲就说,看到的山没有想象得高大。我看见了母亲满脸的疲倦,面对陌生的城市她也没有太多的欣喜,但母亲总算来到了比较大的城市。母亲在南昌待了两周,我也陪她去逛街道,去青山湖边,也去了新开的沃尔玛超市,母亲感慨地说了句,“城里人真闲。”是啊,一辈子都在农村辛勤劳作的母亲是没有过这样的悠闲。

我来到异乡工作后,母亲每年都要来一趟,待上一个月的时间,我单身的时候母亲给我做饭打扫卫生,我结婚后母亲来的就少了,她说我有人照顾了。母亲一年年老下去了,白发越来越多,身体也大不如从前。我一年回家一两趟,每次也都是匆匆的时间。

母亲是个节俭的人。一辈子都在土地上辛勤劳作,以前要供养我们兄妹三人读书,为了攒学费,要省吃俭用才行。现在我们都成家了,也有了稳定的工作,每个月都会给母亲钱,但母亲从来不乱花钱,而是存起来。我有时候回老家,看见母亲的节俭不免要说上几句,但母亲依然不会改变。前天和母亲通电话,母亲说身体不如年前好。母亲有类风湿关节炎,不能劳累,母亲说是因为没有等到公交车,就步行走回家了。我说你怎么不打个车回家,母亲舍不得,尽管只需要5块钱。

母亲患类风湿关节炎有十多年了,严重的时候不能动,连饭也不能做,这个病也治不彻底。中间有过几次好转,但爱劳动的母亲又下地干农活,然后又累着了,然后又休息,就这样反反复复。现在母亲基本上能照顾自己,做做饭去超市买菜等。我还记得我去北京读书那年寒假,我回到家里,母亲病情加重,连饭也不能做,我在家里难受极了,天天都是父亲做饭,我什么忙都帮不上,春节刚过我就回学校了,想找点工作挣钱,年初一夜里,去北京的火车上,整个车厢就我一个人,孤独而清冷。我时常会想起这样的画面。

母亲现在住在城里了,哥哥给父母在城里买了套二手房,母亲很满足。母亲说她不想回村子里住,因为复杂的邻里关系。母亲是一个敏感的人,内心善良,很在乎别人的感受。母亲自己也说,别人敬我一尺,我会敬别人一丈。但很多时候,他人有意或是无意的一句话,母亲会认为是冷嘲热讽,并记在心里,事后想起会让自己很难过。我和哥哥也多次劝说过母亲,让她大度一些,不要老记住那些不好的情绪,往好的一面去想,母亲说不去想,但后来还是会反复地说起,每次都让自己不高兴。比如父亲当大队干部时因计划生育和邻居的矛盾,爷爷和大伯过去欺负我家的事情,还有我和哥哥经常去看望大伯和三叔而他们的孩子没有来我家看望等等。我一直不理解母亲怎么这样记得仇恨或是伤痕,我自己过去经历过的痛苦现在回想起都觉得是笔财富,比如考研的挫折,爱情的伤害,但母亲做不到这样。这次春节我回到老家,和母亲又聊起这方面的事情,慢慢地知道了一些母亲的症结,或许是母亲受到的伤害太重,记忆神经留下了伤痕且很难恢复,虽然也想忘记那些或是原谅宽容,但一触及到又会沉溺在悲伤中,我也慢慢明白了母亲的痛苦,很多时候她一个人是活在这样的情绪里,别人走不进又很难体会。这就是年过70的母亲为什么不能对往事释怀,为什么不能看淡人生。好在我们兄妹三人还算孝顺,没有再让母亲感受同龄人拥有的婆媳矛盾,物质上的困窘等,这也算是对母亲的一种补偿,母亲也知道这些,所以母亲也是知足的。最起码在村子的同龄人中,母亲的生活是不错的。

我有时候一周不给母亲打电话,母亲会打过来问我是否有什么事,我说没有,母亲就会说那就好,然后就挂电话了,儿行千里母担忧啊。昨天中午给母亲电话,母亲高兴地说,你哥哥刚打完电话你就又打来了。

又一个春天来临,家乡的麦田里一片葱绿,母亲已不再去麦田里劳作了,我也回不到那片土地了。还是幻想着能在这样的春天,和母亲回到村前的麦地,像小时候那样:白杨树吐露着新叶,燕子飞过麦田,杨柳的新绿在风中拂动,温暖的阳光洒在田野里。
楼主 又到花季  发布于 2016-03-18 17:02:48 +0800 CST  
表哥

表哥个子不高,不到1米7,在我家乡城市的财政局上班,以前单位很好的,现在公务员约束多了,只能拿个基本工资,普通市民生活吧。

表哥刚到财政局上班很风光的,因为是大学生,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是很吃香的,专业水平也高,那时我在县城的师范学校读书,离表哥住的地方近,为了吃饱饭,我有两年去表哥那里吃饭的经历。那时表哥一个人生活,吃饭多是下面条或是馒头再炒一个菜,我记得我一个人能吃一斤湿面,虽然简单,但处在温饱线上的我对能吃饱饭还是很满足的。表哥那几年经常去全国各地旅游,因为他们领导喜欢玩,经常带着表哥。表哥就经常给我看他的相册,通过相片讲述他在全国各地的见闻,让我十分羡慕。

表哥是个体育迷,对世界足坛的事情如数家珍。在他的影响下,我也成了体育迷,特别是对足球的关注,1993年前后,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是全球最火的赛事,央视有转播,我常去表哥那里看球赛,表哥还是个小的黑白电视机,那时的解说是韩乔生、张路、张慧德,AC米兰、国际米兰、帕尔马、尤文图斯、拉齐奥……每一个球队都是大名鼎鼎;巴乔、马特乌斯、维亚利、拉瓦内利、皮耶罗、罗纳尔多……一个个球星在青春的记忆里熠熠生辉。我还记得有一年欧冠决赛,我跑到表哥那里看球赛,那时表哥都有女朋友了,女朋友上夜班,回来我们正在看球赛,然后表嫂就打个地铺,我和表哥看球赛到天亮。

表哥箱子里还有一本成人画报,就是裸体的女人,让青春萌动的我很是好奇,经常偷偷地看,后来情不自禁也会撸一下,满足的时候又有点惶恐,以至后来养成了惯性,表哥结婚后搬进新房,我再去他家也会找出那本画报,依然觉得无比的美好,在感情贫瘠的年代,那本画报无疑是绯红的花朵,盛开在青春的暗色里。我来异乡工作后,多年也不去表哥家了,不知道那本书是否还在,当然,我现在也不是偷看画报的那个低级水平了,岛国的动作片,和女人的床事我也是了。

后来我去合肥读本科,去表哥那里的次数就很少了,表哥也结婚了,老婆是纺织厂的女工,人长得漂亮,用表哥的话说像电影明星一样,而且表嫂的姨夫是我们市里的一个领导,也可以给表哥工作以照顾。但我大姨好像不喜欢这个媳妇,而且表嫂的家境也一般,还有两个弟弟。表哥婚后经常要照顾媳妇的娘家。表嫂生了个儿子,很壮实,人也聪明,现在已经在一中读高一了。表哥就是一中毕业的,读书的时候也是很聪明的,我看过表哥的高中毕业纪念册,同学对他的评价很高,有才华也很幽默,只是表哥不擅长人际交往,性格内向,父母也都是最质朴的农民,这一点我和表哥也很像。

几年前表哥带着儿子来我这里玩了几天,住在我家,去了周边的一些风景区,只是我没有陪得太多,像这样一辈子也不过来一次,我应该多陪他们去几个地方的,毕竟我读书的时候在表哥那里吃过两年饭。

时间很快,当年读书20岁左右,表哥比我大6岁,刚毕业也是20多岁,现在一晃20年过去了,我上了40,表哥也奔五了。也经历了半个人生,我来到了异乡的城市工作生活,表哥还在故乡的城市,依然在财政局工作,但也没有太多的变化,因为表嫂在政府工作的亲戚退休了。表嫂的纺织厂倒闭了,又在超市找了新的工作,去年,表嫂查出了乳腺癌,然后住院治疗,手术、放疗化疗,春节回老家我和哥哥还有母亲去了表哥家,表哥原来的住房被拆迁了,刚搬进新建的房子,表嫂在家里休养,人也很憔悴,俨然没有了年轻时的样子,表哥还和以前差不多,但同时脸上也写满了中年人的沧桑和无奈,好在儿子读了家乡最好的高中,成绩也排名靠前,以后也能考上好的重点大学。

在芸芸众生中,表哥是个普普通通的人,老实勤奋,有过顺顺利利的生活,也面临着困难和坎坷。我也和表哥相似,有一份踏实的生活,也会面对困难。生活有压力亦有希望,每个人都要努力向前,即使不心甘情愿,生活也会推着你向前。
楼主 又到花季  发布于 2016-03-22 09:43:31 +0800 CST  
泡桐花开

中午看见窗外的泡桐树开花了,淡淡的紫色,再过几天会呈怒放的姿态。

这几株树在城市的小巷子中,我工作单位边上的街道上。每个春天的来临我都可以看见一树树的泡桐花,感觉到好奇的同时也有很多的熟悉,因为我的故乡泡桐树很多,我太熟悉这些花了,淡淡的紫色,扑鼻的芳香。

我在北京读书的学校里有一条路两边全是高大的泡桐树,在春天开满了花,淡淡的紫色,我常在午后的阳光里或是黄昏的静谧中走过那里,然后一种恬静在心中,会想起故乡,想起母亲,那时已经实现了梦想,我少了过去的流浪,也没有了惶惶不安的心情。后来我把那种情愫写进了学校百年校庆的征文里,那次我获奖了。我至今还记得那些句子:“校园的泡桐树开花了,闻着这熟悉的花香,我仿佛闻到了故乡的味道。我家院子里也有两棵泡桐树,刺客也应该开满了一树的花,母亲也许正在院子里打扫落下的花瓣,她或许会停下手中的扫把,去想念在北京读书的儿子。”一直到今天,我在春天看见泡桐花开,都会有这样的记忆,只是母亲已从村子搬到城里住了,但对远方儿子的思念和从前是一样的。

故乡,北方,南方,泡桐树无处不在,从年少来到中年,泡桐树就没有远离过我的生活,故乡的院子里,村外的田野里,北京的城里城外,南方的街道上和山野间,在春天总能看见盛开的泡桐花,淡淡的紫色,像记忆一样绵长,经过很多的时空,依然不离不弃。很多的人遗忘了,很多的往事模糊了,但泡桐树在春天的花开像年轮一样扩散,真实地记录着光阴,一年又一年,让无数个平淡的日子因这样的铭记而熠熠生辉,以至于在今天的回忆和审视中有了些许的悸动。

泡桐花开,在记忆中,也在远方。五年前我在这样的时间去了乌镇,江南水乡的典范,慕名前往,也想到了商业气息的浸染,但当我站在古老的石桥上看见水边一大片盛开的桐花时,仿佛回到了生命最原始的状态,单纯的美好。河水缓缓流过,风拂动着柳稍,古老的层叠的屋檐,开阔的天空。在淡淡的花香中,故乡,往事都一起涌进来,凝固了时空,这不经意间的邂逅让美好横亘在生命的长河中。

如果每一个季节都能遇见熟悉的花开,该有多好,像眼前的泡桐花,五月的楝树花,九月的桂花;同时也希望每一个花开的日子里都有故事发生。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与其说是一种惆怅,但又何尝不是一种丰富呢?当遇到合适的心情,每一个故事都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在人生的四季中郁郁芬芳,花香四溢。
楼主 又到花季  发布于 2016-03-25 21:08:39 +0800 CST  
@林泠烟 2016-03-27 23:10:46
朴实自然的生活
-----------------------------
谢谢版主的支持!
楼主 又到花季  发布于 2016-03-28 14:42:13 +0800 CST  
外乡人

三月最后的时间,春的气息一下子浓烈起来,各种花在开放,晴好的天气里,樟树在经历着阵痛,老的叶子和新的叶子在同一时间陨落和新生。

我就在这样的午后去了天桥,上面有一个摆摊的外乡人,四十岁左右,我知道他很长时间了,我来这个城市工作的时候他就在那里了,不论是下雨还是刮风,不论是春夏还是秋冬。冬天见他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在寒风中有点瑟瑟发抖,下雨的时候他撑起一个大伞,一个人在天桥的一角默默守候。当然更多的时候他是快乐的,望着来来往往的经过天桥的行人。

这个天桥是我在小城里的唯一,在闹市的中心,人流多,天桥上摆摊的人也多,卖饰品的,卖内衣内裤的,卖手机配件和贴膜的,有时还有手工艺人。在众多的摆摊人中,最能坚守的是这个40岁左右的男人,他整整坚守了10多年,因为我来这个城市也有10多年了。所以每次经过天桥我总会有意无意地看他一眼,时间的流逝中,他也从青葱的年龄来到了中年,看见他,我也仿佛看见了自己,因为我和他年龄相仿。和他一起摆摊的还有一个人,只是有几年没有见到,最近那个人在天桥的另一个出口。两个人卖的东西差不多,手机配件、贴膜、各种小的饰品,有时还会看见天桥的另一个出口有一个女人摆的摊位,我感觉和他是一起的,因为他在这里10多年了,根深蒂固,各方面的关系也会打理得很好,别人不可能进来,能牢牢坚守天桥10多年,想必也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我一直没有和他有过交流,我经常路过,但他并不认识我,因为像我这样的路人很多,而且我也没有买过他的东西,看似两个没有交集的人,但我却在最近对他关注很多,并想去那里买点什么,想和他聊聊,聊聊这个城市,聊聊在异乡的生活。

我想去换一个手机贴膜,这样就可以有话说了,但我是新买的手机,也没有充分的理由去换一个,然后又等了一段时间,我的手机摔了两次,屏幕上有了划痕,我觉得可以去他那里换个贴膜了。

于是,在午后的空闲里,我穿过城市的街道,街道两边都是樟树,路面上落满了老去的叶子,枝头上是新长出的嫩叶,阳光很明媚,照在人们的脸上,每个人都显得很高兴,路边又多了一家烧饼店,名字很有诱惑力,阿根廷烧饼,我首先想到了梅西和马拉多纳,然后也有想去品尝的冲动。

我来到天桥上的时候,天桥上全是阳光,在一种温暖的情境中,我来到了这个外乡人的摊位前,我说换个贴膜,他问我要哪一种,有10元和20元的,说20元的叫钢化贴膜,我说20 的吧。然后他就娴熟地操作起来。我问,“来这个城市10多年了吧?”他说,“你怎么知道。”我说,“我来这里上班就看见你了,我单位就在附近。”他有点惊讶,我还问了他哪里人,和我预料得差不多,我老家那边的人。他好像知道的很多,说老家的人在这里有个群,问我有没有加入,我说知道这个群的存在,没有加入。然后他又说了很多家乡人在这里的情况,好像每个人都比较成功。闲聊中知道他做过很多事情,他是个头脑灵活的人,最开始是摆摊卖鞋,然后与时俱进,现在经营手机配件相关的东西。他还说儿子在这里读初中,高中就有点麻烦了,可能要回老家。他很快就弄好了,我给了20块钱,并说了谢谢,他推辞了一下。我离开的时候,阳光依然是肆无忌惮地明亮,他又有了新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

我和他聊天的时候还说了几句家乡话,因为我和他一样,也是个外乡人,尽管我已经落户在这个城市,但在一种心理上,并没有把自己完全融入,因为有个叫故乡的东西横亘在心理。但当我回到故乡时,心理上依然有一种隔阂,因为生活已在他乡,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外乡人了。

很多的外乡人走在城市的街头,走在春风里,脚踩着樟树老去的叶子,没有了叶落归根的乡愁;看着熟悉的城市,也没有了年少时在他乡流浪的惶恐。看着花满枝头的春天,留一份快乐给自己,留一份憧憬给明天。

回去又路过那家新开的阿根廷烧饼店,老板也是外乡人,买一个新出炉的葱油饼,尝一口,心满意足。
楼主 又到花季  发布于 2016-03-29 10:18:08 +0800 CST  
小吃店

我已有半个多月没有去过那家小吃店了。一直想去,又一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行。

小吃店在小城的一条不算热闹的街道上,门面一点儿也不起眼,连个店名都没有,而且只卖早餐,到上午九点左右老板就关门了。我来这里吃早餐有五六年的时间了,断断续续的,有时候一周几天都要去的,有时一两个月不去,反正不管什么时候去那里吃早餐,味道都是熟悉的。

小吃店的早点很丰盛,有八九种吧。我最喜欢的是葱油鸡蛋饼和咸豆腐脑,还有一种包心菜饼,几乎每次都要品尝,有时是吃个够。以前是两个鸡蛋饼和一碗咸豆腐脑,后来能吃到三块或四块鸡蛋饼,有时要喝两碗咸豆腐脑。特别是遇到鸡蛋饼或包心菜饼刚出锅时,怎么吃都不够的。

鸡蛋饼是一大张的,然后用刀切成八份,一份一块钱,我最多的时候是把刚出锅的一整张买下了,没有吃完,打包带到了单位,当零食吃完的。包心菜饼是一个一个的,有半个手掌大,圆形的,刚出锅的时候表皮是金黄色的,咬起来脆脆的,但又十分松软,带着清新的麦香,口感特别好。很多时候我去小吃店就是为了刚出锅的鸡蛋饼或包心菜饼,所以能看见它制作的整个过程。

小吃店是一个家庭经营的,没有招小工,一对老夫妻和一对小夫妻,还有一个孙子在这里读书,节假日的时候小孩子也帮忙,从房间里拿出冻好的饺子,有时也帮忙碌的奶奶收钱。听他们说话是外地人,我感觉离我老家不算远,而且他家的咸豆腐脑也是我家乡的味道,这是我经常来的原因。经常是年长的男人负责豆腐脑、豆浆、粥等,他儿子负责鸡蛋饼、包心菜饼、韭菜饼、油条、炒粉和炒面等,所以一刻也不闲着。婆婆和儿媳则在外面的摊位前给客人拿需要的早餐收钱,儿媳还要负责小笼包、蒸饺的事情。

生意好的时候,一家人忙得团团转,很多时候是这样的。有时我去的很早,冬天天还没有亮就过去了,一家人已经准备好了,我还是鸡蛋饼和豆腐脑,如果是七点多的时候,人很多了,里面院子里坐满了人,外面摊位前也挤满了人,上学的上班的,很多人匆匆忙忙,打包拿着就走了。我有时要上班,也有匆忙的时候,但大多我是很从容地享受完早餐,有时也要等新鲜出锅的鸡蛋饼。如果时间紧凑,我就不过去了,因为离我家有点远,要开车或是骑摩托车才可以。步行我一次也没有去过。

一家人都是勤劳质朴的人,年老的男人还有点脾气,我好几次看见他和客人吵架,一点也不相让。儿子比他高大壮实,但性格很好,多是在劝架,儿媳是很贤惠的那种,也很能干,任劳任怨。一家人的生活都指着小吃店,但能感觉到,小吃店也会让一家人生活得有滋有味。在这条有着浓郁生活气息的街上,卖早餐的小吃店很多,但生意最好的应该是他们一家。我有一次和老人闲聊,问他老家哪里的,他没有正面答,就说咸豆腐脑用的麻油是从老家带来的,都是货真价实的。这一点我相信,他家的用油绝不是地沟油,这也是老人能理直气壮地和人吵架的底气。憨厚、善良、正直。我有时忘了带钱,欠个一次两次也没有关系。

他家的小孩子比我儿子大一点,估计读二年级或三年级,但很懂事,小店忙得时候,他会帮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拿东西,收拾碗筷,收钱找钱。我儿子远没有他那么懂事,昨天辅导他作业还没忍住打了他一巴掌,他委屈的大哭,我也情绪很不好。

小吃店的价格是很实惠的,鸡蛋饼只要一块钱,豆腐脑一块半,油条麻球也是一块钱,反正这是我在这个小城吃早餐价格最实惠的一家,而且味道也最纯正,只是地理位置偏僻了一点,我在微信上也晒过几次他家的早餐,可惜同事或熟人却找不到在哪里。

春节后小吃店还和以前一样忙碌着,只是老年男子不在店里了,我问他老婆,她说在老家忙事情了,现在小吃店生意不算忙。只有三个人忙碌的小吃店,生意好像真的没有过去那么忙了,我去的时候,有时是他儿子送上来一碗豆腐脑,有时是儿媳送上来豆腐脑。节假日的时候,小孙子依然过来帮忙,从房间里拿来一袋子冻好的饺子,也会在奶奶忙得时候给客人找零钱。不知道那个有点倔强的老头什么时候会回来,他调制的咸豆腐脑味道要更好一些。

我来这个小城十多年了,遇见类似的小店也有好几家,多是老家那边的人在这里开的,但能好多年一直开下去的却不多,能让我几年中经常光顾的也只有这一家。有时候为了来这里吃早餐我要起得很早,然后心满意足地去单位上班。但最近一段时间我却没有再去光顾,就是放假的日子我也没有,可能是因为自己慵懒了,倦怠了生活。

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勤奋一点,踏实一点,像他们经营小吃店那样。
楼主 又到花季  发布于 2016-04-05 10:23:55 +0800 CST  
那条满是梧桐的街道

我很多次走过那条街道,清晨的风里,午后的阳光下,黄昏的细雨中。也历经了春夏秋冬,而唯有四月让我更多了欣喜,在那条满是梧桐的街道上。

春天的花季后绿叶便悄然生长着,无声无息,一点点绿意氤氲着,在料峭的风中,在平淡的日子里,在郁郁寡欢的情绪里。我就在这样的时间邂逅了梧桐的新叶,在四月刚开启的时候,在接下来一个又一个重复的日子里,因梧桐叶子的变化,生活也随之多了色彩。

街道很普通,在我单位的近旁,但我觉得整个城市的底蕴就在于此。我上下班经常路过那里,有时也去那里吃碗面条或是买点水果。街道两边长满了梧桐树,然后是一些老式的居民楼,晴天的时候阳台上有晾晒的被单和衣服。街道边上还有一所幼儿园和一所小学,所以有时候街道上很热闹,挤满了人,但更多的时候街道上是安静的,三三两两的行人,偶尔驶过的汽车,有时收废品的也骑着三轮车经过,留下一串串吆喝声:“收—废—品—嘞—”

进入四月,街道边的梧桐长出了新叶,很小很小,像手指甲那样,然后一点点长大,走在街上,看着枝条上一簇簇的新绿,才感觉春天真的来到了身边。城里有很多的梧桐树,可惜大马路上的都被管理者剃光头了,一根枝条也没有,四月了,街道上还是光秃秃的。还好,这条街道上的枝条保留了,然后看见了春天立在枝头,我越发珍惜起来。

每次走在街道上内心都充满着欣喜,因为绿色的点缀,让本来平淡无奇的生活多了生机。阴沉的天气里,灰色背景上的绿叶会让人对生活充满着憧憬;晴好的天气里,蓝天白云在城市狭窄的天空里,阳光在梧桐新叶上闪着亮光,日子也因此而变得鲜活起来;落雨的时间,撑一把伞去那里走走,水滴落在伞上是悦耳动听的,湿漉漉的小城,湿漉漉的街道,湿漉漉的叶子,鲜翠欲滴。走在自然里,心情也跟着悸动,生活中的快乐会因此而多了起来,走路时都飘飘然的;忧郁时,走过这条街道,风吹动着梧桐树叶,仿佛也吹散了忧愁,因为叶子的牵引,少了风中的凌乱,多了一次次的回首。

天气晴好时,站在梧桐树下能看见依稀的远山,有点朦胧,让原本的稔熟变得有一点点陌生,可望而不可即。黄昏十分,看着晚霞映红的天空,在梧桐叶片的映衬下,色彩斑斓,在此时领会“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意境,会多了质朴和古典。

走出这条街道,就是宽阔的城市的大街,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喧嚣着,躁动着。而这条长满梧桐的街道是安静的,陈旧的建筑,普通的老百姓生活。早晨在路口会有乡下人摆摊卖点青菜,新鲜的鸡蛋,像一个小的集市,热闹而有序,我路过的时候有时会停下脚步,站在梧桐树下旁观着看一会儿,感觉像油画一样,原来,最简单的生活也充满着诗意。

那条满是梧桐的街道,几百米外,一边是穿城而过的河流,一边是连绵起伏的龙山。河流需要想象,而山就在眼前。很多人走过这条街,像流动的河,又像起伏的山。平行又交织着的生活。

年轻的妈妈接幼儿园的孩子回家,孩子欢快地奔跑在梧桐树下,穿着高跟鞋的妈妈赶忙追上拉住他说,慢一点,小心摔倒。居民楼三楼的阳台上奶奶在晾晒衣裳,小孙女在阳台上吹肥皂泡。一对老夫妻经过街道,丈夫蹒跚着脚步,拄着拐杖,妻子在身后跟随着。这条满是梧桐的街道,承载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四月很快就会走完,梧桐树叶已有半个手掌大了,到了夏天,它会覆盖着整条街道,郁郁葱葱,而秋天也会迎来黄叶的陨落,然后走进原始的冬天,做一个好梦,等待着来年春天的日子,像眼前一样,四季轮转,周而复始。
楼主 又到花季  发布于 2016-04-12 09:57:50 +0800 CST  
作者:行者逍遥松 时间:2016-04-06 11:07:51
支持,顶一下。
黑名单 | 举报 | 26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黄石海之声验配 时间:2016-04-06 14:15:11
你所经历的生活有时是你必须经历的
黑名单 | 举报 | 27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听者H 时间:2016-04-06 22:30:06
自然,朴素!
作者:黑影君 时间:2016-04-08 10:21:59
~~~~~~~~~~~~~~~~~~~~~~~~~~~~~~~~~~~~~~~~~~~~~~~~~~~~~~~~~~~~~~~~~~~~
谢谢支持!
楼主 又到花季  发布于 2016-04-12 10:07:09 +0800 CST  
常在河边走

江南的城市多是依山傍水的。一条河流穿过城市,一座山起伏相依。我生活的城市也是这样。

我家住在河的一边,我工作的单位在河的另一边,中间相隔一段路,步行半个小时的时间。我在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步行上班或下班,沿着河边。春夏秋冬的四季变换中,早晨、中午、黄昏甚至是深夜的光阴浮沉中,我常常走过河边,看河水永不知疲倦地流动,看岸边永恒的风景。

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是幸福的,因为有了这条河流,哺育着大地,城市的管理者也做了深得民心的事情,在河的上岸与马路平行的地方修建了步行道,然后种上了花花草草和茂盛的大树;又在近几年在与河面平行的地方修建了一条步行道,并在水边也种上了花花草草,有红的花,黄的花,还有绿绿的草。于是,清晨或黄昏,很多的市民来到了这里,或上或下,或顺水而行,或逆流而上,来来往往,川流不息,这里面有我的身影,也有这个城市的倒影。

江南的城市有很多属于地域特色的风景,河边洗衣的场景就是如此。十多年前我第一次来到诸暨,站在暨阳桥上看河边洗衣的妇女,在感觉到新鲜和好奇的同时,也觉得特别有韵味和风情,这就是江南人的生活,清澈的河水流淌着,勤劳的人们忙碌着。而现在,当我走在河边的步行道上,洗衣人就在身边,我能清晰地听见棒槌的声音,也能闻到漂洗衣服时散在空气中的清香。十年前是带着异乡的惆怅,十年后是作为市民的稔熟。


河流伸向远方,步行道也延伸到郊外,春夏的时候,在那里是能听到青蛙的鸣叫的,静谧的夜,悦耳的蛙鸣,人置身其中,在徐徐的清风中,除了幸福还是幸福。而生活总会给人带来各种各种的心情,郁郁寡欢的时候,我也常来到河边,漫无目的的走走,有时候河水是浑浊的,有时天空是苍茫的,穿过一座又一座的桥,远处的山也随着河流的方向而变换着模样,偶尔会有一条大鱼跃出水面,留下一圈圈涟漪,然后心情也仿佛平铺在一圈圈扩散的波纹上。不管情绪怎样的凌乱和低落,最终都不会忘记家的方向。

春天的花开在河的两岸,红的花,白的花;夏天的柳枝在风中摇曳着,似女人的秀发或是婀娜的长裙;秋天的银杏树叶一片金黄,映衬着湛蓝的天空和清澈的河水;冬天的雪花也会装饰着枝条,或是落在无声的河面上。这是属于自然的风景,在河的两岸永恒着。
走在河边,视野中总会有一座桥,无论是身前还是身后,桥上有汽车经过,一辆、两辆、三辆、四辆、五辆……沿河的马路上也是,很多的汽车经过,一辆、两辆、三辆、四辆、五辆……站在河边看风景,静止的桥、流动的桥,静止的河流、流动的河流,静止的城市、流动的城市,静止的生活、流动的生活。亦仿佛是永恒着。

一天午后,我在河边散步,前面有一对老夫妻,相互搀扶着走在河边,待我走近时,他们停下脚步,留出空间示意我先过去。当我侧身经过时内心的温暖在涌动。我也和儿子一起走过河岸,读一年级的儿子是个小胖子,尽管途中喊累,却也坚持到了最后。后来还带他沿着河边一直走到很远的一个玩具店,并买到了它心仪的魔幻战车。我也在河边常给远在故乡的母亲打电话,母亲接到电话后常说的一句话是,又是在江边走路吧。

有月光的夜晚,我在酒后的微醺中来到河边,买了一包廉价的烟,在归家的路上点燃,明亮的月光在城市的上空,也在流动的水面上。在烟头的明暗中,我想起了很多逝去的光阴,故乡的麦田,青葱的年龄,大学的校园,恍惚的爱情……然后回到现实,仿佛有了一点点惆怅,惆怅中又带着些许的悸动,悸动中又包含着一点点的满足。
常在河边走,于四季的风里,一边是连绵的山,自然而安静;一边是日新月异的城市,氤氲着生活的馨香。
楼主 又到花季  发布于 2016-04-19 10:44:12 +0800 CST  
刘晖

刘晖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校友,我来到他乡工作后,就没有和他再联系过。

我和刘晖的认识还是颇有渊源的。我读小学的时候,哥哥那时读中专,暑假带我去学校里打球,那时篮球还是个很稀有的东西,哥哥就带我去找了他的一个同学,那个人就是刘晖,他有一个很好的牛皮篮球,在暑假的时候,哥哥带我去玩了几次,每次都是和刘晖一起打篮球,刘晖的技术很好,动作也很帅。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刘晖,那时哥哥在读中专,刘晖在读师范,他和我哥哥是初中的校友,比我哥低一届。

在这之前我就听人说过刘晖,说是姚庄有一个叫刘晖的,聪明得很,被誉为神童,小学时在区里面的竞赛都是第一名。到初中一样厉害,那时初中毕业一个学校也只有两三个人能考进中专,刘晖那一届就他一个人预选上了,然后所有学科老师单独辅导他一人,然后顺利地考上了师范学校,是姚庄中学唯一一个,让学校避免了光头的难堪。我和哥哥去刘晖家里也看见了刘晖曾有的辉煌,满满一墙的奖状,都是竞赛获奖得到的。

我初中也是去了姚庄中学,因为离家最近,读初二的时候,刘晖师范毕业也回到了姚庄中学当老师,成了我的政治老师,我还记得第一节课的场景,他板书课题“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变”,可能是紧张吧,那行字有点向上斜,但他的粉笔字写得很好的。刘晖自然认识我的,然后就在一起很熟了,他比我们大不几岁,又喜欢打篮球,所以在一起玩的很快乐。刘晖有时会问起我哥的情况,但更多地会和我们讲他师范学校的故事,让我对师范学校充满着向往。没有想到初中毕业后我也去了师范学校读书,和刘晖成了校友,其实初中也是一个学校,更意外的是,读本科我们又读了一个学校,而且是真正的校友,在省教育学院,有过一年相同时空的学习生活,他比我高一届。

刘晖是个很有才华且很聪明的人,但读师范对他是一个阻碍,没有去一中读书,他发展得空间很小,如果他去读一中,肯定是一流重点大学的。回到初中当老师,整个人的人生就都给束缚住了。姚庄中学在农村,周围是几个村庄和一大片一大片的田野,有时我们几个同学会和刘晖在田野里瞎逛,有时会在学校操场里摔跤,那时,我常发现他在办公室里抽烟,可能是生活太无聊和寂寞吧,那时他还没有女朋友,但又听人说他初中就有女朋友了,还是同一个村的,他中考复习时都是女朋友在照顾他。反正,我感觉刘晖那时的生活有点郁闷的,读书时众星捧月,而工作的现状则有点黯淡,偏僻的农村初中,物质上也是贫困的,我经常看见他房间里很多烟头,我想精神上他也是苦闷的吧。

我读师范学校后,和他也有联系,只是不经常。那时他去市里的教育学院读专科了。那时他好像也谈好了女朋友,我在路上见过。身材很好,人长得也漂亮,听说家境也很好。有了爱情的陪伴,刘晖也比以前多了笑容。我师范毕业那一年,刘晖又考上了省教育学院读本科,去了合肥。我暑假去看他,他鼓励我也去省教院读本科,还把他考试用的所有的复习资料都给了我,让我好好努力。因为我在师范读书就自考获得了专科学历,我条件也符合报考,只是要工作三年的条件我没有,后来给领导送礼后也答应给报名了,那一年我很努力地复习,房间的墙上全是张贴的资料,最后也顺利地去了省教育学院脱产本科学习。

我在省教育学院的生活并不好,活在青春的迷茫中,刘晖的状况和我差不多,他那时女朋友还在谈,他一方面想考研,想和女朋友分手;另一方面学习又不专心,还经常跑回去看女朋友,然后最终放弃了考研。我还记得暑假我在路上遇见他的场景,他骑着摩托车,光着膀子,带着女朋友在乡村公路上兜风,他女朋友穿一身黑色长裙,妩媚优雅,而刘晖活像个民工。他毕业的时候嘱咐我,让我考研坚持下去。在省教院我依然喜欢打篮球,那时我的篮球水平比刘晖高多了,打学校的比赛我是系队的主力,刘晖是替补。平时我们也一起打篮球,我也经常去他宿舍玩。只是省教院的时间太短暂,一晃就过去了,刘晖回到了老家,托人找关系工作单位换到了一所职业高中,而我继续在省教院学习,过着不死不活的生活,然后毕业又在合肥留了两年,走上考研的不归路。

考研期间我也回老家去过刘晖的新单位,那时他已经结婚了,我去是给一份迟到的人情,拿了100块钱,尽管他没有给我发请帖。也和他聊了很多,他对现实生活好像还满意,工作稳定,单位也很重视,也做出了成绩。我那时正在考研的泥淖中挣扎着,他劝我坚持下去,不要放弃。去北京读书后我也去过一次他单位,那时他儿子都上幼儿园了,老婆在城里看孩子,他一个人在单位的宿舍里。那时他有了职务,做了教导主任。而且喜欢上了电脑,由于人聪明,钻研得很深,他说他们学校的电脑老师遇到难题,都是找他去解决。他对我能去北京读研也很高兴,说怎么都比留在老家好。

这之后我和他就没有联系了,一则我远离了故乡,而且很少回去,回去也待不上两天;二则电话号码也丢了,然后就断了音信。有时我也听老家的同学说起刘晖,说他现在调到市里的一所重点中学工作了。

一晃十几年过去,记忆也有点模糊了,甚至于忘记了此刻窗外是四月的春天。但依然很庆幸认识刘晖,作为老师,校友还有其他。成长中,过去的稔熟多成了回忆,和刘晖是这样,其他的人和事也大抵相同。
楼主 又到花季  发布于 2016-04-26 09:53:04 +0800 CST  

楼主:又到花季

字数:310186

发表时间:2015-10-30 01:5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18 15:02:51 +0800 CST

评论数:31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