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粥


夏天是一个炎热的季节。树上的知了不住地在枝头发着令人烦躁地叫声,像是在替烈日呐喊助威。“七一”前夕,远在德国的表妹,趁着她大女儿放暑假之机,携全家人前来吾舍登门拜访。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将其改为“有亲戚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尽管天气炎热,可我们宾主的热情度一点也不逊色于炎热的天气。面对外国人的亲戚,吾辈尽地主之谊,体现中国人传统的文明礼仪,让表妹四口之家,在中山吃得玩得开心。

喝早茶是表妹他们来我家的一项重要内容。他们一家是晚睡晚起,七一那天,上午九点才起床,好在这天是双休日,我们都有时间陪他们,到茶楼之后已经接近十点钟了。吃粥是喝早茶必不可少的主要内容。大家落座之后,太太点了许多广式点心,她问表妹喜欢吃什么粥?没等表妹开口,我们这位德国人的妹夫即抢先回答,用他那还不太流利的中文说:“吃皮蛋瘦肉粥,皮蛋瘦肉粥。”表妹也点头同意,并向我们解释说汤姆斯他最喜欢吃皮蛋瘦肉粥,于是太太就点了几碗皮蛋瘦肉粥。我一直认为欧美人不喜欢吃中国的粥,可我们这位德国妹夫却喜欢吃,这也许是他受我表妹的影响的缘故吧!但不管怎么样,我们中国的“吃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这是一个不可否定的事实。

吃粥在我们老家叫“呷粥”,“呷粥”是地地道道的土语。我小时候经常吃粥,那个时候的粥可不同于现在的粥。吃粥会让人想到贫穷困难,一说到“呷粥”,我的思绪似乎会记起那段艰苦的岁月。那个时候,人口多劳力少,家里比较穷,生产队分给我们家的口粮不够吃,常常是到了春夏之交就会闹“粮荒”,我们称这个时段为“毫月”,家中锅里熬着的往往都是照得见人影的“清水粥”。说是粥,实际上是几瓢水的上面飘着少得可怜且姿态不雅的米粒在翻滚着,当时,可那也是一家人接济饥荒的口粮呀。父亲是一位农技员,常年被县里派驻海南岛南繁基地制作杂交水稻,家中的大小事物都靠母亲操劳。母亲很能干,家里家外,灶上灶下忙过不停,有时候她望着饥饿的孩子们总是带着歉意的笑。虽然那时艰苦,但母亲在不耽误集体的农活的情况下,在自家的自留地里种植红薯、蚕豆和豌豆等,补充粮食,于是“清水粥”里常常会有红薯叶,或者是红薯和豌豆、蚕豆什么的。如果还不够吃的话,母亲会去挖一些野菜来,洗净,切细,然后和米粒一起煮粥给我们吃。起初,我对吃野菜粥是不大乐意的,总觉得那种野菜里头带着一种青涩的苦味,难以下咽。日子久了,慢慢的习惯而适应,甚至喜欢,喜欢那种青涩的苦味之中还带有一种清新质朴的清香。随着岁月的增长,我逐步体会到了那时候生活的艰辛和母亲抚养我们的不易。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家中经济有了好转,逐渐告别了吃“清水粥”的岁月。老家的传统习惯是,早上吃“浓粥”,也即粥里有很多米饭,中午和晚上才吃饭。我上高小时,母亲让我煮饭煮粥,尝试做一些厨房里的家务活,我们家吃的饭是捞米饭,所谓的“捞米饭”,是将水放在大铁窝里煮沸,然后将淘好了的米倒入沸水中,待米变成饭之后,将大部分饭用竹制捞勺捞出来,放在饭桶里继续用大火蒸熟。铁窝里剩下的小部分米饭继续熬煮,直至成粥。煮粥的过程很悠长但却不会枯燥,眼见水和米饭逐渐陷入纠缠,米饭会在瞬间感知到水的温暖,开始会躲躲闪闪的。当水和米饭没有一丝空隙时,是那么润泽,咕嘟声是那么均匀得如尘世的喧嚣,香气在徐徐地氤氲着。粥熬好后,上面浮着一层细腻、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质,中医里叫做“米油”,俗称粥油。粥油。很多人对它不以为然,其实,它具有很强的滋补作用,可以和参汤媲美。小米和大米味甘性平,都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少儿时代的煮粥经历表明,煮粥也有讲究的。正如清代的袁枚在《随园食谱》里,对粥的论定一样:“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这告诉人们,煮粥要掌握好火候和放水的多少,放水多了,就成了稀粥。那时候,母亲做了很多坛子菜,我们早上喝粥的时候,母亲总要从坛子里拿一些诸如腌萝卜、腌辣椒之类的咸菜和霉豆腐,放在餐桌上供家人食用。这似乎表明在我们吃粥的一种感觉,即咸菜与粥互相提味、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

粥一直是中国人传统观念中健康养生的代表。据史料记载,汉族食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00多年前的五帝时代。从汉代起就有关于粥的记载。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列有50多种粥。清朝曹燕山《慈生随笔》卷五《粥谱》中,更列有200多种。古时论粥的书不少,民间开设粥店亦颇多。喝粥有什么好处呢?李时珍是这样说的:“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良。”诗人陆游还有一首《食粥》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历代的医学家,创制了许多不同作用的粥,以辅助治疗。 《食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知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是中国宋朝时期著名文学家、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主要讲述了喝粥延年益寿的好处,表达了作者对于喝粥的喜爱和推崇。清代赵学敏撰写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米油“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阴之功,胜于熟地,每日能撇出一碗,淡服最佳”。清代医学家王孟英在他的《随息居饮食谱》中则认为“米油可代参汤”,因为它和人参一样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红楼梦》里宝钗曾经介绍过她的养身补品:“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吊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滋阴补气的。”可见,用粥养颜是很有些道理的。

现代人饮食过于精致、多量,引发许多文明病,于是清淡、少食、粗食的饮食方法成为追求健康的新主张,粥也再度受到大家的重视。近年受欧美潮流影响,饮食过于精致、多量,引发许多文明病,国人的餐桌上,面包咖啡渐渐取代了热呼呼的米粥,有心人不免要大声疾呼“多吃一口饭”。于是清淡、少食、粗食的饮食方法成为追求健康的新主张,粥也再度受到大家的重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粥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五谷粥,皮蛋瘦肉粥,八宝粥,核桃粥,鱼片粥,及弟粥,五花八门不可尽数。吃粥,日益成为许多人的习惯和爱好。

楼主 文锦书屋  发布于 2018-09-25 14:13:27 +0800 CST  
@TIANBL 2018-09-25 16:34:43
你的风水宝地就是好
-----------------------------
谢谢你的点评!
楼主 文锦书屋  发布于 2018-09-25 17:29:15 +0800 CST  

楼主:文锦书屋

字数:2526

发表时间:2018-09-25 22:13:2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9-28 18:27:57 +0800 CST

评论数: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