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杭古道行

绩溪的伏岭有一条通往杭州的徽杭古道,是目前保存最完整、也最负盛名的一段古道。徽杭古道辟建于逍遥山谷,与之相邻,南有障山,北有赤石坑,均起于三天子障山。这条岁月沧桑荡涤的古道,是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第三条著名古道。
一个细雨濛濛的秋天,我们一行10人自驾来到了绩溪伏岭镇。从徽杭古道游客中心进入,走了一段平缓的的石路便踏上蜿蜒而上的花岗岩古道。古道仅一米宽,一边靠着山壁,一面临着深渊,被雨水潮湿的石阶苍凉而斑驳,每一层都在悠然诉说着修建古道的艰苦,每一阶都在传递徽商的智慧。
天空漂着密集的牛毛细雨,晶莹的雨水从崖壁的罅隙间缓缓溢下,不时滴在断崖下的山路上,幽深的逍遥谷夹在陡峭的山峰之间,其间流水淙淙,怪石遍布。栈道弯弯曲曲,忽上忽下,妙趣横生。在雾气氤氲中“江南第一关”几个朱红色大字刚健遒劲地刻在石条垒起的关口上,而在关口的背面则刻有“徽杭锁钥”四个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江南第一关是兵家必争之地,相传当年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曾率兵路经此地,在翻越此隘口时,被这里险峻的山势震撼,啧啧称赞此处为天险而命名为“江南第一关”。更有传说胡宗宪派他的黑犬传信,在整条道路最险要的咽喉处将其正式命名为“江南第一关”。因古道易守难攻,红军将领寻淮洲也曾率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十军团第十九师从徽杭古道行军突围。
清风缓缓轻抚古道的脊梁,站在仅有424米海拔的隘口之上极目远眺,丛峦叠嶂,古道绵延,空山静谷,令人心荡神驰。行进中路过逍遥水库,不知不觉又到了施茶亭,亭子就建在一块突出的悬崖上,站在这里望着远远近近的深山峡谷,颇有仙风道骨的意境。我们在此稍作休整,继续前行。抵达黄茅培村时我感觉到了山里巨大的温差,寒风刮在脸上冷飕飕的,汗水被风一吹背脊透凉。我站在古道饭店门口加了件带帽的外套,至此前面就是很长一段泥泞的机耕山路了,我一脚深一脚浅的走着觉得很耗体力,一路上雾锁山涧,似梦似幻,雨水汗水交杂。走了约一个半小时后到了马头岭,拐过一座叫做清凉峰的小石桥向右徒步四十分钟抵达下雪塘。
下雪塘村和上雪塘村中间相隔3、4里路,村里家家开着客栈,我们在下雪塘找了间客栈吃中餐,酒足饭饱后我顿时来了精神,一行人背着包继续前行。出门走一公里是陡峭的石阶古道,大大小小极不规则,这是通往上雪堂和蓝田凹的古道,此时同行的朋友提议说已经下午两点多了,返回还有30里路,因为时间关系大家从另一条路返还下山。
回去路上又是别样风景,一路瀑布哗哗,泉水晶莹碧透,翠绿如玉;山峰层峦相错,沟谷纵横,峡谷的奇石秀水和古道的雄关险要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我们边走边欣赏着路上的秀峰、怪石,峻秀绮丽的山水风光。接近山底时将军石、洗马潭、风帆石、妯娌石等大美景观也随之映入眼帘。将军石像高50余米,似头戴盔甲,身穿战袍,手执利剑,巍然屹立;据说将军石是越国公汪华化身,他为了华夏统一,主动放弃王位,率土归唐,使江南百姓免于战火之灾。石像在此默凝天地之正气、借天剑之神光,镇守关口,守护百姓。我们在将军石前潭水四周拍照留念,将军石下面的潭水,就是明代兵部尚书胡宗宪路过古道的“洗马潭”,上面的“风帆石”寄托着家人对行人一帆风顺的愿望,而“妯娌石”是警戒妯娌姑嫂之间要和谐相处,亲如姐妹。
驾车离开徽杭古道,古道的大气、奇峰怪石的秀美并未随之渐行渐远。对于前世不修的徽商,这是一条通向外部世界的昌盛之路;对于现今的驴友们这是一条领略山野之美的初级徒步路线,是一条充满神奇和灵气的古道,而古道本身所承载着的历史厚度和文化价值,比风景更让人流连忘返。


楼主 黄山雪儿  发布于 2018-09-14 10:21:57 +0800 CST  

楼主:黄山雪儿

字数:1463

发表时间:2018-09-14 18:21:5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9-25 03:22:08 +0800 CST

评论数: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