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有大义

文中有大义

我们读经,知道《春秋》粲然深美,浩然繁博。其中所写的诸如齐桓、晋文之事,是事,也是史,文成数万,其旨也数千,但是关于大义,就是后人所说的“春秋大义”,烺烺然的也只有二百余处,所以大义从一直以来就是一些很难得的东西。因为难得,所以更为珍贵,这也是《春秋》之所以高于其他相类书籍,比如《尚书》,更深入人心的原因所在。我们的写作应该都是朝着大义这个方向去的。可以说,文章要实现一个作家写作的公共性指向,文章里就应该要有大义,而如今更为强调写作主体的作家,其写作的指向在走向自我的时候,也更需要大义的存在。古代士子讲究家国情怀,认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认为“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都是在强调这种大义。但是,之后这种大义就慢慢消解了,魏晋时期,大义渐渐没落,文人多是躲避起来避祸,到了五代,干戈渐多,“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熄”,在江南,李氏君臣更是崇尚文雅,虽有‘王国之音哀以思’,但更多的是‘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的绵软,何谈大义存在,之后大义一词,也只能在文脉中时隐时现了,所以越往后,文章越写得不行,这应该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吧。
楼主 我是王冰  发布于 2018-04-25 21:30:07 +0800 CST  

楼主:我是王冰

字数:525

发表时间:2018-04-26 05:30:0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29 13:50:14 +0800 CST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