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西湖

到杭州工作,陆续有段时间了,家人都留在温州,上班单休,周日回不了家,就往西湖跑,次数多了,妻子戏谑:明晓,西湖边的花花草草都认识你了。我笑笑,事实确也如妻说的那样。我是个喜欢安静的人,怕打扰,也怕打扰别人,且在杭州熟人少,同学很久没联系了,亲戚也少走动,叨扰人家,不知道别人会怎么想,会不会打扰人家呢。而西湖就不一样,常去叨扰,也不会有意见的,而我也确实没有地方可去。
到西湖很方便,我不会开车,为方便出行,房子都租在地铁边。西湖去的最多的是苏堤、白堤,孤山与曲院风荷,苏堤、白堤是西湖的衣带,连接西湖诸景,两堤比较,白堤去的更多,白堤短,连接孤山,苏堤长,不环湖行,一般不过苏堤,只在出曲院风荷时走上一段,苏、白堤最美的是春天,苏堤更美,苏堤春晓历来为西湖八景之首,单不说艳艳的桃花,飘飞的绿柳,在春天里,总是这花谢了哪花开,延续着整个春天,樱花的烂漫,海棠的沉睡,月季的淡妍,各种花开有开的美,开有开的姿,落有落的丽,落有落的态,我喜欢在晨光中、夕阳下漫步,有时赶朝日,有时会夕阳,那时花也最贴心,我是个惜春的人,爱花的开,怜花的落,桃花的美在于开放,尤其是盛开,那时的桃花最红,也最艳,桃花落了,就不好看了,花枯萎皱折,象逝去青春的歌女,褪了颜色,而樱花却是半落时最好看,满树漫空飘飞,惹人爱怜,至于海棠,之前没看到过,只是在今年三月末的时候遇到,花色带点玫瑰红,我初见时还以为玫瑰,但又没有刺,细看下才知道是海棠,海棠是苏东坡的最爱,在苏堤在种海棠,映水而开,东坡如见,又会如何呢,是否能写出比“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更好的诗句呢。他在《记游定惠院》:“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并作长诗歌之: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到,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尊歌此曲。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一株海棠就能使东坡魂牵梦绕,一堤的海棠映水而开又将如何呢?
海棠之美,我不能道之,但樱花之绝,还能赋上几句韵:
斜阳桥上晚来风,独去西湖觅落红。
梨花憔悴易坠泪,桃蕊枯萎难入瞳。
柳絮纷纷散湖岸,樱花树树映晴空。
花容得意迎风笑,秀色称心披月朦。
娇似芙蓉醉春色,媚如仙子舞东风。
早前误作东洋木,相见总为耳目聋。
今日方知中国树,再逢不觉气神聪。
东洋国小少名卉,华夏地广多贵种。
花似人来各有异,人如花去亦相同。
樱花易逝人易老,知已难逢岁难重。
花落花开岁月去,人来人往夕朝同。
人生得意过如隙,芳卉受宠行似骢。
宠辱不惊心自定,去留无迹意由衷。
谤讥过往俱成梦,赞誉袭来皆是空。
从此同君是知已,每逢花绽必亲躬。
至于苏堤上开的最多最艳的桃花,喜欢的人倒不是太多,也许太艳了,人们总觉得俗。而柳花又觉得太淡了,淡得使人觉得它不是花,苏东坡既能把海棠写得绝,也能把柳花咏得出神入化,他的《水龙吟》词中的柳花,“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也只有东坡有这个才情。我喜欢在柳花飘飞的时节,一个人在苏堤漫步,或坐在亭廊中,最好在晴翠,看柳花从空中漫飞,那漫飞的柳絮仿佛是诗的音符,落在身上、脸上,飘到心里,这时你也会觉得自己也多了几分春的诗意。
桃花虽然艳丽好看,但人们却更喜欢淡雅些的梅花,可能是先入为主的缘故吧,我们看梅花前,早读了许多梅花诗,梅花的好印象好品性便深深地铬了下来,而桃花呢,太平常了,乡野村旁,溪边路旁,随处可见,也许是物以稀为贵或者别的什么,我也一样,不能免俗,我第一次见梅花时,甚至还误以为桃花,还笑它“辜负好春风,着色总嫌浅”,而弄清之后,态度大变,“今年识得君,傲骨寒中见”,每年梅花开时,都去观赏。然平心而论,若以花色之艳,百花之中无出于桃花,桃花花朵又红又艳,果实又甜,不似梅花,色淡花小,果实酸涩,但文人雅客就爱这口,这又有什么办法呢,所以桃花是平民之花,平民的命,登不了大雅之堂。而梅花就不一样了,生来孤傲,西湖孤山的梅花很有名,虽然梅花即不如超山的古,灵峰的幽,西溪的旷,更不如三地的梅树多,但因为林和靖,因为那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最得梅花神韵的诗。林和靖是个隐士,梅妻鹤子,隐居在孤山滨,种了数十株梅花,梅开时赏梅,梅熟时打摘下来,到集市卖了换些用度,林和靖爱梅,如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梅花看多了,看久了,性情又超脱,就写出了如自己品性一样超脱的梅花诗来。林和靖死后,葬在孤山,所以孤山有幸成了赏梅的圣地。
西湖的春天,最妙的莫过于烟雨时节,撑伞步堤,听雨声风声落花声,摇船泛湖,最好手摇的划船,船大则就失了味道,或坐在亭中歇雨,茶楼品茗,看山色空蒙,听烟雨迷离,苏东坡“山色空蒙雨亦奇”,道尽其妙。“长堤烟柳卧波澜,啼鸟声声随雨绵。独坐亭中听花落,一湖春色一湖烟”,这是我的感受,诗写得虽浅湿,但也总能自得其乐。
曲院风荷,无疑是西湖夏日看荷花的胜地,中国看荷花的地方虽多,但名声最大的还是曲院风荷了。荷花是占据西湖时间最长的花,从初夏开始,一直到秋天,还在断断续续的开。关于西湖的荷花,我都写在了《荷花荷花,四季之花》,这里就不再累赘了。
西湖的秋,最有名的是平湖秋月,还有满觉陇桂花。平湖秋月八月十五月夜最佳,可惜我中秋两次在杭,都没有去成,一次下雨,到钱塘江看了潮水,写下“今岁中秋风雨飚,不成望月望江涛。人生原本多风浪,不逊钱塘大水潮(《中秋大雨钱塘江观潮》)”,一次晚上与亲朋喝酒,如再遇晴月,是非去不可的,“去年冬日西湖雪,今岁中秋还望月。雪色月辉波万顷,相思不绝梦中谒(《西湖月》”。
西湖的冬,最妙的是雪湖,山人有幸,多次遇到,作《西湖雪》、《二月三日西湖看雪》《北高峰看雪》数记,这里也不再添足了。
西湖周边都是山,我常去孤山、宝石山,孤山最多,上孤山谒林和靖墓、秋瑾墓,访放鹤亭、西泠印社,登高望西湖,或水光潋滟,或烟雨蒙蒙,长堤一痕,湖岛三点,与水摇荡;上宝石山上看流霞,宝石映霞,红透一山,一轮夕阳从山头落去,红霞满天,继而收敛消褪,霞尽后接着看西湖夜景,风凉夜美,如梦似幻,若遇月夜,就更美妙了。宝石山除看流霞夜色外,看雪湖更是一绝,断桥残雪,只在此处看才有味道。其余的还上过飞来峰、北高峰,飞来峰秀,北高峰高,峰下灵隐梵音,佛陀、菩萨、罗汉造像立坐于飞来峰溪边石壁,古寺山僧,壑亭冷泉,一线观天,不同他处,夏日泉清,冬时叶红。山人初游,曾作《一线天》一绝:“一线天穿一线曦,游人到此探端倪。人生道路多坎坷,一线机缘君莫违。”此外,还作过《灵隐寺次韵山农上人》三绝:
晚霞落去早霞生,溪涧潺潺日日鸣。
寂寞山僧扫落叶,可曾扫尽六根情。

一山暮霭余寺院,啼鸟声声深处鸣。
花自有情花落去,山僧不解月多情。

寂寂寺门初月生,游人散尽晚钟鸣。
木鱼声里平安诵,谁道山僧不解情。
灵隐最佳是冬雪探梅,不过山人一值没有遇到,可能也是机缘未到,或未可知也。到灵隐自然少不了烧香祈福,山人上灵隐三次,自然不忘。
西湖的寺庙除灵隐寺外,有名还有净慈寺、虎跑寺,净慈寺在南屏山北麓,是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为高僧永明禅师而建,寺前夕照山上的雷峰塔也由他始建,初游西湖时进过一次,那一次三天里几乎把西湖走了个遍,不过走得快,走马观花,记忆不是很深,但也留了点雪鸿泥爪,那时雷峰塔还没有重建,南屏晚钟却很有名,路过时哼着“南屏晚钟,随风飘送,它好像催呀催醒我相思梦”,而跑虎寺寺因泉名,虎跑泉是“天下第三泉”,每次到虎跑自然少不了喝泉品茶,泉为虎跑泉,茶为龙井茶,虎跑我去过三次,一次独去,三次陪家人亲友去,夏日的虎跑“绿壁”高峻深密,一如朱自清《绿》中描写,沿溪水一路叮咚到虎跑泉眼,泉眼又与别处不同,它是石壁渗透而出,不是一穴,而是满壁密密的细穴孔,水汇聚经龙口而出,虎跑品茗最佳当在桂花开时,我中秋时携家人来,恰逢机缘,遇桂花盛开,那满枝的丹桂、月桂垂满枝头,满园清香,坐在桂树下,桂花、龙井茶泡上一壶,与家人一起细斟慢酌,吃点糕点,确有滋味。“虎跑清泉龙井茶,中秋时节赏桂花。园中香自月中落,月色满山何用赊。”此中乐趣,谁人能有。虎跑寺也是弘一法师出家处,弘一法师是旷世奇才,出家前为艺术家,书法、篆刻、绘画、诗词、戏剧、音乐,无所不涉,且都达到很高大成就,有诸多的第一,第一个将西方的油画引进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的创办者,创办中国第一本音乐杂志《音乐小杂志》,他所创作的《送别》、《祖国歌》、《三宝歌》等词曲,至今仍传唱不衰。出家以后,他在佛学的修行上,穷究华严、中兴律宗、深研净土,力著《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晚晴集》等利益众生,被尊为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祖师。西湖更有传奇色彩的济公和尚,更是把灵隐、净慈、虎跑三寺住了个遍,出家在灵隐,居住在净慈,圆寂在虎跑。“至今西子行不足,听惯钟声山寺前”,西湖的钟声总是那样催人思古抚今。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醺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这是南宋诗人林升的《题西林壁》,道尽当时的繁华及南宋朝廷醉生梦死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风气,林升虽没有别的什么好诗,但仅此一首,诗名便留传至今,现在西湖有山外山、楼外楼酒楼,山外山酒楼在灵隐,楼外楼酒楼在孤山,我喜欢吃楼外楼的西湖醋鱼,西湖醋鱼取材于西湖里的鲤鱼,鱼一斤重最好,加醋添糖,味道鲜,甜中带酸,吃到嘴里鱼肉细细的、嫩嫩的,吐掉鱼刺后,细细咀嚼,慢慢吃,急不得,再来一杯酒,加一道天目山笋,笋最好是刚出泥的新笋,没新鲜的,嫩笋干也可以。至于名气更大的东坡肉,我吃过几次,总觉得太腻了,我是浙南沿海人,吃海鲜惯了,吃不得油腻,笋是我的最爱,竹笋、马蹄笋,而天目笋味道尤鲜。
西湖的水柔柔的,西湖的山也是柔柔的,西湖的柳岸更是柔柔的,柔柔的山、柔柔的岸柳倒影在柔柔的水中,显得更柔了,这里山水培育出杭州人柔耐的性格,连杭州话也是柔柔地那么好听,杭州虽是浙江省会,历史上作过南宋国都,但杭州话却是吴语中的小片语种,范围不大,仅分布在杭州老城区及附近,杭州话具有吴语的一般特征,完整地保留中古全浊声和入声,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我一直认为古汉语比现代汉语好听,用杭州话读起古诗词来,平上去入,抑扬顿挫,节奏优美,而现代汉语少了入声,读古诗词味道就变了。
杭州人性格虽柔,但决不是柔软,而是柔韧,柔中带钢,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柔柔的西湖水也养育出至刚至性至直之人,于谦,那位挽救大明江山,在明英宗大败被俘,众文武大臣主张迁都南京,他敢于另立新君坚守京城,主张孟子的“君为轻,社稷次之,民为重”的儒家思想,他忠的不是某一个皇帝,而是整个国家和人民,最终众志成城,打败了瓦剌,秉承了他“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誓言,后明英宗夺门复位后,以“意欲”罪冤死,与岳飞“莫须有”竟那么相似,只是少了一个字而已,于谦死后葬在三台山麓,墓旁有祠,是他死后三十二年后,即明朝弘治二年(1489),孝宗皇帝赐谥“肃愍”,建“旌功祠”,万历中,改谥忠肃,可算是很高的谥号了。于谦是杭州人,归葬故里,情理之中。历史总是有那么的相似之处,几百前的岳飞故事,在于谦身上接着重演了一次,岳飞与于谦死前都是太子少保,因此后人也称他们西湖双少保,袁牧诗“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岳飞庙墓在栖霞岭麓,我初到西湖就依图去瞻仰,当时的庙墓不大,也少建筑,二个坟冢,冢前立墓碑,大的是岳飞墓,小的是岳飞长子岳云墓,墓前跪着秦桧、王氏、张俊、万俟禼四人铸像,如正那幅著名的对联所说的“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四奸已在墓前跪了八百年,今后还要一直跪下去,白铁铸像坏了可以再铸。《宋史•本传》: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从中看出岳飞的正直,但就是这样一个尽忠报国的一代名将,还是折在宋高宗的手里,宋高宗杀岳飞出于自私,正如明代文征明《满江红》词“念微钦即返,此身何属”,几百年后的文征明是读懂了,但岳飞却没有,或者即便读懂了,为国计,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岳飞的个性正如他在《满江红》一词所写的那样,满腔热血,永往直前,绝不回头,这样与宋高宗的矛盾便不可调和,悲剧也就注定了。历史有许多巧合,几百前宋高宗赵构没做的,几百年后明景帝朱祈钰做了,而后果就是,太上皇英宗朱祈镇夺门复辟,明景帝朱祈钰自己落得个被废身死的结局,于谦也受牵连而冤死。历史是由后人写的,谁是谁非,后人都会清算得清楚明白,赵构的皇位是保住了,大半壁江山却失去了,明英宗朱祈镇复辟了,名声与宋高宗赵构一样,也臭了,只是碍于他们是皇帝,没有像秦桧石崇那样。
其实我最佩服的还是吴越王钱氏,三代五王,造福一方,北宋掘起时,未代吴越王钱弘俶及时纳土归宋,免去兵火之灾,确保域内平安,此大德功,杭州人世代牢记。钱塘钱氏信佛,西湖保石山上的保俶塔、夕照山上的雷峰塔、南屏山下的净慈寺、月轮山上六和塔均为未代吴越王钱弘俶始建,只是雷峰塔未完工时,已纳土归了宋,这也为后来雷峰塔的倒掉埋下了病根,雷峰塔倒掉时,鲁迅先生更是借此写了《论雷峰塔的倒掉》、《再论雷峰塔倒掉》,一论再论,把雷峰塔和法海和尚比作封建势力,白蛇娘娘比作追求真理自由幸福敢于反抗的受压迫人民,现在雷峰塔又重建了,白蛇娘娘如真的埋在塔下也早该出来了,只是苦了法海,到现在还躲在蟹壳里,不到螃蟹断种出不来。现在到杭州,过钱塘江见六和塔,逛西湖见保俶和新建的雷峰塔,山人冬游西湖得诗:
残柳枯荷伴水眠,孤山梅树一枝妍。
湖光艳艳晴晴日,鸥鹭翩翩暖暖天。
保俶接迎来往客,雷峰拱送夕霞烟。
至今西子看不足,听惯钟声山寺前。
西湖的英雄墓,除岳于双少保外,还有一位同样荡气回肠令后世扼腕叹息的英雄,那就是张苍水,张苍水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他的祠墓在南屏山荔枝峰下,岳飞、于谦死于皇帝奸臣之手,张苍水则与文天祥一样,抗清失败被俘,从容就义。“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渐将赤手分三席,拟为丹心借一枝。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张苍水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西湖三杰,他们都是民族英雄,岳飞、张苍水不是杭州人,死于杭州,葬于西湖,于谦是杭州人,死于北京,归葬故里,他们虽然死了,精神却永留人间。
西湖三杰相隔了几百年,而西湖辛亥三杰秋瑾、徐锡麟、陶成章却是战友,徐锡麟还是秋瑾的表兄,他们最终都葬在西湖,鉴湖女侠秋瑾墓在孤山西麓西泠桥畔,相邻对岸葬的是一千多年前的钱塘名妓苏小小,作为女子,她们都有似水的柔情,即使是女中豪杰的秋瑾也不能例外,她生前就希望死后葬在西湖,她的好友吴芝瑛、徐自华帮她完成了这个夙愿。
西湖是一池情湖,湖上有堤,堤上有桥,桥也多情,断桥上,许仙、白娘娘相遇赠伞定情,长桥上,梁三伯、祝英台十八里相送,苏堤六桥上,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相依相望。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的,西湖是多情的,多情的西湖才有人情味,才有诗情画意,才有那一段一段的情愫,荡起西湖那一波一波,柔柔的温情,柔柔的梦。
楼主 云溪山人3  发布于 2018-03-31 16:55:45 +0800 CST  
残柳枯荷伴水眠,孤山梅树一枝妍。
湖光艳艳晴晴日,鸥鹭翩翩暖暖天。
保俶接迎来往客,雷峰拱送夕霞烟。
至今西子看不足,听惯钟声山寺前。
楼主 云溪山人3  发布于 2018-04-28 08:34:45 +0800 CST  
灵隐寺次韵山农上人三绝
晚霞落去早霞生,溪涧潺潺日日鸣。
寂寞山僧扫落叶,可曾扫尽六根情。

一山暮霭余寺院,啼鸟声声深处鸣。
花自有情花落去,山僧不解月多情。

寂寂寺门初月生,游人散尽晚钟鸣。
木鱼声里平安诵,谁道山僧不解情。
楼主 云溪山人3  发布于 2018-04-28 08:36:24 +0800 CST  

楼主:云溪山人3

字数:6462

发表时间:2018-04-01 00:55:45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03 20:36:11 +0800 CST

评论数: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