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鲂诈降

东吴有诈降的传统,赤壁之战中,黄盖诈降,致使曹操放松警惕,火烧曹营;当曹休上表说,东吴鄱阳太守周舫愿以郡来降,秘密派人说了七件事,要曹魏早做打算的时候,建威将军贾逵提出意见:“吴人之言,反覆不一,未可深信。周鲂智谋之士,必不肯降,此特诱兵之诡计也。”贾逵说对了,但司马懿说:“此言亦不可不听,机会亦不可错失。”司马懿的论断也不错。从逻辑上说,贾逵说对了,那么周舫说的七件事就是假的,投降也是假的,是个圈套,不能前往。如果贾逵说错了,周舫确实是投降,那么这个事件确实是打东吴的一个机会,应该抓住。那么,周舫所言七件事是哪七件事呢?
七件事原文过长,大概描述一下。周舫先说愿曹魏垂日月之光,照远民之趣,永远归顺,又说愿意归顺是因为前任广陵太守王靖欲北归,被识破,祸及婴儿,现在又让周舫代替他,其实是想杀了周舫,所以周舫要投降,又说鄱阳之民都盼望曹魏之兵来解救,开战之日,以为内应,则东吴可顺利拿下,还说举大事就要大加封赏,把将军、侯爵、郎将、校尉等官职的奖赏都说的一清二楚。所言七事情真意切,重情重礼,读之令人感动。难怪曹休信了,司马懿也半信半疑。
魏主曹睿综合多家看法,要曹休统军前往,司马懿和贾逵共助曹休。他也不能判断,周舫的投降是真还是假。
孙权听说曹魏来战,召集众人说:“今有鄱阳太守周鲂密表,奏称魏扬州都督曹休,有入寇之意。今鲂诈施诡计,暗陈七事,引诱魏兵深入重地,可设伏兵擒之。今魏兵分三路而来,诸卿有何高见?”顾雍保举陆逊,孙权命陆逊为辅国大将军、平北都元帅,统御林大兵,摄行王事:授以白旄黄钺,文武百官,皆听约束。孙权亲自与逊执鞭。孙权给陆逊很大的荣誉,对他相当信任,而且把御林军也给了他,听他调遣。陆逊保举朱桓为左都督,全琮为右都督,统领江南八十一州并荆湖之众七十余万兵力,分三路进军。
曹休到了皖城,周舫来迎接。曹休说:“近得足下之书,所陈七事,深为有理,奏闻天子,故起大军三路进发。若得江东之地,足下之功不小。有人言足下多谋,诚恐所言不实。吾料足下必不欺我。”曹休先把疑惑说明,他的打算是,如果周舫没有诈降,就许以高官厚禄,如果有诈降的成分,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如果真的要诈降,我就先“敲山震虎”,不让你欺骗我。但他的话明显是底气不足,对于周舫的投降,自己先就信了。周舫当然要把投降这件事做成和真的一样。他大哭,拔出宝剑要自刎。曹休急忙制止,周舫哭诉:“吾所陈七事,恨不能吐出心肝。今反生疑,必有吴人使反间之计也。若听其言,吾必死矣。吾之忠心,惟天可表!”作势要自杀,发誓赌咒,说得曹休都信了。周舫透露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反间计”,暗指曹休队伍里有人要施“反间计”。说完又要自刎,曹休大惊失色,连忙制止说:“吾戏言耳,足下何故如此!”周舫用剑割断头发,扔到地上说:“吾以忠心待公,公以吾为戏,吾割父母所遗之发,以表此心!”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割发就代表割头,以此发誓,令曹休深信不疑。
周舫拔剑自刎属于“苦肉计”,东吴黄盖诈降的时候也上演“苦肉计”,自损躯体,让对方信服。逻辑是,要以我连命都不要了的赤诚之心归顺与你,你还有什么理由怀疑我?曹休深信不疑。如果曹休怀疑的话,和周舫见第一面的时候就不说那些试探性的话了。如果换做司马懿,很可能就识破了周舫的计策。方法很简单,先绑起来,拷问,再寻访他四周的人,打探消息,再派他手下的人给东吴送假情报,如此一来就把东吴七十余万大军打败了。可是曹休不是司马懿,他还对说真话的贾逵有猜忌。
当贾逵说:“某料东吴之兵,必尽屯于皖城。都督不可轻进,待某两下夹攻,贼兵可破矣。”曹休大怒说:“汝欲夺吾功耶?”如此一来,曹休就受了周舫的不良暗示,和贾逵撕破了脸。他怕贾逵争功,夺取自己的战功。贾逵又说:“又闻周鲂截发为誓,此乃诈也,昔要离断臂,刺杀庆忌。未可深信。”曹休大怒说:“吾正欲进兵,汝何出此言以慢军心!”要斩贾逵,众人苦劝,这才免除贾逵死罪,削去他的兵权。贾逵说的是周舫要施“苦肉计”,曹休打官腔,说的是官话,意思是,你要夺我的战功,不夺战功你就要慢我军心,理当问斩。他俩意见分歧的根源在于一个深信周舫之言,一个不信周舫言语。那么,周舫说的是真的吗?
周舫听说贾逵被削去兵权,暗喜说:“曹休若用贾逵之言,则东吴败矣!今天使我成功也!”周舫命人秘密到皖城,报告陆逊。陆逊派人到石亭埋伏,命徐盛在石亭开阔处布成阵势,等待魏军。曹休带大军到石亭的时候,看到徐盛的队伍,大惊说:“周鲂言无兵,为何有准备?”再寻周舫,已经寻不到了。周舫带数十人跑了,曹休知道上当,如果这时他退兵,胜负还未可预算。但他说:“吾中贼之计矣!虽然如此,亦不足惧!”也就是说,他相信自己带兵可以和东吴相抗衡。他命张普出战,输了一阵。曹休说:“吾当以奇兵胜之。”他令张普引二万军伏于石亭之南,又令薛乔引二万军伏于石亭之北。他说:“明日吾自引一千兵搦战,却佯输诈败,诱到北山之前,放炮为号,三面夹攻,必获大胜。”诱敌深入,埋伏击之。陆逊也没闲着,他对朱桓、全琮说:“汝二人各引三万军,从石亭山路抄到曹休寨后,放火为号;吾亲率大军从中路而进:可擒曹休也。”又是抄后路,又是用火攻。当年,陆逊一把火烧掉刘备七百里连营,明显是借用火攻弥补兵力不足的缺陷,这次又要用火攻,肯定也是兵力不足才出此计策。
二更时分,朱恒引军抄到魏寨后面,正迎着张普的伏兵。张普不知道是吴兵,前来问话,被朱恒一刀斩于马下。魏兵大败,朱恒放火烧营寨。全琮带军队抄到魏寨后,撞到薛乔阵里,大杀一阵,薛乔败走。可能两个人包抄的都是偏寨,不是主寨。魏兵败退,纷纷逃往主寨。后面,朱恒、全琮、徐盛会兵一处杀过来,魏军大败,自相冲击,死者不计其数。曹休逃走,遇到贾逵来救。曹休说:“吾不用公言,果遭此败!”说了实话,又道了歉。贾逵也不计较,他说:“都督可速出此道:若被吴兵以木石塞断,吾等皆危矣!”曹休在前,贾逵断后,贾逵在林木茂盛处、险峻小径遍插旌旗,暗布疑兵,使东吴兵不敢追赶。司马懿听说曹休败了,就带兵撤了。
真正开战之时,周舫没起多大作用。是陆逊出奇兵,行包围与反包围之策,大败魏兵。那么,周舫的功绩是什么呢?周鲂诈降,让曹休相信可以对皖城唾手可得,以至于犯了冒进主义错误,又被周舫离间了他和贾逵的关系,临阵不听忠言,解除贾逵兵权。曹休获得假情报,不熟悉地理环境,轻敌布防,以至于被东吴兵将抄了后路,悔之晚矣。
再看周舫所言七事,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说明了盼望魏主光辉普照之心。但就是没有说什么战事的厉害关系,也没有透露什么重大的军事决策,更没有说什么进军路线图。可偏偏曹休就信了,可能是他争功心切,不然为什么当贾逵提出反对意见时他就说贾逵要抢他的战功呢?他是大将军,当然要立功,报效他们曹姓的政权。关于周舫所陈七事,贾奎怀疑,司马懿也怀疑,曹睿让他俩辅佐曹休,结果曹休还是冒进,孤军深入,招致大败。到底还是司马懿老道,大将押后阵,他只说周舫投降是个机会,没说一定是真的。听说曹休败了,正好验证周鲂诈降的事实,这样一来,征服东吴的机会就丢了,他只好撤军。
东吴有诈降的传统,又有火攻的传统。水边之人反复无常,不好驯服,水面偏能用火攻,不好征服。黄盖诈降,属于诱敌深入,周舫诈降除了“反间计”,还是诱敌深入。让敌军进入口袋,才好施行包抄合围,以及火攻之策。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周鲂诈降功劳不小。
楼主 铁剑帮帮主  发布于 2018-02-10 21:58:18 +0800 CST  

楼主:铁剑帮帮主

字数:2982

发表时间:2018-02-11 05:58:1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2-11 16:47:11 +0800 CST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