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四十岁男人的回忆(续)

再来说两个最近遍布各种媒体的话题吧,一个是经济,一个是污名化。

关于经济,我之前一再声明,用一窍不通来形容完全不为过。在我称得上庞杂的读书内容里,与经济有关的大概就是在学校学过的《政治经济学》,而这门课的本质其实主要是政治,经济不过是衬托红花的绿叶,也许绿叶都算不上,更像花朵掩映下的花萼。
但是我喜欢用常理去推,这么说好像还有点托大,用猜更贴切吧。我相信万事脱不开一个“理”字,拨开花里胡哨的理论,下面一定有一些基本的规律,从这里出发去瞎蒙,常常会得到“虽不中,不远矣”这类令人惊喜的结果,在适当的场合可以拿来自吹自擂一番。

前面猜了一些可能的结果,比如经济必然下行、餐饮旅游等第三产业陷入困境、金融方面放水、工业农业损失巨大等等。
有些蒙得还行,有些不太靠谱,也有一些尚需时日来检验。
农业似乎耽误不大,出口产业的确遭遇订单大幅减少的麻烦。货币放水,目前动作还不够大,主要是由地方政府自主减免税费来减少企业压力、发行消费券的方式刺激消费,国家层面上也有税费减免,接下来降准降息甚至推出更大力度的刺激措施不可避免,当然,像欧美国家那样发钱是不太可能,咱人口太多、底子还薄。
说到这里,顺便提一嘴,不管我的国如何厉害,到关键时候就体现出国家的实力和底蕴了,GDP是很高,但日子太短,拼不过人家几百年的积累。所以官媒可以吹牛皮,老百姓别太信以为真,踏踏实实干活挣钱是正经的。
好了,闲话少说,开始咱的瞎蒙旅程:

先来说金融,啥流动性、货币政策,不懂,但是我懂两个道理,
一、发钱、发消费券、减免税收,形式上是加大政府债务,本质是印钱----政府又不创造直接价值,它从哪里弄钱?
二、钞票印出来了,就得有去处,一部分会用于满足消费意愿,另一部分会用于投资。而在当前百业凋敝的情况下,投资实体风险极高,所以这部分钱应该会流入所谓保值产品上,如果加上降息降准,资金蜂拥而出的可能性极大。
钱这个东西,如果不用于创造价值,那就会用于炒作价格上。

个人有一个总体判断,照目前全世界的形势看,新冠疫情真的很大可能会按钟院士和王院士的预测,像流感一样成为常态,从最近国家的宣传口径也能看出端倪。
好吧,果真如此的话又会如何呢?
第一反应就是人口的流动和聚集减少、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防范、提高人员流动的门槛。由此引发的是行业合作的减少,甚至部分性的闭关锁国,全球化的构想将受到严重打击。
受影响最大的,无疑是交通运输业、旅游业、餐饮业和娱乐行业,被波及的包括相关产品和设备的制造业,比如飞机制造、汽车制造等。就中国而言,“铁公基”这种历次经济刺激计划里的重要成员大概也会被迫减缓甚至减少,相应会涉及钢铁水泥等行业。
这些行业又是产生就业岗位的主力,所以因此造成大量失业人口在所难免。
服装、饰品、化妆品类行业可能面临困难。由此引发商场、铺面租金下滑。在这些方面有投资的要小心了。

如果上述前提成立,则意味着国际金融的流动放缓、外贸出口的大幅降低,失业的中国农民工将大量回归本土、外贸型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引起中低端制造业的竞争加剧。
总体上来说,经济严重衰退是不可避免,但是像专家和媒体所说的类似上世纪三十年代那种衰退,我不相信会这么惨。这就像新冠一样,致死率不高,只要身体健康多半能扛过去,而目前全世界的经济还算好,没有严重的基础疾病。

社会巨变都会对某些人不利,而对另一些人有利,这次也一样。
餐饮行业会凋敝,吃喝拉撒可少不了,所以农产品不会受影响,种植、养殖业大概率会得到资金和技术的推动而兴盛。
尤其在各国缩减进出口的情况下,自给自足会被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会有新的发展,这还有利于解决农民工的就业。
减少出行和聚集将派生出新的服务,快递行业还会有巨大的进步空间。
互联网行业将获得一个黄金机会,立足于网络的教育、医疗、事务办理、娱乐、购物、人际交流等方面都会上一个大的台阶。有投资意愿的可以加以关注。
餐饮行业也非走入绝境,外卖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解决家庭就餐需要,重点是规范化的问题,解决卫生、营养均衡、保质足量等难题,甚至可以细化到餐具、包装的合理化和人性化。
酒店业包括民宿会很惨烈,但是原来我不看好的农家乐、观光农业也许会迎来好时机,密闭环境令人生畏,那么空气流通好的开阔空旷的野外大概会很受欢迎。可能还会派生出一些新的旅游业态。

好吧,就这么瞎猜一通,不过这都是基于病毒无法完全从人类社会消灭,而要达到此一目的,无非依赖于两种产品,一是大家都知道的疫苗,另一个我觉得是出现廉价、精准的测试方法----即个人自测得以普及。
我个人甚至更看好后一种。
这是我最近关注的第一个问题,由于是边思考边写,文字简直是无味至极,可能还有各种重复和语病,不管了。
楼主 龙甲山  发布于 2020-04-11 22:54:41 +0800 CST  
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记忆中明显的变化应该是在中美贸易战之后),国务院新闻发言人每天的例行工作之一就是怼美国、怼加拿大、对澳大利亚、怼英国,有时也怼欧洲各国以及西方各种媒体以及政治人物的言论。。。
网络上、手机上也都随着风向来回怒喷,常见的就是美国崩了、川普慌了、欧洲怂了、公司傻了之类看似言之凿凿,实则断章取义的各种“新闻”。

相应地,欧美国家对中国也没什么好脸色,专制、撒谎、偷窃、不守规矩乃至输出主义。。。都是他们声讨的对象。

中西双方的矛盾在这次疫情之后,终于抛开了“彼此留点面子”的顾忌,直接开撕了。而且这种互撕应该会愈演愈烈,导致势成水火的局面也不是不可能的。

这一切,表面上看是双方缺乏沟通和了解,以及政治体制上的相互抵触,但是在我看来,这都不是根本所在。
我认为根源在两点:一、种族歧视,二、世界分工。
稍微说明一下:我所谓的种族歧视,表现在双方各自拥有自恃的优越感,即中国人以过去的文明自豪,而西方人以现在的文明自豪。分工,是指在全世界范围内,在创造价值的链条上,各个国家分工不同,分别占据不同的地位。

先来说优越感的问题。
在中国人心里,我们在过去的三千年里几乎领先世界两千五百年,只不过是最近五百年才不小心落后了-----有些人甚至只承认落后三百年,因为到明朝郑和还牛哄哄地划船下西洋。
政府提出“伟大复兴”,老百姓觉得没毛病,咱就是在恢复祖上荣光啊。
西方人可不管你祖宗八辈儿是啥样,尤其是美国人,我八辈儿祖宗是啥样我自己都不清楚,我就知道一点:我们发现了世界、我们改变了世界、我们引领了世界。

老实说,我觉得西方人的优越感来得更有底气。
自大航海时代之后的四五百年时间里,的确是他们在带动整个世界,无论文艺复兴还是工业革命,都深刻地影响了全球各个族裔,而且这种影响还在持续并且继续放大。
不管愿不愿承认,中国人除了根深蒂固的祖先崇拜情结和执拗的饮食习惯,几乎在方方面面都已接受了西化。
甚至饱受西方人诟病的体制,在形式上都是模仿而来。
即使在“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和“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汉唐盛世,对世界的影响远没有这么大,我们还自称“上国”,他国都是“蛮夷”。那个优越感才叫一个爆棚,咱们的歧视那都是赤裸裸的。
由是观之,西方人目前的优越感,合理而且也应该服气。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让中国政府和老百姓急赤白脸的“污名化”就有了扎实的基础。
污名化产生的原因无非来自环境、条件、技术和体制方面的歧视。
前三点西方国家有着明显的优越感:我们的死亡率百分之十,你们怎么可能才百分之二点几?所以你们的数据只能是造假。
而最后一点则属于纯粹的政治偏见,这从另一方佐证了数据造假的事实。

我也不相信中国政府公布的数据是完全真实的,以过去的经验来看这些数据肯定有人工处理的成分、也有初期无法准确统计的成分,但我相信出入不会太离谱,因为这些数据在另一个方面来看,又是政绩的体现,这个论点也可以从老百姓的普遍反应上得到支持。
另外,基于国内媒体自由度的实际状况,我也相信有西方人知道而国人不清楚的事实,所以我不认为西方人的反应(包括向中国索赔)是完全没来由的。
但是我毫不怀疑当前的污名化更多来自西方人的歧视甚至别有用心。

对中国干脆利落地完成疫情阻击,西方人的不解是因为他们对于中国人缺乏深刻的了解---事实上作为有优越感的一方,他们其实也不屑了解。
他们根本不能理解中国老百姓说禁足就禁足,而且禁得如此彻底甚至如此不近人情。他们以为是政府强权,只有中国人自己知道,这也是出于我们自愿,而究其根本又出于我们的文化。
他们也无法理解平时胆小怕事的中国人到了要命的时候能迸发出怎样的不要命的力量。自助助人,他们是因为宗教信仰,而我们是因为文化信仰。
还有一点尤其重要,即使欧美的中国通也不明白的是:中国人对于自由和权利的要求从来都不高,这也是我们几千年来不变的体制最重要的基石。所以我们听政府指令,而他们要游行。

说到体制,必须承认我们是有很多弊端的,但这并不能得出西方体制完美无缺的结论。
客观地说,也就是各有优劣。
早期地方政府的劣行是拜体制所赐,但中后期治疫的明快高效同样来自于这种特有体制。
西方人可以不理解甚至反对中国采取的强制措施,但你忽略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这些做法带来的实效而一味归结为造假,那就是叫不醒的装睡人了。

如前所述,我个人觉得,歧视可以理解。
但是别有用心则是另一回事。
后面这一点涉及我在开头说到的世界分工的问题,这是关于“污名化”的延伸,下文继续。
楼主 龙甲山  发布于 2020-04-30 15:10:26 +0800 CST  
前美国总统奥巴马有一句在中国人中广为流传的言论:如果中国人都过上了美国人和澳大利亚人这样的生活,那对世界来说将是一种灾难。原文我没看到,大意如此。
中国人以此作为西方人强烈的种族歧视的铁证。
为此我专门去网上查了一下,他的本意是指美国和澳大利亚(其实应该也包括整个西方世界)占有的资源以及消费太高,如果中国人也这样的话,全世界的资源支撑不起。

我不认为奥巴马想搞种族歧视,但我毫不犹豫地认为这是种族歧视思想指导之下的无意识言论。
通俗而言,奥总统说走嘴了。

美国为什么要惩罚中兴、围堵华为?为什么拼命限制中国的高科技发展,打击中国的高水平制造?
为什么整个欧洲和英联邦国家即使有颇多怨言甚至为此受损也仍然及时跟进,最低限度也采取默认态度?

要回答这些问题,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世界总人口60亿
欧洲加上澳、加等英联邦大国(除印度外)人口总数约9亿
美国总人口3个多亿
合计超过12亿,占全球人口比例约1/5
上面列举的国家和地区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1、白人主导
2、经济、军事、科技水平凌驾全球
3、西方文明的倡导者和领导者

过去的几百年里,这些白人主导的国家积累了金融、科技等全方位的巨大优势,这使得他们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逐步将能耗高、污染大、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至不发达国家,从而集中资本和人才从事高水准和高利润的产业,最关键的是他们负责制定标准并将其扩散到全世界,这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使其人民享受劳动强度低、福利待遇高的生活,而且为长期保持这种状态提供了保障。

简而言之,最符合西方发达国家理想的状态是:西方负责制定标准(包括技术、文化和价值观)、从事高精尖产品的生产、控制资本的运作、也承担一定的国际义务,相应地获取较高利润、减轻污染和劳动负担、输出娱乐和文化并获益、国民享受最好的福利待遇以及整个西方世界拥有更高的国际地位。
说真的,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整个世界的确因为他们而受益,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所以我不认为他们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有什么错,甚至我认为全世界应该感谢他们。
但是,整个西方世界似乎正在往“过头”的方向小跑着前进。曾经引以自豪的引领世界的理想逐步变成控制世界,他们正试图将金融、科技和军事上的优势用于打击那些有意挑战这种秩序的国家。

不论有多么强大,也不论有多少优越感,西方国家似乎意识到了某种危机,这种危机正是源自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的崛起。

不管白人承不承认,种族歧视是真实存在的,专门为此立法是一种来自信仰的理性,但它也真实地反应出这是一种必须要靠法律才能约束的普遍意识。
基于这样的情形,我们来看前述数据的重要性:
与人种、文化、信仰毫无共通之处的中国人相比,雅利安人为主导的印度、完全认同西方体制和价值观的日本韩国,显然是更容易为西方世界所接受,甚至与西班牙葡萄牙有一定关联的南美国家、曾经的殖民地非洲和东南亚,在西方人眼里也比中国更有优先权。

那就有了这样一组数据:西方世界约十一亿人口、日韩加起来近两亿、印度的十三亿,加起来超过人类总人口的40%。
令西方人恐慌的局面就要出现了:如果让拥有十四亿人口的中国加入高端俱乐部,也就意味着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从事傻大黑粗、又必不可少的活计、而三分之二的人要享受他们一样高消耗的物质生活,这怎么行!
老实说,我也觉得不行,非但资源不够,生产能力也远远不足,别忘了那三分之一的人口里还包括文化程度有欠缺并且以懒散著称的非洲人。
楼主 龙甲山  发布于 2020-04-30 17:40:53 +0800 CST  
无论中外,数千年的人类历史反复证明:无论权力还是财富都要呈金字塔型才是稳固的。
价值的创造其实也一样:少数人掌握高端、大量的中端以及更大比例的低端制造。
我想这是西方社会早就预谋好的顶层设计,所以他们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不惜放下体制上的轻蔑,竭力邀请中国加入WTO。
在他们看来,除了巨大的市场,吃苦耐劳又善于学习的中国人是最好的中低端制造的理想人选。
但是到现在他们应该已经发现,给他们制造麻烦的也正是中国人的这两个特性。

或许是孤陋寡闻,反正我没有看到西方社会有过反省,他们更多地纠结于中国人偷走了他们的技术和知识。
关于这一点我倒是无意反驳,因为他们的很多指责都是事实。就连令美国视若寇仇的华为,当年也是靠学思科起家的。
但是作为中国人我一点都不为此感到惭愧,因为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技术或者知识是由一个国家或族裔永久占有的。
打开中国市场,本身就意味着失去技术优势的风险,更何况在技术被学走之前你已经获取了高额利润。

当然,我也不想昧着良心说盗窃是正义的,我相信中国确有很多技术是像小偷一样偷取来的,这并不光彩,就如欧洲偷中国的制瓷技术、美国抢德国的核子技术、日本窃美国的半导体技术一样,每个国家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良记录,要骂就骂,要罚就罚,也只能如此了。

然而,西方人大概永远也不会承认,欧洲渐渐被超越、美国被撵着屁股跑的根本原因是,他们自己培养了一个懒惰的社会。
奉行人本主义是比一切因素更重要的因素:不加班、一周五天工作制、很多假期、超高的工资和福利、失业救济、强大的工会、个人权力和自由等等,无一不是来自西方的发明。
希腊国家欠一屁股债还不起,一说要降低养老金就炸了;马克龙说要提高油价黄马甲立马发威、嫌工资低汉莎的职员动不动就罢工、美国的工会最大的功能就是为提高福利跟老板作对。。。
提高福利这没什么错,它使得西方国家的人民享受着比其他族裔更优越的生活,正如一个富二代选择追求生活品质而不是像父辈一样辛苦劳作,谁也不能对此横加指责。
但是你不能嘲笑别人的勤奋和努力,更不能不接受对方的财富超过你的事实,横加阻挠人品就更次了。

享受生活、活在当下,这都是西方人嘴里的流行词,但是这个时候的中国人在怎么做?
996、白加黑是中国人的常态,不说更困难的,光是抛妻弃子外出务工一年一往返,欧美人光是听听就觉得太灭绝人性了。
西方人都想着够吃喝享乐就够了,太辛苦宁愿吃救济,可是中国人付出十倍的努力也只够吃喝,不够享乐,他们想的是来年还要更努力。
跟这样的民族你怎么比?赶上甚至超过你怎么就不合理了?

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叫:富不过三代。道理非常朴实,有了优越的生活,谁还肯吃苦受累?这就是西方人的真实写照,生活如此美好,谁没事找罪受?
干不过,那就找茬延缓甚至阻止你前进的脚步。这就是西方人,尤其是西方政界和精英阶层的共识。
平等、博爱、民主、自由这种东西不是没有,但仅限于种族、文化和价值观高度一致的西方社会以及他们的追随者。
美国为什么要特别刁难华为?并不是华为的技术有多高明、也不是怕华为侵占他们的市场、更不是因为华为卖东西给伊朗。
是因为,华为参与甚至主导了5G的标准制定!这才是美国人最忌惮的,欧洲人也同样有这样的担忧。
西方世界能维持数百年的领先,正是因为几乎所有的科技和产品的标准都来自于他们,华为的搅局不仅打破了陈规,而且昭示着更多中国的技术标准会成为世界的标准。
一旦成为标准制定者,那么它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占据优势的领跑者,而华为这个领跑者还有国家背景。

客观地说,中国的体制决定了国家政策的制定、法律的执行、权力的监督等等方面不够透明和有保障,政府的辩解因此显得苍白无力,令西方无法信任,这也是事实。

让一个由强力政府领导的国家拥有技术优势,这才是让西方人不寒而栗的噩梦!
这才是美国带头、西方阵营默认跟随,试图掐死华为的根本原因。

毫无疑问,其他的中国企业一旦成为标准制定的参与者,都将成为华为一样的被攻击目标。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却也是一个最难处理的问题。
疫情之后,中国必将受到来自西方国家主导的刁难围堵。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以受害者的身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要挟,要挟不成就制裁,他们最想要的不只是好处,是致命一击。
这不是阴谋论,是可以预见的套路。
中国将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
但这不能阻止中华民族的复兴!
楼主 龙甲山  发布于 2020-04-30 20:53:20 +0800 CST  
辛辛苦苦写到凌晨三点,醒来又被阉了。
这就是屡遭质疑乃至鄙视的原因之一。
楼主 龙甲山  发布于 2020-05-02 11:37:02 +0800 CST  
不好意思,前几天刚到一批订购的书,呃,如你所知,书对我犹如一块巨大的磁石,所以抑郁的事搁置下来了。
虽然这耽误我写文字,但是不影响我每天关注各种新闻,今天先写几条个人观感吧。

蜂巢是最近的舆论焦点之一,官媒一直不停地在发表各种调查和观点。
当前民众和媒体的说法是统一的一边倒,批评谴责乃至威胁要拔除蜂巢柜。。。
我对此表示不平并且严重鄙视,这件事集中体现了中国媒体和民众的两大特色:
一、中国人那种人多理壮的偏执德行,凡事没有明确的对错观念,只要不用自己负责任,凑齐一帮人就开闹,闹成了捡个便宜,闹不成也就多费了点口水。
二、如今的官媒(包括私媒),只要是国人内斗,不危及政府威权及其权钱共有人,哪边人多支持哪边,这也是维稳的手段之一。

遥想公瑾当年,出门最怕接到快递电话,无法及时赶回就只能事后到快递门店自提,后来指望物管,没多久物管表示爱莫能助,一来数量太大,二来怕担丢件责任,不得已只好给小区里的超市老板堆笑脸,求人家代收一下,给点钱都行。
闹蜂巢的那些人是不是还记得当年的窘态?
蜂巢来了,解决了最后一百米的难题。这个问题解决了,接下来中国人想要的是免费的,不免费就闹。
我就想问:那张大脸还要不?

媒体采访了一些小区居民,要求免费的理由很奇葩:
1、我们要上班,来不及取出,就会被强行收费。
快递公司最早起码也是十点以后才开始送货,蜂巢给的免费时间可延续到晚上十点,就这样也来不及取?
2、蜂巢占用的是小区的公共用地,就该提供免费服务。
大妈,你们收了人家租金的好不好?人家租你的地盘要钱,你租人家箱子必须免费?
3、快递公司经常半夜放蜂巢,我们早上会忘记取。
忘记取也是免费的理由?你要是忘记上班公司也得给你发钱呗。
4、没有征求我们的意见就放蜂巢,侵犯了我们的权利。
好吧,这个理由很充分,但你应该找快递公司,而不是蜂巢。

对这样无理的要求,官媒天天请各路法律或者不知什么身份的专家,试图从法理上替老百姓说话,专家找不到好的理由,于是主要重复上述第二和第四项。。。
我就想啊,要是蜂巢一气之下撤了快递柜,这帮人是不是得哭着喊着找媒体控诉蜂巢没道德?
相比成百上千的购物款,五毛钱看得如此金贵,真的大大超出我的预料,不是一个个都买房买车出国扫LV了吗?
有人说,我不在乎钱,在乎的是公平。OK,要享受服务又不肯付钱,这就是你的公平?
一个企业没有盈利支撑,这服务能做多久?非得等到人家垮台,看着快递柜变成锈迹斑斑的破铁皮、然后自己去求小超市老板才爽?

在中国,这类例子多不胜举,随便就想起前几年特别流行的事来:房开商降价,买了房的去砸人家售楼部,最后只好再把价涨上去,执法部门视若不见、政府则约谈房开商。这种事在中国都能发生,快递柜的事自然不值一提。
最后有理的蜂巢向无理的用户低头了,我都替他们憋屈。然后我能想象,一旦蜂巢上市,大股东一定会在第一时间抛掉手上的股票,头也不回地奔欧美国家而去。
没有公平正义和安全保障的市场,谁不怕?----当然,上市升值、套现跑路也是大多数企业老板的终极追求,不完全因为这个原因。

最大的热点当然是华为被限制加码的事。
牛逼的中国人基本态度是:不怕、打他。
嗯,我们认为华为实力强大根本不尿美国,而我们可以搞苹果、高通、微软和Intel,再不济还可以不给美国稀土。
以我的了解,别说华为,就算把整个中国算进去,在高科技领域咱们连对手都算不上,完全是被碾压的一方。
目前限制华为的只是部分芯片的制造以及5G设备的销售,要是连生产设备、设计软件、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一起限了,你觉得咱还有什么可以用的?
中国手上唯一的砝码就是庞大的市场,川普要不是投鼠忌器真敢这么干,当然,如果中国反击过于强硬他也会这么干。

若干年前跟朋友聊天,我就说了一个谬论,咱太缺乏自知之明、太膨胀啦。
大国之道,没有足够的实力不宜过早开启战端,比如啥带啥路、比如啥投行、比如啥币国际化,这种直接挑衅老大的事,别做得太急太露骨。
本来人家只是有点不安,你这都快打上门了,人家不把你往死里打才怪。
咱不过几十年的积累,无论技术还是财富,都还差得远呢,光看GDP有个屁用,且不说其中有多少水分,光看其组成,铁公鸡占了多少、傻大黑粗占了多少自己不知道?
高位者意欲趁着势头一统江湖、下位者看着厉害了的啥以及娱乐节目也信心爆棚。
太早啦,就咱这发展劲头,要是等上百八十年再动手应该是比较有把握,实在等不了,再过三五十年至少也能掰下腕子。
结果呢,刚开个便利店就想把旁边的超市挤垮。。。

我在前面写了,想着过后对外政策会软化一点。如果能趁着疫情打好人道主义这张牌,应该能缓解一下与欧美关系紧张的局势,为咱谋一个相对有利的发展环境。
事实证明,百无一用是书生啊,咱这简单的脑袋理解不了政治家的格局和胸怀。

呃,这不能打击我的多事之心,还得说。
为今之计,应该从国家层面寻找新的思路顺便替华为解围,低头做小也无妨,吃点亏也没什么不能接受,大丈夫能伸能屈嘛。
川普这个商人不就图利吗?给他点有何不可?别把宝押在他下台上,这不现实,老家伙续一任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拜登那个老糊涂上不了台面。也别指望针锋相对地查一下病毒起源,没用。
华为也不妨寻找斡旋的空间,比如前几天说美国可能允许华为5G技术与美国公司合作,如果是真的,这是难得的机会,确立标准地位至关重要,还能借此缓和关系。
可以按盖茨的建议,主动把代码给美国审核,没什么大不了的,生存是第一要务。
无论国家还是企业,不指望西方给什么同情施舍,但求法理上能堵一堵他们的嘴,赢得一些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强硬的态度不好,拿口罩呼吸机这种低技术含量的玩意儿吓不着谁,反而激起强烈反感,搞澳大利亚有啥意思?揭法国的短又有啥意思?
也别给川普竞选制造障碍了,不会有用,只会招来更强烈的反击。目前在美国,整中国是很受欢迎的,这哥们正愁找不到借口呢。

适合的策略应该是尽力创造更好的国际环境,着力发展自己的技术并积累国家财富;由攻击改为防御,无论政策还是武器都应如此。
顺便说一句,搞那么大的船是想干嘛?不放心多发展点防御手段不好吗?既不引起周边国家恐慌,又不至引起老大警觉。

哎呀,要带老妈去医院,就写到这儿吧。
楼主 龙甲山  发布于 2020-05-18 13:27:44 +0800 CST  
十一本书,五天看完。
嘿嘿,这么说脸皮有点厚。其实认真的只有两本,有些是跑着读、跳着读、打着滚读。
有三四本只瞟了一眼,顿时为那一百多块钱不值,好几斤肉哪。
话说像我这样的,不收费不征会员,随便胡说八道谁也不能有意见,爷爱写,君随意,对吧?
可是你要卖钱啊,就那样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疗法切巴切巴、再浇上一大勺鸡汤就混一锅炖了,就这样也能出书!我是服了你们。
还专家!想起一大坨五花肉凭空被忽悠没了,我就恨不能拿你的书当板砖敲到你那童山濯濯的圆脑袋上----咦,这句有漏洞,其中一个是女专家,虽然没敢露脸,想必头上不至于搞成野火燎原的光景。

说正题,说正题。
抑郁症被定义为一种心境障碍,这是书上的专业用语。心境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的意思?至少让你不是太摸得着头脑----其实就是情绪。

人的情绪可以粗分为三种状态:兴奋、常态和低落。这三者并不能以某个确切的数值来划分,通俗地说,大多数人的状态就是常态,与大多数人不一致就是另外两种。
如果偏离值比较大,那么它们分别被称为躁狂和抑郁。

你那个毛发旺盛也依然聪明的脑袋大概能想到,这两种状态都不是好东西。
没错,兴奋得舌灿莲花、口吐白沫,自信心爆棚到堪比上帝,一切困难都是纸老虎的时候,你头上就会多一顶帽子,上面必定写着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躁狂发作。
走向反面,成天郁郁寡欢、唉声叹气、吃饭不香、活着没劲,这就是抑郁发作。
如果你一时躁狂、一时抑郁,那就叫双相障碍。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大多数人在某些特殊时候都会有躁狂或者抑郁的表现,比如范进中举、女神走光、或者拜了马云当干爹,又比如儿子平时考五十分,今天。。。。。。考了十分、或者老婆决定扣除你下月零花钱、或者女友出嫁了,新郎不是你。。。如果过了这个特殊时期就恢复正常,不用担心,你没病。

按美国DSM(《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的专业说明:在过去的约半个月内,几乎每天你的情绪恶劣、对任何东西都失去兴趣或愉悦感、缺乏精力易疲劳、感觉自己是个欠全世界三百万的罪人----对他人内疚、对自己苛责,经常想着以死谢罪。并且这种状态已经令你感到痛苦、还伤害到你正常的生活、工作和社交。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重度抑郁障碍。
敲黑板。。。其实这不是我们常见的抑郁症,常见的在下面:

如果在过去的两年时间内,在大多数日子的大多数时间里,有上述症状但程度较轻,则被称为持续性抑郁障碍(亦称恶劣心境),这才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疾病、也就是我们口耳相传的“抑郁症”。
它比重度抑郁程度轻,但持续时间长, 是一种慢性抑郁症。
关于症状程度的比较,举例说明:前者感觉自己是个罪人,后者则表现出低自尊(自我评价较低);再比如前者比后者更容易导致自杀;还有,前者几乎整天情绪恶劣,而后者则是在一天里大多数时间低落(即少数时候看起来情绪正常)。

此外,抑郁症患者在生理上也有较为明显的特征:嗜睡或失眠、食欲下降或饮食过量、精力下降易疲倦。
还有诸如注意力差、选择困难、时常有绝望感等。
抑郁症的诊断条件里应包括上述至少两种症状。

总之,抑郁症有着严格的诊断条件,即使医生也不可随意下结论,普通人就更不能妄加猜疑。如果观察到家人或朋友有较长时间的情绪低落,以及部分表现符合上面的描述,可以建议他们前去求诊。
根据我了解的信息,建议优先考虑心理咨询师作初步判断,确定以后再到医院的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诊-----如我在前面说过,精神科医生一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了解全部病史和症状,他们更趋向于简单问询后开药。在这方面,显然咨询师更有优势。
通常来说,确诊的抑郁症都需要服药,可能是阶段性的,也可能是长期的。
考虑到抑郁症患者有自杀风险,所以通常是在病情较轻的时候或者治疗后的康复期才选择心理咨询。

普及一点小知识:目前使用抗抑郁药是有一定治疗作用的(虽然不见得百分之百有效),而且不会形成药物依赖(我以前曾经恨怀疑这一点),只是加量或减量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突然停药或过量加药,停药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最后提醒两点:
一,上述说明虽然依据权威资料收集总结,但不能代替医生诊断,只能作为简单的判断参考。
二、抑郁症是一种后果严重的心理疾病----有自杀倾向,病人的亲友务必小心在意。未被确诊的,一旦发现症状应帮助及时寻求诊断治疗。
楼主 龙甲山  发布于 2020-05-18 22:29:40 +0800 CST  
啊哦,写一上午又被阉了,天涯的人真是勤劳。

嘿嘿,并不生气,说了想说的,又不会因言获罪。
楼主 龙甲山  发布于 2020-06-08 15:27:33 +0800 CST  
@绿衣浅浅 2020-06-16 08:02:37
楼主,“西边经略成何事,尚劝横渠莫论兵”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
我去查了一下,这两句出自清袁枚的《范希文》:
黄阁风裁第一清,宋朝名相半书生。
西边经略成何事,尚劝横渠莫论兵。

我对宋以后的诗词都不太欣赏,所以知之甚少,这首诗也一样没什么特别之处,除了用了几个不常见的典以外,就是一堆口水话。

范希文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字。范仲淹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武双全、在品行上倍受推崇的人物。大多数中国人都读过他的名篇《岳阳楼记》,少有人知道他曾多年领兵戍边且成绩斐然(诗中第三句说的就是他的这段经历)。袁枚这首诗就是颂扬他的这一特质。

弄清诗里几个词的来处大致就很容易理解了:
黄阁:指宰相办公的地方----范仲淹曾任宋仁宗的参知政事(相当于宰相)。
风裁:指刚直不阿的品行。这很符合范仲淹的德行,从他的谥号“文正”可见一斑。
横渠:北宋著名学者张载号“横渠先生”,早年喜军事理论,听从范仲淹的劝诫从文,遂成令名。
楼主 龙甲山  发布于 2020-06-16 16:14:52 +0800 CST  
范仲淹是我景仰的历史名人,大概在五六岁的时候我就背诵过他的词,了解到一些他的背景,后来才在课本里学《岳阳楼记》,更是为他的胸怀所倾倒。
借着绿衣的提问,录三首他写的词,从中可见其文字功底,也就更能理解袁枚的推崇大有道理。
记不得是啥原因,《渔家傲》是我最早背诵的诗词之一(第一首好像是李白的,“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这首词正是他戍边时写的。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美词来了------你都想象不出,一个身负军功又一脸正气的老夫子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御街行

纷纷坠叶香飘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攲:音qi,平声,意为倾斜)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发现没有?琼瑶,以及文青们笔下优美的句子,竟然是这个来处。
呃,备注一下 ,这是凭记忆录下来的(童子功,厉害得很),标点符号可能有误,当年没背这个。







楼主 龙甲山  发布于 2020-06-17 10:03:19 +0800 CST  
呵呵,果然被和谐掉了。
楼主 龙甲山  发布于 2020-07-07 14:39:38 +0800 CST  
楼主最近忙着备考。
本来一直觉得接下来这场考试应该能轻松过关,模拟考也证实这个想法有理有据,但是同学群里多日来喧闹异常,表现出强烈的群体焦虑,一派人人自危的景象。要知道他们基本都是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哪,搞得楼主也有点怀疑自己太过自大,所以决定认真从头复习一遍。
嗯,现在笃定了,离考试还有将近一个月时间,已觉毫无压力,闲下来可以写点东西了。
楼主 龙甲山  发布于 2020-07-16 09:57:59 +0800 CST  
青云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上午十点多。
昨晚为修改公司的一个方案搞到半夜三点,很少睡懒觉的他自然无法按平时的习惯起床。
好在他现在处于职业生涯的一个奇妙阶段,不参加公司考勤,甚至要不要去上班都可以随意。
老板看重的是他多年在通讯领域的经验,只要求他在初期给出方案架构、末期审核计划书,其他随便。这也算是近年来科技公司趋向于人性化管理的一个表现吧。
在四十四岁的壮年期,拿着高薪、住着别墅、做着轻松自由的工作,返乡三年来他一直是同学和朋友艳羡的对象。
但是并没有多少人知道,这是他二十年来拼命苦干的结果。
心理学说,就成功而言,本人习惯归因于自己的努力,而他人则认为是这小子走狗屎运。

楼上的响动令青云颇感意外。
阁楼上全是从深圳带回来的旧物,有些东西是他在外闯荡这些年都不曾丢弃的东西。
家里就他和母亲,老太太住二楼,除了偶尔给加夜班的他送点宵夜,母亲基本不上来,更别说爬四楼了。

阁楼上还真是母亲,坐在一张塑料凳子上,身旁是一个个布满灰尘的纸箱,伊正在奋力将物品取出来进行分类堆放。
“妈,你这是在干嘛呢?”
老太太回过头来看看儿子,说:“昨晚梦见你爸了,他说家里太乱,我就想,要说乱的话,就只有这阁楼了,所以就来整理整理。”
青云耸耸肩不予置评,老太太有点事做也好,等她慢慢折腾吧。
刚准备转身下楼,母亲指着一个大旅行箱说:“你不是不让我动那个箱子吗?赶紧着,自己清理一下。”

青云下意识地摸摸肚子,确定暂时不会低血糖,于是走过去把轮子都掉了一个的皮箱拖到一边。
这真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旅行”箱,到北京读书、上海工作、到日本进修、去深圳创业,兜了一圈再回到原地,始终陪着他。
东西不多,而且几乎一文不值,但都是青云这些年走到哪里都必须带在身边的。
他有时候也嘲笑自己,年龄不大,怀旧情结很严重。
五本中学时期的日记、三捆大学和工作初期家人同学往来的信件、几册堪称破旧的书以及两个金属盒子,里面是小时候收集的石头、自制的弹弓和木头枪之类的玩意儿。

其实没什么好整理的,他只需拿个塑料袋把这些东西装上拿回三楼搁进柜子就完了。
但是鬼使神差地,青云犹豫再三,最终一屁股坐在木地板上,随手拈起一本书。
《古文观止》,还是竖排版,从父亲那里传下来,四角已经被磨圆,纸张微微泛黄。
他随手一翻就是第6页,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一页被折了一个角,向来爱惜书的他本能地伸手去拂平。
页角展开来,上面有个小小的蓝色的字,是过去那个年代常用的圆珠笔写就。

青云从来不在书上写注音注释,那是父亲的习惯。但这个字笔迹稚嫩,显然跟父亲无关。
他的心脏莫名地停了一拍,把手指挪到书的右上角找到了下一个折页,第19页。

再下一个,第125页。
楼主 龙甲山  发布于 2020-07-16 12:13:51 +0800 CST  
青云从小在父母眼里就是个桀骜不驯、难以管教的孩子,那时候单位工作忙,一心一意抓革命促生产的父母也顾不上他,由着他在周围的山里撒野,连小他两岁的弟弟都给带坏了。
六岁之前,他已经名声在外,旁边寨子里的农民对他视若寇仇,因为他会在不同的季节领着一帮年龄跟他差不多的小屁孩儿去偷人家自留地里的水果蔬菜,实在没偷的,就拔稻田里快要灌浆的穗子当火箭扔着玩。
青云的运动神经天生发达,唯一被逮到的一次,还是因为弟弟被抓住成了人质。
为这类事挨父母揍,于他是家常便饭,但是矫正效果仅能维持一天。他爸经常叹息着说:这是我前世不修,生出了这么个孽畜!

村民的噩梦在青云七岁的时候终结了,当然这也是青云脚丫翻飞的自由生活的终结。
据说搬家那天,村民们几乎是满含热泪前来夹道相送。
父母是为了解决青云读书的问题调动了单位。
新单位是一个油库,那是“备战备荒”后期的成果。几百号人管理守护着掩映在山里的五个巨大的储油罐,那时叫战备物资。

职工们住的是一排排砖瓦修建的平房,一排四到五套。住房由单位统一分配,未婚男女两三个人一套,成家的一家一套。
青云在第二天认识了同一排房子里的所有男孩,第五天认识了全单位所有男孩并迅速成了新首领。
青云不喜欢跟女孩子玩,嫌她们多事唠叨爱尖叫,所以他在一个月以后才知道隔壁家那个眉清目秀的女孩子叫田田。

田田从不尖叫,她总是安静地坐在门口看书,顺便守着灶台上煮的饭,偶尔也抬头笑眯眯地看着傻小子们拿着棍棒在房前屋后冲来杀去。
作为家里的长子,青云也要负责煮饭,但是有很多次当他在百忙中想起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的时候,屋子里已经飘出焦糊味。
在那个什么都需要定量供应的年代,这种错误是不可饶恕的,所以他的屁股每次都会因为煮糊的锅巴增加十几处柳条抽出来的伤疤。

在融入新环境之后不久,青云的境况有了好转,因为每次他挨揍的时候,隔壁田田的爸妈会来劝解。
那个年代,揍孩子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不挨揍的孩子几乎没有。黄金棍下出好人嘛,所以我们这些后来的好人都挨过棍棒、脚尖和巴掌的伺候。
在揍孩子的时候,邻居相互也会干涉一下,通常是站在门外几米远的地方笑着对愤怒的施暴者说:行了,行了,打得差不多就算了啊。。。
田田妈略有不同,一听到青云的惨叫,她就会冲进屋子里,一边劝说,一边从青云爸的手里夺过柳条。
这倒不是因为她管闲事比较投入,后来她跟青云妈透露说:你家一打孩子,我家田田就捂着耳朵掉眼泪。
青云后来听妈妈说起,对田田多了几分感激之情。
楼主 龙甲山  发布于 2020-07-17 10:36:52 +0800 CST  
由于远离城市,单位的孩子们只能就读于当地的公社小学。
一般孩子六岁多读一年级,青云七岁入学,年龄较同学偏大,个头也高一些,因为这两个原因,他被班主任任命为班长。
田田比他小半岁,跟他一个班。

论领导力青云是没有问题,一班男生都服他,但是他那桀骜粗野的风格却总是给他带来麻烦。
在他跟高年级男同学打了几架之后,忍无可忍的班主任只好承认自己看走了眼,将他贬为平民,由田田继任。
青云郁闷两天就接受了这个现实,毕竟在他眼里,田田当班长是仅次于他自己当的选择。
他不怨恨田田,而且在不自觉间成了田田的打手,比如自习课的时候,田田点名让谁不要吵闹,如果对方不听,青云就会冲过去把那个长了逆鳞的家伙拎起来踹出教室。
每当发生这种情况,田田只好苦笑着出去温言细语把被虐的同学教育一顿再带回教室。这一文一武的方式颇有好处,他们班成了全校自习课纪律最好的班级,多次受到教导主任的表扬。

青云并不因此跟田田走得更近,事实上他几乎不跟任何女生说话,自然也包括田田。上学放学都带着单位上一帮男孩子打打闹闹,任性狂野,不时祸害一下农民伯伯的稻田。
有时候路上跟村寨里的孩子打架,青云自然是带头的那个。他习惯性把书包扔给田田,然后嗷嗷地叫着扑上去。
田田自知无法阻止,只好提着书包等他打完回来。
青云虽然粗野,但是不欺负女孩儿,更不允许谁招惹田田,否则就要被他掐着脖子踹一个跟头。

田田在学校的表现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不折不扣的学霸,青云虽然不算学渣,但确实说不上好。
他不爱做作业,而完不成作业就会被请家长,之后就会产生极其不良的后果。
好在有田田,他疯玩回来想起作业的时候,就会难得安静地坐在自家门口,一直等到田田从家里出来,然后闷声闷气地说一声:拿作业我抄一下!
起初田田会说:哪里不会我教你,别抄啊。青云听了转身就走。几次之后田田就放弃了拯救不良少年的企图,默默地进屋拿出作业本递给青云。
楼主 龙甲山  发布于 2020-07-17 11:30:33 +0800 CST  
青云在初中的成绩也还是那样,全班五十个人他就在三十名左右徘徊。田田跟他不同班,在全年级能排到前十。
田田想帮他却不知从哪里下手。青云在小学还抄抄她的作业,读中学后连作业也抄不成了。有不懂的也不来问,会就做,不会就空着。
不是迫不得已,两个人都不找对方说话,眼神一接触就慌慌张张地把脸扭开,最近的距离就是在早晚的读书班车上,即使隔着几十公分的,似乎也能感觉到对方身上的温度。

那个年代,学生的出路就两条:成绩好的继续读高中,成绩不太好的初中毕业直接考中专,相当于现在的职业学校。
青云爸妈在儿子的选择上磨破脑袋,他那个成绩考中专吧心有不甘,读高中可能根本考不上大学。
这个难题因为田田的一句话得以解决。那天晚上她涨红着脸走进青云家对他父母说:让他读高中吧,以后我陪他一起做作业。
在里屋的青云听到了,心情很复杂,有点感激又夹杂着一丝恼怒。

田田确实是尽了全力,每天红着脸把青云拉到自己家一起做作业、给他讲解难题、把自己的参考资料给他。
青云读高中后倒是几乎不打架,也很少惹事,但是他对前途没有什么考虑,有空经常跟单位上那些大他七八岁的青年工人抽烟喝酒侃大山。
青工基本上都是当年上山下乡的知青,所谓知识青年,最高学历也就是高中,但是其中有一个爱读书的对青云产生了影响。
高一下他突然对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兴趣浓厚,经常入迷一般地读一些在父母看来毫无意义的书。
田田对青云父母说:那是黑格尔的哲学,他能读这些书很了不起,你们别骂他。

黑格尔最终并没有能给青云丝毫帮助,他不出意外的落选了。
对这个结果父母倒是没有太多愤怒和指责,他们早已放弃了这个浑浑噩噩的长子,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成绩优异的小儿子身上。
田田不出意外地考上了武汉一所名牌大学,她出发之前来找过青云,但他那个时候已经喝得人事不省正躺在一个青工的床上呼呼大睡。

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像一条平滑的曲线,该读书的时候读书,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结婚的时候结婚,但是青云的人生曲线是锯齿状的。
本来做好了等单位有招工指标,凭着子弟身份混进国营企业做一个普通工人的打算,结果他又来了个大反转。
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发生在田田上大学之后的第三个月。

那天晚上他和四五个青工在宿舍里喝酒聊天,二十多岁的单身汉,嘴里能有几句符合清洁卫生的词?
那类话题青云插不上嘴,甚至听都还有点羞涩。已经喝得有些高了,他坐在一张矮凳上,靠着床沿喘粗气。
几个小伙子一边在锅里涮着从农民地里偷来的蔬菜,一边议论着哪个姑娘胸大、哪个小媳妇屁股翘。
还有一个甚至不知羞耻地透露他爬窗户偷窥女澡堂的经历。
青云看着那个青工一张一合的嘴,感觉有点恍惚:除了吃喝就是发泄欲望,难道这就是我未来的生活?难道我注定要用这种毫无意义的方式耗掉我的生命?

那天半夜,青云吵醒了已经入睡的父母,他大着舌头对他们说:我要去补习,爸,拜托你帮我想想办法,我得去考大学!
楼主 龙甲山  发布于 2020-07-17 23:56:42 +0800 CST  
田田听到青云复读的消息欣喜若狂,连夜给他写了一封长长的信来鼓励他,信厚到不得不贴了两张邮票。
之后又在武汉托人给他到处找复习资料,再贴更多的邮票寄回来。
青云那几个月是真拼命哪,认真听课、没日没夜地做练习,上厕所都要拿一个不会的题进去琢磨。
模拟考、预考成绩都很好,爸妈一边轻手轻脚地伺候回头的浪子,一边开始猜测儿子能不能考上田田读的那所大学。

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青云:跟田田的距离当然是越近越理想,最好像过去的十年那样,只隔着一道墙。
但是在他心里有个小小的障碍:大男人跟着女生跑合适吗?

人的一生哪,疾风暴雨之后不一定有多大变化,而急转弯往往是因为某个不经意的小事。
最终是田田的一句话定下了结局。
田田在寄来的一沓新资料里夹了一张随手写的字条,上面就写了一行:加油!你马上就要成我的师弟了,哈哈哈!
文静的田田很少表现出这样欢快的情绪,在她的意识里,青云毫无疑问会选择她的学校,至少会选择来武汉读书。这是她和他这几个月共同努力的目标,根本就不用明说。
但是这句随意之语击垮了本已处于自卑状态的青云那摇摆的决心。

录取通知书下来的时候,田田放假在家。
她看了青云不情不愿地递过来的那半页纸,瞪着青云楞了半天,然后轻轻地转过身走了出去。
青云犟着脖子,心里虽然后悔,却始终没有出声。
这个假期,田田没有再来青云家,只是开学临走的时候礼貌性地向青云父母告别,顺便叮嘱几句,告诉青云入学需要准备的东西。
三天之后,青云坐火车去了北京。
楼主 龙甲山  发布于 2020-07-19 17:39:54 +0800 CST  
这一段哪位有保存?麻烦帮我删了那俩字儿发一下,多谢!
楼主 龙甲山  发布于 2020-07-20 00:22:25 +0800 CST  
青云读大一的那一年,父母单位开始有重大变化的苗头。
在父母的信里,青云从字里行间大概明白了,油库要被放弃了,现有职工安排到同系统的其他单位去。
所有的人都是开心的,因为这意味着大家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回到人人向往的省城,事实上他们中大多数人本就来自那里。只有青云爸爸稍微有点不安,他不知道还能不能保住现在这个科长头衔。

因为XUECHAO,那一年的假期青云和田田都留在各自的城市没有回家,整个学期相互也没有对方的音信。
青云是因为心怀愧意偏偏又还倔强,田田一向矜持,加上伤心失望,自然更不肯主动。
两个人虽然青梅竹马,彼此也有心灵上的默契,但是于儿女私情上却从未挑明,于是就像两块运动中的磁铁,曾经相互吸引无限接近,最终却只能沿着各自的轨道前行,擦身而过。

到大二的时候,寝室里的几个同学都开始谈恋爱了。 有个周末踢球回来,五个舍友里有四个急急忙忙洗漱整理一番后出门找女朋友去了。
另一个之所以好整以暇,是因为女朋友有事得晚点。
这哥们正在窗边晾他的臭袜子,突然说道:你也算长得人模狗样儿的,怎么到现在还没找到女朋友?
青云苦笑着说:没遇上呗。 舍友把毛巾往肩上一搭,都走到门口了又回头来了一句:别是家里早给定了门亲事吧? 青云脑子里轰的一声。

那天晚上他没有睡着,舍友那句话帮他揭开了一个许久没有解开的谜团。 他没有遇上一个心仪的女生,只不过是因为心里已经装着一个了。 那个女孩儿,就在他家隔壁!
田田为他争取读高中的机会、耐心地给他讲题、为给他找高考资料四处奔波。。。 他想起田田俏丽的小脸和羞涩的笑容。
他才明白,看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田田眼睛里的东西,叫心如刀割。 现在,他体会到了!

田田是不是跟他一样,也守着心底那点微光,拒绝窥探? 青云顾不上理会了,他第二天就跑到公用电话亭给父亲办公室打电话,让他帮忙问田田的通信地址。
父亲似乎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 那时候别说手机,连家庭电话都还没普及。所以他们还约好了第二天联系的时间。
地址没有拿到.再次通话的时候父亲吭吭哧哧地试图解释什么,母亲不耐烦地抢过电话大声嚷嚷起来:儿子,别联系田田了!他们看不起咱家,我们还不稀罕呢!你别想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安心读书,混好了气死她那个势利眼老妈。。。

单位要解散,田田妈大概觉得两家既然已经平起平坐,从小顽劣的青云就配不上她的宝贝闺女了。 母亲后面的唠叨青云没听进去,他在恍惚中挂了电话,然后一屁股坐在路沿上,脑子里一团乱麻。
楼主 龙甲山  发布于 2020-07-20 21:21:44 +0800 CST  
还好,有达人教我找回来了。这似乎是我第一次费这个劲,因为我会为它的不完整感到遗憾,因为它真实的故事,像一个传奇。
楼主 龙甲山  发布于 2020-07-20 21:24:32 +0800 CST  

楼主:龙甲山

字数:168706

发表时间:2017-10-10 19:57:4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02 10:03:16 +0800 CST

评论数:150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