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尼日利亚教中文——独自在西非的见闻及感受

写在国庆——庆幸这不是我们的独立日



十月一日是尼日利亚的独立日,1960年10月1日尼日利亚宣布从英国统治下独立,结束了40多年的被殖民。
谈到这一天时,我说十一也是中国的国庆节,但并非独立日而是建国日。二者最大的不同,就是是否被殖民过。因为四十多年的殖民,尼日利亚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学校的课程设置模仿英国,行政区划分则是学习美国的联邦制。



1884-1885年的柏林会议中欧洲列强瓜分了非洲,除埃塞俄比亚外其他国家都被殖民,导致现在非洲各国的官方语言只有英语、法语、阿拉伯语等几种。我们的祖国也差一点遭遇了类似的命运,还记得历史书上提到过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若战争没有胜利,或许我们的官方语言就变成日语、英语、德语或法语了。



说英语的优势在于尼日利亚文化与英美文化融为一体,学生很容易去英美留学,能毫无障碍地看电影和电视剧、关注总统竞选进展,轻松自如地置身于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语言文化之中。



与此同时,他们正在渐渐远离属于自己的文化。尼日利亚有种几百种语言,三大主要种族Yoruba,Hausa/Fulani,Igbo都有自己的语言,但官方语言被确立为英语,在正式场合、广播电视中都用英语。虽然高考中要求学生掌握一种本地语言,但在未成年人中能说本族语言的还是越来越少。



举个例子,我所在的学校的定位是“培养明日的世界领袖”,一切向英国教育体制看齐,课程设置中既没有历史也没有传统语言。利用有限的时间把学生打造成国际化人才是管理层的愿景,至于对传统语言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则被排在优先级列表中的靠后位置。好几个教师同事都表达了对这个问题的担心,作为父母的他们只好在家中教孩子说本地话。



很多外国人都说中国和印度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值得尊敬,细想之下还真是。我们从初中开始学习文言文,即便没深入理解也能随口背上几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道《高山流水》的典故、端午节的来历,唐装、旗袍也时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节气始终在提醒人们季节变换,传统节日的重要性也远胜过外来节日。



语言是中国人与世界进行交流的障碍,如今我们不得不借助字幕看好莱坞电影,阅读经过翻译和加工的世界文学作品,吃力地查阅论文中的词汇。但这些困难至少是可以克服的,在加以学习后我们能够掌握外语,减小这种阻碍。
然而老祖先传下来的东西在一代代人中失去后,就如同象形文字的意义一样,再也找不回来了。

楼主 义工韩浩  发布于 2015-11-02 04:40:00 +0800 CST  
写在国庆——庆幸这不是我们的独立日



十月一日是尼日利亚的独立日,1960年10月1日尼日利亚宣布从英国统治下独立,结束了40多年的被殖民。
谈到这一天时,我说十一也是中国的国庆节,但并非独立日而是建国日。二者最大的不同,就是是否被殖民过。因为四十多年的殖民,尼日利亚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学校的课程设置模仿英国,行政区划分则是学习美国的联邦制。



1884-1885年的柏林会议中欧洲列强瓜分了非洲,除埃塞俄比亚外其他国家都被殖民,导致现在非洲各国的官方语言只有英语、法语、阿拉伯语等几种。我们的祖国也差一点遭遇了类似的命运,还记得历史书上提到过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若战争没有胜利,或许我们的官方语言就变成日语、英语、德语或法语了。



说英语的优势在于尼日利亚文化与英美文化融为一体,学生很容易去英美留学,能毫无障碍地看电影和电视剧、关注总统竞选进展,轻松自如地置身于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语言文化之中。



与此同时,他们正在渐渐远离属于自己的文化。尼日利亚有种几百种语言,三大主要种族Yoruba,Hausa/Fulani,Igbo都有自己的语言,但官方语言被确立为英语,在正式场合、广播电视中都用英语。虽然高考中要求学生掌握一种本地语言,但在未成年人中能说本族语言的还是越来越少。



举个例子,我所在的学校的定位是“培养明日的世界领袖”,一切向英国教育体制看齐,课程设置中既没有历史也没有传统语言。利用有限的时间把学生打造成国际化人才是管理层的愿景,至于对传统语言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则被排在优先级列表中的靠后位置。好几个教师同事都表达了对这个问题的担心,作为父母的他们只好在家中教孩子说本地话。



很多外国人都说中国和印度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值得尊敬,细想之下还真是。我们从初中开始学习文言文,即便没深入理解也能随口背上几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道《高山流水》的典故、端午节的来历,唐装、旗袍也时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节气始终在提醒人们季节变换,传统节日的重要性也远胜过外来节日。



语言是中国人与世界进行交流的障碍,如今我们不得不借助字幕看好莱坞电影,阅读经过翻译和加工的世界文学作品,吃力地查阅论文中的词汇。但这些困难至少是可以克服的,在加以学习后我们能够掌握外语,减小这种阻碍。
然而老祖先传下来的东西在一代代人中失去后,就如同象形文字的意义一样,再也找不回来了。

楼主 义工韩浩  发布于 2015-11-02 04:43:00 +0800 CST  
该说说尼日利亚的食物了


Garri是这边的主食,是用一种类似于玉米面粉的木薯粉配上不同的汤。木薯粉来源于碾磨过的木薯,加上热水揉搓后就变成黏糊糊的面团,沉甸甸的很实在。他们所谓的“汤”和我们的概念并不一样,并没有多少水,只是用来作为配菜而无法喝。汤分很多种,比如Vegetable soup的材料是一种叫green leaf的菜叶;Afang soup是把这种菜叶晒干,有点像梅干菜;Egusi soup要加更多的辣椒。这些汤中都可以放牛肉、鱼肉、羊肉,偶尔放鸡肉。



汤的制作过程是把肉和专用调味料、番茄酱、盐、洋葱和碾碎的红辣椒放进锅里煮,入味后加入菜叶再煮。吃前先洗手,用右手搓一团木薯粉,直接伸进盛着汤的碗里蘸汤,一起放入嘴中。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吃法,有人直接咀嚼有人则直接吞进肚中。
我刚开始尝试了用手直接蘸汤,后来觉得太油太烫,以后一直用勺子。吃到很硬的牛肉时在嘴里咀嚼了半天都嚼不烂,不得不先用刀叉把牛肉切成小块。在我的邻居熟练地用手蘸汤、直接吃肉时,我却用了刀、叉、勺子慢慢切,进度落后了一大截。






尼日利亚人也吃米饭,但做法和我们不一样。他们要么把米煮熟后浇上很常见的一种叫stew的酱料,中间一般有一块牛肉;要么用咖喱、stew炒饭。他们没什么“菜”的概念,酱拌饭就可以用来招待客人。



本地的米也不一样,缺少黏性而且很干,即便煮前用水泡、加更多的水、煮很长时间还是一粒粒的,倒是很适合炒饭。超市可以买到进口的泰国、印度大米,但价格令人咂舌。

Stew的制作过程如下:在平底锅中加热植物油,加入听装的番茄酱、辣椒、洋葱、盐进行油炸,最后混入几块煮熟的牛肉。这种酱料几乎可以用在任何食物上,也算是这里的主菜了。



把Stew洒在煮过的豆子上,再加上本地一种叫Plantain的类似于香蕉的水果,混上米饭又成了另外一种主食。这边没有绿豆但是有棕豆、白豆,Plantain则是用油炸,比香蕉硬,很甜。用豆子作为主食有点奇怪,但这是我最喜欢的尼日利亚食物。

把Plantain切成小块,就可以加在米饭中作为配菜。切成片晒干,又成了像香蕉片一样的零食。在这个水果种类并不丰富的地方,Plantain是既可以当菜也可以当水果的好东西。

Bole在我看来是很奇怪的食物。把腌过的鱼放在炭火上烤,涂上厚厚的辣椒酱,再把万能的plantain烤干,放进袋中混合在一起就成了Bole。我觉得直接用手接触鱼和辣椒酱、直接把plantain捏成很多小段太不卫生了,他们却丝毫不在乎。味道倒是可以接受,只是咸鱼、辣椒酱和水果混合起来对我来说同样怪怪的。




Yam是一种长在地下的类似于土豆的块茎,个头很大,几乎只有在西非才能见到。去皮后可煮可煎,吃起来同样坚硬。Yam也可以磨成粉制作Garri,但更常见的吃法是煮熟后浇上无处不在的Stew。




除了本地食物以外,尼日利亚人偶尔也吃西方食物如面包、意大利面,快餐店里的三明治、汉堡包价格则是国内麦当劳中的两三倍。

这边水果以橙子、西瓜、椰子和Garden egg为主,也有苹果、芒果但并不常见。橙子的皮是青色的,西瓜似乎也不是很甜,味道和中国的都没法比。小椰子汁水不多,果肉却很好吃,我经常花不到两块钱人民币买一个椰子,用锤子砸碎后水已经流了一地,去壳后把果肉掰成小块慢慢嚼。Garden egg外表看起来有点像西瓜只是个头很小,里面是实心的,完全不甜而是带有苦味,我觉得尝的第一次也会是最后一次。



这里的小吃种类并不多,由于他们饮食没有规律,就没什么“早餐”的概念了。Egg roll是在类似于南瓜饼的面团里放一个煮熟的蛋,meat pie是把饺子放大、面皮加厚,馅是极少的牛肉和极多的土豆。油炸后味道不错,一个实在的meat pie吃下去就饱了。
袋装或瓶装的花生是极受欢迎的零食,在顶着盘子卖食物的大妈头上、超市货架上都可见。最令我感到奇怪的就是他们的统一包装,是用玻璃瓶封装的。




想在这边做中国菜并不容易,一是很难买到猪肉,价格也比其他肉更贵。有一次问到了猪肉,老板说不卖小块只卖半只。虽然南部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基督教而不是伊斯兰教,但可能出于习惯本地人很少吃猪肉。二是他们几乎不吃蔬菜,因此我们在国内吃的蔬菜种类并不多。常见的蔬菜就是土豆、胡萝卜、黄瓜、茄子、卷心菜,四季豆、大白菜、芹菜似乎只是为外国人供应,青菜、豇豆更是找不到,西红柿的个头只有国内的三分之一价格却更高。

在这边买蔬菜最大的问题不是种类少、价格高,而是买不到新鲜的。南方由于雨季雨水太多、旱季温度不适合,无法种植蔬菜,菜市场上的蔬菜都是从北方运输过来的,很不新鲜。每次去菜市场左挑右选,回来后还是不得不剔除白菜上好几层坏死的叶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容易买到的鸡蛋就成了冰箱里的必备食物,蛋炒饭、鸡蛋炒白菜、番茄炒鸡蛋、番茄蛋汤循环着吃。
调味料能在大超市买到,无论是酱油、醋、味精都是原装中国进口,面粉、面条、老干妈酱、香菇木耳也能在中国超市找到,当然价格自然翻了好几倍。

尼日利亚有国产的啤酒star,也有来自荷兰的喜力和Gulder.度数最高的是Legend,颜色和口感都接近酱油,据说酒量好的人也不敢挑战第二瓶。Maltina是一种无酒精的麦芽饮料,是我比较喜欢的味道。当地人很喜欢喝以可口可乐、雪碧和芬达为主的碳酸饮料,也有咖啡和热可可,却很少喝果汁、牛奶。由于经常断电,他们的黄油是不用放在冰箱里就可以储存很长时间的,鲜牛奶自然找不到,冰淇淋价格可想而知,原因也很简单:停电后用柴油机发电才能保证冰淇淋不融化嘛!





饮食习惯上最大的差别,一是我们饮食规律。一日三餐,每餐有固定时间,饭后散散步,多么好的习惯啊!他们是随时饿了随时吃,一天可能吃一餐、两餐、三餐、四餐……每天都不一样。
二是蔬菜更多,他们饮食中主要的蔬菜就是洋葱、辣椒和西红柿,当然吃法完全不一样。看起来我们吃得比较健康,可是他们的身体素质偏偏比我们好太多。
当地的食物尝了不少,特点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比较“硬”,吃过明显感觉到胃里沉甸甸的,吃一顿能管很长时间。而他们觉得中国的饭菜就像水一样,吃完很快就消化了不管饿。
说了这么多其实别人还是无法体会,只有尝了才知道这边的食物有多奇怪。



楼主 义工韩浩  发布于 2015-11-22 16:51:00 +0800 CST  

楼主:义工韩浩

字数:28293

发表时间:2015-10-07 07:01:3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2-20 15:32:02 +0800 CST

评论数:8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