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天游荡中东:一个女子,一个包,伊朗-土耳其-黎巴嫩-约旦……

@yuhuo418 2016-01-01 15:18:00
好美,楼主一个人游玩啊,棒棒哒
-----------------------------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6-01-01 16:27:00 +0800 CST  
@俗话俗人 2016-01-02 17:07:00
德黑兰深林覆盖率是不是有些偏低?
颜值这样高,阿三的国度就不要去了
坐等更新!
-----------------------------
森林覆盖率?整个伊朗就靠近里海的北方才能见着森林呀,,别的地方树木极少呀,,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6-01-02 17:10:00 +0800 CST  
@shaw皮皮的旅行 2015-12-30 20:25:00
外面的世界没有想像的那么恐怖。。。。喜欢到处去看看,就去吧。
-----------------------------
@srsky 2016-01-02 17:16:00
印度你不敢独自去的,我敢打赌
-----------------------------
呵,你打赌有啥用呢,只是我暂时想不想去的问题。。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6-01-02 17:24:00 +0800 CST  
@梦中的梅阿查 2016-01-02 22:03:00
LZ快去约旦和黎巴嫩,更新艾特我。 我一直想去这两个国家。。没时间去看别人去也行。我最想去的城市就是米兰和顿涅茨克,最想去的国家就是约旦和黎巴嫩
-----------------------------
OK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6-01-02 23:01:00 +0800 CST  
@lovestar 2016-01-04 02:16:00
选择伊朗眼光真好,在中东伊朗可能是最安全的,又有文化,不想卡塔尔阿联酋全是土豪国家。楼主以色列去不去?
-----------------------------
护照上有伊朗签证,再签以色列话说不可以呀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6-01-04 12:18:00 +0800 CST  
@u_98654347 2016-01-03 18:18:00
难怪楼主选择伊朗旅游呢?看长相你不是汉族吧?非伊斯兰教民族哪有人喜欢去中东旅游的?又不是写小说!
-----------------------------
是汉族呢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6-01-04 12:29:00 +0800 CST  
@巴逗将军 2016-01-03 18:39:00
真实记录热情善良的伊朗百姓,皮皮的游记没有见景不见人,写出了天涯新深度。赞一个。
-----------------------------
多谢呢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6-01-04 12:30:00 +0800 CST  
@chrislee5588 2016-01-03 20:15:00
A nice-looking girl,a great story of adventure with good photos and after all a brave heart made a fantastic journey possible.Looking forward to more of the story to come. Thanks and regards from Chris in Dalian
-----------------------------
thank u,u can read chinese,cool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6-01-04 12:31:00 +0800 CST  
[九] “被迫”穿上了黑袍-伊斯法罕《伊朗篇》


早上,伊斯法罕的街头,行人不多。
路边的一水管阀门爆掉了。免费洗车,效果不错,冲刷得很干净。整条街上都是水。

伊斯法罕市区,树木非常多,绿意满满。出了市区,就是成片的荒漠,难见上一棵树。只有在谷地,能见上树,全是果树。



扎因达鲁德河边的人行道。
河边居然还有很多的柳树。路边绿色的垃圾桶实在是太可爱,一直以为是邮箱筒。


男性在前车厢,女性在后车厢。互不打扰。

墙上的波斯文字,看着跟抽象画似的。世界真的很大,不一样的文字,不一样的人种,不一样的肤色,大鼻子嫌大要削鼻,小鼻子嫌小要隆鼻。

街头都很干净,没有随意丢弃的垃圾。就算是小巷子里,很老的小区,都保持得很干净,没有垃圾横飞的现象。马路边,公园里,小区里,免费的公共设施很多也很人性化,大家都很自觉的爱护不去破坏。
波斯人骨子里的东西确实有别于同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国家。就算是经济受到制裁得不到发展,但波斯人的素质基础在那里。


公园里,到处是以家庭为单位坐地上喝茶的。也有年轻人几人一伙坐一圈的。

渴了,挑一家打个招呼吧。以我这几天在伊朗的经验,靠我这“正气、友善、无公害”的长相,分分钟跟当地人打成一片。
伊朗的马路边,公园里,景区,到处都有可直接饮用水的设施,都是免费的,有的地方还配有不锈钢的杯子,夏天的水还是冰的。伊朗人出门,包里都爱备着一个小杯子。
一个人闲荡着,不找机会跟当地人接触,是多无趣的事。
我就是不喝纯净水,我就是要喝他们的茶。

家庭成员太多的,坐下聊天可能一聊得聊2个小时。我还是挑个人少的家庭吧。
这家人不多,say hi。

果然没错,分分钟融入。
白色头巾的女孩,14岁,在学校有上英语课,跟中国一样,没有“说”的环境,所以基本还是看得懂不会说。那我们就用世界通用的“肢体语言”沟通吧。
女孩的妈妈坐在边上手里一直捧着一本《古兰经》。

大家喝茶聊天,这次喝的茶,不仅配有白色的方糖,还有一种黄色的糖片。我拿着糖片就要往茶杯里放,女孩的一个婶婶立马示意我不要放进去,拿了一个糖片放进嘴里,再喝茶,示意我像她那样的喝。
糖片很薄很脆,放进嘴里,我哪等得急让它在茶的温度下慢慢融化,我噶蹦噶蹦的就嚼了。喝一杯茶,我要噶蹦的嚼好几片。
还有大米炸的爆米花。嗯,跟中国的味道一模一样。没吃午饭的我,一把接一把的吃。
伊朗人看到你吃东西吃得津津有味她们会很高兴的,说明她们的东西好吃呀。一个个乐呵呵的观察着我。
旅行的路上,我是从来不拘小节。羞羞答答怎么打成一片。

女孩告诉我黑袍是有很多不同的款式的。从包里拿出她自己的黑袍,问我想不想穿。我有点紧张,因为我不是穆斯林,我能穿黑袍?宗教信仰在我心里是很特殊的,虽然我没有宗教信仰。所以我本身不想试穿宗教服饰。
女孩说没关系的,一再劝说让我试穿她的黑袍。她们穆斯林本身都觉得没问题,我也就不好再拒绝了。
女孩帮我拉扯好一阵,把我裹好了。
黑袍的头部跟衣服是一个整体,黑袍不够大阿,我的脖子都伸不直,头部、脸周围是有松紧带的,所以不会滑落。本来就个大脸,这被挤的更大了。
像一颗种子发芽即将破土而出,我的脑袋似乎欲把黑袍撑破。向上生长的欲望非常强烈,我就想伸直我的脖子呀。
原本飘逸宽松的黑袍,这个小孩的尺码套在我身上,裹粽子的感觉。

看看人家穿着的黑袍,里面还裹着个大包呢,我穿的黑袍只能迈小碎步走路哇。

看看时间,已经聊了1个小时了,我要继续前行...
走街串巷,用双脚去丈量,用双眼去观察,用心去感受这个城市...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6-01-04 12:48:00 +0800 CST  
@南沙水师 2015-12-31 14:52:00
心痒了,想去中东转转
-----------------------------
@shaw皮皮的旅行 2015-12-31 14:53:00
go go go go
-----------------------------
@286881806 2016-01-04 13:19:00
问楼主一个问题:如果你被恐怖分子抓住杀掉,你会如何看待伊朗这个国家,ysl这个宗教?
-----------------------------
无论是什么宗教,总会有邪恶的人邪恶的组织。阿拉伯国家也是伊斯兰教。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6-01-04 13:27:00 +0800 CST  
@如果没有如果Y0 2016-01-04 14:19:00
楼主,下次去旅行带我一起去呗,我也是女生,80后的,嘿嘿嘿。一直想旅行,但是语言的问题,我一个人是无法出去的,下次旅行告诉我一声哈!留言给我哈!
-----------------------------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6-01-04 14:21:00 +0800 CST  
穿插2张业余图片哈,私人定制帽子,仅供欣赏,不售卖哈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6-01-04 15:24:00 +0800 CST  
不要偏题,,,,回归到帖子上,,,,,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6-01-04 15:37:00 +0800 CST  
[十] 漫步在三十三孔桥-伊斯法罕《伊朗篇》


伊斯法罕Allahver dikhan Bridge

1602年,阿拔斯一世他的大臣格鲁吉亚族阿拉威尔迪汗负责建造,它是双层结构,共有33个拱,故名33孔桥,是伊斯法罕最漂亮的一座桥石桥本身是一座多功能的建筑,既是桥梁又起水坝的作用。

它分上下两层。下层由三十三个半圆形桥洞构成,整齐地依次排列,横跨扎因达鲁德河两岸。
每年只有两个月有水,所以一旦有水,当地人就会聚集在桥上看风景。

每天都有不同的人怀着兴奋的心情漫步桥上,以怀旧的眼光,打量着这个具有五百多年高龄的大桥,人们高度评价它为萨法维时代桥梁设计中最著名的代表之一。


桥拱呈伊斯兰建筑典型的桃形。桥的中间可以通行车马,现在只是用作步行桥了。中间的桥面被侧面两排三米高的墙面所夹裹,墙面上每隔两三米就有一扇弧形门,墙外侧还有一米左右的空间,可供行人走动,桥的两侧各有一条这样的走廊,贯通两岸。



三十三孔桥边上的公园。

三十三孔桥的夜景非常美。


伊朗人几乎没有夜生活,只有电影院,没有歌厅,没有酒吧……在夜幕降临之时,伊朗人基本都以家庭为单位,一家老小,全体出动,来到扎因达鲁德河边,在草地上铺上垫子,坐着聊天,喝茶、抽水烟。河边有很多的长凳,年轻的情侣们在河边的长凳上小坐,偶见男士轻拥女士肩膀,但没有见到公开接吻的现象。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6-01-06 20:10:00 +0800 CST  
[十一] 逛波斯绚丽的大巴扎,还管饭-伊斯法罕《伊朗篇》


说到巴扎,可能很多人会想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殊不知其实巴扎是波斯帝国的产物。Bazaar这个词原本就源自波斯语市集之意,后来才演变成世界通用的文字,世界前六大巴扎全部来自伊朗。

波斯巴扎演绎着伊朗社会的众生相:有肩挑背扛货物在狭窄的巷道里穿行的搬运工,有穿着得体、举止优雅的闲逛者,有沉浸在精雕细琢世界里的金匠银匠,有人吆喝,有人讨价还价,有人喝茶聊天……波斯巴扎有着上千年的历史,穿梭在厚重砖砌的石墙与穹顶构成的伊斯兰式的走廊里,从雕刻精美的锡质器皿,到图案优美工艺精湛的波斯地毯,从绚丽缜密的波斯细密画,到各式各样的布料,到曼妙的丝巾披肩,以至贵重珠宝、各色香料、干果杂粮等包罗万象,可以说巴扎是伊朗传统生活的缩影与灵魂。

巴扎文化甚至是伊朗的文化和民意的风向标。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普通伊朗人民的生活,也可以看到传承了几百年的手工艺。

位于伊玛目广场四周的大巴扎,是伊斯法罕最大、商品最丰富的巴扎。从家用电器到廉价衣物、传统手工艺品应有尽有,在一些纪念品商店还能看到工人现场制作雕花瓶等产品。

伊朗的手工艺品非常漂亮,除了波斯地毯之外,各种铁盘铜画瓷器,珐琅花瓶盘子,骆驼骨上的波斯细密画… 哪一样都是工艺复杂,极其耗费人工的。


琳琅满目的商品,构建了一个色彩纷腾梦幻般的世界。这样的巴扎是针对游客的,尽管伊朗的国外游客少得可怜,但本国的游客不少。这里的旅游纪念品质量都相当的高,售价也不便宜。


很多商铺里有手工艺人在里面工作,用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技巧,耐心的敲打和刻画,没有使用模具大批量生产,每一件商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么年经的女子继承手艺,真是难得。我呆呆的站了30分钟看她们敲打,姑娘们不停的挥舞着锤子,体力好。

店铺小伙子在敲打我的洋气英文名“Shaw“。正好,他的哥哥,是这个店的老板,回家吃完饭给小伙子带来午饭。小伙子问我要不要吃阿。我很随和阿,不会拒绝的阿,吃阿,能吃上伊朗家常饭,那是旅行相当好的体验。咖喱煮茄子配印度长米饭,外加伊朗酸奶、饭后水果哈密瓜。伊朗酸奶真是酸阿,不含一点点糖的。吃饼,吃米饭都会带着酸奶。一口饼,或一口饭,一口酸奶。



波斯地毯世界闻名,每一件地毯店铺不管门脸大小里面都堆积了满满的地毯,墙上悬挂着的都是镇店之宝。地毯的价值和背面的结数有关,结数越多,织工越精细。好的羊毛地毯从染线风干到手工编织,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价格也昂贵,但是手工的独特与精细,是很难被机器所取代的。

既有精巧的纪念品,又有伊斯法罕人日常必需品。因为占地面积大,巴扎中有很多有趣的犄角旮旯供人去探索。
当然 ,大巴扎里也充斥着很多来自义乌的Made in China的小商品,跟当地的精美手工纪念品比起来,真的只是很小的小商品。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6-01-07 14:56:00 +0800 CST  
头晕,晕呼呼的发出了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6-01-07 14:57:00 +0800 CST  
[十二] 古老的沙漠之城-亚兹德《伊朗篇》

按着一路向南的旅行计划,下一站应该去亚兹德了。话说是一个很黄很黄的城市。

拿着提前在酒店预订车票的票据在伊斯法罕汽车站售票柜台换正式车票。车票上一律的波斯文,看天书阿。
在伊朗旅行,跟当地人接触的机会特别多,因为到处都是波斯文看不懂,只能靠问阿,英语再好在伊朗旅行也用不太上,你说得溜人家听不懂呀,肢体表达比语言更重要。之前就为找个厕所,我硬是示范蹲马桶的姿势,又是示范肚子里有东西需要出来,人家才搞懂了我的意思。


在车站看到一些男子一手拧着熨烫好的西装侯车,应该是要去别的城市参加Party或婚礼啥的。在街边的小店,小老板们都穿着长袖衬衣,头上喷着发胶梳得亮光光的,整个一写字楼的白领形象。不论男女,外出都非常注意形象。女性出门都画着精致的妆容,十几岁的女孩也是化妆出门。
汽车站不大,环境非常干净。候车厅的皮质座位,坐着不想起来。伊朗经济发展受限,人民的收入水平也不高,但很多公共设施、环境的确不差。

伊朗的大巴环境非常不错,票价非常便宜,还有小吃饮料。车上乘客不多。

各种国际的住宿APP在伊朗都不能用。一路下来,都是走到哪再当场想办法去找。在大巴车上给我指座位的女子,能听懂一点点英语,在车上的时候我就问她亚兹德适合背包客的住宿。她知道一家,在她的描述下,听着好像还不错,说是有个漂亮的花园。
在见森林、树木,绿色植物少的伊朗人眼里,稍微多一点绿色,他们就认为很漂亮了。

伊朗从北到南,越往南,天气越干燥,气温越高。城市就在沙漠中间。

近5个小时的车程,到达亚兹德。汽车站又是只能看到出租车。一下车,就有司机凑上来。我把地图上标的地方指给他看,好像没懂。我拉着大巴上的女子叫她帮我跟司机沟通告诉他我要去的地方。叽里呱啦了一阵,司机大叔说OK了。开价12万亚里尔,我心理又没谱了,问女子这个价钱是否OK,女子说距离挺远的,这个价钱OK。
下车点距出租车停靠的地方还有段距离,这位司机大叔也没主动给我背包,那就我主动问喽,大叔爽快的接过包,昂首阔步的向车子走去。
司机大叔一边开车一边嗑瓜子,一路没有向窗外扔瓜子壳。想到前几天在卡尚碰到的伊朗女孩Melika一家,她爸爸开车时吃完的雪糕的棍一直捏在手里,不往窗外扔。



亚兹德(亚兹德省首府)是地处伊朗中部腹地的一座历史古城,城市建于五世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城落之一,可追溯到米底时期。由于地处偏远的荒漠中,与外界相隔,亚兹德在历史上曾免于多次战乱。甚至在蒙古军东征时期,伊朗很多城池都毁于成吉思汗和帖木儿的铁蹄之下,但是亚兹德却能安然无恙,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地貌和人文风格。







亚兹德城的建筑极具特色,全城的房屋大部由土坯泥砖筑成,外附泥浆,上有风塔。
老城区到处是密密麻麻的风塔(Badgjr),这是亚兹德人特有的“空调”系统。亚兹德的夏日高温可达50多℃,基本每家每户都会在地下建有房屋,利用风塔可以捕捉空气中微小的空气流动,并通过长长的风道把风导入地下。与此同时,亚兹德地下被人工开凿的坎儿井覆盖。当地人利用坎儿井水渠穿过地下房屋,在地下房屋中形成自然水流,结合风塔在地下形成一个迷人的凉爽空间。
在伊朗还没发现像中国那样的菜市场。都是一个个的小店,卖的品种不多。专卖鸡肉的小店,专卖羊肉的小店,专卖鱼的小店...
亚兹德的葡萄,实在是太甜了,招来蜜蜂到处飞。摆在店里的葡萄,到下午时分,基本上是一半葡萄,一半葡萄干。
亚兹德的老城区,随处都是迷宫般的寂静小巷。狭窄而弯弯曲曲的小巷,泥土建的房子,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却让人觉得优美恬静。




沙漠风情的老城区,真的是很黄吧。
在伊朗,喝茶比吃饭还要重要。一天三餐饭,但一天不止三顿茶。喝茶一定是配着各种糖,或是各种甜点的。所以街上卖糖卖甜点的店铺非常多。

黄色的冰糖棒棒糖?为什么是黄色的?染色?是的,是用藏红花染成的黄色。在伊朗就是这么任性,还有藏红花冰淇淋呢。

老板正在给客人装“棒棒糖”。真淘气,怎么一下子买这么多棒棒糖。金黄的棒棒糖这么好看,我想尝尝阿。问老板多少钱一个,就一个。老板瞅了瞅我,笑了笑,拿起一个叫我taste。哦,免费给我的喽。

含着棒棒糖大摇大摆的走在路上,真甜,免费的,感觉更甜。一路上很多人瞅我,也难怪,伊朗女子哪有边走路边含着个棒棒糖的。关键,这压根就不是直接吃的棒棒糖,是拿来搅拌热茶的糖。也就我这外来奇葩走在大街上吃着自认为带棍的都是往嘴里放的棒棒糖。

棒棒糖吃完了,走进一家甜品店。我凑近观察了一番,看得出糖份非常高,仿佛能感觉到蜜蜂随时会来。想尝尝,只要一小块尝尝啦。太甜的东西我并不喜欢吃,我真的只是想尝一下伊朗甜点的感觉。
老板来了,仿佛是看出了我的想法,拿刀就切了一块,切了两种不同的,递给我。哈哈,想啥来啥。
一只手拿一块,心满意足的继续我的边走边吃,心里乐得很。






伊朗人告诉我,伊朗跟沙特虽然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但沙特的都是真心信仰伊斯兰教,伊朗人不是所有的都真心信仰伊斯兰教,是他们的政府规定必须信仰。只有真心信仰伊斯兰教的才会去清真寺,或在家里做礼拜。伊朗有近一半的人不做礼拜,也不是所有女子都会穿黑袍。


大巴上的女子介绍的Hotel,其实就是当地住宅改建的客栈,典型的当地建筑风格:土坯泥砖筑成,外附泥浆。的确是有个小花园,就是有几棵树喽。也是当餐厅使用。没事坐着喝喝茶,聊聊天。这里的免费wifi速度还不错哦,能登上微信。在伊朗,很多酒店的wifi是要收费的,收费的wifi速度有的也是慢得发张图片要发三天才能成功。

亚兹德的天气,一吹风就是沙尘暴。
赶巧,到的第一晚就刮风。坐在院子里玩着手机,突然发现手机屏幕滑着有颗粒感,擦了擦继续坐了不到一分钟,手机上又一层灰,接着风呼呼了,尘土飞扬。楼上的过道里都是灰蒙蒙,赶紧躲到房间睡觉去。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6-01-07 15:17:00 +0800 CST  
@自古英雄多滥情 2016-01-01 12:22:00

楼主,以我这个文艺中年的眼光看,这张照片可以当电影海报了。
-----------------------------
@努力狗2016 2016-01-08 10:24:00
楼主五官不错,很漂亮。但是身材......
-----------------------------
身高是硬伤,,,不过,再看看中国男子的平均身高,也就欣慰了,,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6-01-08 13:12:00 +0800 CST  
@傲雪伴梅 2016-01-10 04:07:00
城市就在沙漠中?这还不得天天沙尘暴?
-----------------------------
也不能是天天吹大风呀,,,,沙吃饱了就不用吃饼了喽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6-01-10 16:21:00 +0800 CST  
[十三] 拼车拜访拜火教圣地恰克恰克-亚兹德《伊朗篇》


伊朗的旅游业不成熟,景点分散,偏远的景点没有公共交通到达,只能包车前往。所以一般的私人客栈都会提供包车服务。
会说英语的小伙子Ali,在好几家客栈做兼职接待。这家来游客了需要接待,老板不懂英语,就打电话叫Ali来接待。我所住的客栈当天就是老板打电话叫他来接待的。Ali也用自己的车做包车、导游服务。通常一辆车拼3-4个人了就出发。一人包车费用高,Ali也是建议最好是拼到4个人一起,凑人数的事也是他来张罗。
Ali问我怎么我的面部不像中国人。我无从回答阿,基因突变?家里就我一人长得有点不一样,但确定不是捡的。
Ali在别的酒店接上了一对瑞士夫妇跟我拼车一起去亚兹德周边几个景点看看。亚兹德一日游开启。

出发前,Ali叮嘱我不要跟瑞士夫妇谈今天包车的费用。因为我要付的钱还是按原本计划4人包车的价格分摊的。但今天没凑够4个人,所以瑞士夫妇付的钱要稍微多一点。
大家一上车,就聊开了。这对夫妇几年前曾到中国旅行过3个月,感叹中国太大了,对中国多个地区的饮食、习俗都有一些了解。女子还会讲一点中文。他们每年都会去几个国家旅行。

车开了70公里,到了今天的第一站,哈尔纳克村。
哈尔纳克村(Kharanaq),是一座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已经距今4000多年。它曾经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最鼎盛时期这里居住着2000多人,后来随着丝绸之路的没落,铁路和高速的发展,昔日这昌盛的村子也衰落下来,村民也逐渐搬离这里到别处谋生,直到30年多前最后一个居住在这里的村民的离世,这条古老的村落彻底废弃了。目前村落中间部分已非常破败,几近坍塌,周边仍有村民居住。

游客不多,三三两两。

村子里也没人,不自拍拍谁呢?



我在想,另一只鞋去哪儿了?


恰克恰克村(chak chak),在亚兹德东北方达什特荒漠离的山上,从亚兹德开车前往恰克恰克需要两个小时,公路两旁尽是沙漠和断断续续的山脉,沙漠上铺着一层白色的盐碱,看不到绿色的植物,拜火教徒们就在这样的地方繁衍了1400年。


拐过不知几道弯进入一个山坳,Ali指指半山腰与周围的荒凉格格不入的一片绿色建筑,恰克恰克到了。
这里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一座位于岩洞内、名叫Pir-e Sabz的火庙。这座火庙是伊朗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祭火坛),是教徒们最为重要的朝圣地,里面供奉着三只圣火和琐罗亚斯德的画像。每年6月14-18日吸引来自全球各地的教徒前来举行宗教活动。

恰克恰克这个名字的由来是火庙原本是半山腰的一个山洞,洞顶常年滴水,发出「滴答滴答」声。恰克恰克就是水滴的意思。
火庙建在半山,所有人必须费劲爬上去。
Ali留在下面等我们,就我们仨爬山去。

爬的还是很累的,难怪Ali要留在下面的。


火庙两扇铜质的大门印有琐罗亚兹德画像,要脱鞋进入。


传说三点圣火一直燃烧了上千年。

瑞士夫妇去周边溜达,我就坐着休息啃苹果。有一个旅游团,也是唯一的一个旅游团,里面唯一的一个亚洲面孔的小黑伙,皮肤漆黑,个子小巧,我猜着可能是东南亚某个国家的。小黑伙拿着个单反相机对着我咔咔咔,我配合呗,让他拍。
咔嚓了几下,他神色慌张的对我说sorry,哈哈,原来是他相机早没电了,这才发现。
我问他来自己哪里,“China"。
我说我也是中国的,他惊讶呀,说看着我的大鼻子,又戴个墨镜,以为就是伊朗人。反正我在国外不被当做中国人,或纯种中国人已经习以为常了。
先前在WC有过一面之交的伊朗女孩跟她的家人正好又碰上我了,要跟我拍照。看,一手苹果,一手“拐杖”,一个墨镜,盲人?

我们三人下山了,没看到司机兼导游的Ali,好几款同样的小车,新旧程度也差不多,认不出哪辆是Ali的,叫名字也没人回应。我们决定就在停车场等吧。一辆被大“床单”笼罩的车引起我们的好奇,往里一瞅,呀,Ali躺在里面呼呼大睡呢。这睡觉防晒措施做的好呀。

梅博德(Meybod),一座亚兹德北部的小城,同样是丝路重镇,同样是像亚兹德老城一样的土坯建筑群。整座小城非常安静,感觉比亚兹德老城还要能代表古朴传统的伊朗。


Narin城堡,是波斯典型的泥砖建筑,也是伊斯兰史前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是古时王朝的行政中心兼庇护所。城堡建于美堡附近的一座土山上,因地制宜,呈现不规则的椭圆形,上下多达5层,包括多座堡垒和瞭望塔。在城堡制高点有一座堡垒,四周被高墙环绕,与城堡的其他部分相隔。





见到的本国游客都是全家出动。

伊朗家庭私家车非常多,极少有豪华车。周四、周五是休息日,商店关门,学校不上课,即使只是仅有的2天时间,伊朗人也爱开车带上全家人去别的城市旅游玩耍。在没有酒吧,没有KTV,在外男女都保持距离的伊朗,带上家人,去别的城市旅游,去公园野餐、喝茶是最大的乐趣了吧。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6-01-13 16:53:00 +0800 CST  

楼主:shaw皮皮的旅行

字数:35611

发表时间:2015-12-24 23:06:04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15 13:02:14 +0800 CST

评论数:50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