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天游荡中东:一个女子,一个包,伊朗-土耳其-黎巴嫩-约旦……

[一]“逃离”德黑兰机场《伊朗篇》

从有想法去伊朗到办签证、定机票,只花了一周的时间。为什么要去伊朗?因为去的人少啊,搜索的信息显示伊朗国内并没有战争呀。没有内战的国家能危险到哪里去。当一些朋友听说我要去伊朗时,无不说伊朗危险,甚至有人说去送死的。呵呵。

出发之前只做了一个大概的路线计划,具体的细节,细到每日的景点,酒店,交通,我是不会去做的。不赶时间,不赶景点,不Copy别人的攻略,到了某个地方通过寻求当地人的帮助总会找到解决的方法。别人的攻略别人的经验那只是别人的,旅行中遇到新鲜的人、事、景才会令旅行有意思。每个人的运气不一样,心态不一样,喜好不一样,最后会对旅行地的感受不一样。所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经历属于自己的经验。

从海口到北京转机,再经停乌鲁木齐出境,全程花了20多个小时,到达伊朗首都德黑兰机场晚上近12点。在飞机落地的那一刻,就见机上的女性开始用围巾包头了。初次包头技法不行,老是滑落。办好入境手续,立马换钱。100美金换了一块砖那么厚的小面值的伊朗钱“里亚尔”,塞在包包里满满的,一直用余光留意着周围的人,担心“巨款”被劫了。然后去买手机卡,有卡有网有世界。在国内待大半年没讲英语,一下脑袋生锈了,一个单词都蹦不出来,好吧,直接掏出手机示意。可惜,太晚,卡已经卖完了。 这实在不是一个太好的开始。

前来机场接人的伊朗人,手里都拿着一束花,不论是接亲人还是朋友,这个习惯真好。
实在是太困了,眼里充满血丝,头痛欲裂。就计划先在机场打会瞌睡,天亮再进市区。
看到机场好多穿着黑袍的女性,我想象着这个伊斯兰教国家应该是很严肃的,我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举止穿着,所以我千万不能躺在椅子上睡觉,坐着也不能岔开腿,还要时刻注意头巾有没有滑落。听说伊朗大街上是有宗教警察的,行为举止穿着不符合伊斯兰教规是要抓起来的。
初到伊朗,连机场都还没出,还没有真正的认识伊朗,只能靠之前网上搜索的信息来想象了。
看到穿着黑袍的巨大鼻子的伊朗老妇人,想明白了为什么动漫里的老妇人形象都有个大鼻子,这不是靠想象塑造出来的形象,现实中就是有这样的形象。设计源于生活,哈哈。

凌晨3点左右,空调太冷,冻醒了。到信息咨询台询问几点有机场大巴,两个穿黑袍的女子不会讲英语。回到座位上问周围的人,没有一个人能懂英语。这个时候一位穿着很彩色的女子走过来,示意我跟她走。带我到出租车服务台,说“Taxi‘,我摇头,”no,airport bus"。“no bus ,Taxi to city"。我还真不敢相信首都居然没有机场巴士。跑到外面看到有黄色的bus,上前问司机,确实没有机场巴士去市区,只能打出租车,黄色Bus只到机场附近的地方。
没买到手机卡没网络,又困又冷,还没有机场大巴,现实变得越来越没想象中的顺利了,有点小崩溃。
找个中国人拼车去市区吧,必须离开机场。
室内太冷,走到外面溜达。看到一对母子走出来,看相貌不像伊朗人,误以为会是中国人,心升希望,拼车对象,上前去问,回答“NO”。小希望破灭。寻找下个对象,寻遍了机场没发现第二张亚洲面孔,第一张当然就是我啦。
再次走出到达厅,又看到那对母子站在路边像是在等人,想着他们应该要去德黑兰市区,可以一起拼车。前去问,他们是要去Qom(库姆),在等男孩的堂哥开车来接。我脑袋又再次飞速运转,库姆跟卡尚在一条线上,跟德黑兰完全相反的放向,可以先到库姆,再到卡尚,一直南下最后回到德黑兰,关键若搭上这顺风车还省了打车费。所以临时改变行程线路。我说,我要去卡尚,你们可不可以把我带到库姆。男孩犹豫了一下,说如果车能坐下就可以,因为他不知道会有几个人一起来。这个回答不知道是委婉拒绝呢?还是实际情况。
我赌这不是委婉拒绝。虽然还不确定我是否能搭上顺风车,但起码有希望。做好坐一小时车程的准备,狂奔向厕所解决内急,不到两分钟奔回路边,妈呀,母子两不见了,心急如焚的我嘀咕着,二分钟都不等我。一转身一惊,男孩提着我的背包示意我走到对面上车。哈哈,赌赢了,我要给他们贴上”好人“标签了。前来接他们的只有他堂哥一人,如果再多一个人,我就搭不上顺风车了。庆幸、暗喜。
在车上聊天得知,他们是阿富汗人,Ali一家定居瑞士,堂哥Reza一家在伊朗。Ali英语很好,Reza不会讲英语。当他们得知我没有朋友、没有任何认识的人在伊朗,独自来伊朗旅行时,他们满脸的惊奇跟不可思议。Ali告诉我在伊朗应该买哪种手机卡上网速度快,把他堂哥的电话留给我,说如果在库姆、卡尚,有什么不知道的可以打电话问堂哥。

(左一:Ali,中:Ali 妈妈,右一:Reza)
凌晨5点左右到达库姆,车在一辆大巴车旁停了下了,堂哥先下车去问大巴是否到卡尚,我急着摆手,今天不去卡尚,明天才去,我决定在库姆待一天。Ali问我那接下来去哪里,当然是找住的。车继续开到城中心地带,Ali带着我去找酒店,这个极少有游客到达的城市,几乎没有人能讲英语,所以Ali带着我用波斯语沟通。
找了一圈没有找到合适的住宿,我决定还是我自己慢慢去找吧,别耽误他们时间了。
我们就此告别。
清晨,一个人扛着大包溜达在库姆的街头......


帖子加脸、开设专栏、免费旅游、认证加V、参加活动、旅游达人、申请出书
"点击进入申请★旅游达人
http://travel.tianya.cn/travellers/index
"点击进入【天涯客旅行君在线办公专帖】福利申请戳这里(2016版)
http://bbs.tianya.cn/post-travel-747865-1.shtml
欢迎加入异国大家庭!惊喜不断哦!
天涯异国达人交流群:538230191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5-12-24 15:06:04 +0800 CST  
以后就在这里续贴了,,,多谢版主的指导,,,希望大家多多关注皮皮的贴,,,后续“故事”更精彩,,,,剧透一下下,后期看皮皮如何跟伊朗家庭打成一片,在伊朗家庭白吃白喝白玩白住20天的,,,,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5-12-24 15:22:00 +0800 CST  
@习赟铭佑 2015-12-24 15:42:00
这就没有了??
-----------------------------
故事老长了。。。。待我整理。。。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5-12-24 15:46:00 +0800 CST  
{二}“黑鸦鸦”的圣城库姆《伊朗篇》



库姆/Qom,伊斯兰教什叶派圣城,位于今伊朗首都德黑兰以南约 150公里处。什叶派的许多圣训都宣称库姆曾是该派避难的地方,有该派创始人阿里之妻法蒂玛陵墓。也是1978-1979年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的阵地,他在此率领教众推翻了巴列维王朝。革命之后,库姆的宗教团体更是在治国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凌驾于政治体系之上,具有相当的决定权,拥有无比的震慑力。

伊朗的网络是相当不发达的,很少有免费的WIFI,有的酒店的WiFi是需要付费的,关键,连付费的网络像谷歌个东西或微信发个图片估计要三天可能成功,是可能哦。
我需要网络,我需要手机卡。
溜进一小商店询问手机卡,老板听不懂英语,掏出手机示意,嗯,他明白了,拿出一串充值卡。我再次扒着手机插卡的地方指给他看,嗯,这次是真明白了,摆手,是没有手机卡。卡没买着,就继续晃荡吧,注意到收银台附近的一捆大饼,我就凑着鼻子闻了闻,很香,摸了摸,很烫,刚出炉不久。这时一大爷示意我尝尝(实际上可能不是大爷,波斯人明显比中国人看上去老很多,以我高速运转的大脑分析,估计也就四十多),我假斯文的撕了一小块,吃完瞪大眼睛夸真好吃,大爷笑呵呵的立马包了一整张饼递给我,就这样,早餐搞定了。
热乎乎的大饼有嚼劲,吃着的确不赖。

啃着饼得意的游走在清晨的街头。卖饼的小店里,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着买饼的人。
正确的伊朗大饼早餐吃法,不是像我这样拿着干啃,应该沾着黄油、巧克力酱、奶酪,或是蜂蜜、果酱,配上伊朗酸奶,再来点核桃类的坚果,喝着牛奶、果汁或是巧克力饮料。
我这种简单粗暴的吃法,在路上的确引来一些当地人疑惑的眼光。我是外国人啦,不要怪我不懂啦。

抱着大饼比我还嘚瑟的走在街上的伊朗男子。

把大饼当成皮包夹着表情严肃的男子,2016年秋冬时装秀可以考虑把伊朗大饼元素带上T台。

清晨做完礼拜的伊斯兰男子背影。

库姆的街上,女子一律都是黑袍,大多还只露出两只眼睛。见不到任何彩色的服饰、头巾。男子也是包着头穿长褂的多,但比女性自由的多,可以穿西装、T恤,只是不能穿短裤。
库姆是伊斯兰教什叶派圣城,宗教氛围特别浓厚,都是虔诚的伊斯兰教徒,所以穿着没有别的城市随意多彩。


全是黑袍,靠背影怎么找到自己认识的人?这是个难题,哈哈。

坐出租车的黑袍女子们。


这“大爷”夸我手机拍照效果比他的好,哈哈。看了用自己手机拍的效果直皱眉头。
在伊朗,能用上苹果手机的非常少,首都德黑兰有很少部分人用着苹果手机,别的城市很难发现有。伊朗人用的智能机主要是三星跟中国的华为。

法蒂玛·马苏玛圣陵园

圣陵园埋葬有伊斯兰教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派第八伊玛目阿里·里达的妹妹法蒂玛·马苏玛。圣陵园内有志愿者免费讲解带领,女性必须擦干净唇上的口红,穿罩袍(chador),就是裹块大布,圣陵园的门口有免费提供的,离开时要还的哦。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5-12-24 15:57:00 +0800 CST  
@回望长安 2015-12-24 16:35:00
那个大饼好吃吗。。
-----------------------------
好吃着呢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5-12-24 18:40:00 +0800 CST  
@傲雪伴梅 2015-12-24 17:07:00
那饼,,,面粉油煎的?(*ˉ︶ˉ*)
-----------------------------
伊朗的饼是没有油的,全在在烤炉里烤的,有很多专门卖饼的店,现烤现卖,都几十张的买。。。。伊朗天气干燥,耐放,不潮。。。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5-12-24 18:43:00 +0800 CST  
@傲雪伴梅 2015-12-24 16:56:00
楼主颜值很高,我在另一帖问了,楼主是不是混血儿啊?反正好漂亮,,,
-----------------------------
国内国外人都认为我不像纯种中国人,,,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5-12-24 18:45:00 +0800 CST  
@岭南福星 2015-12-24 19:09:00
约旦的国名英文单词和乔丹的英文单词一样,但是没乔丹出名
-----------------------------
介个,,,,,,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5-12-24 19:11:00 +0800 CST  
[三]公园里的早餐-卡尚《伊朗篇》



在卡尚的早餐。饼有很多种,今天又不同。每天换着吃,我倒能接受。

一对吃早餐的伊朗情侣。男女吃相都太斯文,很安静。

吃完早餐出门溜达。溜达到一公园,看到一家人席地而坐,还有躺着睡觉的。垫子上的锅碗瓢盆、炉灶、餐具、茶具,枕头、被子,看着像长期在此生活的。有老有小,是整个家庭。
“嗯,可能是阿富汗难民”。

女主人正在做早餐,锅里煎着洋葱,香气袭来。我要确定我的难民想法是否正确。向他们打招呼,他们都笑眯眯的望着我这个老外。我问他们每天都在这里睡觉吗,他们不太懂英语,几个极少的英语单词加上肢体语言,我能明白,他们是昨天到公园来的,今天要回家的。
答案出来了,不是难民,是露营呀。他们经常来公园里睡觉、吃饭、喝茶。
初来乍到的我,居然误把人家当成难民,惭愧又搞笑。
继续游走,公园里席地而坐在吃早餐的人真不少,都是全家出动,上到七十多的老人,下到两三岁的娃娃。有的是昨晚就在公园睡觉的,有的是刚开着车提着锅碗瓢盆、枕头、被子像搬家似的,到公园开始早餐。
“野餐”大国名不虚传。

公园转了一圈,见着一“大户”人家,帐篷大。小女孩刚睡醒,撅着嘴,还在闹起床气。

“hello"打招呼,给彼此个接触的机会。一家人基本都不懂英语,女孩爸爸能懂几个简单的英文单词。问我来自哪里,“China,哦,qin,qin”,说“China”不定所有的人都能懂,但说qin,大家一定都懂。波斯语的中国的发音就是qin。
伊朗人民对中国不陌生的,在伊朗70%的商品made in China,伊朗国内能看的国外电视剧基本都是中国、韩国的古装剧,加之中国与伊朗友好的国际关系。
女孩妈妈瞪大眼睛重复着“oh,qin",女孩奶奶也笑着点头“qin,qin"。女孩妈妈做出拿筷子吃东西的姿势,”qin"?"yes,yes"。
我问他们有吃过中国菜吗,他们说NO,从未去过中国餐馆,是看中国电视剧知道的筷子。

奶奶拿着煮水壶去边上的水池打水,这才注意到,在这个公园里,有很多水池,水龙头上方写着波斯语跟英语“Drinking water",是可直接饮用的水。
一家人邀请我坐下一起吃早餐。我已经吃过早餐了,转念一想,怎能错过接触当地人,尝试当地早餐的机会。接着吃第二顿早餐。大饼裹奶酪,大饼沾酸奶,红茶配方糖。
聊天中大家一直都是带着阳光灿烂般的笑脸。

帐篷里还有个大男孩在睡觉,是女孩的哥哥。任凭大人怎么叫他起床吃早餐都不起。全世界的青少年都爱睡懒觉。
起床的小女孩依然不爽。

我早有准备,包里随时放几个小玩意随时”收买“人心。收到小礼物的女孩终于笑了。

我俩没有商量,两个表情稍显严肃了。

待了一个小时,应该起身继续溜达了。女孩妈妈往我手里放了一大把刚吃的很嗨的一颗颗白色的糖。
一边溜达一边嚼着糖。
大中午,店铺基本都是关门不营业。下午5点后店铺陆续开门,九点不到陆续关门。伊朗人民生活还是很悠闲的嘛。在中国,大年三十还要开门挣半天钱呀。

这个是邮箱?NO,是捐款箱。很多路边有这样的捐款箱,献爱心捐款帮助有需要的人是一种习惯。不是某个特定的日子特意筹办。

坐凳上休息,边上有一伊朗老妇人。滔滔不绝的对我讲话,听不懂的时候,又要表现出很感兴趣,一贯做法就是眼睛真诚的望着对方傻笑。对,一直傻笑。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5-12-24 19:26:00 +0800 CST  
@天上飞个熊 2015-12-24 19:34:00
妹子长的却是好看,就是不知道腿长不长
-----------------------------
哈哈哈,不长不长,就2米的腿,而已。。。。。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5-12-24 19:38:00 +0800 CST  
[四] 在库姆“被骗”了《伊朗篇》



从库姆到卡尚,一路并没有太顺利。由于自己的一个失误,误解了他人,恼火了自己。
把包存在旅店后去溜达,询问一个男孩哪里能买到手机卡,按他指引的放向,溜了一圈也没见到开门营业的店铺。上午11点,还关着门。返回时又碰到那个男孩,顺便问他去卡尚的汽车站在哪里。英语单词加肢体表达,他是听懂了。但波斯语回答我,我咋听得懂呢。此时,他的两个朋友过来了,一起唧唧歪歪的也没能让我明白。他说他有摩托车,我说你可以用你的摩托送我去车站,免费,免费哦。三个人又叽歪了几下。也不知道他们到底能不能懂我的意思,最后反正是同意骑摩托送我了。
先上旅店取包,一路向车站。

摩托骑了好一会,还没见车站,一个劲追问怎么还没到汽车站。眼看着都上高速了,但放向是对的,前往卡尚的方向。我有点着急担心了,一再问怎么还没到车站,小伙子一个劲做稍等的手势。
心里已经盘算着万一此小伙不善良,我应该在途中怎样找机会能安全的下车逃离。
一路忐忑。
终于看到了一辆大巴,周围很多出租车,但明显这不是车站。我恼火了,质问,为什么不是汽车站,为什么不是汽车站。车停下,小伙子的另两个朋友打出租车也到了。我心里更惶恐了,不会是三个一伙合伙想骗我钱吧。接着质问,你的朋友为什么也来。不懂英语的他们,只是一直笑着,我更恼火了。
小伙子的一个朋友示意我跟他走,走到大巴边上,他示意现在我要付大巴钱给车上的一男子(卖票的)。一听价格,立马在心里换算一遍。妈呀,这么贵,黑车呀,坑人。骗我,奶奶的。问车上收钱的男子有车票吗,男子说,没有。更加肯定是坑外国人的黑车了。火冒三丈,指着三个男孩骂,坏东西,骗我。三个男孩一副莫名其妙的表情,但当时在我看来就是一副“就这样,怎么样'的表情。
不停的骂,骂的理直气壮。
很多出租车司机凑上来招呼我打出租车去卡尚,不理会。
边上有一小卖部,一大胡子肉肉的男子。我把大概经过告诉了他,也不知他到底有没有听懂。他给我泡了杯咖啡,叫我冷静,问我有没有可以联系的朋友,我想到了搭顺风车带我到库姆的堂哥。把电话告诉他,叫他用他的手机给堂哥打电话,他们用波斯语沟通肯定比我用英语表达要好很多。堂哥听不懂英语的。叽里咕噜说了一通。肉肉男示意我在这等着,一会带我坐到卡尚的大巴。
骂人口骂干了,要了瓶水,要付钱,肉肉男不收钱。
等了一会,有大巴来了,肉肉男示意我此车去卡尚。他关上小卖部的门,提着我的大包,送我上了大巴。
上大巴的那一刹那咔擦了一张。

车开了,前往卡尚。
售票员又是男子,没有票的,我心里嘀咕了,为什么没有票据,不会是见我是外国人给我外国人价吧。就是先不给钱,等男子给我解释为什么没有车票。男子有点无奈不知怎么解释了,又不懂说英语,愣站着。
车上有个伊朗人会讲点英语,告诉我,没票没关系的,都是一样的价格。我示意男子在计算器上按给我看具体的数字,我要数清楚是几个零。确定了几个零跟单位(伊朗钱面值单位是”里亚尔“,日常口头表达是单位”图曼“,1图曼=10里亚尔),边上的人也跟我解释”里亚尔“跟”图曼“,还拿出纸笔教我怎么换算。我用手机计算器换算了一下,的确是很便宜。放心了,没被坑。
一路上开始回忆之前发生的状况,从头到尾分析了一下,想再次确定一下那三个男孩是否真的是坏家伙。
哇,恍然大悟,是我把车费的单位弄错了,换算错了,多加了个零。
我是彻彻底底的误会了那三个男孩。人家的一片善心、热心完全被我的失误跟中国式的思维给误解了。
非常懊悔此次自己的失误。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5-12-25 13:11:00 +0800 CST  
[五] “两伊”战争中被炸掉的老房子-卡尚《伊朗篇》

旅行,不只是看景点。不喜欢按着行程单上列出的景点,直奔目的地,当成任务,一一到达了才算完成。
就爱溜达,靠双脚去熟悉、丈量这个城市。能步行的绝不坐车,能公交的绝不打出租车,能独自通过当地交通方式到达的绝不寻求同行伙伴包车。

行走在大街小巷,发现着普通人最普通的日常生活,感受现在。
多数景点呈现的是“历史”,了解历史固然有意义。感受现在,感受时代发展各个国家、地区人民现实的生活状态,发现着不同的饮食文化,不同的风俗习惯,哪怕是一个晾晒衣物的习惯,不同的国家都会不同。这何尝不是也很有趣。

卡尚,伊朗中部城市,位于扎格罗斯山东麓、面积50平方公里的卡尚绿洲中。

走街窜巷是我的旅行风格,总是爱走只有极少数旅行者可能会到达的地方。不需要有多冒险,只追求一个随意。

没有计划的路线,想左拐还是右拐,完全靠随性。不在乎目的地。
今天的主题就是“随意溜达”。经验告诉我,随意溜达总是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走进一条小巷子,路面很干净。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主道两侧的现代建筑,而是大片土夯的房子。

整个色调就是“黄”,沙漠般的黄。

废品小站

继续往巷子深处走,视野越发开阔起来。


全是土房子,土路。这片应该是老房子。

到处有很多被摧毁的老房子,像是经历过战争的景象。我想到了看过的电影《我在伊朗长大》里提及的八年“两伊战争”,这的房子应该是当时被炸的。
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还不能证实。

继续行走,突然看到好多盆绿色植物,具体的名字叫不出。在远离市中心的地方,在这片只见沙漠黄的地方,突然见到一片绿色是何等的稀奇与兴奋。前去一探究竟。一位伊朗大叔正拿着水管给植物浇水。打了个招呼,大叔问我来自哪里。观察了一下周围,在一个大坑边上种了好大几棵“夜来香”,这花我以前在老家院子种过,伊朗如此干燥的气候居然也能种“夜来香”。我告诉大叔,中国也有这花。大叔露着慈祥的笑容,不知听懂了没。

我又对跟前的大坑感兴趣了。直接问大叔这个坑是不是被炸的,大叔比划着,说出个英语单词“war"and"boom",指着坑继续比划,又说出个单词“home",再指着自己。
这是大叔以前的老房子,战争时给炸了。
我继续补充“Iraq”?大爷say "yes"。大叔继续比划着说“night,sleep,boom","very bad"。伤感的表情在大叔脸上停留了三秒。
大叔又指着边上的房子告诉我这是他现在的房子。问我要不要喝水,大叔老婆手里拿着几个小桃站在门边,冰箱也放在门边,从冰箱里拿出一瓶冰水递给我,他老婆也把手里的桃放在我手里。

炎热干燥的气候下,喝下冰水神清气爽。

两伊战争(Iran-Iraq War),在伊朗被称为伊拉克入侵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从1980年至1988年,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

这是一场对双方来说都得不偿失、没有胜利者的战争。战争使两个国家都受到惨重损失,经济发展停滞,石油出口骤降,死伤人数以百万计。最后掐得筋疲力尽,民不聊生,谁也奈何不得,差点经济崩溃亡国,最后停战了事。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5-12-27 18:40:00 +0800 CST  
[六] 与伊朗家庭游费恩花园-卡尚《伊朗篇》


伊朗的旅游业非常的不成熟,前往伊朗旅游的大多是爱“冒险”的背包客,很少有旅游团前往。所以,很少能看到英文的标示,尤其在卡尚这样的小城。
今天计划搭乘当地的公交车去“费恩花园Fin Garden”。
一路上问了几个伊朗男子在哪坐车去费恩花园,可惜都不懂英语。按照手机上的离线地图上的定位,顺着花园的方向一边前行一边继续问路。
路上跑着的公交车,全是波斯文,鬼看得懂是开往哪的阿。
见一公交站牌处坐着一位等车的穿黑袍的女子,犹豫要不要上前去问。黑袍形象给我的感觉是很严肃的,我心里是有点小紧张的。不尝试接触怎么能了解伊朗黑袍女性呢?决定上前询问。女子能懂一点点英语单词,给我指了去花园的公交车的方向,又找出纸笔用波斯文写下“费恩花园”,把纸条递给我。此女子真是聪明阿,在极少能说英语的伊朗,这种做法真的相当高明。
拿着纸条,蹦跶蹦跶的顺着女子指示的方向走去。
在不确定又避免走错的情况下,看到人就问,不要怕浪费口水,何况我有纸条,出示纸条,不用张口哇。
见几个黑袍女子站在一个满是波斯文的站牌边,似乎是在等车。挑个眼睛大的女子问,拿出纸条,示意此地是否有车前往费恩花园。大眼女子没明白我的意思,旁边的高个女子拿过纸条,看了看,又转向其她几个黑袍女子嘀咕嘀咕,笔画了几下,点点头。还向我示意她们也是要坐去往费恩花园方向的车,可以一起上车。

车来了,大家提醒我上车。高个子女子拉着我从中间的门上了车。门口有刷卡器,高个女子帮我刷了卡,拉我坐下。
伊朗的公交车,男女是分开坐的。男性坐前面,女性坐后面。前面车厢再拥挤,也不能到后面的车厢。
高个女子叫Fatemeh,在医院工作,她现在要去上班。
Fatemeh到站了,她叫我不要下车,我还要继续坐车。然后把我带到后面的座位上坐着。应该是见我一个女子坐在靠近男性的边上不太好吧。入乡随俗。

又过了几站,车上的人越来越少了。我拿着纸条向后排的几个女子确认费恩花园到了没。几个女子看了纸条,不会说英语,不知道如何表达。边上的另一年轻女子用英语跟我说,她可以说英语,有什么问题可以问她。看模样像是个大学生,手里拿着几本书。告诉她我要去Fin Garden,为保准确,把纸条给她看。她告诉我不要担心,最后一个站才是。
女大学生下车了,在马路上还在向我挥手。
车上只有我跟坐在我对面一位戴墨镜的女子了,她冲我笑了笑,手势告诉我放心的坐着。
墨镜女子也要下车了,她没有直接从后门下车。走向司机,对司机说了几句话,指了指我,然后向我摆摆手下车了。
我猜是她告诉司机提醒我在哪里下车。
原来黑袍下面掩藏着的是一颗颗真诚、友好、热情的心。并不像表面看到的严肃、冷漠。

到站了,司机示意我费恩花园到了。
费恩花园还没到开门时间。绕着周边走了一圈。
一家三口在花园门口拍照,看着应该是伊朗本国从别的城市前来卡尚旅游的。刚刚在溜达的时候还擦肩而过。
我也趁机给她们咔嚓了一张。这位阿姨很活泼热情阿,立马跟我搭讪,问我从哪里来,特别兴奋的告诉我,她的女儿会说一些英语,拉着我一起拍照。
阿姨名叫Sareh,女儿14岁,叫Melika,正放着暑假,Melika的爸爸是一名工程师。一家来自Kerman省。

时间到了,门开了。我们一起游览费恩花园。
Sareh超级爱拍照的阿,超级活泼。

费恩花园Fin Garden 波斯语发音为 Bagh-e Fin,伊朗现存最古老的传统波斯园林,最早修建于萨法维王朝早期(17世纪初)。花园的主题是各类水池和喷泉,水源来自附近半山腰的苏莱曼尼亚山泉,独特的水利系统使得花园不用任何压力工具即可让山泉流入水池,并灌溉园内植物。


园内建筑包括正门、围墙、浴室和阿巴斯皇帝的私人宅邸、博物馆等。1852年,恺加王朝总理大臣阿米尔·卡比尔在其中一间浴室遭暗杀。由于随后的多位统治者持续对花园进行扩建和保护,保存极为完好的Fin Garden作为波斯园林的代表于2012年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恺加王朝总理大臣阿米尔·卡比尔在浴室遭暗杀的蜡像情景。


Sareh跟Melika一路给我讲解翻译。

游完费恩花园,Sareh问我是否愿意一起游玩别的景点。我是求之不得阿,有伊朗人带着玩。爽快的答应了。
一起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塔巴塔巴依宅院”。
在车上,Sareh给我看她手机里的照片,有她家里,她姐妹,家人的照片。当我看到一个个性感礼服穿着,性感丰满身材一览无余的女性照片时,大呼,伊朗怎么可能穿成这样。Sareh跟Melika又是给我一通解说。
原来,在伊朗,女性只有外出时必须全身包裹。在家里是free的,跟我们开放的国度没两样。在亲朋好友的婚礼上,女士都盛装打扮出席,不伦是条件好的还是一般的,仪式感很强。男士也都西装、衬衣正装出席。
男女宾客是分开的,不在同一个房间。新娘跟女宾客在一个房间里吃点心踢茶跳舞狂欢,新郎跟男宾客在另一个房间喝茶“拼舞”狂欢。
当然,新娘在婚礼上也是穿婚纱的。结婚照还很性感的哦。

塔巴塔巴依宅院Tabatabaei 是波斯传统宅院,具备典型的古波斯豪宅大院特征:长方形庭院,四周是各主建筑和围墙,中间是一座长方形喷水池。这座豪宅建于19世纪末期,主人是远近闻名、富甲一方的大商人赛义德·塔巴塔巴依。

宅院包括较为私密、供主人一家使用的院子和供宾客使用的院子,甚至还有供佣人使用的院子,非常讲究。

穹顶和墙面上的各类雕花装饰、纷繁的图案令人眼花缭乱。

来访客人敲门可是有讲究哦,Sareh告诉我,如果客人是男性,就敲左边(左图)的,女性就敲右边(右图)的,两边发出的声音不一样,主人靠敲门声音就能知道来客是男是女。叫我敲来试试,果然,两边声音有别,男性那边敲出的声音响亮些,女性那边敲出的声音哑一些。



布鲁杰迪宅院Borujerdi 与塔巴塔巴依宅院位于同一区域,距今已有130年历史,主人曾是经营地毯生意的大商人赛义德·布鲁杰迪,与塔巴塔巴依是亲家关系,这座豪宅就是供其女儿出嫁后居住的。

建筑的采光很有特点,一个个穹顶布满了小天窗但又能防雨。各部分门廊和墙面的复杂雕工和壁画,让人误以为是歌剧院,非常壮观。




“铿锵三人照”



Abbasian宅院 建于18世纪末,和邻近的Tabatabaei,Borujerdi宅院一样,是卡尚豪门Abbasi家的宅院。和另两座大宅格局一样,它也分内宅和外院两部分,建筑装饰也类似。



四人合照,上午行程结束。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5-12-28 15:27:00 +0800 CST  
@岁月静好1900 2015-12-29 18:53:00
第一次看到伊朗的游记,楼主太棒了
-----------------------------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5-12-29 19:25:00 +0800 CST  
@守望麦田0209 2015-12-29 19:44:00
楼主快更,人美景也美,图文并茂,挺好。
-----------------------------
嘿嘿,要吃饭,要喝水,还要上厕所。。。更新需要花时间的呀。。。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5-12-29 19:48:00 +0800 CST  
@水晶葡萄831112 2015-12-29 21:18:00
佩服美女的胆量,不过这地方干嘛去啊,让我免费去都不要去的地方,去泰国人家比划比划至少还能猜出你的意思,这种地方被人卖了都不知道,能活着回来真是幸运啊
-----------------------------
呵呵,伊朗的名声都是被美国抹黑的。中东国家中,国内稳定情况,民风状况,安全情况,伊朗是最好的。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5-12-29 21:23:00 +0800 CST  
@怪兽会跳舞 2015-12-30 10:33:00
这就没有了?意犹未尽
-----------------------------
有的,在更新的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5-12-30 10:53:00 +0800 CST  
[七] 2000多年的古老村庄-奥比扬奈村《伊朗篇》



中午回酒店休息了一会,下午Sareh一家开车到我住的酒店接上我,去距离卡尚80多公里的奥比扬奈村。
没有公共交通工具抵达奥比扬奈村,只有包车或租车自驾前往。这一点对独行的人来说很不方便。
所以,我真的很幸运。
Sareh拿着地图给我指奥比扬奈村的位置。Melika的爸爸是一名工程师,干技术活的人的话真的少,安静的开车。我跟Melika坐在后排。

一路都是这样的沙漠黄,看不到树。气候真的相当干燥,一路上不停擦唇膏、护守霜。

驶出卡尚城后不久荒漠开始出现高高的岗哨,隐约可见里面站着挎着枪的士兵,几乎寸草不长的沙漠到处分散着数不清的防空高射炮,炮口对着不同的方向。
通往奥比扬奈村的公路,也是村庄唯一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就与核设施相邻。


这片黄色沙漠地底下,是伊朗最重要的核设施哦。

车开着开着就开始爬山路了。海拔越来越高了,还伴有耳鸣的状况,气温明显感觉凉快些了。
山谷里出现了绿洲,很多果树,树上挂满了苹果。

以前的一个城堡。

村庄出现了,海拔有2500米哦。

奥比扬奈村Abyaneh 位于伊朗中部卡尔卡斯山脉的一个山谷内,距离卡尚80公里,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且自然条件恶劣,居民们曾长期与世隔绝。现在村民仍在使用古老的巴列维语,这在伊朗其他地区非常罕见,因而奥比扬奈被称作伊朗文化的活化石。

走进村子,让人印象最深的是一排排红色的砖土建筑,这是因为房子建造时都取用了红色的粘土。而村民的着装与伊朗其他地区也大不相同:女人大多戴着花头巾并穿着宽松的裙子,看上去色彩斑斓;男人则穿着大灯笼裤(比库尔德人灯笼裤还要宽松)。

走在村子的小路上,不时能看到老奶奶们坐在自家门口望着游人们微笑,或在售卖小商品,而这样的生活方式已经持续了十几个世纪。

奥比扬奈村所在的山谷盛产苹果,由于没有相应的储存设施,村民传统上喜欢把苹果制成苹果干,售卖给前来旅游的游客。

两个伊朗大学生


大花布奶奶坐着当麻豆,拍完照给点小费奶奶会更高兴哦。

年轻人都出去了,村里只剩下老人跟孩子。这点跟中国的农村很像。

穿着民族服饰的小女孩。

帽子、拐杖,还是很有范的。

穿“裤裙”的大叔有没有走T台的范儿呀?

很多伊朗本国的人前来旅游,很少能看到国外游客。







其实整个国家的景点基本都是本国游人多,所以景点难看到英文标示。厕所连个“WC”标示都没,好在有Sareh一家带着。
Sareh指着墙上挂着的东西问我是什么,我聪明呀,还能猜不着么,Good luck之意啦。

后面扶树的大叔是故意抢镜么?

圆鼓鼓的小妹妹。

Melika的爸爸与时尚“裤裙”大叔,“裤裙”大叔的表情看着好温柔、腼腆。

我称这门为“阴阳门”。男性客人敲左边,女性客人敲右边。


穿着当地服饰拍照的伊朗女孩。眼睛真大,双眼皮真双,眼珠是蓝色的。


葡萄树下,两“裤裙”大树喝茶聊家常。

卖当地服饰的小店。

一棵千年老妖葡萄树。

这个陶罐跟水龙头的组合还是有创意的。只是罐子上面的植物死掉了,不然鲜花盛开绝对是个好设计。







村庄不大,2个小时的慢慢溜达完全足够了。太阳下山了,我们也要离开了。
Sareh一家明天要回Kerman了,中间会在亚兹德停留2个小时。正好我的行程里也有亚兹德,Sareh问我要不要明天一起去。我也很想跟她们同行,如果她们在亚兹德能停留2天左右。但Melika的爸爸要赶回去上班,Melika也要开学了。时间太短,我还是决定先到伊斯法罕。
Sareh告诉我,Kerman非常的漂亮,一定要去,去她家里。
回程的路上,耳鸣状况更严重。扯着嗓子聊天聊累了,我跟Melika在车上睡着了。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5-12-30 11:14:00 +0800 CST  
@MaiCathy 2015-12-30 10:55:00
@shaw皮皮的旅行 楼主好强啊~~~很有趣,给楼主发送站短了撒,麻烦楼主注意查收哟~
-----------------------------
没收到呀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5-12-30 11:17:00 +0800 CST  
@夜半燃香 2015-12-30 11:17:00
能平安回来,真是万幸!
-----------------------------
楼主 shaw皮皮的旅行  发布于 2015-12-30 11:19:00 +0800 CST  

楼主:shaw皮皮的旅行

字数:35611

发表时间:2015-12-24 23:06:04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15 13:02:14 +0800 CST

评论数:50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