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纪实||马王堆



马王堆原算是在长沙城外,往浏阳河方向,靠城廓这边是西岸,那一带是古时叫过来的吧,叫东屯渡。从家里去,坐公交,先到水风井,再转车到袁家岭,再转车到五里牌。再沿着两边葱茏树木、满布稻田的马路走,再折入一条细沙铺的小马路便走到了院子里。这一截步行,夜间漆黑,荒见人迹,有点吓人。
马王堆在那个一坦平川的田地中显得突兀醒目。那个小山包绿树成荫,芳草萋萋,被围墙砌进一个很大的同样郁郁葱葱的院子中。六十年代,那个院子的大门及两侧各开有一小门的圆拱形门廊上写着:湖南省高级干部疗养院。
母那时就在这院子的医务处秘书科工作。我刚进小学,星期天或是寒暑假由母或也由她的同事领着去这院子里玩,有幸时,还可搭上院长的浅灰色华沙车回城。我主要是因为院子里有个静静的大图书馆,除了一排排看不懂的大部头书,还有不少小人连环画。母的寝室就在馆内,有张门一打开就可进去直接翻书,借一堆小人书,跟管理员说一声,不要签借书证,可带回去看一周,然后归还。就贪这口。还有每周六晚上礼堂必放的须买票进去观看的电影,例如当年被批为黄色的美国电影《出水芙蓉》。父母对小孩开放的阅读和观赏,对凡可见得到的世界,尽量都让去见,这点我印象太深。
记得一个傍晚,院里食堂饭后,母带我去看真枪。特地请了一位保卫科叔叔,打开了紧挨水塘边的一座平房门。那是省级干部的别墅式可带家属休养的套间住房,有带整个落地纱窗和玻璃窗的供乘凉晒太阳的露台,有整套家俱。有个省委第一书记就住过那里。那口塘,即是两千多年前挖成的,其中挖出的土,就堆成了马王堆。
叔叔打开房里一个大保险柜,再用钥匙打开一铁皮抽屉,从里面搬出了各种手枪,有左轮,驳壳,白朗宁……还有一支大大的加拿大手枪,灯光下白晃晃的,好喜欢。一支一支摸一下,握一下,想象几下开枪的样子。然后眼巴巴地看着又被收回抽屉,锁上柜。
还有,跟着院内一群小屁孩去堆上掏八哥窝,捉八哥鸟崽去喂养,说是把它们舌尖剪圆,滴几滴人血到嘴里,长大它们就能跟人说话了。捉了好多只,他们住院内,就捧回家去养了。我又只能艳羡,没法去验证。
堆上那时就有几截木柱交叉架设的标志,木牌上写有堆下有古墓,系文物保护地,不准随便动土。以后听大人们说,那是长沙王马殷的墓。没成想,后来一挖,变成了辛追老太太的。当时堆上还驻有一个陆军雷达站,一个班的士兵,带有一挺高射机枪。小屁孩人没枪高,却爱谈枪。
后来文革。有天上午,大门外突然响了几声枪,从城里开来两卡车人,声称是要抄黑材料和抢堆上驻军枪支,却把整个办公楼和病房的门锁和柜屉锁全撬开了。母的办公桌和柜内放的一些粮票和零钱,也全部被拿走,档案和其他材料丝毫未动。自响枪开始,院内保卫人员就招呼安排大家从一处围墙爬出去,躲进外头几户农家中。我跟着母等男女翻越墙,被农家的男女老少笑哈哈地泡茶接待。他们笑这群干部爬墙姿势笨拙,也许还有他们平日里的有模有样吧。至终,挨到下午,那伙人终于还是抢走了那挺高射机枪,才撤走。
有回也是来到了马王堆,母在她寝室里点燃煤油炉忙着下面条,我呆一旁看小人书。就忽听她唱起了歌剧《红珊瑚》中的珊瑚颂:风吹来,浪打来,风吹浪打花常开……这是我唯一一次听到母打开声音唱出的歌,唱的还蛮好听,一直就记得这样清清楚楚。父会弹风琴,吹口琴,与同事几个也伴着唱唱歌,在家有时也哼唱几句京剧段子。没听母唱过,就这一次。
楼主 童年积木  发布于 2018-05-13 07:06:28 +0800 CST  
写于2017年11月23日的小文,未作过投稿。今天母亲节,用来怀念我的母亲。
楼主 童年积木  发布于 2018-05-13 07:17:44 +0800 CST  

楼主:童年积木

字数:1399

发表时间:2018-05-13 15:06:2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13 08:38:46 +0800 CST

评论数: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