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千年前的良渚刻符已是成熟汉字:))

龙虬庄陶文第1字。舱。简字上部为仓字,与金文大篆写法相近,下部以舱板代舟,舟字本身就是舱板的象形。图语是带舱的小船。1、2、3、4字的图语均为船形,唯有第1字的图语突出舱篷。



楼主 沙滩老鳖001  发布于 2019-06-09 08:07:00 +0800 CST  
龙虬庄陶文第2字。帆。简字上部为横放的凡字,下部为横放的巾字。图语是尾部竖帆的船形。
https:




楼主 沙滩老鳖001  发布于 2019-06-09 08:09:46 +0800 CST  
龙虬庄陶文第3字。柂。即舵。简字写法与西周时期糸田簋铭文当中柂字相近。图语也是船形,而突出尾部的舵位。



楼主 沙滩老鳖001  发布于 2019-06-09 08:11:52 +0800 CST  
龙虬庄陶文第4字。桨。简字是两块船板一条桨木,与金文大篆差异较大,但桨木比较象形。图语也是船形,船上平放双桨,而且双桨若汉字“将”字平放。桨即槳,以将为声旁。笔者是先判此字为桨,然后倒推出前面三个与船相关的字。



楼主 沙滩老鳖001  发布于 2019-06-09 08:13:47 +0800 CST  
龙虬庄陶文简字。第1字舱字、第3字柂字、第4字桨字,均是以两条船板代舟。而舟字本身就是象形字。



楼主 沙滩老鳖001  发布于 2019-06-09 08:28:32 +0800 CST  
龙虬庄陶文浅释(BSBQ128)

龙虬庄陶文是丁公陶文之后的又一个关于早期汉字的热点,曾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曙光”。当代学界普遍认为龙虬庄陶文已是成熟文字,而普遍不认为丁公陶文是文字符号。1993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学饶宗颐老师最早研究了高邮龙虬庄陶文的释义。他在1996年第四期《东南文化》上发表了题为《谈高邮龙虬庄陶片的刻划图文》的论文,称这一陶片“可看作揭示图、文并茂的古代记录之一例,足见它的重要性”。西北大学周晓陆老师《生命的颂歌——关于释读龙虬庄陶文的 》发表在《东南文化》1998年第1期上,认为龙虬庄陶文可能为甲骨文的来源之一。

丁公陶文识读难度远远大于龙虬庄陶文,但笔者识读龙虬庄陶文并不如前者顺利。在完成《余杭南湖遗址黑陶罐良渚字符浅释》、《吴县澄湖遗址良渚字符浅释》之后,笔者根据余杭南湖陶文、吴县澄湖陶文直接套出了丁公陶文11字,并确信其缺损了一个羹字,笔者又去套龙虬庄陶文,却没有成功。耕猎织渔、米肉布羹、鱼鬲肉鼎,古人确实喜欢使用这几个成语,但是古人并非只会这几个成语。

龙虬庄陶文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呢?其实也是一个当时常用的成语,四千多年前的古人就是喜欢把成语到处刻到处画到处用。笔者根据余杭南湖陶文、吴县澄湖陶文当中古人喜欢用成语的习惯,推出龙虬庄陶文内容的为“舱帆柂桨”四字。龙虬庄陶文左列是从上到下四个简字,右列是从上到下四个图语,印证笔者关于早期汉字简字、图语同时并用的判断。

第1字。舱。简字上部为仓字,与金文大篆写法相近,下部以舱板代舟,舟字本身就是舱板的象形。图语是带舱的小船。1、2、3、4字的图语均为船形,唯有第1字的图语突出舱篷。

第2字。帆。简字上部为横放的凡字,下部为横放的巾字。图语是尾部竖帆的船形。

第3字。柂。通舵。简字写法与西周时期糸田簋铭文当中柂字相近。图语也是船形,而突出尾部的舵位。

第4字。桨。简字是两块船板一条桨木,与金文大篆差异较大,但桨木比较象形。图语也是船形,船上平放双桨,而且双桨若汉字“将”字平放。桨即槳,以将为声旁。笔者是先判此字为桨,然后倒推出前面三个与船相关的字。

舱帆柂桨,亦即舱帆舵桨,是四千年前这一带华夏先民形影相随的工具,是他们朝夕相处的朋友,是他们生生息息的家园。

何连红2019.6.8.











楼主 沙滩老鳖001  发布于 2019-06-09 12:33:57 +0800 CST  
良渚相关早期汉字文化探索系列文稿目录

由于昨天发在394到400楼的《龙虬庄陶文浅释》被莫名其妙删楼,现汇总一下笔者近期在《四五千年前的良渚刻符已是成熟汉字》一帖主帖跟帖当中的文稿目录。

2019年5月14日《哈佛大学所藏良渚黑陶上的汉语字符浅释》;
5月17日《余杭南湖遗址黑陶罐良渚字符浅释》;
5月18日《良渚古城应即少昊之城》;
5月19日《吴县澄湖遗址黑陶罐良渚字符浅释》;
5月20日《陶寺扁壶朱书陶文浅释》;
5月22日《庄桥坟遗址石铖上的良渚字符浅释》;
5月24日《浅谈良渚文化当中的少昊玄嚣图腾》;
5月26日《良渚神人兽面纹的真实身份考略》;
5月28日《良渚刻符已属成熟的早期汉字文化系统》;
5月31日《丁公陶文浅释》;
6月7日《又发现两件良渚石器上的早期营队汉字编号》;
6月8日《龙虬庄陶文浅释》;

如果愿意了解愿意交流的老师在帖子中看不到相关内容,麻烦提醒我补充跟帖内容。单纯历史文
化交流的帖子,删楼删图甚至让你几天无法登陆,这没有道理。作为网友有权申诉,申诉的人是可怜的人,不是大叶。一百多年来主张历史虚无、文化劣根的专家们及控盘者才是真正的大叶。

2019.6.9.
楼主 沙滩老鳖001  发布于 2019-06-09 13:59:41 +0800 CST  
良渚时代(BSBQ129)

舱帆舵桨划破四五千年前的水声
响动着一种欢快的节凑
耕猎织渔凝固久远的阳光
和良渚人在旷野奔跑的模样
米肉布羹如同音乐
恬淡安祥地铺展在大地上
鱼鬲肉鼎闪耀高贵的色彩
总会有人过着比别人舒适的日子

坤队
王家戈班
左军右营右队
都是拽得很的人些
从这些拽得很的名字
就可以读出一种拽得很的眼神

子孙仁
祖宗仁
神灵佑
还有土地公公
还有少昊玄嚣的大灵
一直庇护着这里的人们
那只玄色大鸟从未停止飞翔
它伸展的双翼
载着朝霞
载着月光

说明:近期在天涯国观发了《四五千年前的良渚刻符已是成熟汉字》一帖,又跟帖发了若干小文。2019年5月14日《哈佛大学所藏良渚黑陶上的汉语字符浅释》;5月17日《余杭南湖遗址黑陶罐良渚字符浅释》;5月18日《良渚古城应即少昊之城》;5月19日《吴县澄湖遗址黑陶罐良渚字符浅释》;5月20日《陶寺扁壶朱书陶文浅释》;5月22日《庄桥坟遗址石铖上的良渚字符浅释》;5月24日《浅谈良渚文化当中的少昊玄嚣图腾》;5月26日《良渚神人兽面纹的真实身份考略》;5月28日《良渚刻符已属成熟的早期汉字文化系统》;5月31日《丁公陶文浅释》;6日3日《早期陶文需要巨量样本作为识读基础吗》;6月7日《又发现两件良渚石器上的早期营队汉字编号》;6月8日《龙虬庄陶文浅释》。舱帆舵桨、耕猎织渔、米肉布羹、鱼鬲肉鼎,均是良渚刻符当中的成语。坤队、王家戈班、左军右营右队,是良渚刻符记录的营队编号……。再看了一下上述小文的目录,自己觉得今年的小楼似乎已经比去年的《禹王碑文是夏朝文字》一帖略重一些了。不是吗?

2019.6.16.








楼主 沙滩老鳖001  发布于 2019-06-17 01:40:24 +0800 CST  
华夏文明的源头远在夏朝以前。在2017年《略论三星堆青铜面具正是华夏图腾》一帖一楼正文当中,我将炎帝世系称为前夏(即远古大夏国),将黄帝世系称为中夏,将夏后氏世系称为后夏(即夏朝)。

在本帖51楼《良渚古城应即太昊之城》一文当中,我认为良渚属于炎黄时期的华夏支系。汉字是华夏文化与华夏图腾最基础最重要的载体,在历史早期使用汉字及土地神等图腾符号的良渚人本属华夏支系。
楼主 沙滩老鳖001  发布于 2019-06-18 17:46:25 +0800 CST  
在本帖65楼《浅谈良渚文化当中的少昊玄嚣图腾Iogo(BSBQ121)》一文结尾部分,是关于少昊玄嚣图腾的理解。
少昊玄嚣既是部族支系的图腾名称,也是部族支系的首领名字。约4500年前,炎帝联合黄帝打败蚩尤吴权之后,黄帝的儿子玄嚣受封于东夷地区。《史记》等众多文献记载的黄帝嫡子少昊玄嚣,其实只是无数代少昊玄嚣当中的一代。
楼主 沙滩老鳖001  发布于 2019-06-18 18:55:30 +0800 CST  
良渚陶文虞尊禹鼎四字浅释(BSBQ130)

人们重点关注的余杭南湖陶罐刻符、苏州澄湖陶罐刻符、嘉兴庄挢坟石钺刻符、哈佛大学所藏良渚陶罐刻符等等良渚刻符,识读难度实际等同天书。到底是否文字?如果是文字到底什么内容?到底是早期汉字还是地域性的原始文字?等等系列问题此前并无定论。是否文字,就是一半与一半的关系,就是五十与五十的关系。笔画、形状、风格等等,与原始文字的关联种种,整理几十本书几百篇论文也只是一种推测。简言之,如果不能对早期陶器石器玉器上的刻符进行较为系统的精确识读,甲骨文之前是否有成熟文字、四五千年之前中国是否有成熟文字等等系列问题就不能有结论。笔者关于余杭南湖陶罐刻符、苏州澄湖陶罐刻符、嘉兴庄挢坟石钺刻符、哈佛大学所藏良渚陶罐刻符等等良渚刻符、丁公陶文、龙虬庄陶文、陶寺朱书陶文等等四五千年前早期字符的识读和理解,也不敢说是定论,也不敢说是真的找到类似一把小钥匙插入一把大铁锁晃然一声脆响锁头果然开了的感觉,其实也是一种个人理解。价值几何?后人自然明白。

今天探讨的这件良渚陶罐及陶文图片,也应是出自2015年良渚博物院张炳火《良渚文化刻画符号》一书,出土遗址及收藏单位相关信息待查。陶文内容其实是四个汉字的图语,是四个汉字的花鸟文美术字。在《良渚字符已属成熟的早期汉字文化系统》一文当中已述,早期汉字是简字字符与图语字符并用,每一个字符都有固定的构字思路和定向的表意对象,不是随机的画图指事。今天探讨的这件良渚陶罐上面的图语,也是每一个字符都有固定的构字思路和定向的表意对象,不是随机的画图指事。

右起第1字。禹。《南山经》有会稽之山,秦汉之后一般理解为会计之山,笔者2015年元月《山海考》理解为蛇图腾、鸟图腾互相会首互相叩首之处。查禹字金文大篆,实为蛇鸟会首之形。笔者2018年7月《禹王碑文是夏朝文字》认为禹王碑文第1字正是蛇鸟相会的禹字。此件良渚陶罐上的图形不仅蛇鸟相会,而且字形与金文禹字字形也相近,正是一个禹字。

右起第2字。鼎。《説文解字》:“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昔禹收九牧之金,鑄鼎荆山之下,入山林川澤,螭魅蝄蜽,莫能逢之,以協承天休”。此件良渚陶罐上的图形正是三足两耳之器形,两耳比较夸张,三足需细辨。

右起第3字。虞。此件良渚陶罐上的图形,初看左面是鱼,右面是虫,莫非鱼虫为虞?查《说文解字》:“虞,騶虞也。白虎黑文,尾長於身。仁獸,食自死之肉。从虍吳聲”。再看陶罐上的图形,嘴部面部有长须,古人本意是画虎,且合虍字之形。第3字右侧是虫,即蜈、吴。可见虞字实为蜈图腾、虎图腾相合。

右起第4字。尊。此件良渚陶罐上的图形第4字是樽、彝造型,字形也与金文大篆尊字相近。

此件良渚陶罐上的图形摹本合为四字:禹鼎虞尊。图片上一个虞字就占了一面,若从虞字起读,四字实为虞尊禹鼎。和苏州吴县澄湖陶文鱼鬲肉鼎一样,虞尊禹鼎也必是当时的一个常用一成语。此件良渚陶罐上的文字内容显示,这件陶器大致实用于夏初时期,即距今约四千年前的时候。此件良渚陶罐上的文字内容还显示,虞舜时期盛行以尊彝为礼器,与禹鼎并论。

在小诗《姑苏怀古》的说明当中笔者写了这样一段话:“我喜欢探索古史,不喜欢去碰近现代史,害怕接触敏感的东西。未曾想到古史也有禁地,只认周时说商则犯禁,只认商时说夏则犯禁,摸到硬货则是大禁。不仅是学术禁地,也是现代世界文化秩序之禁地,顺之则当教搜,逆之叫当乞丐甚至更惨"。傻蛋控制资源,可以转嫁矛盾,不论它们导演什么样的结局,主恶就是它们。

何连红2019.6.22.






楼主 沙滩老鳖001  发布于 2019-06-22 21:47:43 +0800 CST  


祝贺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

楼主 沙滩老鳖001  发布于 2019-07-06 17:36:56 +0800 CST  
良渚故事(BSBQ132)

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纳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不仅提升了学术界对良渚文化的关注,也提升了普通人对良渚文化的关注。良渚文化的真实面貌是怎样的?良渚文化的大致发展线索是怎样的?本文尝试以良渚图腾文化为重点对早期良渚历史文化作一个比较通俗的介绍。

一、四五千年前的良渚人已经开始信仰土地神,而且与长江、黄河流域及周边地区信仰的是同款的土地神,是相同造型思路的土地神。
1986年发掘反山大墓时被发现6.5公斤重的玉琮王,其上面刻画的神人兽面纹被称为神徽。这个神人兽面纹到底是何方神圣?就是土地神,就是华夏民族共同的社神。
良渚神人兽面纹,造型也是人、鼠、鸟的融合。上部人面鼠齿鸟冠的神,下部是鼠目鼠齿鼠足的兽,正是社神造型。
人面、鼠目、鼠鼻、鼠齿、鸟冠的鼠王图腾在长江黄河流域的主要早期遗址中到处都有。查看了一下长江黄河流域的主要早期遗址出土文物,出人意料的是在湖北石家河遗址及天门肖家屋脊出土的玉器人像中发现鼠王图腾的数量特别多,特别有代表性。陕西汉中城固宝山遗址出土的鼠王青铜面具图腾,则是造型比较简洁的人面、鼠目、鼠鼻、鼠齿的人像。陕西长安张家坡17号西周墓出土玉神像,也是人面、鼠目、鼠鼻、鼠齿。有一件应属今天三星堆博物馆馆藏文物,也是比较有名青铜立人像,造型是人面、鼠目、鼠鼻、鼠齿、鸟冠、双翼、鼠足,应即鼠王图腾造型。
良渚神人兽面纹还巧妙地融合了汉字“地”字造型。《说文解字》:“地,元气初分,輕清陽爲天,重濁陰爲地。萬物所陳列也。从土,也聲”。《説文解字》:“也,女陰也。象形”。查看“也”字金文大篆写法,就是一个象形字。“地”字,即也字加土旁。良渚神人兽面纹的头冠为汉字地的土旁,下部为也字,夸张的手形正是为了结体为象形的也字。(以上详见笔者《良渚神人兽面纹的真实身份考略》一文)

二、良渚古城就是少昊之城、蚩尤之城。蚩尤与少昊并不是同一个时期产生的两个图腾,而是在远古不同时期先后产生的两个图腾,但在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时期同时使用甚至融合使用。
良渚博物馆馆藏鸟立高台玉璧刻纹,正是少昊玄嚣图腾造型。余杭反山、瑶山的两处良渚文化遗址中共出土了五件圆雕的玉鸟,均是少昊玄嚣图腾创意。玄嚣实即玄袅,就是白色的枭鸟图腾。2015年良渚博物院张炳火《良渚文化刻画符号》一书当中一件石器正反面刻纹,是一只巨鸟在日月星辰间振翼飞翔的图案,也是少昊玄器图腾造型。
良渚博物馆馆藏鸟立高台玉璧刻纹当中圆体带双角的动物是什么?是螃蟹。《说文解字》:"胥。蟹醢也"。胥字本义应指蜈蟹一类虫图腾,出土文物及民俗文化当中蜈图腾较多,蟹图腾较少。巨鸟振翼少昊玄嚣图腾当中,巨鸟之下融合了蜈图腾。王家戈班石戈当中的王字,就是蚩、尤、吴、权、王这五个汉字的创意组合。
(以上详见笔者《良渚古城应即少昊之城》、《浅谈良渚文化当中的少昊玄嚣图腾》、《又发现两件良渚石器上的早期营队汉字编号》等文)

三、蛇化虫、虫化鸟的故事。
《大荒东经》:“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王亥托于有易、河伯、僕牛,有易杀王亥,取僕牛。河(伯)念有易,有易潜出,为国于兽,方食之,名曰摇民。帝舜生戏,戏生摇民”。
这段文字反映了三代之后的人们对于六七千年前乃至七八千年前父系氏族社会时期长江、黄河流域早期部族交流的一种粗线条文化记忆。
王子夜,又名亥,与有易、河伯、僕牛并世。蛇王有易杀王亥,又曾打败的神农僕牛。河伯在河边念咒唤神声讨有易,有易败走。于兽,虞图腾。摇,鹞,玄嚣图腾。蛇族化为虫族,又被河伯打败,于是虫族又化为鸟族。蛇王有易被河伯打败之后,长江下游地区经历了蛇化虫,又化鸟的图腾文化演变。
七八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属于广义的太昊伏義氏族裔。六七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有易氏是广义的伏羲氏后裔。有易氏杀了王亥,打败僕牛,又被河伯打败。长江下游地区经历了又最初的蛇、蜥图腾变为蜈、蟹图腾,又变为玄嚣图腾的漫长过程。在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时期,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实际是虫鸟图腾同时使用甚至融合使用。

四、良渚文化与夏朝。
舜帝将帝位禅让给大禹,大禹杀相繇,夏后启打败有扈氏,历史进入夏朝。大禹传位给益,益让位给禹的儿子启,有扈氏背叛,于是夏后启发表了著名的《甘誓》发动了对有扈的进攻并取胜。
笔者认为夏初有扈氏的中心就是良渚一带。如果今天田野考古学界关于良渚古城系列遗址断代精确,那么夏朝可能实际建立于公元前二十三世纪前后。如果今天文献考古学界关于夏朝建立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的断代精确,那么良渚古城系列文代遗址的年代下限及鼎盛时期则应在夏初时期。
大致夏代夏后氏封其子嗣于先,重心在钱塘江一带。商代商王又封吴泰伯于太湖北岸一带。后来形成吴越两系。

五、四五千年前的良渚字符已是成熟汉字。
舱帆舵桨、耕猎织渔、米肉布羹、鱼鬲肉鼎,均是良渚刻符当中的成语。坤队、王家戈班、左军右营右队,是良渚刻符记录的营队编号……。良渚字符内容及相关良渚文物显示了一个非常成熟的早期汉字文化系统。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时期不仅已经广泛使用汉字,而且当时的汉字汉语文化已经相当成熟和繁荣,已经早就走过了文字的萌芽期。
笔者看到2019年7月11日上海澎湃新闻网一则报道,标题是《田兆元:良渚文化形成了中华神话的核心话语系统》,其中部分内容比较特别。笔者查到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田兆元教授在北京日报发表的文章《龙的文化,是怎样形成并传承至今的》,该文只是说中国东南地区传承了龙文化,并没有说"东南地区形成了早期中国统一的神话文化的源头",是否记者误解了田兆元教授的本意呢?澎湃新闻网报道又说,"良渚文化时期还没有文字,无法靠语言记录,古老的祭祀仪式现在也无法完全重现,其文化特质主要只能通过墓葬文物来推断",这段话在报道中没有打引号,是记者的理解,还是田兆元教授的本意呢?象"虞尊禹鼎”、"王家戈班”、“子孙人祖宗人神仙佑”这样明明白白的良渚汉字,是无人能够否定的。一个诚实的严谨的学者今后不会做出类似这种书面表述,我相信田兆元教授也不会。

何连红
2019年7月13日













楼主 沙滩老鳖001  发布于 2019-07-13 16:08:49 +0800 CST  
第1字。王。实际是蚩、尤、吴、权、王这五个汉字的创意组合,右上部为蚩字,中上部为尤字,右部上下合为吴字,左右全部合为權字,右部上下又含王字。这个大"王“字是区域性的创意字形,不是王字在任何时期的通用字形。笔者2019年5月18日《良渚古城应即少昊之城》认为蚩尤实即吴权,在2015年元月29日《山海考》当中笔者已经这样认为。而在《山海考》当中笔者认为吴权是自称、蚩尤是他指,这件文物文字内容否定了我当时作出的“蚩尤是他指”的这个判断。而蚩尤之号主要流行于炎帝黄帝打败东夷之前,可推此件文物实用于距今约4500年之前。此件文物及其它良渚汉字文物一样,可证包括良渚的所谓东夷实际都是华夏支系。

第2字。家。甲骨文、金文均有以豕代家的家字写法。

第3字。戈。和甲骨文、金文写法近似。一般戈刃右向,此处左向,象形字左右一样。

第4字。班。以刀分玉为汉字班字的一般构字思路,此处刀在下部,刀的写法类似商代子刀父辛方鼎当中刀字。

这件良渚石戈字符是否明明白白的汉字!

楼主 沙滩老鳖001  发布于 2019-07-14 07:30:15 +0800 CST  
甲骨文合集6667、6552、6553、6554号拓片文义新校(BSBQ133)

因为关注虎方,所以在网上找其甲骨文出处的图片,没有想到竟然已有全套的甲骨文在线检索系统,真是大功一件。如果有钱搞博物馆,有钱关起门来搞课题项目,而没钱搞面向公众的电子档案,那确实令人遗憾。笔者识读良渚陶文已经十多例,均是网上别人文章当中零星的资料,还得首先辨别真假文物以免掉进坑里,岂不麻烦。

一、《甲骨文合集》6667号拓片文义新校。
郭沫若《古代铭刻彙考》缀合例第三版识读为:“贞:今望乘眔舆途虎方,十一月。……舆其途虎方,告于大甲,十一月。……舆其途虎方,告于丁,十一月。……舆其途虎方,告于祖乙,十一月。”
今天一般公众资料识读为:"贞,令望乘暨举途虎方,十一月。□举其途虎方,告于大甲,十一月。□举其途虎方,告于丁,十一月。□举其途虎方,告于祖乙,十一月"。
按拓片文字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顺序,本文校正为:"贞。□□衣于□□。(十一月)。□令望乘船举途虎方。(十一月,三字合为一字,在方字右侧)。举其途虎方,告于丁。(十一月)。虎方。(十一月)。举其途虎方,告于甲。(十一月)。举其途虎方,告于祖乙。(十一月)”。
其中左起第二行第5字,郭沫若读作"眔“字,今一般读作"暨"学,本文读作"舩"字,即"船“字。一般认这段文字反映商王攻打虎方的历史,本文认为仅反映商王巡游虎方历史。望,月中。举途,启程。就是巡游而已。

二、《甲骨文合集》6552号正面拓片文义新校。
6552号正面拓片中间有条分界线,左侧文字按从上到下、从右到左顺序,右侧文字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顺序。
左侧文字新校如下:"辛巳卜壳。贞。□。寅侯伐鬼。吉”。
右侧文字新校如下:"己巳卜。贞。虎。其□"。
其中左起第一行的字一船读作"佑”或"受佑“,笔者读作"吉"字。结合《甲骨文合集》6552号、6553号、6554号拓片当中"吉"字相同的字形,再结合其它甲骨文、金文当中"吉“字相似的字形,笔者认为吉字本义为船顺风而行。许多甲骨文、金文"吉“字以↑代风,此处以船侧两个十字为帆以帆喻风。也就是说早期"吉”字有两种关联字形,一种上面是↑或十,下面是舱板,一种是中间舱板,两侧十字。
其中左起第二行第2字,今一般读作髳,笔者读作鬼。鬼字本义戴傩面具的人,上面是傩面具,下面是人。与吉字一样,鬼字也是多体写法,傩面有不同的画法,人也有不同画法,人的画法后来甚至演变为"么"。鬼方在哪里?一说西北,一说西南,本文不议。
其中左起第三行第1字,今一般读作叀,笔者读作寅。寅候,虎方的王,被商朝封享候爵。

三、《甲骨文合集》6553号拓片文义新校。
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顺序。新校为:"贞。今命
寅侯虎方伐鬼方。吉之。□□□"。
其中左起第二行第1字一般读作"从"或"□从“,笔者读作"命”。
其中左起第二行第2字一般未作识读,笔者读作"寅"。
其中左起第三行第2字,与虎字尾部平行,一般视为衍笔未作识读,笔者读作方字。
其中左起第四行第1字。鬼。戴傩面具的人。
其中左起第五行第1字。吉字。中间舱板,两侧十字代帆以帆喻风。风正为吉。
此段文义证明寅候为虎方之王,当代学界发明的侯虎并非其人。此段文义证明当时虎方是服从支持商朝的部族。

四、《甲骨文合集》6554号拓片文义新校。
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顺序。新校为:"贞。今命
寅侯虎方伐鬼方。吉之。……"。
其中"吉之"及之前的内容与6653号拓片相同。之后的内容即拓片右侧内容字迹模糊。

五、虎方在何方?
关于虎方地望,当代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在淮水上游地区,一是认为在汉南莉楚地区,一是认为在鄱阳以以西、洞庭湖以东。笔者认为虎方既然是在商相有重大影响的大地名,在周秦汉晋文献当中必有记载。笔者认为甲骨文中的虎方即吴、虞。理由如下。
第一、吴、虞正是文献记忆当中历史早期长江中下流地区具有大区域影响的部族,与甲骨文中虎方区位相符、影响相府。
第二、就发音而言,老虎即陆吾、即老吴。《说文解字》:"虝,古文虎”。远古时期虎读作勿、吾、吴。
第三、就字义而言,虞即虎图腾、虫图腾结合。《说文解字》:"騶虞也。白虎黑文,尾長於身。仁獸,食自死之肉。从虍吳聲”。虞字古音是什么?也是吴。笔者2019年6月22日《良渚陶文"虞尊禹鼎“浅释》发现良渚陶文当中虞字左边是老虎、右边是蜈蚣,是虎图腾与虫图腾的组合。虎图腾肇于太古、遍布华夏,西王母门口的神兽陆吾是虎图腾,三星堆也有虎图腾,而夏商时期以之为号的代表部族是"有虞氏"。简言之,甲骨文虎方就是文献中的有虞,古音虎读作吴,古音虞也读作吴。

六、题外话。
侯虎其人是谁发明的?寅侯虎方四字连文是怎样变成虎方国君侯虎的?难道看到虎字都想不起那个相关的寅字吗?还是为了淡化历史真实的侯国属性,就像发明一个子虚乌有的所谓良渚国一样?是不是有些人拿着财政工资只知道虚张声势吃里扒外,根本就不愿意潜心思考认真探索?中国的资源是不是被这群人浪费的?

何连红2019.7.28.










楼主 沙滩老鳖001  发布于 2019-07-28 04:47:54 +0800 CST  
良渚陶文当中的虞字。左虎右虫。

《说文解字》:"騶虞也。白虎黑文,尾長於身。仁獸,食自死之肉。从虍吳聲”。虞字古音是什么?也是吴。

楼主 沙滩老鳖001  发布于 2019-07-28 08:36:20 +0800 CST  
侯虎其人是谁发明的?寅侯虎方四字连文是怎样变成虎方国君侯虎的?难道看到虎字都想不起那个相关的寅字吗?还是为了淡化历史真实的侯国属性,就像发明一个子虚乌有的所谓良渚国一样?是不是有些人拿着财政工资只知道虚张声势吃里扒外,根本就不愿意潜心思考认真探索?中国的资源是不是被这群人浪费的?

楼主 沙滩老鳖001  发布于 2019-07-28 08:41:52 +0800 CST  
良渚一带,四五千年前为少昊之族、蚩尤之族。。蚩尤与少昊并不是同一个时期产生的两个图腾,而是在远古不同时期先后产生的两个图腾,但在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时期同时使用甚至融合使用。详见543楼《良渚故事》。
楼主 沙滩老鳖001  发布于 2019-07-28 08:51:44 +0800 CST  
我的观察思考,在本楼中仅限于我的文章及跟帖。本一楼中大量将别人观点插进我的文章复制粘贴的内容,比较无聊,不作回复。
楼主 沙滩老鳖001  发布于 2019-07-28 09:28:50 +0800 CST  
良渚陶文是良渚文物文化当中最闪亮的部份(BSBQ134)

图片右面这件良渚石器刻符内容:王家戈班。第1字构字思路比较复杂,后面2、3、4字和金文大篆写法差不多。

第1字。王。实际是蚩、尤、吴、权、王这五个汉字的创意组合,右上部为蚩字,中上部为尤字,右部上下合为吴字,左右全部合为權字,右部上下又含王字。这个大"王“字是区域性的创意字形,不是王字在任何时期的通用字形。

第2字。家。甲骨文、金文均有以豕代家的家字写法。

第3字。戈。和甲骨文、金文写法近似。一般戈刃右向,此处左向,象形字左右一样。

第4字。班。以刀分玉为汉字班字的一般构字思路,此处刀在下部,刀的写法类似商代子刀父辛方鼎当中刀字。

此件文物及其它良渚汉字文物一样,可证包括良渚的所谓东夷实际都是华夏支系。这件反映蚩尤图腾的文物及其它大量反映少昊图腾的文物,表明良渚就是文献文化记忆当中的东夷蚩尤图腾与少昊图腾部族。蚩尤与少昊并不是同一个时期产生的两个图腾,而是在远古不同时期先后产生的两个图腾,但在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时期同时使用甚至融合使用。考古发现具有偶然性,良渚考古发现充分证明四五千年前中国长江下游地区已经进入文明时期,但结合传统文献记忆与良渚文物来看,良渚并非独立的区域性国家,也非整个黄河长江流域及周边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而是华夏文化体系内拥有巨大影响力的部族支系封国。在《良渚古城应即少昊之城》、《良渚故事》两文当中,笔者以图腾文化为重点介绍了包括良渚在内的长江下游地区由七八千年前到夏商周时期的早期历史发展线索。7月28日杭州日报题为《刘斌对话五千年的良渚:上下五千年 一脉相承、连绵不断》的报道当中,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刘斌所长"北京是如今首都,良渚古城遗址是5000年前的首都"的提法欠妥。良渚文物系列当中真正最闪亮的部份其实正是良渚陶器、石器、玉器上面的成熟汉字,通过这些文字所展示的丰富的文化内容,可以更加准确地认识良渚文化的真实历史面貌。

何连红2019.7.28.下午

楼主 沙滩老鳖001  发布于 2019-07-28 17:56:47 +0800 CST  

楼主:沙滩老鳖001

字数:45203

发表时间:2019-05-14 23:18:1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6-10 17:11:11 +0800 CST

评论数:128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