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存在,中国太谦虚,咱不止5000年文明史★图文科普,亲们速来!


南庄头彩陶
南庄头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村东北约2公里处,泥河湾、周口店、山顶洞等古文化遗址环绕着它,是中国北方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距今10500~9700年左右。

遗址面积约20000平方米,己发现的遗迹有5条灰沟、2座灰坑和2个用火遗迹。出土遗物丰富,种类有石磨盘、石磨棒、骨锥、骨针、种子和少量的夹砂深灰陶、夹砂红褐陶片、石片以及水沟等人类活动的足迹,另外还有鼠、鸡、狗、狼、猪、鹿等动物骨骼,其中部分骨骼有烧烤、切割的痕迹。
----------------------------------
这个年代更久远……一万年前的陶器……
楼主 黎怡星  发布于 2016-09-03 17:07:13 +0800 CST  
南庄头遗址是我国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其年代比以磁山文化为代表的一类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存早近两千年。磁山、裴李岗新石器时代文化已经有了较高水平的原始农业、家畜饲养业和制陶业,在此之前,还应当有一个较长的发展阶段。南庄头遗址已经有了石磨盘和石磨棒等谷物加工工具,有了猪、狗等家畜和陶器;这就把我国农业、家畜饲养业和陶器的烧造历史又提前了一个时期,为研究中国文明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资料和线索。

南庄头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填补了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至磁山、裴李岗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之间的一段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南庄头剖面下伏马兰黄士,其上的湖沼堆积物有系统而可靠的碳十四年代数据。底部淤泥堆积物的年代与许多学者所主张的全新世下限年代相近,可视为晚更新世与全新世两个地质时代的结合部,对第四纪晚期的古地理、古气候及生态环境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是研究全新世,特别是全新世初期的气候演变,探讨全新世下限和该时期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地点,是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项重大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楼主 黎怡星  发布于 2016-09-03 17:08:05 +0800 CST  
@咕咚咕咚冒白烟 2016-09-04 09:24:55
夏商周断代工程已经是一个很难的课题,虽然现在大致出了个结论,但争议也很多。而夏之前的 历史 更难考了,主要是没文字,文物发掘出来都没法解读,三星堆就是个例子。所以,实事求是的讲,5000年前就有中华文明的说法确实布严谨。但大家要明白我们中华文明的牛掰之处不是起源早---古埃及比我们早多啦,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已经有金字塔建好了----我们是牛掰在一脉相承,至今延续不断。
-----------------------------
亲:断代工程在2000年已经阶段性结束,公布的结果确实存在一些错误的地方,如在周成王在位年份上,不止22年。夏朝晚期的都城遗址已经在2011年在二里头被发现,出土了很多文物,其中很多文物上都有字,而一些人人自卑地称字符。相关内容我在第一页有分享,你可以看一下,8000年前的字都有。楼上面还有一万年前的精美彩绘陶器,能够制造出这样的陶器,足以说明文明程度啊!

国外的所谓考古学者,甚至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只有文字才算文明,却自欺欺人到不敢直面文字由创造到使用乃至成熟使用是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甲骨文不是突然就有了,正如我们的文字演化史一样,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演变才形成今天的简体字。

主流的文字载体经受不住岁月的摧残,如木片或竹简,现在只能发现到战国时期的,而二千几百年前的竹简都已经开始腐蚀溃烂,何况3000年以上,甚至4,5000年以上的?殷墟甲骨文用龟壳,恰恰是祭祀和占卜才会用,日常的文书什么的肯定是另外的载体。发现不了,就不去思索这个可能性,还要自贬,可悲可叹。

你最后说的也是楼主最为赞同的,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传承几千年不曾中断的文明国度,仅此一点足矣让我自豪!尽管历史上中华民族也曾遭受了诸多苦难险境,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次又一次带领中华民族走出困境,曾经的辉煌我们不会忘记,曾经的苦难耻辱我们同样不会忘记!

我们要牢记历史,以史为镜,团结一致,发奋图强,承前启后,复兴中华!
楼主 黎怡星  发布于 2016-09-04 09:45:43 +0800 CST  

大地湾陶器

大地湾陶器

大地湾陶器

大地湾遗址

大地湾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亦称“老官台文化”,主要分布在渭河流域、关中及丹江上游地区,存在于约公元前6000年至5000 年。大地湾文化内涵丰富、特征鲜明,既是中国率先使用彩陶的史前先民,又是西北地区最早产生的农业文化。因其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所以处处显露出原始的特征。
楼主 黎怡星  发布于 2016-09-04 09:51:12 +0800 CST  
天水是中华文明的多源生发地之一,距今7800年前的大地湾文化遗址所展示的天水远古文明,时间跨度越3000年,内容异常丰富。其在原始建筑、艺术、农业起源、文字和宗教等多方面,均是中华文明悠久、博大和先进的典型代表,是中华文明火花的最初闪现,故而被称之为“大地湾文化”。由于大地湾1期文化早于中原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文化千年以上,两者在文化原貌上又有延袭承传的密切关系,因而,她上开中原仰韶文化之先河,下启陇右马家窑,齐家文化之滥觞,对探索中华文明的线索和原生面貌,揭示陇右与天水古代文化的考古编年和文化序列,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大地湾遗址、师赵村遗址发掘房屋遗址200多座,最早的是深穴窝棚式建筑,距今7000至8000年间,这是标志着人类的居住方式从穴居向半穴居迈进的一个新起点。到晚期,已发现平地起建、居住面多以白灰面涂抹或青灰色料礓石渣和细沙混合筑成。屋前有与住室相通的“凸”字形门斗。尤其编号为F901的房址,是为止年代最早,规模最大最具中国建筑风格的“宫殿式建筑”,距今5000多年。代表了仰韶建筑的最高成就,其一是建筑规模巨大;其二是工艺精良,方法进步;其三是布局规整,平衡对称。它由主室、东西两侧室和后室、门前附属物构成,总面积420平方米,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典型代表。并在墙壁、门、灶台的设计布局上还增加了防火保护层。是富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宫殿建筑雏形,而且开创了后世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先河,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建筑丰碑。

楼主 黎怡星  发布于 2016-09-04 09:51:40 +0800 CST  

马家窑文化分期表

马家窑文化陶器符号

马家窑彩陶

马家窑文化彩陶

马家窑文化遗址
马家窑文化,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故名。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间晚期,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
楼主 黎怡星  发布于 2016-09-04 09:56:13 +0800 CST  





马家窑彩陶
文化是历史的缩影,时代的一面镜子。马家窑文化的高度发展,是新石器时期华夏文明晨曦中最绚丽的霞光,折射着中华先民在远古时代所达到的多项文化成就,马家窑文化不仅包含着史前时期众多神秘的社会信息、文化信息、同时它创造了中国画最早的形式。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绘制中以毛笔作为绘画工具、以线条作为造形手段、以黑色(同于墨)作为主要基调,奠定了中国画发展的历史基础与以线描为特征的基本形式。彩陶是中国文化的根,绘画的源,马家窑文化将史前文化的发展推向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创造了绘画表现的许多新的形式,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图画,就是神奇丰富的史前“中国画”。

马家窑文化,产生在遥远的史前时代。它的图案之多样,题材之丰富,花纹之精美,构思之灵妙,是史前任何一种远古文化所不可比拟的,它丰富多姿的图案构成了典丽、古朴、大器、浑厚的艺术风格。它神奇的动物图纹,恢宏的歌舞,对比的几何形状,强烈的动感姿态,象黄河奔流的千姿百态,生生不息,永世旋动。它象黄河浪尖上的水珠,引领着浪涛的起伏,臻成彩陶艺术的高峰。它留下的极其丰富的图案世界,永远是人类取之不尽的艺术宝库。它所给予我们的欣赏价值是任何现代艺术都不能代替的。越是遥远的文化,就越能成为现代生活中最珍贵的收藏观赏品。马家窑文化彩陶的欣赏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
楼主 黎怡星  发布于 2016-09-04 09:57:03 +0800 CST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
楼主 黎怡星  发布于 2016-09-04 10:00:16 +0800 CST  




龙山文化文物
楼主 黎怡星  发布于 2016-09-04 10:00:34 +0800 CST  

磁山文化遗址

文物
磁山文化是中国华北地区的早期新石器文化,与农业起源,伏羲 文化、周易发展演变、中国历法的形成、制陶业的发展、数学、美学、建筑学等有着直接关系,是邯郸十大文化脉系之首,是中华文化和东方文明发祥地之一,在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国华北地区的早期新石器文化。因首先在河北武安县磁山发现而命名。1933年首次发现于河北武安磁山的磁山文化大约出现在公元前5400~前5100年,它与裴李岗文化一样是华北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重要文化。磁山文化主要分布在冀南、豫北等地。1973年发掘。年代约为公元前5400~前5100年(最新鉴定为距今约10300-8700年)。居民经济生活以原始农业为主,农作物有粟。以石镰、石铲、石刀、石斧与柳叶形石磨盘为生产工具,石磨盘附有三足或四足,造型独特。饲养狗、猪等家畜,兼事渔猎。制陶业较原始,处于手制阶段;椭圆口盂、靴形支座、三足钵与深腹罐等为典型陶器。陶器表面多饰绳纹、篦纹及划纹等。住房是圆形或椭圆形的,都是半地穴式建筑。储藏东西的窖穴发现较多。该文化与裴李岗文化关系密切,有人把两者连称为“裴李岗·磁山文化”。其发现,填补了中国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缺环。

磁山文化遗址,位于河北省南部武安市磁山村东约1公里处的南洺河北岸台地上,东北依鼓山,距武安城17公里,是我国最初发现的一种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距今约7300年,突破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考古的年代,因其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考古学上定名为“磁山文化”,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楼主 黎怡星  发布于 2016-09-04 10:02:42 +0800 CST  
从磁山遗址出土的标本和大量器物看,早在7000多年前,河北南部太行山东麓一带就有了比较发达的农业,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已经脱离了农业经济的初始阶段,有相当一部分人已从事专项手工劳动,原始手工业已成为原始农业、渔猎、采集生产及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磁山文化遗址的丰富内涵,为研究和探索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提供了新的重要的链环。
----------------------------
中华文明一直和陶瓷紧密联系,独特的玉文化、青铜文化、陶瓷文化、龙文化让中华文明位列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
楼主 黎怡星  发布于 2016-09-04 10:04:49 +0800 CST  


裴李岗文化遗址


裴李岗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由于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该文化的分布范围,以新郑为中心,东至河南东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别山,北至太行山。重要遗址还包括临汝中山寨遗址、长葛石固遗址等。综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放射性实验室对裴李岗遗址出土的木炭标本测定的年代结果,裴李岗文化的年代据今约7000-8000年。
楼主 黎怡星  发布于 2016-09-04 10:08:51 +0800 CST  
裴李岗文化简介

从考古挖掘的出土文明来看,当地人已经懂得畜牧和耕种。他们会在田里种植小米,又会在家里养猪。而当地文明亦是现时中国已知的最早期陶器文明。

陶器以泥质红陶数量最多,夹砂红陶和泥质灰陶也有发现。陶器均为手制,大多为泥条盘筑。有纹饰的器物较少。石器以磨制为主,有石铲、石斧、石镰、石磨盘等。

房屋均为半地穴式建筑,以圆形为主,亦有较少的方形房屋,有阶梯式门道。是新石器时期中国黄河流域一带的一个中原文化,由于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该文化的分布范围,以新郑为中心,东至河南东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别山,北至太行山。根据考古学家对于在1977年首次挖掘的文明的鉴证,当地文化平均开始于公元前5千年,最早的甚至远至公元前8千年。
楼主 黎怡星  发布于 2016-09-04 10:09:24 +0800 CST  
裴李岗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考古学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文明起步文化。20世纪50年代后,在新郑县新村乡的裴李岗村一带,陆续出土一些石斧、石铲和石磨盘等。1977年至1982年春,考古工作者先后对新郑县的裴李岗、唐户和沙窝李遗址进行发掘,其中对裴李岗和沙窝李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发掘,发掘面积3550多平方米,清理墓葬146座、灰坑44个、陶窑1座,获磨制石器212件、陶器299件。其他还有房基、窖穴、骨器和动植物残存等。考古学家将此种文化命名为裴李岗文化,其年代约在8000年前左右。从裴李岗遗址出土的文物内涵分析,考古学家认为中国的农业革命最早在这里发生,裴李岗居民已进入锄耕农业阶段,处于以原始农业、手工业为主,以家庭饲养和渔猎业为辅的母系氏族社会。它与同时期的河北武安县的磁山文化和陕西华阴县的老官台文化相比,处于领先地位。继新郑县的裴李岗诸遗址发掘后,考古学者又在河南省境内发现100多处此类文化遗址。2001年,新郑市的裴李岗遗址被公布为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河南省十大考古大发现之一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世纪50年代,新郑县城北8公里处裴李岗村一带农民在田野耕种时,不断挖出一些石斧、石铲、石磨盘等,不知为何物,常用作垒鸡舍猪圈,或坐石,或随处丢弃。60年代初,农民平整土地又出土大量石磨盘、石磨棒等,开始引起河南省考古界的注意,仅意识为原始社会时期遗物,但不知其具体考古学文化年代。1972年2月29日,《河南日报》发表一篇文章,介绍河南出土文物,其中有1965年在新郑县裴李岗村出土的石磨盘、石磨棒等,并附有照片,笼统地称之为新石器时代遗物。同年,裴李岗村修建提灌站,在施工中,挖掘出一些石器和许多陶器,引起考古界的更大关注。
楼主 黎怡星  发布于 2016-09-04 10:10:02 +0800 CST  
大约一万年前,中华民族在整体上还处于蛮荒历史阶段的时期,在亚洲大陆东方的嵩山东部,以河南新郑为中心的地区,已进入以原始农业、畜禽饲养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主,以渔猎业为辅的原始氏族社会。其主要标志是新石器早期的裴李岗文化。

裴李岗文化是因它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其分布范围,以新郑为中心,北至太行山,南至大别山,东至豫东,西至豫西。许多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认为,在裴李岗文化时期,这里居住着一个少典氏族。他们在丘陵和台地上,用耒耜、石斧、石铲进行耕作,种植粟类作物,用石镰进行收割,用石磨盘、石磨棒加工粟粮。还种植枣树、核桃树等。在木栅栏里和洞穴中饲养猪、狗、牛、羊、鹿、鸡、等。用鱼镖、骨簇从事渔猎生产。他们建有许多陶窑,烧制钵、缸、杯、壶、罐、瓮、盆、甑、碗、勺、鼎等。他们烧制的陶猪头、陶羊头和陶人头等艺术品形象逼真。他们已不再是像许多古书以及近现代一些学者所说的那样过着游牧生活。他们在丘岗临河处,住着单间、双开间、三开间或四开间的茅屋。男人们耕田、打猎、捕鱼;女人们加工粮食、饲养畜禽,还带着孩子在家里用鼎之类的陶器在灶上做饭、用陶纺轮和骨针等制作苎麻一类的衣服。除了生产之外,他们还有简单的文化生活,在龟甲、骨器和石器上契刻符号式的原始文字,用以记事,将烧制的陶器工艺品摆放在案头观赏。休息时,男人拿起石片、陶片和着七孔骨笛伴奏,那音律相当准确;女人们打扮得花枝招展,发髻梳得高高的,头上插着骨笄,身上偑着骨饰和松绿石等,欢乐地跳舞,庆贺丰收或什么喜事。他们建有公共氏族墓地,小孩子死了就装在瓮里安葬,成年人死了不分男女,一律头南脚北安葬,还根据他们生前的功劳(一说贫富)和性别陪葬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具等。这就是中原最古老的文明。
楼主 黎怡星  发布于 2016-09-04 10:11:51 +0800 CST  
裴李岗文化,无论是它的生产力还是文化艺术,在中国远古这块大地上,与同时期河北的磁山文化、陕西的大地湾文化相比,无不处于领先地位。考古学家赵世纲在他的《关于裴李岗文化若干问题的探讨》中说:“西亚的新月形地带和中国的嵩山东麓,好像东西并列的两座灯塔,远在八千年前,同时期出现在亚洲的两翼,标志着东半球进入了‘农业革命’新时代的黎明时期。”慕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在他的《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中提出中国是“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上万年的文明起步,五千年的古国,两千年的中华一统实体。”考古资料表明,中原的裴李岗文化约在一万年左右,是新石器早期最先进的一种文化。
楼主 黎怡星  发布于 2016-09-04 10:13:28 +0800 CST  

石峁遗址是一处面积超过4平方公里的超大型史前石城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边缘,北部分别距长城10公里、黄河20多公里。其文化命名为石峁类型,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存。

石峁遗址,其面积约425万平方米,于1976年首次被发现,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10月,经中国考古学会、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
石峁遗址(19张)所、国家博物馆等40余位考古专家,对神木县石峁遗址发掘现场联合考察认为,神木石峁遗址是目前中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城址,其规模远大于年代相近的良渚遗址(300多万平方米)、陶寺遗址(270万平方米)等已知城址,对于进一步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一遗址规模宏大的石砌城墙与以往发现的数量庞大的石峁玉器,显示出石峁遗址在北方文化圈中的核心地位。

这一规模巨大的史前城址,堪称北方石筑城址考古的重大突破,初步发掘成果令人惊叹和震撼,为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提供了全新资料和视野。
楼主 黎怡星  发布于 2016-09-04 10:33:30 +0800 CST  

石峁遗址壁画

石峁遗址玉器


石峁遗址于1976起陆续发掘至今,早起发现有房址、灰坑以及土坑墓、石椁墓、瓮棺葬,出土陶、玉、石器等数百件,房址多为白灰居住面的方形半地穴式,与客省庄文化相似;但墓葬中的石椁、瓮棺葬和陶器中的筒形大三足瓮、鼎等则自具特点。出土或采集的磨制玉器十分精细,颇具特色,其原料主要为墨玉和玉髓,器类有刀、镰、斧、钺、铲、璇玑、璜、牙璋、人面形雕像等。

经过最近两年大量考古调查、勘探和部分发掘,考古队在此发现了保存相当完整、基本可以闭合的石砌城墙及城门、角楼和疑似“马面”等附属设施。调查发现,石峁石城分为外城和内城,内城墙体残长2000米,面积约235万平方米;外城墙体残长2.84千米,面积约425万平方米。其中,发现的外城东门址体量巨大、结构复杂、技术先进,发现了迄今保存最早的壁画、部分玉器和大量龙山晚期至二里头早期的陶器残片等重要遗物。专家初步认定石峁城址应当始建于龙山中期,延续至龙山晚期至二里头早期阶段,无疑是黄河中游地区龙山晚期至夏代早期之间的一个超大型中心聚落,是黄河腹地二里头之外一个重要遗址。

1976年,西北大学考古系教授戴应新在山西进行考察,从山西民间听到关于神木石峁的一些信息,于是专门到石峁考察,此后先后有来自西安和北京的考古队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
石峁遗址是陕北目前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龙山文化晚期的人类活动遗址,距今约4000年左右,出土了大量玉器,尤其以现藏陕西 历史 博物馆的玉人头像价值最高,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唯一一个以人为雕刻对象的玉器。
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考古发掘初步判断,2012年发掘的石门、石墙与石峁遗址龙山文化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存的年代相一致,但整个石城址的规模,远大于年代相近的良渚遗址300多万平方米、陶寺遗址270万平方米等已知城址的面积,可谓是目前所知国内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晚期城址。
----------------------------------
如此大的古城遗址,发掘工程完成据说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新发现。

第一页65楼也有部分介绍,这要么是夏朝最早的都城,要么是比夏朝更早的三皇五帝时都城。

楼主 黎怡星  发布于 2016-09-04 10:38:50 +0800 CST  
@无行2016 2016-09-04 12:49:13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武王伐纣年份(公元前1046)是怎么得出来的楼主不知道吧?那已经成为学术界笑话了。噢,楼主不会知道,因为进不了门槛。关于夏代,学术大咖还在争论,你给解决了。无❌者无畏,只能呵呵。
-----------------------------
关于断代工程,被质疑的很大原因是在周成王在位年份上,其在位不止22年,而是超过28年,因为有青铜器上铭文佐证,从而让断代工程的成果受到质疑。因为这些文物在境外,研究时找不到这些资料才导致错误。这也是我们的遗憾。至于武王伐纣的具体时间,已经有了答案,不仅是从文物和书籍记载,还通过现代科技,演变星体运动得出。

要证明夏代的存在,楼主的一家之言主贴有说就不再废话了,考古遗址也能论证中国的文明史在5000年以上,楼上分享的一万年前的彩绘陶器就足够震撼了,没有相当的文明程度是制作不出这样精美的陶器的。而夏朝晚期的文物已经在二里头出土,就连小日本都拍纪录片跪舔中华文明。要证明夏朝的存在,可以从很多侧面来佐证,如发现4000多年的都城遗址,相关的考古新闻楼里有分享,又如青铜器的制造水平,禹制九鼎,九鼎传至周,直至被秦国掠去。如夏朝王室分封至大禹陵墓所在地等等。

楼主有自知者明,说的都是一家之言,楼主只想通过个人的观点加考古资料来论证一下夏朝的存在和中华文明史5000年以上,仅此而已。至于论证的可信度怎么样,由看客置评。
楼主 黎怡星  发布于 2016-09-04 13:07:52 +0800 CST  
@Neo2015 2016-09-04 14:25:44
顶楼主,,,
不过一般都是以文字的出现作为文明的起点吧,如果有更早的(早于甲骨文)的文字记录就更好了。
-----------------------------
亲:谢谢支持!你没有认真看楼主楼里的补充内容哦!甲骨文不是从商朝一下子就出现而且成熟应用,这需要发展过程。

主流的文字载体经受不住岁月的摧残,如木片或竹简,现在只能发现到战国时期的,而二千几百年前的竹简都已经开始腐蚀溃烂,何况3000年以上,甚至4,5000年以上的?殷墟甲骨文用龟壳,恰恰是祭祀和占卜才会用,日常的文书什么的肯定是另外的载体。发现不了,就不去思索这个可能性,很不应该。

图上的是在二里头发掘的夏朝晚期文物上的字体,专家不承认是字说只是字体。楼主认为这些文物上的字体,应该是标记,或许是注明用途,或者是注明制造者,或者是注明拥有者。在夏朝的日常生活中应该还有另外的主流文字载体,很可能就是竹简或者木片,而这些恰恰难以保存3,4000年以上。
楼主 黎怡星  发布于 2016-09-04 14:57:17 +0800 CST  

楼主:黎怡星

字数:48802

发表时间:2016-09-03 06:4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1-05 22:55:41 +0800 CST

评论数:140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