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译《基辛格论中国》-纵论中国五千年及二十世纪博弈

中国出击:另一种震慑。
没有一个军事学家能够想到刚从内战解脱出来装备着缴获国民党武器的人民解放军能够迎战一支有原子弹支持的现代化军队。但毛不是一个传统的军事战略家。要理解毛在北朝鲜的行动就必须先理解一些中国的东西:据敌于千里之外,战略和心理优胜,合起来或许可以被“西方战略学”称之为威慑或叫先发制人。
在西方,冷战和核武器的毁灭性制造了一种威慑的概念:将毁灭远大于任何可能收获的风险展示给可能的挑战者。威胁的效果用还未发生的事情来衡量,也就是说,避免了战争。
对毛来说,西方的威慑概念还太被动。他拒绝中国站在被动挨打的位置上。只要有可能,他就主动出击。在某种程度上,这与西方的先发制人的概念相似,即首先出击以预防受袭。但按西方的原则,先发制人意在军事取胜。毛的先发制人的不同点在于他超乎意想的心理威慑。他的动机力与其说是发动一次决定胜负的军事打击毋宁说是改变心理平衡,不是打败敌人而是扭转风险计算的结果。正如我们在以后的章节中看到,中国在1954-58年间的台海危机、1962年的中印边境冲突、1969-71年间的中苏乌苏里江战斗、和1979年的中越战争中的行动都有一种共同的特征:首先是勇敢的突然出击然后是政治角力。在中国人眼里,把双方拉回到心理方程式中后,真正威慑的目的就达到了。

楼主 海角孤鹿  发布于 2011-08-13 07:44:43 +0800 CST  
中国的先发制人观点与西方的威慑概念想撞的结果往往产生恶性循环:中国的自卫行动会被外界认为是侵略;而西方的威慑会被中国人解释为包围。在整个冷战期间,美国和中国就在这一两难论坛里摔跤,无法脱身。
一般常识把联合国军跨过三八线向鸭绿江— —进发作为中国决定出兵的时刻。另一个理论说这是共产主义扩张的本性使然—像在东欧发生的那样。最近的学术研究表明两种理论都是不正确的。毛和他的同僚在朝鲜问题上不曾有过一个战略设计,至少在挑战主权的意义上;战争开始前,他们只关心平衡苏联在那里的影响。他们更没想到会在那里在军事上挑战美国。他们是在犹豫和深思熟虑之后选择先发制人而进入战争的。
事实上,勾动中国出兵计划扳机的事件是美国首次派兵釜山和强制台湾海峡“中立化”。从那时起,毛就命令计划出兵朝鲜,至少,为了防止北朝鲜崩溃--或许为了彻底驱逐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势力这一最大革命目标。远在美国军队推进到三八线之前,毛就想到,除非中国出兵,北朝鲜要完蛋。阻止美国进军到鸭绿江只是一个附带的因素。在毛的想法里,它(美国兵指鸭绿江)创造了一个突然袭击的时机和调动民意支持的机会。当1950年8月美国阻止了北朝鲜的前进时,中国出兵变得相当有可能;而当美国在仁川登陆迂回包抄北朝鲜军队让战场上洪流倒卷并冲过三八线的时候,这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楼主 海角孤鹿  发布于 2011-08-13 08:34:49 +0800 CST  
中国的战略学通常表现出三个特征:对长期发展趋势明察秋毫的分析,战术选项的仔细研究,和运作决策的分头探索。1950年7月7日和7月10日—仅在美国出兵朝鲜两周后,周恩来主持了两次中国领导人的集体会议,研究分析美国军事行动对中国的影响。计划开始了。与会者同意将原来为解放(基辛格原词,侵略)台湾而驻扎在福建沿海的部队派到 去,并将其改编为东北边防军,以“保卫东北边境和支援朝鲜人民军”为使命。到七月底—美军跨过三八线前两个多月,多达二十五万人的中国部队已经部署在 。
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军委会议在八月继续召开。8月4日,仁川登陆前六个星期,那时局势对入侵的北朝鲜军队还是相当有利,前线仍深入南朝鲜纵深,直逼釜山,毛怀疑北朝鲜的能力,告诫他的政治局:
“如果美帝国主义者赢了,他们就会被胜利冲昏头脑;然后,他们就会冲着我们来。我们必须帮助朝鲜,我们必须支援他们。这可以是以志愿军的形式,在我们选择的时间,但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也做了同样的分析:
“如果美帝国主义者打垮北朝鲜,他们就会变得妄自尊大,和平就会受到威胁。我们要保证胜利,就必须增强中国的影响,这将可能改变国际局势。我们必须作长远规划。”

楼主 海角孤鹿  发布于 2011-08-13 08:45:19 +0800 CST  
总之,是预计仍然挺进的北朝鲜军队战败这一结果--而不是美国军队到底在什么地方—是中国必须阻止的。第二天,毛命令他的最高将领们“在两个月内完成准备等待参战的命令。”
8月13日,中国的第十三军团举行了一个高级将领会议讨论这一任务。尽管对八月份的期限持有保留,与会者一直同意中国“应当主动出击,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打碎敌人侵略的美梦。”
与此同时,军事参谋们也在进行沙盘推演和分析。中国人得出结论:西方人可能直觉地认为这不可能,以至于我们能够赢得这场对美国的战争。其论据是,美国在世界各地插手会局限它投入朝鲜的力量最多到五十万,而我们有四百万军队。中国离战场更近使我们占有后勤优势。中国的计划者还认为他们也占有心理优势,因为世界人民支持中国。

楼主 海角孤鹿  发布于 2011-08-13 09:35:39 +0800 CST  
核打击的可能性居然一点也没使中国的计划者感到恐惧—也许因为他们缺乏核武器的第一手经验而且也没办法得到它。他们(尽管不是没有主要的反对者)总结出美国用核武作反应是不可能的;一是因为苏联已有了核力量,二是因为朝鲜半岛上“锯齿交错的战场形势”使美国投鼠忌器—对中国进入朝鲜的部队进行核打击也会消灭美国人自己。
8月26日,周在对中央军委的讲话中总结了中国的战略:
“我们不能把朝鲜问题只看成是兄弟国家的事情或东北的事情。这一问题应该被认为是一个严重的国际问题。”
周继续说:
“这正是世界斗争的焦点。。。在占领朝鲜后,美国肯定会转向越南和其它殖民地国家。因此,朝鲜问题至少是东方的关键。”
周最后总结道,由于朝鲜局势最近的逆转,“我们的任务更加艰巨。。。我们要作最坏的打算和最快的准备。”
周还强调了秘密行动的需要:“我们将秘密参战给敌人突然一击。”

楼主 海角孤鹿  发布于 2011-08-13 20:45:11 +0800 CST  
这一切发生在麦克阿瑟在仁川两栖登陆的几个星期之前。事实上,中国的一个战略研究小组预测了这一事件。那时,离联合国军队越过三八线还有一个月之遥。简短地说,中国参战是基于战略趋势的考虑,而不是对美国某个特定的战术动作作出的反应,更不是为了保卫三八线的法律确定性。中国的进攻是一种先发制人的战略,为避免尚未发生的危险和基于对美国最终意图的错误理解。这当然也是表达朝鲜在中国长期战略计算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特别是在当今世界更关乎寻常。也许,毛坚持他的事业也是为了挽回他默许 和斯大林耍把戏而丢失的面子。若不然,他肯定会因一方面让美国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出现另一方面让美国陈兵 而造成的中国战略困局而遭到共产世界其他领袖们的责备。
中国出兵的障碍相当恐怖,毛必须尽展其领袖风采才能获得同僚的支持。有两位主要指挥官,其中包括林彪,以各种借口推掉了指挥东北边防军的责任。毛最后发现了彭德怀愿意肩负重任。
【毛曾有感彭德怀作战英勇而为其赋诗:
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译者】
毛占了上风,就像他在所有关键决定时刻一样,中国军队准备入朝参战的准备工作不屈不饶的进行着。1950年10月19日,迎着向北挺进的联合国军,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誓死(基辛格原词:决心)保卫朝鲜。他们的目的是用武力捍卫三八线的“当前状态”,在技术上,其实是执行联合国的决议。两军相交已经有了命中注定的性质:中国人握紧拳头准备突然一击,而美国和它的同盟军对等待在他们前进的终点的挑战茫然无知。

楼主 海角孤鹿  发布于 2011-08-13 20:51:33 +0800 CST  
周在一边精心搭建外交舞台。9月24日,他对联合国决议提出抗议,指出这是“美国指使的旨在把朝鲜战争扩大化的行动,其目的是武装侵略台湾,更进一步武装侵略中国。”10月3日,他警告印度驻中国大使帕尼卡美国军队会越过三八线,“如果美国军队真的这么做了,我们不会袖手旁观无动于衷,我们会干预。请转告你们的总理。”帕尼卡回答说他预见越线在十二小时之内就可能发生,但是印度政府不会在收到电报十八小时内“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周回答:“那是美国的事儿。今晚谈话的目的是让你们知道我们对尼赫鲁总理在他的信中提出的问题的态度。”这次谈话更多是把已经决定的东西作为公开记录,而不是对和平作最后的恳求,像通常那样。
楼主 海角孤鹿  发布于 2011-08-13 20:54:10 +0800 CST  
谢那些连滚带爬加蹲坑跟帖的网友,辛苦了。
偶知道,断断续续地看是很“不给力”的一件事,但没办法,将就啦,呵呵。
楼主 海角孤鹿  发布于 2011-08-13 21:19:24 +0800 CST  
@egscbz 2011-08-13 23:37:22
作者:风影随香 回复日期:2011-08-13 20:42:00
回复
。。。

毛非常清楚中国历史循环这一现象的存在并自信他了解这一历史循环的原因所在。因此,他怀着极大的勇力和决心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毛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现实,其手段也过于强硬。同时,毛对其号召下的追随者超出其本意的行为却无能为力,这可能是毛对人的本性的认识还是有偏差有关。毛对中国...........
-----------------------------
严重同意这个!
楼主 海角孤鹿  发布于 2011-08-14 01:03:58 +0800 CST  
这个时候,斯大林以一个扭转乾坤的面貌突然在情景中现身,想把这个他从一开始怂恿的而不愿看到它就此结束的冲突继续下去。北朝鲜军队正在溃退,苏联情报员预报美国在另一侧海岸的无山登陆(其实是错误的)。中国出兵干预的准备已箭在弦上但尚未发。斯大林10月1日发电给毛要求中国出兵。他坚持如果美国对中国出战作出全面战争反应的话他已准备好了保证苏联的军事支援:
当然,我考虑到美国,尽管它没有准备一场大战,也可能为了面子打一场大战(的可能性)。这就会把中国拖入战争,也会把苏联一起拖入战争,因为它和中国结成互助友好同盟。我们怕吗?以我的观点,我们不怕,因为我们在一起比美国和英国加起来强,而其他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德国除外,但他现在还帮不了美国)不足为道。如果战争不可避免,那就让它现在来吧,至少别等到几年后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成为美国的盟友,那时美国和日本就会把李承晚统治的整个朝鲜作为桥头堡。
从表面价值上看,这封非同寻常的电报似乎是断言斯大林已经做好与美国开战的准备以避免朝鲜陷入美国的战略圈里。一个统一的、亲美的朝鲜再加上早晚会复活的日本,在斯大林眼中,在亚洲构成了与北约在欧洲相仿的威胁。这种东西夹击的局势对苏联是很棘手的。
而在具体事件中,在考验面前,斯大林证明了他不情愿实施对毛的全面承诺—甚至一点都不想跟美国直接对抗。他知道现在摊牌力量平衡对他不利,而不是两边战争的问题。他意图在亚洲拖住美国的军事力量并把中国带进一个日益依赖苏联的企业。不过,斯大林的信确确实实地显示了苏联和中国的战略家多么严重地估计朝鲜的战略重要性,尽管同床异梦。

楼主 海角孤鹿  发布于 2011-08-14 08:31:54 +0800 CST  
斯大林的信把毛放在火上烤。为了革命团结友谊而抽象地计划出兵是一回事。具体实施就是另一回事了,特别是北朝鲜当时已几乎全军覆没。中国出兵急需苏联的物资,特别是空中掩护,因为人民解放军那时还没有值得一提的空军。因此,当出兵参战的问题提到政治局讨论时,毛收到了左右两难的反响,以致于他迟迟下不了最后的决心。毛派林彪(之前他以身体不恙的理由推掉了指挥入朝部队的责任)和周恩来去俄罗斯讨论苏联军援的事宜。斯大林正在高加索休假,他没觉得有理由为此改变他的日程表。他让周到他的疗养别墅来,尽管(也许有意地)在这里周没有与北京通讯联络的工具,除非使用苏联的频道。
周和林彪受指示告诫斯大林,没有苏联所承诺的支援保证,中国很可能实施不了她两个月来准备的行动。因为中国是斯大林挑起的这场冲突的舞台主角,她的戏如何演下去要靠斯大林的支持和提供的“道具”。当面对现实时,毛的同僚反应左右为难。有些人甚至直言国内的经济发展才是当前的优先选择。毛第一次犹豫不决,尽管只是短暂的一时。是为了在中国的军事行动不可逆转之前争取到斯大林的支援而故作姿态呢?还是他真的决定不了?
中国内部不决的一个征兆是关于毛10月2日晚给斯大林发电报的神秘事件。北京和莫斯科的档案各有一份,且内容大相径庭。
北京档案馆收藏的电文原件是毛亲笔手写的。中国收藏的毛的手稿—也许从未发给莫斯科—写道:北京“决定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义派兵入朝与美帝国主义和他的走狗李承晚作战和支援朝鲜同志。”毛还说,如果没有中国力量的干预,“朝鲜革命军将被彻底打败,而美国侵略者一旦占领全朝鲜将势不可挡。这对整个远东局势将非常不利。”毛提醒道:“我们必须准备好应对美国宣战和接下来美国空军对中国主要城市和工业基地的轰炸以及美国海军对中国沿海的攻击。”
中国的计划是在10月15日从满洲南部调动十二个师入朝。“初期阶段”,毛写道,他们只集结在三八线以北对越过三八线的敌人“开展防卫性战役”。在此期间,“他们等待苏联运送武器。一旦他们装备好了,他们将与朝鲜同志并肩反攻,彻底消灭美国侵略者。”
毛10月2日电报的另一版本是由苏联驻京大使发出、由莫斯科接受并存入俄罗斯总统档案。在那封电文里,毛告知斯大林北京还没有准备好派兵。他保留了这一可能性,称在与莫斯科磋商(暗含苏联的附加军事援助)后,北京愿意加入冲突。
多年来,学者们都把第一个版本当作唯一的实效版本;当第二个版本出现时,有人就怀疑其中的一个是故意制造出来掩人耳目的。最令人信服的解释是由中国学者沈志华(音译)提出来的:毛起草了第一份版本,但是中国领导人意见不一,结果发出一份措辞圆滑的电文(第二版本)。两者的差距显示即使中国部队已经向着朝鲜前进,中国的领导层还在争论在迈出卒子过河的一步之前等待苏联确认的军事支持到何时。

楼主 海角孤鹿  发布于 2011-08-14 08:35:00 +0800 CST  
网友讨论很热烈,这也是我翻译的动力。
不过,别出头,给河蟹吃了,我就没办法了,呵呵。
楼主 海角孤鹿  发布于 2011-08-14 11:00:33 +0800 CST  
斯大林知道,仅次于美国陈兵边境,毛最不想要的结果是在满洲与朝鲜接壤的少数民族地区成立一个带有主权性质的自治政府。他肯定已经意识到毛迈出了回不了头的一步。在此时,中国处于选择美国陈兵鸭绿江--这将威胁就近的几乎半个中国的工业基地--还是一个不高兴的苏联—不仅不给支援,很可能还要求恢复它在满洲的“权利”—两者之间。再者,毛只有按他的原计划进行,即使仍在与斯大林讨价还价之中。他处在一个只有出兵干涉的境地,即使是自相矛盾地保护自己免于落入苏联的设计(圈套)。
10月19日,在几天等待苏联的物资供给保证之后,毛命令他的部队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斯大林提供了相当的后勤支援,在不与美国直接接触的条件下(比如,对满洲但不对朝鲜的空中掩护)。
相互猜疑之深使周过早返回莫斯科,从那里他能够跟北京直接通话。其后,斯大林好像想通了。为了防止毛把苏联整进一个一面负担装备解放军另一面得不到牵制美国军力在朝鲜的境地,斯大林告诉周只有中国军队进入朝鲜成为事实以后,援助才会启动。后来,斯大林兑现了苏联的承诺,当然,小心谨慎的斯大林只将空中支援局限于中国领土之上。与他早前在毛的信中所表达的准备在朝鲜全面开战的意思相比可真有天壤之别啊。
两个共产领袖互相摸索了对方的痒处(需要)和痛处(不安全感)。毛成功地得到了苏联的军事援助使其军队现代化—某些中国消息来源称在朝鲜战争期间他得到了足足装备六十四个步兵师和二十二个飞行大队的武器装备—而斯大林把中国紧紧捆绑在朝鲜的中美对抗之中。

楼主 海角孤鹿  发布于 2011-08-14 20:46:23 +0800 CST  
中美对抗
对这些GC世界内部的权谋运作,美国只是个旁观者。它没有考虑过在三八线停止和统一朝鲜之间的中间地带,并忽视了中国关于越过那条线的后果的警告。艾奇逊令人不解地没有将这些警告当作是官方通信,以为可以完全忽略。他也许想他可以居高而俯视毛。
至今从各方公布的文件都没有显示出任何一方曾认真讨论过外交选择。周跟政治局和中央军委的多次会议都没有表露过这样的意图。与流行的观点相反,北京“警告”华盛顿不要越过三八线几乎肯定是转移视线的战略战术。到那时,毛已经让PLA的朝鲜族师从满洲开进北朝鲜,把台湾方面的大量部队调集到东北边境,并对斯大林和金承诺中国的支援。
避免直接卷入中美交战局面的唯一机会也许能在毛对周的指示当中发现。周当时还在莫斯科,中国部队正准备跨过鸭绿江,毛当时的战略意图是:
我们的部队要继续加强防卫。如果在下六个月中敌人只是顽固坚守平壤和无山而不北进的话,我们的部队不会进攻平壤和无山。只有等到我们的部队装备训练好了,在空中和地面上都取得压倒优势,再进攻平壤和无山。总之,我们有六个月的时间不会讲发动进攻的事情。
当然,在六个月的时间里中国没有机会取得他们称之为的绝对“压倒优势”。
如果美军真的在平壤-无山(朝鲜半岛的窄脖子)一线停步,那就会给毛的战略关注制造一个缓冲区吗?如果美国对北京采取某些外交手段,结果会不同吗?毛是不是真的就想用他入朝参战换来军队现代化呢?或许毛跟周提到的那六个月就是一个外交接触的机会。但从另一方面想,在以前是GC土地上建立一个缓冲区肯定不是毛的负有革命战略责任的想法。再说了,他是一位真正孙子的学生,能够同时追求两种看似矛盾的战略意图。美国在史上任何时候都没有过这种能力。美国选择了联合国认可的鸭绿江分界线而不是更易防守或外交解决的朝鲜半岛脖颈线。

楼主 海角孤鹿  发布于 2011-08-14 20:48:31 +0800 CST  
更正:
商朝是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基辛格书中原话:
“...Shang Dynasty in the second millenium B.C.”

看来是偶翻译时大脑与中国历史脱节,但还是忠于原文滴(显示偶很敬业滴,呵呵)
谢谢网友提醒!什么都逃不过网友的慧眼啊!
楼主 海角孤鹿  发布于 2011-08-14 21:03:11 +0800 CST  
@笑看夕 2011-08-14 17:38:04
当大批战船会集在奥里斯港口时,阿伽门农外出狩猎消磨时光。有一天,一头献给女神
阿耳忒弥斯的梅花鹿进入他的射程之内。国王围猎兴致正浓,一箭射中了这头漂亮的动物。
他还夸口说,即使是狩猎女神阿耳忒弥斯本人也不一定射得比他准。女神听到他如此无礼的
话十分生气。她让港口前风平浪静,船只根本无法从奥里斯海湾开出去,可是战争却该开始
了。希腊人束手无策,只好去找大预言家忒斯托耳的儿子卡尔卡...........
-----------------------------
这段在这里是啥意思?
楼主 海角孤鹿  发布于 2011-08-14 22:43:07 +0800 CST  
@mXoff 2011-08-14 09:52:45
想以个人之力推翻千年的传承是不可能成功的……
-----------------------------
100年够不够?新文化运动百年之际我要亲手给这个所谓的“千年的传承”送终
-----------------------------
这个牛(气冲天)!
别的不说,就赞豪气!
楼主 海角孤鹿  发布于 2011-08-14 23:07:47 +0800 CST  
这样一来,三角关系的每一边都朝着一个制造全球冲突的战争走去。战线前推后移。中国军队一时拿下汉城又被驱退,直到双方在战场上对峙形成僵局,接下来是长达两年的停战谈判。在此期间,美国军队限制了进攻性行动。这几乎是苏联的理想结果。整个过程中,苏联的意见是把谈判拖得越久越好,战争也越长越好。最后,停战协议于1953年7月27日签署生效,基本上回归到以三八线为界的战前状态。
没有一个参战者完全达到预期目的。对美国来说,停战协议实现了它参战的最初目标:否定北朝鲜侵略的胜利;但是,与此同时,它让中国,在当时还是一个相当虚弱的国家,站起来与一个核大国打仗并迫使他不得前进一步。它保持了美国保护盟友的信誉但以初期盟友反对和国内意见不一为代价。观察家们不能忘记在美国国内发生的关于战争目的的争论。麦克阿瑟将军应用传统战法寻求胜利;(美国)政府则把它当作是将美国引入亚洲的诱饵—这正是斯大林的战略意图—而准备以军事上的平手(也许,从长远观点看,是政治上的退让)结束。其军事和政治目标的不协调一致让亚洲其他的挑战者相信美国国内在战争问题上的软肋就是没有明确的军事结果—这一两难境地在十年后复仇性的越南战争漩涡中再次出现。
北京也不能说完全取得了她的目标,至少用传统上的军事话语说。毛没有成功地把全朝鲜从“美帝国主义”手中解放出来,像中国的宣传机器最初宣称的那样。但他的参战达到了更大、某种意义上更抽象甚至浪漫的目的:让“新中国”经受了战火的洗礼,扔掉了近代历史中戴在头上的“东亚病夫”的帽子;向西方(某种程度上,也向苏联)证明了中国现在是一个军事大国而且敢于用力量维护她的利益;加强了中国在亚洲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领导地位;并在他瞅准时机时出手打击美国(毛相信美国一直计划最终侵略中国)。新意识形态的主要贡献不是他的战略构想而不过是他藐视敌人的意志和行驶他的航船的风。

楼主 海角孤鹿  发布于 2011-08-15 08:08:17 +0800 CST  
在那个广义上,朝鲜战争就不仅仅是平局了。它使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立为一个军事大国和亚洲革命的中心。它还建立起一种令对手害怕和尊重的军事威信,其后几十年间不减。中国出兵干涉朝鲜的记忆在其后的越南战争中很大地约束了美国的战略设计。北京成功地利用战争和与其相随的“抗美援朝”宣传和“三反五反”整肃运动完成了两大中心任务:消灭国内反D分子,激起民众的“革命热情”和国家骄傲感。毛把这场战争嵌进“打败狂妄的美帝侵略者”这一画框里,掀起了中国人对西方掠夺的憎恨情绪;他们把战场上的胜利看作是中国近百年来虚弱和受欺负之后的精神复元。中国从战争中筋疲力尽地,但令国人和世界刮目相看地,站立起来。
具有讽刺性意味的是,朝鲜战争最大的输家就是斯大林。他给了 开战的绿灯,并鼓动甚至说要挟毛大规模干预。受到美国默许共产主义在中国胜利的鼓舞,他计算 可能想在朝鲜重复中国的模式。美国的出兵阻止了那个目标。他鼓动毛出兵,期望这一行动的后果是中国与美国的长期敌意和中国对苏联的长期依赖。
斯大林在战略形势预测上是正确的,但他严重错误地计算了后果。中国对苏联的依靠是一把双刃剑。中国的重新武装,由苏联一手实施的,在最后却缩短了中国能够自己行动的时间。中美的对立,斯大林促使的,也没有使中国与苏联走得更近,更没有降低中国的铁托模式选项。与其相反,毛计算出他可以同时玩两个超级大国于股掌之间。美国与苏联争斗的意义尤为深远,毛判断他几乎可以不为苏联在冷战中支持他付出任何代价,他甚至不用请示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威胁另一方,在其后的几场危机中他也确实如此做了。在朝鲜战争之后,中苏关系开始走下坡路,其中不小的因素可能有,斯大林怂恿 冒险玩的黑幕把戏;他压迫中国出兵的粗暴手段;以及苏联支援的不情愿方式,这些都是以有偿贷款的形式。在十年内,苏联就变成中国的主要对手。再过十年,转向联盟将会发生。

楼主 海角孤鹿  发布于 2011-08-15 08:09:29 +0800 CST  
至此,关于朝鲜战争一章结束。
歇一会。明天继续!
楼主 海角孤鹿  发布于 2011-08-15 08:11:14 +0800 CST  

楼主:海角孤鹿

字数:299393

发表时间:2011-08-09 09:2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9-30 15:06:30 +0800 CST

评论数:255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