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让你毁三观,涨姿势的大型深度科普:《万古如长夜》




浊,浑浊,通过这个办法,我们又通过孰能浊已久静而徐清的办法进行了悟空。在这里所发生的就是德经,佛,已经庄子。

这个浊的过程,就是把天地间的一切都浑浊的过程,浑浊到极点,就好像我把一张山水画涂抹到什么也看不清。所以这个浊的过程,就是把无和有混合在一起的过程。

所以后来在老子的道里面,产生了无和有,所以后来的太极就生下了两仪。

这个有和无的混合物,就不是悟空了,而是看见了一个东西,水一样的东西。上善若水。太一生水,绳绳不可名状。

玄,就是旋转。修道的人通过旋转的方式,把自己弄到天昏地暗头晕脑胀糊里糊涂恍恍惚惚,然后坐下来静而徐清。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技巧,用来悟空的技巧而已,古往今来多少人都没有找到的一个东西。我们上文中的紫阳真人以及达摩,以至于历代大德高僧,都在寻找这个东西。

这个小小的技巧后来用作名词,直接就指谓道。

后人不知道的道这个东西是什么,就把道德经叫做玄学。

玄就是旋转,把有和无旋转到一起,混合在一起,同时也达到了悟空。

大家小学的时候学习过七色盘,一旦旋转起来,盘面就变成了白色,老师用来告诉学生说,白色是混合色。人脑在这种状态下把有和无都混合起来,就成了那个虚无缥缈的神妙的玄。

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楼主 此一时焉  发布于 2017-09-06 22:18:24 +0800 CST  
〖道德经之十五章〗





古 之 善 为 士 者,微 妙 玄 通。

深 不 可 识。夫 唯 不 可 识,故 强 为 之 容。

豫 兮 若 冬 涉 川;

犹 兮 若 畏 四 邻;

俨 兮 其 若 容;

涣 兮 若 冰 之 将 释;

敦 兮 其 若 朴;

旷 兮 其 若 谷;

混 兮 其 若 浊;

澹 兮 其 若 海;

飉 兮 若 无 止。

《我的解读:》

古之善为士者意思为:古代的圣人,庄子叫做古之真人。其余部分跟您的一样。

--------------------------------------

老子还有另外一章与本章相似:



本章其实是老顽童周伯通的形象。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老子20章)

[译文]

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混混沌沌啊,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嘻笑声。疲倦闲散啊,好像浪子还没有归宿。众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却像什么也不足。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恍惚啊,像大海汹涌;恍惚啊,像飘泊无处停留。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唯独我愚昧而笨拙。我唯独与人不同的,关键在于得到了“道”。

----------------------------

《庄子。大宗师》中也有相同的描述:





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




楼主 此一时焉  发布于 2017-09-12 19:58:48 +0800 CST  


《九阴真经》第一句这样写: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静胜燥,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金庸先生对于《道德经》有着极其高明的研究,他对道德经的理解十分深刻,只不过还是没有得到我这里写的绝学而已。他的《九阴真经》是现代武侠小说中武功描述的绝唱,而他对于道德经的理解,体现在他对老子这个人的形象的解读上。金庸先生依据道德经的描述,猜测了老子本人的可能的形象,在《射雕英雄传》中,他给出了十分精确的几个主人公,都是老子的形象:

1.东邪黄药师

2.西毒欧阳锋

3.南帝

4北丐

5.老顽童

这几个人都是金庸猜测的老子的形象,十分准确。都是上文中“古之善为士者”和“古之真人”的可能的形象。

当老子处事于人群之中,他是不通世事的,所以是老顽童的形象

当老子处身于深山大川,则是一位世外高人,东邪黄药师的形象





当老子是一个帝王的时候,会出世,禅位,就是南帝一灯大师

当老子是一个老百姓的时候,则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乞丐,北丐洪七公的形象

而其实《道德经》所讲述的道德,是基于人之初性本恶的出发点的,比如“上德不德”的意思是上德就是不讲道德。无道德。

老子的道德经推崇的是无道德,这一点你们可能不知道,而金庸先生却十分的了解,所以给出了一个西毒欧阳锋的形象。

而要习练道德经,需要天生的敦厚,天生的呆傻,黄蓉这样的聪明则不能习练道德经,必须要郭靖这样的傻瓜才行,必须要老顽童这样的傻瓜才行。

看看金庸对于《道德经》的理解,何其准确。





但是这还依然不行,必须要我所描述的那个绝招,方法。
楼主 此一时焉  发布于 2017-09-12 20:21:00 +0800 CST  
致 虚 极 守 静 笃。万 物 并 作,吾 以 观 复。夫 物 芸 芸 各 复 归 其 根。归 根 曰 静,是 谓 复 命(道德经第15章)

我是在想,假如地球上的所有的物质都回归的太阳,然后所有的太阳那样的恒星都回归到银河系中心,再然后,所有的星系核心都回归到宇宙中心——那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显然,宇宙会变得异常异常的简单,只有一个宇宙中心,还有一个干干净净的真空。然后什么都没有了。

上述的这个宇宙模型,我们无法知道宇宙中所有的物质是不是真的能够回归到原来的状态,但是我们至少应当知道,宇宙最一开始的时候是这样的——换句话说,至少在几百亿年前,宇宙曾经有过这样的状态,那个时候,它还是一个叫做“奇点”的东西,后来,这个宇宙中心爆炸了,炸出很多星系核心,星系核心继续的爆炸,炸出很多中子碎片,这些中子碎片又开始衰变喷发,于是产生了星球、无机物、有机物以及生命。。。。。

万事万物。

当这一切回归到宇宙核心的时候,叫做“夫 物 芸 芸 各 复 归 其 根。”

所谓根,我们有下述一章来理解: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第六章)

这个根,是旋转而得来的。那个由浊产生的清,叫做根。

从旋转,而得到浑浊,恍惚。然后静下来,是为了得到清,这个过程中,有一个上述的现象叫做:“夫 物 芸 芸 各 复 归 其 根。”

说的是,浊就是夫 物 芸 芸,混乱的万物。清就是根。

上文中我们明确的定义过,浊就是有,清就是无,两者同处于旋转,同出而异名,是相同的东西。浊是万物之母,清是天地之始。清产生浊,浊产生万物。

而现在,我们静下来,让这个过程返回去,由浊而清的过程,就是万物回归其根的过程。

1.旋转。2.浊。3.坐下来,静心。

如何静心呢?如下: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身心一致,不要分心)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呼吸要轻柔,像婴儿那样)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在旋转中看到的那些混乱的东西要努力清除,达到没有瑕渍。也就是和其光,同其尘,锉其锐,解其纷,玄鉴就是旋转中看到的东西。可以理解为头脑中的遐想影像,都要清除)

这样,我们就做到了由浊而清的过程,孰能浊已经静而徐清?(《道德经》第十章)









楼主 此一时焉  发布于 2017-09-12 22:18:02 +0800 CST  
《道德经》这个部分我已经讲完了。可是我发现依然还是没有人看明白。所以我这个帖子叫做《万古如长夜》。我把绝学写在这里,都是枉然。




《道德经》中的秘密,首先就是这个旋转的技巧,浑浊恍惚的办法。这个办法的第一个结果是清空头脑。从而产生了德经部分,这个部分跟佛学以及庄子是相同的东西。但是佛学和庄子那里根本没有可行的修行办法流传下来,所以德经部分才是理解佛学和庄子学说的钥匙。

然而在《道德经》中,德经部分不过是副产物,不是道德经主要的着眼点。道德经要解决的问题比佛学要高的多,它要解决的是天之道的问题。这里的旋转是为了看到那个叫做“道”的东西,也就是那个叫做“太极”的东西,这个旋转所产生的像,是有与无的混合物。

《道德经》的秘密主要就是上述谈论的这两个,可是没有人注意到这个“有与无的混合物”是一个多么重要的东西,这个东西在老子这里叫做“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有与无的混合物——

你们也许想象不到那是一个什么东西,当然不是简单的混合而已。那样的神奇,老子已经在他的《道德经》中说的很清楚了。

有与无的混合物,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本体。这样来理解它的重要性。

前面的《太阳简史》告诉你,世界的本体是一个物理的世界,我们从宇宙中心开始,通过中子爆发,能够推演出星系和恒星的诞生,并进而可以推演出所有的化学元素的诞生,以及无机物,有机物,生命,意识的诞生。这个物理世界,是世界的本体,我们也已经推演出它的从没有到有的过程,当然我们也可以想象这个物理世界还是可以返归到从前那个奇点的世界,也就是说,那个物理世界从存在到消失的过程。





注意这里,我们现在的物理世界,爱因斯坦以及牛顿们所宣称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的这个物理世界,是我说的本体世界,这个世界是从没有到有的产生的,并也会消失掉——

你是不是很惊讶,这个物理世界也会消失吗?





楼主 此一时焉  发布于 2017-09-17 12:59:07 +0800 CST  


宇宙的奇点是什么样子呢,我想象不出,我只能这样说,当一切都回归到宇宙中心的时候,我们这个半径900亿光年的地方,将会成为干干净净的真空,和一个聚集了所有物质的奇点。

这是一个怎样的图像呢?那么大的真空里什么都没有,奇点到底有多大?总之,这里出现了两个极端,一边是物质聚集,一边是空空荡荡。一边是有,一边是无。

这就是我们目前能够推演出来的,物理世界消失之后的样子。




不过,这不符合我们的信仰,我们依然认为,世界最起初的样子,不是这样二元的东西,应当就是一个东西才对。也就是说,真空和奇点应当是某种混合在一起的东西——

可是你千万不要用哲学和神学的东西来推演,你必须必须要用严谨的物理学来推演这个过程。用严谨的物理学来推演那个真实的本体的“有和无的混合物”。

这一点确实不容易做到,在奇点当中还存在粒子吗?那些东西还是物质吗?届时真空依然还是现在这个样子吗?肯定有咱们不能揣测到的地方。

但有一点必须要坚持,真空和奇点绝对不是宇宙最开始的状态,还有一个更加原始的状态,产生了真空和奇点。

物理世界的消失,真空也是物质,不是无。它们混而为一。

所以,我们纵然是生活在物理世界的里面,存在于真空的里面,但是,真空不是世界的全部,物理世界不是世界的全部,在真空的外边,有产生真空和奇点的东西,那个东西叫做“有物混成”




楼主 此一时焉  发布于 2017-09-17 13:20:35 +0800 CST  
“形而上学,亦称玄学,是古代朴素的辩证法。。。。”

这是近代唯物主义者给《道德经》的注解,很显然,他们根本没有理解道德经。

在西方,研究有与无的人,首推黑格尔,著有《逻辑学》和《精神现象学》,是西方哲学的巅峰著作。但是没有人能够看得懂。



黑格尔逻辑学起源于西方古代的辩证法,研究的人你们也都熟悉,比如亚里士多德,康德等,都十分著名。




但是,我们这里把有与无的混合物看作是世界本体,并且是高于物理世界的本体世界,而黑格尔们却把有与无看作是逻辑,看作是某种高于形式逻辑的辩证逻辑,这是根本不相同的理解,他们把有与无还是看作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的事情。




老子通过他的修行,直接的看到了那个神秘的“道”,看到了世界的本体的样子,他说: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名之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所以黑格尔所代表的西方哲学,路数根本不对,他们没有一个人能够称作“古之真人”或者“古之善为士者”。

楼主 此一时焉  发布于 2017-09-17 14:10:57 +0800 CST  
后来,后来的后来,有一个青年黑格尔派,黑格尔派的叛逆者,你们都知道的,叫做马克思的人——恩格斯这样说:

“马克思从黑格尔的核心炸毁了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可是刚才我们已经写了,黑格尔不是一个“古之善为士者”,从而他根本不可能懂得有与无的真实关系,他的逻辑学也根本不会是科学,黑格尔洋洋洒洒好几部大作写“有和无”,也没有写清楚,老子《道德经》不过五千言,还吾言甚易知甚易行,所以在黑格尔那里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核心”,谈何炸毁。

并且,唯物辩证法把我们的道德经叫做“朴素的辩证法”,某种原始的落后不开化的东西,这样来贬低道德经,抬高自己。其实唯物辩证法又怎样呢?你们在高中是学习过的。





我告诉你们一些更加稀奇的东西:

1.课本上广为宣传说,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留下了很深很深的足迹,你们知道这是在宣传什么吗?大家知道,达摩面壁九年,功夫很深吧。就是这个意思

2.课本里还有一句: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会达到光辉的顶点——你们知道顶点是什么意思吗?就是说,比如道家或者佛家的最高成就,悟道成仙的意思。

3.在《共产党宣言》当中,第一句话是:


一个幽灵,在欧洲的上空徘徊——

也许你们不知道这是在说什么,这是在说,某人已经修成正果成仙了的意思,这样来告诉世人,这个学说高于佛学,高于道学,高于历史上任何一个学说。





楼主 此一时焉  发布于 2017-09-17 14:29:57 +0800 CST  
本贴前面谈论了很多东西,也许你们真的在别人那里是看不到的,比如有机物的起源,有机物的本质,蛋白质的本质,生命是为了DNA的问题,多细胞的细胞打印机,细胞的起源问题,生命的星际传播,生命以及人类的进化问题,太阳的结构,地球的起源,恒星起源问题,宇宙大爆炸,中子与放射性,

而在《道德经揭秘》这个段落里,其实也涉及了很多你们没有看到和思考过的东西,我还没有来得及总结。

下面我将要写的东西,是另一个领域的,社会和历史的本质。

这个东西在宇宙当中,在奇点那里,以及在“有物混成”那里,十分渺小,甚至生命都是十分渺小的东西。但是作为我们,则需要这门学科。因为社会是我们生存在其中的并在其中谋生的地方。





楼主 此一时焉  发布于 2017-09-17 15:50:24 +0800 CST  


楼主 此一时焉  发布于 2017-10-04 20:31:34 +0800 CST  
《太阳简史 八》


图为黑洞

就在不久前,《时间简史》的作者、英国皇家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霍金,表达了自己对于黑洞问题的犹豫不决,他认为,黑洞应当叫做“灰洞”。总之,理论界对于黑洞依旧还是直至很少。2015年3月,霍金对黑洞理论进行了修改,宣称黑洞实际上是“灰色的”。新“灰洞”理论称,物质和能量被黑洞困住一段时间后,又会被重新释放到宇宙中。2016年1月,霍金同物理学家马尔科姆·佩里、安德鲁·施特罗明格提出了新理论:让信息“逃逸”的黑洞裂口由“柔软的带电毛发”组成,它们是位于视界线上的光子和引力子组成的粒子。。。。

本节将给大家解开黑洞之谜,应用《太阳简史》的逻辑,解开物理世界的湮灭之谜,以及其他比较难解的宇宙谜题。

理论界关于黑洞的看法如下:

“黑洞就是中心的一个密度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高、体积无限小,热量无限大的奇点和周围一部分空空如也的天区,这个天区范围之内不可见。依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当一颗垂死恒星崩溃,它将聚集成一点,这里将成为黑洞,吞噬邻近宇宙区域的所有光线和任何物质。”

“黑洞的产生过程类似于中子星的产生过程:某一个恒星在准备灭亡,核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迅速地收缩,塌陷,发生强力爆炸。当核心中所有的物质都变成中子时收缩过程立即停止,被压缩成一个密实的星体,同时也压缩了内部的空间和时间。但在黑洞情况下,由于恒星核心的质量大到使收缩过程无休止地进行下去,连中子间的排斥力也无法阻挡。”

黑洞会发出耀眼的光芒,体积会缩小,甚至会爆炸,会喷射物体,发出耀眼的光芒。当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于1974年做此预言时,整个科学界为之震动。

。。。。。。

上面,是我对于现代物理学的引述,不是我的,不要弄错了。
楼主 此一时焉  发布于 2017-10-10 18:46:23 +0800 CST  
《太阳简史 九》

其实迄今为止,还没有真正的观测到中子星,因为中子星半径都不超过10公里,在若干光年的距离上是不能使用光学观测的,所以都是通过恒星之间的引力特征、轨迹以及电磁脉冲来确定中子星的存在。



在《太阳简史》中,我们已经令人信服的。。。。

楼主 此一时焉  发布于 2017-10-10 18:51:01 +0800 CST  
在《太阳简史》中,我们已经令人信服的证明了一件事儿,我们的太阳系,不过就是中子的各种变形:

中子星、地球、原子、分子已经由它们衍生的有机物、蛋白质、DNA、生命和意识,还包括各种天体,恒星、行星、超新星、中子星等,都是基于中子而产生的,可以说,中子这个东西可以统一太阳系中的任何物质和现象。

在《太阳简史》里,我们唯独没有谈论黑洞。

既然中子可以统一的理解太阳系中的任何物质,乃至于其他恒星系的物质,那么中子是不是可以延伸的去理解黑洞呢?这个延伸的意义是显然的,这就已经能够统一的理解所有的天体以及宇宙中所有的物质现象了。

所以对于黑洞的正确理解,意义是重大的,这就是我在本节开始就谈论理论界关于黑洞的理解的原因。

正电与负电,在中子中作为一个粒子存在,在地球上,正负电是作为原子核与电子存在,质子和电子分离的形式。然后这个原子后来也是因为电子云轨道的原因,形成共价键和离子键,从而形成了花样繁多的化合物和单质。这些都是因为正负电的缘故。 可以认为,都是正负电存在的各种形式。

然后,黑洞也应当如此。它也应当是正负电存在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当正负电还组成为中子的时候,它还是粒子,还有中子星的存在。当引力继续增加的时候,中子内部的正负电会怎样呢?

这就是在物理学界传说了很久的湮灭。据说湮灭是因为反粒子与正粒子相遇——其实在咱们这里已经可以理解湮灭了。没有所谓的反粒子的存在,反粒子、上帝粒子、夸克、中微子。。。。都是物理学界的胡说,这些东西都仅仅存在于数学公式中而从来不曾存在于物理世界。

在黑洞的质量足够大的时候,中子就不再能够作为粒子存在,而是消失了,彻底的消失了,在黑洞中是不存在粒子的,正负电的湮灭是黑洞的存在形式。

所以黑洞不具有空间性质,没有体积,引力无穷大,可以吞噬任何物质,从中可以喷发出中子从而形成整个宇宙。

霍金先生们所描述的黑洞不过是他们可能观测到的东西,我们说的是理想的黑洞,具有理想质量的黑洞应当是一个奇点,没有体积,引力无穷大。而“视界”一说,其实也是非常模糊,黑洞的视界半径等于零,这是毋庸置疑的。

黑洞就是中子中的正负电湮灭——本文正是从这一立场出发的。

极端的讲,物理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从这个黑洞产生的,从而它们也会在一定的条件下返归到黑洞当中去,那个时候,就是物理世界的消失,就是整个宇宙的湮灭。


在这里,我们已经逻辑严谨的描述了万物的形成,以及物理世界的湮灭。


楼主 此一时焉  发布于 2017-10-10 20:09:07 +0800 CST  






真空中的某一个点,是不具有万有引力的。在一切都回归黑洞、在黑洞之外空无所有的时候,剩下的就仅仅是纯粹的真空。这个真空中任何一个点都不是“引力无穷大”,而是根本没有引力。那么哪一个点是奇点呢?

如果某一个点比较特殊,具有无穷的引力,那么,物理世界就还没有消失,而是以奇点的形式存在。

这个困难如下来解:

真空中的某一个点,一个普通的点,没有体积,没有质量,没有引力,这个点爆发,喷发出物质,而这些物质之间,具有万有引力,所有这些物质的总和,作为那个“奇点”的总体产物,它们之间具有万有引力,而这个总和之外的东西不与它们发生相互作用。所以万有引力是“奇点”自身的、“构成奇点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个奇点与空间其他的点没有相互的作用。所以,当我们出身于一片真空,回想刚刚被黑洞吞噬了的那个宇宙的时候,当我们固执的认为那个黑洞必定有万有引力因而与其他空间点不同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刚刚被黑洞吞噬的那些物质,它们之间才具有万有引力,当他们被全部干净的集中于黑洞之中,在黑洞之外就没有任何能够被吸引的东西,黑洞之外的人就不再能够感受黑洞的引力,黑洞此时相对于黑洞之外的事物是真正的没有引力的——

万有引力并不万有,而是相对的,是同一个奇点爆发出的物质之间的相对的相互作用——是奇点自己的事情,仅仅局限于奇点爆发所产生的物质之间。而相对于奇点之外的存在而言,并不存在万有引力。

因此,对于我们而言,我们面临的真空的任何一个点,都是奇点。他们之间不存在引力。而对于那个奇点所产生的宇宙而言,那个宇宙之内的所有的存在之间具有万有引力。

我们在这里所证明的是,当黑洞吞噬了所有的物质,当中子在黑洞中湮灭,这个宇宙就真的一切都不存在了,万有引力也都不存在了,那个黑洞不再是具有引力的一个点,而是一个不具有任何物理性质的一个点,完全彻底的消失。



因此,爱因斯坦预言的时空弯曲纯粹是胡扯,据说物理学已经观测到了时空弯曲,可见近现代物理学已经走入了怎样的错误的道路。基础物理学直到如今也没有能够踏出半步,整日纠缠于上夸克、下夸克、费米子、波色子等层出不穷的新粒子,有如儿童游戏。他们对于简单的正负电的湮灭不敢涉足,却杜篡反粒子出来解决一时的燃眉之急,只要物理学家需要,他们可以编制出任何一种粒子来搪塞物理学。
楼主 此一时焉  发布于 2017-10-11 00:14:18 +0800 CST  
@wang19891217 2017-10-12 20:12:56
顶楼主,真空的任何一个点,都是奇点,这个观点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

您的总结能力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太阳就一中子,地球就一分子。。。。。

我记得我这样说过。

那个总结是说,其实我们的世界,物理世界、化学世界、生命世界、包括我们自己的身体,都是中子衰变的产物。

太阳,这个从银河系中心喷射出来的中子碎片,衰变产生了我们在高中那里学过的所有的自然科学的领域。

不仅仅是太阳吧,其他恒星、恒星系也是如此吧,我们也已经讲述过,白矮星、褐矮星、超新星、中子星,以及他们的所有的行星,都是中子衰变的产物,我们在《太阳简史》那里除了没有讨论黑洞,其他的东西都讨论了,包括有机物和生命。

可以这样说,我们所知道的物理世界,都是中子衰变的产物。使用中子这个概念,已经可以完美的理解我们的整个世界。

就在上面,我们引申的理解了黑洞。以及中子的最终归宿——至此,我们已经能够完全彻底的理解物理世界,这是多少代物理学人的梦想。

天文学、粒子物理、化学、生物学,在我们这里已经一览无余。



而中子衰变的本质是什么呢?这个很关键,中子衰变,不过就是中子演化为质子和电子——正负电从一个例子之中,演化为电子围绕质子旋转的形式。太阳就是这个衰变过程,产生了质子和电子,产生了108种化学元素,从而形成了地球上的无机物、有机物和生物。

中子衰变,产生了物理世界。

而中子,它内部的正负电,并不是正负电存在的最终的形式,正负电在其中还是分离的,还没有达到彻底的中和和湮灭,这一点,我们在天体中得到启发,我们发现,在中子星之外,还有黑洞,如何理解这个黑洞呢?

我们之前已经说过,宇宙中心和银河系中心,作为我们无法观测的天体,喷发出了中子星和中子碎片——

记得我们从地球上的物质组成来推测太阳的物质组成,因为,地球是太阳喷发出来的;

记得我们从彗星的成分推测太阳系周边的物质成分,因为彗星是来自于太阳系周边;

所以我们依据中子星和中子碎片,猜测黑洞是产生中子的地方,正如我们猜测太阳上的核聚变是地球物质的发源地一样。

其实除了太阳,什么地方还有核聚变呢?根本没有。只有这里才能够产生地球上的物质。

同理,物理学界幻想正负电是要湮灭的,可是什么地方才能够有这样的湮灭呢?他们想象不出。不是什么地方都能够湮灭的,必须要黑洞这样的特殊的引力条件。

中子星的引力实在够大,可是中子星中的中子还是粒子。还不是湮灭。

所以,天文学中的黑洞,给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这里不就是湮灭的最好的地方吗?

除了这里,还什么地方能够把正负电压缩到湮灭的程度呢?

这里既然是正负电湮灭的地方,自然也是反过来产生正负电的地方,这是不需要犹豫的。

于是,我们面前最基本的东西并不是粒子,不是中子,而是正负电。

黑洞、中子星、所有的恒星、以及他们的衰变产生的原子、离子、化合物,都是正负电存在的各种形式。

我们最终,不是用中子来统一物理世界,而是正负电。

正负电的产生,就产生了物理世界,正负电的湮灭,就是物理世界的湮灭。

你从初中就开始学习的那个物理学,在我们这里,才能够得到彻底的理解,高于爱因斯坦他们。
楼主 此一时焉  发布于 2017-10-13 21:01:15 +0800 CST  


楼主 此一时焉  发布于 2018-02-10 07:40:44 +0800 CST  


在这里已经大致写出了无机物和有机物发生史,生命发生史,恒星简史,再《道德经》部分也已经写出了意识发生史。还差社会发生史没有写。这是一部足以傲视古今中外的作品,傲视你们曾经崇拜过的那些历史名家

。。。。
楼主 此一时焉  发布于 2018-02-10 07:43:31 +0800 CST  

此一时焉 楼主: 2018-02-11 17:49
评论 此一时焉:在这里回答几个问题。在这里就直接进入《太阳简史》似乎还欠缺点什么。 1。太阳这个中子碎片,在衰变的时候,可能会有几种衰变模式,比如这里网友提出的直接衰变为重元素,或直接衰变为质子,都是有的,这个还无法观测到。 2。

此一时焉 楼主: 2018-02-11 17:55
评论 此一时焉:2。重元素也可以来自于原始恒星,也就是说,太阳之前,曾经有过中子碎片在这里,这与我的理论是相容的,之前的中子碎片也是太阳一个原理嘛。或者说,太阳出现之前,宇宙曾经爆炸过,原理与我讲的太阳简史相同,那个时候形成的重元素、有机物、生命,都陷落于太阳的引力,完全可以。
此一时焉 楼主: 2018-02-11 18:01
评论 此一时焉:3。有很多种模式,我确实无法详细列举,就只举例正文中一种太阳模式而已,比如,超新星爆炸,可以这样写:中子碎片在喷发中子质子的同时,也以重元素的方式衰变,也形成重元素,这就与天文学观测相符合了。
此一时焉 楼主: 2018-02-11 18:08
评论 此一时焉:4。爆炸中的中子是如何走过了几十万光年的距离的??其实太阳不是一直在高速运动吗?也没有丢掉地球不是,甚至小行星带也没有甩掉,彗星也没有掉队。。。。它们是一个惯性系,看看彗星的大尾巴,几千公里,跟随彗星核不离不弃?? 其实彗星核才10公里大有什么引力,是惯性。
此一时焉 楼主: 2018-02-11 18:16
评论 此一时焉:5。太阳内部的神奇的结构,我其实拿不出时间来研究,有同学脑洞大的好好研究一下,把结果贴上来,大家共享。我告诉你们,必定神奇。那里面有58万公里半径,
楼主 此一时焉  发布于 2018-02-11 19:32:48 +0800 CST  


以往的理论有一个缺陷,既然氢气团的聚拢形成了太阳,那我问氢是什么地方来的?而这里归结为中子衰变产生氢。
所以我们这里已经解释了无机物来源问题,再加上后面的有机物起源,我们已经找到了宇宙中物质的起源!!!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物质起源于中子,中子来源于黑洞——已经十分完美。
:先有中子还是先有质子问题。
从太阳和行星的中子含量看,中子是先有的,质子是后发生的,否则不会有这么多的中子存在。
那就是说:
中子才是物理世界的基体,比喻的说,这是一个中子的世界,有少数中子电离了,才有了质子。又好像说,中子是溶液,质子是溶解在这里的无机盐。
但是中子没有性质,物质的性质都是质子的性质,中子就好比骨架,质子悬挂在骨架上,跟有机物的官能团的意思。
就整个宇宙而言,太阳质量是太阳系质量的99.86%,其他恒星系也是如此。而宇宙所有恒星系质量总和,也可能小于黑洞质量。因此,宇宙中子总质量大约等于宇宙所有物质的99.86%。这样的猜测比较合理。

中子的大海之中有几个质子游离在空间里,这几个质子又发生了有机物和生命。。。。
楼主 此一时焉  发布于 2018-02-11 20:04:26 +0800 CST  
再比方说元素碘。他是第97号元素,有97个质子,97个电子,97个中子。
可是决定它的性质的,不过就是最外层电子云轨道而已,也就是最外层几个电子,它的性质跟第9号元素氟相同,因为这两个元素的最外层电子云轨道是相同的,所以它们是同一个族的元素,在例如炭硅锗硒铅,一个族的元素,性质相同,最外层电子云轨道相同。

可是,就碘这个元素而言,我们无法打开它的原子核去里面看清楚到底是多少质子多少中子,质子与中子是如何结合的,其实迄今为止我们还只能通过化学反应来探索元素碘的诸多性质,不能通过打破原子核的办法来探索,所以如果我说在碘原子核里都是中子,根本没有97个质子,只有最外层几个中子电离了,这个说法我们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都是不能反驳的。
所以,就原子而言,中子团是骨架,质子是官能团的理解也是合理的,这为我们了解原子、元素极其重要。
楼主 此一时焉  发布于 2018-02-11 20:43:16 +0800 CST  

楼主:此一时焉

字数:358375

发表时间:2017-08-06 05:51:3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3-08 21:19:45 +0800 CST

评论数:386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