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河”志在重塑中国生态格局(转载)

违背自然规律的代价:三北防护林成片死亡

央视财经近日发布报道,称“三北防护林张北段林木大批死亡,杨树一推即倒”。小编本人也曾在去年夏季和秋季两度探访张北县,在长途车上亲眼目睹大片人造林了无生机,至今记忆尤新,而这种情况其实在整个三北防护林带都广泛存在。被称为“绿色长城”的三北防护林,究竟为什么衰亡到如此地步?是因为缺水造成杨树死亡,还是因为违背当地自然生态、大面积种杨树才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看到张北段三北防护林成片死亡的惨状,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大多会感叹,“京津地区空气质量必然又要恶化了”,可是,我们所看不到的是,人为的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面积造林,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以及当地人的生计造成的毁灭性打击才是最大的。


在大多媒体的报道中,并没有提到三北防护林是否违背自然规律,而是呼吁政府加快对三北防护林进行“更新改造”工作,重新植树,否则京津地区将再遭沙尘暴威胁。也许我们更应该问一问,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沙尘暴?是因为草原地区缺乏密集的人造林,还是因为某些政策不当而造成的草原荒漠化?大量消耗水源的防护林真能治理荒漠化的根本起因吗?有没有更符合当地资源现状的环境修复方式?“人定胜天”的路子在70年代的确是大受推崇,在21世纪则显得太过落伍。三北防护林的林木之死,告诉我们——是该警醒的时候了。


环保NGO自然大学草木学院观点:“张北段50万亩杨树防护林濒临死亡,主因是违背自然规律,追求短期效应大面积营造速生杨林自然大量消耗地下水,反过来致杨树缺水死亡,而速生杨本身寿命短。看似天灾,实为人祸。”

生态学家蒋高明教授观点:“刚才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采访,针对三北防护林(杨树林)成片死亡问题,回答记者提问。这个问题笔者呼吁了十几年,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格局不是以乔木为主的,而是以草为主的,还有一些灌木。在上述地区大面积种植人工林,被大自然淘汰是迟早的事。十几年前,笔者做讲座,用的图片就是在三北地区拍的,当时就是小老头树,15年了没有成材,想不到今天还是成片死亡了。”


清华大学生态保护研究中心前主任于长青:“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就不应该植树造林。实际上,干旱区草原大部分植被是“木质化”的,长不高,就只有二三十公分。当地很缺水,但种树就必须浇水,而且在干旱地区种树需要浇大量的水,即使是胡杨也必须生长在有水的地方特别是河流两岸,这就使地下水位大面积下降,对地表原生植被破坏非常严重,造成更大范围的荒漠化。靠造林保水不但是不可能的,还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三北防护林调查:张北段林木大批死亡

随着假期临近结束,短途休闲游需求开始释放,城市周边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出行量明显增长。离北京仅200多公里的张北县坝上地区是近年来北京人消暑旅游的热门去处,而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那里更是从上世纪50年代起大力植树造林,为首都北京的防风固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谓是守护首都北京的最后一道绿色防线。而近期我们的记者走访时发现,张北县防风林出现了大面积死亡的情况。一起来看记者的报道。
安重福是张北县张北镇林场的护林员,看护着2000亩林地,在这里已经五年了。老安告诉记者他从小就生活在林场旁的村子里,以前这里的杨树林郁郁葱葱,但现如今却成片成片的死亡。
护林员 安重福:(您看这两年这里树木死亡的状况严重吗)我守得这几年每年至少有20%的死亡,得有20%。(那这些死了的树,您会做一些补救吗?)什么也做不了,救了也活不了。
无独有偶,记者在张北县的另一片林区,也看到了同样的情景。
记者魏欣: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位于张北县城区旁的张北中心林场,现在是初秋的季节,但是我身边的树木却是光秃秃的一片,我身边的这个树的树干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干裂,树皮也完全脱落,而这边的这棵树木已经出现了倾斜的状况,树根也已经完全糟烂。而像这种死亡的树木在这片林区随处可见。
据了解,目前出现老化死亡的大多是杨树,而在整个张北县160多万亩的防风林中,杨树面积达到三分之一。
张北县林业局副局长王进焕:可惜就是,树死了,木材腐朽了,没效益了,整个树死了,防护效益也没了,经济效益也没了。
说着话,王进焕在一棵杨树旁停下,用力的推了几下树干,这棵小叶杨树就折断倒地了。王进焕告诉记者,这棵杨树的树龄已经超过了40年,树的根部完全没有水分,已经彻底死亡了。
张北县林业局副局长王进焕:如果再不维护这60万亩树林都要面临这个情况。
据了解,由于种植成本低、生长速度快,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的三北防护林中,杨树成为了主要的种植品种,而像张北地区这样杨树大面积老化死亡的情况,在整个三北防护林地区都普遍存在。
多重因素致50万亩杨树防护林濒临死亡

目前出现大面积死亡情况的主要是杨树,杨树的种植面积在张北县的防风林中达到三分之一,当地人更是用“杨老大”来形容这一树种单一的现状。曾经挺拔的杨树行列整齐、绿树成荫,风景无限。为何出现大面积死亡的情况?这种情况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继续来看记者的调查。
据张北县林业局负责人介绍,张北坝上地区的杨树防护林主要都是在1970年前后栽植的,到现在已经40多年了,而《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规定,我国北部杨树树龄30年以上即进入过熟期。
张北县林业局副局长王进焕:生理因素因为它岁数大了,肯定是死,迟死早死吧,这是决定它要死。(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从2007年,出现了整株枯死的现象,但是后来就逐年多一点了。
据统计整个坝上地区现有杨树防护林152.9万亩,其中141.8万亩已达到过熟期,衰死和濒临衰死的有50.7万亩。除了树龄老化,张家口市水务局的监测数据显示,坝上地区从2000年到2010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平均每年下降1至3米,这也大大加快了防护林的衰死速度。
张北县林业局副局长王进焕:今年是降雨最好的一年,每几年都是不足三百毫米的降雨量。
记者:这对于杨树的生长非常不利?
非常不利。如果要是每年要遇个特殊干旱,就这种情况有可能就大面积死。
除了老化和缺水,资金缺乏、人力成本激增导致的维护不利,也在客观上加剧了防护林的衰弱。两届全国人大代表袁妙枝,就曾连续7年呼吁增加这方面的财政投入。
张北县张北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袁妙枝:(现在真正的国家,加上地方,每年给咱们拨款一亩地多少钱?) 连种子,苗木费,带那个整地费是360块钱,咱们那个拨款3百块钱。(您的工作经验,大约需要成本大约是多少?)从现在的这个社会的发展情况,从咱们雇佣农民工的情况,一亩地最少四千块钱,最少,一亩地最少四千块钱。
50万亩防护林老化 风沙或威胁京津

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的张家口坝上地区,是塞北风沙南下的重要通道。而离北京最近的是张北县,坝上地区正处北京的“上风上水”之地,是多年来为北京抵挡风沙的要地。
最近一年来,北京多次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就在10月5日下午,中央气象台发布霾黄色预警,预计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河北大部、京津地区、山西东部和南部、河南北部等地有中度霾,局部地区有重度霾。而张北防护林大面积的老化、死亡,无疑会加重沙尘暴对京津地区的侵袭。继续来看报道。
我国的风沙侵袭共有北、西、西北三个路径,而在北部路径中,风从蒙古南下经过浑善达克沙地形成风沙,然后通过张家口的张北地区直入北京。因此,张北防护林大面积的老化死亡,直接后果就是让京津地区再度面临春季沙尘的侵袭。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教授丁国栋:张北地区是京津风沙源的重要源区,这个地方建设好,可以说对于北部路径的风沙防护有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坝上地区林地面积为463.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2.4%。张北县的数据显示,到2012年底,大风日数由10年前的90多天减少为30天,沙暴日数由26天减少到4到6天。面对防护林的大面积死亡,目前当地政府正在采用萌生树苗的方法进行改造,预计更新60万亩杨树的总投入在三亿元左右,今年4月,已经开始对一万亩杨树林进行试点。而如果不及时改造,等到树木全部枯死后再重建的话,费用至少要翻一番达到6亿元。目前,张北防护林老化问题已经引起中央的注意。
张北县林业局副局长王进焕:国家发改委,9月4号也来调研,也正在考虑给我们立项,国家项目,国家也投资这就不是问题了。
京津环境正恶化 防护林更新改造刻不容缓

据我们了解,张北县林业局历年都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相关的态势,而改造防护林的最大的难题就是资金,地方无力承担巨大的更新改造费用。据了解,目前河北省和张家口市共同编制了《张家口市坝上地区杨树成过熟林更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拟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立项。该项目计划对坝上50.7万亩杨树成过熟林更新改造。总投资5亿5787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44630万元,地方配套11157万元。目前还不知道能否得到通过,但显然,衰败的杨树林等不了,京津地区正在恶化的环境也等不了。


一味地指责政府也没用,林业局也有很多干实事的,他们也在研究如何更好地开展防护工作。毕竟那个环境已经被破坏得很厉害了,恢复起来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树的大片死亡,表示环境又恶化了。。。延庆那边,就因为水少,几乎每年要重新栽一大批树。根扎不下去,大风一吹就倒。

假如长期以来每年都要重新栽树,却每年都不成活的时候,就说明这个路子是肯定行不通了,应该从更遵循当地生态的路子去走。当地政府也许是好心,但是却没有花时间去找自然界的规律
楼主 bvbjh  发布于 2018-04-12 06:21:57 +0800 CST  
@DongNanx 2018-04-09 11:38:03
600亿吨水,只能种一亩三分地,没有大格局。
西部调水应该与中亚地缘战略有机结合。
-----------------------------
生态学家蒋高明教授观点:“刚才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采访,针对三北防护林(杨树林)成片死亡问题,回答记者提问。这个问题笔者呼吁了十几年,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格局不是以乔木为主的,而是以草为主的,还有一些灌木。在上述地区大面积种植人工林,被大自然淘汰是迟早的事。十几年前,笔者做讲座,用的图片就是在三北地区拍的,当时就是小老头树,15年了没有成材,想不到今天还是成片死亡了。”

清华大学生态保护研究中心前主任于长青:“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就不应该植树造林。实际上,干旱区草原大部分植被是“木质化”的,长不高,就只有二三十公分。当地很缺水,但种树就必须浇水,而且在干旱地区种树需要浇大量的水,即使是胡杨也必须生长在有水的地方特别是河流两岸,这就使地下水位大面积下降,对地表原生植被破坏非常严重,造成更大范围的荒漠化。靠造林保水不但是不可能的,还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楼主 bvbjh  发布于 2018-04-12 06:25:26 +0800 CST  
《经济半小时》 20131121 失守的防护林

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造林总面积达到了409万平方公里。三北防护林工程,肩负着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广大区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的使命。工程从1978年上马,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在已经建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人工生态林带,其成就让世界瞩目。但最近我们的记者在华北、东北等地调查时发现,在近千公里的三北防护林带上,出现了树木大量死亡、人为破坏严重的诸多问题。三北防护林的现状究竟怎样,《经济半小时》记者进行了调查。

一、内蒙上百万亩防护林彻底死亡

不久前,财经频道节目里曾经报道过河北张北的防护林大面积老化死亡的情况。事实上,从1978年开始,我国就开始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以及西北大部分地区开始大面积的防护林建设,除了张北的防护林死亡以外,别的地区怎么样了呢?前几天,《经济半小时》记者驱车前往内蒙等地走访了一趟,如今这里的防护林是不是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呢?

10月24日,《经济半小时》记者从北京出发,沿着京承高速一路向北,经辽宁省朝阳市到达内蒙古通辽。这里位于我国最大的沙地--科尔沁沙地腹地,一直是防护林建设最重要的地区之一。然而,在进入通辽地区之后,记者在不少公路旁看到,大量的杨树不仅整个树干都呈现出灰白色,树上的叶子也掉光了。一些杨树看起来刚刚才被推倒,从裂口处可以看出,树干已经干得发脆。

《经济半小时》记者:这些已经干死了?

当地村民:对,干死了。

《经济半小时》记者:像这种(旱死的树)明显已经死了是吧?

内蒙古奈曼旗林业局局长张春民:彻底旱死了。

在通辽市西南部的奈曼旗兴隆沼地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兴隆沼,真凄凉,黑风气,白沙扬,吞农田、卷走羊、多灾多难穷棒子梁”。经过30多年的治理,在这片近80万亩的土地上,已经建起了近40万亩呈网格状分布的林带。使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不再受到风沙的侵袭。但当地林业局的张春民告诉记者,和张北防护林面临的情况一样。这里的杨树也正在经历着大面积的死亡。

张春民:大部分的杨树死亡都出现在丘间低地,还有河流的两岸,还有一些公路、铁路的沿线上。

张春民告诉记者,兴隆沼杨树死亡的比例张北也非常接近。达到了当地林地面积的20%。

张春民:2010年,我们初步统计全体死亡半死亡的树。根据当时的统计大约面积有六七万亩的树处于死亡,或者是半成活状态下。

而从目前的卫星图上可以看出,整个兴隆沼林场地区,当年治理风沙时形成的网格依然还在,但是网格之间绿色林带已经被日益增加黄色地带所替代。张春民说,尽管这两年当地一直在更新改造,但杨树的死亡还在继续。

张春民:从2010年开始,死亡的大部分树木都已经过改造。近两年改造了70%,还有30%左右。

顺着兴隆沼林场往西南200公里,是赤峰市敖汉旗的黄羊洼地区。在这个较高的山头上立着的这样一块碑,碑上还能依稀看出防护林工程的字样。而从这个山头上放眼望去,整个地区里的树木显得寥寥无几。

当地村民:整棵整株就旱死了,上面一点叶没有,旱死了,全部旱死了。

《经济半小时》记者:现在像我们赤峰这种受干旱,包括树种老化、退化这种面积大吗?

赤峰市林业治沙管理站副站长吕景辉:大体上,我觉得这些面积,有二百万亩。一部分是枯死了,但是有一部分在退化,包括它的整个生态效益,正在逐步地减退。

正是大量的这种长不大的小老头树,使得防护林失去了生态效益。吕景辉告诉记者,这种小老头树连劈柴火都没有人要,何况现在大家也不烧柴了。

吕景辉:由于干旱,这些小老头树的树皮,已经是正在逐渐的退化过程当中了。

《经济半小时》记者:我看这些都是大量的小老头树?

吕景辉:这一片差不多(都是)。

《经济半小时》记者:怎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呢?

吕景辉:这个基本上就是枯死了。

《经济半小时》记者:枯死了?

吕景辉:枯死之后,有时候假如有外力作用,用手推或者有风吹的时候,有的树自己就倒了。

在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角干二村,村主任荣忠财告诉记者,从2007年开始,村里的防风固沙林就被成片成片的采伐。

荣忠财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角干二村的村主任:这一块林地,保守说也得有350亩以上。那边种苞米有一个三轮车,那边一百多亩,保守说两块加到一起得五百亩以上。《经济半小时》记者:还有没有别的地方被毁的?

荣忠财:有,往西走,西南走,毁的面积也比较大,还能有三块,这三块保守说得达到一千亩以上。

荣忠财说,自己一直在向有关部门反映,终于在今年6月,他得到了当地科尔沁区森林公安局给予的反馈。这份反馈书上指出,已经对韩某陈某等人盗伐林木及非法占用林地的事情做出了处罚。但重要的是,防护林被采伐之后并没有再种上树,地上的沙子开始裸露出来,荣忠财担心,来年沙尘暴就会起来。

荣忠财:现在看到没有,明显看到这个沙子全起来了,如果来年春天,不重新给它绿化了,到了3月至5月份,这些沙子就扬尘四起,我们角干的村民一千多户,也就直接受到了风沙暴的威胁。

在赤峰市松山区太平地镇的村民眼里,这种担心已经变成了现实。

赤峰市松山区太平地镇六分地村村民:风沙起来了,对面都看不到人,从2006年,2005年冰雹就厉害了。

《经济半小时》记者:厉害到什么程度?

赤峰市松山区太平地镇六分地村村民:玉米砸的叶子就剩下一条一条的了。

《经济半小时》记者:风沙往村里吹吗?

赤峰市松山区太平地镇六分地村村民:吹,都吹,普遍吹这块,对面过人都看不见,挣不看眼珠子,就春季。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太平地镇村民就在当地一位蔡姓林业技术工程师的指导下,开始了农田防护林的造林工程。到1973年,全乡11.3万亩的土地上造出了230个的防护林网。成为了当时全国最大的农田防护林。

赤峰市松山区太平地镇六分地村村民:这个地方都是我们村的防风林带,这是一个400米见方的一个方田,这个方田当中(双线)栽了八行树,当中有一条道。

《经济半小时》记者:那时候是什么样子?

赤峰市松山区太平地镇六分地村村民:风调雨顺,四外全是绿场地。又抗旱又抗涝防风固沙。

当年见证过农田防护林建设的老村长刘纪元告诉记者,1981年松山区遭遇了罕见的11级风暴,邻近的乡村都受了灾。但是太平地镇由于有防护林的保护,农田安然无恙。媒体报道之后,太平地镇受到了国家的表彰。太平地镇农田防护林一下子开始闻名全国甚至闻名世界。

刘纪元赤峰市松山区太平地镇六分地村老村长:包括黑龙江省,和内蒙其他别的地区,他们那就是不断地都上这里参观。美国来这里三次,还有其他有些国家的元首也到这里来过,联合国粮农组织18个国家组织上这里来看过。

但是随着木材价格的攀升,在2000年开始至今,太平地镇六分地村的农田防护林就一天天的被变卖和砍伐。而砍伐之后,防护林就再也没有种起来。

《经济半小时》记者:这些原来都是树带?

赤峰市松山区太平地镇六分地村村民:都是树带,你看这长的都是别人的,这个是六分地(村)的,现在都没有了,六分地的这东边原来都有,(现在)这都没有树了。

赤峰市松山区太平地镇太平地镇六分地村村民:(原来) 14000多亩地全都有防风林。《经济半小时》记者:现在被伐的有多少?

赤峰市松山区太平地镇太平地镇六分地村村民:都砍伐了。

在这里的田间道路两侧,还有最近才被采伐后留下的树桩。村民说,原来在农田里放眼一望,到处是树,根本望不出去。但是现在从地里往村里方向望,一眼就能望到头。一眼能望过去的地方,风沙也跟着就吹过去了。

《经济半小时》记者:这树死了吗?

赤峰市松山区太平地镇六分地村村民:这不都死了吗,看我们村原来我们村根本就看到村,就那个方位都是树,现在一看现在没有树了,这风沙这么大,你听呼呼的。

看着日渐稀少的防护林和越来越大的风沙,已经退休多年的老村长刘纪元也只能望沙兴叹。

赤峰市松山区太平地镇六分地村老村长刘纪元:现在咱们也管不着那个事,从心里来说有些东西确实挺难受的,但是挺难受的你也没有办法。原来要是蔡工程师活着的话,那就磨磨唧唧就为造这几棵树,他要活着也得气死,那老头,那工程师(当年)那心血没少费。

《经济半小时》记者沿着三北防护林带一路调查,虽然没有一个全面完整的统计数据,但就从通辽和赤峰两地的情况看,就有上百万亩的防护林出现死亡,有的正在迅速的退化。而在一些地区,私砍盗伐的现象更是让人触目惊心。为什么国家重点投入建设的生态工程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二、村民伐树种庄稼导致防护林大面积缺失

在这些防护林大面积死亡的背后,我们听到的最多的词就是干旱、缺水。那么到底当地干旱缺水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呢?在过去的超过三十年的造林时间里,当地水有些什么样的变化呢?除了缺水,又有什么原因使被砍伐的防护林不能再次种植起来呢?

内蒙古奈曼旗林业局局长张春民告诉记者,当地密度适中的杨树林,每个生长季的耗水量在380毫米左右。然而在一份奈曼旗1970年至2009年的降水量统计表中,《经济半小时》记者看到,上世纪70年代到2000年前后,当地的平均降水量在360毫米。而在最近的2000年-2010年的十年时间里,奈曼旗的年平均降水量降到了260毫米。

张春民:(杨树)是浅根性树种,天然浇水不足,补给不足,地下水下降,满足不了他的生理需求了,土壤的含水量小于2%,那么植物已经不能从土壤当中吸收有效的水分,从而满足他生命的需要,就凋蔫以后树死亡。

由于降水量不足,现在当地种田种树都得依靠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但对于农民个人来说,难以承担灌溉设备的投入。因此,即便是造了林也难以成活。

当地村民:我们灌溉时不像生产队,你看人家这地都是管灌。我们这地里就没有,我们都是个人打井,但是个人上不起管灌,水袋一铺就几百米,上千米,就这么浇地,浇不起,所以成活率就低。

正是基于灌溉模式的造林治沙和灌溉农田面积的增加,使得用水量的飞速增长,正在导致地下水位快速下降。

当地村民:现在地下已经超过12、13米都没水了。得从12、13米以下抽水。我们现在也机井抽水,使管灌,使潜水泵都得18米,18米以下往上提水才有水。

抽样数据显示,奈曼当地的地下水位由1994年的3-5米下降到了现在的7-13米。由于生长过程中耗水量大,地下水位的下降给杨树的成活带来致命打击。

《经济半小时》记者:您刚刚提到杨树是这种浅根性植物是吧?

张春民内蒙古奈曼旗林业局局长:浅根性树种。

《经济半小时》记者:它的树根能伸到几米?

张春民:正常都是在水平根一米深左右,超不过一米五。

越缺水越抽水,使得杨树生长可用的水越来越少。而导致杨树死亡的另一个原因是种植密度过大。根据国际杨树委员会的规定,杨树密度等级每亩超过66株即为很密等级。但是在当年,杨树的种植密度要远远高过这一数字。

《经济半小时》记者:原来一亩地种多少棵?

马琢通辽市生态建设办公室主任:种300来棵。就是二乘一,两米的行距,一米的株距,这不就300多棵吗?667平方米,就是这个数据。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专家罗菊春教授告诉记者,由于杨树属于阔叶树种,本身蒸腾耗水量就大。而密集的种植就会使得树与树之间要抢水喝。一旦降雨量和地下水的减少,树木“吃不饱”的现象就会进一步凸显出来。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罗菊春:一碗饭4个人和2个人吃能一样嘛,就是很简单的例子。但是它自己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被压的,赶不上去的自己死掉,来给大的树创造空间。

由于杨树具有种植成本低、生长速度快等特点,在当年雨水充足的情况下,几乎是插下一根树枝就能长出一棵树。抱着种的越多,效果越好的心态。防护林的种植密度越种越大。

罗菊春:当时造林就是想栽密一点才能达标。因为我们造林它有指标的。
楼主 bvbjh  发布于 2018-04-12 06:43:53 +0800 CST  
@微言积而成雷电 2018-04-12 06:57:06
多学以色列,尽量不动大自然,多利用科技创新改变人类的外部环境。
-----------------------------
1,沿线分水,到达南疆可能没有多少水了。
2,洪水期间,输水隧道直径难以承担过水任务。
3,水源地没有足够大的调蓄库。
4,水量太小,难以应对沙漠地区巨大蒸发量。
5,如果建地下水网,工程费用巨大。
楼主 bvbjh  发布于 2018-04-12 15:58:40 +0800 CST  
楼主 bvbjh  发布于 2018-04-12 19:58:46 +0800 CST  
最终成功的造出了1800平方千米的良田,并且在1986年将其重新划为荷兰第12个省份,称为弗列弗兰省。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花费了大约2万亿美元,荷兰终于完成了这个巨大的工程。荷兰人的国土面积增长了20%,称为了世界上一个奇迹。
现如今,这条大坝一面是大海,一面是良田和湖泊,每天有数千辆汽车行驶在这条大坝上,这里也早已成为了旅游胜地,为当地人带来了巨大的收入。荷兰,小国家,大气魄。
楼主 bvbjh  发布于 2018-04-12 21:33:19 +0800 CST  
沿海筑堤坝,引江济渤海。
造价百万亿,良田百万顷。
巨大淡水湖,环绕我海防。
坝外深网箱,海鱼装满仓。
楼主 bvbjh  发布于 2018-04-13 02:50:56 +0800 CST  
“红旗河”与“飞龙构想”的学习性比较
——与“红旗河”团队商榷

“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是一条沿青藏高原边缘全程自流进入新疆的调水线,该方案是“S4679课题组”的6位院士、12位教授以及多位博士,联合国内多所顶尖大学,经两年多的攻关探索出的一条西部调水方案。
本文笔者是另一个西部调水方案——“飞龙构想”的参与者,“飞龙构想”是四川一个民间研究团队5年探索的成果, 2015年,该团队就已发表了研究成果——《飞龙构想》。但由于缺乏经费,其影响力远低于“红旗河”方案。

一、《飞龙构想》的基本情况
1、“飞龙构想”提出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2765米)筑坝引水,沿途取易贡藏布和帕隆藏布之水,自流入怒江(2429米)。全程282公里,自然比降0.997‰。


(图1)
2、怒江筑坝抬高水位至2629米以上,经隧洞自流入澜沧江(2575米),全程54公里,比降1‰;
3、澜沧江经隧洞入金沙江(2510米),全程85公里,自然比降0.76‰;
4、金沙江191公里至雅砻江两河口水库(2614米)地下166米处,以下行隧道引雅砻江水后,经192公里到达大渡河集沐乡2200米。平均自然比降0.74‰。


(图2)
5、建大渡河集沐水库,隧道自流入甘肃迭部县尼傲乡白龙江(2015米),全程288.8公里,比降0.94‰;
6、白龙江隧道133公里到洮河1950米,自然比降0.64‰;
7、在白龙江至洮河之间隧道向东掘48公里支洞分流部分入渭河1940米,其余沿洮河自流入刘家峡水库1735米。从刘家峡175公里至西北受水点甘肃省景泰县上沙沃洼地,再逐级分流灌溉西北各地。


(图3)
水从上沙沃出发根据地形和灌溉需要分流出多条支线:
(一)阿拉善左旗支线。主要灌溉黄河以北中卫市至巴彦淖尔市狭长地带,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海拔从1590米降至1030米左右(见图4 )。


(图4)
(二)民勤金昌支线。水出上沙沃洼地西行65公里后,分流一支汇入民勤县大东河(1370米),继续西行进入金昌市城区南郊(1575米),与现有金昌引水干渠交汇,金昌绿洲与民勤绿洲形成一个整体(见图5)。


(图5)
(三)闪电河支线。水经金昌市以后继续向西,于阿拉善右旗附近进行一次近似“M”形的分流,一支向东,经过雅布赖山高台进入内蒙(见图2),并在正蓝旗(1310米)入滦河源头闪电河,随闪电河入滦河自流入天津市;在滦河途径四岔口水库时,掘15公里隧道进入潮河支流(1010米),随潮河入密云水库供北京使用(见图6)。


(图6)

(图7)四岔口水库
在快入闪电河时,可以再分流出一支继续向东133公里入西拉沐伦河,沿西拉沐伦河自流灌溉科尔沁沙地,逆转面积约4.23 万平方公里科尔沁沙化问题(见图8)。

(图8)科尔沁草原(又称科尔沁沙地)
(四)北疆支线。水至玉门市柳河乡政府以北10公里,海拔1397米处进行一次分流,一支继续往北疆方向灌溉准格尔盆地,另一支折返往东汇入居延海(见图9)。笔者悬赏一万元打赌,不经过此处想进入北疆是不可能的。


(图9)

(图10)疏勒河和黑河分水岭1397米(东经97°00′,北纬40°30′)附近地貌


北疆支线从1397米出发,沿途灌溉低处的哈密、鄯善县、吐鲁番等地区,在海拔1100米附近过达坂城,进入乌鲁木齐市,灌溉准格尔盆地(图11)。



(图11)
(五)南疆支线。水从玉门市南郊1497米处分流后,一支继续向西,过玉门市前往南疆塔里木盆地,沿途一马平川,余水可以存积到罗布泊(见图12:南北疆水头可覆盖区域示意图)。



(图12:南北疆水头可覆盖区域示意图)





(图13)水的归宿地之一罗布泊现状
海拔2700—3100米左右,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的柴达木盆地并没有被纳入到“红旗河”方案中。《飞龙构想》根据“高水高用,低水低用”的思路,提出了“引通入柴”的高程引水方案,即从通天河楚玛尔河口4222米处,引通天河水经120公里隧道进入柴达木盆地格尔木河上游的温泉水库,入格尔木河自流灌溉柴达木盆地(见图14)。



(图14)




(图15)
《飞龙构想》进入刘家峡之前,引水隧道1224.8公里,平均比降为万分之9.6,自流引水1600亿立方米,占河流取水点总量的38.46%。



(图16)
由于相同的研究方向,笔者对“红旗河”方案进行了认真学习,我们认为,“红旗河”方案是迄今为止最接近“飞龙构想”的方案,但两者仍有多处差异,本团队通过各种方法试图与“红旗河”团队取得联系,希望就相关疑虑进行学习,但未得到回应,不得不发表本文,希望通过网络向“S4679课题组”学习,共同探寻最佳方案,为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尽到匹夫之责。
二、“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基本情况
“红旗河”公布的资料显示,“红旗河”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2550米)取水,沿途取易贡藏布和帕隆藏布之水,自流509公里后进入怒江(水位2380米);然后,于三江并流处穿越横断山脉:借用怒江河道60公里后经隧洞进入澜沧江(2230米),借用澜沧江河道43公里后经隧洞进入金沙江(2220米);借用金沙江河道97公里后,以隧洞、明渠和水库相结合的方式绕过沙鲁里山到达雅砻江(2119米),绕过大雪山到达大渡河(2022米),绕过邛崃山到达岷江(1945米),绕过岷山到达白龙江(1880米)、渭河(1808米);从刘家峡水库经过黄河(1735米),以明渠为主绕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沿祁连山东侧平原,经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到达玉门(1550米),接着沿阿尔金山、昆仑山的山前平原,穿过库姆塔格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到达和田、喀什(1300米)。
“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全程6188公里(含200公里自然河道),落差1258米,平均坡降万分之2.1,最大坝高280米,最长隧道55公里,取水水位低,预计年总调水量达600亿立方米,仅占主要河流取水点总水量的21%。
为惠及更多地区,方案还设计了三条主要支线,通向延安方向的“红延河”,通向内蒙古、北京方向的“漠北河”,以及通向吐哈盆地的“春风河”。



(图17)“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主体线路设计



(图18)“飞龙构想” 主体线路示意图
三、两个方案的比较性研究
望有兴趣的读者予以批评。
(一)关于引水海拔高度的比较性研究。 “红旗河”方案与《飞龙构想》的指导思想均为“水入刘家峡之前尽量降低海拔,以引来更多水量;水出刘家峡之后尽量保持海拔,以灌溉更远更广区域”,两个方案均将水引入刘家峡水库后再向西北分流,所以,两个方案的引水高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刘家峡之前。
1、有必要找到引水高度与引水能力之间的平衡点。引水高度降低后,可引水量增加,但河流之间的引水落差(比降)也随之变小,水在引水渠中的流速变缓,工程的引水能力会变小。所以,过度降低高度后,虽然“可引水量”增加了,但工程的引水能力却下降了,如果没有平衡好引水高度与引水能力之间的关系,其结果是没有能力把巨量的水引走,只能“望水兴叹”了。所以,应准确地找到引水高度与引水能力之间的平衡点,不要因为引水能力太低而浪费了巨大的“可引水量”。“红旗河”方案的引水高度略低于《飞龙构想》,其“可引水量”的确比《飞龙构想》更多,但“可引水量”并不等于现实的引水量,研究发现,“红旗河”方案降低了引水高度致使工程量陡增,引水距离变长,引水能力和性价比大幅度下降,仅能引水600亿立方米,占引水点的21%。西北极度干旱,水发挥的效益巨大,“红旗河”方案不是不想引走更多水,而是巨大的工程量却只能引来600亿立方米水,从而陷入了“望水兴叹”的境地。
“红旗河”方案有“为降低高度而降低高度之嫌”,例如“红旗河”方案起点在“大拐弯” 2550米附近,比《飞龙构想》的2765米低了215米,但两者实际上仅相隔12公里,之间没有水源汇入,其可引水量是相同的。但“红旗河”方案人为地降低了引水海拔,使工程量大幅度增加,可见,《飞龙构想》在起点上优于“红旗河”方案。
由于“红旗河”方案降低了引水高度,理论上可以多引来一些水,但却给整个系统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后果,两相比较,得不偿失。例如,《飞龙构想》进入刘家峡之前,平均比降为万分之9.6,而“红旗河”方案公布平均比降为万分之2.1,《飞龙构想》比降是“红旗河”的4.6倍,而根据水力学经典公式曼宁公式,比降“S”对流速“V”的影响是很大的。



(曼宁公式)
通过公式可以计算出,“红旗河”的工程总量将大约是《飞龙构想》的2倍以上。



(图19)
成倍增加了工程量,却无法引来等倍的水量。从图19可以看出,以刘家峡水面海拔1735米为基准,画一条引水河流1735米河床等高线(红色线条),这条线与《飞龙构想》引水线路(蓝色线条)所形成的封闭区域并不太大,这表明,即便降低引水高度至1735米,其与《飞龙构想》引水线路相比,所能增加的集水面积并不大,增加的可引水量也不大。
降低高度的另一个目的是提高整个工程的洪水调节能力。但由于“红旗河”方案引水能力受限,其对洪水的调节能力也只能局限在600亿立方米范围内,远远低于《飞龙构想》。
有细心的读者会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引水到黄河刘家峡水库下游某处,例如下游大柳树湾等地,再引到西北地区,这样不就可以相对提高引水比降了吗?但如果从刘家峡下游引水到西北地区,其高度不足以覆盖西北大部分地区,引水的灌溉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难以进行自流灌溉,所以必须在黄河刘家峡进行分流。
2、水在河道中自流数十公里再引走的必要性研究。“红旗河”方案提出“于三江并流处穿越横断山脉:借用怒江河道60公里后经隧洞进入澜沧江(水位2230米),借用澜沧江河道43公里后经隧洞进入金沙江(水位2220米)。借用金沙江河道97公里后,以隧洞、明渠和水库相结合的方式绕过沙鲁里山到达雅砻江(水位2119米)。”
按照“红旗河”方案,水在河道中自流数十公里后再引到下一条河流,在这数十公里范围内,确有一些小河流汇入,例如金沙江德荣县附近有定曲河、玛依河、硕曲河、岗曲河汇入,雅砻江在雅江县城以下河段也有少量河流汇入,汇入流量不影响引水格局,但自流数十公里后,海拔往往已经低于下一条河流,形不成自流引水。要实现“红旗河”方案提出的自流引水,唯一办法是在下游建大坝雍高水位。
例如,该方案提出从怒江2380米处自流60公里后经隧洞进入澜沧江2230米。但是,自流60公里后,怒江海拔已降至2068米,比澜沧江还低162米,若要达到“红旗河”方案提出的万分之2.1的平均比降,则需要雍高水位172米以上。并且,如果在大坝附近引流,必须利用水库蓄水形成的压力差或者在水库尾水处才能实现自流引水,这一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一是水库必须保持高水位、高库容,才能达到自流引水的海拔高度;二是为了保持高水位,耗资巨大修建的水库,其库容无法被引水工程利用,汛期巨大水量也无法被水库所储存;三是所建的水库无法用于正常发电,因为放水发电,就可能使水库丧失引水高度差。“红旗河”方案的其他河道引水同样存在以上的问题。
《飞龙构想》之所以能够自流引水,源自于河床与河床之间的自然高差,而非雍高水位形成的高差,虽然《飞龙构想》也提出建坝引水,但《飞龙构想》每条河流的接水口和引水口非常接近,并且水坝就建在附近,这种思路下,水库的库容就可被利用,汛期水量也能被储存,水库可以用于正常发电。由于河床之间具有足够的自然高差,即便在河床即将见底的条件下,上一条河流依然可以向下一条河流引水,并且这种思路对保持落差,提高比降,大幅度减少工程量具有重大意义。
所以,在引不来更多水量的条件下,宁愿在较高处引水,舍弃少量的水量,换来的将是工程量的大幅度减少,引水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库容的有效利用和调节能力的显著提升。
(二)关于引水线路的比较。与《飞龙构想》相比,“红旗河”额外纳入了岷江(1945米)和渭河(1808米),但岷江和渭河恰好属于水资源短缺河流。岷江(1945米)地处四川阿坝州黑水县城下游约30公里毛儿盖水库附近,属于岷江上游的一条支流——黑水河,多年平均流量为32.79亿立方米,岷江经都江堰水利工程调剂,灌溉了成都平原经济带,近年来,随着成都平原用水量大大增加,四川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引大济岷”工程,拟引大渡河水解决岷江水量相对不足的问题。而渭河1808米下游的天水、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属于缺水地区,很有必要向这里输水,但不一定要把引来的全部水体都绕行到这里,只需向渭河输入必要的部分即可,绝大部分水体应按照最节约的线路行进。
关于向渭河引水,《飞龙构想》提出在白龙江河道至洮河之间,挖掘不超过50公里的隧道,向渭源县下游约10公里的渭河河道引水,即可满足关中平原的用水需要。
“红旗河”方案还提出“从刘家峡水库经过黄河(水位1735米),以明渠为主绕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沿祁连山东侧平原经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到达玉门(水位1550米),接着沿阿尔金山、昆仑山的山前平原,穿过库姆塔格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到达和田、喀什(水位1300米)。” “红旗河”方案设计了通向延安方向的“红延河”,通向内蒙古、北京方向的“漠北河”,以及通向吐哈盆地的“春风河”。这些支流《飞龙构想》也做了详细描述,只是“红旗河”方案赋予了艺术化的名字。
“红旗河”方案与《飞龙构想》调来的水都要在刘家峡水库进行统一调配,但水最初到达河西走廊的具体位置在哪里,沿途主干渠在何处进行分流等具体信息,“红旗河”方案并没有公开。而《飞龙构想》明确提出,西北接受引水的第一站必须确定在甘肃省景泰县上沙沃镇(洼地),并且认为此处是西北“受水点”的唯一选择,本团队称之为“西北之脐”。上沙沃洼地位于甘肃省景泰县中北部,甘、宁、蒙三省交界地带,海拔1550米左右,北纬37°24′,东经104°05′附近。
上沙沃洼地的特殊之处在于,一是上沙沃镇处于西北缺水区域的几何中点,此处向西北所有干旱地区送水的人工河渠均不必绕行。二是从这里可以完全自流进入除高山以外的所有缺水区。三是这里是洼地地形,中央海拔1550米,其东、南、西三面海拔均在1750米以上,只有北面为1600米,水只能向北面溢出,且沿途地势总是可以满足自流需要,从容不迫地灌溉低于1600米的广大区域。四是水充满洼地后,会形成一个容量超过39亿m³的椭圆形湖泊,可以用于蓄水调剂。



(图21)景泰县上沙沃镇白墩子盐场(现已停产)卫星照片
经过详细考察,我们认为黄河主河道与受水区之间500公里条状范围内,再也找不到条件优于上沙沃镇的区域。
(三)关于引水方式的差异。“红旗河”方案更多地采用渡槽和明渠进行引水,公布最长隧道不超过55公里,而渡槽和明渠必须根据地形蜿蜒行进,这也是其干线长达6000余公里的原因;而《飞龙构想》主张在刘家峡之前主要采用隧道引水,进入西北平原后主要采用明渠引水。由于地形的原因,在刘家峡之前的崇山峻岭之中利用渡槽和明渠引水是不可行的,其巨大的工程量,极大的安全风险是不可承受的。例如,雨季洪涝,一处发生泥石流就影响全线;冬季结冰,高寒地区迟迟不解冻等等,所以,如果隧道技术暂时不成熟,宁愿缓一缓也要采用隧道引水。实际上,当代隧道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高原隧道超长的问题可以采取挖掘支洞后,长洞短打、分段施工、多点齐进、各个击破的方式进行,有效缩短建设周期。
如果因为学术权威的原因而最终采用渡槽或明渠引水,“红旗河”将注定成为失败工程,该工程将成为中华民族一条易碎的血管。



(图22)由中国水电集团和当地公司共建的内径为12米的马来西亚巴贡电站引水隧洞
世界部分超长隧道信息
所在
位置 中文名称 长 度
(公里) 类 型 完成年份 备 注
美国 德拉瓦输水道
137 输 水 1945 查无信息
芬兰
派亚特海梅隧道
120 输 水 1982 横截面16 m2
中国
大伙房引水隧道
85.32 输 水 2009 横截面50 m2
南非
大鱼河隧道
82.8 灌 溉 1975 横截面22.5 m2
瑞典
博尔门输水隧道
82 输 水 1987 横截面8 m2
中国
广州地铁3号线
57.67 地 铁 2010 地铁隧道
日本
青函隧道
53.85 铁路隧道 1988 横截面74 m2
英国
英吉利海峡
51 铁 路 1994 横截面108m2
关于长距离隧道引水,国内已有先例。2017年8月4日,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滇中引水工程”总干渠663.9km“,其中隧洞长607公里,年平均引水量34.2亿立方米,静态总投资697.47亿元。



(图23)
(四)关于引水量的比较。“红旗河”方案与《飞龙构想》差距明显,公布信息显示,“红旗河”方案年总调水量600亿立方米,占主要河流取水点总量的21%。而《飞龙构想》提出引水1600亿立方米左右,占取水点总量的38.46%。《飞龙构想》团队属于民间团队,其成员基本上是在职的中小学教师,他们无法掌握准确的水文资料,只能在网上付费阅读专业论文,并从中收集水文数据。即便按照“红旗河”方案取水600亿立方米,占总水量21%来计算,“红旗河”方案取水点的总水量应为2857亿立方米,若按2857亿立方米的38.46%来计算,也应该为1100亿立方米以上。实际上,引水不超过出境水量的40%是国际惯例,控制在40%以内是较为合理的。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每年出境水量在3000亿立方米以上,40%即为1200亿立方米,加上长江流域400多亿立方米,所以引水1600亿立方米是可行的。
既然“红旗河”方案引水海拔更低,按理应该引来更多水量,但“红旗河”引水量仅为600亿立方米,问题出在哪里呢?其实,正是“红旗河”方案引水高度偏低,致使其引水比降太小,水流速度过于缓慢,“红旗河”又采用渡槽、明渠的方式引水,导致渡槽、明渠断面极其巨大,工程体量极其庞大,建设距离超长,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设想引走600亿立方米水量,对“红旗河”而言,已经是令人震惊的了。而“红旗河”方案对洪水的调剂能力也止步于其有限的引水能力。可见,“红旗河”方案引水方式必须考虑做出调整。
河流名称 取水点流量(亿m³) 可引水量
(亿m³) 占该点位水量比例(%) 占该河总水量比例(%)
刘家峡 286 0 0 0
白龙江 15 10 66.67 11.5%
大渡河 160 53.14 33.21 10.88%
雅砻江 500 220.72 44.14 38.05
金沙江 301.9 118.62 39.29 20.74
澜沧江 出境640 328 51.25 6.9
怒江 出境703 246.05 35 9.76
雅鲁藏布 出境1654 661.6 40 10.71
总 计 4259 1638.13 均38.46% 均13.57%
对整个中国而言,水在西北地区的灌溉效益以及对综合国力的提升作用往往高于西南地区,因此,在不对西南及河流下游造成太大影响的条件下,应以全局利益为重,尽可能满足西北的用水需要;而西部调水的意义也不应该局限于灌溉,因为灌溉只是改变低海拔宜耕平原面貌,对西北更广阔的地区影响不大。所以西部调水应将改变西北干旱气候作为其目标之一,并尽可能调来更多的水。
作为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的大西北而言,“红旗河”方案引来600亿立方米的水量,不足以将西北气候改变到适宜作物生长的程度,这一问题《飞龙构想》有较为详细的论述,例如,《飞龙构想》提出引水1600亿立方米,即可将西北平均降雨量增加至507mm,使大部分作物得以自然生长,从而改变西北面貌;西部引水实质是连本带息的“借水还水”,“拆别人的东墙补自己的西墙”,引水将导致长江径流量较引水前增加约150亿立方米,黄河水量将增加到937亿立方米以上等;对黄土高原降雨量增加值研究;引水的社会经济文化影响等等,在此不再赘述。
囿于本文篇幅所限,短短的文字远不能将庞大的信息进行充分交流,为此我们呼吁“红旗河”团队能给我们民间团队一次学习的机会,共同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建言献策。

楼主 bvbjh  发布于 2018-04-13 10:01:38 +0800 CST  
贺兰山外沙似雪,紫荆关前月如霜。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西部干旱少雨的生态环境,使得东西部发展不平衡问题始终得不到根本解决。促进西北地区发展,始终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的重点。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和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恶化表现为干旱缺水、河湖干涸、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等,综合表现为土地荒漠化。脆弱的生态环境,不仅无法支撑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会导致现有的发展成果难以保持,甚至会影响中东部地区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无论从地域尺度还是全国尺度看,都是当前最为严重的挑战之一。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任重道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这一代人要用自己的努力造福子孙后代。
早在2001年,国家就启动了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在国家有关部委、中国科学院、许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西北6省区的大力支持下,以钱正英、沈国舫、丁仲礼、王浩等为代表的有关学科的35位院士、近500位专家和西北地区的有关领导,历时三年,对西北地区的地理、地质、气象、水文、农业、林业等众多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参加研究的院士和专家们,从民族的、历史的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高度,审视我国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站得高、看得远。这项重大成果,为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报告指出:应立足全面保护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不能寄希望于一些局部性的应急措施。必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内陆干旱区应保证河流下游生态环境的耗水,超过规定限额所挤占的生态环境耗水,或通过从外流域调水补足,或坚决加以压缩。同时指出,西北地区部分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超过70%甚至100%(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平均为20%),是目前生态危机最严重的地区,必须立足于可能的不利情况,加强工作,决不可存侥幸心理。建议抓紧西部调水前期工作。
“治水的问题,要从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应避免简单化的认识和做法。比如,有的地方超采地下水,“绿了一条线,黄了一大片”。西北的问题失误不得、耽误不起,用短视眼光看问题必将带来长远之痛。
以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为目标的研究由来已久,很多科技工作者都积极奉献了自己的智慧,令人钦佩。当然,均由于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无法进入论证。比如,郭开的朔天运河方案,经测算有些水坝的高度需要400-800米,远远超出了当时和现在的能力范围;又比如,海水西调方案,海水淡化存在的问题、一千多米的提水能耗,都远远脱离了大规模应用的实际,沿海地区尚不能全部使用淡化海水,何况西北?
为了破解制约西北地区发展的“水资源问题”,我们自2013年开始调研、考察,历时五年,经历了多个阶段。2016年初组建了S4679课题组,以“最低的工程难度和全程自流”为基本前提,探索出了一个现实可行的调水方案,命名为“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因为红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命与自豪。

如果西部调水方案得以实施,将显著提升西北地区的可用水量,并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地向西北绝大部分地区供水。随着水分循环通量不断增加,湿度与降水量不断提高,有望改善我国北方干旱的气候,拓展有效发展空间,为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方案以精准、有效地服务最有价值的“点”与“线”目标为主,而不以消灭或征服全部沙漠为目的。总体来看,利用一些外来水源,适当建设人工绿洲、逐步恢复和改善人为破坏的生态环境是可以的。
在生态环境保护深入人心的今天,仍有一些误导性的认识。不能曲解“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而忽略人改善生存环境的主观能动性。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就是尊重自然,防风固沙、保护家园就是保护自然。我想,归根结底是度的问题和科学合理性的问题,面对问题应具体分析、科学论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一味的消极回避,便会裹足不前、不进反退。
西北的问题关系着我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关键在于其生态问题,归根结底是水的问题。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西部调水的问题不能等、等不起、也等不来,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
科技工作者应该有担当、有热情、有行动,积极提出问题、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能以看热闹、盼人错的消极心态,等到别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时,就展开毫无营养的“评论”,这种“等题评论”态度,虽旱涝保收,却贻害无穷。
当代的科技工作者,应当发扬宝贵的爱国精神,迎难而上、脚踏实地,积极投身祖国最需要的领域,以只争朝夕的责任感,起而行动、深入研究,积极推进西部调水,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新的时代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行动、新的作为、新的成就,科技工作者更要有高远的理想、伟大的追求、坚定的信念和昂扬的斗志,用科技创新服务于国家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楼主 bvbjh  发布于 2018-04-13 14:48:02 +0800 CST  
楼主 bvbjh  发布于 2018-04-13 15:13:04 +0800 CST  
“红旗河”未来五十年两阶段发展构想
2018-04-13 16:12:33 来源:中国网
粮食和能源两大战略性物资的安全问题是我们国家迈向强国的重要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近十几年来,我国在能源和能源通道建设布局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粮食安全问题依然是战略短板。十九大报告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中。
西北地区土地广阔,但水资源极其短缺。尽管上世纪末开启的西部大开发拉开了“西部崛起”的序幕,但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仍然存在巨大的落差,成为“一带一路”发展布局的空白区和薄弱区。解决好西北地区的水资源问题,直接关系着西部地区的繁荣稳定,关系到“西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成效,是支撑“一带一路”、保障国家均衡、强劲、持续发展的关键。
“红旗河”战略目标:打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绿色通道,进而带动形成经济通道、文化通道和民族融合大通道,真正实现“西部崛起、东西并举”的新局面,促进多民族融合,拓展我国生存和发展空间。
基于水源条件分析和施工能力判断,“红旗河”调水600亿方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但相对于广阔的西北干旱国土空间,仍然不足以撼动西北地区干旱缺水的总体局势,必须抓住重点,科学布局,稳步推进,精准有效的服务于最有价值的“线”与“点”战略目标。为此,按照50年布局,分近、远期两个阶段,规划“红旗河”实施战略。
第一阶段为建设实施前20年,以建设治理为主,主要目标:(1)打通绿洲生态廊道;(2)建设一个生态牧区(漠北牧区);(3)建设二个超级灌区(红延灌区、河西灌区);(4)服务三个多民族融合发展区(和田、喀什和哈密);(5)兼顾保障东部地区用水需求,充分利用“红旗河”巨大调水规模,系统治理和解决东部地区因水资源短缺导致的水生态环境问题。
(1)打通绿洲生态廊道:建设从黄河上中游到河西走廊再到南疆喀什和东疆吐哈盆地总长约5000公里的生态长廊,打通贯穿我国东、中、西部的绿洲通道,进而带动打造经济通道、文化通道和民族融合大通道,以线带面,逐步推进区域绿洲建设。
(2)建设漠北生态牧区:我国狼山、阴山以北以及锡林郭勒盟等,主要属于内陆水系,地势和缓,降水量在100-400mm之间。通过漠北河适当补水,大规模建设生态牧区,打造我国优质牧业基地,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也可以继续延伸供水至滦河、潮河和西辽河流域。
(3)建设二个超级灌区:规划在红延河和河西走廊地区建设两个超级灌区,合计发展近亿亩节水、高效、规模化灌溉面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河西走廊土地广阔,光热充足,气候温和,地理位置接近东部、连接西部,灌溉农业历史悠久,后备耕地面积超过2亿亩,适宜发展大型灌区。红延河高位优势显著,可自流覆盖“黄河几字弯”广大干旱缺水地区,包括宁夏南部、陕西北部以及鄂尔多斯高原,这一区域地域辽阔,地形平坦且土地集中连片,后备耕地面积超过1亿亩,降水量在200-400毫米之间,具有较好的开发条件。
(4)服务三个多民族融合发展区:在打通河西走廊至喀什、哈密绿洲通道的基础上,以哈密、和田、喀什市为中心,大规模扩大原有绿洲面积,和田河绿洲、叶尔羌河绿洲和喀什噶尔河绿洲相向融合发展,鼓励大规模移民开发,逐步建设一体化绿洲区,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
(5)兼顾保障东部地区用水需求:“红旗河”沿我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边缘设计,环绕中华水塔,串联起西南诸河、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诸河,能够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东线工程一起构建“四横三纵”国家水网统一调控格局。因此,“红旗河”受益区域绝不仅仅局限于西北干旱地区,可向黄河补水,自上而下流经干流调控工程体系,保障经济社会用水的同时,助力全河调水调沙,塑造协调的水沙关系,逐步改善宁蒙河段、禹潼河段、黄河下游以及主要支流渭河的河道淤积状态,彻底缓解河道内外缺水,遏制河道淤积抬升,减轻洪水威胁,维持黄河健康生命。通过黄河,“红旗河”还可向海河和淮河流域自流供水,与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工程共同作用,能够彻底扭转黄淮海平原水资源超载的问题,尤其是通水初期,“红旗河”绿洲区尚未建设完善之前,可以充分弥补过去40年地下水累计超采的历史欠账。“红旗河”还可视需求向岷江等长江上源河流补水,支撑经济社会用水需求,保护河湖生态环境。
第二阶段为建设实施后20-50年,以发展提升为主,目标是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带动区域跨越式发展,实现西部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崛起,同时通过置换和缓解东部地区水土资源压力,释放东部地区发展潜力,促进东部地区健康发展。
随着超大规模绿洲的兴起、耕地的开发、工业的发展、内陆航运大通道的建设,并在现代科技和节水观念的引领下,能源、钢铁、电力、煤炭化工、建材等现有产业基础作用将充分发挥,未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食品、生态旅游、文化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能够创造全新的经济增长点。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玉门、敦煌、和田、喀什、哈密、吐鲁番等沿线城市人口将大规模增加,崛起若干个新的中心城市,推动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
“红旗河”工程实施后,将助力改善我国的产业空间、人文空间和经济发展空间,突破我国历史以来难以逾越的三条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分界线”。
第一条线是全国尺度来看,突破从黑龙江漠河到云南腾冲的“胡焕庸线”,极大地挖掘“胡焕庸线”以西土地潜力,将显著改善我国人口和经济格局,为东部地区受挤压的发展空间找到新的出路,为我国的均衡发展和持续繁荣奠定基础,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获得更多的内生动力。
第二条线是从西北地区来看,突破“玉门阳关线”。这一线是中国古代陆路通往西域和欧洲的交通咽喉之地,自古“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红旗河”实施以后,可实现从黄河流域到河西走廊再到东疆、南疆和北疆地理空间、绿洲空间、人文空间、经济空间的紧密联通。
第三条线是从新疆区域尺度来看,突破从和田地区的策勒县到昌吉州的奇台县的“策勒奇台线”,这条线将新疆分为面积大致相当的西北和东南两部分,西北区域地表水资源占全疆的93%,而东南部仅占7%,未来“红旗河”向东疆和南疆供水,促进新疆西北和东南更加均衡发展。
放眼千年尺度,重大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往往远超过工程本身,发挥着无法替代的战略作用。两千年前,郑国渠、都江堰、灵渠等水利工程的修建,秦朝具备了统一中国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实现了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融合统一;一千年前,中国经济发展重心逐步向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扩展,京杭大运河应运而生,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一体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南北方融合统一;当前,第三个千年的帷幕已经拉开,通过优化和塑造中华水系格局,进而改变我国生态。格局、经济格局、文化格局乃至政治格局,促进东、中、西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统一。“红旗河”的实施,将成为中国千年历史进程中从未有过的大事业、大变局,必将在新时代成为现实,再创辉煌历史!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红旗河”西部调水课题组 赵勇)
楼主 bvbjh  发布于 2018-04-14 15:13:05 +0800 CST  
@烟雾镜 2018-04-13 14:04:39
海水西调起码要等核聚变技术全部突破和成熟才行!那个时候电就不怎么贵(起码肯定电站和石油都是过去式),但仍不知是福是祸!假如海水中某种元素没被去除,几亿人吃出问题。。再回头,晚矣!
-----------------------------
哈拉湖1号核泵工程及海水内调立体方案简介:哈拉湖海拔4078米,哈拉湖1号核泵规划为四缸,水源地是渤海,距哈拉湖直线距离1650公里,核泵爆发室初步确定位于甘肃张掖市南部山间谷地下海拔-3000米以低,总造价2万亿元左右。哈拉湖能容纳10台以上四缸核泵,具备一条长江水的输送能力(近1万亿立方米),发电总量相当于200个三峡,足够当前全世界之需。发电尾水,西坡入罗布泊,南坡入柴达木盆地,北坡入嘎顺诺尔,恢复历史上的居延海,东坡入青海湖,再从青海湖北坡入民勤县,恢复已消失野猪泽,进而入中蒙槽地,变无水瀚海为有水瀚海,彻底改变西北环境和生态,最终根除沙尘暴和雾霾。单南疆一地就可新增农田3亿亩,草原2亿亩,水面1亿亩,安排复员军人500万户。
楼主 bvbjh  发布于 2018-04-14 16:10:59 +0800 CST  
@DongNanx 2018-04-09 16:59:57
这正是砖家误国。
前前后后论证西线调水60年,居然才论证一条小西线。
调水量170亿吨,掉到黄河里面都不够冲沙,
能解决多少西北缺水问题。
-----------------------------
核内爆式水泵是将看似不能被利用的核爆炸能转换为内燃机的动力,将巨量海水输送到高山湖泊,利用大落差发电,同时实施海水内调立体方案。哈拉湖1号核泵是中国青海省哈拉湖核泵群中的第一台,其工程是海水内调立体方案中国部分一期工程。哈拉湖海拔4078米,将来水面争取达到4300米,发电落差大约是三峡发电落差113米的近30倍。哈拉湖1号核泵的水源地是渤海,距哈拉湖直线距离1650公里,总造价2万亿元上下。发电尾水,西坡入南疆罗布泊,南坡入柴达木盆地,北坡入中蒙槽地,东坡入青海湖,再从青海湖北坡入中蒙槽地,彻底改变北方生态。单南疆一地就可新增农田3亿亩,草原2亿亩,水面1亿亩,安排移民500万户。哈拉湖能容纳10台以上四缸核泵,具备将一条长江水(年入海量近1万亿立方米)输往高山湖泊的能力,发电总量相当于200个三峡,足够当前全世界之需。全世界所有燃煤、燃气、燃油电站全部关闭,隐形危险更大的核电站全部关闭,高密度设置无线充电站之后,交通和工程车辆全部改为电动,雾霾的构成要素断绝,蓝天白云重现,中国内流区洼地全部注满海水,戈壁全部变为梯海,沙漠全部变为农田,地形雨、对流雨成倍增加,山峁全部披上绿装,沙尘暴消失,人均寿命提高10岁。30年后,开挖卤水携沙入黄海造陆隧道,每10年造出一个崇明岛,200年后在黄海造出一个江苏省的水陆面积,扩大中国人的生存空间。
楼主 bvbjh  发布于 2018-04-14 16:35:48 +0800 CST  
@烟雾镜 2018-04-13 14:04:39
楼主 bvbjh  发布于 2018-04-14 20:02:10 +0800 CST  
楼主 bvbjh  发布于 2018-04-15 06:08:49 +0800 CST  

楼主:bvbjh

字数:368

发表时间:2017-11-06 04:27:0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7-21 00:01:08 +0800 CST

评论数:165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