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如棋,且听我细细分解

对比一下,随后的汉朝、唐朝,汉朝有没有搞工程?有,汉高祖的时候,也修了长乐宫和未央宫。汉高祖建立汉朝之后有没有打仗?有!汉高祖平陈豨、英布、 臧荼之乱。汉高祖还曾统帅三十万大军和匈奴打了一场白登之战。

至于唐朝,唐太宗修了辉煌壮丽的大明宫,打仗那就更多了,李世民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

把秦末和汉初,隋末和唐初做个对比,同样是搞工程,同样是打仗,为什么秦末 、隋末就会完蛋,而汉初、唐初就可以?因为人家汉初、唐初悠着来,人家没有造成社会必需品,也就是劳动力的短缺!而秦末和隋末,是把百姓往死里面整,逼得人家日子过不下去,人家能不造反吗?!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9-08-31 22:00:12 +0800 CST  
我们再来说说,社会必需品,劳动力的分配,我前面反复跟大家讲,人一辈子辛辛苦苦,为的就是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子。如果劳动者的劳动力如果大部分被用于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子,而小部分劳动力用于交换统治者的组织性管理性劳动,那么这种劳动力的分配就是合理的。

如果劳动者的劳动力大部分被用于统治者享用,小部分劳动力不足以维持自己和家人的生产生活,那么这种劳动力的分配就是不合理的。

汉初、唐初之所以搞工程,打仗,没有造成经济危机,就是因为劳动力分配合理。而秦末、隋末之所以会造成危机,就是因为劳动力分配不合理。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9-08-31 23:19:50 +0800 CST  
跟大家解释一下哈,劳动力有两种意思,一是指人,二是指劳动能力。

我上面说的就是劳动能力。隋末和秦末的危机,就是当时社会劳动者的劳动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统治者的欲望和折腾。

我们知道现在的中国是基建狂魔,每年的基建规模是别的国家难以想象,也是十几年以前的中国难以想象的。中国的基建规模能搞这么大,是因为中国有十几亿人口,而且劳动能力很强,每年光毕业的大学生就七百万,更重要现在是工业社会,干活主要靠机器。

隋末 秦末的那些工程放在如今的中国都不是个事!可那是一千 两千年前,当时还处于农业社会,干活靠人力和畜力,当时的中国拢共就几千万人,成年人更少,百姓有要种田,又要搞那么多的工程,还要打仗,还要服侍统治者,以当时百姓的劳动能力,短缺是一定的,而且短缺的数量特别巨大。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9-09-02 21:36:32 +0800 CST  
劳动能力的分配,如果从社会整体上看,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大部分用于让自己和家人过日子,小部分劳动能力交给统治者,用于交换统治者的组织性管理性劳动。即使统治者从每个劳动者身上获得的劳动能力很少,可是那么多的劳动者加起来,也是一个惊人的数量,足够统治者过上好日子了。

从历史上,哪个王朝盛世,统治者过的不是神仙一样的日子!

但是秦末、隋末的统治者,非得把劳动者的大部分的劳动能力给压榨了,留给劳动者小部分的劳动能力,人家日子没法过了,能不造反嘛!老百姓一造反,秦朝、隋朝的中下层统治阶级一看,取代最高层统治阶级的机会来了!在秦朝;隋朝百姓和中下层统治阶级的共同作用下,秦朝和隋朝的最高层统治阶级彻底完蛋!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9-09-02 21:52:54 +0800 CST  
前面还有人认为秦朝,隋朝的改朝换代,是因为六国贵族和关陇贵族造反的,不是因为秦朝 隋朝统治者无道造成的。但是想过没有,秦朝、隋朝统治者搞那么多工程,打那么大的仗,难道是六国贵族和关陇贵族逼的?他们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吧。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秦朝、隋朝统治者瞎胡闹,把天下搞得民不聊生,给了六国贵族和关陇贵族取而代之的机会,人家还不把握住嘛。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9-09-02 23:27:28 +0800 CST  
历史可能在掩盖真相,清末到解放前,条件那么残酷。医疗等没有明显改善 人口有4.5亿。 按照西学史观,中国那些朝代就几千万人,可能有误差。
-------------------------------------------------------------------------------------------------------------------------
你要知道,秦朝的时候,还没有发明造纸术,隋朝的时候,活字印刷术还没有出现,这导致知识、技术只能是小范围流通。

再加上很多高产的作物还没有传进来,比如玉米 、番薯,土豆都是明清时候传入的。

所以秦朝和隋朝的生产力,跟明清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能有几千万人就不错了。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9-09-04 21:03:19 +0800 CST  
我们再来说说中国现代经济,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一个是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前,中国国力增长缓慢,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们生活非常苦。苦到什么程度?我说个我父母的亲身经历。我父母上个世纪70年代结婚,两个人组成一个小家庭,没有任何肉类,一个月只吃一斤油!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国家和百姓,都长期陷入一种农产品,这种最重要的社会必需品短缺的困境。

无论是国家要搞工业,多建工厂,多增加工人,还是发展教育,增加教职工和脱产学生人数,还是搞科研,增加科技研发人员,这些人都需要消费农产品。农民们本身也需要消费农产品。但是农产品长期不足。

而为什么农产品会不足呢?因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们在分配的时候不合理。当时农村搞农业生产,模式是大集体生产队。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分配制度不合理,导致农民们有劲不愿出。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9-09-04 23:03:26 +0800 CST  
我父亲18岁就当了生产队长,这个生产队几十户人家都和我父亲是一个家族的。就是这一个家族的,合在一起搞生产,照样搞不好。说个发生在我父亲身上的一个笑话吧。那时候大家一起栽秧,我的一个堂伯母,也就是我父亲的堂嫂,栽秧栽累了,就站直了歇一会儿。她歇,大家都歇了。歇的时间有点长,我父亲是生产队长,有责任督促大家,于是对我堂伯母说,不怕慢,就怕站。你这么站,把时间给耽误了。

我堂伯母不高兴了,大家都站,你为什么只说她?嫌我父亲丢她面子了,于是跟我父亲叔嫂俩吵闹了起来。闹完后,要和好,因为我父亲年纪小,只能他去给我堂伯母赔礼道歉。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9-09-04 23:22:23 +0800 CST  
大家想一下,一个家族组成的生产队,和在一起搞农业生产,都搞不好,更何况那些不是一个家族组成的生产队呢。

那些没有经历过大集体生产队时期的人,要了解那段历史,不妨向那些上了年纪的农村老人们多问问。保证你们听到的,在生产队时期,农民们偷懒耍滑的例子,说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人预见了大家族合在一起,就会导致吃大锅饭和养懒汉这一点,并有针对性的做出了改变。这个人是谁?商鞅!

商鞅变法里有一条: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一家有两个成年男子,强迫分居;不分居者,加倍赋税。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9-09-04 23:38:58 +0800 CST  
商鞅变法的这条规定,使得人口众多的大家庭难以存在,使小家族家庭制度为国家法律所确认。这一变法,宣告了秦国的宗法大家族制度的终结,过去那种“不足则资之宗(缺钱花就找宗族要)”的吃大锅饭和养懒汉的宗族制度不复存在了。

后来秦统一了全中国,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的国家,秦法普及天下,从此,小家庭的家庭制度在全国确立。

由于这种家庭制度有很大的优越性:家庭人口少,关系亲密,也没人吃闲饭,齐心协力地兴家立业,于是就世世代代地沿袭了下来,逐渐成为一种习俗。也就是说,不再依靠法律的强制,人民就自愿地实行这种家庭制度了。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9-09-04 23:41:48 +0800 CST  
知道了中国改革开放前面临的经济问题,就知道为啥小岗村的大包干在改革开放后,有那么高的历史地位了。明明华西村比小岗村富裕得多,为啥小岗村被历史大书特书。因为改革开放前,中国大陆几乎所有农村都是类似华西村那种模式,可还是造成农产品这种社会必需品生产不足和分配不合理。小岗村为中国大陆99。99%的农村提供了一种可以轻松复制的模式。而华西村虽好,别的乡村人家做不到啊,因为人家没有类似于吴仁宝那样的村干部.。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9-09-05 00:08:24 +0800 CST  
同样是我父母,包产到户后,仅仅几年,带着两个牙牙学语的孩子,种十几亩田,还喂两头肥猪,一头卖,一头自己过年杀着吃,过得比大集体时好得太多了。

我再说个对比。在改革开放前的大集体,我父母结婚后,没有自己 的房子,连草房都没有!这草房是土坯做的墙,草做的屋顶,花不了多少钱,就费时间。

可是大集体时,生产效率低,耗费时间长,农民们几乎没有空闲时间,自然我父母就没有时间去盖草房。

包产到户后,生产效率高了,农业生产耗费的时间相应短了,农民们空闲时间多了,自然我父母就有时间去盖草房。所以很快就有了属于自己家的三间草房。没多久,草房变瓦房,再变楼房。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9-09-05 00:31:46 +0800 CST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苏东波剧变,而中国幸存,原因何在?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了,老百姓日子过好了呗。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9-09-05 00:35:51 +0800 CST  
或许有人会问了,既然当时中国百姓日子过好了,为啥还会闹乱子呢?

因为农村改革了,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开始丰富,农民收入提高,对工业品的需求增大。

可是改革开放前,受制于农产品不足,工业部门发展缓慢,不敢扩大规模,因为工人需要商品粮油等农产品。

等到社会大量需要工业品的时候,工业产能严重不足。

另外八十年代及改革开放以前,工业部门实行计划经济,管得太死。管得太死的结果,就是计划价格和市场价格不一致,和企业不能灵活制订生产计划,耽误生产。

市场需求旺盛,导致很多工业品市场价格远远高于计划价格。这就容易引发腐败现象,如果有能力以计划价格拿到工业品,转手以市场价格卖出,就能获得暴利。

当然了,政府也看到这种不正常现象,并试图进行改革,不过操之过急,俗称价格闯关,结果引发了通货膨胀,造成了老百姓疯狂抢购。

在计划经济时代,工人和城市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远高于农民,不过在农村改革之后,农民收入上涨幅度和生活水平改善程度高于工人和城市居民,引发了工人和城市居民的不满。

腐败,通货膨胀,工人和城市居民的怨气,几个因素凑头,引发了那场动乱。

但总的来说,无论是农民,还是工人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是提高的,整个国家是向上走,这才是中国能够平稳度过那场动乱的最重要因素。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9-09-05 22:59:31 +0800 CST  
中国在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继续进行工业部门和城市的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是让社会必需品分配更加合理,终于使得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中端工业品生产国。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9-09-05 23:14:36 +0800 CST  
自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了近四十年,而没有出现特别大的危机,原因何在?好多人都不清楚,甚至经济学家都不明白。

其实很简单,我前面跟大家讲,宏观经济,就是经世济民,就是一群人组合在一起,大家分工协作,共同过日子,过日子,需要各种各样社会必需品,所以社会必需品生产(供应)充足,分配合理,就实现社会稳定持久运行,百姓安居乐业,长治久安。

自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致力于组织 社会必需品的生产(供应),政府里专门有个部门,发改委,以前叫计委,专门负责制定某些社会必需品的生产计划,尽量使得社会必需品正好不多不少。前面不是跟大家讲嘛:社会必需品有个很恶心的特点,就是少了会出问题,多了还没有用!

中国政府还是个强势政府,有能力做好社会必需品分配的合理,有能力缩减贫富差距,城乡差距 东西部差距。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9-09-05 23:41:13 +0800 CST  
社会必需品的分配合理,我给大家举个具体的例子,大家如果经常看新闻,会频繁听到见到这样一个名词,叫村村通。

"村村通"是国家一个系统工程,其包涵有:公路、电力、生活和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等。

村村通工程提供的就是农村居民生产生活需要的 部分社会必需品。

我说个亲身经历的事。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供电不足,电力优先供应城市,农村经常停电,而且停电还停很长时间。还有很多乡村不通电。大家设想一下,如果这种局面不改变的话,农村居民用脚投票,大量移居城市,导致农村缺少劳动力,没有办法生产足够的农产品。

如果农产品生产(供应)不足,那么中国经济肯定会出大问题。‘

我们知道,后来中国供电不足的问题改变了,乡村也搞了电力村村通,电力不足的村还搞了农网改造,农村和城市一样享受充足的电力供应,那么农村居民移居城市的速度是可控的,农村没有出现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自然也没有出现农产品生产(供应)不足的问题。

解释一下,中国进入新世纪以后,大量进口国外的农产品,主要是大豆,是因为中国耕地不足,而不是中国农业生产方面出了问题。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9-09-06 00:04:54 +0800 CST  
大集体生产队,和如今的合作社,完全不同。如今的合作社,和农户都有双向选择的自由,合作社可以选择什么样的农户加入和退出,农户也有加入和退出的权利。合作社干得好,农户可以加入,干得不好,可以退出。农户干得不好,合作社可以解除合作关系,农户干得好,可以继续合作关系。这样无论是合作社,还是农户,都能实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但是大集体生产队,没有这种自由。大集体生产队无法选择农户,农户们也无法选择生产队。农户们干得好干得坏,都硬性得绑在一起。没有办法实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很多乡村,都有一种人,用句百姓的话说,就是拉屎都怕出劲的人。他不出力干活,偷奸耍滑,但是在分配劳动果实的时候,却少不了多少。甚至那些劳模一样的人,在干活和分配劳动果实的时候,还被这样的人嘲讽。

所以大集体生产队的时候,生产效率的低下,是可以想象的。

很多人看待改革开放前的那段历史,感觉不可思议:为什么农民们都穷到饿肚子,要逃荒要饭的程度,还不肯使劲干活?认为是农民们思想觉悟太低!

如果你认为农民们觉悟低,你可以现场示范。各个城市都有农产品市场,你到市场里当一段时间的搬运工,试试你和别人一样的劳动量,你的报酬是别人的一半,你看看能坚持几天?

中国农民们在改革开放前赏罚不公的分配制度下,忍受了二十多年!他们觉悟要是低 了,我估计觉悟高的,没有几个!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9-09-10 21:00:07 +0800 CST  
万里安徽改革历程--安徽频道--人民网
http://ah.people.com.cn/n/2015/0717/c358266-25620864.html
----------------------------------------------------------------------------------------
金寨之行让万里心酸不已。在金寨,他看到一家4口只有一条裤子;看到3个赤身裸体的孩子挤缩在烧过饭的锅灶取暖御寒;看到时年71岁的老红军和小他7岁的老伴骨瘦如柴……

在金寨县委扩大会议上,在诸多会议者看来,万里是第一次摔掉了自己的帽子。他把自己全天的所见所闻一股脑地向大家兜撒出来,质问在座的知道不知道这个情况?从书记到县长,他一个一个地挨着问。

万里说,当年他们和他们的亲属抛头颅洒热血,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没有他们,哪有我们的国家,哪有我们的今天……而今他们中有些人还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有的全家几口人只有一条裤子,甚至有的十七八岁姑娘没有裤子穿,我们何颜以对,问心有愧呀!过去光听说大别山区还很贫困,但是没有想到竟然贫困到这种地步!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9-09-10 21:03:19 +0800 CST  
我的一个大学室友,就是六安人,他曾经跟我说起过,改革开放前,他们那里的人穷到没裤子穿的事。

我说这些事,想表达什么?我从来没有批判过,以前的城乡二元分割和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但是我对大集体生产队这种制度不感冒!

中国长期是农业文明,近代史上积贫积弱,要想搞工业化,就得积累,积累从哪里来,只能从当时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身上来。所以以前的城乡二元分割和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是可以理解的,是必要的。

但是我实在看不出大集体生产队有什么必要性!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9-09-10 21:32:50 +0800 CST  

楼主:观世事如棋

字数:2024946

发表时间:2010-03-26 01:3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3-14 12:15:27 +0800 CST

评论数:2027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