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论”是人类史上最大的伪科学

“进化论”是人类史上最大的伪科学


本贴是揭穿人类史上最大的伪科学——进化论。

进化论这套所谓的“科学”,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信誓旦旦地宣称我们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并把这种空想当成了事实,并披上科学的外衣的来灌输给我们。很多人(尤其是中国人)因为迷信权威,不假思索地把它捧为真理。但可惜的是假的东西永远真不了。因为进化论的理论框架,实在是太过于空泛。以至于连“古猿”是由哪种哺乳动物进化来的都没有一个人确切地知道。可见我们在学校里所学习的进化论,只是一种伪知识,是标准的伪科学。因此本贴将花数章节,彻底扒下进化论这张科学画皮。


正文:第一章 彻底扒下进化论的科学画皮

达尔文主义者企图征服全世界信仰的那种狂热,已然像是一种宗教。他们极力主张一般民众也有义务,必须要信他们说的是“真理”。狄奥多西·杜布赞斯基Theodosius Dobzhansky《进化中的人类》一书中说,达尔文已治愈了“哥白尼与伽利略造成的创伤”。这创伤是指发现人与地球不是物质宇宙的中心。达尔文则将人置于宇宙的精神中心,因为人类现在已明白进化论,并且开始有控制进化的潜能。杜布赞斯基说:“进化不再需要依靠外来命运的支配;相信它可由人依其智慧与价值而控制。”为了详细说明,他居然兴奋地援引了皮埃尔·T·D·夏尔丹Pierre T D Chardin的话:“进化论是一个理论,一个体系还是一个假说?它比这些都要高级-它是一个普遍的公理,所有的理论、所有的假说、所有的体系要真实可信,都必须服从和满足这个公理。进化论是一道照耀了所有事实的光,一个所有的思路都必须遵循的轨道-这就是进化论。”这分明是一种非理性的宗教式的宣言。把进化论提高到了“公理”的地位,言下之意已经不须要再去论证它了。不要以为这只是少部分达尔文理论者的思想。牛津Oxford大学的动物学家,素有“达尔文的罗威纳犬”称号的进化论权威之一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他竟很大胆地承认达尔文主义合有宗教性的一面。他的作品《自私的基因》和《盲目的造表匠》等书表面上谈生物学,但实质上只是鞍前马后地为达尔文学说进行庇护。道金斯自己说:“达尔文理论可以使人成为一个在理智上自慰的无神论者。” 道金斯每逢想到那些不信进化论的人就怒不可遏,甚至歇斯底里道:“我可以绝对肯定地说,如果你遇到自称不信进化的人,那人必定是无知、愚蠢、或者是个疯子。我最恨创造论者的地方是他们不能容忍别人。”究竟是谁在不容忍别人?不信进化论的是人是疯子,还是道金斯是个疯子?进化论到底是怎样一种理论?它是事实,还是一种信仰?

在与进化论信仰者辩论中,他们理屈词穷通常会用这样的错词“你们否定进化论是出于无知,或者故意误解、歪曲进化论然后进行攻击,抑或是你们不懂进化论”。其实这样的错词很奇怪,作为一个进化论的拥护者,如果碰到类似境况,首先是将进化论的知识和盘托出,告知那些“无知”的人,这样既可以弥除误会,又可以传播“真理”。但他们选择蛮横地指责别人,将进化论彻底地神秘化。不要以为这是很业余的进化论信仰者惯用的伎俩。当今新达尔文理论的权威,通常也用这种方法,消极地去排斥质疑声。那么究竟是达尔文主义者不愿意传播真理,还是它本身就是一个含糊空洞的理论以至于连信奉者们都无法陈述清楚?在1981年在美国自然博物馆演讲中,古生物学家科林·帕特森Colin Patterson提出的一个非常特别的问题。在对“创造论”与“进化论”作了详细的比较。他认为两者在科学上都是空洞的观念,主要是靠信心才能接受。他非常尖锐地指出:“进化论里面存任何一条都是含糊,不能确知为完全无误的真理”。当场的所有生物学没有一位对此质辩,完全保持沉默。资深的生物学家都是如此无法面对盘问,可见进化论的确是一个含糊,空洞的非科学理论。帕特森进一步指出,达尔文主义者只能自欺欺人地强调进化是“事实”,而不能解释清楚进化的过程到底怎样。进化论和创造论一样都是非科学知识。直到今天,最前沿生物学家都无法确知,像我们“人类”到底是怎样进化来的。当然有人会说,人类的祖先是“古猿”。如果我们继续追问古猿是由什么进化来的,之前的又是什么生物,之前之前的生物又是什么?达尔文主义者立马无言以对,他们自己也不清楚整个进化详细历程,只会含糊地说:“哺乳类祖先是爬虫类进化,爬虫类由两栖类进化,两栖类由鱼类进化,以此类推最终是有一个单细胞生物的祖先”。于是一个笼统含糊的结论就炮制出来了“单细胞生物经过数亿年进化,最终出现我们人类。”如此看来进化论在其信奉者意识中只是一个非常模糊的“带有光环的圣像”。当我们追问这些让进化论者自己都无法确知的问题时,回视最初原来从“古猿进化成人”这一步的论证都是举步维艰。为何进化论会如此地羞涩,为何它的描述总离不开空洞的揣测?为何它总是大而无当地描述?为何它的立论是如此是违背逻辑?有鉴于此,戳穿影响深广的进化谬论仍是十分必要的。在新达尔文主义者的文章中不乏有这种宣言,“进化论的真实性只要用逻辑确认就了。”这本身就已经证明了进化论乏于证据,当然本章不打算从证据方面着手驳斥进化论。而是从进化论理论逻辑分析着手,釜底抽薪式地针对理论层面揭下这个“科学圣像”的画皮,彻底驳倒这套长期灌人们思想的伪科学理论。
楼主 易安书童U  发布于 2017-10-21 12:41:16 +0800 CST  
第二章:自然选择的荒谬性


达尔文名著的《物种起源》有三项重要的主张。第一:“生物种并非永久不变”,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的确有新的生物种出现,而且这些生物是由一种被他称为“后代渐变”方法所产生。第二:利用这进化过程的学说可以推广解释地球上所有不同生物(或几乎所有生物)的来源。因为所有的生物都是从极少数、甚至由一种微生物类的祖先进化而来。第三项主张是达尔文主义最为关键的“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说,它是进化论的核心基础,也是最具蛊惑力的部分。他认为这庞大的进化过程是由一种自然界的选择机制或者叫“适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fittest”的动力所引导。达尔文曾经信誓旦旦地宣称:“自然选择,每时每日在全世界不断地挑每一样品种中最微小的特征;排斥劣等的,保存积累一切优良的特性;无声无形地,随时随机不断地工作,使每一个活物的有机或无机的生命条件都有改善。”

“自然选择”是达尔文主义者的金科玉律,现代进化论认为生物是由同-祖先遗传变异而来,以偶然基因突变作为动力,加上自然选择提供引导方向。所谓的自然选择就是说在自然环境中,一个物种的所有个体由于发生变异而在形体结构、生理机能、行为本能等性状上存在差异,其中某些差异使该个体在生存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这样它就会有更大机会繁衍留下后代,后代又再发生有利的变异并重复优胜劣汰的过程,周而复始,最终使原来的物种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新物种。进化论因此认为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现今新进化论学者都会坚持: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论不单是一个理论,而且是一个经过周详的考验,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应该可以接受作为可靠的理论来解释复杂生物进化的过程。不过“自然选择”论断表面上看起来貌似正确,很多人不假思索,或没有深入思考过就接受它。

在今天英国自然博物馆中介绍进化论的手册,竟好不掩饰地说自然选择可以用推理的论据来使用。 “1.所有生物必须繁殖;2.所有生物都表现可遗传的变异;3.遗传变异对繁殖的影响也各有不同;4.所以对繁殖有利的变异必定成功,对繁殖不利的变异必定失败,因此生物就产生改变。”逻辑思维严谨的朋友只要仔细审查这4条,不难发现“自然选择”说的巨大漏洞。那么,“自然选择”错在哪呢?自然选择学说要满足三个要素:首先必须有可以遗传给后代的有利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材料;其次由生存竞争进行优胜劣汰,对有利变异作出筛选;最后必须确保有利变异能一代代地保存累加,以形成新的独特性状。现在我们就来审视这三个要素能否被满足。

达尔文当初提出“自然选择”,是假定生物体的性状在自然环境下发生可以遗传的有利变异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但现在我们知道生物体遗传基因在自然环境下是非常稳定的,极少发生突变。而遗传学的理论坚持“自然界绝无任何引导性基因突变的可能”,一旦发生突变,绝大多数都是有害的病变,几乎不存在有益的变异。因此所有生物进化的奇功只能依赖于盲目的随机突变。进化论者抗辩说,只要存在极低概率的有利突变,经自然界长年筛选并积累这种有利突变,生物还是会趋向进化。一个理论如同博彩的赌徒,博取这近乎0概率的头奖作为必然发生的事件,是不是觉得很荒诞。但我们姑且当这条是事实。

我们再来看第二点,生存竞争是否对有利变异作出筛选?我们知道,一个变异若要成为对生存竞争是有利的,它所表显出来的性状就不能是微小而无足轻重。就是说,它不能是一个小变异。反过来说,一个微小的变异不可能是对生存竞争起到决定性的有利或有害作用,所以,它不可能被保留和积累。可见“自然选择”是自相矛盾的学说。换言之自然界是绝无可能会精细地甄别出同种生物个体微小性状差异并“留优汰劣”。

我把这种选择称为“具体选择论”。——如果生物的突变的微小的,自然不能作了甄别,使它成为生存优势,如果自然能够甄别出个体的优势,它就不可能是一个微小的性状。所以自然选择论在“具体选择”前是一自相矛盾的学说。达尔文学说逻辑不自洽就体现在这点,我们以此矛盾推论出很多不可思议的事件。

比如说:如果自然选择能精确甄别出生物个体极其微小的差别。那种等待这个“将要进化”的物种只有灭绝,而不是进化。因为一个极其微小的差别个体,为了保留这种优势,必然和原种群分离,不再交配,而不致于陷入“泥潭效应”。因为如果一种微小变异出现在某个体上,如果不分开生殖。它的优势不能定向保留且进化的。
所以物种的个体都有微小差异,就算是亲兄弟,他们之间也有强弱的分别。所以所有个体为了保底自身极度微小的优势而拒绝和本种内不具备有微小优势的个体交配。结果达尔文预设的“自然选择,每时每日在全世界不断地挑每一样品种中最微小的特征;排斥劣等的,保存积累一切优良的特性。”最终只能以绝种收场。而古尔德等生物学家深知“泥潭效应”使自然选择的逻辑矛盾暴露,所以提出一“间断平衡”假说来代替达尔文学说(下面讨论)。


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说明自然选择根本不具备甄别微小优劣的能力。


猎豹捕食羚羊。跑得慢一点的猎豹和跑得快一点的猎豹在捕杀猎物时的机会是基本是相等的,绝无可能每次快一点的猎豹都能成功捕食,慢一点的猎豹每次都失败,会饿死。同理跑快一点的羚羊不见得就每次都能成功地逃离捕杀。在动物生存竞争中,能不能猎杀,和能不能逃脱捕食都是一个霍然性的“机会”问题。同物种个体间的微小“优劣”差距,根本不足以弥补不同物种间的巨大鸿沟,从而成为能不能判定生存繁衍下去的必然条件。除非跑得快的羚羊能飞奔到连猎豹都无法追赶的速度。只有达到相当大差距时,自然界才可能会对同种个体间的优劣进行“必然”的筛选,保存优的,淘汰劣的。



再强的羊在狼眼里也只是一砣蛋白质,羊个体强弱差距在狼看来是忽略不计的。所以说“自然选择”是一种保守的力量,顶多只能针对一个群体中残疾病变的个体进行筛选,并淘汰出局,比如只有三条腿的猎豹,就无法追赶猎物。根本不可能甄别出个体微小的优势,并且不断筛选保留优的淘汰劣的,从而引导物种向这个优势上不断进行。(事实上自然选择,是一种相对保守的力量,只能在大尺度的前提下,选择淘汰残疾,病变的个体。自然选择非旦不能促使物种进化。反而是维持了物种的稳定)至于物种和自然环境斗争,微小优良性状也无法体现在求存上优势,碰到大灾变,生存还是灭亡纯是“机遇”问题。达尔文理论的逻辑悖论就在于此。用“自然选择”来解释逐渐累积微小优良性状的进化,恰恰自然是无法作出这种精确选择的。因此达尔文的渐变进化论是一个自相矛盾的的谬论。如达尔文的机械式的思维来看,自然界的生存斗争岂非成了比拼身体上那一点点微小优势?看来每个生物从娘胎里出来那一刻,就已经注定它的命运。



我们再对荒谬的自然选择作第二个持论:如果自然选择成立,否则这种优劣一旦出现,竞争导致劣质出局,那么现今的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应当是没有差别的。但我们观察的事实是,同种生物个体是有差别的。可见自然选择并没有侦察出这种微小的差别。但我们人类却能观察到。(其实人类能觉察到的差别,这已经不算是微小的差别了)。

再次如果自然选择成立,必然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物种竞争压力已经达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了。否则没有这种激烈的竞争。个体间那点微不足道的优劣差别有何意义?只要是健康的个体都能有机会繁衍下去,而不是和同类作生死斗争。我们实际观察到的动物世界。同种群的生物个体为了生存,并不是激烈地与同类竞争,而是相互协助。以猎豹捕食为例,一豹捕猎,三豹分食,是通常的行为协助。因为一个物种如果与同类激烈竞争,会导致个体大量死亡,而被灭种。所以动物通常会选择群体协助的方法,以保证种群数量来生存下去。所以“自然选择”在此又一次证明它的荒唐性。
楼主 易安书童U  发布于 2017-10-21 14:46:28 +0800 CST  

第三章:误入歧途的论证方法


由于达尔文欠缺严密的逻辑思维,对于自然选择的机制太过于想当然。如果按照达尔文设想,现今的任何同种生物的个体岂非都成了没有差别。但现实我们看到的恰恰是同生物个体性状有差别,而且还明显有强有弱。可见“自然选择”根本没有执行“优胜劣汰”的法则抹平个体的差别,确切地说是自然界根本没有甄别出物种个体微小优劣的机制。所谓进化积累微小的优良性状的“自然选择”论也更是无稽之谈了。自然界连筛选微小有利变异都做不到,就无须再讨论定向累积有利变异,最后逐渐演变成新种的问题了。论证至此,其实整个进化理论大厦就已经坍塌。他所宣扬的进化论的核心机制,是建立在这种违返常理与逻辑的空想上,就更遑论证据了。也许有人会说,达尔文搭乘了“小猎犬号”海军勘探船进行环球考察,并经年累月不断地编写《物种起源》,因此“自然选择”的结论理所当然是可靠的,至少也差不到哪儿去。如此说只是证明那些愿意接受达尔文学说的人实在毫无理性的眼光。达尔文有没有进行全球考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不是观察到了“自然选择”的案例。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在整部《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根本没有提供任何自然选择进化的案例。反而不厌其烦地举“人工选择”的例子。这样使用人工选种为例证其实是引入歧途的一种骗局。改良动、植物的人必须运用他的智慧和专门的知识去选择育种,并且要保护它们不受自然界的灾害。达尔文学说的精义是说明自然界毫无目的偶然发生的过程可以代替智慧的设计。而他居然使用人工智慧设计者的成就来解释这要点。况且“人工选择”真正的结论显示不能超越自然物种的界限。在所有人工培养的动物中并没有产生任何新种(指出现生殖隔离的全新物种)。法国著名动物学家比埃尔·格拉斯Pierre Grasse的就指出:“人工育种的例子恰恰是反对达尔文学说的有力证据。”

当然如果认为“自然选择”是达尔文理论中生物进化的唯一机制,那是误解了。他在1859年《物种起源》第一版的引言最后一段里说得很清楚:“我深信自然选择是生物种变化方法中最主要、但不是唯一的方法。”达尔文自己也经常埋怨别人忽略了他的注释。于是在1871达尔文出版了第二本名著《人的来由和性的选择》,集中讨论另外一个辅助机制“性的选择sexual selection”。达尔文在《人的来由》中宣称“孔雀艳丽的尾巴是性选择中最著名的例子。虽然它是雄孔雀逃避敌人时的累赘,但雌性喜爱它。所以,有庞大的尾巴会减短雄性孔雀的寿命,但同时又增加了生殖的机会。”达尔文居然可以将顽梗不利的证据转化为他们学说的支柱。这样的说法好我们感到不解的是雌孔雀古怪的“性趣味”。为什么自然选择会在鸟类中推出这样的一种让雌性狂爱那些具有杀身之患的异性?这些雌鸟应该对异性尖锐的爪子和强壮的翅膀发生偏爱才对!而艳丽的尾巴对于生存捕食毫无益处,甚至有时加大了成了其它天敌的攻击目标。那么为何雌鸟会选择如此不利于种群生存,繁衍的古怪遗传性状呢?所以达尔文性选择说同样也不能自圆其说。

达尔文的贡献在于提供一个常人可以理解的机制,生物必须经过经过漫长的时期,靠累积极度微小并对生物有利的遗传改变藉此可以解释物种的进化,而不必依靠神明的引导,或隐秘的力量。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这是一般人的惯性思维,所以渐变式进化论无论在逻辑上多么荒谬,人们都觉得不必再去细究了,既有这么足余的时间,不论看起来多么不可能,多么令人难以置信的事都可能发生。正是这种迁就,达尔文学说就是能蒙蔽很多不爱思考的人。但研究进化论的人那么多,难道没有发现渐进式自然选择进化学说的错误吗?当然有,化石证据一直是达尔文理论的死穴,只不过主流学术一直在压制怀疑进化论者。其实进化论是研究生物进化史,地下遗留下来的化石是最能证明/证伪的。但客观地说,地下的化石,并没有存在过渡形态物种的样本。所有生物化石都是门/纲/目/科。门类清晰,不存在让人难以界定的过渡物种。不过本人已经明确指出,并不热衷于讨论证据问题。如有须要以后可以。

达尔文学说,在学术界经营100多年的达尔文理论,与其实说是在努力完善它,倒不如说是只是在维持它不在众人面前垮台而已。说更难听点,现在的达尔文学说就是一具干瘪的僵尸,学者们费尽心机地打扮这具僵尸,不过是让大家觉得它还“活着”。

楼主 易安书童U  发布于 2017-10-21 15:01:57 +0800 CST  

第四章:虚无飘渺的宏进化


由于渐进式进化论bradytelic evolution的机制“自然选择”就是错谬的。连基本大前提都不成立,这就不难理解,这个理论在解释靠“累积微小突变”形成器官会如此地困难。当年达尔文说:“如果有人能证明,任何现有的复杂器官,不可能是从无数连续的、微小的突变而来,我的学说就必完全瓦解了。”如果达尔文能活到今天,肯定会对进化论弃之如粪土。可惜今天进化论的拥护者对,当年达尔文口中的大便,视为香饽饽,捧为至高无上的真理。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那么接下来的讨论,就转入第二个主题——宏进化。

达尔文信徒们信誓旦旦地宣称,人类是几十亿年前一种原始单细胞生物一步步进化来的。我们如果确定这是事实呢?这就涉及到了“宏进化”的概念。也就是说,进化论的实际内涵,必须包括两项。1.跨物种的进化。2.如何在理论上阐述复杂器官的形成。对第一点我们暂不做讨论。(因为跨物种的进化,实在是毫无证据可言)我们关心是第2个问题,这是进化论必须要解答的问题。

其实在西方生物学界,对于达尔文宣称的靠“渐进式进化论”逐步形成生物器官,是一个争论不断问题。因为实在没有例证可言,连化石记录中都不存在有“半成品器官”的生物曾经存在。所有的争认仍然是基于逻辑上的争论,而非事实的争论。所以有人称,虽然逐步形成生物器官,无事实根据。而逻辑上是讲得通的。但逻辑上真的不能证伪这个荒唐的假设吗?我看未必。


在西方学界“学术”(我姑且把这种讨论当做学术/因为逐步形成生物器官是假的,根本不存在东西,只是脑中的概念/比研究幽灵更加虚无缥缈)。而学界经常以引用眼睛,翅膀等器官作讨论。更重要的问题还是理论上的困难。不少器官必须有很多精密的基本组织彼此配合才可以发挥功能。眼睛及翅膀是最常引用的例子。但读者不要误以为这两个是特殊的例证,其实动物及人体中充满了同样神奇的例子。问题是到底"极度微小infinitesimally small个别都对生物有利的遗传变异,怎样可以累积"成大突变呢?无论在发展视力或飞翔如此复杂的功能的过程中,第一小步的改变开始时,若非配合其它各部份同时部署妥当,不可能对生物有什么好处。而且“半成品器官”存在对生物有什么利益,以至于它必然有优势可以进化下去?


牛津Oxford大学的动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为眼睛,翅膀可以逐步形成作了辩护。

“一个古生物具有百分之五的服睛很可能要用这部份组织作其他用途,但我认为也很可能就用它来作百分之五的视力。其实我认为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个好问题。如果在没有视力的动物身上得到了你我视力的一小部份,已经很有用了。因此,有百份之一的视力总比完全没有好。百份之六比五好,百份之七比六好,余此类推,不断可以渐渐上进了。 ”

这种回答,我感到十分诧异,何以牛津大学动物学博士的回答,如同一个小学生的猜迷。如果让一个小学生接受进化论,让他来回答眼睛形成问题。除了作如是说,还有什么更好的错词吗?其实这种论调的基本误失在于"百份之五的眼睛"并不等于"百分之五的视力"。一只动物要有任何实用的视力,必须有很多重要的基本组织配合工作才能实现。(视网膜,晶体都必不可少)即使有了一个完整的眼睛,如果没有适当的神经系统和智力去分析使用这视力的信息,对生存和繁殖都没有任何作用。我们试想一下,单凭机遇,所有的复杂组织都需要同时出现,并且马上发挥足够的功能,对生物繁殖下一代有利,这样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少?一个动物学的博士回答这个问题,也仅仅是小学生水平。可见争论这种器官成因的高端学术,其实并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和突破。


另外,关于翅膀的成因,道金斯在《盲目的造表匠》中煞有介事地说:“即使在手指之间出现了一小块的薄皮,也可以帮助动物跳得更远,或者保护它跌倒时不受伤。后来,当翅膀的雏型出现时,动物就可能开始滑翔了。再经过很多的进度渐渐累积之后,或者就可以开始飞翔了。”问题是到底极度微小个别都对生物有利的遗传变异,怎样可以累积成巨变呢?无论在发展视力或飞翔如此复杂的功能的过程中,第一小步的改变开始时,若非配合其它各部份同时部署妥当,不可能对生物有什么好处。而且身体上形成一个“半成品的器官”通常还是个累赘。极大地削弱该物种的生存能力,试问它怎样逃脱自然选择的压力的呢?所以道金斯的幻想故事中忽略了些严重的问题。当前肢渐渐改变趋向翅膀的时候,有一段漫长的时间,它不再利于爬树或掌握物件,同时也不适于飞行。这个过渡期对动物生存极其不利。也许有人会说,半成品的翅膀也可以滑翔。问题是可以滑翔的双翼已经“进化”到中高阶段了。达尔文主义者也不会硬着头皮告诉我们,从爬虫类到“滑翔生物”是一步到位的大突变吧。


从以上两例子可以看出,进化论的高端信徒,以于器官成因的解释,也仅仅是基于常识的推理。并本什么可值得称道之处。连傻子都能想象出来的错词。在二十世纪中叶,美国著名的德裔科学家暨遗传学家、执教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查理·戈尔德施米特Richard Goldschmidt的确也下过同样的结论:进化论已完全瓦解了。戈尔德施米特向新达尔文主义者公开发出一个著名的挑战。他列出一连串的复杂结构,从哺乳动物的毛发到血红素hemoglobin,他认为都不可能由小突变渐渐累积而来。正如格拉斯Pierre Grasse一样,戈尔德施米特总结,达尔文的进化论所可能解释变异的范围不可以超出生物种之外,不能逐步形成器官。但跟格拉斯不一样的地方,他认为生物种以上的进化必定由大跃进式的大突变而来(重新回到大突变论的怀抱/这是达尔文极力反对的学说)。虽然他承认,绝大多数大规模的变异会产生不能够适应、无希望的怪物。但他又认为在极罕有的情况之下,或许其中有一个幸运的意外机会,产生了一个"有希望的怪物"。它成了新种的一员,可以生存并繁殖下去。问题是它的配偶又何在?


但道金斯本人对大突变是极其排斥的(他是忠实的达尔文粉丝),如果说生物器官不能逐步形成,等于判了达尔文学说的死刑。对于进化论者来说,这一点肯定是誓死捍卫的最后阵地。

说到这里本人认为眼睛,翅膀这些器官引用争论,可以很好说明达尔文学说在这个问题的交峰点。但眼睛,翅膀并不是最好的引例。这点从《盲目的造表匠》道金斯给达尔文作无厘头的辩护就可以看出。虽然进化论者给不出任何依据能证明,器官可以逐步进化。但总是能找到搪塞的理由,逃避问责。


下面举卵生生物进化到胎生生物,才叫达尔文主义都们无法狡辩。

1.卵生生物为何要预先进化出“胎生生殖系统”?我们知道达尔文是极力主张,器官是一步步形成的。在一个器官没有进化完全时,是起不了作用的。那么原本卵生生物为何要预先进化出“胎生生殖系统”?它的进化动力何在? 在进化过程中,生物徒然生出一个半成品的器官,对生物生存竞争毫无正面意义。反而会成为累赘,不利于在自然界中生存。

2.如果是环境压力导致生物作出生殖方式的改变。这种压力有多大?而这个进化过程,显然生物是不能抛弃原来的卵生生殖方式,否则一定会灭绝。问题也就在这里,如果这个过程中,生物仍然繁殖,说明以原本卵生生殖方式是能适应环境的,就没必要改变生殖系统了。

徒然地改变生殖方式,用道金斯的狡辩之词,是行不通的。因为达尔文信徒口中的“有利”在哪里?因此“自然选择”在解释卵生生物进化到胎生生物时,会出现两难的悖论。自然选择也就无法解释生物复杂的器官是一步步进化而来的了。论证至此,达尔文假说已经完全破产。

楼主 易安书童U  发布于 2017-10-21 15:49:52 +0800 CST  
@取名桀桀桀 2017-10-21 15:05:33
如果进化论不合理的话,那地球历史上上千万种灭绝的没灭绝的生物是怎么出现的?总不可能说是上帝凭空创造的吧,而且发掘出来的古猿人怎么说呢!不过也有一定道理,恐龙存在了几亿年,发掘出来的化石中也看不出来是怎么进化的!起码在有能够推翻进化论之前,进化论是最合理的了。
-----------------------------

你还算是能正视,化石不支持进化论。且看古尔德是怎么总结化石证据,如何让进化论难堪。
楼主 易安书童U  发布于 2017-10-21 16:10:51 +0800 CST  



第五章:分歧学说暴露了现今进化论的困局

有些进化论信徒一直撒谎称,进化论是有坚实的化石证据证明的。其实识破这种谎言很简单,让信徒们拿出化石证据就是了。可惜的是,化石证据根本不支持达尔文学说。古代化石留下的证明显示,生物根本不会进化。如果是果真有化石证据的存在,我主楼的问题,不难解释。可以根据过渡形态的化石,反向验证,各种生物演化进程。何以连古猿的是由什么进化来的,都没人知道?第二个问题,如果真的有化石证据,进化论是一个唯一确定的理论。而不应该,存在内部分歧。而这种大的分歧,导致了出现三个流派。这三个化论的流派,经常出现狗咬狗的局面。令我们旁观者看热闹戏。所以接下来就是讨论进化论流派问题。



达尔文的“渐变式进化论”在逻辑上无法自洽,它当然不可能是事实,所以也不可能有证据能支持他的理论。因为按照达尔文的预言,渐变式进化论如果成立,在历史上肯定大量存在“过度态”的物种。遗憾的是古生物化石证据中“中间过渡形态的物种化石”是门类清晰,几乎没有任何过度态生物存在的证据。也正是因为化石证据不支持达尔文理论,所以进化论中才会有“渐变式进化”“跳跃式进化tachytelic evolution”和“间断平衡Punctuated equilibrium理论”几个并立的学派。当渐变式进化论逐渐走入死胡同时,有部分学者又开始重拾“跳跃式进化”。我们知道达尔文本人非常谨慎尽量避免“跳跃性”、突然大步跃进的“庞变saltations”,例如一代之间即能产生新种的想法。很多学者也有很充份的理由觉得跳跃式进化不可能的。其中一个小部份已够复杂了。所有的部份靠机遇,在极短的时间内从一个物种进化成另外一个物种,是不可思议绝且无可能的事。 达尔文本人也是极力反对“跳跃式进化”。他给查理·赖尔Charles Lyell的信中说:“如果我的自然选择论必须借重这种突然进化的过程才能说得通,我将弃之如粪土”。

既然大突变说在达尔文时代就已经被唾弃,绝大多数人也无法认可。它的荒谬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生物种如此复杂的生理机能,岂能说变就变。用达尔文的话来说,大突变等于一个神迹。再极端一点来说,大突变几乎与神创论没有什么分别。这一点上达尔文还算是个明白人。故本文无须赘言批驳跳跃式进化,如果它有什么成就的话,那就是尚能正视渐进式进化论的错谬。在大突变论和渐进论都不能满足解释生物“进化”时。有一种叫“间断平衡”的理论开始粉墨登场。

什么是“间断平衡”论?它又称为“点断平衡论”别被它的名字唬着了,说穿了就是烂稀泥。它同时兼顾了渐进说和大突变说,想综合两家,结果两边不讨好。因此它被传统的达尔文主义者骂作“垃圾”。间断平衡理论是1972年由美国古生物学家奈尔斯·埃尔德雷奇Niles Eldredge和史蒂芬·杰伊·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等人提出的一种有关生物进化模式的学说。该理论对古生物化石缺少中间演化类型进行了新的、系统的解释。认为:生物长期所处的静止或平衡状态被短期的、爆发性的大进化所打破,伴随着产生大量新物种。换言之,生物进化就是长期稳定的渐变与短期聚变的交替进行的。传统进化论认为进化量(即生物种系在一段时间内的性状演变总量)是渐进变异逐渐积累的总和。间断平衡论则认为虽然渐变也可造成变异,并积累形成新种,但其在总变异量中所占份额很小,种形成才是进化的主流。表面上间断平衡是承认了传统达尔文进化学说。但实质上它还是变相的大突变理论。而且古尔德在《古生物学Paleobiology》科学杂志上论文宣称“新达尔文主义的合成论简直死”了。也无怪乎被间断平衡被传统进化论者所排斥。

最后说一下现代达尔文理论(又称之为综合进化论),有些达尔文主义者通常且这种错词来捍卫其理论:“你们反驳达尔文理论头头是道,但不要忘了,科学是在发展。现代达尔文理论早就已经弥补了这些它的缺陷”。这话的确能忽悠不懂的进化论的人,那么我们要问所谓的现代达尔文理论到底是何物。该理论的确立,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狄奥多西·杜布赞斯基Theodosius Dobzhansky《进步过程的遗传学》一书的发表为标志,在原来综合理论的基础上,出现了现代达尔文主义的新综合理论。该学说认为,今天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从多层次进行综合的研究,运用各方面的科学成就,论证生物的进化和发展;是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群体遗传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学其他分科如细胞学、发生学、生态学等新成就而发展起来的当代达尔文进化理论。

现代达尔文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遗传和变异这一对矛盾是推动生物进化的动力;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机制的研究属于群体遗传学范畴,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内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及由此引起的生物类型的逐渐演变;突变、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突变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生物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随机的基因突变一旦发生,就受到自然选择的作用,自然选择的实质是“一个群体中的不同基因型携带者对后代的基因库做出不同的贡献”。但是,自然选择下群体基因库中基因频率的改变,并不意味着新种的形成。还必须通过隔离,首先是空间隔离(地理隔离或生态隔离),使已出现的差异逐渐扩大,达到阻断基因交流的程度,即生殖隔离的程度,最终导致新种的形成。自然选择是连接物种基因库和环境的纽带。基因的突变是偶然因素,与环境没有必然的联系;而选择是反偶然的因素,它自动地调节突变和环境的相互关系,把偶然性纳入必然的轨道,由此产生了适应和上升的进化。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选择不仅起过筛选的作用,而且在物种形成中有创造性的意义。”

现代达尔文主义重申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在生物进化中的主导地位,并用选择的新概念解释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许多难点,否定了获得性状遗传是进化普遍法则等流行很久的假说,使生物进化论进入现代科学行列。但是,这一学说的实验性工作基本上限于微进化(种内进化)领域,对于大进化(种间进化)基本上未超出类推的范围。同时对一些比较复杂的进化问题(如新结构、新器官的形成;生物适应性的起源;变异产生的原因问题;分子水平上的恒速进化现象;生物进化中出现的大爆炸、大绝灭等)还不能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

看清楚了吧,现代达尔文理化只不过是以传统达尔文理论为基础,核心仍然是错误的“自然选择”,所以无论他综合再多的学说,穿再多的马甲也只是也不过是披着“新装”的皇帝而已。论证至此,这套愚弄大众150余年的“进化论”僵尸,可以寿终正寝了。

楼主 易安书童U  发布于 2017-10-21 16:13:21 +0800 CST  
接下来几章节着生讨论“化石问题”。不过先要讲一个与进化论并不直接相关的话题。也就是“科学边界”问题。
楼主 易安书童U  发布于 2017-10-21 19:11:01 +0800 CST  

第六章:波普尔的科学证伪主义

回顾化石问题前,我们先来审视一下“科学的可证伪原则”的非凡意义。它并非是对科学的否定,而是对科学的解放,是我们获得知识,跨出的第一步。某些进化论信徒的思维还是停留在19世纪的科学研究方法。之前也反复提到了归纳法。这种方法早就被现代科学研究所摈弃。归纳法得到的结论在逻辑上是不可靠的。


波普尔提出证伪主义用于解决两个科学哲学上的重要问题,一个是“休谟问题”,一个是“康德问题”。“休谟问题”即归纳问题,它质疑归纳方法在逻辑上的可靠性。“康德问题”则是探讨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这两个问题的本质其实是认识论,即人类能够认识什么?在什么样的情形下人类的认识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对于归纳方法的讨论可以作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切入点。归纳方法就是从有限的经验事实总结出一般的科学规律的方法,在历史上曾经被认为是科学方法的基石,是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然而,休谟指出,归纳方法试图从有限的单称陈述得出全称陈述的结论,这无疑在逻辑上是不能被采纳的。其逻辑的矛盾体现于两个方面:其一,归纳方法用“有限的”经验证明“无限的”概念,其二,它用“过去”的经验预测“未来”的事实,综合这两点考虑,归纳方法不仅不是科学的方法,反而是对逻辑原则的僭越。而且,如果使用归纳方法对其本身进行证明的尝试必定会陷入无限后退的逻辑死胡同。

归纳方法的可靠性受到质疑之后,历史上提出了很多可能的解决方案,来调和归纳与逻辑的矛盾。针对这个问题,休谟自己采用了心理学的解释,他的回答是:“所有理性的人都期待和相信他们还没有经历的事例和他们已经经历的事例相符”,也就是说休谟认为人类的归纳其实起源于一种心理习惯,将重复出现的感官印象联系在一起,抽象为一个概念,从而能够预期未来。因此,虽然归纳方法并不能在逻辑上被严格承认,但其作为一种常识还是应该被接受的。休谟这种用人类理性习惯来解决问题的方式并没有使后来者满意。康德为了维护“普遍因果性原理”,即为所有归纳找到一个基点,采用了“先验性真理”的概念。马赫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休谟的怀疑主义观点,并且转向了彻底的经验主义。他将世界拆分为简单的直觉要素,用逻辑命题的形式将这些要素连接起来,成为一个要素的集合。要素与要素,集合与要素之间的关系构成了集合体,马赫将这样的集合体等同于科学理论。这种观点完全忽略了科学理论本身的结构性,而且科学也是去了其预言能力,变成了经验的量的积累。 彭加勒提出了约定性的结构主义,也就是所有的科学概念都是一种认为的约定,并不具有绝对的真理性,其存在不过是由于人类理性思维固有的特点,比如结构化,简洁。这样的约定性阐述很容易走向相对主义的极端。

在经验主义和结构主义之上,科学哲学发展出了逻辑经验主义。维特根斯坦作为逻辑经验主义前期的代表,提出了实证性原则,“一个命题如果能用一定的方法来检验其真假,就是有意义;反之,就是无意义”。证实性原则符合我们对于科学理论的一般认知,即一个新科学理论的提出必须是通过经验验证的,与未来可能出现的感官经验向符合,如果它本身不可验证,也就没有科学的理论价值。维特根斯坦将这种原则进一步推进,具体到分析经验命题的逻辑分析,最后认为语言是阐释理论的根基,因此试图建立一种逻辑可靠的语言,来规范科学。其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排斥形而上学,认为“传统哲学中的命题既不能与经验事实直接关联,也不能够还原成逻辑分析的命题,其真假难以分辨”,从而否定了传统哲学对于本源问题讨论的全部价值。但是证实主义并没有解决归纳问题,因为无限的证实过程是不可能实现的,有限的证实又没有重组的说服力。

逻辑证实主义的后期,试图用概率论的方法来解决归纳问题,由“强证实立场”退到了“弱证实立场”,并用“确证度”来刻画理论被验证的程度。这种观点延续了证实性的原则,但是这种证实无法具有严格的精确性,而是具有一定的概率,也就是说,一个理论被事实经验证明的次数越多,它就越有效。但是,可以符合理论的经验事实是有限的,将来可能出现的事实是无限的,如果在无限的时间维度上来考量理论的确证度,显然也是不能成立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理论都没有办法被经验事实所证实。


波普尔在其《科学发现的逻辑》一书中,提出了“证伪主义”的观点,对于上文中提到的两个问题进行了解答。其论述主要基于这样一种对科学的认知:虽然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世界的绝对真理,但是所有的科学理论都不是完美的,这是包含于科学本身的基本矛盾,也是科学能够不断发展的最终动力。这样的认知不同于传统的观点,即认为科学是平稳发展,可靠积累的产物。它强烈地受到了当时物理学领域重大理论变革的影响。

十九世纪末,经典力学,经典电磁学和经典统计力学的三大支柱撑起了整个物理学的大厦,这门学科似乎已经走向成熟,人类掌握的理论知识几乎已经能够完全地解释所有的物理现象,对于人类认知的乐观充盈着思想界。然而,1919年,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重要预言被英国的观测对所证实,被人们奉为圭臬的牛顿经典力学被推翻,经典物理的大厦摇摇欲坠。然而,虽然爱因斯坦的理论已经被观测实验所证实,他却并不认为自己的理论就是唯一的真理,他说:“任何物理理论最好的命运莫过于它能指出一条通往一个更广泛理论的道路,而在这个理论中,它作为一种极限继续存在下去。”受到了爱因斯坦对于科学批判性态度的影响,波普尔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即“证伪主义”。
波普尔首先区分了知识心理学和知识逻辑。波普尔并不认为科学理论是实验观测结果的一般性总结,相反地,他相信科学理论本身的灵感只是一种心理学现象,具有非常复杂的主观因素,因而不在本问题的讨论范围之内。波普尔将注意力放到知识逻辑的部分,即思想的验证,而并非思想的产生。波普尔指出,思想的检验主要有四种途径:


1. 验证该理论自身的结论是不是互相一致,即自洽性;(理论的逻辑自洽性是基础,任何科学其理论涉及的“概念,判断,推理”都要严格遵守“同一律”,“律中律”,“矛盾律/又称不矛盾律;进化论的自然选择违反了矛盾律”它在逻辑上是不能自洽的。)

2. 验证该理论的逻辑形式是不是符合科学的性质,如重言命题;(重言命题,又称自证循环/循环论证,在逻辑上这种命题是无效命题。进化论很多判断都使用了循环论证方式前文已经多次批判)

3. 与相同领域的其他理论相比,这个理论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4. 验证该理论是否能够用对未来的现象进行预言,也就是被经验所检验;具备可证伪性。(可证伪性;理论对预言所承担的风险,和预言成功时的可靠性是成正比的。承担被证伪风险越大,结论可靠性越高)

楼主 易安书童U  发布于 2017-10-21 19:11:33 +0800 CST  
(接上文)


传统的证实主义者认为只有源于经验的概念才是合理的,即概念可以还原为感性经验的要素。根据维特根斯坦的观点,所有有意义的命题必须在逻辑上还原为一个基本命题,如果严格地按照这个标准,不仅形而上学,自然科学也将被划分在“有意义”的范围之外。况且,更合理地方式是将科学和形而上学分别定义,而并非消灭形而上学。很多形而上学的信念支撑了科学的发展,虽然,同时也有很多形而上学的观念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波普尔进一步指出,经验理论的系统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 综合的,能够表示一个不矛盾的可能世界;2. 符合经验科学划界标准的;3. 与其他的理论系统是可以区分开的。其中第二条,经验科学的划界标准正是可证伪性。这条标准意味着,将经验本身作为经验科学的辨别依据,并且使得经验科学的特征在于其逻辑形式,还有其辨别方法,即可证伪性。在传统的归纳逻辑中,经验科学的划界标准就可以表述为“所有的科学经验的陈述,都可以辨别真伪”。这其实为化解标准的制定指明了两条道路,一条是“证实”,已经在上文中论述过其逻辑缺陷;另一条道路就是“证伪”。这条标准可以被表达为:“经验的科学必须有可能被经验反驳”。

波普尔对于证伪原则可能面临的质疑做出了一一回复。首先,科学本身的意义正是在于其对于客观世界做出的某些“肯定性”的描述,这种否定性的划界标准并没有体现出科学的本质。然而,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科学陈述由于它的逻辑特性与可能的经验冲突的可能性越大,它所传递的肯定性信息也就越多”。也就是说,一个科学理论,如果包含着更广泛深入的内容,也就更加能够增进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的了解,但由于它涉及了更多的相关事实,它也就更可能被证伪。也就是说,科学的肯定性和否定性是一体两面,并不相互冲突。

其次,正如可以认为“证实原则”在其自身的论证上陷入了无限后退的深渊,“证伪原则”对其本身的论证是否也会陷入相同的境地之中呢?面对这个问题,波普尔提出了“可证实性与可证伪性本身就是不对称”的这样的观点。也就是说,无限的肯定证实经验才能使科学理论得到证实,而一条否定的证伪经验就足以否定一个科学理论。波普尔认为从逻辑上而言,用单程陈述之真论证全称陈述之伪,是从单称陈述到全称陈述唯一严格的演绎推理。


正如波普尔自己所说的,一个好的理论需要“重视逻辑的严格性,摆脱教条主义,追求实用性”,下面我们从这三条标准出发,来评价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证伪主义是对于“逻辑严格性”的适度实现。首先,它正视归纳方法的逻辑缺陷,解决方式也非常坚决,摒弃了休谟模糊的心理主义解读和逻辑经验主义的概率论妥协。证伪原则在逻辑上的简洁有效使其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就能够为人所接受。另一方面,它有没有陷入维特根斯坦过于强调逻辑的极端,将科学理论的有效性直接建立在逻辑语言的形式之上,忽略其内容的价值。

证伪主义具有独创性,摆脱了当时的“教条主义”。事实上,不仅在归纳问题和划界问题上,波普尔的很多理念都具有颠覆性,试图推翻许多前人经典的理论和观念。在其另一本著作《客观知识》中,他就曾经说:“在捍卫一个客观的第三世界时,我希望激怒那些我所称的信仰哲学家,他们像笛卡尔,洛克,贝克莱,休谟,康德或罗素那样,对我们的主观信念及其基础或起源感兴趣。与这些信仰哲学家相反,我极力主张我们的问题时找到更好和更大胆的理论,而且,我强调的是批判的择优而不是信仰。”其反叛者的形象在这段文本中呼之欲出。然而,我认为,在“反教条主义”的道路上,波普尔需要更多的是谨慎,而不是突破的勇气,因为后者显然已经够多了(如果不是“太多”的话)。比如在对待形而上学的态度上,虽然他已经说明需要肯定其部分价值,但事实上还是不承认之前哲学家的大部分努力。回到维特根斯坦的那个著名的表述,可以说清楚的问题固然一定能够说清楚,但是说不清楚的东西,我们真的就应该沉默吗?至少在对待科学和形而上学的态度问题上,对于波普尔的理论,我认为可以持保留观点。

我认为证伪原则的“实用性”是其理论的重要特点。根据证伪原则,我们可以轻易地将一些不属于科学的“旁门左道”扫地出门。例如占星术,进化论这些玩意,如果从证实主义的角度来看,历史上有许多记载其有效性的记录,也有不少研究其理论的学说,也就是说它还是有一定的“确证概率”。但是,在证伪原则之下,它就没有办法纳入科学的范畴了。在我们的日常科研活动中,波普尔的观点更是有很多体现。

总而言之,虽然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受到了许多的攻击,自身也存在很多缺陷,但是,它实际上它已经深刻地融入了我们科学观念之中,体现于科学研究方法的各个方面。
楼主 易安书童U  发布于 2017-10-21 19:12:15 +0800 CST  
@路大师 2017-10-21 16:54:15
进化论确实有瑕疵,这个谁都知道,大家都没空看你那又臭又长的文字,你只需告诉我,最开始人是怎么来的就行,简单说出你的观点。
-----------------------------

不好意思,本人写文章不是为了那些心浮气躁,不学无术之流看的。是为了给别理性,客观善于思考的人提供新的角度审视那些被灌输给我们的观念。
楼主 易安书童U  发布于 2017-10-21 19:22:49 +0800 CST  




这里涉及的逻辑问题,再多说几句。为何在讨论问题时(辩论)时,有些人思维缜密,有些人思维混乱,有些人一眼就可看出对方言词的漏洞,有些人辩论时就是鸡同鸭讲,等等。这都是逻辑问题。

我们人类理性认知这个世界。必然是通过形式逻辑的三个步骤即:“概念,判断,推理”。这三步中,要符合三个定则即“同一律”,“排中律”,和“不矛盾律”。


概念是认知的基础,任何命题表述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必须是确定的。也就是要符合“同一律”。如果在讨论中随意更换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域值。虽然你的话语里,使用了同一个名词,但实际所指的事实却被偷换了,违反了“同一律”。这就是有些人辩论时出现鸡同鸭讲局面。就是讨论中随意扩张,缩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不确定,无法进行判断。具体本楼中进化论拥护者,常常出再的逻辑错误就是,把微进化偷换成宏进化。虽然都是“进化”,但实际的概念是不同的。这就是导致了用一些“细菌的抗药性”这种微进化,来论证能创造器官的宏进化。只要前者成立,后者就成立。以此来忽悠逻辑不严谨的人。

有了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确定性。我们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一个命题的判断要符合“排中律”。也就是判断的直值只是“是”和“非”,不能出现任何中间值。在任何科学理论中,都要符合“排中律”。在理论表述中不能出现“也许,大概,可能”这类不是,不非的判断。违反排中律,必然导致理论的模棱,含糊。让接受者根本不知道,这理论究竟要表达的结论。所以判断模棱,无法进行推理。同时也让结论逃避,可证伪的风险。违反排中律的理论必然是非科学理论。进化论使用模棱的判断句,俯拾即是。

有了判断的正确性,才能进行准确的推理。任何可靠的理论,其推理必然符合“不矛盾律”。不矛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逻辑“自洽性”。如果一个理论进行推理,得到一个与预设矛盾的结论。就违反了“不茅盾律”。进化论其学说最核心的“自然选择”说,就是违反了“不矛盾律”。达尔文对于“自然选择”作出的描述每时每刻都能选择出微小的优良变异,使特种趋向进化。这里微小,和和具体能选择的可辩“性状”是一对矛盾。也就是自然能选择出的物种变异,它就必须表现出有可供选择性状差异。而一旦出现宏观的性状差异,它就不是一个微小变异。所以自然选择。选择出微小变异,和可供选择性的宏观状差异,是自相矛盾的。整个进化论的理论基石就建立在这种“自相矛盾”的自然选择之上。可见整个进化论就是一个荒谬的学说。它违反了“不矛盾律”。

楼主 易安书童U  发布于 2017-10-21 20:09:40 +0800 CST  

我们继续扒进化论的“科学画皮”。接下来是化石问题,我们会看到这套可笑的理论,到底怎么在玩弄,相信它的人的智商。
楼主 易安书童U  发布于 2017-10-21 20:17:49 +0800 CST  

第七章:粉碎达尔文的谬论——化石证据(1)


回到化石问题,当年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后,也算是“预测”(注意我加了个引号)了化石证据。他说“我的理论如果成立,必然有大量的过渡形态物种化石证据支撑”。

我们现在思考一下这句话的另一个意思。“没有过渡形态物种化石”我的理论就被推翻了。这不就具备了可证伪性吗?且慢。用“无”来证明在逻辑是不可能的。因为接下来达尔文的狡辩之词,足以证明了达尔文在逃避被证伪。

在达尔文有生之年,一直寻找正面渡形态物种化石证。直到去世前达尔文陷入了绝望。好像化石故意和它的理论作对。连赫胥黎也忍不柱批判达尔文。“如果你理论必须建立在渐进式进化,化石是你最大的难题”。言下之意,赫胥黎也有让达尔文放弃自己的立场,转入大突变论。但达尔文却用一个狡辩来逃避化石问题。他说“地层中没有记录中间过渡形态化石,是我理论最大的困难。但地层纪录是中断的,并没有保留过渡形态的化石,而这断中空期足够让生物进化,导致我们看到的古生物化石好像都是突然出现的。”

这种解答,等于说无论有没有化石记录已经不重要。他的理论是必然成立,具有“先验”的特性。而且居然可以反过来批判证据的不足。

也许有人会问,虽然在达尔文时代找不到过渡化石证据,证明其理论真确性。但现已经150年过去了。已经大量勘测地层,所得到的古生物化石不计其数。能证明达尔文学说的中间型生物,肯定是大量存在的。我们检验一下现代进化论发展,足以知道有无化石证据了。化石这一块也是进化论信徒造谣,伪造的重灾区。


至今一般都以为既然地层中埋藏着大量已经绝了种的生物所遗留下的化石,那么这化石必定是进化论最好的佐证了,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达尔文主义最大的敌人并非神职人员,而是化石专家。19世纪初叶,最流行的地质学理论是大灭绝论或灾变论catastrophism。法国科学家、古生物学之父居维叶曾极力提倡灾变论。他相信地层的记录显示的模式分明可见古代的环境曾发生多次突然的剧变(大天灾),大量不同的生物种都因此灭绝了。随之而来的是一段创造的时期;很多新的生物种就突然出现,而这些新的物种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显示它们是怎样进化来的。 到了达尔文的时代,居维叶的灾变论渐渐失势,被查理·赖尔--达尔文的一位年长的朋友--所倡导的均变论所取代。赖尔认为,自然界巨大的改变是由极长期、每日渐变的力量积累之后才产生大变,故解释自然界的剧变为果而非因。我们现在回顾达尔文所提出的进化论是必须依循赖尔这种逻辑,但是赖尔本人却不能接受生物进化的思想。当时也有不少熟悉化石证据的人同样不能接受进化论。

如果存在中间过渡形态的生物,对于生物分类学来说,绝对是场灾难。我们将无法对生物进化归类。生物分类学上属于各种大类的生物。如不同界、门、纲、目各有其不同的基本结构,无法区分。那么这些间断的种类之间的环节到底在那里呢?忠心支持达尔文的赫胥黎也为缺乏连接的中间型而烦恼。他多次私下警告达尔文,“如果要让他的理论符合证据,他必须容许大步伐、跃进式的进化。”

达尔文自己也问过同样的问题: “如果一种生物演化成另一种的过程是借着难以了解的微小的步伐,那为什么我们不能到处找到大量的中间型呢?为什么我们在自然界找到的生物都是种类分明,而不是相似难分的呢?”

他用灭种的理论来解释。灭种是“适者生存”(循环论证/在逻辑上是无效的命题)推理的另外一面,当经“改进的新种出现的时候,它的父母可以说是已经不够适应了。这样,"如果我们看每一种生物都是从另一种不知名的生物传下来的话,那么它的父母及其他过渡期的中间型应该被这新的、更完美的新种消灭了。制造新种的过程就同时消灭了旧种。”达尔文用这个因过时不适而灭种的理论来解释为什么他的进化论好像与事实不符,因为研究现今的生物界,我们观察到的物种(和各大类)都是分立和稳定的。他说各类分立的生物之间原本是有中间型的,只因不再适应环境所以消失了。


但是,这些必须有的中间型不但从现今的生物界消失了,而且在化石中也找不到的话又怎样说呢?达尔文自己承认,根据他的理论推断,“在现存的生物种及已经绝种的生物种之间必须有极大数目的过渡环节和中间型。”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地质学家应该可以不断发现中间环节的化石证据了。可惜事实却恰恰相反。地质学家所发现的新种或一组的新种都是突然出现,而不是经过一系列的演化而形成。达尔文不得不承认“化石的证据是最明显、反对我的进化论的理由”。这就是“所有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和伟大的地质学家……都一致主张物种是绝对不变”的理由。



达尔文还振振有辞地辩说:“化石的难题虽然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却不能算是进化论的致命伤。他主要的理由是化石所保留的证据极不完整。化石是要在很特殊的情况之下才得保存下来,因此世界各地所有的化石床也不能反映一套完整不断的记录,所以化石所显示的只是很多短暂年代的写照,各年代之间又有很长年代的空白。”还有,他认为即使有这样的证据,我们未必能从化石中认出祖先和后代之间的关系,除非我们可以找到一套完整的化石链条。将两个种的关系显示出来,否则我们可能认为这两个是完全无关的种。有时达尔文在字里行间暗示缺少中间环节就是化石不完全的证明。这样的态度就好像他预知他的理论就是绝对的真理,可以反过来批判证据的不足。他说:“我不愿意假装不知道物种突变的记录是何等的贫乏,在保存得最好的地层中也找不到大量的过渡生物来连接每一地层前后所出现的生物。这是我的理论最大的困难。”

虽然事实太不争气,达尔文在化石这个难题上已经尽了全力,但是在某些问题上他也只能坦白地说:“我不能提供满意的答案。”当他写下面这类的话时,他绝望的表现:“自然界好像故意隐藏证据,不让我们多发现过渡性的中间型。”但是达尔文却没有失去信心,他唯一的问题是怎样解释为什么化石给人错误的印象(逃避被证伪的风险)。

那么在达尔文在世时,化石证明如此让他绝望。是不是150年后的今天,如信徒们所宣扬的已经找到学说过渡形态的证据呢?可以证实,这个假说是真理呢?揭破这个谣言的不是反对进化论者。而正是进化论内部的分歧。且看古尔德的间断平衡论。

楼主 易安书童U  发布于 2017-10-21 20:22:35 +0800 CST  



第八章:“间断平衡理论”提出的背景——化石证据(2)


在上世纪70年代,古尔德、尼尔斯·埃尔德里奇及斯蒂芬·斯坦利已经撰文重新评估化石的证据。古尔德和埃尔德里奇提出一项新的学说,他们称之为“间断平衡”punctuated equilibrium目的就是希望解决化石的困惑:为什么对世界各地地层长远而又广泛的探索所发现的今天所有的化石整体来说,仍然不能解释1859年不能说明的问题?古尔德说:

绝大多数生物化石的历史都包涵两个与渐进式的进化论有冲突的特点:

1.稳定:过去绝大多数的生物活在地上的时候都没有显出任何进化或退化的现象。多数物种在地层中出现时与它们消灭时的外形几乎是完全一样的。即使有外形的改变也都十分有限,并且没有显示进化的一定方向。

2.突然出现:世界各地调查的结果证实,任何物种并非由始祖逐渐改变而来;相反的,各种生物出现时都已经“全部完成”了。 (完备体,并不存在过渡形态的半成品生物,比如长了半个器官的生物;也不存在过渡形态的似是而非的生物,比如既像人又你猿的生物)

总之,如果进化的要意是解释一种生物可以渐渐改变成为另一种生物,那么化石证据最大的贡献就是说明进化论没有任何根据。当然进化论者也可以强辩说,因为中间环节没有被地层保存下来,所以生物种“好像”突然消失。但是,稳定的现象--所有生物化石所显示的完全没有基本的方向性的改变--是一种积极有力的证据,证明没有进化。我说的不是偶然有这样的例子;而是说,所有化石显示的趋向都是如此(稳定不变)。


根据斯蒂芬·斯坦利所著的《进化新时间表》一书,在美国怀俄明州的大角羊盆地BighornBasin埋藏了500万年连续不断的化石记录,而这段时间又正好是哺乳动物在地球上出现并开始征服全球的时期。由于这些记录非常完整,很多古生物学家确信生活在这盆地的生物群体中必定有些化石,可以串连起来,为连续不断的进化过程作证。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很多被认为是祖先的物种,竟然跟其“后代”同时存在。并且整个化石记录中竟没有一处清楚显示任何生物从一种转变为另一种。而且,物种在从化石记录中消失之前平均约100多万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没有任何改变。斯坦利以蝙蝠和鲸鱼的来源为例,证实达尔文渐进主义不可能克服的难题,就是面对化石稳定不变的证据怎样解释在1000万年(或稍多一点点)的时间之内,从同一种的哺乳动物可以渐进演化出蝙蝠和鲸鱼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来! 这简直是荒唐而不可思议的事。显然,斯坦利需要有更快速方法来解释哺乳动物的演变。他只有依赖完全没有经过考验的学说:随机的突变可以更改调节基因regulatorygenes,从而变更胚胎发育的过程,因此在一代之间就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生物(大突变论)。到底这算不算是广进化呢?


我们来看看古尔德及埃尔德里奇在进化论方面提供最重要的一个概念“间断平衡”怎样解释新种的形成。他们说,新种很快可以形成,只要在一始祖分布地域的边缘有一小组的个体与主流之间产生了分隔,就可以完成。自然选择的压力可能在某一生物种分布边缘地区向侥幸生存的群体发出最大的效力,并且幸免死亡而存留的异种很快就可以在这数目很小被分隔的群体中散布。这样,一个全新的生物种就可能在大群体的边缘产生,并且不留下任何化石的痕迹,因为化石主要是从大群体中的动物遗留下来的。这样新种就好像在化石记录中突然出现,然后渐渐分布到整个始祖种群占领的地区。

间断平衡说解释,既然化石记录已平衡不变为主,那么,新种的出现必须从大步的广进化而来。埃尔德里奇及古尔德认为,广进化与新种的产生是不能分离的,因为在一个大群体中,“基因的流动”geneflow由大量的杂交趋向中庸反而成了进化变异的障碍(泥潭效应/沼泽效应;这也就是前面部分信徒们宣称“大其数”就能形成进化概率上的可能,又被揭破)。这样也可解释为什么化石记录中的种都不改变,因为整个群体并不改变。重要的进化变异是在边缘、被分隔的小群体中进行,然后新种出现之后在重新突然回到始祖的群体中。

如果达尔文主义享有“先验真理”的地位,那么化石证据的难题只不过是进化的过程没有记录而已。但是如果从另一方面来看,达尔文主义只不过是一个假说,用化石就能加以证实或证伪,重要的是进化过程中必须留下许多个中间型的生物。其中也有一些必定有相当的数目,并且在地上生存一段较长的时间。但为什么这一切必定有的情况,居然完全没有在古化石中留下记录呢?那么间断平衡所引起的争论,真正要义不在于古尔德、埃尔德里奇和斯坦利所提出的解答,而在于他们引起争论的原因(没有过渡形态的化石证据)。


楼主 易安书童U  发布于 2017-10-21 20:29:25 +0800 CST  


第九章:寒武纪大爆炸——化石证据(3)




在化石记录问题中,使达尔文主义者最头疼的是寒武纪大爆炸Cambrian-explosion。大约6亿年前,几乎所有动物的“门”同时在地层中出现,完全没有达尔文主义者所必需的祖先痕迹。正如道金斯所说,“这些动物化石就好像有人故意放进去一样,完全没有进化的历史可以追寻”。达尔文在世时还没有证据显示寒武纪之前有任何生物存在。他在《物种起源》中承认“这现象目前仍未能解释,而且的确是可以用来作为有力的证据打击我现在要讨论的观点”。达尔文又说,“如果我的学说是确凿的,寒武纪之前的世界一定充满各种的活物。”近年,在地球最古老的岩层中找到了不同的细菌及蓝绿菌的化石,而且一般都认为这些单细胞的生命可能在40亿年前就出现了。细菌及蓝绿菌是属于“原核细胞”,它们没有细胞核,也没有其他的细胞器。比较复杂的“真核细胞”较后才出现。接着有数十组独立的多细胞动物相继出现,但它们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可见的进化过程。达尔文学说要求在单细胞与昆虫、海虫及蛤蚌等各类之间有悠久的时间和多种的中间型。可惜这一切必须的证据都找不到,连借口也难寻。


寒武纪大爆炸的问题渐渐为现代读者熟悉,最大的功劳要归于古尔德的那本描述伯基斯页岩中寒武纪化石重新分类的佳作《奇妙的生命》Wonderful Life。古尔德认为,首先发现伯基斯页岩化石、并首先作分类工作的查理·沃尔科特,故意将这些新化石塞进以往分类学上固有的框框中。古尔德说: “100多年来,关于寒武纪缺乏始祖的原因,有两种对立的解释。一方面是假象学说(认为前寒武纪已有生物始祖,但它们并没有遗下化石);另一方面是“迅速转变学说”(大突变)认为前寒武纪根本没有始祖物,至少没有可以辨为复杂无脊椎动物的始祖。那么,进化过程必须在短期之内产生现代所有各类型动物身体的结构。这样惊人的快速跃进,威胁着我们一般认为进化改变应遵循庄严稳重步伐前进的思想。”


传统的达尔文主义者会说,从单细胞直接突变出25-50个复杂的动物门,而不经过漫长中间型不断演替的过程,至少在遗传学上是不可能的。像古尔德这样描写的“进化过程”(间断平衡)是与达尔文及其继承者所想象的完全不同,应该用不同的词来代表,达尔文的进化模式,古尔德称为“不断多样化的圆锥”。就是说,多细胞动物的历史是应该由最少数、最简单的种逐步演化而来。因此,在寒武纪出现的十多种动物的基本体型结构的化石也必须经过漫长逐渐的过程,由简单的形式变化而来。而且,这个圆锥的扩展不应该在寒武纪之后突然又停下来。如果恰恰相反的事实尚未暴露,达尔文主义者必然仍怀信心、期待着这几十亿年以来进化过程可以产生很多新的动物门呢!相反,我们所见到的是所有的体型构造首先同时都出现了,其中有很多跟着灭绝了,余下的继续繁衍,但没有一样不在原有的规范之内发展。这些寒武纪原有的类型本身的来历,没有任何可知的历史。

生物化石记录中突然出现、跟着是长期稳定平衡的情况,正与达尔文主义学说所预期的情况相反。生物灭绝的经过也同样使人失望。古尔德的论述反映了证据对达尔文主义何等的不利。他告诉读者他对无脊椎动物渐进的学说缺乏证据而懊恼。“我们可以报道某些动物有些进步,但老实说,我们必须承认,复杂生物的历史不过是同一设计范围内的一些变化而已。绝非什么积累优点的故事。”所以古尔德认为,“化石记录带来最困惑的事实,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在生命的历史中找到一条明确的进步方向”。而这个问题足以解释了,我主楼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何所有的进化论信徒们都不能解答。因为进化论至今根本没有搞清楚生物的进化方向。进化论宣称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只要你再追问一次:“古猿是由什么进化来的”。他们立刻无言以对。这个问题进一步暴露了,过渡形态的化石根本不存在。如果存在,可以依此倒推演出生物进化进程。这也就解释了帕特森为何指出进化论一个空洞,无理论框架的伪科学知识。研究了150多年,原来再往古猿上推一步,都极度的困难。


间断平衡的出台解决了达尔文学说中间过渡化石难题,但却留下另一个问题。将进化过程描写成不可见的现象。这样人可以想象先祖群体分布的边缘被分隔后产生改变,而且变化的速度、大小可以随意选择,因为谁也不会见到。也不须要化石证据来支持,等于这个学说完全是空中楼阁。在波普尔现代科学法则下,间断平衡是彻头彻尾的伪科学。


楼主 易安书童U  发布于 2017-10-21 20:34:29 +0800 CST  
@春秋时空 2017-10-21 21:53:54
生物进化论的证据己找到95%。应基本正确的。
-----------------------------

谎言重复一万次也成不了真正。爬出井底看看外面的世界。如果进化论有证据,还提“间断平衡论”干吗?
楼主 易安书童U  发布于 2017-10-21 22:17:37 +0800 CST  

第十章:进化论史上伪造“从猿猴至人”的丑闻(1)


一般人被达尔文主义的误导,以为虽然历史上其它生物进化缺乏证据,但从猿到人的过渡形态,还是足够支持进化论的。我们人类的祖宗是某种古猿。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果真有所谓的“猿人”化石吗?大家不知道的是,历史上支持人类从猿类进化的化石,是达尔文信徒们伪造的杰作。古尔德一篇《进化乃事实或理论》的文章中,引用“在古代石层中发现六七块人猿化石”,证明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来。他已将这些人猿的种类减至五种,其中包括了现代人,但是他的论据仍然一样:“是否神因为要试验我们的信心,或是按照它高深莫测的旨意,创造了五种古代人类:南方粗猿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南方小猿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南方巧猿Homo habilis,直立人Homo Erectus,和现代Homo Sapiens,要仿效进化的过程? ”

古尔德所指的四种人猿中,有两种南方猿Australopithecines就是南方粗猿和南方小猿。它们属猿类,不属人类,因为脑较小似猿,但据猜想可能直立行走。只有脑容量够大的才能算为人类Homo。路易·利基找到的南方巧猿却属于人与猿之间的边界类。巧猿被认为有人类的地位,主要是因为在这些化石的附近找到一些原始的工具,有人认为巧猿曾使用过这些工具。读者以前在学校如果学过这个课题,可能感到诧异,原来尼安得塔人Neanderthal
man如今被认为是人类的一个亚种,而克罗马农人Cro-Magnon man已被看作现代人了。类人类Hominid的化石是争辩最激烈的课题,非常混乱。

古尔德提出这个问题,听起来好像人猿化石的证据很多,达尔文不能不提出他的进化论来解释这些现象,事实上,达尔文主义者乃是以先入为主的立场,要在化石中寻找进化论所需要的转变期的化石(或遗失之环)。进化论学者的大前提如何影响他们对有关进化论的证据的衡量。

人类学研究人类的起源,这门学问在一切有分量的科学中最容易受到学者个人主观立场的影响。从达尔文时代开始,“人类的来源”已深印在现代人的思维中,谁能找到证实人类来源的化石,就会带来普世知名的声誉,在这种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压力下产生了一个轰动世界的赝品--贝尔当人Piltdown Man,由英国博物馆热切地保护了40年,不被外界学者批判,垄断舆论。

“皮尔当人”是科学史上最著名的骗局之一,在近百年之后,它的真相仍然没有完全搞清。1912年2月15日,业余研究古生物学的英国律师查尔斯·道森交给著名古生物学家、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地质部主管史密斯·伍德沃德一些颅骨碎片,据他说,这是在1908年一些工人在皮尔当的砾石层挖掘时发现的,不幸被工人用镐敲碎了。1912年6月2日,伍德沃德、道森和日后成为著名古生物学家和神学家的法国耶稣会教士德日进一起到皮尔当继续挖掘。在现场,道森发现了一个下颚骨和两颗臼齿,以及石器、动物化石等。他们在12月18日伦敦地质学会的会议上公布了这个重大发现。伍德沃德认为,他们发现的是一个早期人类化石,将之命名为“道森曙人”,其颅骨各个方面都很像现代人,但是下颚骨和臼齿则很像猿,这似乎表明这是一个半猿半人的过渡型化石,是古生物学在苦苦寻找的从猿进化到人的缺环。消息传开后,理所当然地引起了轰动。

随后又有了进一步的发现:1913年夏天,德日进在同一个砾石层发现了一颗犬齿化石,刚好可以和前面发现的下颚骨化石配套。1914年,工人在同一个地方发现一根象牙,似乎被人为加工当棍棒来用。1915年,道森在距离原发现点两英里处,发现了两块颅骨碎片,属于另一个皮尔当人。次年,道森病故。在他死后,古生物学继续在皮尔当挖掘,但是再也未能发现任何化石。德日进在1914年年底回到法国,1923年前往中国,后来参与了周口店“北京人”的发掘工作。

此后的40年间,皮尔当人都被认为是更新世时期的化石,距今大约50万年,这是根据与皮尔当人一起出土的古生物化石认定的。40年后,古生物学家掌握了更精确的年代鉴定技术。1952年,牛津大学古人类学教授K·P·奥克利开发出通过测定氟的含量来鉴定古生物化石年代的方法,他用这个方法对皮尔当人下颚骨进行测定,发现其年龄大概只有5万年,作为猿-人过渡型化石显然太年轻了。1953年7月,伦敦开了一次古生物学会议,奥克利与两名古生物学家共进晚餐时谈到皮尔当人化石,都觉得这个化石与其他猿人化石格格不入,显得很蹊跷,有必要对其做一番仔细鉴定。之后,他们采用同位素技术、化学方法、X射线、显微技术等多种方法对皮尔当人及相关化石做了分析,证明了它是一个赝品——它的头颅是中世纪(大约500年前)现代人的头颅,下颚骨是现代猩猩的,犬齿是黑猩猩的。它们用铁溶液与铬酸浸泡过,以显得年代久远。石器是用现代工具打磨出来的。动物化石则是从外地收集来的,这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骗局。

也许这个问题更值得我们思考:为什么这个骗局会如此成功,过了40年才暴露?我们也许会把它归咎于当时化石鉴定技术的落后,但并非完全如此。如果在当时进行仔细鉴定的话,也不难发现那是赝品——很容易发现其下颚骨是人工染色的,而且只染了表面,在下面就是白色的、还没有石化的骨头。

这个骗局如此成功,首先是因为它几乎就是为当时流行的学说应运而生的。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人是从古猿进化来的。人与猿的身体区别主要有两个:脑容量大和直立行走。这两个特征不可能同时出现,那么哪一个先进化呢?当时的生物学家普遍相信大脑先进化出来。“皮尔当人”有人一样的大脑,却有猿一样的下颚,看来非常符合人们想像中的“猿人”特征,因此就被轻易接受,不疑有他。我们再想想,伪造猿到人过渡形态化石(而这种化石赝品保留了40年不被揭破),从另一侧面也反映了一个事实,所谓的从古猿到人类过渡形态的化石是何等的匮乏,以至于只能靠伪造来证明达尔学说。更让人称奇的是,这种伪造案例,并非只有一起。可见达尔文信徒们伪造证据来支持进化论,乃是累犯。


楼主 易安书童U  发布于 2017-10-21 22:19:21 +0800 CST  


第十一章:进化论史上伪造“从猿猴至人”的丑闻(2)


对于人类的起源,迄今进化论者的观点仍是一片混乱,了无共识。在达尔文思潮的影响下,寻找人与猿之间的中介环节成为一时的时尚,各国学者闻风景从,寻找“猿人”化石纷纷出土。英国著名的伪造进化论化石丑闻“皮尔当人”,欺骗了公众40多年。美国出土了“尼布拉斯加人”,印尼出土了“爪哇人”,中国出土了“北京人”等等。也不过是和“皮尔当人”一个思路,不是指鹿为马,就是直接伪造。近年来多数进化论者则认为人类是由非洲的古猿进化而来。“分子钟” 学说的提出者威尔逊根据只与女性遗传有关的线粒体DNA研究得出结论:所有现代人类都是二十万年前一个非洲女人的后代。芝加哥大学等院校的学者则根据只与男性有关的Y染色体分子研究,认为所有现代人类都起源于十八万年前一个非洲男人。最近英国方面的研究则认为这个年代只有七千五百年至六万年。

一大堆互相矛盾的说词倒底谁是谁非?因为进化论者从来都不是客观地让事实来检验进化学说到底正确与否,而是首先认定进化论乃是天经地义,进而断定人类的祖先必定是猿猴,然后根据这个前提下寻找“猿人”的证据。
凡是与此前提不符合的发现都一概视为无效而予以抹杀。这样,当一些人执意要为他们所预先认定的“猿人”祖先寻求证据时,这些“证据”就迟早会找到,但其可信性就不问可知了。有些 “猿人”化石实系指鹿为马;有些则根本就是伪造的。自达尔文主义提出以后,只要有人发现 “猿人”化石,便可立即名满天下,名利所在,何所不为?

进化论者急于证明从猿到人的理论,饥不择食,常闹出荒唐的笑话。例如著名的“猿人”标本“皮尔当人”就是一个蓄意制造的骗局。1922年有人 在美国尼布拉斯加州发现了一个异样的牙齿,便急不可耐地宣布为猿人的牙齿,甚至作为人 类进化的证据列为1925年的科学要闻。这便是所谓“尼布拉斯加人”的全部证据。当时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奥斯本就曾以上述“皮尔当人”和这个“尼布拉斯加人”为证据,大肆鼓吹进化论。但五年后全副骨骼出土,证实不过是一种绝种的野猪。尼布拉斯加人不过是误把一只野猪牙齿当成了猿人的证据。达尔文信徒,这种肆无忌惮的指鹿为马伪造证据,已经跌破了职业科学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底线。但达尔文的徒子徒孙们,可谓是把无耻演绎到了至高的境界。


和皮尔当人一样,进化论鼓吹者导演另一桩轰动世界的伪造“人猿”化石丑闻,这就是“爪哇人”。

所谓1891年,荷兰内科医生、解剖学家尤金·杜 巴斯教授Prof. Dr. Eugene Dubois有名的发现:历史久远的猿人化石“爪哇人”,当时全世界都为之轰动起来,举世大为震惊,给进化缺环作了有力地证明。“进化论”者更是为之而大大地狂欢、呐喊,杜氏因此一举成名,对这些化石则以奇贷自居。然而,令人费解的:坚决拒绝别人对他的标本进行复查,因此与不少人不和。后来在各国专家的不断压力下,大约 30年后,他埋藏在房间地下的这些碎骨片和牙齿才挖出来,让德国著名生化学家、遗传学家欧萍路斯教授、博士Prof. Dr. F J. Oppenoorth 和古生物学家威哈·冯· 柯尼瓦德教授、博士Prof. Dr. Wighart von Koenigswald 检查。经过详细化验之后,证实其中一颗牙齿是人的,另外两颗牙齿是猩猿猴Orangutan的;荷兰著名人类学家 Anthropologist 阿莱斯·德里卡教授、博士( Prof. Dr. Ales Hrdlicka, 1869~1943 )详细鉴定那两块骨头,证实那半块头盖骨与腿骨上的颜色截然不同,其头颅量约有 900c.c.而已,已经被化学药物泡浸过了,而左大腿骨是现代人的。直到 1937年,尤金·杜巴斯教授临终前,在同一地区和地层,也找到两个现代人的头骨和腿骨,并且才承认:他当时找到的所谓 “爪哇人”的 头盖骨,只不过是一种长臂猿Orang Utan的头盖骨而已。股骨则属于人类。这个 所谓“进化论”强大证据的“爪哇人”,欺骗科学界、充塞知识界达 46年之久。


谁曾会想到,如此高级的一位知识分子,竟然会有如此的作为呢? 那么这个世界,作为一般的常人,众多的大众如何找到真知呢? 不过,杜氏知过虽迟,而卒能改之,与类“皮尔当人”之众多作伪者相比,就算是可歌可泣之君了、善亦大焉。只是这可悲的骗子文化,给达尔文追捧者昼夜梦想成名成家的暗藏心机却是一大暴露,使今天还为达尔文卖力吹捧者的无耻嘴脸暴露无遗、失去了光彩。



楼主 易安书童U  发布于 2017-10-21 22:20:16 +0800 CST  
@生寂 2017-10-22 07:57:27
好文!有理有据,深入浅出,连我这个外行人也能看得懂。好久没有这样畅快淋漓地读几小时的文字了。
如果楼主所引用的资料是真的(我个人认为是真的),那就使我很疑惑:这么一个漏洞百出、不能自圆其说的理论,无需很高的智商也无需高深的学问,轻松就能以其矛攻其盾,为什么中国的学者还将它奉为金科玉律?为什么现今还在全世界范围内有这么多的拥护者?
-----------------------------



想想中世纪“地心说”有这么多的拥护者,就能明白现今还会有这批愚忠都维护进化论。“进化论”和“地心说”两者如出一辙。只不过就是权威死不承认这个学说早已经站不往脚了。

国外相比中国好点,学术氛围更自由点。进化论(演化论)不至于统一被捧为真理,而是承认只是个假说。极具粉刺意味的是,在今天的英国,政府是不能强迫学校设置进化论的教学,向学生教进化论的。

楼主 易安书童U  发布于 2017-10-22 11:08:42 +0800 CST  
达尔文还振振有辞地辩说:“化石的难题虽然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却不能算是进化论的致命伤。他主要的理由是化石所保留的证据极不完整。化石是要在很特殊的情况之下才得保存下来,因此世界各地所有的化石床也不能反映一套完整不断的记录,所以化石所显示的只是很多短暂年代的写照,各年代之间又有很长年代的空白。
-----------------------------------------
@生寂 2017-10-22 11:11:32
再来看这句:
达尔文曾经信誓旦旦地宣称:“自然选择,每时每日在全世界不断地挑每一样品种中最微小的特征;排斥劣等的,保存积累一切优良的特性;无声无形地,随时随机不断地工作,使每一个活物的有机或无机的生命条件都有改善。”
==========================================
从达尔文对自然选择的解释中可以看出,他认为每一物种都是在不断进化的,每时每日。那么,不管远古或是现在,一切物种,都可看......
-----------------------------


关于这一点,可能要涉及到达尔文编写《物种起源》的背景了。当时的达尔文自己也没有肯定自己的猜想就是事实。这里面牵涉到的背景东西不便在论坛上多讲。

不过余下还有两个部分:1.分子生物学,2.和前生物进化(从非生物进化到生命这一步)通常所说的生命起源。有时间详细讨论一下。

在生命起源这点上进化论其实完全崩溃。150多年来,仍然停留下在瞎猜阶段。那个米勒实验也说明了,也宣告从非生物中产生生命的破产。






楼主 易安书童U  发布于 2017-10-22 15:28:11 +0800 CST  

楼主:易安书童U

字数:42815

发表时间:2017-10-21 20:41:1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0-30 08:18:24 +0800 CST

评论数:141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