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危局

那欢迎大家指教。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1-02 16:58:52 +0800 CST  
这样的文官
我们先来看一首《贫民行》:
“贫民养蹇驴,主养不主骑。八口仰驴背,执鞭奔恐迟。酷日炙破脑,毒尘糁入皮。但愁驴踣顿(踣顿:倒毙即死亡),遑恤身困罢。得钱未到家,怒吏忽已随。”
这是一个名叫戴澳的文官写的,一个大明帝国的中层干部。
如果仅仅看这首诗,你一定会以为戴澳是一个深谙下情,忧国忧民的好官。但你看到下面的事实,你的想法马上会改变。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1-03 13:51:38 +0800 CST  
戴澳(约1578-1644), 浙江奉化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曾任顺天府丞。他长期在吏部为官,郡县的长官都怕他,尤其是他儿子依仗势欺人,横行乡里。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1-03 14:02:26 +0800 CST  
我想呢,他是有这个百姓情怀的。不然他这些诗写不出来啊。
但是轮到他自己的个人利益家族利益的时候,他就没有这种情怀了。
其实他没想到的是,过渡压榨老百姓,你的家族的产业有什么用呢?
毕竟他是要靠老百姓来保卫的。
他没想到的是仅仅几年之后 ,他的生命和财产家人都在民军的打击下灰飞烟灭。田土被清军剥夺。
如果明朝皇族、官绅想得到这些,能够超出自身这些小团体利益,拿钱拿粮食出来救济灾民,援助辽东抗击后金,他们的结局不是会好很多吗?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1-03 14:07:13 +0800 CST  
他当然不会想到:自己这些家财本来可以做善事的,救济穷苦老百姓,这样可以青史留名的。
他不做。非要将这些资源留给民军或者是这个清军。作为消灭大明王朝的战略资源。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1-03 14:20:28 +0800 CST  
本人已出版
乡镇干部手记(当当网、京东均有售)
想以自己对基层社会政治运作的了解,来写一本晚明史。
一边研究一边与大家交流,欢迎各位多多赐教。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1-03 14:21:54 +0800 CST  
即便嘉靖朝的名臣徐阶,
他儿子在上海老家也弄得了四十万亩(一说二十四万亩)地,这在中国古代是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
海瑞要他退田。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1-03 19:57:34 +0800 CST  
高拱让海瑞当了应天巡抚,海大人向来是铁面无私,他发现徐大人是南直隶大土豪,于是先礼后兵,劝徐阶退田。而且声明视为徐阶着想。
如果徐阶能预见到他死后的60多年,明王朝将灭亡,这些田地都将是清朝的。都是别人的。我相信他会退,会以此来做一个清廉的名相。
可是徐阶看不远,于是不同意。
海瑞不仅没收了他的地,还抓了他的儿子。

徐阶对海瑞有救命之恩,当年嘉靖要杀海瑞就是徐阶给劝下来的。面对这个铁面无私讲原则的海瑞,
,徐阶无可奈何,赶快又找关系,总算把海瑞赶走了。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1-03 20:09:33 +0800 CST  
说明这个文官集团对土地的垄断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而且是由来已久。
在古代社会,稻田是重要的生存资源。
过度积累的少数人手中。造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
而且此时的工商业也不发达。一旦遇灾荒年,这些皇族、官僚财主又不拿出钱财来救灾的话。悲剧就发生了。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1-03 20:19:50 +0800 CST  
预见力很有用啊。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1-03 21:21:40 +0800 CST  
预见力很重要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1-03 21:21:59 +0800 CST  
高见。他对这个群奉行的这个厚黑学确实不了解。这一点呢,他远远没有万历对群臣心理的把握之深刻。甚至也没有天启对文臣的了解深刻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1-04 05:58:23 +0800 CST  
另外,崇祯缺乏治国理政经验,明朝的皇帝的制度的,也没有机会让他去一线了解情况,却又自视甚高,所以,他对这些军政大事的决策摇摆,从一个极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如对民军一下子是抚,一下子是剿,摇摆不定。其根源就是因为他缺乏经验。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1-04 06:33:10 +0800 CST  
治国理政的经验多寡与能力高低体现在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与选择。
崇祯在这一块确实是有问题的。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1-05 14:46:27 +0800 CST  
始征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的辽饷。本来是迫不得已加的。这先交了之后,已经就逼反了一些人。
崇祯四年(1631),在农民起义越来越多的时候,
又把田课由九厘提高到一分二厘,派银六百六十七万余两,除兵荒蠲免,实征银五百二十二万余两,另加关税、盐课及杂项,共征银七百四十万八千二百九十八两。
这样一加,穷苦的老百姓在天灾之下还有活路吗?
要活下去还不得造反吗?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1-05 14:51:53 +0800 CST  
这辽饷提标,无疑是崇祯皇帝生涯中的一大败笔。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1-05 14:52:51 +0800 CST  
相比之下,皇太极就厉害的多。他的父亲努尔哈赤残杀汉人。不信任投降汉官。所以根本没办法稳定他们在辽东的统治。
他则信任投降汉官,利用投降明朝官兵为自己打前锋。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1-06 13:02:59 +0800 CST  
这说明这个皇太极对社会情况的了解很深刻,作出的决策也比较的顺应人心。因为皇太极呢,是在实践中学习的。对汉人的心理把握的非常的准确。
那崇祯皇帝呢,他确实判断不出一项政策可能带来的恶果。因为他缺乏必要实践经验,他就没有对比,难以作出合理选择。他也不会用人。他对老百姓的心理动向,他根本把握不出来,没有必要预见能力。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1-06 17:57:25 +0800 CST  
我们再来看一看崇祯皇帝的另一个对手李自成。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1-07 06:16:02 +0800 CST  
李自成他从这个最基层的驿卒干起。那这个位置呢,能接触很多的官员他观察到了明朝的官员百态。他对晚明官员的清廉或腐败、能力素质、道德品质有着深刻的观察。
以及道听途说。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1-07 06:18:33 +0800 CST  

楼主:李万忠2019

字数:34212

发表时间:2019-12-23 02:37:5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04 06:58:36 +0800 CST

评论数:128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