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尔斯先生从〔中庸之道〕演化出〔无知之幕〕……




罗尔斯先生对儒家学说的模仿



罗尔斯先生说,〔正义是社会的美德〕罗尔斯先生探讨〔正义〕问题,特指〔社会〕正义,而不是康德君或者其他先贤那样考察〔普遍机制〕的正义或者惯例习俗。所以他说正义的主题是社会基本结构。

柏拉图夫子说,〔知识是人的美德〕。指望給民主体系建立道德基础的罗尔斯先生遵循了柏拉图夫子的教诲,从梳理〔正义〕的知识开始。

在罗尔斯先生时代,流行〔功利主义〕学说。功利主义学说从边沁氏穆勒氏始,給资本主义社会积累了巨量财富,和大量的财富不均,以及贫富差距导致的社会权利与政治权利的不平等。

罗尔斯先生打算改良功利主义学说。他认为功利主义学说的核心是满足人的〔欲望〕,而人的理性除了欲望,还有其他基本权利的诉求。他还不满功利主义理论从个人扩展至社会,认为这不符合逻辑。

罗尔斯先生改造功利主义学说,是从引进康德洛克卢梭诸公的〔契约论〕开始的他,他主要是借鉴诸公的〔自然状态〕而生发出一个〔原始状态〕。洛克式自然状态下的人们,会主动〔让渡〕自己的个人自由组织一个〔公共管理机构〕,这与霍布氏〔人人交战〕的自然状态略微不同,那里,人民是不得不承认一个利维坦的出现。

罗尔斯先生试图使用〔原始状态〕推导出社会正义的基本原则。复杂化的社会状态下,各种各样的利益的合纵连横,各种各样的人的价值的跌宕起伏,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的起承转合,都导致任何人的视角无法全面覆盖整个议题,任何人的大脑无法承载所有的考据。

即便在原始状态下,仍然需要做出一些必要的限定条件。如果不给予必要的限定,原始状态下的社会状况和人的心理状况仍然过于丰富,仍然容易分散思想家的注意力,陷进细枝末节图喷口水。

描述一个恰当的原始状态,在这个状态下人们可以审慎思考,做出判断和选择,从而得出一个根本的社会正义原则。这个过程叫做〔反思平衡〕。〔反思平衡〕是个反反复复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虽然罗尔斯先生《正义论》里几乎是直接给出的。

〔反思平衡〕这个思维过程,比〔原始状态〕更为重要,更为根本。在〔反思平衡〕过程中,〔原始状态〕得以渐进逼真的描述,原始状态下的人得以做出审慎的判断和选择,社会正义的基本原则得以确认。〔原始状态〕的描述,判断和选择的做出,正义原则的确认,这三者之间相反相成,反复交叉证明,如是经过许多次的反复,社会正义基本原则得以证明。

所以说,〔原始状态〕具有二重属性,首先它是一个描述性的思想实验,其次它是一个内省式的证明过程。在〔反思平衡〕的反复过程中,社会正义的基本原则得以证明。

〔证明〕在思想史上有几种形式。一是不证自明,再是几何学的直观,再是证实,再是证伪。罗尔斯先生采用了〔内省法〕的证明。这是儒家传统的〔心证〕。心证的基础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人可以为尧舜。这个原理暗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但是有限的理性可以叠加以达到无限。为什么人的理性可以做加法呢?因为人的理性是同质化的。罗尔斯先生的理论基石是儒家传统文化的基本原理。

罗尔斯先生的具体证明过程比较复杂琐碎。牛顿的微积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其草创之初也是很繁琐,经过后来者的润色,最终有了简洁版本。罗尔斯先生的证明过程也需要一个简洁版。

生活在原始状态下的人们可以通过内省而发现并证明社会正义的基本原则,为了直指人心,直达本旨,罗尔斯先生设置了一个〔无知之幕〕。幕后,每个人对其自身地位,能力,价值观,利益潜在走势,以及个人偏好等等方面都一无所知,他们只知道两点:一,每个人都不容许侵犯;二:每个人都有理性。

罗尔斯先生对〔原始状态〕还做了更多的条件限制,他说那是必要的,而我认为仅仅有无知之幕的两个限制条件就完全可以合理充分地推导出社会正义的基本原则,并且罗尔斯先生事先給出的其他的所谓必要限制条件也完全可以从这两个条件推论,没有必要当作基本前提。

罗尔斯先生之所以把推论首先列作前提,这与《正义论》的写作过程有关。《正义论》是一个论文集,形式比较散。在其出版之前,有三个手抄本在学生和学者之间传阅。在传阅过程中,罗尔斯先生几乎在各个议题上都收到了轻重不一的反诘。罗尔斯先生有的地方不得不删去,有的地方不得不重新写作,更多的地方是打上大大小小的补丁,甚至补丁上打补丁。……于是,很多地方不得不显得很啰嗦繁琐。

但是可以削繁化简。

无知之幕后的原始状态下的人,知道且只知道两点:
一,每个人都不容许侵犯;
二:每个人都有理性。

罗尔斯先生显然不能预先假定原始状态下的人的理性到底如何,否则就是循环论证,由给定的理性模式推出社会正义的基本原则便无说服力和公信力。罗尔斯先生只能假定当下的人的理性是继承了原始状态的理性。那么,理性就是,连续地始终不渝地运用合适的手段追求最大化的个人利益,这显然就是主流的当下的功利主义学说的原则。

因为〔每个人都不容许侵犯〕,所以任何一个人增加自己的利益的方法必然不是剥夺其他人的利益和权利;

因为无知之幕背后的人是匿名的,是流动不居的,只是一个位格,如果任何一个人试图剥夺其他任何一个人的利益和权利,那就可能是在剥夺任何人的权利和利益;如果一个人试图剥夺其他任何一个人的权利和利益,他必将遭到所有人的反对和反抗。

如果一个人试图剥夺其他任何一个人的权利和利益,他必将遭到所有人的反对和反抗。所有人于是自发成为一个联合体。

因为〔每个人都有理性〕,所以他知道1+1=2,他也知道2>1。这是说,理性的人自然知晓理性的叠加性。

通过理性以及理性的叠加性,理性的人自然得出:

—,任何人增加其本人的利益,同时也必然增加其他人的利益。

二,这个人于是成为其他部分人或全部人的模仿对象。〔其身正,不令而行。〕儒家传统文化又一次悄然君临原始状态。

三,因为理性的叠加性,这个受模仿的人的理性虽然暂时超过其他任何人,但是他不可能超过所有人的理性的叠加之和。所以这个人和其他人之间的利益分配有两种形式。A,等差分配。B,等比分配。

A,等差分配:儒家传统文化的〔爱有差等〕到此一游。

B,等比分配:儒家传统文化的上知和下愚分类法,劳心者治人说。

四,无论是A等差分配还是B等比分配,原始状态的人民分化成了各种各样的利益共同体。功利主义学说里的人的个体此时必然转化为人的联合体。

五,利益共同体必然同时是道德共同体。因为理性的叠加性原理告诫每一个理性人,that每一个人的利益和权利只有在和他或她所在的共同体保持利益一致时,至少不侵犯利益共同体的利益和权利时,这个人的利益和权利才能最大化连续化。每个人都追求最大化利益,但是他深知每个个体人都不能超驾其共同体的整体利益,认知到这一点时,利益共同体转而化为道德共同体。

六,利益共同体转而化为道德共同体之时,功利主义的理性的利益主体转而化为罗尔斯先生的道德主体。也就是说,每个理性的利益主体都同时是道德主体。

儒家传统文化讲究个人德性的扩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每个人都是理性的道德主体。罗尔斯先生现在把西方的功利主义学说改造得近似儒家学说了。罗尔斯先生是蓝眼睛红头发的白夷,却一心向往华夏儒家文化。夷则夷之,夏则夏之。

罗尔斯先生得出了与儒家文化的传统结论,与功利主义学说的原则大异其趣。罗尔斯先生的〔共同体〕既是利益共同体,也是道德共同体;罗尔斯先生的主体既是利益主体,也是道德主体。

罗尔斯先生从〔原始状态〕先是雄辩地得出〔共同体〕这一基本概念,然后从这个基本概念出发,又合乎逻辑地得出几个次生概念,即康德君的〔民族〕和〔民族精神〕,卢梭君的〔公意〕和〔众意〕。

当然,由此罗尔斯先生得出正义的两个基本原则:

一:在道德共同体里,每个人都平等地拥有自由权利。

二:在利益共同体里,当自由权不是那么普遍时,更自由的人不得侵犯道德共同体的权利和利益;当当自由权不是那么平等时,更自由的人不得侵犯道德共同体中不那么自由的人的权利和利益。

无知之幕与理性人。〔1〕固定的时期和地域;〔2〕只允许理性人追求最大化利益,悬置其他的一切具体条件,……最后只能得出一个原则。〔3〕每个人都是道德主体。

〔理性和道德主体的冲突,比较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混合理性。有,物混成。三纲五常。也是亚里士多德等比分配和等差分配的冲突,理性人每走一步都会虚拟一个对应的道德主体。道德主体的扩充性,轮语。道德主体的直觉性能一步到位看到终极道德主体,用终极道德主体衡量每一步的道德主体。〕

无知之幕的情景在东方文化里不过是最传统的智慧,比如佛家的〔乞食〕,比如道家表述〔自卑之故高之〕。罗尔斯先生的东方文化的基本表达却在西方引起强烈反响,天下纷纷,莫衷一是。罗尔斯先生的《正义论》到底是康德式的呢,还是洛克式的啊?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其实是:罗尔斯先生的思考是康德式的,语言表达却是洛克式的。

从以上梳理可以看出,罗尔斯先生手左执道德共同体,右擎和功利主义的个人,权衡守中,果然还是一副儒家中庸之道。罗尔斯先生很有儒家之风,温柔敦厚地給西方学者卖个面子,说他自己的思维是继承了康德君的二元论,不是洛克式的独断论。但是,他在把他的康德二元论的思考付诸文字时,却显然是经验主义的,证据在于一个关键词〔知晓〕,罗尔斯先生说原始状态下的每个人都〔知晓〕正义的基本原则。〔知晓〕,而不是康德君的〔先验〕。不贤者识其小,读一词而知古人心。

如果进一步深究,则罗尔斯先生惯用的〔直觉〕,介乎〔经验〕与〔先验〕之间,亦难矣哉欲断其左右。








楼主 指難  发布于 2017-06-04 11:54:53 +0800 CST  



主帖中的这两段请忽略。这是不小心粘上的,造成阅读障碍:




无知之幕与理性人。〔1〕固定的时期和地域;〔2〕只允许理性人追求最大化利益,悬置其他的一切具体条件,……最后只能得出一个原则。〔3〕每个人都是道德主体。



〔理性和道德主体的冲突,比较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混合理性。有,物混成。三纲五常。也是亚里士多德等比分配和等差分配的冲突,理性人每走一步都会虚拟一个对应的道德主体。道德主体的扩充性,轮语。道德主体的直觉性能一步到位看到终极道德主体,用终极道德主体衡量每一步的道德主体。〕


楼主 指難  发布于 2017-06-04 11:58:02 +0800 CST  


欣夫子别給我拉饥荒哈。

我确实有时看不上关天诸君。不过这次诸君讨论起〔无知之幕〕还是充满热情的,一会儿盖了1000多楼。我分别在400楼,700楼与1000楼上过去看了一下,他们讨论的非常认真。

他们把无知之幕当窗帘和门帘用,挂满了1000层楼。这是认真之一。


认真之二就是,他们都站在无知之幕背后,各位都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无知〕的角色,非常有天赋,惟妙惟肖,任何人都不能说他们在演戏。


楼主 指難  发布于 2017-06-05 09:45:45 +0800 CST  
@论金 2017-06-06 17:39:49

......
-----------------------------

〔1〕:柏拉图说知识是人的美德。
然后罗尔斯梳理正义从知识开始
就是遵循了柏拉图的教诲了?


——>如果您确实曾经留意过罗尔斯先生的《正义论》,以您的才智您决不会以为阿拉〔东拉西扯乱扯红线乱点鸳鸯的〕,即便仅仅凭您哲学修养的直觉,您说这句话也是开玩笑的成分居多。。

〔2〕更别说哪什么中庸之道的胡扯了。


罗尔斯先生是二元论的康德主义者,同时又是使用试错法的经验论者,同时还是意义整体论者。。。。您以为他不是中庸之道么?



〔3〕您说〔功利主义听起来不够那么道德,但真正研究过功利主义的都知道:任何一种批判功利主义的道德学说,归根到底的都是功利的〕,这就完全忽略了罗尔斯先生的〔正义〕观。罗尔斯先生绝不是功利主义者。他方法上是二元论,实践上是义务论。




〔4〕不要以自己的理解做出判断如〔女人,你可以任性,但任性到你这种地步,把自己煮的泥沙饭当成真饭吃的不多见〕者。罗尔斯先生教导他的读者说,合理推理审慎选择是必要的。


您没读过正义论,阿拉就不耽误您补课的时间了。。。


不用争辩您读过……


楼主 指難  发布于 2017-06-06 17:59:28 +0800 CST  
@云上雪 2017-06-06 18:03:57
我可以说这是牵强附会嘛。。。。 呵呵
-----------------------------
一个开放的文本允许无限量的阐释。

您可以持任何老看法新见解,唯一条件是证明表达您的见解。

论金君的看法阿拉不敢苟同,毕竟是在正面表达。


您这儿连正面表达都没有。


次而次之者也。


楼主 指難  发布于 2017-06-06 18:18:31 +0800 CST  

楼主:指難

字数:4832

发表时间:2017-06-04 19:54:5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14 12:44:32 +0800 CST

评论数:18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