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和平民主统一是中国民主化的路径模式








两岸和平民主统一是中国民主化的路径模式

—— 稳步迈向一个和合制宪政中国及其政党政治

杨万江

(2004、6)

就一个社会的基础体制所具备的政治功能而言。我们会问,我们生活在某一体制下可以自由地说什么和做什么吗?我们能够民主地决定我们的公共事务吗?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这个社会有良好的秩序、国家能够正常运转和保持统一稳定吗?这个体制下的社会是公平和公正的吗?这个体制能够体现我们的文化传统吗?等等``````

我们看到,世界上已经存在的体制中,一些体制不能做到这些,一些体制做到这些就做不到另一些,而有些体制就能够做到得多一些,甚至大多数我们关于个人、社会和国家怎么样才好的价值和理想都能做到(绝对做到当然不可能)。只要特定制度可能性下的人类社会生活与发展尚不令我们满意,它就一定会产生制度改进乃至制度变迁中的重大变革的压力和动力。这种从制度功能的角度来分析和看待问题的方法,可以使我们对中国政治社会改革的问题性和可能性获得更深入的理解。通俗地讲,如果一个政治建筑造得不好,我们应当去批评那些抱怨做着不舒服甚至没法做下去的人“不现实”呢,还是应当去修缮或者重建我们的居所呢?当我们联系到两岸问题来考虑的时候,事实上,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目前的基础体制,不仅不能让大陆人民满意,而且无法同时容纳下大陆和台湾的人民及其社会,并产生严重的政治隔阂乃至有出现国家领土主权分裂的巨大危险。这就是我为什么提出以“领土主权共有,自由自治和合”的儒家自由主义和合制宪制理论及其制度框架来解决我国问题的主要原因(见杨万江<<和合制国体理论>>)。我们不能回避问题。我们不能眼看着我们的国家由于上述问题而陷入一场灾难性的战争,尽管我并不是反对在任何情况下战争的意义。在中国基础制度改革的可能性并没有充分发掘之前,我们不能用战争来结束我们的和平智慧和政治能力。

我希望海内外的中国人要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在目前的中国,只有当民主不仅是每一个人政治权利的社会实现形式,也是作为爱国的一种方式(近现代的民主爱国传统),中国的统一、发展和强大成为民主进程的合理追求和结果时,这样的民主才是中国和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政治目标。中国的民主说到底是中国人民追求、保障和实现自身权利和利益的国家制度形式。我们之所以需要民主是因为只有民主才能促进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民的权利和国家的利益;但是,如果什么样的民主反过来不是促进而是损害了中国人民及其国家的权利和利益,这就背离了民主的出发点和民主的真正使命。所以, 我认为,中国民主化进程中应当做到:1、保障和实现人民的自由和权利;2、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3、解决两岸的和平民主统一; 4、继承和发展中华现代文明.

我想强调把中国大陆的政治民主化与两岸问题的解决联系起来对民主化过程中出现良好秩序和避免前苏联政治改革那样的混乱所具有的重要性。在两岸和平民主统一为目标的中国民主化模式中,如果说宪政民主下的政党政治是影响国家政治社会秩序的关键。那幺,两岸目标模式的好处在于,它可以避免把共产党分裂为若干个新的小党而出现一下子不能适应剧烈变化的混乱和社会公众重大的政治支持选择困境,以及削弱执政党的能力。 一般说来,宪政民主体制开始运转后的一段时间里,共产党还是会通过大选执政。这样,就给公民社会的基本建设和人民对民主的政治适应能力提供了一个培养期。当一个在野政党可能壮大到出现政党轮替时,那时中国政治社会就可以承受执政者变更而产生的秩序风险。对中国许多普通老百姓,甚至政治人物和政党来讲,掌权者的变更有时比体制的变化对他们的政治心理的影响还大。 当然,两岸民主统一后的政党政治,是否可能会出现日本自民党长期执政或新加坡那样的政治状况那也是一种可能性。但上述民主化路径的较低政治社会风险可以避免前苏联那样的问题。前苏联的政治改革以分解共产党和国家分裂的方式来实现政治民主化,而我们将用政治民主化来实现中国的国家统一. 这是两种不同的民主化路径模式.一个两岸在法治的宪政民主下和平统一的中国,或者说,两岸和平统一在“领土主权共有,自由自治和合”的儒家自由主义和合制宪法政治下的中国就是中国民主化的基本目标、路径和政治过程。我们两岸人民之间的交流互动正是这个民主化进程的一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人民的权利自由和尊严(民权),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民生),中华民族的团结、中华民族国家的统一富强、中华文明的继承创新和复兴(民族),也就是今天的三民主义。三者缺一不可。中国两岸人民应当在这个基础上团结起来。不存在一个连这些基本诉求都做不到的哪种政治合理性。我希望中国共产党奉行作为三民主义左派的自由社会主义路线. 与三民主义右派的新保守主义的中国国民党竞合共存于一个法治的宪政民主框架里以构造中国的政党政治。我们应当在这一立场上,对中国共产党展开批评和建设。



( 2006/3/28 修订稿)




楼主 杨万江  发布于 2006-03-28 15:22:00 +0800 CST  

旧文重发

http://www.tomedu.com/ydbbs/dispbbs.asp?boardid=2&star=1&replyid=113084&id=1746&skin=0&page=1
楼主 杨万江  发布于 2006-03-28 15:40:44 +0800 CST  

"中国人民的权利自由和尊严(民权),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民生),中华民族的团结、中华民族国家的统一富强、中华文明的继承创新和复兴(民族),也就是今天的三民主义。"
楼主 杨万江  发布于 2006-03-28 19:09:28 +0800 CST  
所以,这可以叫做"现代民本政治"
楼主 杨万江  发布于 2006-03-28 19:10:50 +0800 CST  


作者:负耒 回复日期:2006-3-29 0:35:42
老调重弹,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希望不大,三民主义作为中国民主初创时期对西方思想拙劣的模仿,本不是一个自足的理论体系,民主民生民族甚至不是一个层面的概念,生拉硬拽拼凑一个理论体系,用他指导中国的民主结果已经是有目共睹,国共两党给中国统一开得药,都不对症,这就是陈水扁之流所以有市场的原因,作为可以左右中国命运的两个政党,在政治上如此缺乏远见和度量,是中国的悲哀,


====================================

孙中山“民权民族民生”的三民主义,是一种基本政治诉求和政治议题的集合。所以,说它不是一个自足的理论体系,这是有道理的。这一点我以前也指出过。“假如说孙先生那里的三民主义在理论上还不成体系,甚至只是一种现代政治议题的集结的话,那么,我在儒家自由主义现代民本政治理论下所系统阐明的政治社会哲学的基本框架,就把孙中山民权、民生、民族的三民主义政治传统作了政治理论上的重要提升。”(杨万江《作为中国现代性传统的现代民本政治与三民主义》)。这个方面大家可以有个了解。

孙中山“民权民族民生”的三民主义,作为中国的政治现代性传统,它仍然是一些非常基本的政治诉求和政治议题。民权主义诉求的是自由民主;民族主义诉求的是现代民族国家; 民生主义诉求的是人民的生存发展问题。虽然孙中山本人在讲这些问题的时候,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尤其是中国十九、二十世纪历史状况的政治现实,他的一些观点和主张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他的“民族革命”对满清的处理有欠妥的地方,使得政治社会的无序性严重,这又迫使他以作为迈向宪政民主过渡体制的党国体制和所谓“军政,训政,宪政”的艰难过程来达到政治民主的目标。再如,他所讲的民生主义,有许多从苏联而来的东西。他有他那个时代的中国人观察世界常有的把苏联“社会主义”作为新趋势,从而把“民主革命”与“社会革命”混在一起的民粹主义倾向等等。

但是,孙中山最重要的意义是“民权民族民生”的三民主义表达了人民最基本的政治诉求和中国政治现代性的基本议题。这一点是怎么都不能抹杀的。三民主义的具体政治主张和理论会随着历史本身的发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在今天,可以说 "中国人民的权利自由和尊严(民权),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民生),中华民族的团结、中华民族国家的统一富强、中华文明的继承创新和复兴(民族),也就是今天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本身比较“中道”,比较可以被左派和右派所接受。他曾经就是中国现代史中,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的基础。现在,无论是从中国人普遍的政治价值,还是从我们今天解决两岸问题来讲,恐怕这都是不能绕开的政治现代性传统。我们现在有一些人,总是喜欢对政治社会问题采取一种蔑视传统的态度,以为自己可以凭空制造出什么“主义”来从头开始。这实际上是非常幼稚和狂妄的。三民主义你可以“损益”可以发展和调整,但我们就是很难丢掉。其实,你自己可以问一问自己,什么叫做你不要“民权、民族、民生”的三民主义。这意味着什么?不讲“民权”,还有什么现代性可言吗?不讲“民族”,还有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中国”吗?不讲“民生”,人民怎么活呀?对中国的现代性来讲,“民权、民族、民生”的三民主义是非常基础的传统。所以,这样的问题要看清楚,不要什么东西都要爱丢掉就丢掉。





楼主 杨万江  发布于 2006-03-29 15:42:32 +0800 CST  

仅管各式各样的主义很花哨, 其实,对普通的中国老百姓来讲,每个人可以问一问自己,什么样的政治是你自己满意的呢?自己的权利得到尊重,不被压制和欺负(民权);生活水平能够得到提高,有饭吃,而且能够过上好日子(民生);在全球化的时代能够保持自己作为中国人的文化身份认同,并在世界上受到尊重(民族),所以,国家要富强。可以说,在中国,任何政党和政客,能够把中国搞成这样,那就是功德无量了。所以,我说三民主义是中国的政治现代性传统,它显然已经非常深刻地成为我们的政治文化了。



楼主 杨万江  发布于 2006-03-29 15:59:52 +0800 CST  

楼主:杨万江

字数:3852

发表时间:2006-03-28 23:2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03 04:01:21 +0800 CST

评论数:3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