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部抗战戏


小尘土研究的结果是:三国水浒西游分别讲了汉唐宋,石头记则写最后一个汉族政权——明朝。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5-08-11 11:38:16 +0800 CST  
天塌比喻明亡。明末先是李自成起义,李自成是很想当皇帝的一个人。接着是清兵入关,清人入关并非帮助明朝,而是要取而代之。接着又有吴三桂诸藩之乱,朱明的后人们也在南方多地建立南明政权。就是在这些人“争为帝”的过程中,把明朝的天给弄塌了。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5-08-15 09:04:27 +0800 CST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贾敏之死比喻明朝灭亡,明亡的标志是扬州十日和嘉定屠城。冷子兴者冷字兴也:千里之外寒冷地方来人建立了新朝。冷子兴在演说中感叹地说:“老姊妹四个,这一个是极小的,又没了。”老姊妹四个暗比汉唐宋明四个正统汉人掌权朝代,贾敏比喻最后一个明朝,她仙逝于扬州屠城,是东北林海的人把她灭了。林黛玉是东北林海人带来的眼泪。冷子兴说的“老姊妹四个”,也可以说是三国西游水浒红楼这四本书。如果说这样解读不对,我倒想听听正确解释,那四位老姊妹究竟是谁。在找不到标准答案之前,我的解读不能否定。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5-08-16 10:30:24 +0800 CST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甲戌侧批:补天济世 勿认真用常言】于大荒山【荒唐也】无稽崖【无稽也】练成高经十二丈、【总应十二钗】方经二十四丈【照应副十二钗】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合周天之数】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剩了这一块便生出这许多故事 使当日虽不以此补天 就该去补地之坑陷 使地平坦 而不有此一部鬼话】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甲戌眉批:妙 自谓落堕情根 故无补天之用】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甲戌侧批:煅炼后性方通甚哉 人生不能学也】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如果天塌比喻明亡之说成立,那么补天就是比喻抗清复明。批语写女娲补天所用石头隐二十四节气,“合周天之数”,就是说补天是合乎天理运数顺应民心的正义事业。大荒山无稽崖的荒唐无稽是说天塌得荒唐,小鬼子占领大中华有点荒唐。石头经过女娲煅炼即指受到爱国人士的教育熏陶。青埂峰比喻大清皇室根据地,北京。批语说石头记的内容即补地不平。锻炼过的都去补天了,只有他不能参加,这就是石头记内容。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5-08-20 08:42:17 +0800 CST  
故事开始是“当日地陷东南”,当日即甲申年,地陷即土地沦陷。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5-08-25 08:48:21 +0800 CST  

作者在第五回声明:“开辟鸿蒙谁为情种”是写红楼梦的初衷。“情种”即“清种”,就是翻开历史查一查,谁是大清皇室的祖宗。第六回的刘姥姥,回答这个问题。刘姥姥是“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那里很冷,冬天雪有三四尺深。刘姥姥的亲家叫王成,成则为王败则寇。女婿叫狗儿,第六十三回芳官扮外国男人,贾宝玉说是“犬戎名姓”。刘姥姥的外孙叫板儿青儿,扳清之祖,就是刘姥姥。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5-08-27 08:37:00 +0800 CST  
其实在清朝,就有人看出刘姥姥表演皇室的祖先。有个叫张新之的人,他的批语说:“大道理乃此书大旨,于刘姥姥暗演之,于秦氏明演之。”他在第六回中又批:“刘姥姥至三十九回方再见,而中间二十余回无非演刘姥姥者”。还有一位叫王希廉的在第八回评:“谁能打焦太一个霹雳,震碎红楼,使梦者醒而烈曰当空,刘老老偃旗息鼓,搬向原乡里去住。”这两位清朝人跟小尘土的看法一样。不过他们不敢说透。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5-08-29 08:58:02 +0800 CST  
再听刘姥姥讲故事。
她给众人讲的第一个故事是雪地里有一个女孩抽柴,讲到这里时突然“外面人吵嚷起来”,南院马棚里起火,不能再讲了。
雪地抽柴草的女孩比喻女真族后裔,(第五十二回专门写外国美女,薛宝琴说有个真真国女孩子,女真金国的后裔),抽柴就是要点火。外面人吵嚷比喻天下大乱,“马棚”隐“闯”字,“马棚里”暗比李闯起义。后面的事不让讲了。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5-09-01 09:11:05 +0800 CST  
刘姥姥讲的第二个故事是:一位老奶奶只有一个孙子,十七八岁死了,后来又生了一个孙子,长得白净聪明伶俐。很明显十七八岁早死的孙子指大故事中的贾珠,十三四岁的指贾宝玉。贾珠是隐喻明朝的。贾珠的“珠”字,“朱”旁加个“踢玉”,“踢玉”跟“王”字形相同,“珠”字由“朱王”二字合成。明朝的皇帝姓朱,遇李自成而亡。贾珠娶妻后亡,妻子名叫李纨。夫妻两人合起来是“朱王遇李完”或“朱王遇李亡”。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怎样死的,李闯围北京时宫中自裁的。李纨字是宫裁,“朱王遇李宫裁”。李纨的先人叫李守中,明朝祖宗创下的基业在李自成手终结了。李纨住的地方叫稻香村,明朝人修的紫禁城被强盗霸占了,成了盗贼的乡村。那里又叫浣葛山庄,浣葛即换革,换朝革鼎的意思。明的宝鼎被革掉了,所以李纨心如槁木死灰一般。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5-09-05 08:11:30 +0800 CST  
第三回有一副穆莳(末世)写的对联。上联写“座上珠玑昭日月。”“座上珠玑”,是说红楼梦中主角珠和玉,“昭日月”,“日月”为“明”。“座上珠玑昭日月”,寓意是:书中主角珠贾珠和宝玉红玉黛玉妙玉等人物,暗中表达对明朝的怀念。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5-09-08 09:00:19 +0800 CST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5-09-08 09:01:44 +0800 CST  
下联“堂前黼黻焕烟霞”。堂指朝堂,黼黻即帝王礼服上的纹饰,也可代指朝廷礼服。堂前黼黻焕烟霞,意即朝堂上的礼服换成了“烟”“霞”。第四十回写刘姥姥到大观园,窗上旧纱全换了新的,新窗纱的料是霞影纱和软烟罗,统称软烟罗。所以那换上的新纱应叫新罗。贾母说软烟罗只配糊窗户,做衣服并不好看。但刘姥姥认为好的了不得,拿走两匹做衣服,王熙凤也用新罗做衣裳。因此堂前黼黻焕烟霞,意思是朝堂上的礼服换上了新罗,即爱新觉罗氏换掉了朱氏。明朝礼服换上满族礼服。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5-09-10 08:50:07 +0800 CST  
窗纱虽薄,但能遮天。透过新罗望天会变了颜色。牙牌令中林黛玉通过锦屏一望,天全是鹿的天,奈何天,再也听不见红娘的喜讯了。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5-09-13 09:18:58 +0800 CST  
说起新罗遮天来,书中就有遮天大王之谜,那是清虚观张道士说的,要给遮天大王做寿诞。遮天大王是谁呢?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5-09-17 08:27:41 +0800 CST  
荣国府倾巢出动到清虚观打醮,是暗写清朝来了那一年,也就是甲申年。第二十九回就是清建国第二十九年,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这一年是惊天动地的一年。天花传染病大流行夺走多人性命,李闯起义引起天下大乱人心惶惶。起义军打到北京,崇祯自吊煤山。紧接而来的是清兵入关,李军与清军大战。遮天大王寿诞,大王是强盗的称呼,遮天是夺得天下的意思,寿诞是庆祝胜利。六岁的顺治皇帝从关外来到京城,十月初一举行登极庆典,成为入关后的“始皇”。清虚观打醮的时间就写为初一。回目“享福人福深还祷福”暗隐顺治之名,“痴情女情重愈斟情”暗隐顺治绰号。据学者们说,顺治皇帝一是信佛,二是痴情,所以书中写为情种。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5-09-19 07:59:31 +0800 CST  
戚序本对第二十九回的总评语是:“一片哭声。”为什么清虚观打醮会是一片哭声呢?批语说“总因情重”,就是第五回和第六回写的千里之外的情种来到中原的缘故。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5-09-22 09:56:13 +0800 CST  
古今人心是一样的。对于拥戴明朝的人来说,清主入关后的心情就跟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日本人占领中国时一样,是跟天塌下来一样的灾难。四月二十六日是扬州屠城开始的日子。遮天大王庆祝圣诞,大观园儿女在过芒种节。芒种节即亡种劫,亡国灭种的劫难。这天“众花皆卸,花神退位”,林黛玉写下千古绝唱《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甲戌本的批书人写:“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加批。”注意就在这一天,作者暗写自家的祖先,跟红玉(血泪)结下不解之缘。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5-09-29 11:29:33 +0800 CST  
书中的史湘云从小失去亲父母,她的亲父母是谁呢?第四十回中牙牌令中暗示:就是长夭了的明朝,“双悬日月照乾坤”的明朝,虽然已经是“闲花落地听无声”了。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5-10-03 11:22:44 +0800 CST  
第十五回题目是“林如海捐馆扬州城”,本人学过几天古汉语,这叫使动用法。主语林如海即东北林海的人,“捐馆”为使动用词,就是让宾语捐出所居房屋。宾语扬州城代指中原儿女。全句意为东北林海来的强盗强迫以扬州城为象征的中原儿女失去土地房产。林黛玉就是林海来人带来眼泪的简写,眼泪是千里之外林海来人生出来的。红玉就是血泪。千里外林海的人到了,并且当了大管家,血泪从此而生。许多人失去亲人,悲伤地穿了孝服。林黛玉给香菱讲的几副联句,全是日落烟上的意思。“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大明的日落了,有月无日江湖一片白茫茫朦胧色,青潮来了,天和地全是黑的。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5-10-06 09:36:47 +0800 CST  

再看第一回。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甲戌眉批:妙 自谓落堕情根 故无补天之用】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


两段引文合起来读,明显不合情理。
煅炼过的石头没有用来补天,它“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读到这里,读者觉得这一定是比喻一个胸有大志怀才不遇的人。可是听到一僧一道讲红尘中荣华富贵,就要到温柔乡“受享”,一下子变成一个贪图享受的庸人。故事中的男主角,同一群贵族少女混在一起,成天无所事事,只是看戏观景,下棋打牌,吃饭喝酒,聊天泡妞,跟第一回补天构成极大反差。作者说了,“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只能写这些家庭琐事“老婆舌头”。不过这样写就违背了人物性格发展规律。现实中一个有志之士也会堕落,甚至变成坏人,但要有个原因和过程,唐僧不会一下子变成猪八戒。石头因为无才补天而怨恨惭愧,听了两位神仙的话立马变成一个羡慕享受的庸人,实在不合情理。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5-10-08 11:01:18 +0800 CST  

楼主:微尘土

字数:30579

发表时间:2015-06-20 16:5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9-22 13:44:12 +0800 CST

评论数:23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