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仲达新作《我在北大听哲学》出版







2007年以后的四年时间里,我在北大哲学系、宗教学系学习国学,其间有幸近距离聆听楼宇烈、王博等先生的精彩演讲,略有心得,于是就有了这本《我在北大听哲学》。2007年到现在,刹那之间,整整十年了仿佛鸟儿飞过天空,没有留下一丝痕迹。其实,不说十多年,就说人的一生,甚至,人类千万年的漫长历史,如果放在宇宙间观察,都不过弹指一挥间。所以,慧能才会说:本来无一物。如果我们在事情发生的当下,就能觉知到本来无一物,觉知到无常背后那安静的空无,那么,能有多大的事呢?
最初接触国学,是因为迷茫,因为无助。研习的过程,是一个渐渐清晰、渐渐安定的过程。早年受鲁迅和存在主义影响很深,那时极端张扬个体生命的激情,对来自生命的苦痛、阴郁不加节制。时至近年,遭遇的苦痛多了,自然就想着解脱出来。在一个剧变的时代,如何安顿自己的生命,也是我目前所关注的问题。对营营役役的当代人来说,当遭遇生命困境、面对心灵牢笼时,往往习惯于选用西方的精神舶来品来化解,却生生忘记了它自有一种中国式的生命智慧来化解。我们习惯于看着西方,心灵却在旷日持久的荒地上抛荒。到底如何安顿困顿的心灵,成为当代人的一种宿命、一种纠结。感谢奇妙的因缘,让我与圣贤的智慧相遇。
在我看来,儒、释、道是中国文化的三个主要方面,儒家的社会性、道家的美学性与佛家的宗教性构成中国人整个的生命。一个文化要长期存在,必须满足其成员三个生命的基本需要。第一是要满足人与人的关系。因为人是群居性动物,没这,社会就会失序。第二,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过去中国人讲不能竭泽而渔,必须网开一面,就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得出的经验,人毕竟是自然的一员,这点不处理好,连生存都会有问题。第三,是人与超自然的关系。人类是地球上唯一会问生从何来死从何去的动物,在这里就有人与超自然的连接,而它常就关联着终极的关怀。中国人这三面,基本就由三家分领,三家彼此当然有相互涵摄之处,但角色分野仍很清楚。儒家解决我们与人的关系,所以谈仁义礼智信,讲父慈子孝,讲忠恕。道家负责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是“庄老告退,山水方滋。”没有老庄思想做基础,山水画是出不来的。如果能体会我们是大化中的一员、自然中的一员,我们生命的困惑就会少上许多。你就能回归大化中的自自然然。而人与超自然的关系,汉之后就由佛家来负担。如果你不接触这三家,你要理解中国文化,坦白讲你就有困难。一个完整的人,你得有人、自然、超自然的观照,你的生命才不致有根本的残缺。缺了与人的连接,你会变得孤僻偏狭。没有自然,人就少了一个悠游自在的空间,生命就会缩得很紧。而缺乏超自然的观照,你就不知生命的有限,就不会有根柢的谦卑。
此刻,我已经明白,无论是原始的儒家,还是中国的道家,还有禅宗那些空灵的公案,实际上都来自于对于人间苦难的洞察,以及对于苦难的承担。特别是禅宗六祖慧能,他主张“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即是说离开现实生活是找不到。
岁月荏苒,人生短暂。在后半生的时光里,我将以儒、释、道的智慧引领自己,继续以诚心做人,以超脱之态做事,工作写作之余,或是与朋友共品世事人生之味,或是与道友同领坐而论道之乐,以淡定从容的心态,过一种优游、悠闲、幽静而又适意的生活,则吾意足矣。
儒、道、佛三家学说,在对待现实人生的态度上是截然不同的,或入世、或避世、或出世,各有其说,但有一点则可以说是殊途同归,那就是都追求一种超越世俗、超越物累、超越自我的人生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各家提出了一些看似不同的主体人格修养的方法,但仔细分析一下,他们之间却大有相通之处,这就是三家学说之间的契合点。孔子的“四毋”说(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庄子的“三无”说(“无己” “无功” “无名”)和佛家的“破二执”说(我执和法执),都是为了达到绝对自由的人生精神境界。三家学说中的自我超越哲学,对净化人们的心灵,消除人的私欲心,是很有警世意义的。
活在当下,我们至少可以吸收儒释道三家的智慧,来塑造我们的人格。儒家讲要保持赤子之心,道家讲要像婴儿一样,佛教讲回归人的本来面貌。我们来到这个社会上,不能仅仅象动物一样活着,要在现实中找回我自己。所以,我们应该保持赤子之心,要像一个婴儿一样,没有这样的那样的杂七杂八想法,回归我的本来面貌,什么面貌?自性本来清净,原无烦恼嘛!这是禅宗的教导。如此,我们的灵魂生命才会很清零。
以佛教观点来看,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仅仅是一期生命的开端。当我们死亡时,也只是这期生命的终点,并不意味着它的彻底结束。事实上,生命还会生生不已地延续下去。在漫长的生命洪流中,今生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短暂片段。因此,我们在着眼于现世生存的同时,更应追寻“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的答案,这也是每个人必须解决的切身问题。


2017年5月5日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透视孔子、老子、庄子、慧能、魏晋名士等先哲的生命哲学,在引入北大教授楼宇烈、王博、杨立华、王中江、王岳川等观点的同时,也融入了作者自己的生命体验和精神追索,对每一个人所必须面对的本体论意义上的,或者存在论意义上的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解答。
书中所阐述的先哲,他们或为理想而生,或回归大道,或沉痛逍遥,或救度众生,或隐遁乡野,无论他们展现出了何种生存形态,在其著作中表达了什么样的哲学思想,都面临着同样的现实:动荡的社会与高压的政治。了解他们在这种环境下的选择与作为,以及他们的哲学思想,不仅能为我们理解中国哲学打开一扇窗,也可以为我们透视当下的社会以及自我的生存,提供不一样的视觉。



目录


第一章 孔子的担当


一 孔子这个人
二 孔门弟子
三 孔子的失败
四 “仁”是什么
五 中庸的智慧
六 孔子留下了什么


第二章 老子的大道

一 关于老子
二 “君人南面之术”
三 老子的“道”
四 “贵柔”
五 逆向式转化思维



第三章 庄子的超脱

一 庄子这个人
二 庄子的著作与思想
三 “游世”思想
四 《庄子》内七篇解读
概论
《人间世》:乱世中的生命安顿
《养生主》:我自调心
《德充符》:形残德全
《齐物论》:破除成心
《大宗师》:宗大“道”为师
《逍遥游》:“无所待而游于无穷”
《应帝王》:回到本心


第四章 魏晋的风度

“魏晋风度”
一 怪诞
二 尚情
三 清谈
四 服药
五 醉酒
六 美仪
“魏晋风度”之意义


第五章 慧能的顿悟


一 禅
二 禅宗故事
三 六祖慧能
四 慧能的启示
五 公案





楼主 仲达  发布于 2018-07-04 21:06:00 +0800 CST  

楼主:仲达

字数:2578

发表时间:2018-07-05 05:0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7-06 16:24:54 +0800 CST

评论数: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