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折射出曹操的人格化缺陷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折射出曹操的人格化缺陷】
文/楚木先生

曹操刺杀董卓的阴谋败露后,遂仓皇出逃,在路过中牟县时被执勤的军警擒获。曹操本以为此次自己的小命休矣,不料中牟县一把手陈宫是一个颇有正能量的人,不但管酒管饭放了曹操,还连夜收拾盘缠追随曹操一起奔他的老家成皋而去。走投无路,他们只得去投奔曹操父亲的拜把兄弟吕伯奢。老吕明知曹操是公安部通缉的要犯,还是毫不犹豫地收留了他和陈宫。然后骑上小毛驴上街买上好的酒回来款待他们。
吕伯奢去后,曹操和陈宫困乏,正在吕伯奢家客厅里打盹儿,隐约听到屋后有磨刀的声音,两人悄悄摸到后院,又听到有人说话:“缚而杀之,何如?”听到这里,曹操和陈宫立马拔剑,把吕家男男女女八口人全部杀死,接着两人又到厨房搜查,看到地上绑着一口肥猪,是要杀了来招待他们的。
曹操造下了孽,在吕家待不下去,只得与陈工继续亡命天涯。不巧,半道遇上买酒回来的吕伯奢,吕老头见他俩要走,还一个劲地挽留,要他们回去。曹操敷衍两句后,打马便走,可走了没有两步,又提剑返回来,手起刀落,一剑把吕伯奢的头剁了下来。
至此,陈宫发现曹操是一个极其多疑又残忍的家伙,于是骂他太没有人性,曹操却说,我如果不杀了他,他回到家见家人都被杀了,一定会领着警察来抓我们……
这是一段三国演义第四回,曹操献刀谋董卓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
曹操,三国时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谋略家,一生做过的重大决策无数,但在一件并不复杂的小事上尚且如此弱智,这给我们草民一个自谅的理由。
我们不妨对曹操人生的这一片段试尝剖析。
曹操犯下了两个大错:一个是感性主义大错,一个是感性主义魔鬼化。
一、感性主义
因为一串磨刀声和一句对话,就妄断吕家人定会对他们实施“不法侵害”,于是拔刀相向,将八口人杀得一个不留,是何等的残忍!这中间有两个因素:1、不能排除曹操有人格缺陷,人格缺陷主要表现在感性主义上;而感情用事、主观主义和情绪化促成了感性主义的行动力,这类似于突发山洪。2、乱世之秋,天下杀戮不止,百姓旦不保夕,人人都是惊弓之鸟,容易产生情绪波动,感情用事,行事冲动的毛病,加之法律不健全,深林法则是人们自我保全的法器,这是的人容易做出荒唐、极端的事来。
二、感性主义魔鬼化
曹操杀吕伯奢的依据是他的一个臆测:即我若不杀他,他必定领人来抓我,不如我杀了他,我才更加安全。
这时他手里的屠刀实际上是握在魔鬼手里的,杀戮不受控。
在这里曹操的判断出了问题。一个人在做出决定之前,是与否的大概率都是50%,像吕伯奢,如果他真的领人来抓曹操,那么曹操的判断100%是正确的,反之,曹操的判断100%是错的。
在情势尚不明确的情况下,我们在心里应该做好比较妥帖的保全措施。像曹操这种情况,首选的措施是走为上,不宜再造次。这里他的家乡,地形熟悉,人缘广泛,是躲是藏都有利。如果如曹操所想,吕伯奢带人来抓他,他也有最后一搏的权利,生死的概率也是各占一半。即便是被抓,他作孽在先,也不枉他。
陈宫原以为曹操是个好人,现在看清他不过是狼心狗行之徒,便说:你明知自己错了,不但不反省自己,反而将他杀死,是大不仁!
曹操说我的人生格言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楼主 楚木先生  发布于 2018-09-15 11:35:52 +0800 CST  

楼主:楚木先生

字数:1299

发表时间:2018-09-15 19:35:5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9-17 11:51:58 +0800 CST

评论数:4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