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红学对形式逻辑四大基本规律人神共愤的全面背离

道德无节操形成悖伦,思维无品位形成悖论。背离形式逻辑四大基本规律形成的悖论共有四大基本形式:煞有介事型悖论、骑马找马型悖论、自相矛盾型悖论和模棱两可型悖论。传统逻辑学中的悖论仅指自相矛盾型悖论这一种单纯的形式,故为狭义悖论。因此,传统逻辑学对悖论性思维的制约能力非常有限。
按照组合公式,逻辑实战中,悖论共有 C4(0)+C4(1)+C4(2)+C4(3)+C4(4)=2^4=16种派生形式,因此,追求真理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传统红学的死结,正是这些悖论性思维层层堆积而成。传统红学仅遵循不矛盾律而能击中真理的概率为1/16=6.25%,按照“非,同小可”小概率反证法,我们可以认为:他们一窍不通。
亚里士多德三段论推理共有恒等变换式16种,因此,只知使用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之一种常式,不知十五种变式而能把问题陈述清楚的概率也是6.25%。两者结合,仅仅使用不矛盾律且能把问题陈述清楚的概率就是0.39%。在传统红学中,我们经常能见到红外学者亡命使用恒假命题作为大前提,这是他们对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只知其常式不知其变式的典型标志。
逻辑玩的就是常识。常识,只有常识,才是撬动思维地球的阿基米德杠杆支点。典故、熟语、民俗等二阶原型的检索是电脑的专利,只有常识才是人脑的长板,也是人脑能够战胜和驾驭电脑的地方。常识是武当内力,典故、熟语、民俗等是少林外功。就像历史上各门自然科学纷纷从哲学中分化了出来,哲学只剩下形式逻辑和辩证法一样,在网络时代,典故、熟语、民俗已经从人脑思维中分化了出来归属网络搜索引擎管理,人脑思维就只剩与常识为伴了。
常识一般是不成文的。这种情况下,人们用常识凭感觉进行判断和推理,就叫做直觉思维。而将常识成文化,摆成大前提进行的推理,就叫做逻辑思维。就算是逻辑推理(或幽默逻辑推理)中,大前提(常识)也很少有不省略的。如第八回正文“钱华是买办”(小前提),脂批【钱华亦钱开花之意也】(结论),大前提“买办乃‘钱开花’之意也”就需要读者读出(即反演推出),公式为:(S/P)÷(S/M)=M/P。很显然,脂批谐音是没有什么直接幽默感的,幽默感出自大前提“买办乃‘钱开花’之意也”,极富生活气息。
逻辑学是一门化奇为平的学问。文学作品以传“奇”著称,故阅读文学作品,须高强度地精密使用逻辑,以使之凡俗化,便于理解和交流。事实上,《石头记》新颖的语法、修辞和章法都是通过逻辑四大基本规律“夹逼”发现的。因此,语文学的四大板块——语法、逻辑、修辞和章法中,逻辑是基础。当然,就雅致程度而言,语法最为雅致。逻辑学之推理,须阴阳二分为亚里士多德单因素分析三段论和亚里士多才双因素分析三段论。文学语言中的所谓“《超常搭配》”,须通过亚里士多才双因素分析三段论予以证明。
逻辑学“概念”“判断”“推理”三个术语中,“判断”“推理”有操作义,“判断”就是做判断,“推理”就是做推理。但“概念”却无明确的操作义,我们往往往看着“概念”发呆。其实“概念”上的操作是哲学性操作:一是以名举实,二是阴阳二分。以名举实体现唯物论,阴阳二分体现辩证法。如欧阳健的“窜行脱文”这个概念,它做到了以名举实,但并未做到阴阳二分,故在实战使用中就有形而上学之弊,须阴阳二分为“同形窜行脱文与同韵窜行脱文”一对同因对偶辩证范畴。
概念经过唯物、辩证两道工序或曰判定、求解两道工序处理後,就可以用于判断了,如我们做出“同形窜行脱文是窜行脱文”或“同韵窜行脱文是窜行脱文”即是。大前提判断和小前提判断连结,则可用于三段论推理。以三段论推理为操作标的,大项概念阴阳二分为第一维度划分(+x^1,-x^1),中项概念阴阳二分为第二维度划分(+x^2,-x^2),小项概念阴阳二分为第三维度划分(+x^3,-x^3)。概念经过三维划分,就形成概念的三维立体范畴体系和四段论推理。概念的n维范畴体系和n+1段论推理以此类推。显而易见,三段论推理是与二维平面范畴体系相适应的,它是逻辑推理模式的基础性规范,但并非终极性规范。
从这些思维流程我们可以看出,概念以名举实和阴阳二分是思维进程的第一步:如果你从来就没对概念进行过阴阳二分,那你的思维也就从未真正展开过;如果你从来就不知道要对概念进行阴阳二分,那你就不知道如何展开自己的思维,这也就意味着,你思考任何问题都是白搭,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而当我们阅读张今《东方辩证法——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知“主词一旦阴阳二分,则谓词悖论自然消解”,懂得并自觉践行概念阴阳二分,熟练掌握了这种思维操作技术後,我们也就能成批量生产新颖的学术思想了,因为这时我们的思维就像工厂的流水生产线一样,生产效率相当高,产品质量也相当好。
概念要落实,不实就要以实制名。判断要有序,无序就要以主制宾。推理要相等,不等就要以约制恒。传统逻辑学中,对于概念,顶多只要求做到以名举实。很多逻辑学教材中甚至没有明确提出这项要求。因此,传统逻辑学的三段论是标量三段论,虽然正确,却是花瓶,实战应用中很难发挥原始创新作用,人们很少用它也用不好它。科学逻辑学的三段论是矢量三段论,它有了概念阴阳二分作“第一推动”,故能成批量地生产学术原创成果——意在剑先、绵绵不绝。这就像库仑定律完全模仿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但却引进了矢量技术,故能更深刻、无悖论地揭示宇宙的物理本质一样。
传统红学中,童力群落实了戚序本序言中的“彼(按:程伟元、高鹗,程甲本序言中。戚蓼生与程伟元产生思想分歧)沾沾焉刻楮叶以求之[全豹](按:用典宋代郑刚中《盗焚浦江龙德寺经藏与卷轴化为玉诸葛亮公谈》“或谓刻楮者,一叶尚难速”。戚蓼生因程甲本序言而批评程伟元)者”,坏鸟受其启发,一鼓作气建立了威武雄壮的《石头记》版本学科学体系,为科学红学作者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文献基础。
遵循形式逻辑充足理由律和唯物论判定原则,不煞有介事,可以避免弱智。如科学红学建立无款非人、无所不能、无典不经、无全不批、无简不赅、无伦不理、无同不避、无标不删、无照不本、无文不言十大公理战胜传统曹学、传统脂学、传统版本学、传统探佚学、传统索隐学、传统秦学、传统避讳学、传统高学、传统何学、传统鉴学,就可以避免弱智。在遵循形式逻辑充足理由律和唯物论判定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遵循形式逻辑同一律、不矛盾律和排中律及辩证法求解原则,不骑马找马,不自相矛盾,不模棱两可,可以避免低能。如科学红学依照无款非人公理判定原版原著楔子中的“吴玉峰”“曹雪芹”不是人,就有效避免了像反曹诸学那样的弱智;在此基础上,我们检索“吴曹”而知“吴玉峰”“曹雪芹”是吴带-曹衣的幽默人格化修辞形式或曰皮影道具,它代表的是“总其全部”的第五回《红楼梦》判词判曲与七十九回完璧全部《石头记》小说的吴带-曹衣负阴抱阳纲-目体裁转换(武当内力转换为少林外功)关系,而乾隆中期梦稿本第一百二十回“曹雪芹先生”是幽默之幽默的义重冒名的狗尾续书人,则有效避免了像曹学那样的低能。遵循形式逻辑四大基本规律就两大工序:避免弱智+避免低能,That’s all!
实际研究中,第一道工序即“避免弱智”工序因人脑即可完成,相对比较容易。第二道工序即“避免低能”工序多须电脑完成,难度相对较大。两道工序之间往往相隔数年时间。如我们在2009年即已经完成曹雪芹无款非人论,直到2012年初才想起要建立吴玉峰无款非人论,将吴曹联系起来解决问题,最终检索出的是“吴带曹衣”,前後相隔四年。科学红学文章陈述时,这两道工序是紧邻前後文的关系,咋一看,别人还以为是一步到位完成的。当然,对思维工序驾轻就熟後,两道工序之间的完成时间差可以趋于无穷小。其中的第一道工序为第二道工序提供研究方向和研究驱动,乃战略工序,故应优先完成。
受“法人不是自然人”的启发,台湾的职业律师杜世杰率先提出了曹雪芹非人说,并将曹雪芹谐音读解为“抄写勤”。我们则是针对土默热红学在曹雪芹问题上的模棱两可型骑墙悖论,独立提出了曹雪芹无款非人说,後来反检方知有杜氏曹雪芹非人说。很显然,科学红学曹雪芹无款非人说是对杜世杰的曹雪芹非人说的唯物主义改进,这种改进消除了其说中的唯心主义错误。我们针对土默热红学的所谓吴玉峰考证,建立了“幽默人格化修辞方法”论,指出原版原著中的吴玉峰、曹雪芹是“总其全部”的第五回《红楼梦》判词判曲与七十九回完璧全部《石头记》小说的吴带-曹衣负阴抱阳纲-目体裁转换(武当内力转换为少林外功)的幽默人格化修辞形式或曰皮影道具,则是对杜氏“抄写勤”论的辩证法改造,这种改造消除了其论中的诡辩论错误(即形而上学错误。诡辩是形而上学的一种形式)。
曹雪芹无款非人论所依据的大前提“无落款者不是人”,需要从语法的角度来说明。语法学上讲,有署名落款者,其有定性强无定性弱,无论落款是实名还是笔名,它都是人名。无署名落款,仅仅被提及者,其有定性弱无定性强,无论多么像人名,它都不是人名,既非笔名也非实名。《石头记》楔子中,空空道人-情僧(松斋-脂砚斋)、梅溪是有落款的,一个是批书人,一个是作书人;吴玉峰、曹雪芹是无落款的,就不是人了。有款是人论基于绝对反证法,无款非人论则是基于小概率反证法的。梦稿本《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中的“曹雪芹先生”虽无落款,但因其有定性强却又是人。也就是说,同样是“曹雪芹”,在原版中它不是人,而在盗版中的狗尾续书中他是人,且是义重冒名的狗尾续书人(至少是狗尾续书人的老婆),这就是幽默之幽默。也就是说,乾隆中期的曹雪芹乘康熙时期三脂一靖四大原版原著幽默之虚而入,用自己的梦稿本狗尾续书玩了一个幽默之幽默。
幽默读解起来本来就难,幽默之幽默读解起来,自然就更难,是难的平方了,所以我们认为:曹雪芹、【“《十二钗》”】是红学最大的两个难题,消解了这两个死结,则红学其他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关于有定性语法问题,可参阅语法学前沿研究原创专著樊长荣《汉英有定性制约机制研究》。亚里士多德逻辑三段论推理中,中项在小前提中处于宾词的地位,有定性弱;在大前提中处于主词的地位,有定性强。三段论推理从语法角度看,就是用大前提中的强有定性中项对冲小前提中的弱有定性中项,中项对冲得出结论。理解了这一点语法本质,我们就不会藐视三段论推理,就会自觉坚持三段论和构造三段论,使自己的思维按逻辑规矩有序运行。
传统红学中,最大的弱智学派就是80後原稿探佚派。它又分为古典80後原稿探佚派(即曹学。以乾隆中期义重冒名的梦稿本狗尾续书人曹家“雪芹”为代表)和现代80後原稿探佚派(以梁归智为代表)。最大的低能学派就是红外索隐派。它又分为曹学索隐派(以胡適为代表)和反曹诸学索隐派(以霍国玲、土默热为代表,共七十四种)。
曹雪芹、【“《十二钗》”】是红学最大的两个难题。玩转了曹雪芹,打通了【“总其全部”】的第五回《红楼梦》判词判曲与七十九回完璧全部《石头记》小说的吴带-曹衣(幽默人格化修辞形式或曰皮影道具为吴玉峰-曹雪芹)负阴抱阳纲-目体裁转换(武当内力转换为少林外功)关系,我们就歼灭了红外索隐学。玩转了【“《十二钗》”】,找出了《石头记》内在续书即相对于【旧有“《风月宝鉴》”之书】(《石头记》前十六回)而言的【“今书”】【今作】【“《十二钗》”书】(《石头记》後六十三回),我们就歼灭了80後原稿探佚学(80後才子缠绵学)。
脂批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只要脂批形式上没有80後,脂批内容上就不可能关涉80後。针对脂批形式,我们使用形式逻辑——无人批书不批全部完璧。针对脂批内容,我们使用辩证论理——原著有自己的内在续书(《石头记》後六十三回,即【今书】【今作】【《十二钗》书】,与【旧有《风月宝鉴》之书】即《石头记》前十六回相对),就不需要80後外在续书。使用逻辑时,形式逻辑领头,辩证论理殿後,这是科学红学学术思维的通用哲学技巧。
无人批书不批全部完璧,这是探佚问题上的唯物论。有内在续书(【“《十二钗》”书】,即<石头记>後六十三回)),就不需要外在续书(80後),这是探佚问题上的辩证法。
楼主 piscator315  发布于 2018-06-13 20:07:07 +0800 CST  

楼主:piscator315

字数:4865

发表时间:2018-06-14 04:07:0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14 12:26:59 +0800 CST

评论数:3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