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具备选择宇宙信息的能力 具备创造利用符号 把握世界赋予世界意义能力

人类智能不同于生物本能之处在于,人不仅具备选择的能力,还具备创造符号以及利用符号系统把握世界、并赋予世界意义的能力。

关键的话语,人类在宇宙中,有一种生物体的能力,这种能力首先是人的生物体与宇宙其他生命体的交流能力,心理学的【记忆分“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行为主义和连接主义对智能的认识】只是这种生物体本能的描述而已。

【人不仅具备选择的能力,还具备创造符号以及利用符号系统把握世界、并赋予世界意义的能力】,说明人的意识,是对宇宙与人体的感觉器官接触以后,产生的信息进行选择。比如眼睛与外界接触以后,可以生成上亿比特的信息量,最后经过人体的选择,只有1%的信息量转换为有用的、人的意识可以识别的图像。

其次,人类的文明发展就是人类赋予自己与宇宙接触以后,获取的有用信息的一种代号,必用此代号表述自己理解的意义。

【人不仅具备选择的能力,还具备创造符号以及利用符号系统把握世界、并赋予世界意义的能力】,也可以用光学发展予以证明。

当今光或者说【光子】可用于传输信息,现在通讯的发展就是建立于光通讯基础之上的,而光通信的基础是光子的量子力学原理,也就是时说信息只是量子的一个特性,人类用二维码进行编码,就表达出人类的符号。

人类的符号的含义,就是从宇宙本身截取的,是宇宙本身法则的一种人类意识的理解与描述。进一步的解读,就是人类的意识本身的构造,必然是与宇宙的意识构造是一体的,这样人的生物体才有可能主动地、有选择地截取宇宙中包含的种种信息,并用此信息转换为符号,以符号为基础,创造出人类的文明。

《人类简史》一书只从“讲故事”的角度来理解符号使用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没有意识到主体的自由是语言发明的前提。如果没有自由的主体,人只是对外来刺激做出反应,并通过反应效果的反馈来改变神经网络结构的自动机,根本不会发明符号并用它来表达对象。什么是主体?什么是主体的自由?虽然哲学家一直在思考,但至今对其认识不甚明了。近年来,用DNA考古追溯人类起源,已搞清智人起源于20-30万年以前,即一种会使用语言、具有与现代人相同心智的人已经存在,从此,人类将自己和动物界完全区别开。确定无疑的是,在使用语言的背后正是主体的出现和主体的自由,但对于推动这一巨变的机制,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人是自由的”乃是创造符号之前提,而“人知道主体是自由的”是一种二阶思维,即对自由的自我意识。这是主体性又一巨大进步,它通常被称为人具有自由意志。今天经常看到一些研究,认为自由意志只是一种假象,人的行为是因果性的(被决定的)。这些研究之所以陷入误区而不自知,就是在智能研究中忽略内省变量(或以为它可以化约为行为主义变量)。其实,每一个人只要扪心自问,都知道自己是有自由意志的,存在对“善”、“恶”、“对”、“错”进行选择的自由。如果人没有自由意志,道德对人便毫无意义,高度复杂的社会组织以及可继承性的文明不可能存在。

关键的话,人的主体,人的自由,人的自由意志,才有了人类的发展。佛学的业力与轮回思想,一直被现代社会视为荒谬与迷信。当今生物学基因研究,解释了人类的意识系统的种种信息真是通过基因予以传递的,比如人类的基本技能、母爱、同情心、道德秩序感,人类符号系统只有在人类内在的基因信息系统的背景下,才可以完整的解读。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9 07:14:55 +0800 CST  
量子问题,我思考过很久。
所谓量子佛学,科学佛学也。
-----------------------------
佛学就是研讨缘起法则。


瑜伽师地论 111 妙境法师
問:應以幾智知緣起耶?答:二,謂以法住智及真實智。

云何以法住智?謂如佛施設開示,無倒而知。
這是解釋什麼叫做「法住智」,什麼叫做法住智呢?「謂如佛施設開示」,就是說如佛所安立的文句,所安立的語言文句開示緣起的道理,你能夠虛心的在這上面學習,那麼就是聞思修了。學習的你們自己不存成見,你能夠不顛倒沒有錯誤的如實而知,那就叫做「法住智」,法住智就是這樣解釋。這樣解釋看這文的意思,還沒有得聖道,沒有入聖道,但是也是要經過聞思修的學習,你才能夠成就「法住智」,通達緣起甚深義的。

法住智,就是当今人类一切的思想、哲学、科学、艺术等等智慧。

云何以真實智?謂如學見跡,觀甚深義。

這個以「真實智」是聖人,聖人見一切法如幻如化,見一切緣起法畢竟空寂,那當然是真實的智慧,應該這兩種智慧都是通於二諦的。如果若是聖人才能真實的通達見到第一義諦,凡夫是沒有,

这是关键,聖人見一切法如幻如化,見一切緣起法畢竟空寂。这就揭示佛学第一义谛与量子力学想通的的地方。


問:如世尊言,是諸緣起,非我所作,亦非餘作。所以者何?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安住法性、法住、法界。云何法性?云何法住?云何法界?

「問:如世尊」這麼說,「是諸緣起」,也就是十二緣起、緣性緣起,一切法的緣起。「非我所作」,就是不是佛,這個「我」是佛自稱,非是佛所製造的所創作的;「亦非餘作」,也不是其他的人所作的,那麼就是本來就是這樣子的。


关键是,【本來就是這樣子的】。也就是宇宙的面貌本来如如不动。因为人的心法,色受想行识意,才有一切法。这与量子力学原理【观察者效应】是想通的。

答:是諸緣起,無始時來,理成就性,是名法性。

這麼多的「緣起」道理,或者說是十二緣起,或者遠緣起、近緣起。這個緣起的道理從「無始」時以來,這個道理本來就是那樣子成就了,那麼就是自然就是那樣子,這就叫做「法性」,法的本性就是這樣子,那麼這麼講這個道理。當然這個道理從無始來就是這樣子,那麼可見是常住不變的,永久是這樣的緣起。

这就是王阳明心学的良知。佛学的真如。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纳拉的【无言的上帝】。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9 07:17:47 +0800 CST  
量子问题,我思考过很久。
所谓量子佛学,科学佛学也。
-----------------------------
佛学就是研讨缘起法则。


瑜伽师地论 111 妙境法师
問:應以幾智知緣起耶?答:二,謂以法住智及真實智。

云何以法住智?謂如佛施設開示,無倒而知。
這是解釋什麼叫做「法住智」,什麼叫做法住智呢?「謂如佛施設開示」,就是說如佛所安立的文句,所安立的語言文句開示緣起的道理,你能夠虛心的在這上面學習,那麼就是聞思修了。學習的你們自己不存成見,你能夠不顛倒沒有錯誤的如實而知,那就叫做「法住智」,法住智就是這樣解釋。這樣解釋看這文的意思,還沒有得聖道,沒有入聖道,但是也是要經過聞思修的學習,你才能夠成就「法住智」,通達緣起甚深義的。

法住智,就是当今人类一切的思想、哲学、科学、艺术等等智慧。

云何以真實智?謂如學見跡,觀甚深義。

這個以「真實智」是聖人,聖人見一切法如幻如化,見一切緣起法畢竟空寂,那當然是真實的智慧,應該這兩種智慧都是通於二諦的。如果若是聖人才能真實的通達見到第一義諦,凡夫是沒有,

这是关键,聖人見一切法如幻如化,見一切緣起法畢竟空寂。这就揭示佛学第一义谛与量子力学想通的的地方。


問:如世尊言,是諸緣起,非我所作,亦非餘作。所以者何?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安住法性、法住、法界。云何法性?云何法住?云何法界?

「問:如世尊」這麼說,「是諸緣起」,也就是十二緣起、緣性緣起,一切法的緣起。「非我所作」,就是不是佛,這個「我」是佛自稱,非是佛所製造的所創作的;「亦非餘作」,也不是其他的人所作的,那麼就是本來就是這樣子的。


关键是,【本來就是這樣子的】。也就是宇宙的面貌本来如如不动。因为人的心法,色受想行识意,才有一切法。这与量子力学原理【观察者效应】是想通的。

答:是諸緣起,無始時來,理成就性,是名法性。

這麼多的「緣起」道理,或者說是十二緣起,或者遠緣起、近緣起。這個緣起的道理從「無始」時以來,這個道理本來就是那樣子成就了,那麼就是自然就是那樣子,這就叫做「法性」,法的本性就是這樣子,那麼這麼講這個道理。當然這個道理從無始來就是這樣子,那麼可見是常住不變的,永久是這樣的緣起。

这就是王阳明心学的良知。佛学的真如。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纳拉的【无言的上帝】。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9 07:18:03 +0800 CST  
瑜伽师地论 111 妙境法师

戌二、法住
如成就性,以無顛倒文句安立,是名法住。
這第二科回答什麼叫做「法住」。「如成就性」,如前邊無始時來成就的法性,「以無顛倒文句安立」,佛菩薩的大智慧沒有錯誤的,非常正確恰到好處的文句來安立,安立出來正確的文句,來表達那個理成就性,表達那個法性的道理,「是名法住」,這叫做法住。那麼「法性」,以無倒的語言文句把它表達出來,那麼這叫做「法住」。這個法住,這個「住」有安定不變的意思,還是原來樣並沒有變化,或者說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以後,我們這些愚癡的凡夫若是肯學習,就能有法性的相貌顯現在心裏面,顯現在你心裏面就叫做「住」。不然的話它是不住的,不然的話我們看不出來,不知道什麼叫做法性,不知道什麼叫做緣起。

戌三、法界
由此法住,以彼法性為因,是故說彼名為法界。
「以彼法性為因」,無始時來理成就性的法性做因,這個「法住」是「以彼法性為因」,以彼法性為因才有語言文字的安立,有了語言文字的安立,這個法性理才能表達出來,「是故說彼名為法界」,所以說彼法性叫做法界。這個「界」就是因的意思,說彼法性名為法界。因為「法性」的因,才有「法住」的這種語言文字的表達,所以法住以法性為因,所以法性也名為「法界」。這樣子就是和語言文字,原來是沒有語言文字的,沒有語言文字的時候叫做「法性」,有了語言文字時候就叫做「法住」,從法住這方面說,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叫法住,從根本上說是以法性為因的,所以法性又名為「法界」

瑜伽师地论 111 妙境法师

《披尋記》三三八頁:
是諸緣起非我所作等者:由諸緣起唯法所顯,非以他作為因,是故說言非我所作;亦非自作俱作為因,是故說言亦非餘作。佛不出世,此緣起性法爾成就,是名安住法性。佛出世已,如其法性安立法句,即彼法性無有變異,是名法住。又此法住法性為因平等平等,是名法界。


「是諸緣起非我所作等者:由諸緣起唯法所顯,非以他作為因,是故說言非我所作」,這個「緣起」就是本來樣,本來樣的顯示,而不是另外加上什麼事情,所以「非以他作為因」,它本身就是這樣子,就像花草樹木能夠增長,這就是緣起;一切眾生在這流轉生死,這就是「緣起」,本來就是這樣子,所以叫做「唯法所顯」,法的本來面目就這樣子。


「非以他作」,並不是另外別的人假藉有什麼行動,有什麼語言去表達它,「是故說言非我所作」,它這件事的出現本來就是這樣子,所以「非我所作」。

「亦非自作俱作為因」,也不是自作,也不是他作為因緣而顯現出來的。這個「非他作」,佛說亦「非我所作,亦非餘作」,現在《披尋記》的作者韓清淨說,「亦非自作俱作為因,是故說言亦非餘作」,就把這個自作也加上去,應該自作就算在前面「非我所作」就好了。

「非我所作」,或者說是,前面說是「唯法所顯」,應該是自作,它自己就是那樣,但你能不能認識是另一回事,但是法性本身就是這樣顯示出來的。現在這裡說「非自作俱作為因,是故說言亦非餘作」,這個地方我不完全同意,就隨他好了。


「佛不出世,此緣起性法爾成就」,本來就是那樣成就的,「是名安住法性」。

這樣把安住那個字和法性連接起來,就是安住法性,就是唯法所顯,那叫做安住法性,它這一切法的生滅變化,而緣起的道理是不變異的,所以叫「安住法性」。

「佛出世已,如其法性安立法句,即彼法性無有變異,是名法住。又此法住法性為因平等平等,是名法界」,這樣解釋。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9 07:18:40 +0800 CST  
人类智能不同于生物本能之处在于,人不仅具备选择的能力,还具备创造符号以及利用符号系统把握世界、并赋予世界意义的能力。

关键的话语,人类在宇宙中,有一种生物体的能力,这种能力首先是人的生物体与宇宙其他生命体的交流能力,心理学的【记忆分“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行为主义和连接主义对智能的认识】只是这种生物体本能的描述而已。

【人不仅具备选择的能力,还具备创造符号以及利用符号系统把握世界、并赋予世界意义的能力】,说明人的意识,是对宇宙与人体的感觉器官接触以后,产生的信息进行选择。比如眼睛与外界接触以后,可以生成上亿比特的信息量,最后经过人体的选择,只有1%的信息量转换为有用的、人的意识可以识别的图像。

其次,人类的文明发展就是人类赋予自己与宇宙接触以后,获取的有用信息的一种代号,必用此代号表述自己理解的意义。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9 07:18:57 +0800 CST  
【人不仅具备选择的能力,还具备创造符号以及利用符号系统把握世界、并赋予世界意义的能力】,也可以用光学发展予以证明。

当今光或者说【光子】可用于传输信息,现在通讯的发展就是建立于光通讯基础之上的,而光通信的基础是光子的量子力学原理,也就是时说信息只是量子的一个特性,人类用二维码进行编码,就表达出人类的符号。

人类的符号的含义,就是从宇宙本身截取的,是宇宙本身法则的一种人类意识的理解与描述。进一步的解读,就是人类的意识本身的构造,必然是与宇宙的意识构造是一体的,这样人的生物体才有可能主动地、有选择地截取宇宙中包含的种种信息,并用此信息转换为符号,以符号为基础,创造出人类的文明。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9 07:19:12 +0800 CST  
金观涛:人工智能革命实质是对“智能”认识的某种退步_凤凰文化 http://culture.ifeng.com/a/20171108/53074542_0.shtml


在数学符号系统的运行规则背后,起码还存在如下四个层面,它们才涉及智能的本质。第一,主体是自由的,可以给出符号并用符号系统指涉对象。语言就是这样的符号系统;第二,人用语言传递知识,组织社会,产生社会行动。这一切会反过来使主体意识复杂化,社会意识由此起源;第三,人会意识到自己有自由意志,让意志指向某种符号系统,创造一个应然世界;第四,应然世界的演变会进一步放大主体的自由,以创造出更为复杂的符号系统。数学只是人创造出来的众多符号系统中最不可思议的一种,数学真实具有和经验世界不同的真实性标准。

而人工智能的符号主义学派,其所着眼的智能只是第四个层面上的一小点(即数学推理)。当智能之冰山主体(即上述四个层面)还在水下,仅仅看到冰山之一角,我们能把握智能吗?当然不能!

换言之,虽然对智能的符号主义认识比神经网络自动机深入得多,但仍然是瞎子摸象。用电脑科技和大数据实现的,只能是那些完全搞清楚的东西。今日人工智能讨论的巨大盲点在于,很多人把生物的本能当作人类智能。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9 07:19:25 +0800 CST  
金观涛:人工智能革命实质是对“智能”认识的某种退步_凤凰文化 http://culture.ifeng.com/a/20171108/53074542_0.shtml

智能研究中不可化约的两类变量

近年来,随着电脑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人工智能的符号主义研究亦取得长足进步。20世纪70年代,地图四色问题在电脑的参与下得到证明,应该被视为人工智能研究所取得的第一个成果。四色问题证明之难点是数学家必须处理1700多种不同类型的基本图,在某种意义上超出了人处理无规则基本图的能力,必须借助运算机放大人的判断(选择)能力。此外,平面几何命题的机器证明当然也可以作为人工智能的成果。这些案例中,电脑只是在做人指派给它的工作,整个证明和解决问题的方案都由人给出,人机互动共同达到目标。它不像AlphaGo那样自动学习、自行给出表面上具有人类智能才能得到的方案。

另一类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近年来数位人文研究的兴起。在观念史研究中,为了揭示历史上普遍观念的变化,必须对表达普遍观念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理解关键词的意义、将其放到历史语境中认识过去曾经盛行过的普遍观念,以及历史学家在心中重演普遍观念和社会组织的互动,上述每一步都涉及上述智能定义的四个方面,这当然是电脑无法做到的,其必须依靠具有主体性(能理解他人智力)的人,也就是人文学者,但是建立文本数据库,从数据库中提取不同年代代表普遍观念的关键词,对其进行统计、分类,特别是找到关键词在文本中形成的关系网络,这些都离不开电脑和处理符号系统的人工智能方法。当所有历史文献都被输入电脑,成为历史学家拥有的大数据时,人文研究必定面临一个转折点:如果再不利用人工智能,人文学者将不能处理大数据中所包含的海量数据,以发现历史真实。这难道不是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人工智能革命的一部分吗?

举一个我们研究工作中亲身经历的例子。20年前,我与青峰在香港中文大学工作时,开始建立数据库并用关键词的词频统计分析来研究中国现当代思想的形成,其中“主义”的出现和成熟是当代意识形态取代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指标。1890年至1930年中国出现过多少种“主义”?其种类和频度怎样变化?我们可以从数据库中提出有关“主义”的所有例句,再将每一个句子放到相应文本中做意义分析,找出其所属的类型,然后统计新的主义在每年中出现的次数,看其如何转化,但由于数据庞大,多达5万条,这就大大超出个别人文学者的研究能力,单凭人文研究者很难解决这一问题。2008年,我到台湾政治大学任教,我们建立了和资讯科学家合作的数位人文研究团队,由一个人文硕士和IT硕生的合作,很快找到了统计分析方法,原来近现代中国共出现过1680多种“主义”。直到20世纪20年代,每年都有几十种新的主义被提出。[7]当时我和青峰就对学生讲,当人文学者遇到仅凭个人的能力没法解决或无法从总体上把握的问题时,可以借助电脑技术来解决。这就是当前方兴未艾的“数位人文学”或称“数字人文学”。

但必须指出,在数位人文研究中,存在两类不可缺少但不能互相化约的变量,一类是人文的,另一类是引进电脑和人工智能技术加以处理的。无论人工智能取得多大突破,在人文研究中,电脑技术都是人文学者的辅助工具,不可能替代研究者对关键词的意义分析以及在心中重演普遍观念和社会组织如何互动,使这项研究呈现出人文研究的主题。至今为止,人工智能的发展都没有可能涉及上述人类智能的四个基本层面。而人文学者的研究重心正是人类智能规定的东西,立足于这四个层面之外的人工智能,只能充当助手而已。因此,数位人文研究的核心在人文,所有科技手段的应用都必须围绕人文研究的需要来展开。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9 07:19:43 +0800 CST  
金观涛:人工智能革命实质是对“智能”认识的某种退步_凤凰文化 http://culture.ifeng.com/a/20171108/53074542_0.shtml

这一原则同样可运用到人类智能研究上,也就是说,我们用实验方法研究人的大脑神经网络的结构、认识大脑的各种功能以至于破解意识之谜时,都存在类似于数位人文研究中两类不可化约的变量。一类是因果性(互为因果的网络)的,即可以用神经网络自动机(今日人工智能方法)加以分析(或模拟)的,另一类是内省性的,它类似于人文研究中需要用研究者的智能去理解的内容。对人类智能的深入认识必须同时运用这两类变量,将其投射到用神经网络自动机(即目前所谓的人工智能)的研究上,可以直接得到的推论是,AlphaGo无论怎样通过深度学习进化都不会具有人类智能。


我在《关于意识的哲学思考》一文中,指出意识的解释必须将行为主义方法和内省方法结合起来。如果没有行为主义模型,该研究不能通过实验来证明。但意识决不是仅仅靠输入-输出的因果性模式能把握的,故必须把因果模型和内省变量结合起来。在此意义上,必须意识到意识的解释不能排除意识。正因如此,在人类智能研究中,必须发展出一种将科学与哲学结合在一起的新方法。我称之为意识解释的递归方案。

它可以简述如下:在意识(人类智能)的研究中,每一次都需要涉及两批不同性质的变量(参数)。一批是行为主义的变量(参数),我们记为B 集合中的元素,它是可以用实验测量并用来建构科学模型的。另一批是只有通过人的内省才能理解的变量(参数),我们记为C集合。在每一次解释中,必须用B集,因为只有这些参数形成的关系可以用实验证明;但单纯用B集合中的元素是不够的,我们必须附加C集合中的元素;附加之所以可能,这是因为我们有意识,可以用意识理解意识。事实上,正恰恰是基于可理解性,构成的整体模型才是合理的(虽然不是每一个细节都可以用实验检验)。

表面上看,因为解释中包含因素C,对意识的科学解释仍没有最后达成。但我认为,只要采用一种类似定义递归函数的方法,可以将解释中C类因素不断化约,使其为B集合中的元素和更原初的意识因素之组合。即随着每一次解释向前推进一步,研究者必须注意采用C集合中不同的元素(避免循环论证),并去发现更为基本的元素。我们可以期待内省的意识因素越来越少。也就是说,只要意识解释的递归方案不断顺利展开。意识之谜或许在有一天可以解开。

我在《关于意识的哲学思考》一文中还提出,伴随对意识研究的深入,实验测量与人文思辨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但是这两类变量仍是不可以化约的,其根本原因是人有自由意志,即人的主体性。它不可能被还原为因果性。[8]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9 07:20:02 +0800 CST  
金观涛:人工智能革命实质是对“智能”认识的某种退步_凤凰文化 http://culture.ifeng.com/a/20171108/53074542_0.shtml

被忽略的内核:主体的自由

如果我们承认人是动物进化来的(这一点似乎毋庸置疑),既然AlphaGo这样的智能只相当于动物本能,为什么不能想象如同物种演化那样,具有生物本能的神经网络在学习过程中突然涌现出人类智能呢?这正是当前人工智能讨论中另一个经常使人们进入误区的观点。

确实,能否使用符号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早在19世纪,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勒指出人是会使用符号的动物,人的“智能”可以更准确地定义为创造符号及其使用规则,并自由使用符号来与同类交流的能力。这一定义是当前科学界的共识。前面我在论述人类智能四个基本层面时,每一个层面都涉及创造和使用符号。正因如此,从动物向智人的飞跃亦被简化为发明符号和使用符号,它是用系统演化中的“涌现”来说明的。

最近有十分走红的《人类简史》正是这样概括智能和社会加速进步的机制:“智人主要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社会合作是我们得以生存和繁衍的关键。”“只有智人能够表达关于从来没有看过、碰过、耳闻过的事物,而且讲得煞有其事”,“传说、神话、神以及宗教也应运而生”;而“通过文字创造出想象的现实,就能让大批互不相识的人有效合作,而且效果还不只如此。正由于大规模的人类合作是以虚构的故事作为基础,只要改变所讲的故事,就能改变人类合作的方式” 。这使得“智人就能依据不断变化的需求迅速调整行为。这等于开启了一条采用‘文化演化’的快速道路,而不再停留在‘基因演化’这条总是堵车的道路上。走上这条快速道路之后,智人合作的能力一日千里,很快就远远甩掉了其他所有人类和动物物种”。[9]

该书勾勒出人类使用符号对社会形成的意义,以及文化如何加速人类智能的进化,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人类简史》却没有揭示人创造符号、使用符号沟通、建立社会,以及文化演变背后起关键作用的内核,容易使人忽略人类智能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对智能“涌现”和加速进步的错误概括:这些能力似乎可以仅仅从神经网络自动机的学习过程中自行产生出来。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9 07:20:24 +0800 CST  
《人类简史》该书勾勒出人类使用符号对社会形成的意义,以及文化如何加速人类智能的进化,这无疑是正确的。

但《人类简史》却没有揭示人创造符号、使用符号沟通、建立社会,以及文化演变背后起关键作用的内核,容易使人忽略人类智能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对智能“涌现”和加速进步的错误概括:这些能力似乎可以仅仅从神经网络自动机的学习过程中自行产生出来。

关键就是,人类的首先是一种宇宙的生物体,人类是有情感的生物体,人类的社会关系的建立以宇宙法则的一部分,欧洲社会、印度社会、中国社会、印第安人社会有着重大的不同,这种不同还是由于欧洲人、印度人、中国人、印第安人意识形态对于宇宙信息选择不同造成的。

所以人类的发展,必然是宇宙的一部分,不可能与宇宙脱离。幻想人类意识可以完全描述、并予以复制,这本身就是违反量子力学原理的荒谬。人类只可能复制人类的语言符号系统,甚至艺术都无法复制,因为艺术是一种艺术品与观赏者互动的过程。这个互动过程就是量子场域的运动过程。比如音乐就是最好的例子。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9 07:20:37 +0800 CST  
金观涛:人工智能革命实质是对“智能”认识的某种退步_凤凰文化 http://culture.ifeng.com/a/20171108/53074542_0.shtml

具体而言,第一,创造和使用符号需要一种仅仅通过反馈学习的神经网络自动机不可能具有的能力,这就是主体的自由。两台AlphaGo可以互相沟通,或许人不知道它们在讲什么,但是它们有“对象”意识吗?这里的关键是,什么是用符号指涉对象?其前提是符号和对象关系的任意性,因为用符号指涉对象,只是主体间的约定。对同一事物,不同语言进行表达的词汇可以完全不一样。《人类简史》一书只从“讲故事”的角度来理解符号使用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没有意识到主体的自由是语言发明的前提。如果没有自由的主体,人只是对外来刺激做出反应,并通过反应效果的反馈来改变神经网络结构的自动机,根本不会发明符号并用它来表达对象。什么是主体?什么是主体的自由?虽然哲学家一直在思考,但至今对其认识不甚明了。近年来,用DNA考古追溯人类起源,已搞清智人起源于20-30万年以前,即一种会使用语言、具有与现代人相同心智的人已经存在,从此,人类将自己和动物界完全区别开。确定无疑的是,在使用语言的背后正是主体的出现和主体的自由,但对于推动这一巨变的机制,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第二,当人通过语言组织成社会后,自我意识开始复杂化。在这一过程中会发生突变,这就是人可以进一步意识到自己(主体)是自由的。“人是自由的”乃是创造符号之前提,而“人知道主体是自由的”是一种二阶思维,即对自由的自我意识。这是主体性又一巨大进步,它通常被称为人具有自由意志。今天经常看到一些研究,认为自由意志只是一种假象,人的行为是因果性的(被决定的)。这些研究之所以陷入误区而不自知,就是在智能研究中忽略内省变量(或以为它可以化约为行为主义变量)。其实,每一个人只要扪心自问,都知道自己是有自由意志的,存在对“善”、“恶”、“对”、“错”进行选择的自由。如果人没有自由意志,道德对人便毫无意义,高度复杂的社会组织以及可继承性的文明不可能存在。人在何种条件下意识到自己(主体)是自由的?对于这一革命性变化之原因,20世纪至今的人文研究已获得了巨大进展,这就是超越突破的发生和轴心文明的形成。也就是说,人的自由意志不仅是社会意识的属性,还是对社会意识反思的产物。

我在《轴心文明和现代社会》一书中将超越突破定义为人从社会中走出来,寻找不依赖于社会的终极价值,让其来组织社会。从此以后,人类社会告别古文明,进入一种有不死文化传统可继承的社会。高级宗教和道德起源了,不死的文化价值系统得以产生,成为智能进一步进化的载体。[10]可惜的是,这种基于人文和历史的研究,虽对于揭示智能的本质不可缺少,但因人文精神一直处于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之外,不被科学家理解。智力加速发展的机制被简单归为语言和古代社会本身,而不知道轴心文明以前的古文明的文化常在社会演化中灭绝。

智力进步第三种更重要的力量,来自于人终于认识到自己应该是自由的。这是什么意思?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并不意味着个人自主成为社会组织原则。在传统社会,自主的个体生活在终极关怀或道德价值规定的有机体内,他们的合作和创造力的发挥一直受到有机体“容量”的限制。只有人认识到自己应该是自由的,自由的意义才能超越其他价值,成为“应然社会”的组织原则。现代科学的诞生是智能最伟大的革命,它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出现同步,其背后是一种可以容纳自主个人无限制发挥自己创造性,并和其他主体合作的社会组织方式。这一切可以归为“自主性成为应然社会的组织原则”。人工智能的符号主义学派高度重视数学公理化思维模式,但他们没有想到,这种思维模式只有在现代社会中才能成熟。也就是说,从人类智能摆脱了种种天然桎梏并开始突飞猛进,到人工智能研究有可能出现,都是基于现代社会的起源并日益成为人类文明的组织框架。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9 07:20:56 +0800 CST  
金观涛:人工智能革命实质是对“智能”认识的某种退步_凤凰文化 http://culture.ifeng.com/a/20171108/53074542_0.shtml

一旦理解智能(社会性)进化存在着上述三种推动力量,人工智能革命对现代社会带来的冲击也就一清二楚了。或许有一天神经网络自动机在学习中会发生不可思议的突变:涌现出主体的自由并发展出它们的语言,和其他神经网络自动机建立社会。但它们取代人类社会同样要经历类似于人类社会演变--从部落社会到古文明、轴心文明再到现代社会的产生。也许该过程正在宇宙某处发生,但在外星文明被发现前,这一切和人工智能冲击当代社会没有什么关系。

既然如此,我们又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呢?就其本身而言,它和历史上有过的新科技带来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大变革相似,并不会改变现代社会的基本结构。20世纪初,英国文学大师福斯特在《大机器停转之日》中描绘了如下场景:有台大机器照顾着人类的衣食住行,安排着人类的一举一动。但有一天,这个精心设计的、全知全能的、无所不在的大机器停转了,社会很快陷入崩溃状态。其实,这本是对20世纪 社会的想象。但20世纪的历史和这一预言相反,现代社会的危机如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与其说是新科技和新生产方式带来,还不如说是民族主义和现代民族国家本身存在着缺陷。

今日对人工智能冲击的忧虑,重要的不是其本身,而是现代社会包容一日千里科技革命的能力急骤地退步,其背后是现代社会立足的两大支柱本身受到科技革命的侵蚀。现代性的前提是科学理性与人文信仰的二分,当科学理性等同于技术,意味着它已异化。“上帝已死”和道德被等同于追求利益,表明终极关怀开始退出社会。如何安顿个人生命的终极意义?一个由没有道德、信仰的人组成的社会是否可能容纳科技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都是人类文明正面临的巨大挑战。

也许,现代社会的衰落在短期内不可避免,但人类智能长时期后退是不可能的。青峰在《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的修订版序言中,曾提及阿西莫夫的著名科幻系列小说《基地》。这本书的主题是银河系文明面临不可避免的衰落之时,为了缩短黑暗过渡期、保留今后文明复兴的种子,人类在星系遥远的边陲分别建立科学和人文两个基地。阿西莫夫并没有谈及文明衰落的原因,但青峰从他把科学和人文作为两个互不往来的基地的设想中,猜想阿西莫夫很可能认为文明衰落是科技过分发达被专业化异化和人文精神衰落引起的。[11]不管银河帝国的衰落的原因是不是科学的异化和人文精神的丧失,现代社会的重建只能依靠科学和人文两大支柱。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9 07:21:12 +0800 CST  
《人类简史》一书只从“讲故事”的角度来理解符号使用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没有意识到主体的自由是语言发明的前提。如果没有自由的主体,人只是对外来刺激做出反应,并通过反应效果的反馈来改变神经网络结构的自动机,根本不会发明符号并用它来表达对象。什么是主体?什么是主体的自由?虽然哲学家一直在思考,但至今对其认识不甚明了。近年来,用DNA考古追溯人类起源,已搞清智人起源于20-30万年以前,即一种会使用语言、具有与现代人相同心智的人已经存在,从此,人类将自己和动物界完全区别开。确定无疑的是,在使用语言的背后正是主体的出现和主体的自由,但对于推动这一巨变的机制,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人是自由的”乃是创造符号之前提,而“人知道主体是自由的”是一种二阶思维,即对自由的自我意识。这是主体性又一巨大进步,它通常被称为人具有自由意志。今天经常看到一些研究,认为自由意志只是一种假象,人的行为是因果性的(被决定的)。这些研究之所以陷入误区而不自知,就是在智能研究中忽略内省变量(或以为它可以化约为行为主义变量)。其实,每一个人只要扪心自问,都知道自己是有自由意志的,存在对“善”、“恶”、“对”、“错”进行选择的自由。如果人没有自由意志,道德对人便毫无意义,高度复杂的社会组织以及可继承性的文明不可能存在。

关键的话,人的主体,人的自由,人的自由意志,才有了人类的发展。佛学的业力与轮回思想,一直被现代社会视为荒谬与迷信。当今生物学基因研究,解释了人类的意识系统的种种信息真是通过基因予以传递的,比如人类的基本技能、母爱、同情心、道德秩序感,人类符号系统只有在人类内在的基因信息系统的背景下,才可以完整的解读。

人类的文明发展,一定是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进化,人的自由时空场域的大小,可以说与人类文明科学发展成正比,这就可以解读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了。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9 07:21:27 +0800 CST  
如果父母可以把记忆遗传给孩子,会如何?的问题,

等同于,父母的灵魂与意识是否可以遗传给孩子的问题。

其中的荒谬,我可以解答。

归结为一点,记忆的哲学意义在哪里?

记忆的本质是生命现象的整体的一种表达,还是仅仅是那些物质的物理化学过程,人类真的与小白鼠在记忆中是等同的?

小白鼠的记忆实验真的就是人类的记忆过程吗?

意识灵魂与记忆关系如何?死后如果没有意识和记忆 人活着是为啥?为什么进化没有使记忆与意识成为遗传要素?

问题的回答,【瑜伽师地论】对上述问题,有不同于认知神经科学的回答。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9 07:22:04 +0800 CST  
瑜伽师地论,乃佛学之心法心所法至巅峰,汇集佛学之根本修法。

今日就眼识谈谈粗浅看法。

五识身。眼耳鼻舌身加上意,乃佛法之基石与逻辑起点。佛学中心法心所法,都是来源于五识身,或者六识身的解读。

眼识之俱有依,就是眼识产生之依据。现代人普遍以为眼睛就可以产生眼识,谬矣!

眼睛乃是为扶根(扶尘根),乃是外部的保护眼跟的物质。眼根才是眼识产生的生物机理与构造。现代神经科学已解释,眼识的产生,乃是外部的眼睛与人的内部的神经体系构造,共同运动的结果。

眼识的的产生又依赖于第六识的分别、第七识的思量与我执等四烦恼相应、第八识的种子存储。这是现代神经科学与医学无法达到与证实的。这也就涉及了如何定义意识的问题,涉及了灵魂的问题。

俱有依,乃是色,就是说它主要是涉及现代人说的物质成分的问题。用现代科学而言,俱有依乃是外部的眼睛器官,人的内部的神经元体系,一系列的生物化学成分,以及生物化学的过程。眼识与大脑的固定区域的联系,科学家已经识别了。

「等无间依」。特指前一刹那的眼识灭了,后一刹那的眼识才能生起,如果他不灭,后一刹那眼识不能生起,所以后一刹那的眼识的生起,依前一刹那的眼识的灭做依止,这个依也是很重要,没有这个依也不行。这已经涉及了佛学心法的根本。佛学所谓的【无我】【无法】的来源,主要就是佛学修行人,认识到所谓的意识或者说心法,都以一刹那一刹那的生灭过程,而不存在不变的恒久的实体。

「等无间依」是现代神经科学与医学,无法理解,也无法观察的。但是量子力学的证明,世界在超微世界,确实不存在不变的恒久的实体,你能观察到的,不过是量子的前一刹那的灭了,后一刹那的才能生起。现代的物理弦论可以很好的解释此现象,就是一个闭环的弦由于按照一定的频率而震动,而产生量子的前一刹那的灭了,后一刹那的才能生起。

种子依;谓即此一切种子,执受所依,异熟摄阿赖耶识。

眼识的产生,也是眼识之种子识的现行。你所看的的图像,必须依据你的眼识之种子,才可生成。这一点,是量子物理与物理弦论都无法说明的。有的只是古老的灵魂的认知。一般的无神论者视为迷信,人的眼识还需种子?

「等无间依」,种子依,均为非色,也就是心法的范畴。

论及心法心所法,现在幼稚的神经科学与分子生物学,不足100年的历史,自然也不懂。只能高傲的斥之为迷信罢了。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9 07:22:33 +0800 CST  
熏习概念与戏论的概念十分重要,也是佛学对于眼识等六识的理解的关键。

戏论,就是人的心识特指第七识有爱着的性质,我们心裡面所思惟分别的事情,我们语言上所分别,语言上所表达的这一切的事情,这个身、口、意这一切的事情,我们做的事情,『不能引义,能引无义』。这个「义」,就是我们的理智所希求的事情,所希求的事情。这个幸福的事情,没有罪过的事情,有功德的事情,这叫做「义」。这个「无义」,就是和这件事相反的,能令你使令你有罪,能令你苦恼的事情。究竟是指什麽说呢?就是大概的分类,就是一个我执、一个法执,就是这两类。就是执着有一个我,在这个色、受、想、行、识里边,在这生灭变化的色、受、想、行、识上面,执着有一个没有生灭变化的我,执着有我。用我为基础,去说话,去做事,这都『能引无义,不能引义』所以这就是一个「戏论」。

第二个「戏论」,执着一切都是真实的,眼、耳、鼻、舌、身、意也好,色、声、香、味、触、法也好,眼识、耳识乃至一切识,这些十八界,一切的境界,凡我们的一念分别心所面对的一切境界,我们都认为是真实的,都认为是真实的,认为是很美的,我们就是就起了贪、瞋、痴的烦恼在这上面活动。

由此戏论,就引申出熏习概念。

受了前七转识的熏习,阿赖耶识里面就有了一种种子,一种功能。种子就是功能,有了功能。这个功能又能生出来前七转识。『此中有能生彼因性』,此阿赖耶识里边有一种功能,所以这功能是生彼前七转识的因;前七转识就是所生的果了。这叫做「熏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实也是熏习。现在这里说「无始时来乐着戏论熏习为因」,就是说我们无始劫以来,就欢喜这个爱烦恼、见烦恼;或者我执、法执的熏习,这些戏论的熏习。熏习没有白熏习,就是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面有了因,有了一种功能。由这功能它是能生的,能生的法生出来「所生」的「一切种子异熟识」,就生出来无量无边的种子,在阿赖耶识里边生出来种子。

现在这里说「无始时来乐着戏论熏习为因」,就是说我们无始劫以来,就欢喜这个爱烦恼、见烦恼;或者我执、法执的熏习,这些戏论的熏习。熏习没有白熏习,就是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面有了因,有了一种功能。由这功能它是能生的,能生的法生出来「所生」的「一切种子异熟识」,就生出来无量无边的种子,在阿赖耶识里边生出来种子。这个种子,就是储藏在「异熟识」里边。那麽现在我们眼识,它要生起,要依靠以前熏习在阿赖耶识里面的眼识种子。要靠那个种子,那种子才能生起,不然不行的。

佛学戏论与熏习,按照现代神经科学与生物医学而言,就是行为的模式,记忆的模式与记忆的存储。现代科学以人的行为模式为研究中心,心理学的种种学派,甚至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的研究,都是以人的行为为出发点,试图解答人类的种种行为的原因。

佛学的五识身以及第六识的分别、第七识的执着、第八识的阿赖耶识的藏识种子说,可以很好的解答人类行为背后的机理。

人类的第七识我执法执,就决定了人的心识是带有情绪偏好的,而次偏好又进入第八识的种子,种子又是后来的前七识生成的依据。这已经就是心理学谈到的行为模式与行为偏好了。而人的行为模式与行为偏好,又却是可以通过人的生理结构而导致遗传基因的突变。

黑死病事件,胰腺癌事件带了了遗传基因的改变,已经被科学研究证明了。

所以,佛学的种子说,佛学戏论与熏习说,是有科学依据的。基因研究,心理学研究就是证明。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9 07:22:59 +0800 CST  
认知神经科学认知活动脑机制 知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 智能与意识 物理符号论 联结理论模块理论 生态现实理论

《认知神经科学》主要讲述了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旨在阐明认知活动的脑机制。书中对人类大脑如何调用其各层次上的组件,包括分子、细胞、脑组织区和全脑去实现各种认知活动做了详细的阐述。

认知神经科学学的核心学科分支——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人工智能和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又都发现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出现许多难点,必须在人脑认知活动机制中需求答案。

例如,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研究中,信息加工的并行和串行方式,外显机制和内隐机制,基于经验和知识的认知活动和靠灵感、顿悟的认知活动,其脑机制有何异同?

在人工智能和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中,物理符号的离散表征和运算原理,与亚符号连续运算原理之间存在何种关系?人工神经网络的学习机制为何需要千万次训练,而人类的观察模仿学习则一看就会?这些问题都尖锐提到认知科学各个分支学科发展面前。

人类社会发展对智能信息系统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技术难题之间的矛盾,使认知科学迫切希望有一个新生儿来继承自己未竟的事业。

生物医学构像技术特别是近年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可以用于对于人类认知活动的研究;脑事件相关电位、脑磁图和高分辨脑成像等生理学方法,可以为人脑认知功能研究提供许多新的数据;分子神经生物学和细胞神经科学,为人脑认知障碍和动物认知行为提供脑内机制的许多科学数据,包括动物的学习障碍和某些基因序列的关系。这些都使神经科学有资格孕育一个径直研究认知活动脑机制的新学科。

传统神经科学的某些分支,吸收了认知科学的理论和神经科学的新技术,就可以成为新学科分支的组成部分。神经心理学、心理生理学、生理心理学、神经生物学、行为药理学等都是这些传统神经科学的分支。一经吸收了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新理论和新技术,这些传统学科得到新生,于是,认知神经心理学、认知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生理学、认知神经生物学、计算神经科学等逐渐形成。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神经病学家和心理学家们终于采用双分离方法学原则,发现了人脑功能模块性或多重功能系统,主要突破表现在多重记忆模块和复杂的认知功能系统。神经生理学家在猴等动物的实验研究中,也积累了大量科学事实,证明视觉功能存在着背、腹侧系统,至少是枕、顶、颞、额的30 多个脑皮层区动态活动。目前,物体真实运动和似动知觉之间、幻觉和真实知觉之间、外界引起和主动性选择注意之间的脑功能模块的异同是引起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

过去20 年间,运用双分离原则,已将记忆至少分离出意识和无意识两类多重记忆系统,在这些研究成果之上,近年涌现出意识的“全脑工作空间模型” 、“簇化模型”、复杂性模型”等,对意识与无意识过程进行了更为系统性的实验研究及对外界客体的真实知觉和想像之间的脑功能模块的对比研究等,这种对比性分离研究,将会对脑高级功能的认识更加深入。

在过去20 年间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研究在各个层次上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认知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的学习、记忆,至少由五个以上的脑功能系统,实现着多种学习记忆功能,包括重复启动效应,知觉启动效应,语义系统,工作记忆和情景记忆的多重记忆,以及熟练技能学习、知觉学习、语义学习等多种学习模式。

学习和记忆的性质不同,参与的脑结构也不同。神经生物学研究发现,不仅学习中刺激呈现时间,而且学习之间的间隔期也制约着学习效果和稳定长时记忆的形成,其原因在于从学习到记忆,必须有脑内记忆相关的基因调节蛋白的激活和基因表达。

行为水平上所须的时间恰好与基因调节蛋白激活所需时间巧合。介于行为科学和分子水平研究之间的细胞学研究表明,脑的个体发育中,突触形成需要一定的神经化学环境,包括神经递质和神经生长因子。因此,作为学习记忆神经生物学基础而言,突触可塑性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教育相关脑科学所关注的研究课题,寻求脑发育和不同认知功能发展的关键期和可塑性是当代心理学与生理学共同热衷研究的领域。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9 07:23:34 +0800 CST  
70~90 年代以海马三突触体回路为先导的离体脑片实验标本,随后膜片箝技术所要求的离体细胞培养和脑片标本,乃至海兔、果蝇等实验模型,都极大推动了学习记忆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这些研究表明,不仅多种神经递质及其受体是必不可少的神经信息传递环节,而且膜的离子通道特性和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乃至细胞核内的基因调节蛋白,都是学习和记忆的重要分子生物学基础。

90 年代以来,有采用基因敲出或转基因技术,培养出许多动物模型,对学习记忆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因此,学习记忆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已成为国际上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出现了难以计数的研究课题,极大丰富了认知神经科学的学术空间。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9 07:23:52 +0800 CST  
玅境长老 瑜伽师地论8卷第一



「谓五识身自性、彼所依、彼所缘、彼助伴、彼作业,如是总名五识身相应地」:这个地方是解释「相应地」。「五识身自性」,就是这「五识身」它本身的体性,叫做「自性」。和别的法不同的,所以叫做「自性」它自己的体性,叫「五识身自性」。这「五识身」的「自性」是什麽?下面有解释。

「彼所依」又是什麽?「五识身」的「所依」是什麽?「彼所缘」的是什麽?「彼助伴」是什麽?「彼作业」是什麽?这一共是分五段,「自性、所依、所缘、助伴、作业」分五个。这五项,五种事情彼此之间不冲突,他们互相和合、互相随顺,互相和合没有冲突,在一起工作,大家做这一件事,和合起来做这一件事叫做「相应」,这「相应」就是这麽讲。「如是总名五识身相应地」。我随顺你,你也随顺我,我也不向你捣乱,你也不向我捣乱,大家和合起来做,这叫做「相应」。那麽有多少样事情互相的和合呢?就是这五样事,就是一个「自性、所依、所缘、助伴、作业」这五法。「如是总名五识身相应地」这是第一段。

己二、名五识身

何等名为五识耶?所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

第二「何等名为五识身耶?所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就这五识。每一个识都是有它的体相的,所以叫做「身」,这个「身」是一个体的意思。但是别的地方也有说是有阻碍,有碍,有障碍的那个碍,有碍的意思,所以叫做「身」还有这麽解释的。但这个「识」是心法,它为什麽有什麽碍呢?因为它所依,它所依的根是有碍的是色法,所以它叫做「身」有这麽解释的。但这样的解释只限于此法这样解释。

也有说六识身,六识身那麽第六意识,它所依的根不是色法了,所以这个解释是一种特别的意思。这是「略辨」,「略辨五识身相应地」简单地说。下边就是「广显」,第二科是「广显」,就是详细的显示出来「五识身相应地」的相貌,这一段里面分两科。第一科是「别辨五相」,第一科是「别辨五相」。「别辨五相」是辨什麽呢?辨这个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五识的相貌。「别辨五相」里面分五科。第一科就是「眼识摄」,属于眼识这一方面这是第一科。这一科又分成五段,第一科是说「自性」。

戊二、广显(分二科) 己一、别辨五相(分五科) 庚一、眼识摄(分五科) 辛一、自性

云何眼识自性?谓依眼了别色。

「云何眼识自性」,先问怎麽叫做「眼识」的体性呢?「眼识」的体性是什麽样子呢?这个「自性」这个「自」,实在也是别的意思,总别的别,别的意思,单独它是这样子,所以叫做「自」,所以也就是别。若是通就不是了,就是大家共同的都是这样子,那叫共相。现在是别。

「谓依眼了别色」,那麽这就是「眼识」的「自性」。这个眼识的相貌,眼识的体性是很难说的,难说也要说!那怎麽说法呢?就说这个「依眼」,这个眼识它是以眼为所依,这个眼就是眼根,以眼根为所依,所以它叫做「眼识」。「了别色」,以「色」为它了别的境界,所以叫做「识」。那麽就是这个明了性叫做「眼识」的「自性」这样解释,这个解释也是很好,这是「眼识」的「自性」。

辛二、所依(分二科) 壬一、别举三依(分三科) 癸一、俱有依



彼所依者:俱有依,谓眼。

「彼所依者」,现在就是把这个眼识的自性,就这样解释完了。当然这里面还有其他的意思,你慢慢的不要着急,一样一样说。第二段是「所依」,眼识的「所依」。

「彼所依者:俱有依,谓眼」:前面说「谓依眼」,这里又要解释这个眼。「彼所依者」,
就是这个眼识它不能够独自的存在,它不能够独自的存在发生作用的。它要有一个凭藉,它要有一个住处,或者是怎麽讲也可以,它要有个住处。它的住处是谁呢?这个地方说是「俱有依」。「俱有依」这是怎麽讲法呢?就和它同时的存在活动,同时的活动,同时的存在,叫做「俱有依」。它活动的时候一定它所依靠的这个东西和它同时存在的,不然的话它不能活动。这个眼识有的时候生起作用,有的时候它不起作用;但是眼根是常在的,眼根是一直相续不断地存在的。

这个「俱有依」是指什麽说的呢?「谓眼」,就是我们这个眼根,这是它的「俱所依」。下面还有在解释这个眼根的事情。

癸二、等无间依

等无间依,谓意。

「等无间依」,不只这一个依,这个一共有三个依。第一个是「俱有依」,「俱有依」是叫做增上缘。在四缘里面是增上缘,一个有强大力量的,就是眼根,眼根对它是帮助的力量很大;如果眼根若坏了,眼识就没有办法生起了,所以这个眼根是太重要了。还有个「等无间依」这是第二个依,「等无间依」怎麽讲法呢?这个我们在学习《摄大乘论》的时候也提到,这个「等无间依」,就是眼识的前一刹那灭了,后一刹那的眼识才能生起。前一刹那、后一刹那中间没有间隔,这个没有间隔这句话怎麽讲呢?譬如说是你前一刹那眼识灭了,但是后一刹那眼识没生起。

假设你入定了,你入定了,你入定七天,入定七天眼识是不动的,不生了的,中间有七天,七昼夜的距离,但是没有第三者在中间阻碍,没有,还是无间的,还是没有间隔的;时间上可能是有间隔,但是没有第三者在中间的阻碍。那过了七天以后,一刹那一出定了,那麽眼识才生起。那麽虽然有七天的间隔,但是没有第三者在裡边,所以还是无间。那麽前一刹那的眼识灭了,后一刹那的眼识才能生起,如果他不灭,后一刹那眼识不能生起,所以后一刹那的眼识的生起,依前一刹那的眼识的灭做依止,这个依也是很重要,没有这个依也不行。这唯有心法才有这一回事,这叫「等无间依」。这样说这耳识是耳识的「等无间依」,眼、耳、鼻、舌、身各有各的「等无间依」,也是不溷乱,这是「等无间依」。

这个「等无间依」名字叫做意。这个意,不是第六意识的意,不是。这个意是什麽意思呢?当依止讲,意是依止的意思。前一刹那的识灭了,做后一刹那识的生起的依止,这就叫做意,意是依止的意思。意有二个解释:一个是依止义,一个是思量义。现在是指依止义,叫做意。

这个「俱有依」,其实不只是眼根,「俱有依」是同时的;「等无间依」是前后的。「等无间依」不可以是同时的,说它是无间的,它又不是同时的,所以叫做「等无间依」。这个眼根对眼识来说是同时的,但是这个「俱有依」不只是眼根,譬如说这个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也是它的「俱有依」。第六识就是分别依,如果第六识不在的话,它特别注意一件事的时候,眼识也没有办法生起,眼识也是不能生起,就是『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所以这个孔夫子也知道这件事,他也知道这件事。这个第六识是分别依,第七识是染淨依,第八识是根本依,但这裡边没有提,不提了。

癸三、种子依

种子依:谓即此一切种子,执受所依,异熟所摄阿赖耶识。

这个眼识的生起,要有「俱有依」,要有「等无间依」,还要有「种子依」。这个等无间缘,「俱有依」是增上缘,增上缘、等无间缘,「种子依」就是因缘。这个「种子」也是眼识生起的一个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眼识的生起要有眼识的「种子」现行,眼识才能活动。那麽眼识的生起要有「种子」来现行,「种子」是刹那刹那的,所以眼识也是刹那刹那的,那麽眼、耳、鼻、舌、身、意、识都是这样的,都是刹那刹那的。

这个『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但是我又想出一个自圆其说的道理来,就是这句话「种子依,谓即此一切种子,执受所依,异熟所摄阿赖耶识」就这句话。若是不学习经论的话,尤其是你若不学习唯识的话,你很容易一静坐的时候,我欢喜坐禅,禅是最重要的,学教、分别名相那是自找苦恼。但是你很容易走差路,很容易走差路,什麽呢?坐那里因为没有得定的人,当然是心里妄想很多;得了定以后,明静而住、念念相续、无散乱转,这个明静而住,一坐坐七天,或者坐一百天,坐这八万大劫,那很容易你就意会到这一念心就是常住真心、性静明体,没有生灭的,这就是佛性,我就是佛!很容易就会想到这里。

但你若是想学习过唯识的话,「种子依」这个识是由「种子」现行生出来的,而「种子」是一刹那一刹那的,识也是刹那刹那的,都是无常的。那里是常住真心?

所以这个地方,有的时候说是常住真心,有的时候说刹那生灭,你怎麽决定?你心裡面怎麽样,有什麽感觉?这是个问题。所以「种子依:谓即此一切种子,执受所依,异熟所摄阿赖耶识」。这个眼识的生起要依赖眼识的种子,种子一刹那现,就是一刹那的眼识;这一刹就那就灭了,所以眼识也灭了,要一刹那、一刹那的这样生起。那麽从这里说『分别名相不知休』,「分别名相」裡面也有好处,也是有好处的。

「谓即此一切种子,执受所依」:「即此一切种子」,这个「种子依」,以种子为所依,这个种子是什麽呢?「谓即此一切种子,执受所依」。「一切种子」,我们内心里面有各式各样的分别,都是由种子变现的,都是因为种子变现的,若是没有种子了,你不会有那样的心理作用。譬如说阿罗汉,他把爱烦恼、见烦恼除掉了、灭掉了。这阿罗汉他心裡清淨,他就不会再有这个欲的,欲的这种分别心,他没有。贪、瞋、痴无馀断,贪无馀断、瞋无馀断、愚痴无馀断,没有剩馀的,完全的消灭了。这个消灭不是指现行说的,是指种子说的。所以没有那个种子了,他就没有这个贪、瞋、痴的烦恼不现行,不能活动了。我们有这样的烦恼现行,就是因为有种子,内心里面有这样的种子,所以种子是无量无边的,所以「一切种子」。

「执受所依」,这个「执受所依」,我们学《摄大乘论》上面解释过,就是阿赖耶识「执受所依」,这个「所依」,就是身体,这个眼、耳、鼻、舌、身是为阿赖耶识所执受,所以他是一个活活的生命体,他若不执受就变成死尸了。他执受他,所以他能够有觉受,这个「受」,就是有感觉,就是因为阿赖耶识执受的关係。这个「执」呢?就是阿赖耶识与这个身体同在,有执持他的力量。

「执受所依」,这个「执受所依」是谁呢?就是「异熟所摄」的「阿赖耶识」。「异熟」,我们《摄大乘论》应该没有白学,就是变异而熟。这个阿赖耶识的现起,是由这个善、恶的业力,在我们凡夫来说就有善业、有恶业,你就是一个蚂蚁它也有「阿赖耶识」,一个老虎也有「阿赖耶识」,乃至天他也有「阿赖耶识」。但是这个「阿赖耶识」的现起,有善业现起的、有恶业现起的;善业、恶业是因,阿赖耶识是果。在因是善、恶;在果上是无记,所以叫做「异」,执持不同,不同的。因中有善、恶,到结果的时候只是无记,所以叫做「异」这是一个意思。

第二个是异时而熟,这个善、恶是在前一生,现在这一生,不是在和前一生的以后,所以是异时而熟,不同的时间才成熟的,叫异时而熟,也是变异而熟,逐渐的变异才成熟的。这样成熟了的「所摄」,属于这样一类的意义是谁呢?就是「阿赖耶识」,这个「阿赖耶识」就是「一切种子」识,这「一切种子」在那里呢?就在「阿赖耶识」里面,这「阿赖耶识」里面有无量无边的种子,其中这个眼识的种子,生起现行的时候,就是眼识,是这样子。这里边是说这个眼识,它是要以种子为依,它才能现行的,才能活动,这也是一个条件。



瑜伽师地论9

辛二、所依(分二科) 壬一、别举三依(分三科) 癸一、俱有依

彼所依者:俱有依;谓眼。

癸二、等无间依

等无间依;谓意。

癸三、种子依

种子依;谓即此一切种子,执受所依,异熟摄阿赖耶识。

「云何眼识自性?谓依眼了别色。彼所依者:俱有依;谓眼。等无间依;谓意。种子依;谓即此一切种子,执受所依,异熟所摄阿赖耶识」:这是十七地里面第一地「五识身相应地」。「五识身相应地」里面分两大段:第一段是「略辨」,这一段讲过了。现在是第二段「广显」。「广显」里边又分成两科。第一科是「别辨相」,就是说明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说明这五个识的相貌,那麽又分成五科。一科说「眼识」,「眼识」裡面又分五科。第一科说「自性」,这一科也说过去了。第二科说「所依」,就是眼识的生起,它不能自己独自的生起,它要依靠另外的力量,就叫做「所依」,这裡面分成两科。第一科「别举三依」,就是眼识的生起要依靠这三种力量,第一个就是「俱有依」,第二个是「等无间依」,第三个是「种子依」,这三依就解释完了,上一次讲完了。

壬二、略释二依(分二科) 癸一、标列

如是略说二种所依。谓色、非色。

癸二、随释(分二科) 子一、辨类

眼是色、馀非色。

这以下「略释二依」。前面举出了这个三依,这以下再解释这个三依,解释三依的一开始,把三依合成二依,三个依合成二个依。这一科里面又分成两段:第一段是「略列」,把这两个依把它标出来,「如是略说二种所依」。这以下就是简略说明两种所依,这个所依有二种,是什麽呢?「谓色、非色」,一个是色,一个不是色。这个「色」,就是物质,但是这个「色」是说有组织的,有组织的色。一个没有色,这是标出来。以下「眼是色、馀非色」,这是解释、「随释」这两种色,解释这两种依。

第一个是「色」,这个「色」是什麽呢?「眼是色」,这个「俱有依」里面指什麽说的呢?就是眼识所依止的眼根。眼根,我们彼此见面的时候,我看见你的眼,你也会看见我的眼,但是这个不是,这个是叫做扶根尘,它是保护眼根的物质,它不真实是能发眼识的根,下面有解释。现在说「眼是色」,就是能发眼识的那个根,是属于色的,是色法组成的。「馀非色」,等无间依和种子依,这两种依不是色,它不是物质组成的,它不是色,这是这样的解释,「馀非色」。

子二、出体(分三科) 丑一、眼

眼:谓四大种所造,眼识所依淨色;无见有对。

这以下是「出体」,说出来什麽叫做「眼」,什麽叫做「眼」,怎麽它是色,说明这个道理,也说明叫「馀非色」,那个依和种子依这两种也加以解释的。先解释这个「眼是色」。「眼:谓四大种所造眼识」,这个眼识所依止的眼根,它是怎麽成就的呢?「谓四大种所造」,这个「四大种」怎麽讲呢?这个就是地、水、火、风叫做「四大种」。这个「大」,是广大的意思,就是它是非常广大的,它的作用非常广大。譬如说我们所看见的大山、大地、大海,都是「四大种」所创造的,所以可以称之为是「大」。这些大山、大海、大地,由「四大种」才能够增长、才能够成就,所以称之为「种」。「种」,是因的意思,因果的因的意思。它又是「种」、它又是「大」,故名为「大种」是这样意思。

现在也不说是大山、也不说大海、大地,是说我们的眼根,这个眼根是「四大种所造」,一切的色法都是「四大种所造」。我们的眼根也是地、水、火、风所创造的,不过这个地、水、火、风,它精微了一点,不是一般粗劣的地、水、火、风。「眼识所依淨色」这样的「四大种所造」的眼根,是我们眼识的依止处,是眼的依止。不是一般的地、水、火、风,眼识不能够依止,那要适合它才可以,这样的地、水、火、风的色法,是「淨色」,是特别的清淨,特别微妙的一种物质,精微清淨的一种物质组织成的。

「无见有对」,这样的我们这个眼根的地、水、火、风,我们见不到,我们不能见到它的,我们现在这个眼根,我看见你的眼,这个眼不是那个眼、不是那个眼根的眼,我们也不能见,不是我们眼根、眼识的境界,我们见不到。譬如我们平常说有鬼,有鬼,但是我们多数人看不见,不是眼识的境界,不是我们眼根的境界;要天眼的人可以看见鬼,有的人的眼根也是特别一点,也能看见鬼。那麽但是有是有,鬼是有,但是我们不可以见。现在我们的眼根也是,是有眼根,但是我们不可以见。「有对」,「有对」这个地方有点意思的,这个「对」,这个字是个碍的意思,这个「有对」这个「对」这个字,当碍字讲,就是障碍的碍。在这里有三种碍,就是障碍的有对、境界有对、所缘有对,有这三种不同。障凝有对怎麽讲呢?障凝有对,我们很容易明白的。譬如说是这里有一道牆,我们的身体,这道牆也是地、水、火、风,我们的身体也是地、水、火、风,我们想从这里过去,不可以,它有障碍。这个石头,这个大石头和大石头也是障碍的,那麽这叫做障碍有对。这是一般性的都有这种情形,同在一时、同在一处都是有障碍的,这个障碍有对。

第二个是境界有对,这境界有对怎麽讲呢?譬如我们的眼根,我们眼根,这个对声音来说,不管是人发出来的声音,或者是风、或者是火、或者是水,各种情况发出来的声音,我们的眼睛对它来说不行,我们这个眼睛对声音来说,是不可以发生作用的;要用耳才可以,耳才能听见声音,这个声音是耳的境界,是耳的境界。这个眼就不可以,眼就是不可以在那上面发生作用,眼只能在色,在这个青、黄、赤、白,长、短、方、圆,这些色的相貌上才是眼的境界,在这个境界上,眼在那上面活动,能发生作用,那麽叫做境界有对。它们是合适的,这个地方这样讲,境界有对是这样讲。这样讲这个对是什麽意思?要有障碍就叫做有对。这个有对,就是眼识在那个地方能够拘碍,拘束的拘。这个眼睛在那里,这是青色、这是黄色、这是白色,或这是光明、这是黑暗,眼识在那上面能拘碍你。如果这个耳在形色上,在这些一切色法上,就没有这种作用,就不能拘碍这个耳。我们的耳遇见一切形色的时候,就过去了,就不能在这上面,不能拘碍。

这经论上这样解释,这拘碍这样讲,这叫做境界有对。本来在我们一般的常识上,分别心上来解释,应该说我们的眼睛在声音上有障碍,我们不懂,我们的眼不能听声音,这声音有障碍;耳对于色,不能发生作用,有障碍;眼对色是无障碍,耳对声音无障碍,但现在不这样讲,眼对于色是有障碍的。这个障碍,就是拘碍,拘束的拘,拘碍,这样解释。它的理由就是说,因为若是眼睛离开了色,在声、香、味、触上,就不能发生作用,所以叫做拘碍,这样讲,这样解释。如果我们用容易明白的话来说,眼对色来说,色是眼的境界,声音对耳来说,声音是耳的境界,这叫做境界有对,这麽解释。

第三个是所缘有对,这个所缘,就是对这个心法来说的,就是眼识在色的境界上,它能够缘虑。我们的眼对一切的形色,也能够发生作用,但是不能缘,因为这个眼根是物质,不是心法,它不能缘虑,它不可以缘虑的。能缘虑的是心法,眼识也是心,眼识对色法它有缘的作用,所以叫做所缘有对。若是声音,眼识就不可以,眼识不能去缘声音,那就不是所缘,不是它的所缘有对,这样解释。合起来说叫做无见有对。这里说有对,前面说「四大种所造,眼识所依淨色」,那就是五个淨色根,是无见有对。那麽这里面,就包括了障碍有对、境界有对。因为这个「四大种所造」的淨色,它也是色法,它也是物质,所以它也是有障碍,所以包括了障碍有对,而又是境界有对,但不是心法,所以不是所缘有对。所以是「无见有对」。

丑二、意

意:谓眼识无间过去识。

前面解释这个眼根的体相。这以下解释这个「意」的,就是等无间的相貌。这裡说「意」,我们上一次说过,是以依止为意。这「意」,是依止的意思,叫做「意」,是依止的意思叫做意。「谓眼识无间过去识」,就是我们这依眼了别色的这个眼,这个眼识。「无间过去识」,就是前一刹那、后一刹那,中间是没有第三者来间隔它的,那麽它过去了,就是灭了,灭了以后,后一刹那的眼识才能生起。如果前一刹那的眼识不灭,后一刹那的眼识不能生起。所以前一刹那的眼识的灭,是后一刹那生起的条件,所以叫做「等无间依」这个意思。乃至到意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乃至到阿赖耶识,也是这样子,也是刹那刹那生灭生灭的这样子。所以从这上看,我们的识,是有生有灭,而不是常住。和《愣严经》说的不同了,这不是常住真心的,不能那麽说了。这是有生灭变化的,不是常住的。说「谓眼识无间过去识」,这叫做「意」这样讲,当然这个「意」,也是心法,不是色法。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9 07:25:07 +0800 CST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字数:1342

发表时间:2018-05-29 15:14:55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7-11 18:14:33 +0800 CST

评论数:11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