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还没有翻译完《性恶》篇,中途插几句:

荀子的思路很清晰,富有逻辑性,论证有力。
性善论会遭遇悖论,如果人性本善,则维持本性放浪形骸即可,无需求善,求善亦不能得之。
若人性本善,在实践上也会遭遇难题,一方面人性既有具足之善,则所有外求活动,即一切社会活动都会是他丧失善的原因,这会导致人丧失生活动力;另一方面,他人、社会、外界是他不善的原因,人就可以推脱一切的责任,归罪于他人、社会、外界。
而人性本善,意味着每个人都人性本善,而不善者又都来自于他人、社会,这里就存在着不可解的悖论了。性善论不仅仅是一个无解的悖论,从方法论角度看,它用之于实践也是致命的。
从方法论角度看性善论,人性本善,而不善者来自于他人与社会的影响,这为人提供了堤防他人与社会,甚至敌视他人与社会的理由,而这本身即是恶。但是,这却无助于人们向善,因为的人向善,乃是因为他认识到自己并非是善的,所以求善。假如自性本善,自身有具足之善,又何须去求得?
相信人性本善,善在己身,恶出于他人与社会,不免认为“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举世皆醉而我独醒”,终至人不见容于世间,而自寻死路。自命为善者没有谦卑,无论逼格有多高,多么令人高山仰止,不能免于害人害己。
有神论特别是一神论认为,人性罪恶,而神全知全能全善。罪恶出于人,而善出于神,人本没有善,但是人的善却因为神对人的关怀而有。
有神论在人性善恶的问题上,在逻辑上是自洽的。
个人认为人性本恶比较符合逻辑,否则人生下来以后的学习与成长,并且被教导要孜孜以求善就是胡话昏话。
有人认为孔子的性本善忽视了人的天然劣根性,造就了中国的伪善文化。
事实上孔子没有持性善说,他回避了这个问题。提出性善说的是孟子,但另一个孔门弟子荀子以性恶论加以驳斥。


原文: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故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以人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始皆出于治而合于道者也。今人之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孳,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译文:
人的本性是邪恶的,那些善良的方面是人为的。
迄今为止的人性,一生下来就喜欢财利,顺应这个,故而争夺产生而辞让就没有了;一生下来就有憎恨,顺应这个,故而残害产生而忠信就没有了;一生下来就有耳眼的贪欲,有喜欢音乐、美色的本能,顺应这个,故而淫荡混乱产生而礼仪法度就没有了。也就是说,放纵人的本性,顺从人的情欲,就一定会出现争夺,一定会和违背名份扰乱法度的行为合流,而最终趋于暴乱。所以一定要有师长和法度的教化、礼义的引导,然后人们才会有辞让,遵守礼法,而趋向于安定。由此看来,人的本性邪恶很明显了,那些善良的方面是人为的。
故而,弯曲的木料,一定要依靠整形器进行薰蒸、矫正然后才能挺直;不锋利的金属器具,一定要依靠磨砺然后才能锋利;迄今为止的人的本性邪恶,一定要依靠师长和法度的教化然后才能端正、要得到礼义的引导才能调服。迄今为止,人没有师长和法度,就会偏邪险恶而不端正;没有礼仪,就会叛逆作乱而不守秩序。古代的圣王认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认为人是偏邪险恶而不端正的、叛逆作乱而不守秩序的,因此为人建立了礼义、制定法度,用来强制整治人的性情而端正他,用来驯服人的性情而引导他,出发点都是为了追求社会安定而上合于天道啊!今天的人,被师长和法度所感化、积累文献知识、遵循礼义而成为君子;纵情任性、习惯于恣肆放荡、违反礼义则成为小人。由此看来,人的本性邪恶的也是明显的,那些善良的方面也是人为的。


原文:
孟子曰:“今之学者,其性善。”
曰:“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目明而耳聪,不可学明矣。”
孟子曰:“今人之性善,将皆失丧其性故也。”
曰:“若是则过矣。今人之性,生而离其朴,离其资,必失而丧之。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所谓性善者,不离其朴而美之,不离其资而利之也。使夫资朴之于美,心意之于善,若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故曰目明而耳聪也。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今人见长而不敢先食者,将有所让也;劳而不敢求息者,将有所代也。夫子之让乎父,弟之让乎兄,子之代乎父,弟之代乎兄,此二行者,皆反于性而悖于情也。然而孝子之道,礼义之文理也。故顺情性则不辞让矣,辞让则悖于情性矣。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译文:
孟子说:“迄今为止的那些学习(礼仪)的人,是因为他本性善良。”
我说:“这不对!这是还没有足够了解人的本性,而没有清楚人的本性与人为之间的区别。一切本性的东西,是上天造就的,不可以是学得来的,不可以是做得成的。礼仪这个东西,是从圣人的创设而来的,是人们学了就能做,做了就能成的东西。不可以学得会、不可以做得成的东西,才能叫做本性;而可以学了能做、可以做了能成的,叫做人为。这是本性和人为的区别所在。迄今为止的人类本性,如眼睛可以看,耳朵可以听,而可以看见的视力离不开眼睛,可以听见的听力离不开耳朵。眼睛的视力和耳朵的听力,不可能学到是明显的。”
孟子说:“迄今为止,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作恶都是迷失他的本性的缘故啊。”
我说:“像这样讲就更离谱了!迄今为止的人性,如果人生下来就脱离他的本质,脱离他的本体,那么他就不仅迷失而且没有生命了,由此看来,更加是人性邪恶明显了。我们所说的“本性善良”这个东西,是指不离开自己的本真就美好了,是指不离开自己的本体就有利了,能使得人的本体与本真对于美好有利,人的心意对于善良,如同可以看见的视力离不开眼睛,如同可以听见的听力离不开耳朵一样,以致人们通常会说“耳聪目明”,(即人性之善本身就意味着人性有自足之善)。可是迄今为止的人性,肚子饿了却要去吃饱,身上冷了却要去穿暖,觉得劳累了却要去休息,这才是人的真实性情,(人性总是往自身性情的反方向去求善)。迄今为止的人们,看见长者不敢于去先吃饭,是因为他认识到该去谦让;劳累了不敢于去马上休息,是因为他认识到他需要替代别人的劳作,以至于儿子对父亲谦让,弟弟对兄长谦让,儿子替代父亲的劳作,弟弟替代兄长的劳作。这两种行为,都是违背人的本性与本情的,也就是说孝悌之道,不过是礼仪对于人的文饰啊。所以说顺从人的本性本情就不会有谦逊辞让,有谦逊辞让就违背人的本性本情了。从这种意义而言,人性是邪恶的更加明显了,所谓善良的方面都是人为的。

楼主 伍蜀昆  发布于 2018-06-01 09:58:36 +0800 CST  
@纳兰狗剩0 2018-06-01 10:33:32
如果人性本善,则维持本性放浪形骸即可,无需求善,求善亦不能得之。
若人性本善,在实践上也会遭遇难题,一方面人性既有具足之善,则所有外求活动,即一切社会活动都会是他丧失善的原因,这会导致人丧失生活动力;另一方面,他人、社会、外界是他不善的原因,人就可以推脱一切的责任,归罪于他人、社会、外界。
————这样机械的去理解 性恶论岂不是说杀人最善?
-----------------------------
以上怎么能推论出杀人最善?
你可以把这个推论过程描述出来吗?
楼主 伍蜀昆  发布于 2018-06-01 10:36:07 +0800 CST  
@纳兰狗剩0 2018-06-01 10:39:29
性善论不是说人性恒善 只是说本性为善 习性还是会产生恶
荀子也不是说人性本质是恶的 而是说包含恶的因子 所以荀子的对策不是把人杀掉 而是讲化性起伪
-----------------------------

不要转移话题,你先把上面的问题解决掉。
楼主 伍蜀昆  发布于 2018-06-01 10:40:10 +0800 CST  
@纳兰狗剩0 2018-06-01 10:44:36
照你的机械理解 人性本恶 那么杀人就是除恶
-----------------------------
学习,修饰先天恶性,正是全人类都正在做的,而且事实证明这比较成功。
你说说怎么它就怎么能必然地联系到杀人上去?
楼主 伍蜀昆  发布于 2018-06-01 10:47:16 +0800 CST  
正因为人之性恶,且人人皆性恶,谁都不具有天然正义性去去除他人之恶,杀人除恶又从何说起呢?

其实正是性善论才会导致替天行道的除恶,因为人之性善,人人皆善,而恶者失去做人的资格,不仅仅背叛人类,也背叛自己,人去除恶,以及恶者自毙,都有天然的正义性。
楼主 伍蜀昆  发布于 2018-06-01 10:53:39 +0800 CST  
性善论导致人的除恶具有正义性,不论是杀人和自杀,只要是除恶就是正义的。而性恶论则导致人人都丧失除恶的正义性,连自杀的正义性都没有。
这是为什么有神论会强调人没有对他人的审判权,也禁止自杀的原因之一。
楼主 伍蜀昆  发布于 2018-06-01 10:58:16 +0800 CST  
@纳兰狗剩0 2018-06-01 10:55:13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本性即善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发而中节即善 发而不中节才是恶
“好利”是善 “顺是”而争夺才是恶
-----------------------------
喜怒哀乐是人性固有的情绪,未发即不外显则违逆人的固有人性,这种违逆人的固有人性的不外化谓之中;
喜怒哀乐不能不外化,外化之后却能够不违背天地与社会的节律(规则)仍然是违逆人的固有人性的,这种违逆人固有人性的有限外化谓之和。
楼主 伍蜀昆  发布于 2018-06-01 11:07:52 +0800 CST  
@纳兰狗剩0 2018-06-01 11:12:16
喜怒哀乐是人性固有的情绪,未发即不外显则违逆人的固有人性
外化之后却能够不违背天地与社会的节律(规则)仍然是违逆人的固有人性的
————
心绪平和的时候=违逆固有人性?不胡作非为=违逆固有人性?
-----------------------------
这不是人性固有的,而是通过学习,通过学习违逆人的先天恶性而得到的,不然的话世界上也就不需要有那么多关于修身养性的学问了。
楼主 伍蜀昆  发布于 2018-06-01 11:14:05 +0800 CST  
心绪平和的时候=违逆固有人性?不胡作非为=违逆固有人性?
-----------------------------
@纳兰狗剩0 2018-06-01 11:16:42
这不是人性固有的,而是通过学习,通过学习违逆人的先天恶性而得到的,不然的话世界上也就不需要有那么多关于修身养性的学问了。
————
那你说怎样的表现才是符合固有人性的?
-----------------------------
喜怒哀乐吃喝拉撒纵欲无常都是。怒而欲人之死,乃至毁天灭地;喜则欲长生久视,据而有之亿万年,乃至永恒。及其变也无常,不达旦而改。
楼主 伍蜀昆  发布于 2018-06-01 11:21:36 +0800 CST  
@纳兰狗剩0 2018-06-01 11:23:34
喜怒哀乐吃喝拉撒纵欲无常都是。怒而欲人之死,乃至毁天灭地;喜则欲长生久视,据而有之亿万年,乃至永恒。及其变也无常,不达旦而改。
————这就是上帝照着他的样子造的人类?
-----------------------------
对呀,他更造就人类进步的历史,在历史之中人以不善而达于善。不然,人顷刻可亡。
楼主 伍蜀昆  发布于 2018-06-01 11:27:01 +0800 CST  
@纳兰狗剩0 2018-06-01 11:23:34
喜怒哀乐吃喝拉撒纵欲无常都是。怒而欲人之死,乃至毁天灭地;喜则欲长生久视,据而有之亿万年,乃至永恒。及其变也无常,不达旦而改。
————这就是上帝照着他的样子造的人类?
-----------------------------
对呀,他更造就人类进步的历史,在历史之中人以不善而达于善。不然,人顷刻可亡。
楼主 伍蜀昆  发布于 2018-06-01 11:28:01 +0800 CST  
@纳兰狗剩0 2018-06-01 11:33:22
好利=恶 疾恶=恶 耳目之欲、好声色=恶
是吗?
-----------------------------
此乃人的固有人性。如果不能未发,或者发而不能中节,都势必造成灾难。

疾恶——痛恨自己不喜欢的。
楼主 伍蜀昆  发布于 2018-06-01 11:37:42 +0800 CST  
@纳兰狗剩0 2018-06-01 11:41:53
那么你对于“狠批私字一闪念”怎么看?
-----------------------------
既然是私,那么就是个人的事情,而基于人性的普遍的恶,他人没有天然正义性也即使没有天然的权力去去除他人之私,他人的总和即社会或国家也没有权力去去除个人之私。除非人们基于信仰或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而达成契约,来制衡某些共同的私人行为。
楼主 伍蜀昆  发布于 2018-06-01 11:47:59 +0800 CST  
@纳兰狗剩0 2018-06-01 11:52:29
气候温润四季长春 不虞挨冻 花果繁盛抬手可摘 不虞饥馑 住着一群野人 尚未开化 没有语言文字
你觉得他们的固有人性会如何表现
-----------------------------
环境好,繁殖快,资源不够,先是分成若干个部落互相乱斗攻伐杀伤,若还不能有效制止人口增长,就发展出人吃人习俗。
楼主 伍蜀昆  发布于 2018-06-01 11:58:26 +0800 CST  
@纳兰狗剩0 2018-06-01 12:07:06
你的意思是 如果资源丰裕 固有人性并不会使人无端作恶?
-----------------------------
就是资源丰富,人们并未感觉到生存压力,无端作恶也早早就有了,有力者抢占更好的资源(肉类、果实、人口),把弱势者驱逐到相对贫瘠地区。聪明有力的还会直接去抢夺别人渔猎的成果。
楼主 伍蜀昆  发布于 2018-06-01 12:12:54 +0800 CST  
@纳兰狗剩0 2018-06-01 12:17:09
有力者抢占更好的资源(肉类、果实、人口),把弱势者驱逐到相对贫瘠地区。聪明有力的还会直接去抢夺别人渔猎的成果
————
可以继续假设啊 这就是一个采摘为生的部落 不事渔猎 水果品质优秀数量繁盛 不好的根本没人要 好的也是乱吃乱丢
-----------------------------
我没有假设,这些是人类“自然”发展的真实历史记载。
楼主 伍蜀昆  发布于 2018-06-01 12:20:09 +0800 CST  
@纳兰狗剩0 2018-06-01 12:20:39
当资源丰富到为之争夺的成本远远大于收益 固有本性会如何表现出来?
-----------------------------

这得你坐时空机器到共产主义社会去看看才知道。

事实上,物质财富丰富到人连争夺的兴趣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人性中还有东西是别人的好那么一些丑恶特点,他明明吃着还吃不完,但是看别人吃得欢就以为别人的一定更好,他丢下自己手中的就会去抢;人性中还有婆娘是别人的乖那么一些丑恶的属性,明明在大家看来自己老婆很漂亮,但是他也宁愿去抢一个在别人看来不必自己老婆漂亮的女人以显示成就感。这种现象,学者委婉地称为这是人有审美疲劳。
楼主 伍蜀昆  发布于 2018-06-01 12:27:05 +0800 CST  
@纳兰狗剩0 2018-06-01 12:30:13
哪 那就以你来说
你会不会去抢夺别人的饭食?
如果你和别人流落荒岛 为了生存 你能否保证不去抢夺别人的食物?
哪个是你的“固有本性”?
-----------------------------
不需要流浪到什么荒岛,在城市农村一切国度的现实中间,有自然人性的小孩子,自己吃着还吃不完,要看见别的小孩也吃得欢,他会扔下自己手中的就去抢。
楼主 伍蜀昆  发布于 2018-06-01 12:32:51 +0800 CST  
明明吃的东西就是完全一样的,他还是会扔下自己的去抢别的小孩吃的。
楼主 伍蜀昆  发布于 2018-06-01 12:34:28 +0800 CST  
@纳兰狗剩0 2018-06-01 12:35:12
那你为什么不抢?
-----------------------------
通过文化教化、学习,修饰那些人性之恶。
楼主 伍蜀昆  发布于 2018-06-01 12:36:39 +0800 CST  

楼主:伍蜀昆

字数:2933

发表时间:2018-06-01 17:58:3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24 12:55:38 +0800 CST

评论数:192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